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仲裁和国际仲裁

2022-08-26

第一篇:涉外仲裁和国际仲裁

论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及其适用

作者:user2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国际商会仲裁院成立以来所实施的仲裁规则及其修订,论述了国际商会仲裁院仲裁规则的独特特征。作者还结合我国法院的涉外审判实践,论述了为什么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适用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的仲裁规则,就意味着该协议项下的争议只能由该院仲裁的理由。

关键词: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及其适用

一、国际商会与国际商会仲裁院

国际商会(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ICC)是1919年成立的为世界商业服务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设在巴黎。其会员分为三种情况:第一是国家会员,即每个国家的商会可申请成为该会的国家会员,组成国家委员会,如我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1994年成为该会会员后,即作为中国国际商会。目前该会具有60多个国家会员,在这些国家设有国家委员会。第二是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商业组织,这些商业组织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多数会员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商业组织和企业。第三是个人会员,如注册会计师、律师、教授等,只要愿意遵守该组织的章程,缴纳会费,也可成为该会会员。国际商会的宗旨是通过加强国际商业交往,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国际商会仲裁院是国际商会下设的机构,成立于1922年,其宗旨是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产生于国际商事交易中的争议。 1998年更名为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以下简称为仲裁院)。仲裁院成立近80多年来,办理了一万多起仲裁案件。目前,每年经办的案件所涉及的当事人和仲裁员都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仲裁案件由仲裁庭负责审查实体问题并作出终局裁决,每年大约都在40多个国家开庭审理,涉及不同的法律、经济、文化和语文。

仲裁院的主要职责是确保该院仲裁规则和调解规则的实施,对仲裁庭的工作实施监督。仲裁院在行使其职权时,完全独立于国际商会及其他相关机构。

仲裁院委员会由院长、副院长及成员和候补成员组成,具体工作有秘书处协助。仲裁院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根据仲裁院授权,就秘书处提交的问题作出决定,包括就仲裁规则的修订提出建议,经仲裁院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并报国际商会理事会和执行董事会批准后实施。仲裁院的仲裁规则根据国际商事仲裁的实际情况修订,按照国际商会的章程,有权制订并修订仲裁规则的是国际商会理事会。

二、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及其修订

1.仲裁规则的制定与修改

按照国际商会的章程,有权制订并修订仲裁规则的是国际商会理事会。国际商会仲裁院的第一个仲裁与调解规则是在1922年制定并用英文和法文公布的。此后,又分别于19

27、19

31、19

33、19

39、19

47、19

55、1975和1988年进行了修订。该院的仲裁规则,对于各国的仲裁规则,均起到了示范作用。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在1955年和1975年进行的修订。在1955年修订的规则中,首次引入了仲裁庭有权对其所受理的案件的管辖权做出决定的“仲裁庭自裁管辖说”(the doctrine of competence-competence),,而在1975年的仲裁规则中,首次规定当事人和仲裁庭得以自由地决定仲裁程序,而不必提及任何国家的程序法。当然,此项适用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1988年的仲裁规则对1975年的规则进行了有限的修订,主要是对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进一步明确,包括仲裁员的指定及替代仲裁员的指定、时效的计算、仲裁费用的预付等。

现就国际商会做出的具有重要影响的修订规则,即1955年、1975年和1998年仲裁规则,作一简要概述。从这些重大修订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时期内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及其所依据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进程。

2.1955年仲裁规则与仲裁庭自裁管辖原则

当事人之间就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发生争议时,仲裁机构或者仲裁庭能否就其管辖权做出决定,是仲裁机构受理仲裁争议后首先遇到的问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无论是在各国有关仲裁立法中,还是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中,对此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往往产生这样的情况:当仲裁协议的一方当事人将该协议项下争议提交仲裁时,另一方当事人同时将该争议提交法院解决。鉴于法院根据本国有关法律对当事人提交法院审理的思索案件具有不可剥夺的管辖权,因而只有法院才能对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做出裁定,仲裁庭则无此项权力。

国际商会在其所修订的1955年仲裁规则中,率先将仲裁庭有权对其管辖权做出

决定的条款列入该会仲裁规则之中。国际商会1955年的仲裁规则第6条(2)款明确地规定了仲裁庭有权就当事人对仲裁庭管辖权提出的异议作出决定,进而打破了以往只由法院有权对仲裁协议有效性作出决定的状况,开创了仲裁机构有权就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作出决定的先河。

自裁管辖原则(the doctrine of competence and competence)的核心是仲裁机构或者仲裁庭有权就其对仲裁协议的效力及其管辖权作出裁定,其理论基础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据此原则,当事人通过协议的方式约定将其争议交由仲裁解决时,就意味着将协议项下的一切争议,包括对该协议的效力的异议,交由仲裁解决。可见,当双方当事人就仲裁协议的效力产生争议时,如果一方当事人将此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该仲裁机构依照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即可取得对该项争议的管辖权,并就该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裁定。因此,由于该仲裁协议所发生的争议的管辖权,也可以由仲裁机构决定。

在现代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上,这一理论已经被普遍地地确立在各国有关仲裁的立法与实践中。例如,已经为许多国际的立法机构所采纳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订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16条(1)款规定:“仲裁庭可以对他自己的管辖权,包括对仲裁协议的存在或效力的任何异议,作出决定。为此目的,构成合同的一部分的仲裁条款应视为独立于合同其他条款以外的一项协议。仲裁庭作出的关于合同无效的决定,不应在法律上导致仲裁条款的无效。”就是那些未将示范法采纳为本国国际商事仲裁法的国家,在其制定仲裁法的过程中,也都在其各自的仲裁立法中,规定了仲裁庭有权就其管辖权作出决定的规定。例如,根据法国《民事诉讼法典》第1458条的规定,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已经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法院应当拒绝对该仲裁协议项下争议的管辖。即便仲裁庭尚未受理该项争议,法院也应拒绝管辖,除非该仲裁协议明显无效。”甚至在以保守而著称的英国,也允许仲裁庭就其管辖权及仲裁协议的有效性问题作出决定。中国仲裁法第20条对此问题也作出了相似的规定。此外,许多国际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例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1994年仲裁规则第36条、美国仲裁协会2001年国际仲裁规则第15条、伦敦国际仲裁院1998年仲裁规则第23条等,以及联合国贸法会1976年仲裁规则第21条,也都对仲裁庭的管辖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证明,1955年国际商会仲裁院仲裁规则率先作出的“仲裁庭有权对其管辖权作出决定”规定,对此后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所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3.1975年仲裁规则与仲裁程序的法律适用

1975年的仲裁规则的重大修订,首次提出了当事人和仲裁庭可以自由地决定仲裁程序规则的适用,而不必提及任何国家的程序法,特别是仲裁地的程序法。例如,国际商事仲裁在甲国进行,当事人可以自由地约定适用乙国的仲裁法,即可以不适用仲裁地国的法律。

该项规定体现了在仲裁程序问题上适用法律的意思自治原则。根据1975年6月1日起生效的《国际商会调解与仲裁规则》第11条的规定,“仲裁院审理案件的程序应遵照本规则;本规则未规定时可依当事人约定的规则(当事人未有约定时,可由仲裁员确定),可参照也可不参照仲裁所适用的某一国的程序法。”这就是说,当事人约定将争议提交国际商会仲裁院解决时,该院仲裁规则应当予以适用。当该院规则对某一特定的程序未作出规定的情况下,如果当事人之间对此也没有约定,则由仲裁庭决定应当适用的程序规则。而仲裁庭在作出此项决定时,不必考虑适用仲裁地的程序法,而适用仲裁庭认为最为适当的法律规则,这样的法律规则可以是仲裁地法,也可以是仲裁地以外的国家的法律规则。该会仲裁规则的修订与上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非内国仲裁”的理论,遥相呼应。

4.1998年仲裁规则与一般法律规则的适用

(1)1998年仲裁规则的修订背景

该仲裁规则的修订始于1995年4月20日国际商会国际仲裁委员会在巴黎召开的会议,国际仲裁委员会是国际商会的咨询机构,由各国家委员会的代表组成,独立于仲裁院,但仲裁院的代表也参加该委员会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委员们提出,为了适应国际商事交易的发展需要,迫切需要有一个高效、稳定的仲裁规则,这次会议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组对现有的规则进行修订。由仲裁院院长牵头,有来自英、美、土耳其、墨西哥、意大利、巴西、希腊、法国、阿根廷、荷兰等十几个国家的专家组成。

1995年10月,专家组向委员会提出报告和建议,他们打算按照实务工作者在未来至少十年内的需要对仲裁规则做出修订,作为一个信誉卓著的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不应频繁地修订。这次修订的主要目的是在保留原有仲裁规则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特点的情况下,使仲裁规则进一步完善,减少延误和不可预见性,使收取的费用更加合理。1996年12月,工作组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了完整的修订稿,经委员会讨论后又进行了修订,1997年2月,委员会批准了该修订的规则,1997年4月8日,国际商会执委会和理事会在上海批准了该规则。

