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2022-12-08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养老问题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关于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班级:11东旅游姓名:刘君成

今年寒假我和村中的几个同龄人主要针对老年人的居条件及现状,健康状况,精神状况,医疗保障状况和文化体育等几个方面在九龙村展开了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当前,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个巨大变化。这就是全世界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五岁以下婴幼儿。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这无疑将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超负荷的负担。然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到上个世纪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0%,而在老年人群中,农村老人约占80%。目前,我国农村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农村人口的7%以上。这些确凿的数据深刻地揭示了人口老龄化正日益逼近我们。如何解决好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的生活问题,尤其是农村养老的问题。是当代中国必须关注,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因为农村养老问题的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农村社会的和谐。

一.老年人生活来源问题

该村老年人生活费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他们的子女供养,大多数农村老年人都和自己的儿子、孙子生活在一起,并承担部分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小孩等等。二是少数体格交好具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自己还拥有土地,土地的收益基本归老年人自己支配。据调查该村正常家庭中基本不存在老年人生活困难的问题。另外该村有少数五保户,他们居住在大岗村的敬老院里。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由财政局、民政局提供生活费用。生活在家里的老年人每月可以领到1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保障了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二.老人的医疗问题

医疗问题在农村问题中应该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大多数村民的经济条件一般,只可以承担老年人非重大疾病的费用。我们去的时候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在该村实行,也能为该村老年人减轻了部分医疗负担。按规定,每人每年只需要10元,就可以根据不 1

同的数目医疗费用享受不同比例的报销数额。此项政策在该村得到了很好的推广,绝大多数人都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尽管有村民反映合作医疗存在报销手续繁琐,且必须在定点医院看病等各种不便,但合作医疗为大家带来了明显的补助,所以村民都对这项制度表示肯定,并希望未来能在此基础上改进,更进一步的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合作医疗制度给村民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在现目前,医疗费用主要还是由老人所在的家庭承担,当老人出现重大疾病,无钱看病,因病致贫的情况仍然存在,当然这个问题也是社会普遍问题,在医疗保险还未能在农村实行推广之前,这基本难以彻底解决。不过值得欣喜的是在我们的调查中没有发现有现遗弃重病老人的现象,就算遇到了重大疾病,家庭还是会尽力为其医疗。

三.老年人的休闲活动

由于现在农村的大多青壮年子女都外出务工以赚取比留下做农活更多的酬劳,所以该村的老年人要承担一些日常的简单田间劳作和家务劳动,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照看小孩,因此老年人的空闲时间并不算太多。在我们随机抽查的老年人中,部分老人偶尔观看电视节目。原因有多个:一是为节约电费。二是给家里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三是现在的电视节目除新闻和极少的电视剧外,老人们都不喜欢。该村还没有设立图书角,原因是考虑到光顾的老年人不会太多。这与农村老人受教育的程度是有很大关联的,所以与城市的老人不同,这里的老人对国家大事也不太关心。对精神生活关注相对较少。

四.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我们随机抽取了几十个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对生活感到满意的比例超过了80%。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的生活现状都表示满意对未来的预期都充满乐观,这里的老人更多的体现出了与世无争的清淡。由于该村老年的生活比较充实,生活中有琐碎的伙计,家里有孙辈的孩子,所以笼罩在城市老人中的孤独感和彷徨感在该村很少见。该村被调查的老年人绝大多数没有宗教信仰,他们并不迷信于鬼神。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生活感到满意,晚年生活幸福安康。老年人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率为 94.4%。调查中,有 63.3%的老年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31.1%的老年人感到基本满意;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不太

满意的占 5.6%。调查中,有 96.6%的老人对子女给予自己的关心和照顾是满意的;感到非常满意的占 24%;感到比较满意的占 53.1%;感到基本满意的占 19.6%;感到不太满意的仅有 3.4%。

