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2024-05-05

光伏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精选8篇)

篇1:光伏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凝聚部门合力共同打通在消费、流通、生产环节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组织好产销对接,切实解决扶贫农畜产品滞销问题,多渠道促进对乡镇旅游服务消费,最大程度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乡镇农畜产品销售和贫困群众增收带来的不利影响,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扩大对贫困乡镇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规模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并推介一批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开展消费扶贫的典型案例,推动形成消费扶贫“人人皆能为、人人皆有为”的浓厚氛围。积极组织参加 20xx 年全国消费扶贫论坛。(市发展和改革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二)加大政府采购贫困乡镇农副产品工作力度。认真落实《省财政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通知》和《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供销合作总社关于转发〈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组织引导各级预算单位通过优先采购、预留采购份额方式,持续加大对贫困乡镇农副产品采购力度。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部分乡镇农产品滞销问题,为我市乡镇农副产品销售创造良妤的竞争环境。各级预算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执行消费扶贫政策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强化责任担当,实施网上

直接采购,优先购买贫困乡镇农副产品,按时完成预留份额采购任务,确保取得实效。财政部门定期对各级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引导采购人与入驻贫困乡镇供应商沟通联系,加快采购进度,确保按时完成预留份额采购任务。(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市供销合作社分别负责)

(三)积极组织市直机关参与贫困乡镇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定向直购贫困乡镇农产品,在日常食材采购中优先采购贫困乡镇农产品,签订长期购销协议。协调引导有条件的贫困乡镇在市主城区开展本乡镇农产品销售推介活动、设置专卖店(柜台)。(市直机关工委、市扶贫办、市商务局分别负责)

(四)进一步扩大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消费扶贫力度,推动贫困乡镇农畜产品进医院常态化。(市卫生健康局负责)

(五)继续组织开展“千企帮千村”消费扶贫行动,采取集中采购、组织展销、开展扶贫产品专卖、搭建电商销售平台、落实对口支援任务等多种形式,继续动员一批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与贫困乡镇建立产销对接关系,面向贫困乡镇采购相关产品和服务。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方式,优先采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滞销的贫困乡镇农畜产品。(市工商联负责)

(六)鼓励各级工会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职工到贫困乡镇开展工会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乡镇产品。(市总工会负责)

(七)发挥统一战线的资源优势和特殊作用,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消费扶贫,充分运用自身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帮助贫困乡镇发展优势产业、提升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创新销售模式、打造优势品牌。(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分别负责)

(八)引导和动员有条件的行业协会商会、慈善组织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参与脱贫攻坚。支持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通过组织发动企业会员和个人会员、慈善组织利用多种形式的慈善活动动员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消费来自贫困乡镇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乡镇和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市民政局负责)

二、进一步打通贫困乡镇产品流通和销售“瓶颈” (九)继续加大对贫困乡镇网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扶持一批有发展前景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支持“电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和“电商服务站点+贫困户”的直采直销模式,在有条件的镇村建设电商服务站,搭建“网上交易、网下配送”的产销对接平台。充分利用好省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扶贫商城的作用。鼓励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供销 e 家、叮咚买菜等大型电商平台为贫困乡镇农畜产品和服务搭建网络交易平台,销售农畜产品。开展 20xx 电商扶贫日公益活动,组织电商、超市、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参加,帮助贫困户销售农畜产品。支持各大超市、本地电商销售平台、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消费扶贫专区,为贫困乡镇农特产品销售提供便利。进一步加大贫困乡镇扶贫产品和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加快培育邮政寄递与农产品电商协同项目,多措并举帮助贫困乡镇和贫困群众解决好农畜产品销售难题。(市委网信办、市科工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社、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邮政局、市扶贫办分别负责)

(十)认真落实支持贫困乡镇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快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短板”。鼓励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和大型

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农产品批发企业等,在贫困乡镇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农产品集配中心等,增强仓储、分拣、包装、初加工、运输、寄递等综合服务能力,降低农产品损耗和流通成本。(市商务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局、市供销合作社分别负责)

(十一)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启动“快递进村”工程,打通农村寄递物流网络。(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局分别负责)

(十二)支持贫困乡镇参加中国廊坊农交会、农业嘉年华(北京)、中国国际农交会、博览会等各类影响力大、展示推介效果明显的农业展会,专设消费扶贫展区,集中推介、展示、销售特色农产品。积极推进主城区与贫困乡镇联合举办形式多样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针对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销售方面的影响,开通网上抗疫情产销对接专区,公布热线电话和对接方式,积极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分别负责)

(十三)引导地方储备粮食承储企业优先收储贫困乡镇符合国家标准的粮食。积极组织参加第二届全国贫困乡镇优质特色粮油产品展销会,争取更多免费展位和布展,组织更多贫困乡镇的合作社与企业参加。(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

三、进一步提升贫困乡镇产品和旅游等服务供给质量 (十四)支持鼓励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等模式,在贫困乡镇建立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增强农产品持续供给能力。开展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建设,支持贫困乡镇提升农产品储藏保鲜、分拣分级等能力,提高贫困乡镇农产品初加工水平。

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贫困乡镇区域、重点乡镇和产业园区集聚,配套建设一批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贫困群众分享消费扶贫红利提供支撑。(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分别负责)

(十五)加强贫困乡镇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提升贫困乡镇特色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推动实现 20xx 年农产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 98%的目标。(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分别负责)

(十六)持续加大对贫困乡镇实施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贫困乡镇项目补助比例。支持贫困乡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发挥优势特色,增加当地优质粮油产品,带动农民增收。(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

(十七)继续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开发乡村度假、休闲运动、生态康养有机饮食、农事体验等主题产品。打造一批业态产品新、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基础设施优、服务水平高的省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

(十八)大力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文化和旅游部门组织的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培训活动,创新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方式,全面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

