乡镇党建助推脱贫攻坚

2024-05-12

乡镇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共8篇)

篇1:乡镇党建助推脱贫攻坚

创新党建模式

助推脱贫攻坚

今年来,巉口镇党委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在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使企业力量融入到脱贫攻坚的行列,积极探索了

“党建+”新模式,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加快建成小康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党建+商会建设,创新“四项举措”搭平台。

一是在区工商联巉口分会(巉口民间商会)了成立巉口民间商会党支部。在成立商会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商会党支部,为商会成员搭建了合作发展共赢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为全镇脱贫攻坚增添一支战斗队伍。二是大力发展光彩事业。2017

年商会共捐资

9.65

万元,用于捐资助学、优抚等。其中,2017

日,由镇党委、镇政府主办、工商联承办的“圆梦贫困学子·助力精准脱贫”助学活动上,各会员共同捐资助学考入二本以上学生81

名,发放现金1000

元;2017

日,欢送应征青年入伍仪式并为

名并

发放锦旗

面。三是加强民间商会协作抱团取暖。通过的商会党支部建立,解决了“多、小、散、杂”的单一企业组

建党组织难的问题。并且通过派驻党建指导员,加强了对商会党建工作指导,进一步发挥党支部对企业发展的引导作

用。四是加强商会之间的日常交流。定期组织商会成员开展协商商会企业用工情况,组织输转贫困农户就近就业。

二是党建+主体责任,强化“四个抓手”夯基础。

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鲜明导向,强化“四个抓手”,夯实基层基础,筑牢战斗堡垒。一是抓学习教育常态化。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研究制定了“三个一”(即机关党员干部每周一学习,党委中心组每半月一学习、农村党员每月一学习)的长效制度。截止目前,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

次,带动各村党支部集中学习

120

次、讲党课

次,通过学习强化了抓脱贫的思想认识。二是抓责任落实具体化。实行书记负责制,层层签订《责

任书》,建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张清单”制度。党委会议每月调度

一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实行党政班子成员联系贫困村,干部帮扶贫困户制度,强化了抓脱贫的行动自觉。三是抓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定下发《关于

进一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指导意

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月报制度,为每名党委委员确

定了党建工作联系点,采取会前审核、会中指导、会后落实的方式,全程参与村级“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有效规范

了党内政治生活。四是抓基础保障标准化。按照“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划转调剂一批”的原则,通过帮扶单位捐助、盘活现有资产、政府筹措补助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

375

元,新建和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

处,打造党建助推脱贫攻

坚示范点

个,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个。

二、党建+基础建设,狠抓“四个一千”补短板。

基础

设施建设落后是制约脱贫攻坚的最大短板,镇党委通过狠抓

“四个一千”(即完成1000

人以上建档立卡户易地搬迁、1000人以上非建档立卡户易地搬迁、1000

户以上农村供水入户工程、1000

户以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着力补齐水、电、路、房等基础短板和欠账。一是狠抓易地扶贫搬迁。投资

1.36

亿元,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个,其中集中安置点

个,插花安置

个。搬迁农户

496

2066

人。围绕“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假日休闲经济,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总体思路,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培育方案,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二是狠抓危旧房改造。总投资

1906

万元,实施危房改造

865

户,其中

C

级危房

115

户,D

级危房

750

户。三是狠抓农村供水入户工程。总投资

430.8

万元,实施引洮工

程供水入户

1077

户。四是狠抓道路建设。投资

1000

万元,砂化硬化道路

多公里,彻底解决甘林岔、花林等

个撤并村未通水泥路和部分村社之间的“断头路”问题,其中,甘肃中东建设工程管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帮扶巉口镇三十里铺村,为三十里村甘林岔社砂化道路

公里。

三、党建+产业培育,落实“四项措施”促增收。

坚持

把培育增收致富产业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根本任务,落实

“四个一”措施,实现户户有增收产业,人人有致富门路。一是每户有一项主导产业。按照“稳洋芋、压玉米、扩牧草、增蔬菜”的思路,鼓励各支部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镇共建立商品薯生产基地

3000

亩,种薯繁育基地

2000

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

亩;种植优质牧草

万亩,带动养殖牛羊达到

2000

只(100

头);推广高原夏菜

5000

亩。二是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结合“党员固定活动日”、“三会一课”等活动开展,通过观看电教片、邀请技术人员专题培训等形式,切实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

320

场次,培训人员

6300

多人。三是每户有一个输转劳动力。按照外出务工与就近输转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劳务输转基地。同时,依托巉口民间商会党支部,按照各企业实际生产需要,提供用工计划,各支部对富余劳动力统一组织培训,签订务工协议。组织输转劳动力

7600

多人(次),其中就近输转

2500

多人(次)。四是每户有一个对接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双培双带”和“三链”建设,通过对接龙头

