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的真善美意韵

2022-12-01

第一篇:古诗教学的真善美意韵

我读懂了诗的意韵

从咿呀学语开始,我就每天捧着一本《唐诗三百首》。读诗,不仅读它的内容,也读它的意韵。

我爱读诗的浪漫豪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好一个庐山瀑布!又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我眼前就仿佛出现了可以摘到星辰的楼阁,和楼上的诗人。忽而又“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我似乎亲临了刚结束战斗的战场,体会到了诗人想要杀敌报国的迫切心情。辛弃疾的“五十弦翻塞外声”看似是将士们激昂的号角,细细一品,又被他深切的爱国之情触动……

我爱读诗的情思愁绪。“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诗人思念夫君了吧?又透出一种令人折服的静度年华的恬淡。李商隐写下“锦瑟无端五十铉,一弦一柱思华年”来回忆亡妻,又使人与他对时光的流逝如白驹过隙产生共鸣。浅吟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体会到诗人对母亲的一片感激,“行人临走又开封”又形象的写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关心挂念……是啊,诗中的浅愁深恨要用心去聆听。

我爱读诗的闲情逸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用奇情妙思摄下冬的洁白与寥廓,用心灵的眼睛驻目冬的壮美与浪漫。“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诗中竟读不出一点从前的刀光剑影,只有观看晚辈玩耍的悠然与欢乐。恍然又听苏老先生吟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1 蛙声一片”,这丰收的情景令我的心情也不仅欢喜起来。最有趣的就是吴均的山里生活了,“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诗,是中国古文明的沉淀;诗,是古人无处不在的喜怒情愁;诗,是要用心去聆听的音乐。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的真善美

伊宁市达达木图乡联片教研活动

王巧玲

2013.3.

21数学教学中的真善美

怀特海曾经指出:数学是真善美的统一. “真善美”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们接受事物的先导.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绝不能仅仅定位在满足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发展思维上,更应该通过教学的自觉引导和着意的渗透,使学生初步领会数学学科内在的优美、和谐、严密和广泛的应用性,挖掘数学文本内在的真善美和其独特的价值魅力,从而使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对数学这门学科真挚的喜爱,激发他们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数学,如果真正正确看它,不仅拥有真理而且也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格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的天性的微弱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达到只有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境地”.而长期以来的数学教育和数学学习,人们只注重数学学科的知识习得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数学本身所拥有的真善美的感悟、体验,和对数学真善美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认识,形成了对数学学科片面的认识,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事实果真如此吗?实际上作为学科的数学不在是纯粹的数学事实,它是真善美的统一.

事实上,正如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所说: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比比皆是,它常常会令人陶醉,神往.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把感觉的知美教育放在第一位,放在主要课程中,是符合人们认识过程的程序的,美育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让学生觉得当今世界信息瞬息万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数学,去指导生活.

1、数学真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返璞归真——数学是自然界的产物.你瞧,远古的结绳记事、现代的二进制记数,无不彰显了“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能指导生活实践的数学,已成为当今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还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学校大门的门栓是平行四边形的,而不做成三角形的?又如:学习“圆的知识”时,我让学生说说:在我们身边哪些是圆形物体?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并让学生想办法找出脸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这样在学习中融入了鲜活的生活知识,生活中的一些谜团得以解决,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渐渐体会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

再如:学“利息”的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课前调查,了解现在银行的利率,改进书本提供的数据,学完新课后,再让学生设计一个最佳方案,把自己的压岁钱存入银行.这样的学习,又让学生觉得当今世界信息瞬息万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数学,去指导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他精辟地道出了数学的用处之大.我们应善于把生活中的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引进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本质意义——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真意”所在.

