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2024-04-28

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精选10篇)

篇1: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文章整理自:http://

关于尊重真正尊重孩子的兴趣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改变令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多样化,想要追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知识素养。许多家长把满心的期望都依托于自己的子女身上,誓要把自己的子女培养为新时代的领军人物,以弥补自己年轻时代的不足,他们个个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利用周末假期时间给仅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报各种的兴趣班、补习班,力求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能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没有真正的了解孩子的兴趣,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其实这种做法是在剥夺孩子的童年,是在扼杀孩子的兴趣。那么,到底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尊重的孩子的兴趣呢?

多抽时间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是重中之重。有的小朋友在幼儿园不喜欢说话,性格很内向。这就需要我们比平时更加关心孩子,花更多的是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而不只是一味的询问孩子为什么不喜欢与别的小朋友说话。父母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交流沟通,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多问问孩子喜欢做什么,或许父母从孩子天真的回答里可以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这样就能鼓励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这种做法既培养了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得到发展,又尊重了孩子的想法,使孩子得到快乐。如此两全其美的办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父母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切不可随便干涉孩子的爱好。每个父母固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才多艺,成为最最优秀的孩子。那么既然想要孩子学,就一定要仔细观察,再选择一种比较适合孩子性情及兴趣的才艺。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这就是说孩子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他的能力和潜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而且也能培养孩子专注、认真以及持之以恒的习惯,更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

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加以引导和帮助,切不可任其自由发展。当孩子沉浸在某一兴趣爱好中不能自拔,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时,父母还是应当进行干预,给与正确的引导,教会孩子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的安排时间,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但一定要用孩子接受方法进行适当的干预。兴趣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最大动力,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兴趣而盲目地为孩子选择的“兴趣班”,很有可能扼杀了孩子真正的兴趣。

这是一个需要专业知识素养的时代,有一技之长才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孩子。孩子的特殊兴趣爱好往往能成就其特殊的技能,当我们发现孩子的某一兴趣有萌芽时,就一定要细心呵护,给予正确的施肥浇水,以确保其茁壮成长。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必须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于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真正尊重孩子的兴趣,还孩子一片美丽的蓝天,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文章整理自:http://

篇2: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2.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上会与幼儿共同协商。比如,在更换主题的同时与幼儿围绕主题共同协商有关主题的知识性内容,还可引导幼儿自主收集材料,在图书或其他地方寻找有关主题内容的图片,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3.合理利用区角,创设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升入中班后,将增设“科学区” 大家都知道,几乎所有的孩子对新鲜的,动态的事物十分感兴趣,环境也是如此。对有兴趣的事物,孩子们会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眼看、耳听、手摸,了解事物的特性。所以,我将根据孩子的这个特征、按主题内容教育内容和季节特征不断变化区角的材料,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4.在班级管理中,我们班级将实行“组长轮流制”,让孩子们人人都有能发挥一把“治天下”的才能。如让他们组织活动、分配工具、收拾玩具、图书等能力的事,另外还组织“竞选小主持人”、“我是演说家”、“假如我是老师”等活动,锻炼他们的自主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从内心感觉自己是最棒的、“独一无二”的。

篇3: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一、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不少儿童作品中, 如果我们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就根本无法体会他们的想法, 也就读不懂他们的作品了。因此, 我首先要了解孩子到底喜欢玩啥, 不喜欢啥。

我们只有走进孩子的世界, 才能真正明白孩子们的喜好。其实, 谁都是从孩子走过来的,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譬如玩具、动漫世界、游戏、音乐、画画……谁说不是孩子们的最爱呢?因为是孩子, 超乎寻常的想象———百变金刚, 上天入地, 无所不能———明白了孩子们的喜好之后, 欣赏孩子们的作品时我们才能和他们找到共同语言。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根据孩子们的喜好来引导学生创作作品的话, 那么这些题材都是非常真实而理想的。

二、了解孩子的绘画语言

在欣赏儿童作品的时候, 对孩子绘画语言的表达一定要有深入的了解, 否则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大人动不动就用传统单一的“像与不像”来苛求孩子作品的所谓完美, 这是很不可取的。在美术教学实践中,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了解孩子们特别的绘画语言, 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再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如以下四种儿童绘画语言就非常典型, 值得我们关注:

1. 绘画涂鸦语言

用线条、抽象符号进行涂鸦。为什么百分之百的孩子都喜欢画画?就是因为自由!有了自由的思维和想象, 不需要任何难度的技法就能够信手涂鸦, 圈圈点点、涂涂画画, 无拘无束, 谁说不是很快乐的享受?