企业、外引示范带动、内育专业合作社等措施,共培育农民

专业合作社

家、成立农机化服务队

个,吸收贫困户

1500

多户,在具备条件的2

个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构建了“党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形成党建引领产业、产业带富群众的发展新格局。

四、党建+制度建设,建立“四项机制”抓落实。

健全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考评机制,倒逼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大有作为。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了全

镇脱贫攻坚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

个专责工作组,进一步靠实了脱贫攻坚责任。二是实行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制定了《巉口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工作通报制度》,按照“一

月一通报一督办一反馈”的机制,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

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根据进展情况分领域、形式、范围进行通报,督促整改落实。三是健全监督检查制度。深度融合“三

查三治”纪律作风专项整治行动和省委“三纠三促”专项行动,实行镇纪委、纪检监察室每周一督查、镇党委会议每半月天听取一次专题汇报和一月一问责的制度,有力的促进了全镇干部作风的转变。目前,共约谈提醒

人(次),集

体约谈村党支部书记书记

次,通报批评

人(次),有力推动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四是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将精准扶贫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并将脱贫攻坚考核结果、工作成效与干部推荐任用及评先选优挂钩,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埋头苦干、做出突出成绩的,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对工

作不力的严格问责,必要时给予组织处理,充分发挥好考核

“指挥棒”作用。

尽管我们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市区委的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与当前脱贫攻坚的形势任务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是村党支部引领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商会产业还不够强,党员带富帮富的主动性还不强,抓党建促脱贫的措施办法还不多,等等。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盯抓好党建这个最大政绩,脱贫攻坚这个最大任务,进一步完善举措,狠抓落实,切实把抓党建促脱贫的各项任务抓紧抓实,努力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公文思享」全国公文写作交流平台

做全国最专业的公文资料服务平台,各种资料应有尽有,有述职述廉、计划要点、各类讲话以及靓词金句、写作提纲等专题素材,目前已更新各类专刊(范文、素材、讲话汇编、解析)等1200余期,并将持续更新。平台还有专家不定期更新范文解析、写作教学等资源。加入我们就可以享受所有资源。平台紧扣当前热门工作(如主题教育、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分享相关资料,确保文稿资料的适用性和紧急性。同时我们有专家提供写作咨询、建议参考、文章修改和代写服务等。

加入方式,微信公众号搜索”公文思享“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到我们,也可以直接添加微信3207364716办理会员。

篇2:乡镇党建助推脱贫攻坚

助推脱贫攻坚

**村第一书记

**

各位党员、各位同志:大家好!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加强党建引领

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做交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71户1078人,耕地面积2703.45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369人,2014年脱贫2户8人,2016年脱贫42户180人,2017年脱贫29户126人,2018年脱贫12户46人,贫困发生率0.93%,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政策兜底2户10人。全村低保户22户59人,五保户22户22人,残疾人42户53人,党员57人。针对这样的村情,我始终把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任务做为第一抓手,强化政治责任、提升党建质量、全力助推脱贫攻坚,牢固树立“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思想,结合工作实际,有四点体会。

一、抓规定动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一认真完成规定工作,积极召开党小组会、支委会、党员大会、上好党课,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通过红脸出汗达到了排毒效果;二对流动党员做到“四个一”管理(每季度打一个电话,寄一份政治生日贺卡,写一篇党性分析材料,开展一次座谈会)模式;三对村级重大事项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

二、抓自选动作,认真落实上及本各级巡察反馈的问题整改。聚焦聚力脱贫攻坚最大的政治任务,全面整改中央、省、市、县巡视巡察问题

整改,分别完成17

条、5

条、8

条、8

条的整改任务。结合“3+3”冲刺清零行动,组织开展“我要脱贫,怎样脱贫”的大讨论,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调动了积极性,同时通过党员大会讨论,小组交流,个别座谈,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集思广益收集党建工作建议,建立台账,逐项整改,助推党建工作上台阶。

三、按照“党建+新民风建设”的模式,助推脱贫攻坚。一是积极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慰问理发、人居环境整治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二是村党支部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创建”等活动为载体,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在村庄的醒目位置、张贴村规民约、悬挂标语,努力营造民风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新民风建设与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不断净化乡村黄赌毒、封建腐朽低俗文化。通过身边人影响身边人,身边人说身边事的办法逐步扭转“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让贫困户明白靠吃救济是富不起来的。

四、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要求,对照六个一批,五要四不,一户一策、精准发力。一是改善贫困户环境,针对贫困户家庭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对症下药、到户到人,同时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整修道路,清扫垃圾,切实改善贫困户家居环境。二是实施产业扶贫,实现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针对贫困户就业能力弱,难就业的问题,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积极开发环境保洁、河道整治等技术难度低的公益岗位,安排就业。三是发挥党员“排头兵”作用。逐步推行农村党员“设岗定责、评星定级”管理工作和“四帮一联”制度(即:帮摸清底数、帮政策落实、帮生产生活、帮环境整治,每周联系一次贫困户),按照“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结对精准帮扶,促进村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五、认真贯彻主题教育学习活动。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按照“学习教育、贯彻落实、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主题教育的四个环,努力实现“理