2、 数学的善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我们现行的教材,呈现于学生面前的无非是一些现成的概念、公式、规律、法则等. 学生的认知过程,大多是在教师指导下,以接受这些间接经验来实现的.然而,一味的“灌输”, 虽然做到了“高效省时”,却也埋没了“披荆斩棘,找到真理”的一些“勇士”,它使数学变得“涩而无味”、“不通情理”.要想使学生更多地获得数学知识的文化底蕴,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我觉得应带领学生“追根究底”.如:我在教学“圆周率”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圆周率是多少多少,以期快速结束新课教学.而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演算,找到周长与直径的近似比值,在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方式与成果之后,我赞赏地说: “这就是著名的圆周率!你们探求圆周率的过程跟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有着惊人的相似!”紧接着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发现过程,让成功的体验伴随伟人的发现得到升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比较两种教学方式,从知识的获得来看,似乎没有太大差别.但后者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理解、阐释与再创造,它使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点知识,还有的是再学习知识的能动力.

俗话说:小水珠只有汇入大海,才会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动力.同样,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当然,不是全部)只有回归到厚实的数学文化背景中,让学生再次探寻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数学这门学科才会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才会被更多的人所钟爱. 3 、数学美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它可以说是以思维为旋律,用数字、数学术语、符号、公式和图形谱成的一曲悠扬动听的交响乐.用美育的观点指导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晶莹的情感,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感染他们如饥似渴的求知欲,点燃起五彩缤纷的智慧火花.庞卡莱也曾说过:所有的数学家时时体验着数学的美感.的确,数学与文化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学生对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美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

(1) 、借助表象,感受数字的美

人类与数学第一次亲密接触,可以说是十个阿拉伯数字的认识.如何给学生上好生动的第一堂数学课,使“多美的数字!”这样的感受深深地植根于孩子的幼小心灵

中?有的老师是这样做的:给数字罩上一层美丽的面纱,赋予它赖以记忆的外形.如“1”像铅笔细长条, “2”像鸭子水里游,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随风飘„„

数学中处处存在美,数学美是其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数学中只要认真挖掘就可以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中如能通过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启发、严密的推理以及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诸多方面的尽量体现数学中美的神韵,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如解析几何中的“设而不求”、互为反函数的图像、对称轮换多项式、三角函数中的对偶式„„其中呈现出的数学美让人心旷神怡.因此教学时要及时抓住时机针对性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也能学会对数学美的鉴赏.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审美赏美的过程,主体在其中也得到了愉悦,完善了品德.

(2)、 融入算式,感受计算的美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的,其恐惧之源大多来自繁琐的、程序化的、无意义的计算.然而特级教师朱乐平却将一堂“多位数加法练习”的计算课演绎成了一次感受美、寻找美、发现美的完美历程.从“朱乐平,平乐朱”让学生哗然大笑——“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让学生领略回文的奇妙——引入回文数的概念,举例强化概念——“回文数+回文数=回文数?”的验证、拓展.从学生们那张张绽开鲜花般的笑脸中,热情高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我似乎明白了:当学生迈进了浩瀚的数学世界的长廊时,一定会被奇特的问题、深邃的逻辑、对称的符号所迷恋,引发出主动探究的心向,这样的计算还可能是枯燥的吗?

(3)、 通过操作,感受图形的美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 “智慧自动作发端.”我觉得,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亲自创造事物”中快快乐乐地获得“真正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图形的美.如:一位老师在教“轴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彩色纸,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剪出课本上的轴对称图案——杉树,练习时启发学生思考: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纷纷举例,数字:0、

1、

3、8,字母:M、H、K、B„„,汉字:日、林、

一、个„„,事物:眼镜、裤子、五角星„„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她鼓励学生:应用这些美丽的图形,创造出一幅有意义的图画!学生通过想一想、剪一剪、贴一贴,不久,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跃然纸上.有:数字王国、森林世界、童话故事、山水美景„„这样的学习过程,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数学简洁和谐的对称美,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数学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影响,有利于培养严谨的思维方式。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想的体操”说的就是数学对培养严格的逻辑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大多数学生将来不会成为数学家,但是条理性、逻辑性作为一种文化素质对他们将来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是需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是人类理性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晶,体现出人的巨大的创造力.同时,数学又是人类创新的锐利工具.无论数学知识的应用或是数学知识的发展,都需要研究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并由此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里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需要某种程度上的创新.而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之一.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正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科学的审美观。

数学教育有利于美育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培养科学的审美观.人们对美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总之美和完善、完美、和谐、秩序„„等相联系.而数学本身体现出的简洁美(抽象美、符号美、统一美等)、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等)、奇异美(有限美、神秘美等)会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数学所揭示的规律会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而学习数学的过程也会使学生体验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所洋溢出的精神美.