(十九)加大对贫困乡镇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力度。加快贫困乡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道路、通村公路、景区景点连接线等基础设施,以及停车场、游客中心、餐饮、宾馆等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交通通达性和游客体验度。推进贫困乡镇“旅

游厕所革命”,依托国家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贫困乡镇建设旅游厕所,实施旅游厕所建设台账式管理。20xx 年,全市贫困乡镇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 21座以上。结合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筹办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指导具备条件的贫困乡镇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鼓励有条件的贫困乡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相结合,加强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改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环境卫生等基础条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分别负责)

四、进一步加强对消费扶贫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宣传考核 (二十)加大消费扶贫工作部门协同力度,统筹协调相关政策和资金项目落地落实,加强工作督促指导,共同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扶贫办、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委网信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部门分别负责)

(二十一)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乡镇农畜产品销售和旅游产业影响的跟踪监测,积极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农产畜品生产基地、乡村旅游景点尽快复工复产,根据形势变化调整优化消费扶贫政策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影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扶贫办分别负责)

(二十二)开展媒体扶贫公益行动。市直主要媒体在主要版面、重点时段继续办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栏。组织市各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加大消费扶贫宣传力度。(市委宣传部负责)

(二十三)将消费扶贫纳入相关部门脱贫攻坚工作计划,认真总结好经

验、挖掘好典型,及时统计消费扶贫相关数据。于 12 月 1 日前将消费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和典型经验报送发展和改革局农经科。(各相关部门分别负责)

(二十四)继续将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相关市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推动消费扶贫各项任务和政策落到实处。(市扶贫办负责)

篇2:光伏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召开村民大会,深入宣讲政策法规。在会上宣读《致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对象的一封信》,向群众宣传国家的惠农富农政策及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政策的知晓率和帮扶成效的满意度,同时,及时向农户告知脱贫攻坚普查时农户应注意的事项,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合唱《倚邦贡茶走远方》,用歌声唱响新时代奋斗之音,提振村民脱贫致富精气神,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开展党支部书记讲党课“主题党日”活动。在倚邦村委会会议室,勐腊县供销联社机关支部书记以“打击整治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行为”为主题,为党员、群众讲党课,通过运用生动案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宣讲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相关要求,传达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让群众了解保护生态资源的重要性,认识破坏生态资源的严重性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通过党课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

篇3:光伏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一、拓思路,在产业决策上求突破

选择好一个能结合本地特色、适合本地发展、能够为贫困村贫困群众提供稳定收入来源的产业,是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的前提。新余市充分发挥原中央苏区县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把光伏扶贫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突破口抓好抓实。一是调研论证进行筛选。在先行一步的特色产业已占领市场、农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的经济形势下,我市通过社会调查、召开研讨会等形式,将目光投向了已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的光伏扶贫。二是拓宽思路找准项目。一方面新余是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在光伏发电指标、政策等方面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近几年,新余以光伏推广应用为抓手,以光伏产业发展为基础,大力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伏电站建设,建立健全太阳能光伏应用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光伏电站发展势头良好;另一方面光伏电站生产运营期至少20年,能够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开辟稳定的增收渠道,综合考虑两者将光伏应用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的优势,选择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作为新余市现阶段产业扶贫主导产业。三是出台方案进行部署。广泛征求各县(区),市委农工部、市财政局、市发委、市民政局等相关单位意见,经市八届人民政府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下发了《新余市光伏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余府办发[2015]72号),为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抓关键,在项目实施上见行动

一是强化责任确保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多次组织县(区)政府及市里有关单位召开光伏工作推进会,对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资金、指标、技术、用地等难点问题进行工作部署和责任分工,积极搞好各部门、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二是落实资金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市里克服财政运行压力,从其他政府性资金中筹集2080万元、县(区)从产业扶贫等资金中筹集3896万元,共筹集到建站资金5976万元,采取购建和自建两种方式,启动4个总规模7.51兆瓦的光伏扶贫电站项目。三是强化监督确保扶贫电站如期建成。市政府将光伏扶贫电站建设项目列入新余市2016年度40件民生工程之一,并列入市政府督查科督查工作内容。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县(区)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进度情况进行定期通报,以督促抓落实。目前全市电站项目建设全部完工,并已并网发电。

三、求精准,在产业增收上出成效

新余市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将电站收益精准“滴灌”到农村“无劳力、无资金、无稳定收入来源”这一“三无”特困贫困户身上,精准“滴灌”到贫困村里。一是严格收益分配。电费收入进入专项扶贫基金帐户,扶贫部门统筹考虑辖区内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需求,合理分配,确保贫困户受益。前五年,收益资金的50%用于对本县(区)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特困贫困户进行生活补助、医疗救助、就学扶助等帮扶,让“三无”特困贫困户更有尊严地生活;50%作为贫困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益事业等。五年之后收益资金,全部用于县(区)“三无”特困贫困户帮扶。二是扶贫成效明显。光伏扶贫项目年产生效益约600余万元,将有9.5万人受益,其中特困贫困人口受益近3000人;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开辟了稳定的增收渠道,正照亮着全市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脱贫路”。

四、迎挑战,在谋划发展上想办法

篇4:光伏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该县主要措施:一是积极搭建就业扶贫服务平台。全县28个镇就业社保服务中心已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138个贫困村建立了村级就业服务站;31个村(社区)实现了广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联网;县、28个镇和部分重点社区(村)建立了远程视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二是推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县建立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档案台账,认真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贫困村专场招聘会”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搭建就业双选平台。

三是大力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县人社部门深入贫困村举行7期8班次技能培训,培训贫困劳动力400人;举办创业培训班8期培训480人。充分发挥贫困村就业服务站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宣传发动全县504名“两后生”到广西工贸高级技工学校接受为期一年的职业技能培训。