(2)1998年仲裁规则的修订要点

与以往的仲裁规则相比,1998年的仲裁规则主要就加快仲裁程序和涉及的一些实体问题等方面作了修订。

在加快程序方面的修订包括:(1)授予秘书长确认对仲裁员的权力(第9条(2)款),而在以往的仲裁规则中,此项权力由仲裁院行使。(2)秘书长在受到申请人提出的仲裁申请时,即可要求申请人预付一定金额的仲裁费(第30条)的权力。(3)仲裁庭不必在审理事项中就其所审理的各种事项作出定义,以便减少争议双方在此问题上产生新的争议;此外还要求仲裁庭提出审理案件的时间表和提交裁决书草稿的时间。

在其他一些实体问题上的修订包括:(1)新规则明确了该院受理案件的范围:它所受理的案件,不一定具有“国际”的性质,只要是“商业”争议,就可以受理。(2)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因特网的普遍应用,将通讯联络的方式扩大到任何可供备案的通讯方式。(3)仲裁申请不必陈述案情,只要写明争议的性质及有关情况和所寻求的补救即可。此外,还就仲裁庭的组成、对仲裁员的异议、仲裁地点和具体开庭审理地点的确定、临时性措施、裁决的解释和更正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1998年仲裁规则所涉及的另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争议适用法律的内容及其确定的方法。尽管新规则第17条也和以往的规则一样,规定了当事人可以自由地选择处理争议问题应当适用的法律,但鉴于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认可对源于一个以上国家法律的法律规则或跨国法律规则的适用,在第17条中以“法律规则”的术语,代替了以往规则中的“法律”的术语。即当事人约定的适用于解决争议的法律规则,可以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而不仅限于某一国家的法律。如果当事人未能就此达成协议,新规则也授权仲裁庭适用其所认为“适当的”法律规则做出决定,而改变了以往规则所规定的做法:仲裁庭首先应当就其所认定的“适当的冲突规则”做出决定,然后再根据其所认定的“冲突规则”,决定应当适用的特定国家的“法律”。新规则规定,如果当事人未能就解决争议应当适用的法律规则作出约定的情况下,仲裁庭可以直接适用它所认定的“适当的法律规则”。而此项法律规则,显然也不是仅限于一国的法律,它同样可以涉及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规则,即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基本原则和规则,也就是人们所认为的现代商人习惯法:那些具体体现在各有关国家的国内立法和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及有关的国际组织制订的示范法中的原则和规则,如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合理原则、违约补偿原则等。

(3)一般法律规则的适用与商人习惯法

从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对其仲裁规则所进行的修订情况看,商人习惯法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已经在该会的仲裁规则中得到肯定。现代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论与实践也已表明,无论是当事人选择的准据法,还是仲裁庭决定应当适用的准据法,都不一定局限于某一国家的法律,仲裁庭在决定适用法律时,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是如何规定的,包括就他们之间的具体的权利与义务和合同应当适用的法律所作的约定。其次,对于争议所涉及的事项是否有该特定行业的惯例,如国际贸易惯例,如有此项惯例,不管当事人是否对此在合同中作出约定,按照联合国贸法会仲裁规则第33条(2)款、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1998年仲裁规则第17条(2)款、美国仲裁协会1997年国际仲裁规则第28条(2)款等,仲裁庭均应考虑该特定惯例的适用。例如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如果买卖双方所属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缔约国,关于合同的订立及买卖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就可适用该公约,无论当事人是否对公约的适用作出约定。

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对其1988至1998年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的统计表明,至少在52个案件中的仲裁庭选择将跨国法律规则和原则,即商人习惯法、法律的基本原则、UNIDROIT原则(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或者国际贸易惯例作为适用于解决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法律。此外,还有9个案件中的当事人选择上述法律规则作为解决他们之间的合同争议的适用法律。

三、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与其他常设仲裁机构仲裁规则的区别

国际商会仲裁院的仲裁规则区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常设仲裁机构和联合国贸法会1976年仲裁规则的显著特点有两个:第一,仲裁庭在对仲裁案件进行实体审理之前,必须与当事人共同签署一项被称为“审理事项”(terms of reference)的文件;第二,裁决在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之前,裁决书草稿须经仲裁院审核。

1.审理事项的签署与审核

仲裁庭收到秘书处移交的案卷后,应当首先起草被称为“审理事项”的文件。根据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1998年仲裁规则》第18条第1款的规定,该审理事项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当事各方的全称和事由;

仲裁过程中的通知和通讯可送达的双方当事人的地址;

简要说明当事人各自的索赔请求和寻求救济的办法,并应尽可能地明确索赔或反诉的金额;

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除非仲裁庭认为不必列出;

仲裁庭全体成员的全名、职业和地址;

仲裁地点;

应予适用的程序规则的细节,以及为此而赋予仲裁庭作为友好公断人及其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作出裁决的权利。

上述审理事项的文件应当由双方当事人和仲裁庭共同签署。仲裁庭应当在案卷移交之日后两个月内向仲裁院提交经其和当事人签署的审理事项。需要延长的须经仲裁庭提出请求后由仲裁院批准。如果任何一方当事人拒绝参加起草或签署该文件,该文件也应当由仲裁院批准,然后在进入仲裁审理程序。此外,仲裁庭还应提出一项关于进行仲裁的临时日程表的独立文件,并将此文件送交仲裁院和当事各方。日后对此日程表作出的任何修订,均应提交仲裁院和当事各方。

起草审理事项的文件是仲裁庭组成后的首要任务,这也是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区别于其它仲裁机构的工作的主要特点之一。审理事项可以是仲裁庭和双方当事人都明确仲裁将要审理的主要问题,为日后的仲裁裁决及其承认与执行铺平了道路。但是,这一做法也遭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他们认为这样做太浪费时间。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在确保当事人积极参与仲裁程序和以此程序作出的仲裁裁决在执行上的好处,与起草审理事项所花费的时间相比,更符合当事人的利益。因此,尽管仲裁规则几经修改,但审理事项的条款始终被保留了下来。

2.裁决书草案的审核

仲裁庭作出的裁决在向当事双方发出之前,必须将其草稿提交仲裁院审查,这是ICC国际仲裁院工作区别于其它仲裁机构的另一重要特征。仲裁院对仲裁庭的裁决草案进行审查的目的,在于保障裁决书的质量,使裁决能够得到顺利的执行。仲裁院对裁决的审查内容,主要侧重于对裁决形式的审查,但是对于其中涉及的实体问题,也有权提请仲裁庭注意。根据有关人士对此问题作出的研究,1972年至1975年间,有四项裁决被当地法院撤销,这一数字占同期所作裁决的0·5%;当事人对裁决提出异议的约占6%。因此,仲裁院审查裁决草案的制度,也一直保留至今。

在修订仲裁规则的过程中,曾经有人批评该仲裁规则规定的审理事项和裁决书审核的程序过于繁琐,并建议取消。但是,考虑到该院长期以来的形成的惯常做法的独一无二性,从保证仲裁裁决书的质量及其得到各国法院承认与执行的观点出发,最终还是在1998年的仲裁规则中保留了该院仲裁规则的上述独特规定。

四、从我国法院审理的涉及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适用的案件看涉外仲裁协议有效性及其适用法律的认定

1995年,我国海口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涉及对仲裁条款效力如何作出认定的案件。一家中国公司与一家瑞士公司签署的合同中含有如下仲裁条款:由于本合同所发生的争议,应按照国际商会调解与仲裁规则最终解决,仲裁地点在伦敦。海口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该仲裁条款是无效的,其理由是当事人没有在仲裁协议中明确约定仲裁机构,而国际商会仲裁规则也并不仅为国际商会仲裁院一家使用,因此,该仲裁条款是不明确的,根据中国法律,不明确的仲裁条款是无效的。

海口法院的上述认定的确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当事人约定适用该院规则进行仲裁,是否就必须将仲裁协议项下的争议提交该院仲裁?国际商会仲裁规则是否仅为国际商会仲裁院一家适用?世界上其他仲裁机构是否也可以适用该规则进行仲裁?