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的目标,发扬“红船精神”时刻紧跟党的步伐,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3:乡镇党建助推脱贫攻坚

一、强队伍,打造脱贫攻坚强大引擎

坚持选优配强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两支队伍,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扶贫队伍。

一是精准选派驻村工作组。严格落实“一把手”脱贫攻坚责任制,99个县直机关均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挂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按“1+X”模式成立由一名副职任组长的驻村工作组。在此基础上,对全县86个“十三五”贫困村进行全方位摸排,分类建档,结合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按照“党群部门联软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的原则,合理确定各县直机关挂点帮扶贫困村,实现贫困村全覆盖,确保帮扶精准对接。

二是多维监管第一书记。采取个人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方式,从县直单位和乡镇机关中选派307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具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优秀后备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实现全县307个行政村全覆盖。制定《吉安县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第一书记全部脱离原工作岗位,吃住在村,并公开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创新提出“工作考勤、业绩考核、政策考试,群众测评、组织部评议和工作述职”为主要内容的“三考两评一述”考评机制,实现“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工作优不优、业绩来衡量”,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沉得住、干得好。

二、优服务,找准脱贫攻坚有力抓手

着力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帮助挂点贫困村建档立卡、建强班子、培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落脚点。

一是严格程序帮助精准识别。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及时组织机关党员深入到所挂点联系村组,会同村“两委”挨家挨户进行信息采集,摸清贫困情况、致贫原因,帮助建立和完善建档立卡数据台账,指导各村严格按照“信息采集-综合评估-逐级审核-民主评议-公开公示”的步骤,对所有农户进行精准识别,为有针对性帮扶奠定基础。

二是多措并举建强村级班子。实行县直机关和村党支部党建共建,围绕“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推进村“131”治理模式,督促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民情理事会,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建工作基本制度。整合优势资源,在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上合力出招,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上多方筹资,在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上“对症下药”,有效促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三是因地制宜培育富民产业。紧紧抓住增加贫困户收入这一核心任务,在大力发展和壮大“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亩横江葡萄、一户一个鸡棚、一户一人进园务工”四个一精准扶贫产业基础上,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帮助建立专业合作社,及时协调落实农业保险、产业扶助等政策措施。组织4200余户贫困户通过贷款资金、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方式入股各类产业合作社,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四是凝聚合力建设基础设施。将完善基础设施作为帮助挂点村提升脱贫能力的关键,从道路硬化、水渠维修、村庄环境整治等方面入手,整合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夯实精准扶贫硬件基础。圳上村下沙自然村原是个不通路的小村子,挂点单位县发改委积极帮助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对进村道路进行硬化,彻底结束该村不通公路的历史。

三、健机制,强化脱贫攻坚长效保障

通过实践探索,总结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方式方法,将其上升为制度和政策层面,构建起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调研走访机制。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探索出的“五访纳谏”、“下访听诉”、“民事直通车春风化积案”等有效做法,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十项制度》,对县级领导、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到挂点乡镇和贫困村蹲住调研作出每月不得少于1次、每年不得少于一周的量化安排,高位推动协调解决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难题。对驻村工作组及第一书记,则要求在每年年初,围绕走遍所有贫困户、所有党员、所有农户,找准致贫原因、扶贫办法、脱贫计划的“三个走遍三个找准”要求,开展集中调研月活动,帮助贫困村党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年度计划。

二是健全结对帮扶机制。坚持群众不稳定脱贫不脱钩,建立县级领导挂点、机关干部包户、第一书记帮扶、农村党员结对、技术人员指导“五个覆盖”脱贫帮扶机制,县委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天河、油田等偏远乡镇调研指导脱贫工作,示范引领其他36名县级领导挂点帮扶1~2个贫困村;按照“副县级以上4户、正科级3户、副科级2户、科级以下1户”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4321”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组织4800余名县直机关党员干部组成精准扶贫连心小分队,结对联系86个贫困村、5900余户贫困群众;通过开展“捐一日工资、帮扶微心愿”活动,为贫困户捐赠103.6万元、实现了一批个人“微心愿”;选派307名科级及后备干部到全县307个行政村脱产任第一书记,全程服务群众脱贫致富;组织千余名农村先富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选派129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产业技术培训230余次,受益贫困户3348户,确保“脱贫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形成“驻村工作组帮扶、全体党员干部参与”的生动格局。