四是帮扶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该县以广西示范性贫困县农民工创业园及海上王、力胜等2个创业孵化基地,以及自治区级农民工实训基地等创业服务平台为基础,为失业创业人员提供了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平台。目前,海上王创业孵化基地已有50多家企业入驻,带动就业280多人;农民工创业园入园企业9家,带动就业2060人。

五是认真落实创业优惠政策。该县为广大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创业设施、创业场地等创业帮助。目前,已发放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第一批10家企业场租和水电补贴3.9万元。同时,协调财政、信用联社等部门开展农民工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工作,更好支持广大农民工创业,截至目前已发放贷款70笔共700万元。

篇5:光伏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助力县域脱贫攻坚

——在全县精准扶贫研讨班上的辅导报告

县教育局

按照全县精准扶贫专题研讨班安排,就如何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与大家作一个探讨和交流,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教育精准扶贫的背景、政策和意义

(一)背景——教育扶贫是最根本的扶贫

1.习总书记的讲话要求。2012年12月29日,总书记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首次提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2015年9月9日,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总书记在给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回信中再次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2.中央的决策部署。2015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之后,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决定》正式将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到“五个一批”,由此吹响了教育精准扶贫的号角。

3.教育部门的部署安排。2015年10月17日,我国第二个扶贫日,也是世界第二十三个消除贫困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项教育扶贫惠民政策措施。今年全国“两会”期

间,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教育部门将坚决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总书记“扶贫先扶智”思想,扎实推进教育扶贫,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15年12月21日,省教育厅出台了《湖北省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2015-2019年)》,明确实施“五个精准”(精准改造、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就业、精准培训),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遍及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

(二)政策——教育扶贫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1.国家政策

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1)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2)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3)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为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4)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有专

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6)努力办好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7)建立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8)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9)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

2.湖北省政策

(1)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并建立资助标准调整机制。(2)落实贫困户子女免费高中教育政策。(3)建立保障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4)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将贫困县所有学校全部纳入“全面改薄”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范围,优先安排项目。(5)努力办好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6)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安居工程,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全面落实片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立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三)意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1.国际社会的经验总结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它会引发“贫困的代际传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

2.拔掉穷根的根本出路

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贫困地区,而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由于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劳动者普遍存在着“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状况。要补上贫困地区的短板,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刘雪荣书记在解读《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时强调:“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问题、重大发展问题、重大民生问题,把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黄冈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臵强力推进。”

陈安丽市长在湖北省教育精准扶贫黄冈战区现场推进会上强调:“要在五个方面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强化扶贫对象管理工作,构建贫困信息大数据平台;实施贫困生资助工程,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实施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改薄工程,让所有学生都能上好学;实施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提升工程,确保贫困村所有学生都有好老师教;实施贫困家庭“明白人”培养工程,通过就业创业脱贫致富。”

3.补齐教育短板的关键工程

教育扶贫既是国家意志的强力推动,也是源自英山教育自

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全县扶贫和教育两家调查摸底,精准识别,具体对象包括贫困家庭学龄人口10933人,其中:幼儿园1023人,小学4248人,初中1847人,高中1428人,中职509人,大学生1878人;包括贫困村所在地学校47所(含附设幼儿园)教师 460人。贫困地区的孩子普遍缺乏优质教育资源,贫困村所在地的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年龄偏大,学科结构失衡,有的甚至不能开齐开足课程。我们就是要借教育精准扶贫的东风,迅速补齐上述短板,让广大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城区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基础性、先导性、长远性作用。

二、全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举措

(一)全县教育精准扶贫的具体目标是“四个确保”:即到2017年底,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部落实,确保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改薄工程全面完成,确保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全员培训,确保贫困农户“明白人”培养工程全部覆盖。

(二)全县教育精准扶贫的主要任务是实施“五大行动”:即实施贫困学生关爱行动、薄弱学校改造行动、学校信息化建设行动、乡村教师提升行动、家庭“明白人”培养行动,切实为我县人民群众同步奔小康作出贡献。

(三)全县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举措 1.实施贫困学生关爱行动

(1)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子女就学,构建政府、社会、教育多方参与的资助体系,形成精准扶贫合力。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在校就读期间,优先享受以下政策:

学前教育阶段:特困家庭幼儿可以享受学前资助,资助标准为1000元/生•年

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学生在校期间享受营养餐补助,补助标准为400元/生•期;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实施生活费补助,补助标准为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生1250元/生•年。

高中阶段: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国家助学金倾斜政策,资助标准为2500元/生•年。各高中学校每学期公用经费中计提不少于4%用于资助农村困难学生。如国家实行新的高中资助政策,则按新的资助政策执行。

中职学校:实行全部免除学费,就读中职的一二年级学生在校期间享受2000元/生•年的国家中职助学金,安排三年级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

大学教育阶段: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含高职高专)入学落实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每人每年可申贷1000—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可申贷1000—12000元,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财政贴息。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大学新生优先落实《中央彩票公益金资助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项目》资助金,资助标准为省内高校500元/生,省外高校1000元/生。学生在校期间优先推荐其参与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2)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优录政策。县一中每年拿出一定招生计划招收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优先推荐建档立卡优秀学生参加省部属重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落实省属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收

中职毕业生计划。

(3)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对特困家庭子女实施“一对一”帮扶。对留守儿童、残疾少年儿童、随迁子女就学与生活予以关爱,重点扶持乡镇学校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落实思源实验学校留守儿童免费乘车上学。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从学前教育到大学阶段,通过“免补助贷”等形式每年资助家庭贫困学生3000多万元,实现学生“有学上”的目标。