“数学中有许多巧妙而又神奇的东西吸引人们,这就是数学的魅力和趣味所在,”“数学的思维理论与任何学科都不一样,是一种振奋人心的高深微妙的思辨,它是一种经验者的理论,因此,只要未表明不是假设,它就永远具有猜测性.”数学中的“谜”层出不穷,而且颇具魅力,另人赞叹不已.数学作为探索真理的事业,还造成一种人文化的独特的人格气质,一种极负责的人文精神—不懈地探索真理、勇于坚持真理、为真理而献身.它包含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勇于怀疑、自我否定的批判精神,勇于创新、超越现状的创造精神等,所有这些如果通过数学教育活动内化为青少年一代的个性品格,成为他们今后的行为规范与价值取向的话,这才真正达到了数学教育的目的.数学的真善美,既是数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也是数学探索中追求的一个目标,还是数学待以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总之,只有知美、求真、发善,方能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和发展数学.

第三篇: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真善美

[摘要]当前国内的作文教学在改革与创新方面,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实践,也积累不少的宝贵经验,而国内中高作文的笔试成绩的高低又直接影响考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因此,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历年来都备语文教育界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笔者结合2008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以及结合2004年1月笔者申报的江苏省镇江市中小学第五期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谈一谈自己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在真、善、美问题上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真善美问题

当前国内的作文教学在改革与创新方面,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实践,也积累不少的宝贵经验。而国内中高作文的笔试成绩的高低又直接影响考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因此,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历年来都成为备受语文教育界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

2008年上半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在江苏省镇江市教研室吴铁俊同志带领下,在镇江市的直属学校和京口、润州二区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教学观摩、交流和研讨。无论是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形式,还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内容,大家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实践。有的学校如镇江市江南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在作文题材和体裁,如何围绕作文主旨上进行了研讨;有的学校如镇江市第六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在作文开首与结尾,作文的语言上进行了研讨;也有的学校如镇江索普实验学校在学生作文自评与互评上进行了研讨。

2008年上半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绝大多数教学与教研活动,笔者作为镇江市京口区第三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注,证号编号0494],都亲自参与了观摩、学习、交流和研讨,虚心地向初中语文教育同行请教,自己不仅获得了许多丰富的作文教学知识和感性的作文教学经验,开阔作文教学的视角和眼界,同时结合2004年1月笔者申报的和作为主要负责人的江苏省镇江市中小学第五期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研究》(注,镇江市立项课题《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详细见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文件镇教研[2004]1号文件),也触景生情式地引发了自己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在真、善、美问题上的进一步认识和思考。

1作文教学与艺术上的真

作文教学与艺术上的真,是一个值得国内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和关心的话题。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或考生在这样的对作文写作上的误区,认为作文写作造假,作文写作就是编故事。笔者是不赞成这样的观点与认识的。我们向学生强调作文写作要真。许多学生不理解作文写作为什么要真的原因。其实原因非常的简单,真的东西才是善的和美的。善于作文写作善和美问题,笔者将分别下文中分二点论述,此处不细说。

笔者强调,作文教学与艺术上的真,并不是作文写作就是我们学生真实生活的实录,而是在学生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写出自己对人生感悟,写出自己对问题的真知灼识来,要学会处理学生生活的真实与文章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所以,笔者特别强调学生的作文写作要在自己的文章中自然而然地流淌着人间的真情和真爱。 我们发现许多优秀作家,他们的文学作品都是有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事件和真实的感情,作为他们文学创作的原型。许多优秀作家都非常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悟现实人生的真切,品味世间万物的真情。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笔者认为,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不能脱离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情感实际。教学生作文写

