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建工作的意义

2022-08-05

第一篇:创新党建工作的意义

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的实践,丰富了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的宝库,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它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势的科学论断,而且为新时期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创新提供了鲜活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国有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有企业

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动力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党的十七大赋予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大政治任务。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一)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的广大职工,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广大职工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国有企业的优势和力量源泉。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坚持以广大职工群众为办好企业的根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成果由群众共享的原则,把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国有企业党组织长期坚持的这个重要原则有机地相结合,促进了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与群众工作的融合,把传统的优势变成了现代的优势。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始于顾客要求,终于顾客满意”。也就是要求党组织必须始终把党建工作对象作为关注的焦点,不断满足党建工作对象的要求,不断促进党建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创造性运用了这个重要原则,把广大职工群众作为重要的顾客群,自始至终予以关注。这就要求党的组织必须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关心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广泛收集职工群众的要求,和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安全生产、收入分配、生活设施、职工家属、子女就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纳入到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之中,建立层层分解,步步量化、细化,目标任务明确的党建工作质量目标体系,使企业的群众工作从党委到公司各级组织的工作部门,从公司各级基层组织到党员个人,都有自己明确、清晰、可操作的具体奋斗目标。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重视过程的控制。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实现群众工作的目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群众工作目标的程序办事,保证群众工作的目标落到实处。比如,通过标准化考核程序,把群众工作目标作为考核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考核标准,促使他们去完成目标任务,通过检查、内审、评审等程序,不断推动党组织和党员改进群众工作,解决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提高群众工作的质量,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使职工群众对党组织的满意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调动职工群众为国有企业发展作贡献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职工主人翁精神在企业得到弘扬。

国有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搞好生产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还要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促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还要做好企业的党建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组织内部的民主;加强工会建设,搞好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促进企业的政治文明建设。国有企业具有重视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优良传统,在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创新过程中,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从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主体框架、结构,到体系的目标、过程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思路,促进了企业全面协调发展,特别在企业安全文化、廉洁文化建设、职工队伍建设、文化设施建设、厂务公开、党的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国有企业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了国有企业的科学发展。

国有企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力量,如何保持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战略问题。国有企业以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为新的契机,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企业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提出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战略上的布局,保证了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质量。

(二)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管理体系的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

第二篇:新时期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意义与方式研究

摘要

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我国对电力的敏感度越来越高电力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电力企业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担负着非常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是保证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因此充分发挥电力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十分重要。搞好党建工作,是加强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新时期我国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提出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把电力企业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党建工作与电力企业相互促进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企业党建体系,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党建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何推动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各级党组织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新问题。当前创新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还不够深入和系统,不少新问题和新矛盾浮出水面。本文对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创新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新时期,电力企业,党建工作

1新时期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意义

1.1提高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

1990年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得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文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企业独特拥有的、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公司拥有的一组独擅的技能,是将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和工作活动协调一致的结果”简单地说,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和服务里面的别人没有且难以模仿的知识和技能。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是市场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国有企业和谐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全面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是一

项重要而迫切的战略任务。电力企业党组织是企业的政治核心和坚强堡垒,是执政党在企业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具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健全的组织体系和优良的组织作风,这是任何西方国家电力企业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电力企业党组织要成为中国特色现代电力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要找准这种独特优势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优势的集合点,把党建工作融入经营管理中,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电力企业党建工作,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电力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使石油企业更好地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是关系到民族、国家、党兴衰的战略问题之一,是提高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伟大工程,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与稳定的大局。

一、推动党建工作创新,不断提高电力企业软实力。通过党建工作创新,把企业党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作风建设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进思想和价值理念在广大油田职工的头脑中扎根,对企业内部的制度、文化、感情进行充分的优化整合,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融合力,从而培育出独特的社会主义电力企业文化精神,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资