笔者认为,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适用国际商会仲裁规则仲裁本身,就意味着将协议项下的争议提交国际商会仲裁院解决,这是由于该仲裁规则在全世界的独一无二性所决定的。

首先,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的管辖权,来源于当事人之间业已订立的仲裁协议。按照该会1975年规则和1988年规则第7条的规定;“当事人如无明确的仲裁协议,或虽有仲裁协议但并未指明由国际商会仲裁,以及如被诉人在第4条(1)款规定的30条内未提出答辩书或拒绝国际商会仲裁时,则应通知申诉人仲裁不能进行。”1998年仲裁规则虽然没有对仲裁院的管辖权作出专门规定,但是关于仲裁协议的效力及其存在的问题规定在第6条中,即由仲裁庭决定其管辖权。根据国际商会仲裁院的规则,本案仲裁协议并不属于规定不明确的仲裁协议,因为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明确约定了适用国际商会仲裁规则。按照该会1975年和1988年规则,即便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并没有约定适用国际商会仲裁规则并在该会仲裁的情况下,如果一方当事人将该不明确协议项下的争议提交该会仲裁院解决,仲裁院仍然可以受理该案并将申诉人的仲裁申请书转交给被诉人,如果被诉人在收到申诉书后30天内以其提出答辩的行为接受了该会管辖,则仲裁院可以继续受理此案。但是,如果被诉方在上述期间未能提出答辩或者明确拒绝该院管辖时,该院则通知申请人仲裁不能进行。而本案当事人并没有按照合同中的约定将争议提交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而是提交我国法院解决。从本案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看,根据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并不属于约定不明确的仲裁条款。据此条款,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对该案的管辖权,是毫无疑义的。

第二,本案所涉及的关键问题是:究竟应当适用哪一个国家的法律认定仲裁协议的有效性。海口中级人民法院适用中国法认定该仲裁协议为无效协议,似乎存在着误区。仅从上述规定,我们还不能判断该仲裁条款所依据的主合同中当事人是否约定了该合同的适用法律。根据仲裁条款独立原则,即便该仲裁条款所依据的主合同当事人约定合同的适用法律是中国法,则判断该仲裁协议的适用法律,也不一定是中国法,因为当事人在该仲裁协议中并没有就该仲裁协议的适用法律作出专门约定。在国际商事交易中,当事人在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中很少做出上述约定。但是,本案当事人确约定了仲裁地点——伦敦。因此,按照国际私法上普遍适用的决定合同适用法律的基本原则,应当认为仲裁地所在国英国法律与仲裁协议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法院在认定该仲裁协议的效力时,不应当适用中国法,而应当适用英国法,对该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作出认定。而按照英国仲裁立法与实践,即便最拙劣的仲裁协议,也必须包括两个方面的规定:说明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和由谁充任仲裁员。英国法院总是尽量满足当事人的意愿,如遇由仲裁条款有明显缺陷时,总是对当事人之间的协议作出在商业上发挥效益的解释,但该协议须使当事人能够适用这种善意的解释。况且,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对仲裁地点和仲裁应当适用的规则作出了极为明确的规定。尽管没有就仲裁机构的名称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作出专门规定,但适用该院仲裁规则,显然意味着在该院仲裁。

第三,我们之所以作出适用国际商会仲裁院仲裁规则及意味着在该院仲裁的结论,就是因为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的仲裁规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仲裁规则。即仲裁庭在开庭审理案件之前与当事人共同签署的关于审理事项的文件和裁决书在正式签署之间必须将草案送交仲裁院审核的程序。我们并不排除世界上的其他仲裁机构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但是此项选择的后果是按该院规则办事,包括审理事项的签署和审查和裁决书草案须提交该院审查。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而言,还没有哪一个仲裁机构在仲裁庭组成后,在开始进行仲裁审理之前,要求仲裁庭必须与双方当事人签署一项审理事项的文件,而且还必须经过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批准后才能进行对案件的实体问题审理。因此,当事人约定适用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有权受理该仲裁协议项下争议的机构当然只有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一家。如果其他仲裁机构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则这些仲裁机构作为该特定案件的管理机构几乎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即便这些机构作为管理该特定案件的仲裁机构,但是由于适用的是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因而仲裁程序应按此规则办事:即仲裁庭在进行审理之前须与当事人签署一项关于审理事项的文件,并交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审批;此外,仲裁庭在签署裁决书之前,也应当将该裁决书草案提交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审批。我们不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该案仲裁机构对该案所实施的管理,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至于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所约定的仲裁地点不在国际商会所在地法国巴黎,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国际商会所受理的案件,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在巴黎仲裁,绝大多数的仲裁地点都在巴黎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根据该院仲裁规则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了仲裁地点,则在该约定的地点进行仲裁,如无约定,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地点。

第四,即便是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推荐的标准仲裁条款,也只是规定了按照国际商会仲裁规则仲裁,而并未提及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该会推荐的标准仲裁条款的英文文本是:“All disputes arising out of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esent contract shall be finally settled under the Rules of Arbit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by one or more arbitrators appoi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aid Rules.”(所有由于本合同产生的或者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均应当按照国际商会仲裁规则并按本规则指定的一位或者多位仲裁员解决)。 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推荐使用的上述标准仲裁条款之所以未提及争议交由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我的理解是:第一,负责仲裁的是仲裁庭而不是仲裁院,仲裁院所行使的只是管理职能,鉴于该院仲裁庭审理仲裁案件的地点位于世界各地,但无论仲裁在那里进行,均应按规则办事,即仲裁庭在审理案件之前,必须与当事人签署审理事项的文件并提交仲裁院审批;第二,裁决草案在向当事人发出之前,必须经仲裁院审查。正是裁决只有经仲裁院批准后,才能经仲裁员签字后向当事人发出。由此可见,当事人约定适用国际商会国际仲裁员的仲裁规则,即意味着争议应当由该会仲裁院依照该会仲裁规则行使仲裁规则规定的管理职能。2003年9月5至7日英国皇家御准仲裁员协会在京举办的仲裁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上,笔者特别就上述关于“由于本合同所发生的争议,应按照国际商会调解与仲裁规则最终解决,仲裁地点在伦敦”的仲裁条款是否属于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的机构仲裁条款还是属于临时仲裁条款的问题请教了多年在ICC国际仲裁院办理仲裁案件的与会资深仲裁员,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当然属于机构仲裁条款。这就是说,当事人约定按照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仲裁,就意味着同意将仲裁协议项下的争议提交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解决,而不是由其他仲裁机构或者临时仲裁庭仲裁解决。

综上所述,当事人约定适用国际商会仲裁规则,当然应当在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鉴于当事人所约定适用的仲裁规则的独一无二性,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家适用该规则的仲裁机构。

五、结论

从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成立以来所实施的仲裁规则及其重大修订,反映了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及其所依据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鉴于仲裁解决争议本身就是当事人共同选择的解决争议的方式,其自愿性应当贯穿于仲裁程序的始终。当事人约定适用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的仲裁规则,就意味着当事人应当将仲裁协议项下的争议提交该院仲裁,这是由于该院仲裁规则的独一无二性所决定的。

第二篇:国际商会标准仲裁条款

国际商会向意欲将争议提交国际商会仲裁的当事人推荐下列标准仲裁条款。

谨此提醒当事人可以在其仲裁条款中规定合同准据法、仲裁员人数、仲裁地和仲裁语文。当事人对合同准据法、仲裁地和仲裁语文的自由选择权不受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的限制。 在此亦提醒当事人注意某些国家的法律要求合同当事人明示接受仲裁条款,有时还须以准确的和特别的方式表示接受。 中文

凡产生于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均应按照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由依据该规则指定的一名或数名仲裁员终局解决。

如需要上述条款的各种翻译版,请访问国际商会仲裁院网站:

为了适应中国法律的规定,建议在以中国大陆为仲裁地点的仲裁中,当事人应当在上述示范条款中引入国际商会仲裁院,具体内容如下:

“凡产生于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均应提交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并按照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由依据该规则指定的一名或数名仲裁员终局解决。” ICC – 05-2010 3 / 29 国际商会仲裁前公断程序规则和国际商会仲裁规则标准条款

想要适用国际商会仲裁前公断程序规则和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的当事人应在合同中明确援引这两套规则。建议采用下列标准条款:

“本合同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应有权根据国际商会仲裁前公断程序规则,适用国际商会仲裁前公断程序,并受其约束。

凡产生于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均应按照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由依据该规则指定的一名或数名仲裁员终局解决。”

如需要上述条款的各种翻译版,请访问国际商会仲裁院网站:

为了适应中国法律的规定,建议在以中国大陆为仲裁地点的仲裁中,当事人应当在上述示范条款中引入国际商会仲裁院,具体内容如下:

“本合同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应有权根据国际商会仲裁前公断程序规则,适用国际商会仲裁前公断程序,并受其约束。

凡产生于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均应提交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并按照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由依据该规则指定的一名或数名仲裁员终局解决。” ICC – 05-2010 4 / 29

仲裁规则 导言

第1条

国际仲裁院 1 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院”)是附设于国际商会的仲裁机构,其章程为本仲裁规则附件一。仲裁院组成人员由国际商会理事会任命。仲裁院的职责是根据国际商会仲裁规则以仲裁方式解决国际性的商业纠纷。如经仲裁协议授权,仲裁院也可根据本规则的规定解决非国际性的商业纠纷。 2