2. 绘画色彩语言

一般来说, 儿童都喜欢艳丽的色彩。红、黄、蓝三原色以及绿、橙、紫三间色都是学生的最爱。由于孩子们的个性以及喜好不同, 他们常常会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3. 火柴人造型语言

由于儿童年龄小, 造型能力较弱, 他们常常喜欢用单线火柴人来画人物。这种造型绘画语言简单明了、容易表现, 最受孩子们的欢迎。尤其对于刚刚学画入门的儿童来说, 简洁有趣的火柴人语言显得形象生动, 要好好引导好。

4. 绘画夸张造型语言

绘画个性表达欲望强烈, 喜欢夸张, 富有浓郁的漫画味。所谓儿童画中的儿童味, 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儿童的夸张味道。如儿童画中的“头大身小”“大哭大笑”等夸张的表现方式往往令人忍俊不禁, 我们要善于鼓励、善于保护、善于引导。

三、保护孩子的个性

在欣赏作品时, 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保护他们的个性。在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理解他们、包容他们, 才更能够体现出真实情感来。

1. 欣赏同龄人作品

《小雨沙沙》一课中, 为了讲解点线的疏密与雨量大小的关系时, 我出示了几幅同龄小朋友画的雨点, 引导其欣赏比较:“他们画的有什么不同, 哪个小朋友的雨大一点?”孩子们轻松地给出了答案, 难点不攻自破了。这正是同龄小朋友的作品魅力所在, 虽不是完美, 但它会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容易理解, 能产生共鸣。如果我只是一味地讲解点线的疏密关系, 或是欣赏画家的作品, 这对于低幼年级的孩子来说, 无疑太过抽象和距离感了,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 就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 有一种想画的冲动。展示优秀同龄学生的美术作品能激发学生创作意识, 值得提倡。

2. 尊重不同的声音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 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 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儿童在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 一般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在这个过程中, 不论学生的欣赏结果怎样, 我们都应该尊重学生的欣赏结果。

比如欣赏到一幅名为《我和小伙伴》的作品时, 有些孩子就说:“老师, 我不喜欢这幅画, 他把小朋友的脸都画成一半一半不同的颜色, 不好看!”“头发画的像面条, 都连在一起了!”学生在否定这幅画的同时也说出了自己不喜欢的理由, 这种理由也正是他通过欣赏这幅画得到的感受, 就是欣赏的结果。

我在尊重其结果的前提下, 进行适当的引导:“嗯, 说得很好, 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观察得很仔细, 但小作者为什么要把小朋友的脸画成五颜六色呢?你们想想?”

“老师, 我觉得他们可能是在玩游戏!他们玩得很开心。”

“很好, 你会用什么颜色表达自己开心的心情呢?”

“我喜欢紫色!”

“我喜欢粉红色!”

“我喜欢黄色和蓝色!”

…………

顿时班里炸开了锅, “看来小作者和你们的想法是一样的, 他觉得要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全用上, 才能表达开心快乐的心情呢!”接着当我出示了另一幅画满五颜六色树叶的儿童画时, 孩子们便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开了:“老师, 我知道, 这些树叶肯定是在跳舞。”“这些是快乐的树叶。”……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 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 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形成初步的审美判断能力。这节课学生们正是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 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

篇4: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然而,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11年学校初中毕业会考三项指标(5A总人数、一次性合格率、人均分)有两项列荷塘区第一,一项第二且有两项指标进入全市公办学校前三名。2012年更是取得三项列荷塘区第一、一项列全市第一、一项全市第三的佳绩。如此成绩的取得给了五中师生极大的信心:“不嫌弃、不放弃、不懈怠”的工作理念渐渐深入人心。

观点创造价值

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不能选择学生但可以选择态度和方法,所以不必纠结学校不能改变的东西,而应努力改变能改变的东西。这就是“观点创造价值”的本意所在。