二、推动党建工作创新,不断提高电力企业执行力。电力企业中的各级党组织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增强电力企业执行力的关键。一是电力企业党组织忠实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从确保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确保繁荣的大局出发,严格执行企业经营高效益,经济发展可持续规定。二是党组织在企业重大决策实施中,积极承担着做好决策的宣传动员、解疑释惑工作,通过深入细致地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把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上来,强化企业执行力。

三、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带头表率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企业各部门领导摆正位置,各守其职,各尽其责,恪守本分,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保证企业的执行力。

1.2增强企业党组织生机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文中总结了我们党执政6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第五条就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这条经验,习近平主席撰文指出:“反映了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奥秘所在,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由之路”。当前,电力企业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缺乏生机与活力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在于自身不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重要任务,导致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够理想,因此电力企业党建工作迫切呼唤创新。

一、电力企业党建工作找准与企业业务工作结合点,根据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党组织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把保证行政业务工作的完成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搞好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把党建工作贯穿到行政业务工作的全过程,根据企业的中心任务制定党组织的活动计划,坚持企业党建工作与部门行政业务工作同步规划和布置。

二、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宗旨。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把服务职工作为党建工作切入点,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是衡量电力业党组织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标尺,党建活动受不受职工欢迎,有没有实效,是检验石油企业党建工作是否具有蓬勃生机与活力的准绳。推进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创新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把服务职工作为重要职责,积极探索和总结掌握民意的沟通渠道,要根据不同情况,探索创新党建工作形式,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员工的需求和呼声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信号。

三、创新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电力企业党组织不仅要搞好自身建设,还承担着团结职工、动员职工、组织职工的责任,时刻记住自己是职工的代表,必须服务于职工,切实发挥好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广大职工团结起来,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共同奋斗,调动和凝聚一切积极因素到企业的科学发展和中心工作上来。

四、电力企业党组织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随着多元社会的逐步兴起,企业发生深刻变革,许多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往往表现突出,一方面要讲政治和经济责任,完成好石油产业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另一方面,作为重要的国有能源企业,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又不能单单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电力企业党组织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在发扬电力企业党建工作优良传统基础上,大力推进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不断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2新时期电力企业党建工作方式和路径

2.1强化思想理论建设

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党对自身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电力企业党建路线方针的制定需要理论创新成果的指导,党建工作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打破陈规陋习的影响,不断创新开拓党建工作格局,如果不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推进石油企业党建工作就无从谈起。为此,必须自觉地提高理论水平,把思想观念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一、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过硬的思想作风,才能形成攻坚啃硬的工作作风,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结合石油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思想理论上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石油企业党的建设,促使党建工作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针对电力企业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状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以党员的责任义务时刻鼓励鞭策自己,坚定政治方向,引导党员和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拓宽党务工作人员培训渠道,强化服务意识。电力企业党务工作人员是创新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主体,他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着创新工作的成效,因此必须加大培训力度,着力培养真抓实干和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一是以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制定党建工作专项培训计划,严格培训标准,保证培训投入,推进党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建设一支理论强、素质高、作风好、有作为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凝聚其智慧和力量进行工作,并形成长期的党务干部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创新能力,极大地激发其工作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要重点加强对“一岗双责”领导人员的党建业务培训。“一岗”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职务所对应岗位,“双责”就是一个领导干部既要对所在岗位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责。

三、领导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电力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职工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电力企业党组织必须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统一职工意志,规范职工行为,凝聚职工力量,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电力企业职工思想的有效途径,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服务。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有重要作用,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摆脱过去党组织空洞说教的形式,把党员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党员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端正思想,加强修养高尚的情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培育广大党员、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创新电力企业党建工作思路,带动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工作的发展。