仲裁院自身并不解决争议,其职责在于确保本规则的执行。它制定自己的内部规则(附件二)。 3 仲裁院主席有权代表仲裁院做出紧急决定,在主席缺席时或应主席的要求,一位副主席也有同样之权力;但此种决定必须向下一次仲裁院会议报告。 4

依据内部规则的规定,仲裁院可授权由其委员组成的一个或数个委员会作出某些决定,但此决定必须向下一次仲裁院会议报告。 5

仲裁院秘书处(“秘书处”)设在国际商会总部,由其秘书长(“秘书长”)领导,。 第2条 定义 在本规则中,

(i)“仲裁庭”包括一名或数名仲裁员。

(ii)“申请人”包括一个或数个申请人,“被申请人”包括一个或数个被申请人。 (iii)“裁决”包括但不限于临时裁决、部分裁决或最终裁决。 第3条

书面通知或通讯:期限 1

当事人提交的所有书面陈述或其他通讯以及所有附件材料,应有足够份数以保证每方当事人、每位仲裁员及秘书处各有一份。仲裁庭向当事人发出的任何通讯都必须提供一份给秘书处。 ICC – 05-2010 5 / 29 2

秘书处和仲裁庭发出的所有通知或通讯都必须发往当事人自己提供的,或对方当事人提供的当事人或其代表人的最终地址。该等通知或通讯可以采用回执函、挂号信、特快专递、传真、电传、电报或者其他能提供投递纪录的电信方式送达。 3

通知或通讯应视为在当事人或其代表收到或依前款规定方式应当收到之日送达。 4

本规则所规定的或根据本规则确定的期限自通知或通讯按前款送达之次日开始计算。当送达之次日在通知或通讯送达地国为公共假日或非工作日时,该期限自随后第一个工作日开始计算。公共假日和非工作日应计算在该期限内。当期限届满日在通知或通讯地国为公共假日或非工作日时,该期限于随后第一个工作日结束时届满。

仲裁程序的开始

第4条 申请仲裁

1 当事人依本规则申请仲裁时应当向秘书处提交仲裁申请书(“申请书”),秘书处应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已经收到申请书以及收到的日期。 2

秘书处收到申请书的日期在各种意义上均应视为仲裁程序开始的日期。 3

申请书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各方当事人名称全称、基本情况和地址; b)请求仲裁的争议的性质及情况描述;

c)所请求的救济,在尽可能的程度上应写明金额; d)有关协议,特别是仲裁协议;

e)所有相关事项,包括仲裁员人数、按第8条、第9条和第10条确定的仲裁员指定方式及指定的仲裁员人选;

f)对仲裁地、适用的法律规则和仲裁使用的语言的任何意见。 4

申请人提交申请书时应提交按照第3条第(1)款要求份数的材料,并按申请仲裁时有效的收费表(附件三)提交管理费预付金。在申请人未能按照上述要求办理的情况下,秘书处可以确定一个期限,要求申请人遵照办理,逾期则作封卷处理,但不影响申请人将来重新提请仲裁的权利。

ICC – 05-2010 6 / 29 5

一旦收到足够份数的申请书和应缴费用,秘书处应立即向被申请人发送一份申请书及其附件材料,以便被申请人答辩。

6

当一方当事人就某一法律关系提交仲裁申请,而基于该法律关系的相同当事人之间已经存在有依本规则开始了的仲裁程序,仲裁员可以应任一当事人的要求决定将后一仲裁申请中的请求并入当前仲裁程序内,但必须是在审理范围书尚未签署或尚未经仲裁院批准之前。若审理范围书已经签署或经仲裁院批准,则后提出的仲裁请求只能在符合第19条规定的前提下才能并入当前程序。 第5条

答辩书;反请求

1

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秘书处转来的申请书之后30天内提交答辩书,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被申请人名称全称、基本情况和地址;

b)对于据以提出请求的相关争议的性质及情况的评论; c)对于请求的意见;

d)依据第

8、

9、10 条的规定,对于申请人在仲裁员人数及其指定方面所提建议的任何评论,以及自己按照这些条款要求所指定的仲裁员人选;以及, e)关于仲裁地、法律适用规则和仲裁语言的意见。 2

秘书处可以延长被申请人提交答辩书的期限,但是被申请人在其提出的延期请求中必须对仲裁员人数及其指定予以评论,并在第

8、

9、10条有要求的情况下指定仲裁员。如果被申请人没有按上述规定行事,仲裁院将按照本规则的规定继续进行仲裁程序。 3

应当按照第3条第(1)款的规定提交相应份数的答辩书。 4

秘书处应向申请人转交一份答辩书及其附件材料。

5 任何被申请人若有反请求应当与答辩书一起提交并载明: a)引起反请求的争议的性质及情况;以及,

b)所请求的救济,在尽可能的程度上应写明金额。 6

申请人应当在其收到秘书处发送的反请求之日起30天内提交书面答复。秘书处可以延长申请人提交书面答复的期限。

ICC – 05-2010 7 / 29 第6条

仲裁协议的效力

1

当事人协议按照国际商会仲裁规则提交仲裁的,应视为他们事实上愿意按照仲裁程序开始之日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除非他们已经约定按照订立仲裁协议之日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2

如果被申请人不按照第5条的规定提交答辩书,或任何一方对仲裁协议的存在、效力或范围提出异议,在不影响实体主张及该主张是否应予以采纳的情况下, 如果从表面上看, 一个符合国际商会仲裁规则要求的仲裁协议可能存在, 则仲裁院可以决定仲裁程序继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有关仲裁庭管辖权的异议均由仲裁庭自己做出决定。如果仲裁院认为仲裁进行的条件不能满足,它将通知当事人仲裁程序不能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仍有权要求有管辖权的法院对是否存在有约束力的仲裁协议作出裁定。

3

如果任何一方当事人拒绝或未能参加仲裁或仲裁程序的任何阶段,仲裁程序将继续进行,不受影响。

4

除非有相反约定,只要仲裁庭认为仲裁协议有效,仲裁庭将不会因为合同无效或合同不存在的主张,而停止对案件行使管辖权。即使合同不存在或者无效,仲裁庭仍应继续行使管辖权,以决定当事人各自的权利并对其请求和主张作出裁决。

仲裁庭

第7条 一般规定

1

每位仲裁员均应独立于各当事人并保持独立。 2 在任命或确认其任命前,仲裁员候选人应签署一份独立声明,向秘书处书面披露在当事人看来可能影响仲裁员独立性的任何事实或情况。秘书处应将此信息书面通知各当事人,并规定期限要求他们予以评论。 3

在仲裁进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上述类似情形,仲裁员应当立即向秘书处和各当事人做出书面披露。

ICC – 05-2010 8 / 29 4

仲裁院关于仲裁员任命、确认、回避或替换的决定均为终局决定并不须披露理由。 5

仲裁员接受任命即承担按本规则履行职责的义务。 6

仲裁庭根据第8至10条的规定组成,但当事人另有约定者除外。 第8条 仲裁员人数

1

争议由一名或三名仲裁员裁决。 2

当事人不能在仲裁员人数上取得一致意见的,仲裁院将任命一名独任仲裁员审理案件,除非仲裁院认为案件争议需要由三人仲裁庭审理。在后一种情况下,申请人应在收到仲裁院作出上述决定的通知后15日内提名一名仲裁员,被申请人应在收到申请人已提名仲裁员的通知之后15日内提名另一名仲裁员。 3

当事人约定由一名独任仲裁员解决争议的,他们可以协议共同提名独任仲裁员以供确认。如果他们在申请人的仲裁申请书被对方当事人收到之日起30天内,或秘书处许可的延长期间内,没有共同提名一名独任仲裁员,仲裁院将任命一名独任仲裁员处理案件。 4

争议由三人仲裁庭审理的,每一方当事人均应在其申请书或答辩书中各自提名一名仲裁员以供确认。如果一当事人没有提名,仲裁院将代其任命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担任首席仲裁员,由仲裁院任命,除非当事人对其任命程序另有约定,但即使如此,提名仍须按照第9条的规定经过确认。若当事人约定的任命程序未能在当事人约定或仲裁院规定的期限内产生提名人选,第三名仲裁员将由仲裁院任命。 第9条

仲裁员的任命与确认

1

仲裁院在确认或任命仲裁员时,应考虑各位仲裁员的国籍、居住地、与当事人或其他仲裁员国籍国的其他关系,以及该仲裁员是否有时间和能力在本规则下进行仲裁。秘书长根据第9条第(2)款确认仲裁员人选时,本款规定同样适用。 ICC – 05-2010 9 / 29 2

秘书长可以确认当事人提名的或根据他们之间协议提名的人选担任仲裁员、独任仲裁员或首席仲裁员,但该人士必须已提交了无保留的独立声明书,或虽然提交的是有保留的独立声明书,但未引起当事人反对。该确认应向下一次仲裁院会议报告。如果秘书长认为不应确认某位仲裁员、独任仲裁员或首席仲裁员,则应提交仲裁院决定。 3