作,关键是要让感知真实的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笔者主张作文写作要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作文写作要做到“引而不发”,也要做到“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作文写作要循序渐进,不要“拨苗助长”。笔者认为,文章要能解决现实生活之中的一些问题。作文写作教学就是要能解决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讲解了大半天,学生还是不知如何作文的课,要少讲,不讲。江苏省镇江市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提倡“切入口要小。”这观点笔者非常地认同,它其实就是一个“小中见大”的问题。它就是要我们的学生学会文章虽小,但“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笔者非常钦佩清末民初大学者梁启超的文章《敬业与乐业》,读这样的文章不仅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而且务实真切,确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喟叹。

2作文教学与人性上的善

作文教学与人性上的善,是强调学生要做合格的社会公民,是强调学生要做对社会有责任感,富有爱心、良知的公民。笔者认为,国内当代教育在学生品德教育上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差距的。更直观地说,中国当代学生品德教育和学生人性教育是极其缺失的和不完整的。 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当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作文教学与人性上的善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当前不是教师不教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代教育在人性的的善上往往是“知”、“行”不一,更谈不上要“躬行”的问题。“学其事”,“穷其理”,学生理论多不能联系实际,社会上也是“说的是一套,行的是一套”,对学生的冲击力不可小觑。为什么我们要读当代作家宗璞的作品《紫藤萝瀑布》,她的文学作品,笔者认为,其最大的闪光点,不就是人性上的善么?

所以,文品就是人品,人品就是文品。中国的当代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也要重视学生的人性教育。

笔者认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提倡“学思结合”。思考什么?要思考做人的问题。做人好了,然后,我们再来谈论学习,然后,我们再来谈论作文写作。当代已故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为什么世人百读不厌?且不说巴老文学才能如何,大抵要算巴老做人的真字上。笔者认为,教学相长,学思也可相长。

著名教育黄炎培提倡,“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他提得都非常之好,就是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的主张也是极其好的,但是国人不学、不思、不做,要谈论作文教学与人性上的善,就是等于一个“零”。

3作文教学与品格上的美

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历年来都成为备受语文教育界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

一。就是因为它决定着一个学生或一个考生的命运和前途。

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与品格上的美,它实际上是学生写作的文章能不能成为美文的问题。一个成为大家公认的美文,必然在文章的品格上就是美的,必然就是高分作文了。所以说,我们作文教学或写作教学要让学生在中高考中作文得高分,其实也是不难的。当然前提是你这个教师要对学生作文的训练有素。如何做到对学生的作文的训练有素?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对我们的学生强调,文章是真的,才是善的,才是美的。一个文章仅仅靠胡编乱造,虚张声势,是决不会成为美文的,它也不可能感动读者,感动中国,更不能感动阅卷的教师。

我们教师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的学生,你们的文章要得高分吧?请你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来,你们的文章要得高分吧?请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在你的文章中,要学会关注现

实,关注人生,关注民情,关注疾苦,关注民众,重视亲情,感恩父母,关爱他人,呵护一切的生灵和生命……这都可算作人性的善的光辉和光芒。在文章之中,将你的这诸多关心、关爱和关切之情,如涓涓细流,潺潺溪水一般地泉涌出来,倾泄出来,淌流出来,你的文章也就功成名就了,你的文章也就成为了美文了

07.11

第四篇:让真善美与语文教学同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刻意包装,追求形式上的美轮美奂,使课堂如美丽的肥皂泡般绚烂夺目。课堂表面上给人新鲜之感,甚至令一些人感动、着迷,实则却是虚假的美丽。它将语文教学引入误区,使语文课堂变得苍白贫乏,华而不实,流失了语文教学应有的丰厚的人文精神,使语文课堂陷入了“误尽苍生”的尴尬局面。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追求科学艺术的教学境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情之真,洋溢人性之善,流淌人文之美。

一、让语文课堂谱写“真”的音符

曾有这样一则教学案例:一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执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上课伊始,教师为了活跃气氛,便问学生:“你们最崇拜的是谁?”学生有的说崇拜球星罗纳尔多,有的说崇拜影星赵薇,有的说崇拜棋圣聂卫平……学生交流结束后,教师反问:“你们猜,我最崇拜谁?”话音刚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崇拜董存瑞。”听到这一回答,近百位听课教师顿时爆发出一阵哄笑。