2.2.构建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目前的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党建工作还不够科学和规范是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党中央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指出:要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构建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是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已经探索出来的一套好路子。“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三大主要文件组成。《质量手册》是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整个体系运行的依据,主要起到沟通意图、统一行动的作用。《程序文件》规定了实现党建工作目标的基本程序,对党建活动过程进行了程序化规定,规范了活动行为,实现了流程化管理。《作业指导书》是规定体系运行途径的操作性文件,是具体的工作规程,是程序文件的细化和补充,并把党建工作归纳为自身建设、决策、领导和支持群众组织工作、稳定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特色工作、临时性工作等七个方面作业规程,这就基本上涵盖了党建工作的全部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领导制度、部门包保的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绩效考核的党建工作标准化考核机制三个机制,实行程序化控制、标准化考核、持续化改进,使党建工作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再解决”的螺旋式上升轨道中,逐步实现自身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为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创建了一个新机制。规范党建工作制度体系电力企业结合实际,对党建工作的制度进行调整,使之规范有序运行,形成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并使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形成科学的制度,这种制度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的一部分。规范党建工作制度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基础。企业积极探索以文本化管理为基础、以程序化管理为主导、以目标化管理为核心、以项目化管理为手段、以全员化管理为支撑的党建运行管理机制,为创新党建工作制度积累了有益经验。一方面,部分电力企业党建基本工作制度还不健全,存在缺失情况,要把老旧党建工作制度进行整合和创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形成一套统一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党建工作制度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根据企业出现的新情况进行修改,推动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和党员组织生活的正常化。结论电力企业党的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中国共产党走过90年的发展历程,在党的建设方面确实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基层组织党建尤其是电力企业党建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面对新时期纷繁复杂的国际国

内环境,电力企业党建在理论准备和实践操作上都略显滞后。顺应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形势,充分认识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和现状,正确把握电力企业党组织所处的地位、肩负的职责以及发挥作用的基本途径,积极开展党的建设,从多层次、多方面维护和促进电力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新时期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3结论

一、解放思想是先导,要勇于突破条框的限制,书本主义,着力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开拓党建工作新局面,提高理论水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克服安于现状、怕担风险等思想情绪,强化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冷静地对待问题,客观地分析矛盾,积极地探寻对策,以观念更新推动理念更新。

二、党建工作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如果僵化而不能发挥,不能超越前人,必然会使电力企业党建工作效力弱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不同步情况比较严重,必须进行优化设计、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汉林.新时期企业党建[M].红旗出版社,2008.

[2]赵连.新时期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3]中国共产党大庆市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大庆历史[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4]构建大庆人精神家园(铁人精神与大庆人文品质研究论文选)[M].大庆市社会学界联合会.大庆日报社,2005.

[5]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宣传部编著.大庆传统教育简明读本[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6]盖如垠.抢抓历史机遇力攀战略新高,实现大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跨越[J].在中共产党大庆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

[7]乔孟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国企党建工作[J].管理,2008.

[8]朱文德.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J].魅力中国,2008.

[9]吴立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重在有生命力和感召力[J].企业家天地,2008.

[10]于洪.践行企业党建新思路[J].企业文明,2008.

第三篇:创新实践的意义

浅谈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三)素质教育中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中国经历了极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在其中,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尤具代表性的就是统治中国教育七百年的“八股文”。八股文作为对于古代知识分子生存状态影响最大的文体之一,虽然早期起到了较大作用,但晚期因其严格的格律、步骤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终于在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的同时退出了文学领域。

现今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从传统教育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目的,为创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素质教育作为今后的主流教育方式。包含有众多要素,如情感要素、信息素养、道德培养等,各种观点对于素质教育具体包含的要素分类并不一致,但绝大多数观点都一致认为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及其关键的一环。

创造活动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每一次伟大的创新都标志着社会某个方面的重大变革。如三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由此可见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创造教育担负着提高下一代创造力,使其成为国家和民族飞跃基石的使命

一、 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

(一)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服务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新时期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重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融为一体,使大学生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广阔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大学生具备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以及主动创新的能力;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大学生培养起承受挫折和抵御压力的健康心理。高等学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使青年学生勇于实践,乐于实践,善于实践,立志走实践成才之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是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

(二)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增强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它以大学生广泛而浓厚的兴趣为依托,充分利用他们所学知识或某一方面的特长,开展如发明创作、学术论文或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是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固然离不开"一课堂教育",但也同样离不开"二课堂"的实践和提高。学生只有通过在"二课堂"的实践,才能将"一课堂"的知识学以致用。通过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科研热情,从而拓宽学生的专业面和知识面,逐步培养起创新精神。