千万不必纠缠生源之优劣 理由有四:第一,学校不能选择生源。第二,纠缠生源会造成教师两种工作心态:干得好,是因为能力出众;干得不好,是因为生源太糟,与己无关!于是诸多工作失误的主观因素被掩盖。第三,凡是纠缠生源的各种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最终会等同于浪费时间,而且造成信心不足,士气低落,谓之纠缠无效。第四,不论生源好坏,教师都不应轻易放弃。

改变一句口号的表达方式 教育界有一句口号,那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此老师们不服气,笔者个人也不是非常认同。就目前显示情况表明,如果这个“好”多指学业成绩的话,校园里确实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不是万能的。因此,学校改变了这句话的表达方式,即“没有提不高的学生,只要你把他们都放在心上”。逻辑上通了,事理上顺了,老师们大多予以认可,何况这个“提高”更多的不仅仅指学业成绩。

行动改变五中

只有将理论付之于行动才会有意义和实效。学校从以下方面开展了具体工作。

以“三礼”(礼貌、礼仪、礼节)教育努力改善学生的生活状态观 当今的孩子,智力、能力、见识大多非常不错,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内心浮躁、缺乏自律、社会责任感不足等。基于此,学校在四个层面上丰富“三礼”教育内涵。第一,学校自编三套校本课程,初一学《“三礼”常规》,初二学《弟子规解读》,初三学《论语品读》;第二,开展活动实践,包括大课间师生同做礼仪操、举办年度校园艺术礼仪节、“五中国学讲坛”系列活动等;第三,记录师生“三礼”的心路历程;第四,建立“三礼”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把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放在心上 师资队伍的良莠不齐除了自身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即团队合作与骨干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以学校学科质量建设为例,优势学科可入三甲、薄弱学科可列三等。近三年来,学校在管理思路上做了大胆的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一,把市级、区级、校级学科带头人的考核与其所在的学科的整体发展直接挂钩,也就是说,一名学科带头人无论个人水平多高,任务完成多好,但如果所在学科没有进步、没有发展、没有业绩,这名带头人的年终考核是不及格的。第二、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工作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包含四点,即选准人(考核上岗)、提高待遇(新增绩效工资,增幅与班主任同步)、压担子(履职12条)、重原创(认真研究、探索学科规律、认知规律,培养学科独立教材处理能力)。第三,把集体导学案研编、集体听评课、集体教研、集体课案分析、集体信息共享做实做优。

纵观几年来的学科建设:凡学科优势者必定是以上工作做得扎实,反过来说,凡学科薄弱者必定是以上工作流于形式。

公办义务教育的本质是普及,外在条件、设备的均衡只是起点,尊重孩子们个性发展之需求、挖掘孩子们个性发展之潜能、提供孩子们个性发展之途径才是关键之所在。

篇5:尊重个性让孩子健康成长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说起班主任工作,对于我确实谈不上什么经验,我所做的是摸索,我所遇到的是困惑,我所想的是解决的办法。我知道,老师们在担任班主任方面都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而且是比较成功的,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今天我就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来跟大家进行探讨。

一、引导正确的班级舆论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大家共识的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对全班同学都有感染力和道德的.约束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的方法:一是通过故事感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二是借力用力,借助集体的力量。因为学生最不愿意的就是他在班级集体心目中的形象受损。

一开始接这个班,就知道有一个学生是全班闻名的问题学生。任性、调皮、自制力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但他自尊心很强,很想引起大家的关注,而且很讲“义气”。于是平时我就注意这个孩子。我发现这个孩子干活很积极,也很利索,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就安排他担任临时卫生委员,并暗示他这不是一个只干活的职位,而是一个显示自己才能的领导职位,是光荣的职位。然后我告诉他:“你考虑一下,想通了通知老师,咱俩商量商量怎样把咱班的卫生搞好”。

第二天,他找到了我,答应了我的要求,并说试着干干,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把卫生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还给我提了一整套方案。接下来,我发现这个孩子不但工作做得好,身上的一些毛病也有了改观。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没有选错人,方式是对的。在这件事情上我有了这样的收获: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人格,我们不能强迫孩子们做什么,要真心的尊重他们。听听他们的心声。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我经常对学生说:“我们这个班,就是一个大家庭,无论老师还是同学,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就必须大家一起努力。”