静静思之,这个教学片段是名副其实的假对话。这样的教学对话不但不能塑造人,反而会导致师生真实自我的消失,将教师和学生的人格都扭曲了。学生方面,在教师的权威下,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教师方面,为树立自己的权威,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意图。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教会学生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人。只有真实有效的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真实有效的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因此,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坚持“唯真”的原则。

二、让语文课堂奏响“善”的乐章

一位教师教学《狼和鹿》一课,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人们对狼的捕杀,教师问学生:“人们会怎样大肆捕杀凶恶的狼,你们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发言。

生1:可以把狼抓来,先剥掉一小半皮,让狼痛得嗷嗷直叫,这样可以把其他的狼引来,一举抓获。

生2:如果是我,我就把狼窝的小狼宝宝全部抓来,把它们扔在油锅里炸一炸,这样既可以品尝美味可口的炸乳狼,又能让狼断子绝孙。

生3:我觉得可以先抓一只狼来,给它处以宫刑,然后再放狼归山,那只狼痛得不得了,肯定会咬其他的狼。

……

听着学生们一个比一个狠毒的回答,我们不禁有毛骨悚然之感,心底不由得产生了不安与担忧。

细细品味,学生的那种刻薄与冷酷,其实是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使然。《狼和鹿》这篇课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如果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抓住狼和鹿的数量进行对比,体会造成森林和鹿群前后不同状态的原因。相信学生会从思想上升华对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从而避免那份意想不到的尴尬。

抑恶扬善是教育的一种追求。善是我们心中一缕最温馨的阳光。语文教师应该是善的使者,能点燃学生心中的那份童真与善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种种意外,教师应当及时地介入、引领、纠正,让学生在辨析中发现善良、感受善良、弘扬善良。

三、让语文课堂飘扬“美”的旋律

语文课上,我与学生们共同阅读了一篇关于审美的文章:电视荧屏上,藏羚羊四蹄腾空奔跑的姿势俊美无比,但在镜头后面是拍摄者追逐的吉普车;摄影展上,人们感叹于鸟岛上万鸟齐飞的壮观场面,殊不知,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摄影者甚至放起了鞭炮……读着这段文字,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阅读感言。

生1:我们在电视机前、在照片前欣赏到的美,是牺牲藏羚羊和鸟儿们的自由换来的,这是一种虚假的美丽!

生2:当我们将心比心,联想到被追逐的藏羚羊内心的恐慌、委屈和怨恨,联想到鸟儿的惊慌失措和茫然无助时,我们还能认为这是一种美吗?

生3:我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美是和谐。”人与自然之间都应该和谐相处,如果所谓的美是通过这种人为制造的方法获得的,那我们应该对这种美说不!

……

静思默想,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让美的语言自由漫步,让美的情感尽情激荡,让美的思想不断熏陶师生,让美的人格力量不断感召师生。

可以说,语文教学中的美无处不在。课本中文质兼美的文字俯拾皆是。从一篇篇文字优美的课文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高山流水的壮美,小桥流水的柔美,春色满园的秀美;从一首首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风景是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是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美……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背后的美的意蕴,使课堂上流淌出美的旋律。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美丽温馨的大花园,里面盛开着真诚、率直、善良的花朵……作为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用自己宽广的胸襟和丰富的情感去包容、呵护、关爱他们,唯有如此,学生心灵的花园才能春意盎然,才能生机勃勃,才能如诗如画。

(责编 刘宇帆)

第五篇:《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学反思

20xx年xx月xx日星期五,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作为市级骨干教师的我在阔别讲台一年之久的这一天,又一次站在了南岗区教学百花奖比赛的舞台上,那份对教育的追求,那份对学生的热爱,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我的满腔热情都淋淋尽至的化在了这节课的教学中。从中收获的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些许的遗憾,都化作如下几句话来形容和概括吧!一、备课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先从这次教学百花奖的备课环节说起吧,我们这些参赛选手都是上课的前三天知道的选课内容,而且骨干教师还是跨学年进行教学,存在着不熟悉教材、不了解学生学情的实际问题,另外执教的内容还不是轻车熟路的歌曲教学,而是以25分钟欣赏内容为主教材的音乐欣赏课,面对着时间紧压力大的这次比赛,我先是伤透脑筋、后又彻夜难眠,终于选定了第七册第八课中的欣赏教材《真善美的小世界》,并马上开始了自己备课、学年教师集体备课、试讲、反思等一系列备课研讨活动。