(三)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外科技活动有利于教学相长,有益于深化教学改革。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时会发现新问题和新情况,其自身也便会不断学习和充电,并以此充实日常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为今后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打好基础。同时,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设想也会对老师产生启发或引起共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科技活动,势必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可以侧面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促进优良学风班风形成的有效方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第一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对改善学校的校风、班风和学风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影响力强、普及面广,从教务部门、校院团委,传达到班级团支部、宿舍团小组,从校院科技社团传达到课外兴趣小组,最后通知到每个同学。通过宣传、组织此项活动,有效地填补了大学生课余空闲时间,把一部分迷恋网络游戏,或没有学习目标而无所事事的同学吸引回来,使他们走进图书馆,深入实验室,为钻研科技项目认真思索,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同时也无形中改善了校风、班风,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使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现在也有许多高校把创新实践能力纳入了高校学生评价体系的意义

三、学生创新能力纳入高校学生评价体系的意义

1.有利于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传统教育以分数为核心评价体系,看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人们认可的是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尽管也有“三好学生”的评选,但实际上,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以学习成绩人微言轻推荐学生和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指标。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现在,这一局面之所改变,主要是一些新型企业用人观念有所不同才产生了影响,但高校内部的评价并没有大的变化,因此,培养的学生总是摆脱不了学习知识型的窠臼模式。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始终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的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会学生会生存。能在社会上。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其次,要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至于掌握必要知识和技能只排在第三位。

对于高校教育改革来说,发表再多的议论、空喊太多的口号没有用,关键是个性现有的评价体系。对教师来说,评价体系意味着他以什么标准来培养人才,对学生来说,一切反馈都在告诉他们,学校鼓励是什么,提倡的又是什么。分数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分数不能成为一节。把大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中,体现了教育观念的变化,必然会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2.有利于较早地在年轻人中发现富于创造性的人才苗子

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传统智商概念的影响,一些具有创造潜能的人才,或因为考试成绩、或因为较强的个性,往往受到埋没、甚至扼杀。如果能通过全面的评价,给他们的创造才能以肯定,就会减少或制止出现这种现象。另外,有些富于创造性的人才由于没能从事适宜发挥其才能的工作而被浪费,实施创造力测评,也有助于使这些人才的创造潜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一般来说,在科技方面显示出创造潜力的个体,从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热爱自然、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制作、向往科学以及倾向自由思考等行为特点。其中有的人,尽管非常喜欢学习,善于思考,但却不喜欢学校,尤其厌恶考试。对此,爱因斯坦就曾说到过他在苏黎世阿劳中学深切感受到的“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对他的好处,而不是仰赖训练和考试。所以,在一些具有较高科技创造潜力的学生中,有的学习成绩并不一定很好,如果仅以考试分数衡量,就有可能扼杀其潜在创造力。反之,由有可能为他们打开一条成功之路。

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唐世明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但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创造志向高,曾在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多次获奖。毕业前,因参与一科研项目没时间准备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凭其学习成绩不够免试条件。幸运的是,他得到了李心灿教授的力荐和学校破例批准免试录取。读研究生三个月后,他和导师共同承担的科研项目“三级倒立摆控制系统”取得成功,后获得部级科技进一步一等奖。此外,他还曾以与同学共同研制的作品,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大孤学生机器人竞赛,并荣获“最佳创意奖”。

重庆大学机械学院在第

四、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得奖的两面三刀名本科生都不是优秀生,其中一位获得多项专利的学生,因时间精力用于创新活动过多,好几门课程补考,面没有得到学士学位。如何看待他们,帮助他们脱颖而出,值得认真思考与研究。这样做的意义不仅对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件好事,也对其他同学具有意义。大学必须为断修订对学生评价标准,以符合现代要求,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核心。因此,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问题意义重大,亟待解决。