在班级理念上,我积极主张这样一个理念: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让我的学生做一个积极的人。纪律上我积极主张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1、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中大小事务责任到人,从公务维护、室内、外卫生分工、从擦黑板到倒垃圾都有明确的分工。切实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制定科学的班级考评制度。从学习、纪律、卫生、作业、考勤、好人好事等方面对学生的在校行为进行量化考评,使学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学生的考评结果一周一汇总、一月一公布。作业不按时上交次数达到一定程度、常规考评每周扣分超过一定分数都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3、继续实行上一学年的小组管理制度,实行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进行捆绑评价。在执行的过程中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名学生。

4、继续实行小组制度,当天的执勤小组全面负责监督大家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另外,这一年还在各个方面增加了奖励措施,以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主任和学生联系的桥梁,是学生的精英,是教师的助手,是自我管理体现最明显的一部分。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的。

在选择班干部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因为班里没有当过班长经历的同学,于是我就按照平时的表现对自信心不足的干部采取戴高帽的方式,告诉同学们,老师不在的时候班长就是老师,以提高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为他们的管理降低难度,但是要注意时间和场合,其次在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

四、对待和处分违纪的学生的方法

学生违反纪律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这一点可以说是天经地义,所谓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怎么样才能使受到处分的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罚而不至于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学生违反纪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班主任怎样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转变为好事?

最近,我在班上大力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我罚他上台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我罚他们用正楷字写一份内500字左右的说明书,描述他当时的违纪心理,请大家注意说明书不是保证书更加不是检讨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这种处罚方式的效果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

第一:受这种处罚方式的学生一般不会对老师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

第二:学生在众目睽睽之讲故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对他的口才及胆量是一个考验和训练,写说明书的学生要用正楷字来写间接的帮他们练字和培养了组织语言的能力。

第三:可以令到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可以发掘到一部分学生的潜能。最后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作业仍然不能全交。

2、有的学生交上了但没做完。

3、学生忘记作业,建立了备忘录仍不奏效。

4、课堂气氛不活跃。

5、早晨收作业忙乱。

6、没时间和学生谈心。排队放学,不积极

当班主任很累,事情很多,很操心,有时还会很心烦,这都是免不了的。但是,当你走上讲台,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当你看到你的学生在你教育下有了很大转变,当你被学生围着快乐的谈笑,当家长打电话来告诉你孩子变了,变得懂事听话了……那快乐是从心里往外涌的。工作着是美丽的!

篇6:1怎样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我觉得我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我理解应该给幼儿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这是指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幼儿园不能用呆板的纪律来约束幼儿,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活动,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幼儿在愉快的生活中接受教育,创设宽松的心里环境,把集体,小组,个人的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一个人受教育的长河中,幼教是源头。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幼教是先导。所以幼教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层次。要努力培养幼师的爱心和童心。爱心的基础,就是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就是事业心。童心的表现,就是孜孜不倦地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过程,积极思索幼儿的一切行为,采取有效教育方式把幼儿成长引导到健康发展轨道上来。在教学中,不管幼儿行为(语言、动作)多么幼稚可笑,必须始终尊重他们,以信任的态度对待他们,加以形象引导。不要随便训斥和辱骂他们。当发现某些幼儿的特长,就应积极引导鼓励,使其健康发展。对待个别行为后进的幼儿,要耐心进行帮助教育。

篇7:尊重学生促进个性发展

【内容摘要】

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

一、营造氛围,肯定自我二、开放设计、表现自我三、优化时空,体验自我四、激励评价,超越自我【正文】

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天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然而就先行的语文教学来看,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是经过了典型化,塑造化地教育处理,并且呈现的事件往往与时代相忤,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毫无兴趣可言;教材编排上,经常用“搭桥铺路”式的导入,限制学生思维,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经常采用的是“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顺着模式化的问题思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更谈不上个性发展;教师也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关心学生语言表达、应用的过程以及从中产生的各种情感体验到各种心灵振动。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往往产生失败的不良情感,甚至有的学生谈文色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倡导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成为我们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老教材中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来设计教学,尽力挖掘出我们的潜力,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学到不同程度的语文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以下是我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营造氛围,肯定自我《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前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带着自信步入语文学习的课堂。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学生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很大一方面来自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有的学生,特别是后近生怕见老师,不懂的地方不敢问老师,上课不敢发言,可想而之,这些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陪客而不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实施三个允许,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同伴、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老师布置的作业。