三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实行县纪委、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乡镇党委、扶贫和移民办联动管理机制,强化扶贫一线干部日常监管。建立乡镇党委及班子成员、帮村单位及领导、驻村包户干部共抓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采取电话暗访、随时查访、定期通报等方式,分乡镇、分时间、分阶段派出专项督查组进村入户跟踪问效,督促集中精力抓好精准识别、项目安排、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具体工作,形成了机关党建工作服务脱贫攻坚的鲜明导向。

篇4:技能培训助推脱贫攻坚

为了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8月5日,兴安县人社局在该县界首镇宝峰村主办了一期创业培训班,共为该村培训有创业意愿的青年农民30人。培训合格取得创业资格证书且有创业意愿的学员,该县人社局安排专人定期进行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且可提供最高为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实现从创业培训到政策咨询、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县人社局积极谋划技能扶贫工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将订单、订岗、定向、菜单式培训送到贫困村。1—10月共开展职业工种培训班38个,共培训1308人,其中保育员培训班132人,化妆美容师培训班275人、家政服务员80人、育婴师培训班139人,厨师培训班338人、电工培训班40人、计算机操作员34人,创业培训270人。

篇5:做好抓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心得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深化和拓展“民心党建”内涵,创新探索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四个一线”工作方法,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奋力推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铜仁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干部选派聚焦一线需求,找准共鸣点。一是选派“精兵强将”。从市县两级选派1531名县处级干部和优秀干部定点包干全市所有贫困村,选派108名科级干部到106个深度贫困村所在乡镇挂任党委副书记,选派319名副科级实职干部到深度贫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选派1558名第一书记和7137名驻村干部轮战进驻建档立卡贫困村攻坚脱贫,确保了攻坚力量。二是用好“多股力量”。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国家、省直单位及大连民族大学等选派97人来铜挂职,苏州选派1313名教师、医生、教授、艺术家、导游等来铜专项帮扶,组织314人来铜开展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588个基层单位与我市625个基层单位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将2043名农业专家匹配到全市1252个贫困村2097个主导产业链上开展精准服务。吸纳1.4万名春晖人士助力脱贫攻坚。三是开展“四级研判”。按照“保持稳定、应换尽换、尽锐出战”原则,多次开展市县乡村四级脱贫干部分析研判。针对不能胜任现职的干部,坚决调偏调差;针对身体不好的干部,妥善安排工作;针对违法违纪的干部,严肃处理处置;针对表现不佳的干部,实行“悬帽攻坚”。以来,调整轮换第一书记666人、驻村干部699人。调整极贫乡镇和深度贫困村所在乡镇班子成员19人。对14名表现不佳的乡镇党政正职实行“悬帽攻坚”。

攻坚能力聚焦一线提升,增强发力点。一是多渠道提升攻坚能力。深入实施干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充分利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铜仁智慧党建一体化平台等,通过讲政策、讲技术、讲方法、讲门道,围绕“八要素”、“五步工作法”、驻村帮扶等培训各类人员61352人次,组织2761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外出考察学习4255次,参加人数11365人次,着力提高干部攻坚本领。二是多维度补齐攻坚短板。从市直单位、已出列区县抽调67名县级干部和149名其他干部组建驻县督导组和驻乡督导组,手把手在实践中对拟出列区县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进行传帮带。选取715个先进村与706个贫困村开展“先进村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借助“先进村”经验,带动“贫困村”发展。三是多形式用活攻坚打法。注重引导干部用好用活我市探索形成的“76554”工作方法、万山中华山“622”模式和石阡大屯村“三好机制”等,补齐能力短板,提高脱贫质量,确保打法精准。其中“76554”工作方法被《领导决策信息》《中国扶贫》等国内知名杂志刊载,石阡县大屯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得到省委志刚书记的肯定性批示,中华山村“622”模式入选国家博物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关怀激励聚焦一线落实,激活兴奋点。一是深化关怀激励机制。,我市出台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机制,此做法得到省委志刚书记和邑飞部长的充分肯定,被国务院扶贫办收录为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唯一市级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今年,我们从政治教育引领担当、选拔任用引导担当、容错纠错推动担当、激励褒奖促进担当、“关键少数”带动担当5个方面研究制定五个实施细则,深化和拓展“1+N”关怀激励机制,突出决战决胜之年。二是优先提拔一线干部。对在脱贫攻坚工作考核中,连续两年居本区县前三名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符合提拔任职资格条件的,优先提拔重用。对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市县两级脱贫攻坚指挥中心人员全部纳入优秀年轻干部重点培养。对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干部放宽年龄等资格条件调任公务员岗位。20以来,共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1141人,办理公务员调任113人。三是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对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1702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年终绩效奖金在所在单位考核等次上浮10%比例给予奖励。对58名实绩突出的村干部在任期内享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为14608名干部落实了年休假,安排了21065干部参加健康体检,对112名在工作期间发生意外伤害或特殊疾病的干部,给予救助或一次性补助368.94万元。