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学生来说,是挑战也是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机遇,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把握机遇,实现人生价值是大学生的责任。

第四篇:浅析政府创新的意义

MPA学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权利意识的增强,对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政治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对推进政府创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推动政府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水平和新起点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改革的深化,意味着旧的问题解决了,而新的问题接着又出现了,解决新的问题需要新的办法。这对我们来说,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借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观念创新、转变发展思路,真正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推动政府创新,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与计划经济和指令经济相适应的必然是“全能政府”和管制政府;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只能是有限政府和服务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不仅要求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精简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实行政企分开;而且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经济事务的管制,从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政府不仅要建立和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体系,而且自己要带头依法行政,实现从人治型政府向法治型政府的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政府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在健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和资源可以依靠市场信号自动实现比较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劳动生 1

产率和经济效益。但是市场经济决不会自发实现经济和政治权益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分配,政府应当对社会公平担负起更多的责任,适时地改革和完善政府的分配、税收、就业、教育、救助、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制度,努力促进社会公平。

推动政府创新,是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需要。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目标,就是增强党和政府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基本的因素,就是合理的制度设计。为什么我们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能使人民群众十分满意,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许多制度设计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例如,有些政府管理制度直接导致了政出多门、职能交错、政令不一,这些制度不仅不能提高执政能力,反而在削弱执政能力。所以,政府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推动政府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在社会和谐方面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严重挑战。产生这些挑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难以避免地产生的新的社会利益矛盾。例如,利益分配的不公平,新的困难群体的产生,利益群体之间开始分化等等。此外,应当看到,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其他的因素导致社会和谐方面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制度建设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不相适应;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与人们的期望有相当的差距;一些政府部门的重大决策失误;没有及时建立起新的社会公共管理体制,等等。因此,没有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不努力建设一个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推动政府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需要。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都必须有基本的制度保障,而包括民主制度在内的所有国家制度都是由党和政府确立的。政府自身的民主精神和民主建设,是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关键。政府应当根

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意愿,不断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选举制度、立法制度、决策制度、监督制度,努力拓展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扩大人民群众的民主选举权和监督权,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民主治理的改革实践证明,政府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最有效途径。

推动政府创新,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需要。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政府管理面临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新挑战。经济全球化不仅对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构成了严重的挑战,而且对政府管理体制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国内的政治经济制度在相当程度上要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例如,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同时又必须有效地保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国家主权和文化传统,这就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它们既能与国际接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又立足于中国国情,能够有效保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又如,在信息化和大众传播方面,由于卫星电视、互联网和电子出版物的兴起,传统的封闭式政府信息管理体制显然正在失去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哪怕是负面的消息,也难以简单地封堵,纵使封堵成功,也不能保证其结果令人满意。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对政府的信息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逐步确立和完善开放式的动态信息管理体制。

第五篇:创新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什么是企业文化建设,什么是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创新文化内容、创新文化管理)

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

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企业文化的主要意义

(一)扩大企业的辐射面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优秀企业文化[1]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崭新成果,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原有企业管理理论的总结创新的结果,因此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角度上思考。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经历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这样三个阶段的管理进程。经验管理属能人模式,凭感觉、靠经验管理、靠个人的能力、素质、经验和风格在发挥着作用,结果使大部分企业长期停留在租放管理水平。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名片”、“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企业文化强大的内涵,是用之不竭的财富和智慧之源。建设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品牌,拴心留才、精心育才、吸引贤才、吸引客户,也是博得社会的认可的有效途径。在新的世纪,哪家企业拥有文化优势,哪家企业就拥有竞争优势。

(五)现代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过去,企业一般是靠物质资源来建立自身发展优势,主要以扩大企业规模和增加设备投入来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时至今日,这种发展方式不再是企业最好的发展模式

我们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建设成就,保持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其巨大的优越性和感染力,展现在世界面前,就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和世界科学文化的制高点,就必须创造出表现时代前进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文化,就必须不断创新文化。

上一篇: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下一篇:城乡生态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