2、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的情感

我们再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问学生,如果是你,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引导学生相互谅解,体贴。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情感调控能力。只有在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压力,他们才刚想、敢说、敢于发表意见,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

二、开放设计、表现自我现在我们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时,还常常考虑教学目标,而不关心学生的需求,没有创造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我们教学设计时,要让一些真实的开放的素材进入课堂,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方法,让学生展开自己的特长。

1、素材生活化、奠定基础

要让学生乐于表现自我,就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必须让文章内容更多地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的将具有时代信息的语文呈现给学生,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使语言、文学、句意、文章思想等真正成为学生乐于思考和运用的。只要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他们情绪才会高涨,思维才会活跃。

2、设计开放化,提供机会

为了让不同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我们不仅要设计一些开放的自由习作,而且要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从而自由地发展个性。

(1)内容开放,增强信心

教材上的命题习作,呈现的信息是封闭性,答案也是单一的。我要通过开放自由习作。这样的开放性具有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

一、策略多样等特点,能适应多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2)学法多样,品尝成功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认识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每个学生认识结构的特点不同,认知的方式方法也各有特点。把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可以扬长避短,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技能和知识上的铺垫后,出示范文,要求学生尝试阅读,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分析的先独立分析;想先自学课本的先自学课本;想同学之间讨论着学,随时可以交流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更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人人都能获得成功,收到事半工倍的效果。

三、优化时空,体验自我现有的教学用“问答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成了配角。我们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途径,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段充足的时间,从而让学生个性化地思维、个性化地学习。

1、情景激趣,自由寻找知识生长点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导入“复习铺垫”的形式,还是相当流行的。其实这样的导入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空间。因此在研究中我们改变了导入形式,在学生探究之前,选取他们最熟悉的生活中的材料去学习,让他们去获取信息,去想象、迁移。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自己身边语文的问题,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自然地引人了语文新知识学习。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由地、不同地发展。

2、交流拓思,大胆展示学习的闪光点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学习新知,看似启发式教学,而实质是接受式教学。所以在新知教学时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去自由的探索,去发现,产生的不同思维成果再在小组内交流或者全班交流。这样使不同程度、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使学生各自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探究问题要适当。如果提的问题不细,学生思考难度不足,学习兴趣也要自然下降。其次,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要足。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思考同一个问题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快就能得出结论,而学生就不同了,他们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在后来的分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时,他们能勇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活动之中。

四、激励评价,超越自我《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的评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重延时评价,展现学生个性

文章阅读理解、体验过程程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差异他们理解文章的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当学生找到正确的理解时,我们不是直接进行讲评,而是问“你有不同的意见吗?采用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空间,使学生独特的思维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现。如果教学中产生多种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要让学生进行孰优孰劣的比较,而是应该让他们依然根据自己的认识、经验、个性来选择对他们来说是合理、最佳的理解,进行磨合的交流,从而自己去体验到最佳的文章意境。

2、重差异评价,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发展过程中总存在各种差异。因此教学评价时,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过

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我们要按不同标准进行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心。如:中下生,我们对不满意的,不足的回答给予肯定;中等生,我们表扬其勤思考;而优等生我们表扬他们的方法和创意。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以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3、重自评互评,充满学生个性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不急于指出错误的原因,更不要包办代替,而应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让他们就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和评价,最大限度的满足全体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看到了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通过互相评价,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而取长补短,充实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篇8:尊重生命发展个性

尊重学生首先要肯定学生,并让学生做到自我肯定,肯定自己的知识经验,肯定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得来的成果,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本节课中,学生小A把那两只大钳看成螃蟹的腿也许有其前面学习的基础,教师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作为教师,当你肯定了学生,我想学生一定也会收获自信,就这点而言,我觉得王老师处理时没有固执地要求统一答案,从而打击学生的自信,这一做法是可取的。

尊重学生其次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本次事件中,小A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且非常正确,可是就因为角度和常规不太一样,这种想法就差点被王老师“扼杀”,不过庆幸的是王老师及时纠正错误,尊重了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感受,保护了他们个性的发展权。