篇6:乡镇党建助推脱贫攻坚

我市党建引领“五个一批”助推脱贫攻坚

我市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以党建引领“五个一批”为抓手,将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工作相结合,着力提高扶贫攻坚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脱贫一批。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下派“第一书记”为重点,市镇扶贫工作组成员和党员致富能手为支撑的脱贫攻紧组织体系,抽调农村经验工作丰富,工作能力强的机关干部,组成扶贫工作组,到村入户,结对帮扶,详细分析致贫原因,帮助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加大发展果蔬、畜牧业等主导产业,拓宽致富渠道,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以党建引领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由党支部牵头,主动和帮扶单位联系,落实帮扶政策和帮扶资金,积极争跑项目,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向贫困村倾斜,同时充分发挥内生动力,由党员带头,引导群众筹资筹劳,为易地搬迁贡献力量。截止目前,24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开工,23个插花安置点共有1811户开工建房,196户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以党建引领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挥党支部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盘活山林、土地等可利用的资源,为脱贫攻坚注入活力。研究制定了《弥勒市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实施方案》,2016年至2018年,计划每年由市财政安排820万元,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在3个贫困乡镇及22个贫困村中每年实施人工造林10000亩,每亩补助600元;在帮助贫困户如期脱贫的同时,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以党建引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政策宣传、推进民生工程、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作用,实现党建与脱贫攻坚相衔接。瞄准贫困户子女“教育难”的问题,重视和关心贫困户子女教育,阻断“代际传递”。制定印发了《中共弥勒市委办公室弥勒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明确扶贫、教育、人社等相关部门职责,全力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以党建引领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组织党员干部和驻村工作组深入贫困群众家中摸底排查,全面了解贫困群众基本信息和实际困难,确保基本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提高工作的公平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相关贫困数据,加强产业扶持,构筑群众增收保障网。研究制定了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施方案,将五保和低保对象中丧失劳动力的弱势群体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范围,由市财政补齐“两线合一”的差额,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通讯员)

上一篇:从“三清洁”入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

篇7:乡镇党建助推脱贫攻坚

近年来,**县坚持把加强机关党建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深度融合,不断强化县直机关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责任担当,着力在抓队伍、优服务、建机制上下功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先后荣获 “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江西省扶贫开发先进县”“**市扶贫攻坚工作考核一类县第一名”等称号。2015年6月,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县成功召开。2016年,**县将率先完成脱贫任务。

一、建强队伍,打造扶贫攻坚强大引擎

坚持把选优配强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两支队伍作为脱贫攻坚的“牛鼻子”,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扶贫队伍。一是精准选派驻村工作组。严格落实“一把手”脱贫攻坚责任制,99个县直机关均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挂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按“1+X”模式成立由一名副职任组长的驻村工作组。在此基础上,对全县86个“十三五”贫困村进行全方位摸排,分类建档,结合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按照“党群部门联软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的原则,合理确定各县直机关挂点帮扶贫困村,实现贫困村全覆盖,确保帮扶精准对接。二是多维监管第一书记。采取个人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方式,从驻村工作组中选派86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具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优秀后备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制定《**县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第一书记全部脱离原工作岗位,吃住在村,并公开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创新提出“工作考勤、业绩考核、政策考试,群众测评、组织部评议和工作述职”为主要内容的“三考两评一述”考评机制,实现“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工作优不优、业绩来衡量”,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沉得住、干得好。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陈霁虹,自选派到万福镇谷塘村任第一书记的第一天,就将铺盖铺在了村民家,每天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笔记本随时记录村里的点点滴滴,村民亲切地称他为“脚车书记”。

二、优化服务,找准脱贫攻坚有力抓手

着力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帮助挂点贫困村建档立卡、建强班子、培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落脚点。一是严格程序帮助精准识别。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及时组织机关党员深入到所挂点联系村组,会同村“两委”挨家挨户进行信息采集,摸清贫困情况、致贫原因,帮助建立和完善建档立卡数据台账,指导各村严格按照“信息采集-综合评估-逐级审核-民主评议-公开公示”的步骤,对所有农户进行精准识别,为有针对性帮扶奠定基础。二是多措并举建强村级班子。实行县直机关和村党支部党建共建,围绕“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推进村“131”治理模式(一强化:强化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三规范:规范村级组织、规范工作程序、规范干部行为,一监督:加强民主监督),督促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民情理事会,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建工作基本制度。整合优势资源,在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上合力出招,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上多方筹资,在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上“对症下药”,有效促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三是因地制宜培育富民产业。紧紧抓住增加贫困户收入这一核心任务,在大力发展和壮大“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亩横江葡萄、一户一个鸡棚、一户一人进园务工”四个一精准扶贫产业基础上,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帮助建立专业合作社,及时协调落实农业保险、产业扶助等政策措施。组织4200余户贫困户通过贷款资金、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方式入股各类产业合作社,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四是凝聚合力建设基础设施。将完善基础设施作为帮助挂点村提升脱贫能力的关键,从道路硬化、水渠维修、村庄环境整治等方面入手,整合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夯实精准扶贫硬件基础。圳上村下沙自然村原是个不通路的小村子,挂点单位县发改委积极帮助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对进村道路进行硬化,彻底结束该村不通公路的历史。