这一代的老年人都是经历了许许多多生活磨难的一代,特别是农村的老人,在过去经济困难、社会**的日子里受尽了各种痛苦,相对平静稳定的生活已经使他们感到非常的满足。这就是中国农民非常质朴可爱的一面。他们的儿女虽然大都在外打工,给以他们的关怀不够多,但他们都对此持理解态度,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老人们都支持子女出去闯自己的世界,而子女基本都能在物质上履行赡养的义务。而在精神上,老人们多依靠老年间交流活动排遣寂寞。人老了有好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来自子女的精神慰藉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今天,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当然这也与经济发展之间有一定的矛盾,不过这些矛盾都是可以通过家庭内部的和谐温暖来解决的。

面对未雨绸缪的心态,有关专家已经建言,无论中国将来养老保险体系的结构如何,现在的当务之急都是恢复养老保险体系的信誉和资金的可行性。毕竟“一个运行良好的现代社会不可能放弃养老保障”,如果人们普遍对养老金能否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表示怀疑,那就说明这项改革还没到位。

儒家认为:“孝为百行之冠,众善之始,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文行也,德之本也。”可见,儒家思想以“孝”为先,“孝字上半部为老,下半部为子。有老人扶子之义。”因此,孝的道德伦理观最初是用于协调父与子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到了封建社会时期,儒家思想占据了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并列为三纲五常之首,凡是以孝为先,封建统治者正是依据此统治来缚着劳苦大众的思想灵魂,进而进化上升到“效”、“忠”的意识形态高度,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政权的巩固和维持。这个转变过程本质上包含着“政治”和“伦理”的双重含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中国统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使得华夏农耕民族“顺从、软弱”的农耕民族性格代代延续,成为农耕民族根深蒂固,顽固不化的传统思想观念。因而,在这种崇尚儒家封建文化的氛围中,农耕民族总是认认真真地尽孝道。于是孝顺父母这一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便逐渐成为农村家庭养老的核心因素。

中国有句俗话:人生七十古来稀,然而现在说“活到七十不稀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不断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的需要日常护理,这必将加重家庭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总而言之,养老问题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问题,因为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目前,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建设,逐步构建了公办、民办、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一是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服务。二是稳步发展民办养老服务。三是发展居家养老。面对社会老龄化,我市的农村养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正确解决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才能让大多数的人生活安康,才能全力助推“双提升”。

第二篇: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浅谈农村养老问题

一、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11年10月17日-10月27日

调查地点:(1)昂昂溪区头站村

(2)昂昂溪区大五福玛村

(3)昂昂溪区霍托气村

调查方式: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围绕“农村养老”问题,调查了三名群众。调查对象均是随机找到的农民工,满足条件。

调查内容:

曲金凤,女,60,小学,群众,已婚有子女,家庭成员3人。

柏秀如,女,58,小学,群众,已婚有子女,家庭成员3人(有子)。 孙立宝,男,70岁,初中,群众,已婚有子女,家庭成员2人,

当前,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个巨大变化。这就是全世界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五岁以下婴幼儿。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这无疑将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超负荷的负担。然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到上个世纪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0%,而在老年人群中,农村老人约占80%。目前,我国农村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农村人口的7%以上。这些确凿的数据深刻地揭示了人口老龄化正日益逼 1

近我们。如何解决好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的生活问题,尤其是农村养老的问题。是当代中国必须关注,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因为农村养老问题的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农村社会的和谐。

人,总是会慢慢衰老的,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的自然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所必须的各种能力逐渐退化,甚至消失。那么,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丧失时,谁应该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涉及到养老问题。在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的今天,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体制并未健全,怎样摸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之路,是当代中国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儒家认为:“孝为百行之冠,众善之始,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文行也,德之本也。”可见,儒家思想以“孝”为先,“孝字上半部为老,下半部为子。有老人扶子之义。”因此,孝的道德伦理观最初是用于协调父与子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到了封建社会时期,儒家思想占据了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并列为三纲五常之首,凡是以孝为先,封建统治者正是依据此统治来缚着劳苦大众的思想灵魂,进而进化上升到“效”、“忠”的意识形态高度,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政权的巩固和维持。这个转变过程本质上包含着“政治”和“伦理”的双重含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中国统治了二千

多年的封建社会使得华夏农耕民族“顺从、软弱”的农耕民族性格代代延续,成为农耕民族根深蒂固,顽固不化的传统思想观念。因而,在这种崇尚儒家封建文化的氛围中,农耕民族总是认认真真地尽孝道。于是孝顺父母这一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便逐渐成为农村家庭养老的核心因素。