2.实施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改薄行动

(1)优先改善贫困村所在地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将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全部纳入“全面改薄”规划,优先安排建设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分项、分校推进”的原则,统筹各类项目资金,向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倾斜,确保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校舍、教育装备、运动场地、生活设施等逐步达到国家办学条件基本要求。近三年,主要实施了农村初中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薄弱学校食堂改造工程、薄弱高中改造工程、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全面改薄”项目及设备购臵项目等计290个,累计投入资金15650万元。十三五期间,我们主要实施“薄改”工程、信息化建设、教师周转房、县职教中心建设、城北第二幼儿园、城西小学、长四小学迁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等项目建设,每年投入1亿元。今年,将对33个贫困村所在学校、教学点投入 2036万元,进行改造升级。

(2)扩大贫困村所在地学前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二期学前

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建设资金,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延伸。在有条件的贫困村,依托现有小学富余的校舍新建、改扩建附属幼儿园,到2017年基本实现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

3.实施乡村教师提升行动

(1)培训项目重点向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倾斜,实现贫困村所在地教师培训全覆盖。

(2)加大对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支教力度。开展名师定期送教下乡活动,建立城乡教师交流补充机制,将特岗计划和山区人才计划向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倾斜。

(3)提高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待遇。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对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职称评审重点倾斜。在落实乡镇镇区学校、农村完小、教学点教师每人每月300元、400元、600元生活补助的基础上,再提高300—500元。建立乡村教师奖扶制度,对在村小、教学点教育教学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且任教达20年以上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建立乡村教师关爱基金,实施乡村教师定期体检制度。落实乡村教师周转房优先制度。

4.实施贫困村所在地学校信息化建设行动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贫困村所在地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人人通”。提升贫困地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逐步扩大“在线课堂”开设规模。建立贫困村教学点网络学校,采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光盘授课等多种形式,促进贫困村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全面提

升办学质量。到2017年,全县贫困村教学点实现与省级网络平台互联互通。

5.实施贫困家庭“明白人”培养行动

充分发挥“治穷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的教育功能作用,实现教育扶智脱贫。

(1)加强贫困家庭学生职业技术教育。对初中毕业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并优先推荐就业。

(2)加强贫困家庭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整合全县各类培训资源,以县理工中专为主阵地,对贫困家庭劳力力开展全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机构要加强专业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培训包”和“培训菜单”,提高培训质量和吸引力,助推精准扶贫。

三、全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进展和打算

(一)工作进展

——召开了一次现场推进会。3月29日,县教育局以孔坊乡中心小学为主会场,召开了全县教育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下发了多项工作方案和计划,与学校和乡镇签订了责任状,现场发放学生资助资金,组织县直学校送教下乡等活动。

——接受了省市两次检查。4月10日、4月26日,分别接受了省教育厅、市教育局两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检查。同时,县教育局就推进落实“三进”、实施“包保”等重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进行三轮督查和明查暗访,并下发通报,限期整改问题,实行问题销号制度。目前,学生资助信息进档案盒、进村公示栏、进贫困户家庭等“三进”工作完成率达100%。

——落实了三项精准资助。2016年,已落实学前教育资助300人次,义务教育5221人次,高中学校1827人次,共计796万元。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助10多次,其中4月23日和5月9日,县教育局联系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和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分别到贫困村所在地两所薄弱学校进行教育精准扶贫点对点捐赠,捐赠金额共计35万元。

——推进了四项重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启动25所贫困村所在学校、教学点进行标准化建设,逐校实地制订建设方案,即将进入施工程序。二是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向贫困村所在地学校送教。4月份县直各学校累计送教下乡(包括示范课、评讲课、专题讲座等)500多节次。三是组织系列培训活动。对贫困村所在学校的460名教师,开展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主的省市县各类培训 1428 人次。组织教育精准扶贫业务培训班,对中心学校校长和资助业务干事进行专项培训。四是广泛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方式广泛宣传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教师进村入户,开精准扶贫对象户识别,“一对一”家访式宣传政策;在乡镇镇区等集中地展示《英山县社会救助工作教育资助项目公示》宣传教育资助政策和申请、办理流程;印制《英山县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明白卡》15000册,发放到学生手里。

(二)后段工作打算

(一)确保所有贫困生按照不落一生、不落一村要求享受政策资。目前,全县10933名贫困生中,只有6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生符合国家现有资助政策,尚有4700多名贫困生未纳入国

家资助范围。要争取方方面面的资助,争取政策支持,将所有贫困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确保贫困生资助不落一生、不落一村。

(二)整合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要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类资金,大力改善没有进入国家项目库的贫困村所在学校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切实保障中小学整体推进、均衡优质发展。

(三)整合各类资源助力扶贫攻坚。积极争取整合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爱心企业对教育的支持,在物资、资金上对贫困村所在学校及教学点予以捐赠支持。

(四)整合资源实施精准培训。由政府主导,整合人社、财政、妇联、统战、民政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对贫困村所在学校教学点教师进行培训。同时,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培训一名“明白人”,为贫困村培训一批致富带头人,通过“扶智”达到如期脱贫的目的。

(五)建立教师补充机制。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落实乡村教师“退一补一”机制,特别要补充学前教育师资,通过特招、委培等方式,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不足问题。

篇6:光伏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征求意见稿)根据《2020 年慈溪市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对口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方案》(慈援办〔2020〕6 号),为鼓励我市各类经营主体和个人积极采购对口地区特色农产品,通过消费扶贫帮助对口地区贫困户增收脱贫,特制订本奖励扶持政策。

一、奖励扶持 政策 内容

1.对入围 2020 年宁波市消费扶贫企业名单的本市企业,利用已有在经营使用店铺改造为消费扶贫小店,店铺外立面有显著消费扶贫标志,实际经营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用作展示销售扶贫产品的,按照店铺实际经营面积分别给予一定额度奖励:实际经营面积在 30平方米(含)-100平方米(含),展销扶贫产品 30 种以上的,给予每个店面 2 万元奖励;实际经营面积在 100平方米以上,展销扶贫产品 40 种以上的,给予每个店面 3 万元奖励(小店所属消费扶贫企业 2020 年采购扶贫产品少于 20 万元的不享受此项奖励)。