篇9:尊重孩子个性,设计适当教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192-01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要充分了解小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并据此合理选取对应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取得最高效益,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教学方法需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实例和实物教学具有丰富学生们感性认识的优点,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抽象数学概念与数学法则的能力。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就应该注意避免过分依靠具体事例与实物,否则将会产生一定副作用。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这时就要慢慢减少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即便是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对一个概念或法则的传授也不应只停留在具体、直观的水平上,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们逐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引导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2 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思维特点,合理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小学生们的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低、中、高年级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如,在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数学概念或计算法则,由于学生们的实际体验较为缺乏,难以形成抽象概念,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教具或实物,通过演示的方法逐步指引学生去进行抽象思维,通过积累感性认识使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但在面向中、高年级的教学时,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便可适当简化,同时,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探索新知识。又如,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们对抽象数学术语或者概括性太强的结论的理解能力较低,即使传授了也不能保证学生们正确地将这些术语应用到具体事物上来。到了中、高年级,伴随着学生们抽象思维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就可增加必要的概括性结论与数学术语。

3 注意引导学生们进行有理解的记忆,防止机械式的死背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薄弱,还离不开具体事物,其记忆力也多依靠具体的事物。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小学生记住知识,就要通过具体事例先让他们理解,再进行反复练习,这样才能记牢。目前就低年级学生情况来看,机械式的记忆占主导地位,教师们应注意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在理解的情况下记忆,及时纠正学生们机械式记忆的坏习惯,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4 教学方法需促进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发展

只有充分了解小学生们的思维特点,才能据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顺利地掌握数学技能与知识,并在这个基础上锻炼和培养其思维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工作,需要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地贯彻下去。在这其中,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可以通过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4.1 运用分析、比较、概括、抽象等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的学习经常需要用到一些思维方法。如,教一个数学知识点时,通常要先把它分解为几个部分,再结合成一个整体,这就用到分析与综合;任何一个数学的概念都是概括、抽象的结果。但小学生们正处于由形象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们进行思维活动,使学生们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步地掌握抽象逻辑的思维方法。再如,在教授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可先引导学生把它分解成用整十数乘和用一位数乘两部分,分别计算出积,再把两个积相加;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们把上面的几个步综合成一个竖式。这种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们运用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多个例子的列举,可引导学生们自己概括出两位数乘的法则,培养学生们概括的能力。还如,在教授低、中年级长方形概念时,可先让学生们观察实物,再引导学生们形容出相应的图形,通过分析这些图形特征,最终形成“长方形”这个概念。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们运用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正方形教学后,可指引学生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对比,特别是要求学生对这些形状之间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以区分。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抽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因此,上述几种思维方法实际上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这也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充分分析某一数学知识点,并掌握这一知识点是如何运用思维方法教授的,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4.2 初步地培养学生们正确推理、判断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每一个法则、概念、性质等的得出都离不开判断与推理。如,“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其和不变”、“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原来分数的倒数”等这些都是判断。进一步而言,在运用这些法则和性质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时都需要进行推理。但是,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都较为薄弱,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们,其推理和判断能力基本上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并且其推理通常还需依靠直观判断。因此,要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点,结合数学内容来逐步加强培养学生们的推理判断能力,不能一下子就要求很高。教师们可经常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做出判断,并对判断的理由进行阐述和分析。学生们在练习、复习中出现错误判断时,要及时地引导他们分析错误原因并纠正,以便逐步提高学生们的判断正确性。例如,乘法交换律的教学中,可采取不完全归纳法。先让学生们观察划分若干个方格的长方形(每行6个,有3行)或者整齐排列的实物图,指引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得数:3×6=18,6×3=18。再让学生们对比两个算式中的得数和已知数,进而初步做出判断:3和6相乘,位置交换,乘积不变。这样可培养学生们初步运用归纳推理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但只要遵循以上几个基本原则,并结合学生们的具体特点加以运用,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学生们的数学成绩与思维能力也都有望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文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7(12).

[2]张耀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学),2013(30).