现阶段我国农村既面临原有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存量问题),又面临新增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增量问题)。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加上青壮年人口从农村外迁,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成为进一步的发展趋势。

中国有句俗话:人生七十古来稀,然而现在说“活到七十不稀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超过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重家庭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第三篇:关于天津市养老问题调查

老人的命运承载中国的过去,与此同时,养老的紧迫性也同样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达到1.7亿,平且每年以3.2%的速度增长。.养老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只有有效、合适解决养老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经济。

1、天津市养老院的基本情况 公办养老院住不进 民办院住不起

随着天津市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养老机构所发挥的作用不断凸现。近10年来民办养老机构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截至2004年6月,天津市的民办养老机构已经发展到131家,民营养老院已占全市养老机构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成为机构养老的主体力量。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天津市民办养老机构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一、民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偏低

在被调查的门家民办养老机构11,床位数超过100张较大规模的养老机构有7家,其中最大一家养老机构拥有床位200张,其余10家养老机构的床位数也都在5O张以上。17家民办养老机构的总床位数为1898张,实际居住老人1308人,其中自理老人占29.6%,半自理老人占25.8%,全护理老人占24.4%,特护老人占2O.0%,专护老人占0.2%,总体入住率为68.9%。但以上民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有较大的差别,除个别养老院可以达到100%外,多数养老机构的入住率维持在65-75%之间。而国办养老机构由于居住环境较好、各种设施完善、护理医疗水平较高以及有良好的信誉,机构老人的入住率一般都在80%以上,一些主要的养老机构如天津市养老院等,几乎全部住满,甚至有300多位老人等号排队。

二、民办养老机构大多盈利微薄

据天津市民政部门的同志介绍,“目前天津市民办养老机构除了个别经济效益较好外,大多处于微利运营的状态。如果民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达到70%左右,机构应当能够盈利,但只能说是微利,如果入住率低于60%,那是要亏损的。”在我们调查的17家民办养老机构中,老人的平均入住率为69.8%,入住率超过70%的有9家,其他均在60%以上。也就是说这些民办养老机构的利润是很低的。笔者在实地调查中也发现,各民办养老机构在资金运作上都非常注重精打细算、能省则省,以此来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

H养老院是一所小型民办养老院,创办人是一位退休女职工,年龄接近60岁。这家民办养老院有床位50张,入住的老人为36人,入住率为72%。入住老人中有自理老人有11人,一个月的费用是420元;半护理老人有12人,一个月的费用是520元;全护理老人有13人,一个月的费用是660元(以上费用标准在养老院中算是偏低的)。这样算来,该养老院一个月的收入为19440元。在支出方面,养老院一个月的房租费是5000元,8名员工中有护理员4名,护理员的工资一个月为800元,其他4名工作人员如会计等,一个月工资大概为1500元。以上支出费用一共是14200元。这样收入与支出相抵只剩下524O元,当然这还不包括水费、电费、设备费、还有每月买菜做饭的费用,这样一算,该养老机构有时一个月盈利不到2000元。负责人对我们讲,养老院的工作辛苦,但盈利微薄,有时我们感到很寒心。当然,在民办养老机构中也有经济效益较为突出的,如Y养老院由一名下岗女工创办,3年前她租赁了本单位的招待所开办了养老院,结果非常成功,该院入住的老人一直处于满员状态,还有许多老人想住住不进来,于是她又开办了第二处院所,目前两院总床位近200张。但是多数民办养老院仍处于微利运营的状态。

三、护理员与被养老人之间的比例失衡

由于民办养老机构大多微利经营,为了减少成本开支,各养老院总是千方百计地把护理人员的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护理员与被养老人比例失调的现象。在笔者调查的17家民办养老机构中,入住老人是1308人,而配备的护理员为287人,平均一个护理员平均要护理4.6个老人。上面提到的H养老院的护理员只有4人,每一位护理员要照顾9位老人。从我们的调查看,目前民办养老机构的老人中,能够全部自理的老人所占比例偏低,约占老人的三分之一,而其余7O%的老人属于半自理或全护理老人,可见护理员的护理工作是十分辛苦的,一些老人对养老院有很多的牢骚和意见。在一些民办养老院,我们甚至发现全自理老人“打工”的现象,如护理员暂时请假不能上班,一些全自理老人会主动承担一些护理丁作。