三、健全机制,强化脱贫攻坚长效保障

通过实践探索,总结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方式方法,将其上升为制度和政策层面,构建起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篇8:践行“三严三实”助推脱贫攻坚

笔者(右一)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了解产业扶贫发展情况

一、以“三严三实”的要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1. 全面谋划脱贫攻坚规划。规划是实施总体目标的行动计划, 是开展扶贫工作落实具体措施的蓝本和指南。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脱贫攻坚工程, 必须有一个既要落实中央脱贫攻坚的扶贫政策又要切合当地实际的精准扶贫规划。资溪县是山区林业县, 生态资源是优势, 林区面积广阔, 从事林业产业群众多。我们从调查摸底着手, 深入村组, 全面摸清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及发展方向, 同时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和“良方”。规划内容为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技能培训、教育扶贫等七个方面。规划措施以生态产业为主攻方向, 以林区经济为主要经济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经济产业链, 依托国家5A级景区大觉山等旅游企业, 鼓励贫困群众兴办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旅游项目;重点扶持贫困群众种植养殖林下产品竹林鸡、生态蜂蜜、生态牛羊等短平快项目;支持有机白茶, 有机油菜等有机产品的发展壮大。规划中要求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群众入股必须办理司法公证手续, 从法律上保证贫困群众的经济利益。规划制定过程中各界人士参与集思广益, 广纳良策, 规划出台后, 群众反映规划切合资溪实际, 操作性强, 贫困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

2.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准确识别贫困人口, 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 事关精准扶贫的成效。2013 年底按照省市扶贫部门的安排要求开展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 当时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人均年收入2736 元, 并明确全县贫困人口数额, 再加上资溪县是人口小县面包产业大县, 部分即贫又非贫的群众差距不是很明显, 一些乡镇出现识别不准的现象。资溪县严格按照省扶贫部门“七个一票否决”、“四个严格甄别”的规定, 学习瑞金先进经验做法, 吸取广西马头县的教训, 制定精准贫困户评估表, 强化工作力度, 以市县“四进四联四帮”小分队和乡村干部组成联合工作组严格按程序和要求开展“回头看”, 重新评选真实贫困户。几年来, 多次部署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 共开展6 次拉网式 “回头看”活动,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 年底的8025人精准到2016 年初的4287 人, 贫困户的精准度提高了46 个百分点。

3. 精准实施扶贫措施。贯彻政策和落实扶贫措施是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 资溪县主要实施七大精准扶贫措施。一是产业扶贫, 充分用好赣南原中央苏区每年产业扶贫资金1000万元, 帮助和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快速脱贫。采取两种方式实施产业扶贫, 即“专业合作社 (实体企业) + 贫困户”和“私定套餐”。“专业合作社+ 贫困户”方式就是能人带动贫困户学习产业技术发展生产, 建立稳定产业经济增收渠道, 家庭经济逐年稳定增收, 实现真正致富脱贫, 如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迦南生态观光园带动几十户贫困群众。“私定套餐”方式就是根据贫困户特长和自身条件不受任何限制, 适合发展何种产业就扶持他发展哪种产业, 愿意做何种产业就帮助他做哪种产业。目前87 个产业实体带动969 户贫困户致富, 334 贫困户分散发展50 多种产业。二是安居扶贫, 安居扶贫是中央提出“两不愁、三保障”扶贫的主要内容, 是解决贫困群众安全居住的重要措施。资溪县扎实推进安居扶贫工作, 上皇新村安置点成为省扶贫搬迁的示范点, 几年来深山区移民搬迁扶贫解决6479 人安全居住的问题。资溪县严格按照“一户一宅、拆旧建新”危旧房改造扶贫原则, 在住房困难群众自愿的基础上, 按照贫困户类别进行拆房补助, 全县已落实改造农村危旧房900 户、确保3000 余人的安全居住。三是教育扶贫, 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 重要因素就是智力不足, 要脱贫必须实施智力扶贫, 教育扶贫是智力扶贫的重要手段, 实施教育扶贫能拓展其智力和思维, 增强生产和就业能力, 提高贫困群众孩子的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内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职业技术学校予以资助, 其中“千百十”助学工程, 扶持100 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大学生30 万元, 每人一次性发放助学金3000 元。四是保障扶贫, 对于没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 为了保障其正常生活经济来源, 采取统一标准“兜底”的方式, 这部分贫困群众纳入农村低保对象范围, 享受低保待遇, 保障他们基本日常生活水平, 并推行资产收益扶贫以提高托底水平。五是电商扶贫。实施“村邮乐购* 农村e邮”计划, 在县城建设“村邮乐购* 农村e邮”精准脱贫运营服务中心, 乡级建设电商服务中心, 村级建设电商服务站。目前建立县城电商运营中心1 个, 乡级电商服务中心6 个, 村级电商服务中心11 个。电商旅游扶贫是资溪主攻方向, 全国游客都可通过电商购买资溪门票及旅游业商品。六是“支部十”扶贫, 以“支部十”为平台,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大力发展富民产业,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 形成了支部引领发展, 新型主体带领致富, 贫困群众广泛参与基层党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格局。正在推进支部+ 合作社、支部+ 协会等模式。七是结对帮扶。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是脱贫重要有效方式, 资溪县实行“321”结对方式, 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明确全县党员干部都要与挂点村的贫困户结对帮扶, 县级干部结对3 户、科级干部结对2 户、科以下干部结对1 户, 结对帮扶不限内容和方式, 只有要能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就行, 实行一包到底, 不脱贫不脱钩, 全县结对帮扶贫困群众1000多户。