对入围宁波市消费扶贫企业名单的本市企业,通过自由或租赁的独立店面,建设消费扶贫专卖店、直营店,实际经营面积在 40平方米以上(含),展示扶贫产品 50 种以上的,给予每个店面 5 万元奖励。店铺开业时间不得迟于 2020 年 8月 31 日(消费扶贫专卖店、直营店是指消费扶贫企业租赁

或购买独立店面,专门用于展示销售消费扶贫产品,外立面有显著消费扶贫标志,产品明码标价可零售。店铺所属消费扶贫企业 2020 年采购慈溪对口地区扶贫产品不少于 200 万元)。

单家企业消费扶贫小店,设立专卖店、直营店等奖励累计不超过 15 万元。

对在本市旅游景点、景区、饭店宾馆、加油站等经营性场所开设公益专区、专柜,展示或销售扶贫产品 5 种以上的,每个专区、专柜奖励 1500 元。

对在镇级及以上农贸市场开设扶贫产品展销网点(开设时间不迟于 2020 年 8 月 31 日),且经营面积不少于 2平方米、展销扶贫产品 10 种以上的,每个点给予 2000 元奖励。

2.鼓励慈溪市范围内线上、线下各类经营主体到兴仁市、安龙县、常山县、青田县等地采购农特产品,以买代捐促进当地贫困户增收脱贫。对当年度采购安龙县、兴仁市农特产品的,按采购额度 20 万元(含)以下、20 万元-100 万元(含)、100 万元-200 万元(含)、200 万元-400 万元(含)、400 万元以上的,分别给予 2%、3%、4%、5%、6%比例的奖励;对当年度采购常山县、青田县农特产品的,按采购额度 10万元(含)以下、10 万元-30 万元(含)、30 万元以上的,分别给予 1%、1.5%、2%比例的奖励。单家企业采购额度奖励累计不超过 50 万元。

3.鼓励本市电商龙头企业、入围宁波市消费扶贫企业名

单的本市企业等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慈溪市对口地区特色农产品,对在各大电商平台开展兴仁市、安龙县、常山县、青田县等地特色农产品专题促销活动的,单个平台单次促销活动给予 1.5 万元奖励,单家企业促销奖励累计最高不超过6 万元;鼓励慈溪市各级政府部门和线上销售平台合作,开设消费扶贫“慈溪专区”,销售慈溪市对口地区农特产品。对“慈溪专区”开展专项促销活动的,按照单次促销活动给予专区运维方 1 万元奖励,单个专区年度奖励累计不超过 10万元。“慈溪专区”设立时间不得迟于 2020 年 8 月 31 日,且须及时向市商务局报备。每次活动须做好促销方案并提前报市商务局备案,活动结束须有详细的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4.将消费扶贫纳入慈溪市发展夜间经济整体实施计划,对入围宁波市消费扶贫企业名单的本市企业入驻各夜间经济特色街区,开展扶贫产品促销的,给予摊位费补助。单家企业入驻单个街区的总补助金额不超过 5000 元。

二、资金安排

本政策补助资金预算总额 340 万元,申报核定总金额超过预算总金额的,所有申请企业按同比例扣减。

三、实施期限

本实施政策所有数据统计期限截止 2020年10月31日。

四、申报办法

1.申报对象:消费扶贫小店,建设专卖店、直营店,展示展销专柜的补贴补助对象为注册在慈溪市范围内、且纳入

宁波市消费扶贫企业名单的企业;在各大电商平台开展促销的补助对象为注册在慈溪市范围内的电子商务企业、纳入宁波市消费扶贫企业名单的慈溪市企业,“慈溪专区”促销活动的补助对象为注册在慈溪市范围内、负责专区日常运营维护的经营主体;采购奖励对象为注册在慈溪市范围内,购买兴仁市、安龙县、常山县、青田县的农特产品自用或到宁波地区销售的各类主体。

2.申报时间:2020 年 11 月初开始申报,至当月 15 日截止,符合多个申报条件的可以合并申报。

3.申报资料 申报材料分为共性材料和分项材料两部分,共性材料包括慈溪市消费扶贫助力对口地区脱贫攻坚奖励政策申请表,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非企业组织可以出具由相关部门颁发的登记证书复印件)。

分项材料按要求分别为:

(1)消费扶贫小店,设立专卖店、直营店补助的:

○ 1房屋产权证等能证明房屋经营面积的有效证件复印件; ○ 2店铺外立面照片、内部整体照片及摆放扶贫产品区域特写照片; ○ 3 租房合同复印件(自有产权的无需提供); ○ 4 包含有产地、规格等信息的产品目录; ○ 5 采购发票、银行支付凭证等证明(本项证明材料可以和采购额度奖励证明材料通用)。

(2)在经营性场所开设公益专区、专柜的:

○ 1 现场照

片; ○ 2 包含有产地、规格等信息的产品目录。

(3)在镇级及以上农贸市场开设扶贫产品展销网点的:○1 现场照片; ○ 2 与市场管理方签订的入驻协议复印件; ○ 3市场管理方出具的具体入驻日期证明; ○ 4 包含有产地、规格等信息的产品目录。

(4)各经营主体采购安龙县、兴仁市、常山县、青田县等对口帮扶地区农特产品的:

○ 1 购销合同复印件; ○ 2 采购发票、银行支付凭证等复印件。

(5)电商企业在各大电商平台开展安龙县、兴仁市、常山县、青田县等地产品促销活动的:

○ 1 支付电商平台费用发票复印件; ○ 2 促销专题页面截图、活动情况总结及后台成交数据截图。

(6)线上平台“慈溪专区”促销活动奖励补助:

○ 1 促销活动方案及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 ○ 2 活动页面截图; ○ 3 运维方和慈溪市有关政府部门签订的共建“慈溪专区”协议复印件。

(7)入驻夜间经济特色街区参与促销费的:

○ 1 与夜市街区管理方签订的入驻协议复印件; ○ 2 夜市街区管理方开具的缴费凭证复印件; ○ 3 入驻街区摊位的现场照片。

4.审核兑付程序 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按文件要求提供具体申报材料,材料一式三份,统一报送到市商务局,经市商务局审核,再由市财政局、市对口支援办、市山海协作办联合审查确定后,经向国税、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征求意见、面向社会公示无异议的予以资金补助。

五、其他

本实施政策由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对口支援办、市山海协作办共同负责解释,其他未尽事宜,以资金申报通知为准。

慈溪市消费扶贫助力 对口地区脱贫攻坚奖励政策申请表

申报单位

单位地址

所属镇(街道)

法 定 代表人

身份证号 码

联系电话

开 户 银 行(具 体 到支行)

开户名

申报奖励 金额

帐 号

填表人

联系电话

申报内容概述

申 报 承 诺 本单位确认并承诺申报材料均为真实,不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如发现有隐瞒违法违规情况、提供虚假材料行为,本单位愿承担全部责任。

申报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名:

****年**月**日

市 商 务 局审核意见

(盖

章)

****年**月**日

篇7:光伏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许杰说:“国家有要求,人民有需求,国有银行要有担当。我们把金融扶贫作为全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探索金融扶贫的新途径、新思路,助力脱贫攻坚,让中原更加出彩。”

1、体制机制全 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有保障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需要久久为功。健全的体制机制是精准脱贫攻坚战可持续的重要保障。为此,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制定了《工行河南省分行金融扶贫工作情况及三年行动规划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年初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2018年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意见》,用制度作保障让金融扶贫工作可持续,用制度来监督让金融扶贫落到实处。

许杰表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我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我们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好的问题。”工行河南省分行高度重视,将金融精准扶贫作为国有大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为了让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该行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普惠金融事业部、公司金融业务部等14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同时,要求各二级分行比照省行成立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分片包干制,负责各项扶贫措施在辖内落地生根,做到扶贫工作“有依据、见成效、可视化”。

心中有信仰,行动有方向,脚下有力量。工行河南省分行坚持“抓党建促扶贫”,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积极推进定点扶贫工作。从2016年开始,省行和二级分行党委成员、省行部室负责人按季深入106个县域支行就支持实体经济、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等工作督导调研,2016年以来,工行河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许杰多次到开封兰考县、洛阳汝阳县督导调研驻村扶贫工作,其中到兰考调研督导每年均在6次以上。通过督导,省行领导的决心直接传导到了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同时,该行成立了强大的扶贫工作队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工行系统共有18家分行、82家支行的499名优秀干部在116个贫困村开展定点精准扶贫工作,其中驻村第一书记49名(专职40人)、驻村工作人员111人(专职34人),339人通过兼职方式定期不定期到分包村1150家农户进行帮扶,累计直接投入1000多万元专项费用,累计争取资金近亿元。

这个优秀的扶贫“军团”,冲锋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不畏困难,默默付出,积极承担着国家使命和民生期盼。其中洛阳分行的王劭在汝阳县内埠镇西金庄村任第一书记期间,因为工作突出,成绩斐然,2016年被汝阳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今年3月王劭又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由省行做坚强后盾,王劭带领的西金庄村已顺利脱了贫,走向了致富路。、创新能力强 精准扶贫“量体裁衣”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能指望“一个方子治百病”“一个模式齐步走”。工行河南省分行,围绕“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要求,在坚守金融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加大产品创新,为各地精准脱贫“量体裁衣”。

该行与重点地区党委政府加强协调合作与信息共享,充分利用政府风险基金,大力推广“银政通”业务,平顶山、商丘、濮阳、周口等分行银政通贷款余额近3亿元,有力支持了当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绿色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从而带动农民增收,脱贫致富。

今年6月份,该行对中粮家佳康(永城)有限公司发放项目贷款4500万元,支持其建设年出栏2×11万头健康商品猪生态养殖项目,带动贫困户就业。今年为河南省宏力高科技农业公司提供5000万元贷款,用于该公司红提葡萄种植与推广,让当地贫困户有机会承包上葡萄园。上半年,该行累计为淇县现代化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恒都食品有限公司等带贫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1亿元。

5月份,针对洛阳栾川重渡沟景区创新设计了“乡村旅游贷”融资方案,引入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担保,对景区内的农家宾馆发放单户不超过200万元的经营性贷款,总授信余额1亿元,预计可带动1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后该行将以省县域旅游景区为重点,通过收费权质押、经营物业贷、乡村旅游贷等,做好高等级景区的开发、改造、扩建等业务的营销,大力支持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等优秀乡村旅游项目,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稳妥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工行近期将在“两权”抵押成熟的长垣县发放贷款1000万元,并根据全国“两权”抵押贷款工作部署将成熟的经验向深度贫困地区复制推广,积极满足以“两权”作为抵押物的脱贫攻坚融资需求。

今后,该行加大产品创新,加大对我省51个贫困县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辖内水利、交通、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生态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领域优质项目的信贷支持,促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帮助贫困地区拔穷根,摘穷帽。

一直以来,工行河南省分行紧扣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采取转移就业、水利扶贫、社会兜底保障、特殊救助等针对性措施,因地制宜,精准扶贫。截至2018年9月末,该行表内全部贷款余额4471.53亿元,较年初增加346.66亿元,增幅8.4%;其中精准扶贫贷款42.56亿元,较年初增加5.36亿元,增幅14.4%,高于其他各项贷款增幅6个百分点。一串串数字丈量了工行河南省分行支持我省经济发展、助力精准脱贫攻坚的坚实脚步。