四、护理员专业素质和薪金报酬都很低

目前在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员年龄一般都在4O岁以上,根据我们对17家民办养老机构护理员年龄的统计,在287名护理员中3O岁以下的占7.2%,3O-40岁的护理员占26.1%,4O-50岁的护理员占57.3%,50岁以上的护理员占9.4%,可见护理员的年龄偏大。护理员中许多是下岗女丁,“4050”人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这些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员许多是由养老机构所在社区介绍来的。这些护理员一般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护理水平较低。目前天津市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资格认证制度,要求护理员先期培训,然后持证上岗,甚至可以进行护理师的职称评定。该项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护理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但是对于多数民办养老机构而产,护理员的护理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状态。造成以上状态的原因是,那些已经获得资格认证的以及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员,一般都流动到福利待遇高的国办养老机“构去了,民办养老机构由于待遇低及工作十分辛苦,很难有护理水平高的护理员来此工作。笔者发现,一些民办养老机构中的护理员并未获得相应的资格认证,当问及她们是否有资格证时,她们回答说是临时帮忙而已。

在民办养老机构中,护理员的工作许多是由“4O50”人员担任的,这些护理员一般责任心较强,能够吃苦,对老人比较耐心。但是当问及为什么要当护理员时,她们大多显出无可奈何的表情,表示眼下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当护理员只是为家庭增加些收入而已。某养老院院长对我们说:作为“4O50”的养老护理员,她们在家里充当着母亲的角色,而且孩子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龄,有的正在上大学,有的也正面临着找工作或婚姻问题。孩子上大学需要学费和生活费,操办婚事也需要很多钱。而这些“4O5O”人员,她们以前没有什么储蓄,现在又没有多少收入,可又都到了该用钱的时候,所以才到养老院老工作。但是从内心讲,由于养老院的报酬低,她们不太愿意从事护理员工作,如果找到其他的就业机会而且报酬高一些的话,她们不会在这干的。

五、老人医疗一般通过社区医院解决

在规模较大的民办养老机构,一般都有医疗卫生人员和设置一些简单的医疗设施,一些养老院还设有医疗室或者卫生室,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并为每一位入住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卡。在我们调查的17家民办养老院中,自己具有一定医疗条件的养老院吕家,另外9家也都和其他医疗机构有合作关系,这些医疗机构一般都是一些社区医疗机构。由于入住老人年龄大,患病率高,疾病突发性也强,所以这些民办养老机构十分重视与周边医院的关系,如果老人出现急病,社区医院的医生马上会到达现场,所以在随时应付老年人的突发疾病方面,民办养老机构都做了很多的工作。

六、民办养老机构最担心的是老人的安全

民办养老机构的工作十分纷杂,也十分辛苦,但仅仅是工作上的劳累还不算什么,让民办养老机构承受压力最大的是老人们的安全。老人的安全问题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防火,二是突发性急病。我们所调查的门家民办养老机构,无一例外都是楼房,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养老院里面居住的都是老人,而且多数是半自理和全护理老人,发生火灾后根本没办法撤离。所以养老院十分注重防火问题,上面提到的H院的院长告诉我们,她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防火,发现可能的火灾隐患,必须马上清除,绝不能马虎。C养老院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情,2003年夏天,一位老人违反养老院的规定,半夜在床上吸烟,结果不小心把床单烧了一个大洞,幸亏同屋的老人夜里起来上厕所,才及时发现,差一点酿成火灾。除了防火之外,养老院还对老人的突发急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种关注的动因首先是为了保证老人的生命安全,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相应的责任问题。2004年的冬天,N养老院的一位老人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对于老人的去世养老院确有工作疏忽的问题,结果老人子女将养老院告到法院,最后通过调解解决了纠纷。事后,该养老院亡羊补牢,给所有心脏不好老人的床前安装了警报按钮。该院负责人说,我们现在特别害怕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七、老人的心理护理亟待加强