当独任仲裁员或首席仲裁员由仲裁院任命时,仲裁院将基于其认为适当的国际商会国家委员会的建议任命。如果仲裁院不接受该建议,或所征询的国家委员会没有在仲裁院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建议,仲裁院可以再次征询或向其认为适当的另一国家委员会征询。 4

视情况需要,仲裁院可以从没有国际商会国家委员会的国家任命独任仲裁员或首席仲裁员,但以当事人在仲裁院规定的期限内不提出异议为条件。 5

独任仲裁员或首席仲裁员的国籍应与各当事人的国籍不同。然而,在适当的情况下,独任仲裁员或首席仲裁员也可以从当事人国籍国选定,但以当事人在仲裁院规定的期限内不提出异议为条件。 6

当事人没有提名而由仲裁院代为任命仲裁员时,仲裁院应根据该当事人国籍国的国家委员会提供的建议指定。如果仲裁院不接受该建议,或者该国家委员会在仲裁院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提出人选建议,或者当事人国籍国没有设立国家委员会,仲裁院将任命其认为适当的人士担任仲裁员。如果该当事人国籍国设立了国家委员会,秘书处应当将其所作任命通知该国家委员会。

第10条 多方当事人 1

如果存在多方当事人, 不论其为申请人或被申请人,且争议应由三人仲裁庭审理的,该多方申请人应当共同地或被申请人应当共同地提名一名仲裁员并按照第9条的规定进行确认。 2

不能共同提名且各当事人之间不能就仲裁庭的组成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的,则由仲裁院任命仲裁庭全部成员,并指定其中一人担任首席仲裁员。在这种情况下,仲裁院可以自主任命其认为适当的任何人担任仲裁员,并在其认为适当的时候适用第9条的规定。 ICC – 05-2010 10 / 29 第11条 仲裁员回避

1

提请仲裁员回避,无论是称其缺乏独立性或是出于其他原因,均应向秘书处提交书面陈述,指出要求回避所依据的事实和情况。 2

要求仲裁员回避的申请,提出申请的当事人必须在其收到任命或确认该仲裁员的通知之后30天内发出,或者,如果该当事人在收到仲裁员任命或确认通知之后才得知申请回避所依据的事实或情况,其必须在其得知之日起30天内发出。 3

仲裁院应对是否接受回避申请,以及必要时,在秘书处给予该仲裁员、其他当事人和仲裁庭其他成员在合理时间内提出书面评论的机会后,对是否支持回避申请作出决定。前述评论应当转交给各当事人和每一位仲裁员。 第12条 替换仲裁员

1

仲裁员死亡、仲裁院接受仲裁员辞呈或支持当事人的回避申请时或者在全体当事人要求下,仲裁员应予替换。 2

当仲裁院认为仲裁员在法律或事实上不能履行其职责或者没有按照本规则要求尽职,或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应尽职责时,可对该仲裁员予以替换。 3

仲裁院根据所得知的情况在适用第12条第(2)款时,应当先给予当事仲裁员、各当事人和仲裁庭其他成员在适当期限内进行书面评论的机会,然后才作出决定。这些评论亦应转交各当事人和仲裁员。 4

替换仲裁员后,是否按照原指定程序重新提名仲裁员由仲裁院斟酌决定。仲裁庭重新组成并要求当事人进行评论后,仲裁庭应对已经进行的仲裁程序作出是否应重新进行以及将在什么范围内重新进行作出决定。 5

程序终结后,仲裁院在其认为适当的情形下可以决定对死亡的仲裁员或根据第12条第(1)款和第12条第(2)款免职的仲裁员不再进行替换,而由余下的仲裁员继续仲裁。作出该决定时,仲裁院应考虑余下的仲裁员和各当事人的意见以及根据其认为适当的其他因素。

ICC – 05-2010 11 / 29

仲裁程序

第13条

案卷移交仲裁庭

秘书处应在仲裁庭组成后立即将案卷移交仲裁庭,但以秘书处在此阶段要求支付的预付金已经如数交纳为前提。 第14条 仲裁地

1

仲裁地由仲裁院确定,但当事人另有约定者除外。 2

经与各当事人协商,仲裁庭可在其认为适当的任何地点开庭和举行会议,但当事人另有约定者除外。 3

仲裁庭可以在其认为适当的任何地点进行合议。 第15条 程序规则

1

仲裁庭审理案件的程序受本规则管辖,本规则没有规定的,受当事人商定的规则管辖,或当事人未商定时,受仲裁庭决定的规则管辖,而是否援引适用于该仲裁的国内法中的程序规则则在所不问。 2

在任何情形下,仲裁庭应当公平和公正行事,确保各当事人均有合理的陈述机会。 第16条 仲裁语言

当事人对仲裁语言没有约定的,仲裁庭应当在适当考虑包括合同所用语言在内的所有情况后决定使用一种或数种语言进行仲裁。 ICC – 05-2010 12 / 29 第17条

适用的法律规则

1

当事人有权自由约定仲裁庭处理案件实体问题所应适用的法律规则。当事人对此没有约定的,仲裁庭将决定适用其认为适当的法律规则。 2

在任何情况下,仲裁庭均应考虑合同的规定以及有关的贸易惯例。 3

只有当当事人同意授权时,仲裁庭才有权充当友好调停人或公平善意地做出决定。

第18条

审理范围书;程序时间表 1 收到秘书处转来的案卷后,仲裁庭应根据书面材料或者会同当事人并依据他们最近提交的意见,拟定一项文件,界定其审理范围。该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a)当事人的全称和基本情况;

b)在仲裁过程中产生的通知或通讯应送达的当事人地址;

c)当事人各自的请求和要求的救济摘要,在尽可能的程度上应说明仲裁请求或反请求的金额; d)待决事项清单,但仲裁庭认为不适宜时除外; e) 仲裁员的全名、基本情况和地址; f) 仲裁地;以及

g) 应适用的具体程序规则,若当事人授权仲裁庭充当友好调停人或授予公平善意决定 权,亦应注明。 2

审理范围书应当经当事人和仲裁庭签署。仲裁庭应当在收到案卷之日起两个月内向仲裁院提交经当事人和仲裁员签署的审理范围书。如经仲裁庭要求,并说明理由,或如仲裁院认为必要,仲裁院可决定延长该期限。 3

若任何当事人拒绝参与拟定或签署审理范围书,该审理范围书应提交仲裁院批准。审理范围书按第18条第(2)款被签署或经仲裁院批准后,仲裁将继续进行。 4

在拟定审理范围书时或紧随其后,经与当事人协商,仲裁庭将以一份独立文件的形式制定一个临时时间表,以供进行仲裁程序时遵循,同时应将其告知仲裁院和各当事人。此后对该临时时间表的任何修改都应通知仲裁院和各当事人。

ICC – 05-2010 13 / 29 第19条 新请求

在审理范围书被签署或经仲裁院批准之后,任何当事人均不得在审理范围书之外提出新请求或反请求,除非仲裁庭在考虑该项新请求或反请求的性质、仲裁进行的阶段以及其他有关情况之后予以准许。 第20条

确定案件事实

1

仲裁庭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案件事实。 2

在审阅了当事人提交的书面陈述及其所依据的所有文件后,经任何当事人的要求,或虽无此要求时,仲裁庭可自行决定开庭审理案件。 3

在当事人到场或虽未到场但已被适当传唤的情况下,仲裁庭可以询问证人、当事人委派的专家或其他人员。 4

仲裁庭经与当事人协商可以聘请一名或数名专家,明确其权限范围并接收其作出的报告。经一方当事人请求,应给予双方当事人机会,在开庭审理时向仲裁庭聘请的专家质证。 5

仲裁庭可以在程序进行的任何阶段传唤当事人提交额外的证据。 6

仲裁庭可以仅根据当事人提交的书面材料裁决案件,但有当事人请求开庭审理时除外。 7

仲裁庭可以采取措施保护商业秘密及保密信息。 第21条 开庭

1

案件决定开庭审理的,仲裁庭应当以适当方式通知当事人在指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出席开庭审理。 2

任何当事人经适当传唤无正当理由而未出庭的,仲裁庭有权继续进行仲裁程序。 ICC – 05-2010 14 / 29 3

开庭审理由仲裁庭全面负责,所有当事人均有权参加开庭。非经仲裁庭和当事人同意,本案当事人以外的任何人均不得出席。 4

当事人可以亲自出庭,也可委托代表参加开庭。而且,当事人亦可聘请顾问予以协助。 第22条 程序终结

1

仲裁庭认为已经给予当事人合理的陈述机会后,应当宣布程序终结。在此之后,当事人不得再提交任何材料或意见,也不得提交任何证据,除非仲裁庭自己要求或授权提交上述材料。 2