4. 精准安排扶贫资金。资溪县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政策, 精准评选扶贫项目, 精准安排扶贫资金, 规定两个“一律不安排”, 即与精准扶贫无关的企业一律不安排扶贫资金, 对贫困群众家庭经济增收没有帮助作用的项目一律不安排扶贫资金。精准扶贫资金分配安排采取自下而上逐级审核把关申报, 程序为由贫困户和专业合作社等实体自愿申请, 村委初选上报, 乡级政府按扶贫要求评审项目, 在当地进行公示, 研究后统一汇总申报到县扶贫办, 扶贫办组织相关人员再次调查审核评选进入扶贫项目库, 根据当年项目资金计划拟选编制《资溪县产业扶贫资金项目年度计划表》, 经公示后, 报请县政府研究, 上报省市扶贫部门审批备案。2014 年实施以来, 安排产业扶贫资金2000 万元, 项目475 个。

5. 精心实施严格管理扶贫项目。

扶贫项目的实施是精准扶贫的主要环节, 关系着扶贫效益的大与小。资溪县精心实施扶贫项目, 严格执行项目施工程序和要求, 从管理和技术等方面把好关,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扶贫项目实施, 严格按照项目工程设计图建设, 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在项目管理方面坚持四个严格执行, 即:严格执行“先立项后实施”的原则, 严格执行招投标制, 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制, 严格执行结算评审制。防止旧项目、老项目、多部门安排资金等方式套取扶贫资金的行为, 有效地杜绝各种违纪违规的现象发生, 促进精准扶贫项目安全有序推进。

6. 建立联合验收机制。项目验收是实施精准扶贫重要把关环节。资溪县实行多部门联合进行扶贫项目验收审查制, 联合工作组检查验收精准扶贫项目, 有效地确保扶贫项目合法合规。验收工作由相关的贫困户、项目所在地乡村干部、扶贫、财政部门、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把关。项目实施完工后, 由施工方提出验收申请乡村进行初验合格后, 由项目负责单位 (业主) 向扶贫部门申请验收, 扶贫部门牵头组织财政、乡镇单位进行联合验收, 验收合格后, 办理请款手续, 拨付资金。验收不合格的, 提出整改意见, 确保扶贫项目质量, 保障贫困群众的利益, 管理好扶贫资金不受损失。

7. 制定多方把关请款制。请款是扶贫资金管理的关键工作, 资溪县把请款环节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工作管理, 请款由贫困户、村干部、乡镇领导、扶贫、财政等五方共同把关签署意见。首先, 由贫困群众把好2 道关, 即在扶贫功能评估审核时把关该企业是否真正发挥扶贫作用, 带动和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经济致富, 贫困群众是否真正得到实惠;在项目验收时把关该项目施工质量是否过硬, 达到相关要求;不达标或项目施工质量不合格的, 均不能拨付扶贫资金。其次, 参与验收的干部对项目请款意见要一致同意, 方可办理请款手续, 并出具《实施方案》、招投标、开工报告单、扶贫功能评估表, 验收单等18 个材料。把关请款制能更好地杜绝工作中的失职和个人套取资金等以不权谋私行为发生, 确保扶贫资金安全合规合法使用。