在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中,一些养老院的负责人不同程度的表示,目前入住老人的护理难度比以前大了许多,过去养老院只注重老人日常生活的护养,心理护理非常忽视。现在老人们心理问题很多,而我们又缺乏相应的心理护理知识和方法。通过与养老院护理员的交谈,发现人住老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老人的情绪非常容易失控,因很琐碎的小事就生气、发脾气、骂人、摔东西,过后静下来一想.又感到很后悔,但是以后遇到同样的小事,又会不明不向地乱喊乱叫;二是某些老人染有莫名其妙的疾病恐惧症,明明没有什么病,但总怀疑自己有病,不断地让护理员去找医生,最后没办法只得把医生找来;三是个别老人有很强的健忘症,他们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或者刚刚发生的事情总是记不清楚,有时会对同一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询问相同的问题。有的老人刚刚吃完饭就忘掉,又要求吃饭。因为老人的这些心理问题,他们很容易与别的老人或护理员发生矛盾。但由于护理员大多缺乏相应的心理知识和解决方法,往往使得护理员在照顾老年人方面需要支付更多的耐心和时间,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护理员的工作量。

八、期盼与国办机构平等竞争 在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中,各养老院对国办和民办养老院的不公平竞争意见很大。他们认为,公办养老机构由国家划拨土地、人员进人事业编制,并给予财政补助,而民营养老机构则没有这些待遇,成本非常高,导致竞争条件先天不平等。国办养老机构很少考虑市场方面的问题,而民办养老机构必须面对市场,在目前竞争条件不平等的状况下,民办养老机构生存是很难的。另外政府在对民办养老机构优惠措施的落实上,也有诸多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如过去用水没有优惠措施,现在优惠政策下来了,但是重新设置的水表以及相应的材料费用要由民办养老院来承担。据H养老院讲,仅商业用水改民用水的过程中,养老院就支付了2000多元的费用,这对于民办养老院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总之,天津市民办养老机构虽然近几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总体的发展状况并不令人乐观。要想大力促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必须注重民办养老机构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政策和市场双向引导,使其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天津市静心养老院 天津市静心养老院是津南区注册的第一家私营养老院,座落于津南区双港镇李楼村(外环线绿化带),面积3000多平方米,这里环境优雅、交通便利。静心养老院一期工程已于2008年10月份竣工,11月份开始入住,一期共有床位80张,主要收住全护、卧床、特护老人。老人居室设有单人、双人、三人、及多人间等多种房型。室内配备了电子呼叫系统、家具、空调、电视、电话、宽带网及紫外线消毒灯等设施。另建有老年活动室,客厅、餐厅、影视厅、图书及书画室。二楼露台花园,可养花养草,培养情趣,另外还设有茶座,供老人们喝茶聊天。

艺雅老年公寓

艺雅老年公寓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繁华地带,交通便利,比邻西青区政府、西青区广场、石家大院、杨柳青果蔬博览园、万亩果园、杨柳青庄园、高尔夫球场等。

艺雅老年公寓占地面积3200平米,有床位106张,设有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四人间等多种房型,建有庭院、茶室、书画阅览室、带舞台的多功能厅等各种生活、娱乐设施供老年人使用。是一所以老年人修养、文化娱乐、艺术交流为一体的新型老年公寓,是老年人养老居住的理想环境。

区光荣院

北辰区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基础上,对“三无”老人实行了集中供养方式。区财政投资1000万元,建成占地5.5亩、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的区级养老中心——区光荣院。院内建有两栋仿古式老人修养楼,设有健身房、阳光浴室、娱乐室,室外有凉亭,还铺设了草坪,栽种了月季、四季青等花草树木,共有床位174张,入住率达到96%。由于环境优美、服务优质,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光荣院和市区级文明单位。此外,全区还建有镇村级敬老院11所。如宜兴埠镇办敬老院,占地10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几年来累计收养300余位老人,达到了设施家居化、环境园林化、管理制度化、服务规范化的标准,在全市敬老院联查中名列第一,并获得全国敬老院标兵称号。天穆镇王庄村投资200余万元,对原小学校进行了改造, 目前已收养农村老人50余人。目前,全区五保老人124名已有81名入住敬老院,占五保老人总数的65%。

第四篇: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

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

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并且,有的家庭主要以务农为主,家庭条件没有多大改善,老人们

的养老问题更不能达到保障.