仲裁庭在宣告程序终结的同时,应当告知秘书处仲裁庭根据第27条的规定将裁决书草案提交仲裁院核阅的大致时间。该时间若需延长,仲裁庭应通知秘书处。 第23条

保全措施与临时措施

1

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案卷移交仲裁庭后,经当事人申请,仲裁庭可以裁令实施其认为适当的临时措施或保全措施。仲裁庭可以要求提出请求的当事人提供适当的担保,以作为裁令采取该等措施的条件。这些措施应采用裁令的形式,说明依据的理由,或者在仲裁庭认为适当的时候,采用裁决的形式。 2

在案卷移送仲裁庭之前,或在此之后适当的情形下,当事人可向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申请采取临时措施或保全措施。当事人向司法机关申请采取该等措施,或申请执行仲裁庭作出的前述裁令,均不视为对仲裁协议的破坏或放弃,并不得影响由仲裁庭保留的有关权力。该等申请以及司法机关采取的任何措施都必须毫无迟延地通知秘书处。秘书处应将这些情况通知仲裁庭。

ICC – 05-2010 15 / 29

裁 决

第24条 裁决及期限 1 仲裁庭必须作出终局裁决的期限为6个月。该期限自仲裁庭最后一个成员在审理范围书上签名之日或者最后一个当事人在其上的签名之日起算,或者,在第18条第(3)款的情况下,自秘书处通知仲裁庭仲裁院已批准审理范围书之日起算。 2 仲裁院可经仲裁庭要求并说明理由或在其认为必要时自行决定延长该期限。 第25条 作出裁决

1

仲裁庭由数名仲裁员组成的,应根据多数意见作出裁决。如果不能形成多数意见,裁决将由首席仲裁员独自作出。 2

裁决应说明其所依据的理由。 3

裁决应视为在仲裁地并于裁决书中载明的日期作出。 第26条 和解裁决

若当事人在案卷按第13条规定移交仲裁庭之后达成和解,经当事人要求并经仲裁庭同意,应将其和解内容以和解裁决的形式录入裁决书。 第27条

仲裁院核阅裁决书

仲裁庭应在签署裁决书之前,将其草案提交仲裁院。仲裁院可以对裁决书的形式进行修改,并且在不影响仲裁庭自主决定权的前提下,提醒仲裁庭注意实体问题。裁决书形式未经仲裁院批准,仲裁庭不得作出裁决。 ICC – 05-2010 16 / 29 第28条

裁决书的发送、交付与执行

1

裁决书一经作出,秘书处即应将仲裁庭签署的裁决书文本发送各当事人,但当事人各方或一方必须在此之前向国际商会缴清全部仲裁费用。 2

在任何时候,经当事人请求,秘书长均应为其提供核对无误的裁决书复制本,但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无权获取。 3

根据本条第(1)款发送裁决书,当事人即已放弃了仲裁庭以任何其他形式发送裁决和交存裁决的可能。 4

根据本规则制作的裁决书应向秘书处提交一份原件存档。 5

仲裁庭和秘书处应当协助当事人履行此后的一切必要手续。 6

凡裁决书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通过将争议提经本规则仲裁,各当事人负有毫无迟延地履行裁决的义务,并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放弃了任何形式的追索权, 但以该放弃为有效作出为条件。 第29条

裁决书的更正与解释 1

仲裁庭可以自行更正裁决书中的誊抄、计算、打印错误或者其他类似性质的错误,但该等更正必须在裁决书作出之日后30天内提交仲裁院批准。 2

当事人要求更正第29条第(1)款所述错误的请求,或者要求解释裁决书的请求,必须在其收到裁决书之日后30天内提交秘书处并按第3条第(1)款的规定提供相应的份数。该请求应当转送仲裁庭。仲裁庭应给予其他当事人一个短的期限,一般不超过该当事人收到请求之后30天,提交评论。若仲裁庭决定更正或解释裁决书,仲裁庭应当在对方当事人评论期限届满后30天内,或仲裁院规定的其他期限内,向仲裁院提交决定草案。 ICC – 05-2010 17 / 29 3

更正或解释裁决书的决定应采用附件的形式,它将构成裁决书的一部分。第

25、27和28条的规定在细节上作必要修正后适用于此类决定。

费 用

第30条

仲裁费预付金

1

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后,秘书长可以要求申请人临时缴付一定数额的预付金,以支付审理范围书拟定之前的仲裁开支。 2

仲裁院应根据已向其提交的仲裁请求和反请求尽早确定可用于支付仲裁员报酬和开支以及国际商会管理费的预付金数额。该数额在仲裁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在仲裁请求之外还提交了反请求的,仲裁院可以为仲裁请求和反请求分别确定预付金数额。 3

仲裁院确定的预付金应当由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各半支付。按照第30条第(1)款支付的任何临时预付金均应如数充抵。然而,若对方当事人没有支付其应付份额,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预付仲裁请求或反请求的全部预付金。仲裁院根据第30条第(2)款分别确定预付金数额的,各当事人应各自缴纳其预付金。 4

仲裁预付金没有按要求缴纳的,经与仲裁庭协商,秘书长可以要求仲裁庭暂停工作,并为此规定一个不少于15日的期限,期限届满,相关的仲裁请求或反请求视为已被撤回。如果当事人反对这一办法,它必须在前述期限内提出请求,要求仲裁院对此作出决定。本规定不妨碍该当事人在将来另一程序中重新提出同样的仲裁请求或反请求。 5 如果一方当事人要求抵销仲裁请求或反请求,只要此要求需要仲裁庭考虑额外事项,则该抵销要求将按一项单独的请求计算仲裁预付金数额。 第31条 决定仲裁费

1

仲裁费包括仲裁院按照仲裁程序开始时适用的收费表确定的仲裁员报酬、仲裁员开支和国际商会管理费,也包括仲裁庭聘请专家的费用和开支以及当事人为进行仲裁而发生的合理的法律费用和其它费用。

ICC – 05-2010 18 / 29 2

基于案件的特殊情况,在其认为必要时,仲裁院确定的仲裁员报酬数额可以高于或低于按照仲裁收费表计算出的数额。除由仲裁院确定的费用外,其他有关费用的事项可由仲裁庭在程序进行的任何阶段作出决定。 3

最终裁决中应确定仲裁费用,决定由何方承担此费用或明确各方分担此费用的比例。

其 他

第32条 期限的修改 1

当事人可以协议缩短本规则所规定的期限。但在仲裁庭组成后达成的该等协议须经仲裁庭批准方可生效。 2

为了保证仲裁庭或仲裁院可以完成本规则项下的职责,仲裁院在其认为必要时可以自行延长根据第32条第(1)款修改的期限。 第33条 弃权

当事人对本规则、适用于程序的其他规则、仲裁庭的任何指示或者仲裁协议中有关仲裁庭组成或程序进行的任何要求未被遵循的情况/事项没有表示反对,而继续进行仲裁程序的,视为已经放弃异议权。 第34条 免责

仲裁员、仲裁院及其成员、国际商会及其职员和国际商会国家委员会不因与仲裁有关的任何作为或疏忽对任何人承担责任。 第35条 一般规则

对于本规则没有明确规定的任何事项,仲裁院和仲裁庭都应当根据本规则的精神办理,并应尽一切努力确保裁决能够依法执行。 ICC – 05-2010 19 / 29

附件一

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章程

第1条 职能 1

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院”)的职能是保证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的实施,为此,它享有一切必须的权力。 2

作为一个自治机构,它独立履行这些职责,完全独立于国际商会及其任何部门。 3

其委员独立于国际商会的国家委员会。

第2条

仲裁院的组成

仲裁院由主席一人、 副主席数人、委员若干人和替补委员若干人(被集体指定为委员)组成。仲裁院由秘书处(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秘书处)协助工作。 第3条 任命 1

主席由国际商会理事会根据国际商会执行局的推荐选举产生。 2

国际商会理事会从仲裁院委员或其他人士中任命仲裁院副主席。 3

每一个国家委员会推荐一名委员,国际商会理事会据此予以聘任。 4

理事会可以根据仲裁院主席的建议聘任替补委员若干人。 5

委员(就本段而言,委员也包括主席,副主席和替换委员)任期3年。若委员有不能继续履行其职责的情况,理事会另行任命一人接替其任期余下部分的工作。在执行委员会的建议下,理事会可以决定延长委员的任期. ICC – 05-2010 20 / 29 第4条

仲裁院全体会议

仲裁院全体会议由主席主持,主席缺席时,由其指定的一名副主席主持。讨论必须有至少6名委员出席方为有效。根据多数表决原则作出决定,赞成与反对的票数相等时,主席有终决投票权。 第5条 委员会

仲裁院可以设立一个或数个委员会,并对委员会的职能和组成作出安排。 第6条 保密

仲裁院的工作属保密性质,参与这些工作的任何人,不论其以何等身份参与,都必须尊重这一工作性质。仲裁院制定有关制度,规定何人可以参与仲裁院和委员会会议,何人有权接触向仲裁院及其秘书处提交的资料。