8. 建设精干扶贫队伍。精准扶贫政策出台了, 实施脱贫攻坚战成效如何, 关键要有一支精干的扶贫工作队伍。资溪县把扶贫队伍建设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工作来抓, 首先抓扶贫队伍的思想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思想素质高, 认识就深刻全面, 队伍的战斗力就强。其次抓业务能力提升, 精准扶贫是一项国家战略工程, 是全面建设小康攻克“短板”的新课题, 必须要一支业务能力强敢打硬仗、敢闯新路的扶贫工作队伍。资溪县实行培训与外出学习相结合的办法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让每位都成为扶贫工作能手和标兵。再次抓法纪教育, 聘请纪委、司法部门上法纪课, 把纪律挺在前面, 只有知法懂法才能大胆放心地工作, 才会管好用好精准扶贫资金。四是增加人员壮大扶贫队伍, 2015 年, 县政府在机构改革精编的形势下, 增加扶贫办工作人员3 名, 提高扶贫队伍的战斗力。

二、以“三严三实”魄力破解扶贫工作难题

脱贫攻坚战是中央部署的国家战略工程, 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具体战略措施, 是新常态下的扶贫新课题, 在工作中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我们要以“三严三实”的魄力去探索解决这些新难题, 顺利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安全有效实施。

1.破解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难题。扶贫开发工作经历了30 多年, 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仍然认为扶贫开发工作难做, 对彻底解决贫困群众脱贫信心不足, 对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精神认识不深不透, 对扶贫政策理解不全面, 存在一支半解等现象。从深层次解决号“扶持谁”的认识问题, 加强政策学习, 加大培训力度, 把扶贫政策措施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必修课, 从事扶贫领导工作和业务人员都要学会学懂, 要融会贯通, 只有真正懂政策、对贫困户富有爱心, 才能重视扶贫工作, 热爱扶贫事业, 做实做好扶贫工作。

2.破解精准扶贫难度越来越大的难题。从八七扶贫以来, 未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一些贫困家庭一穷二白, 缺乏劳动、劳动工具和安全住房;一些贫困者非贫即病, 劳动能力弱;一些贫困人口居住在深山区, 扶贫难以见成效。解决这些难题, 必须采取一户一策, 一村一策的精准扶贫措施, 多个部门 (或单位) 联合起来整合资金, 紧握“拳头”强攻猛打, 有针对性地一个一个攻克难关, 精准扶贫就不会越扶越难, 而是呈现众志成城, 众人推墙“墙易倒”的新局面。

3.破解精准扶贫“热”难题。推进扶贫开发成为“十三五”规划十个目标任务之一, 脱贫攻坚战已经成为全党共识。一时间脱贫摘帽成了热议, 精准扶贫成了热词, 脱贫攻坚掀起热潮, 扶贫工作一下子“热”了起来。一些地方热在口上, 热在纸上, 热在会上, 却冷在行动上, 工作落实不到位, 措施办法不切合实际, 与中央的要求差距明显。我们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扶贫工作应该成各级党委政府永恒的课题;必须从思想上和管理措施等方面强化认识、增强主动扶贫的内生动力, 加大考核监督力度, 使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事扶贫工作人员真正重视扶贫工作, 把“要我做扶贫”提升到“我要到扶贫”, “贫困群众要我帮”转变为“我要帮贫困群众”这一更高的境界。

4.破解承担责任心不强的难题。精准扶贫是新常态一项新课题, 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大事。由于资溪县是全国“面包之乡”, 从事面包经营人员很多, 面包大军高达4 万多人, 占全县总人口的30%, 占全县劳动力40% 以上, 部分群众贫富界限不是很分明, 因此, 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有些难度, 实施扶贫工作的精准度难以把握, 有些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准扶贫的进度。一个干部没有承担责任将一事无成, 任何工作都做不好。我们要提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为贫困群众脱贫, 干部必须要有担当精神, 为贫困群众扛着风险。市场是动态变化的, 发展任何产业都有一定的风险的。单位主要领导要有担当责任意识, 为贫困群众办事要敢于担当风险, 才会有超常扶贫成果。

5.破解精准扶贫措施不力的难题。到2020 年, 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时间短、任务重, 按部就班式工作是难以实现定时节脱贫攻坚战任务。资溪县开展大讨论, 解决好“怎样扶“的问题, 如何发动、带动、帮助贫困群众围绕优势产业做好扶贫工作。一是发展生态经济, 林下经济, 实施小产业、土产业, 如有机种植产品、有机特色养殖等;二是发展旅游经济和其产业链经济, 资溪县是江西省旅游重点县, 培育贫困家庭子女学习导游业务, 进入旅游企业工作, 培训贫困群众学习制作旅游土产品, 创办农家乐等。三是帮助贫困群众进入面包大军行列, 面包产业是资溪县大产业、强产业, 具有强大帮扶能力和空间。四是扶持资溪传统经济产业, 传统土产品见效快, 投资不大, 经济效益可观, 毛竹产业是资溪第一产业, 许多贫困家庭有毛竹山林;加大扶持土豆腐、笋干制作、毛竹林改造等产业的发展, 增加扶持贫困群众项目资金额数, 发展壮大土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提升经济价值, 使其成为贫困群众经济增收重要渠道。

上一篇:小草初三作文下一篇:我的梦中国梦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