3、普惠金融再升级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对于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举办“工银普惠行”主题活动启动会,工行河南省分行在郑州同步举行该项活动,宣布全面升级普惠金融服务,进一步打造“广覆盖、多层次、高效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让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更多普助小微、惠及民生。

如何让普惠金融的活水,更多地流向“三农”洼地,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工行河南省分行已经制定了路线图。

首先,加强机构网点下沉。

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触角需向下延伸。工行河南省分行、各二级分行、县支行和部分城区支行分别设立小微金融业务中心,同时,合理下放业务审批权限,简化业务流程,通过集约化、标准化作业,切实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其次,突出重点支持领域。

该行围绕普惠、特惠、县域三大主题,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和县域经济。推进“公司+农户”金融服务模式,支持具备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优势的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担联盟业务合作,开展“两权”抵押试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扶贫产业项目、贫困村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妥办理精准扶贫贷款业务,规范发展扶贫小额信贷。根据河南省兰考普惠金融改革实验区领导小组的有关要求,结合兰考普惠金融改革工作重点,争取设立普惠金融产品试验室,研发创新型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融资业务和场景创新融资业务。

第三,积极布局线上服务。

继续加快发展线上融资业务,为客户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贷款体验,积极探索践行金融扶贫、涉农业务模式。

工行河南省分行普惠金融尤其注重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资源投入,增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致力于“金融扶贫同扶志扶智”有机统一,激发贫困群众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贫困地区产业聚集,进而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形成“生态良好、产业聚集、人民富裕”的良性循环。

截至9月末,工行河南省分行银监普惠贷款较年初净增10.71亿元,完成总行目标进度的119%;银监普惠有贷户21665户,较年初净增4554户,超额完成总行下达的净增350户的目标;人行降准口径贷款较年初净增10.34亿元,完成总行目标计划的206.8%;人行MPA口径贷款较年初净增6.01亿元,完成总行目标计划的120.2%。三个口径全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逾期贷款剪刀差实现“三降”。

篇8:光伏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一、紧扣精准化思维做好精准帮扶

精准化思维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治理理念,是连接科学和社会桥梁的创新探索。精准化思维不仅要求施政过程的“精细化”,更加强调社会治理结果的“精准化”。这也是贯彻“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精准气象就是以精准化思维为指导,以智慧气象为标志,围绕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实现任一时空条件下,任一对象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科研精准到位,增强广大民众对气象基本公共服务的获得感。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就是发挥气象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趋利避害、减负增收”的作用,做好精准帮扶。精准气象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气象现代化的方向,但这并不足以概括其全貌,并且具体实践往往比概念要困难得多,要达到精准气象仍任重而道远。

二、宁夏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高原。属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气候贫困是造成宁夏贫困人口脱贫难、脱贫后又返贫的重要原因。应该看到,经过多年的生态保护和异地搬迁扶贫,宁夏扶贫覆盖区域不仅包括原有贫困县及连片特困地区,还包括异地搬迁安置点,涵盖的区域也已扩至宁夏所有县区。据此,宁夏气象部门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自身实际,推进气象监测精准到乡镇、预报精准到村、预警精准到户、服务精准到产业、“研服产”精准到点,探索和实践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

(一)气象监测精准到乡镇

气象监测精准是基础。宁夏全区在开展气象为农服务中,通过农村“两个体系”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自动气象站948个、高空气象观测站1个、新一代天气雷达站3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37个、交通气象观测站10个、固态降水观测站47个。虽然宁夏的气象监测已经实现了乡镇全覆盖,但还存在自动气象站观测要素单一(温雨站达到73%)、梯度气象观测站点稀少、专业气象监测网规模小且不成体系、部分重点区域还存在气象监测空白、部分观测设备老化等问题,气象监测水平离精准脱贫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宁夏气象局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业务服务需求为牵引,推进气象监测网优化调整。计划在未来3年,重点开展地面、高空、雷达、生态等监测网升级建设,优化站点的空间布局和观测要素的精准化配置,逐步建成地基空基天基相结合的立体化气象监测网,为精准脱贫气象服务奠定可靠基础。

(二)气象预报精准到村

气象预报精准是前提。宁夏气象局已初步建立了客观化精准化预报技术体系,建立了宁夏区、市、县三级集约化预报业务平台、短临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业务平台、宁夏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警业务平台、天气预报质量评定系统等业务系统,已具备了发布行政村精细化要素预报、5km×5km格点化定量降水预报、11—30天长期天气预报等产品的能力。但2 200多个行政村精细化要素预报产品时间分辨率较粗,0—24小时预报为6小时间隔,24—168小时预报为24小时间隔,且预报要素少,与精准脱贫对精准预报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宁夏气象局加快推动现代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预报“精准到村、精准到户、精准到位置”。今年,重点推进精细化格点预报业务,已初步完成格点化天气预报客观方法研发,制作全区5km×5km、1km×1km格点化预报产品,其中,0—2小时临近预报时间间隔缩短到10分钟,2—12小时短时预报时间间隔1小时,12—72小时预报时间间隔3小时,4—10天预报时间间隔6小时,并正组织开展检验评估和方法优化。开始发布乡镇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产品,气象扶贫试点县灾害性天气预警产品到行政村。针对贫困地区冰雹、局地暴雨频发等情况,正在组织分灾种灾害性天气预报模型、定量化预报指标技术研发与完善。