第7条

仲裁规则的修订

仲裁院修订规则的任何建议都应先提交仲裁委员会,然后再上报国际商会执行局和理事会批准。

ICC – 05-2010 21 / 29

附件二

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内部规则

第1条

国际仲裁院工作的保密性 1

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院”)的会议,无论是全体会议还是仲裁院委员会会议,都仅向其委员和秘书处公开。 2

但是,在个别情况下,仲裁院主席可以邀请其他人员参加。参加人员必须尊重仲裁院工作的保密性质。 3

提交仲裁院的文件或其在程序进行过程中拟制的文件仅向仲裁院委员、秘书处及仲裁院主席准许参加会议的人员提供。 4

仲裁院主席或秘书长可以准许从事国际贸易法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了解裁决书及其他的一般性文件,但备忘录、笔记、意见陈述及当事人寄送的仲裁程序范围内的文件除外。 5

除非受益人表示承担尊重对所获文件保密的义务,并承诺未经仲裁院秘书长同意不会公开其内容,否则其请求将不予准许。 6

对于每件提交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管辖的案件,秘书处都应将裁决书、审理范围书、仲裁院的决定以及秘书处的有关通信文书存入仲裁院档案馆。 7 当事人或仲裁员提交的所有文件、通讯或往来信件均可销毁,除非当事人或仲裁员在秘书处规定的期限内书面要求返还。有关的支出和费用全部由该当事人或仲裁员承担。 第2条

国际仲裁院成员参加国际商会仲裁

1

仲裁院主席和秘书处人员不得在国际商会仲裁案件中担任仲裁员或当事人顾问。 ICC – 05-2010 22 / 29 2

仲裁院不得任命副主席或仲裁院委员担任仲裁员。但他们可以由一个或数个当事人指定或根据当事人同意的其他程序担任该职务,必须经过仲裁院的确认。 3

仲裁院主席、副主席、委员或秘书处人员不论以何等身份与仲裁院待决程序有牵连的,都应当在知悉该等牵连后立即通知仲裁院秘书长。 4

涉及牵连的人不得参加仲裁院对该程序的讨论或决定;无论何时对相关事项进行评论,均不得在场。 5

涉及牵连的人不得接收与该程序有关的任何有实质性内容的材料或信息。 第3条

仲裁院委员与国际商会国家委员会的关系

1

鉴于其身份的关系,仲裁院委员独立于将其推荐给国际商会理事会的国家委员会。 2

另外,仲裁院委员应对该等国家委员会保密,不得透露其因委员身份获悉的关于个案的任何信息,但仲裁院主席或秘书长要求他们特别告知其国家委员会者,不在此限。 第4条

仲裁院委员会

1

根据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第1条第(4)款及其章程(附件一)第5条的规定,仲裁院兹设立一个仲裁院委员会。 2

委员会成员由一名主席和两名以上委员组成。仲裁院主席担任委员会主席。主席缺席时,由其指定的一名仲裁院副主席,在个别情况下,也可由其指定的一名仲裁院委员,担任委员会主席。 3

委员会的其他两名委员由仲裁院从仲裁院副主席或其他委员中任命。在每次全体会议上,仲裁院将指定在下一次全体会议之前参加委员会会议的人员。 4

委员会由其主席召集举行会议。有两名委员出席即为有效。 ICC – 05-2010 23 / 29 5

(a) 仲裁院应确定可以由委员会决定的事项。 (b) 委员会的决定根据一致意见原则作出。

(c) 委员会不能作出决定或认为宜于暂缓决定时,应将案件移交给下一次全体会议,并提出其认为适当的建议。

(d) 委员会的决定应在下一次全体会议上告知仲裁院。 第5条

仲裁院秘书处 1

秘书长缺席时可以授权副秘书长和/或总顾问分别根据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第9条第(2)款、第28条第(2)款和第30条第(1)款的规定确认仲裁员、核定裁决书复本和要求支付临时预付金。 2

经仲裁院批准,秘书处可以向当事人和仲裁员发出通知或其他文件,告知有关情况;或为仲裁程序的正常进行发出必要的通知或文件。

3 秘书处可以在国际商会巴黎总部之外另设分处。秘书处应当保留由秘书长所指定的各分处的名单。仲裁请求可以提交到秘书处或其任何一个分处。秘书处在秘书长,副秘书长或总顾问的指导下,可以在国际商会秘书处巴黎总部或其任何一个分处履行其在国际商会仲裁规则下的职责。 第6条

仲裁裁决书核阅

在根据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第27条核阅裁决书草案时,仲裁院应在可行的范围内考虑仲裁地的强制性法律规定。

ICC – 05-2010 24 / 29

附件三 仲裁费用和报酬

第1条

费用预付金 1

请求按照国际商会仲裁规则(“国际商会规则”)开始仲裁必须同时缴付管理费预付金3000美元。该费用概不退还,但将充抵申请人应付的费用预付金。 2

秘书长根据国际商会规则第30 条第(1)款确定的费用临时预付金数额一般不超过管理费、按照请求金额确定的仲裁员最低报酬(按后述收费表)以及预计仲裁庭拟定审理范围书花费的可报销开支数额的总和。如果请求没有具体数额,将由秘书长自主决定临时预付金数额。申请人缴付的临时预付金将充抵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院”)规定的应由其承担的费用预付金份额。 3

一般说来,在审理范围书签署或经仲裁院批准并制作临时时间表之后,根据国际商会规则第30条第(4)款的规定仲裁庭将只对已经足额缴付了应付费用预付金的仲裁请求或反请求进行审理。 4

仲裁院根据国际商务规则第30 条第(2)款确定的费用预付金由仲裁员报酬、仲裁员的仲裁开支和管理费组成。 5

当事人应当以现金全额支付其费用份额。但是,如果其份额超出仲裁院间或确定的数额,该超出部分当事人可通过银行担保支付。 6

已经全部支付了仲裁院为其确定的应付部分的费用预付金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国际商会规则第30条第(3)款的规定以银行担保的方式支付其他当事人应付未付的预付金份额。 7

当仲裁院根据国际商会规则第30条第(2)款分别确定了费用预付金时,秘书处应要求当事人为各自的请求缴纳预付金。 8

由于分别确定仲裁预付金数额,当为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请求单独确定的预付金数额超过先前确定的总额一半时(对于据以分别确定预付金的同一请求和反请求而言),超出部分可以通过银行担保的方式支付。若单独的预付金数额后来有所增加,至少增加部分的一半应当以现金支付。 ICC – 05-2010 25 / 29 9

秘书处将制定相应条款对当事人根据前述规定以银行担保支付预付金作出规定。 10 依照国际商会规则第30条第(2)款的规定,费用预付金可以在仲裁过程中任何时候予以调整,同时应特别考虑争议金额波动、预计的仲裁员开支数额变化或仲裁程序困难程度和复杂程度增加这些因素。 11 在各当事人或其中之一按照仲裁庭确定的数量支付足够的费用预付金以供支付仲裁庭确定并由其最终决定的专家报酬和开支后,仲裁庭决定的专家咨询方能开始。仲裁庭应负责确保当事人支付该等报酬和开支。 第2条

费用和报酬

1

没有表明争议金额的,仲裁院应当根据后述收费表自主决定仲裁员报酬,且国际商会规则第31条第(2)款的规定同样适用。 2

仲裁院在确定仲裁员报酬时,应当考虑仲裁员的勤勉、所花费的时间、程序进展速度和争议的复杂程度这些因素,在规定的范围内确定数额,在个别情况下(国际商会规则第31条第(2)款),其数额可以高于或低于规定限额。 3

案件交由数位仲裁员审理的,仲裁院有权自主地将报酬总额提至最高限额,它一般不超过一位仲裁员报酬的3倍。 4

仲裁员报酬和开支应当按照国际商会规则的规定专门由仲裁院确定。当事人与仲裁员之间的单独报酬安排违背国际商会规则的规定。 5

在每一仲裁案件中,仲裁院都将按照后述收费表确定管理费,没有表明争议金额的,由仲裁院自主决定。在个别情况下,仲裁院所确定管理费金额可低于或高于根据收费表所得数字,但一般不超过收费表的最高限额。此外,如果各当事人要求,或应一方当事人要求而得到其他当事人默许,将仲裁案件暂时中止.作为前提条件,仲裁院可以在收费表规定之外要求另行支付管理费。 6 如果仲裁案件未作出最终裁决即已终止,仲裁院将自主确定仲裁费用,同时考虑仲裁程序已进行的阶段和其他相关情况。 ICC – 05-2010 26 / 29 7

若当事人根据国际商会规则第29条第(2)款提出请求,仲裁院可以确定支付仲裁庭的额外报酬和支出,并将当事人提前向国际商会以现金全额支付预付金作为向仲裁庭转交其申请的前提条件。仲裁院在批准仲裁庭的决定时自主确定应支付给仲裁员的报酬。 8