二:政府帮扶的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对老人提供了养老帮助,每个月都会发放补贴.但是随着

物价的上涨,国家的财政补贴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且老人容易患病,有时候需要大量医

药费,而国家办的合作医疗大部分都只是在乡镇医院才可以报销,而很多情况乡镇医院是无

法治疗的,所以只能去城市的医院,这就面临着昂贵的并且无法报销医药费,对那些无儿无女

的老年人,是没有办法缴纳这部分医药费的.

三: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孤寡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

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调查显示,孤寡老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低于农村人平

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给父母一些口粮,逢年过节送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

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

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

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孤寡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但是面对这些问题的同时,政府也在尽力的优化政府的职能,进行健康讲座,预防老人患

病;对待孤寡老人,政府会定期的派发一些生活必需品帮助老人更好的生活;同时村子里也

会为老人提供一些断为老人提供方便:政府会不定期的去给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并且进服务,

使老人可以生活的更好.同时我也希望政府可以加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政府要加快推行新

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

老金,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医保范围,提

高低保、医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享受到低保、医保待遇。同时加大对农村老年

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对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高龄老人,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

补助。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党政府组织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之余,也让我了解

到农村孤寡老人的出现,暴露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解决好农村孤寡老人

的养老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老人们可以

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享受生活!

历山学院学生会社会实践部

秦伟斌

第五篇:关于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5月 调查地点:山东省临朐县龙岗乡 调查对象: 常住农民

调查人:张冠玉

调查内容: 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问题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口头采访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使之日益完善,服务于民。

调查步骤:

1、拟定问卷

2、发放问卷,口头采访

3、回收问卷,分析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60%多,但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社会 保障滞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妨害了社会稳定。农村医疗保障突破了农村社会 保障的死角也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新曙光。可是,农村医保正处在发展前期,问题迭出,势必 会阻碍其发展进程,调查其出现的原因提出建议解决问题使之更加完善,服务于民,促进我 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农村 农民 医疗保障 养老保险

前言: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中国社会保障 仅仅在城市开展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 有相 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在农 村, 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病至困返贫现象严重, “ 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 41%; 西部因病致贫者达 300—500 万。 农村的贫困户中 70%是因 病导致的。目前我国的农村的医疗保障形式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几种形式。 而我村现行的医疗保障形式是最初级的合作医疗。 农村社会保 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 80%的人目前及将来的生活 质量, 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其关键的内容。 随着越来越近的农村老龄化浪潮 (据报道, 2000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 1.28 亿, 占总人口的 10.2%, 至此我国已达到 10%的老年型 标准,预计到 2020 年将有 2.31 亿老年人,占总人口的 16.0%,2050 年达 4.12 亿,占总人 口的 26.1%。而我国 80%的老人都居住在农村) ,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

附: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

1、你对现行的农村医疗保障满意吗?() 1 不满意 2 较满意 3 很满意

2、你认为农村医疗保障的建立有必要吗?() 1 没有 2 有 3 非常有

3、你是否认为农村医疗给你带来了很多实惠?() 1 没有 2 较少 3 较多 4 很多

4、你认为农村医疗保障会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吗?() A 会 B 不会 C 不清楚

5、你现在最担心什么?() A 粮食不丰收 B 生病 C 子女的教育问题 D 其他(注明)

6、请问你对农村养老新政策是否有了解() 1 没有听说过 2 听说过 3 大概了解 4 非常了解,知道细则

7、你认为国家对农村养老等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 1 不大 2 比较大 3 力度非常大