篇10: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阴平镇中心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交流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们从小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诸多意义。加强对祖国下一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现在的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知半解,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抢救性的保护并让下一代能够继续传承。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同时进入中国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我们不反对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但应该提防糟粕文化对我们那些尚未形成传统文化理念的下一代的冲击。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在相当部分的人群中已经荡然无存,这也提醒我们中华传统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的修复已经迫在眉睫。

为了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特长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多方参与的原则,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舞扇、民族器乐、书法等活动,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2012年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阴平镇中心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提出了“一二三四”的传统文化教育新思路,即一个宗旨:“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塑造文化人格,提升人格境界”;强化“两项服务”:服务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推进“三项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抓好“四项教育”:经典诗文教育、传统节日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艺术文化教育。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总目标,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变“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通过充分“扬长”,我们以传统文化教育和美育为途径,以诵读经典诗文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适时调整学校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等因素及各层次的关系,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于一体,真正让“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

一、诵读经典诗文,牢记优良传统美德。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许多诗句已成了国人在生活中互相传诵的语言,并成为做人准则,一代一代地流传。学校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最好环境,小学生更是学习古诗文的最佳时期。2012年始,我校开始把经典诵读引进校园,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着力提高小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改变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我们的校园,逐渐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校园内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师生员工和谐向上,校园环境美丽宜人,于无声处润童心的境界。

1、学校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校园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二、普及民俗物品,提升欣赏审美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提升健康审美情趣,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这是我们一直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校园民族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分支,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基于这种理性认识,我们以民俗物品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适时调整学校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等因素及各层次的关系,构建起以民俗物品教育为纽带,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一体,认识民俗物品、了解民俗物品独特的办学特色。

1、通过学校走访民间搜集,教师和学生捐赠等方式,我们已经拥有了近百件民俗物品。包括家庭常用物品,农作物耕种物品等。

2、了解这些物品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知识,掌握一些物品使用的一般技巧。

3、加大宣传,全面推广普及。相关民俗物品的图片,模型或实物在校园内布置、展出、陈列,增添学习的气氛。

4、丰富理论知识,培养学习兴趣。以黑板报、墙画为载体把阴平地方的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民间技艺等民俗文化知识大力宣传。

三、书法深入课堂,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书法艺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品格;能促进学生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为培养学生的书写水平,发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书法的了解和热爱,自2010年开始,学校特组织了每星期两节课的书法兴趣小组活动,由学校美术教师孙晋军执教。

1、切实加强基本笔画的训练。

无论是书法尖子生,还是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新手,基本功是贯穿整个书法学习过程的必备条件。但是,如今的学生一遇到笔画练习就觉得没意思,刚学会走路就想跑步,结果往往“挂”在半空中,像麻雀一样想飞高就是飞不上。我们要求老师从教学和复习基本笔画入手,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结合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效果进行教学。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的轻松,效果非常好。学习后,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并在每次练习字前先写一写基本笔画,时刻不忘基本笔画的书写。在学习完基本笔画后,我们进行了基本笔画过关,先要求学生在自己小组里进行过关,然后再进行正式过关。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基本笔画书写得到了质的提升,为以后的书法教学打下了基础。

2、发挥书法尖子生的示范作用。

在一个班级里,充分合理发挥好尖子生的示范作用,可以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帮教师对他们进行书写辅导。我们将书法尖子生和其他学生进行结对,让他们坐在一起,在平时的练习和学习中,让尖子生监督和帮助他们的书法学习,适时进行提醒和指导,在期末评选最佳辅导员若干名。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把他们书写的作品给全班学生欣赏,让学生有个学习的榜样,促进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一措施,一些平时很随便又很懒的学生变得自觉而认真了,书写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加强书写方法和书写习惯的训练,提高学生书写的能力和习惯。每次书法教学,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分析、观察能力的训练。经常让学生进行分析字形结构的练习,让学生仔细观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练习中也同样要求学生先对自己所写的字进行笔画、字形结构以及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分析,书写完后要求学生自己检查或同桌检查,并进行修正。学生在这样的熏陶下,逐渐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和错误的书写方法,慢慢学会了正确的书写方法,提升了自己的书写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经过近三年的书法教学活动,总体上学生的书写能力有所上升,学习习惯也得到了强化。学生能从“认真、仔细、耐心”的学习态度上进行书法学习和练习,并能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同时,也激发了更多有兴趣的学生参与书法训练活动中,学校也呈现了一派“热爱书法,欣赏书法、书写书法”好景象。

总之,我们一定会在市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契机,以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抓手,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美德,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我们花小扎根,让中华传统文化深入孩子们的心灵,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一定会在我校蓬勃发展。附:相关民俗图片。民俗物品(簸箕)

刮胡刀

纺线车

杆秤

民俗游戏 斗

老鹰捉小鸡

滚铁环

保皇

玻璃球

捉迷藏

打弹弓

上一篇:七年级英语作业设计下一篇:中国民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