(三)气象预警精准到户

气象预警精准是焦点。气象部门一直以来把解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作为重要问题,把不断扩大气象预警覆盖率作为最重要的气象服务目标。多年的实践显示,气象部门对决策部门基本实现了100%的覆盖,即能做到保证至少有一种手段将气象预警信息在10分钟内发送到县乡政府、行政村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但对社会公众的覆盖率只有90%,还不符合精准脱贫的要求。帮助贫困人口及时便捷地接收和利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关涉贫困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对防范“因灾致贫、因灾返贫”至关重要。宁夏贫困地区人口25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0%,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58.12万人。为确保气象预警精准到户的目标实现,宁夏气象局推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落实落地,逐步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大力推进融入式发展,与国土、水利、交通、扶贫等部门深化合作,实现与自治区精准扶贫云的衔接。利用智慧气象建设成果和贫困地区日益完备的网络基础设施资源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实现气象服务信息可发布到每一个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气象产品精准到产业

气象服务精准是核心。发展农业产业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气象为农服务存在针对性不强,科技含量不高,实用性较低等问题,难以满足精准脱贫的要求。宁夏气象局从气象为农服务供给侧着眼看问题,从体制机制上着手解决,力争气象为农服务的专业化,主动融入自治区特色产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的发展,建设“两基地、五中心”的任务。即建设宁夏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和特色农业气象试验基地,枸杞、酿酒葡萄、马铃薯、草畜、新能源等5个专业气象服务中心。以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共享管理平台为依托,逐步建立基于“互联网+气象+各行各业”,“分布式布局、集约化发展、全链条服务”的宁夏特色优势产业气象服务众创模式,逐步解决各层级和同级各单位气象服务产品同质化、一般化的弊端,探索解决核心业务向省级集约之后市县气象局出现的空心化问题。目前,宁夏自治区气象局开发马铃薯、枸杞、酿酒葡萄等农业气象服务,加强与自治区农牧厅、农科院和农业企业等的合作,启动了精准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建设;同时,还围绕特色林业、光伏产业、旅游、电力、交通、物流、仓储等开展专业化精准气象服务。

(五)气象“产研服”精准到点

气象“产研服”精准是方向。在推动气象助力精准脱贫工作中,宁夏气象局提出了“气象+企业+科研”、气象“产研服”(产品、科研、服务)精准到点的工作思路。目前,宁夏气象局针对固原西吉县的马铃薯产业,建立了马铃薯生长全过程的气象服务年度方案,以佳立种薯薯业有限公司和原州区彭堡蔬菜产业基地为精准扶贫“产研服”示范点,以马铃薯产业为突破口,重点研究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播种期获得的产量、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病虫害等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建立马铃薯气象服务指标,开发智能化气象服务系统,提供全链条服务。同时,针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服务异地搬迁移民生计,与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局、宁夏大学及酒庄合作,梳理和完善酿酒葡萄气象服务指标,初步建立酿酒葡萄智能化服务平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推进气象扶贫工作的纵深开展。

三、宁夏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的启示

宁夏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是欠发达地区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创新探索。通过总结宁夏探索与实践有以下启示。

(一)认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

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是一项涉及面广,责任重大,社会期待高的任务。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三农”、应对气候变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兜底性和保障性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因灾致贫、因灾积贫、因灾返贫”的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才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新时期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就是在补齐贫困地区气象现代化的短板,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气象保障的短板。做好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气象部门的政治责任和神圣使命,对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强调创新与转型发展

宁夏气象局围绕建设宁夏特色气象现代化,推动“气象监测精准到乡镇、气象预报精准到村、气象预警精准到户、气象服务精准到业、气象‘产研服’精准到点”。这些都是气象服务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和转型发展。气象服务要成功实现这一转型,离不开全面深化气象业务、科研、服务、管理体制等的改革,更离不开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融合发展。“互联网+气象+各行业”宁夏特色优势产业气象服务众创模式的不断完善,使宁夏贫困村4G网络建设、精准扶贫云、网络基础设施等资源相互结合,使气象与政府各部门和其他行业的融合也将更加契合,最终使得脱贫攻坚中产生影响和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推动智慧气象发展

宁夏的探索和实践中已表明,传统气象业务和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高要求,必须大力推动实施智慧宁夏气象行动计划,以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理念,设计和建设宁夏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管理平台,发展智慧气象业务、服务和管理,全面推进宁夏特色的气象现代化。构筑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管理共享平台与气象服务云平台,推动融入式发展,逐步实现气象产品制作自动集约化、服务精细智能化、专家农户互动化。同时,完善科研体制机制,大力推动气象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气象科技的有效供给,为精准气象助力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注重精准扶贫的获得感

宁夏自治区气象局从贫困人口看得见的实效入手,致力于真正使气象服务惠及贫困人口,增加其获得感。这是气象助力精准扶贫脱贫的根本目的,更是受惠贫困人口的殷切期待。例如,今年上半年宁夏旱情十分严重,严重影响马铃薯、谷子、糜子等作物的播种出苗,宁夏自治区气象局及时组织大范围飞机增雨作业和火箭增雨作业,干旱带出现了10毫米以上有效降水,使各地0—10厘米土壤重量含水量增加到6.8%—19.5%,比雨前增加了0.4%—3.6%,有效缓解了旱情,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称赞。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确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气象部门响应中央号召,以精准化思维为指导,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特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推进气象监测精准到乡镇、预报精准到村、预警精准到户、服务精准到业、“产研服”精准到点,探索和实践气象助力脱贫攻坚的方式,为破解基层气象为农服务难题、发挥气象科技脱贫作用,推进气象为农服务转型发展,切实增强贫困人口的获得感提供了思路借鉴。

关键词:精准气象,脱贫攻坚,宁夏

参考文献

[1]王阳.从“精细化管理”到“精准化治理”——以上海市社会治理改革方案为例[J].新视野,2016,(1):54-60.

[2]吴志伟.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特色产业节水灌溉与发展研究[J].农技服务,2015,(4):180.

上一篇:五年级借物喻人周记600字下一篇:指导学生社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