8、你对社会福利的哪种类型最为关心() ,你有参与那一项() A 养老保险 B 最低生活保障 C 医疗保障

9、你是否自愿缴纳养老保险() A 是 B 不是

10、你认为农村医疗保障有发展前景吗?() 1 没有 2 有但不大 3 有且很大

一、我县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快速发展,农村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农村老年人口形成了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的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峻。面对新时期农村老龄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特点,我县各级党政部门对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老龄化等部门在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与改革、加强医疗救助以及维护老年人权益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我县是1992年开始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遵循“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原则,由于实行完全个人账户积累制,集中补助、政策扶持的力度不大,农民参保率不等。2003年以来,各镇逐步探索建立新型农保制度,强化了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的责任,提高了农民缴费参保的积极性,逐步推进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至2008年底,全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4000人,享受养老金人数2535人。

2、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条件逐步改善。我县农村老年人中现有五保老人3321人,已全部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他们的生活都得到了基本保障。至2008年底,全县农村共有敬老院14所,总床位2552张,入院老人2325人。2006年,集中供养能力达80%,今年我县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年均分散供养标准达2000元,集中供养达3100元。同时,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贯彻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通知》,明确将农村五保供养由原来的镇村集体经济供养转为政府的社会责任,从根本上保障了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农村老人集体供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3、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不断加快。当前,我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还是依赖土地和子女的家庭型养老。由于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家庭结构小型化,仅有老人、儿童的以及妇女留守的“空巢”家庭迅速增加。一些镇村“空巢”老人已占当地老年人总数的55%以上。随着土地养老保障功能虚化,家庭型养老功能的盖弱化,一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服务机构蓬勃发展,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老年活动室数所,社区托老所数所,寄养老人床位。

4、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文化生活有了良好基础。随着全县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老年人健康档案制度建立;村级文化室、万册图书室的普及等等,为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了基础资源。

二、我县农村养老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比城镇更加沉重,农村养老保障工作也遇到了愈来愈严重的困难与挑战。

1、一些领导对农村养老保障工作重视不到位。个别镇政府对养老保障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影响和重大意义缺乏充分认识,还没有把养老保障工作摆上应有位置,有的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实际工作往往排不上号;有的老龄工作机构不健全,队伍力量薄弱,统筹协调力度不强;部门、社会整体合力尚未形成等制约了农村养老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2、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而农村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等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我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特别在经济欠发达的镇,囿于财政困难,推行“个人、集体、财政共同筹资”的新型模式积极性不高。从总体上看,全县农村还未全面建立老年人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据调查,通过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救助方式保障基本生活的老年人比例很小,90%的老年人无法通过社会养老渠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部分农村老年人的贫困问题还比较突出。

3、家庭养老压力逐渐增大。我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是靠家庭养老。目前,家庭养老压力主要有:①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夫妇、单身老人大量剧增;②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结构形成“

四、

二、一”格局,导致家庭养老承受能力削弱;③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给农村老年人养老、照料带来困难;④子女敬老意识淡化。农村老年人作为家庭的创业者,为子女上学、盖房、结婚耗费了毕生精力,当失去劳动能力后,要靠子女赡养。多数子女能够尽到赡养义务,但是,有一部分家庭子女把老年人当着“包袱、负担、累赘”。在一些家庭中,存在“三重三轻”现象。即:“重小轻老”、“重葬轻养”、儿媳“重父母轻公婆”。

4、卫生保障制度不够健全。老年群体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病率比例增高,很多农村老年人没有医疗保障。我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刚起步不久,配套措施不够完善,保障水平不高,老人一旦生病,子女家庭负担加重,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老年人只能是小病忍,大病拖,这是农村目前养老面临的又一个突出问题。

5、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有些村干部不学法、不懂法,在征收“一事一议”统筹款时,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的文件精神办事,对待老年人视同家庭其他成员一样收费,没有优待和照顾,这样,老年人在家庭中不但需要子女赡养,还要承担“一事一议”等有关费用,这就加重了家庭子女们经济负担。

6、“空巢”孤独老人养老保障亟待关注。全县农村有60%以上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远走他乡,家里留下老人和小孩,有的连小孩也带出去就地上学,家里只有老人留守,农忙时有的子女能回家一趟,多数子女只有春节才回家与老人团聚。老人平时患病无人照料护理,有时只有邻居照顾。在日常生活中,农村空巢家庭老人感到很寂寞。他们感叹:“整年难见子女面,老了活得真受罪!”一部分孤独、特困老人家庭缺乏起码的劳动力,经济条件差,生活更加困难,经济救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已成为这些农村老年人的殷切期盼。