首先,我聆听了无数遍《真善美的小世界》这首歌曲,又依据音乐课程标准3——6年级的学段目标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并定下了教学的重点、难点,随后的教学流程就紧紧的围绕他们来展开和设计。先是,聆听歌曲观看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观看迪斯尼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随后,介绍词曲作家谢尔曼兄弟引出迪斯尼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最后,带领学生聆听其他迪斯尼的相关音乐开阔学生视野;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润物细无声!我觉得思路是清晰地,流畅的,准确的,但设计终归是设计,是教师心中的美好蓝图,能否将这一思路让活生生存在差异的学生接受并理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今后的备课还要考虑面对的是什么程度和水平的学生,不能光用自己平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考虑如果面对陌生的学生,面对没有经历过公开课考验的学生,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是否合理,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让学生接受,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这几点至关重要!

二、上课是师生情感的碰撞。

本次教学的班级是南岗区闽江小学的四年四班,事先由于没有见学生,所以课堂上一切的师生交流都是没有做过任何铺垫的原生态,师生之间的那种陌生和紧张就不用多说了,就连“你们旅游都去过哪里?向大家说一说”这样的谈话性问题举手的学生都寥寥无几,就更何况是“我们可以用哪些形式表现音乐的不同情绪呢?”学生鸦雀无声!我只能采用随机采访的形式,就近问了几名学生,一名挺精明的男生说“用表情”,终于有学生回应我了,我暗自欢喜,然后赶紧追问到“怎样的表情?”他居然说不出来,羞涩的低下头,我便顺势留下悬念“那老师一会要看看,你是怎样用表情表现的!”,我又叫起一名学生,问他“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他的答案居然也是“用表情!”。我明白了,学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进行表现!随后,我教给了学生“用线条、颜色、动作、打击乐器等多种方法来表现听到的不同情绪的歌曲的方法”。

随后,只有两名学生选择用动作,五名学生选择用打击乐器,其他都选择沉默的方式,在音乐声中我巡视着想要的结果,却很让我失望学生们安静的坐在那里,就连刚发给他们每人一支的彩笔都没有拿在手里,我的头脑又一次翁了一下,“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只能教他们了!”于是,我在两名学生的书上给他们做了示范指导,真的很感谢这一男一女两名学生,虽然那拿粉笔的手还能看到丝丝的颤抖,但毕竟在黑板上出现了我期盼的答案,我欣喜若狂的聆听着刚在耳边交给他们的“解释”。接下来的两名女学生表演的真不错,她俩即兴的随我的音乐跳了起来,算是让紧张的我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的打击乐器表演却让我大吃了一惊,我的琴声已经开始了却发现演奏双响筒的学生右手没有拿小棒,而在敲铃鼓的学生手里,莫名的我又笑了,沉着的走到拿铃鼓的学生面前,耐心的向她介绍了铃鼓的使用和演奏方法,然后一个接一个的询问其他学生是否会演奏,音乐开始了,学生和我勉强完成了创编伴奏的教学任务,面对这样一群可爱的学生,我没有采用学生评价的环节,而是充分的肯定了他们!接下来“老师被大家的精彩表演感动了,我想用演唱的形式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高兴心情,谁愿意和我一起唱!”终于,学生的热情被我点燃了,课堂上弥漫着琴声、歌声和欢笑声,并准确的回答出“男生适合演唱欢快的部分,女生柔美的声音适合演唱优美的部分”,本想再运用接龙的形式进行演唱的,可是害怕时间不够,于是转到了下一环节的教学上了。

这一次,我才真正领悟到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的学习过程,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备课不会有精彩的课堂呈现,如果没有学生的成功配合再好的设计也不会上出令人满意的课堂效果!

这一次的异地教学,更深刻的激励和告诫自己,教学的功夫还要下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上,下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下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上,下在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上,下在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上,只有这样,教育才是师生共同成长和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公司稽核工作总结范本下一篇:公司集体外出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