三、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对策建议

今年全国“两会”上,“民生”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在提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责任的同时,将民生问题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维护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权益,让广大农村老年人衣食无忧,精神愉快,安度晚年。是关注民生,推进“和谐老龄化”战略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此,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1、把农村养老保障列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期需要大力传承弘扬的社会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切实加强农村养老保障,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把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建立考核奖惩机制,从制度上确保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战略意义,从健全制度、优化服务、落实各项老年优待政策等方面,做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工作。动员组织各部门和基层相关单位,在全社会营造养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2、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需要尽快改革原有的农保制度,拓宽筹资思路,提高保障水平。加快探索推行新型农保制度。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我们建议:一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征用土地的农民率先实行。按照“原有生活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原则,用征地补偿安置费为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费,不足部分由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费中解决,以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二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镇、村(居),积极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采取“三个一”的办法。即:政府补贴一部分,个人缴纳一部分,社会赞助一部分来解决农村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三是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条件成熟一个推行一个,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只有建立了这种长效运行的保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3、加快健全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体系。病无所医,病无钱医,是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是农村老年人反映最为强烈的实际问题。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和完善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满足农村老年人基本医疗需求。目前,全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已建立,但是投保数额小,加之有的药品限制报销,农村老年人一般还是小病忍、大病拖,这就需要政府和个人提高医疗投保标准,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二要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城市医疗卫生下乡支农巡回义诊等活动,促进城区优质卫生服务资源向农村流动,为年老体弱、经济困难的老年人送医送药上门,设立家庭病床。同时,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三要完善城乡贫困老人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农村老年人大病救助基金,资金来源可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捐助、个人缴纳等办法来解决,为患大病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确保困难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的疾病得到及时治疗。

4、大力推行农村老人养老救助制度。建议政府安排一定资金建立对农村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特困老人的生活养老补贴制度,这是增强农村养老能力的补充,也是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的需要。根据政府财力状况,对老年人规定几个年龄段和补贴金标准。目前全县需要解决的是落实市政府文件规定的90-99岁“尊老金”问题,然后再扩大至80岁以上或7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贴金,不断加大对农村贫因老年人生活救助力度,让广大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5、积极维护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作用。目前,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作用仍将是不可替代的。目前,大批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村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传统孝道观念在青年一代农民中日渐淡化。若要孝道传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在全县深入开展子女对待父母要像爹娘爱幼,媳妇对待公婆要像女儿孝父母,女婿对待岳父母要像儿子敬双亲,干群对待社会老人要像小辈尊长辈的“四像敬老”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农村要提倡和推广签订公证《家庭赡养老人协议书》,建立激励和监督机制,使赡养协议书真正发挥作用,把家庭养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另外,对农村老年人在生活赡养、精神慰藉、住房、财产、再婚等方面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严加维护,对虐待或遗弃老年人的典型事例要严肃处理,重者要绳之以法,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6、促进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惠老、安民、功德无量的民心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养老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各级党政组织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扶持,才能使养老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当前,城区已积极探索、发展养老服务业,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要实现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应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老年人养老福利机构建设。增加政府投入力度,新建、改扩和整合养老福利机构,改善办院条件,增加养老床位,完善设施设备,规范各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推进。其次,要优化整合农村养老资源,积极支持集体、个人、社会团体兴建敬老院、老年公寓、康复院、老年人生活服务中心等福利设施,形成以供养农村“三无”老人为重点,逐步满足一部分老年人自费入院养老需求的农村养老新格局。

对于此次调查,虽然调查范围有局限性,但是对我自己而言是感受颇深。首先,我初步了解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思想,自己在社会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中都在无形的用运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其次,我认识到中国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如果任由农村的老人像现在这样生活下去,不仅是中国人性的退化,也是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大因素。最后,我觉得自己是真正以主人翁的地位来发现问题,并绞尽脑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虽然现在我还是一名学生,但是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培养道德品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上一篇:关于学校宣传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元宵节的英文资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