仲裁前根据国际商会友好解决纠纷的规则(ADR)曾进行过友好协商调解的,调解管理费的一半将抵作仲裁管理费。 9 支付给仲裁员的费用不包括任何可能的增值税(VAT)或其他税费以及相关关税。当事人有义务支付此类税费。但是,此类税款或费用的收取仅为仲裁员和当事人之间的事宜。 第3条

国际商会作为任命权力机构

任何请求国际商会作为任命权力机构的行为必须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中指定国际商会作为任命权力机构的规则或其他临时仲裁程序一致,并同时支付2500美元,该笔费用概不退还。未支付该笔费用,任何请求均不予考虑。对于任何其他服务,国际商会将根据相应的服务自行确定管理费用,最多不超过10,000美元。 第4条

管理费和仲裁员报酬收费表

1 下述管理费和仲裁员报酬收费表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在该日或其后开始的仲裁,无论其适用国际商会规则的何种版本,一律按此收费表计费。 2 在计算管理费和仲裁员报酬时,对争议数额中各相继部分计算得出的金额应当相加,但争议金额超过5亿美元时,管理费将按统一费用113,215美元收取。

ICC – 05-2010 27 / 29 ICC – 05-2010 28 / 29

一、管理费

争议金额(美元) 不超过 自 50 001 自 100 001 自 200 001 自 500 001 自 1 000 001 自 2 000 001 自 自 自 自 自 5 000 001 10 000 001 30 000 001 50 000 001 80 000

50 000 至 100 000 至 200 000 至 500 000 至 1 000 000 至 2 000 000 至 5 000 000

10 000

000 30 000

000 50 000

000 80 000

000

至 500 000

管理费

(*)

3 000美元

4.73% 2.53% 2.09% 1.51% 0.95% 0.46%

0.25% 0.10% 0.09% 0.01% 0.0035%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

第一章 绪则

适用范围* 第1条

1. 凡各方当事人同意,不论一项确定的法律关系是合同关系还是非合同关系,彼此之间与此有关的争议应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提交仲裁的,此类争议均应按照本《规则》进行解决,但须服从各方当事人可能协议对本《规则》作出的修改。

2. 除非各方当事人约定适用本《规则》某一版本,否则应推定双方当事人于2010年8月15日之后订立的仲裁协议适用仲裁程序开始之日现行有效的本《规则》。在2010年8月15日之后通过接受该日之前所作要约而订立仲裁协议的,此推定不适用。

3. 仲裁应按照本《规则》进行,但本《规则》任一条款与仲裁所适用的某项法律规定相抵触,且各方当事人又不得背离该法律规定的,以该法律规定为准。

通知和期间计算

第2条

1. 通知包括通知书、函件或建议,可通过任何能够提供或容许传输记录的通信手段进行传输。

2. 凡一方当事人已为此目的专门指定某一地址,或者仲裁庭已同意指定某一地址的,均应按该地址将任何通知送达该当事人;照此方式递送的,视为收到通知。使用传真或电子邮件等电子方式的,只能将通知递送到按上述方式指定或同意指定的地址。

3. 没有指定地址或没有同意指定地址的, (a) 通知直接交给收件人,即为收到;或者

(b) 通知递送到收件人的营业地、惯常住所或通讯地址,即视为收到。

* 合同中的示范仲裁条款载于本《规则》附件。

1 4. 经合理努力仍无法根据第2款或第3款递送通知的,用挂号信或以能够提供递送记录或试图递送记录的方式,将通知递送到收件人最后一个为人所知的营业地、惯常住所或通讯地址,即应视为已收到通知。

5. 根据第2款、第3款或第4款递送通知的日期,或者根据第4款试图递送通知的日期,应视为已收到通知的日期。以电子方式传递通知的,通知发出的日期视为已收到通知的日期,但以电子方式传递的仲裁通知除外,仲裁通知视为已收到的日期,只能是其抵达收件人电子地址的日期。

6. 本《规则》规定的期间,应自收到通知之日的次日起算。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收件人住所或营业地法定假日或非营业日的,期间顺延至其后第一个营业日。期间持续阶段的法定假日或非营业日应计入期间。 仲裁通知

第3条

1. 提起仲裁的一方或多方当事人(以下称“申请人”)应向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以下称“被申请人”)递送仲裁通知。

2. 仲裁程序应视为自被申请人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开始。 3. 仲裁通知应包括下列各项: (a) 将争议提交仲裁的要求; (b) 各方当事人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c) 指明所援引的仲裁协议;

(d) 指明引起争议的或与争议有关的任何合同或其他法律文书,无此类合同或文书的,简单说明相关关系;

(e) 对仲裁请求作简单说明,涉及金额的,指明其数额; (f) 寻求的救济或损害赔偿;

(g) 各方当事人事先未就仲裁员人数、仲裁语言和仲裁地达成协议的,提出这方面的建议。 4. 仲裁通知还可包括:

(a) 第6条第1款中述及的关于指派指定机构的建议; (b) 第8条第1款中述及的关于指定一名独任仲裁员的建议; (c) 第9条或第10条中述及的指定一名仲裁员的通知书。

5. 任何关于仲裁通知充分性的争议不得妨碍仲裁庭的组成,最终应由仲裁庭解决。

2 对仲裁通知的答复 第4条

1. 被申请人应在收到仲裁通知30天内向申请人递送对仲裁通知的答复,其中应包括:

(a) 每一被申请人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b) 对仲裁通知中根据第3条第3款(c)项至(g)项所载信息内容的答复; 2. 对仲裁通知的答复还可包括:

(a) 任何关于根据本《规则》组成的仲裁庭缺乏管辖权的抗辩; (b) 第6条第1款中述及的关于指派指定机构的建议; (c) 第8条第1款中述及的关于指定一名独任仲裁员的建议; (d) 第9条或第10条中述及的指定一名仲裁员的通知书;

(e) 提出反请求或为抵消目的而提出请求的,对其作简单说明,包括在有关情况下指明所涉金额以及所寻求的救济或损害赔偿;

(f) 被申请人对不是申请人的仲裁协议当事人提出请求的,第3条规定的仲裁通知。

3. 任何关于被申请人未递送对仲裁通知的答复或者关于对仲裁通知的不完整答复或迟延答复的争议,均不得妨碍仲裁庭的组成,最终均应由仲裁庭解决。 代理和协助

第5条

每一方当事人可由其选定的人员出任代理人或助理人。此类人员的姓名和地址必须通知各方当事人和仲裁庭。此种通知必须说明所作指定是为了代理目的还是为了协助目的。对于出任一方当事人代理人的人员,仲裁庭可自行或应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请求,随时要求按照仲裁庭决定的方式出具对该代理人的授权证据。 指派和指定机构

第6条

1. 除非各方当事人已就选择指定机构达成约定,否则一方当事人可随时提名一个或数个机构或个人,包括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以下称“常设仲裁院”)秘书长,由其中之一担任指定机构。

3 2. 在其他各方当事人收到根据第1款的提名后30天内,如果各方当事人未能就选择指定机构达成约定,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请求常设仲裁院秘书长指派指定机构。

3. 本《规则》规定一方当事人必须在一期限内将某一事项提交指定机构处理而指定机构尚未约定或指派的,该期限自一方当事人启动对指定机构的约定或指派程序之日起暂停计算,直至达成此种约定或指派之日。

4. 指定机构拒不作为,或者指定机构收到一方当事人请求指定仲裁员的申请后30天内未指定一名仲裁员、在本《规则》规定的其他任何期限内不作为,或者在收到一方当事人要求一名仲裁员回避的申请后的合理时间内未就该申请作出决定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请求常设仲裁院秘书长指派替代指定机构,但第41条第4款述及的情形除外。

5. 指定机构和常设仲裁院秘书长行使本《规则》对其规定的职责,可要求任何一方当事人和仲裁员向指定机构和常设仲裁院秘书长提供其认为必需的信息,并以其认为适当的方式给予各方当事人以及在可能情况下给予仲裁员陈述意见的机会。与指定机构和常设仲裁院秘书长的所有此种往来函件也应由发件人提供给其他各方当事人。

6. 请求指定机构依照第8条、第9条、第10条或第14条指定一名仲裁员的,提出请求的当事人应向指定机构发送仲裁通知副本,对仲裁通知已作答复的,还应发送该答复副本。

7. 指定机构应注意到任何有可能保证指定独立、公正仲裁员的考虑,并应考虑到指定一名与各方当事人国籍不同的仲裁员的可取性。 第二章 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员人数

第7条

1. 各方当事人未事先约定仲裁员人数,并且在被申请人收到仲裁通知后30天内各方当事人未就只应指定一名仲裁员达成约定的,应指定三名仲裁员。 2. 虽有第1款规定,一方当事人提出指定独任仲裁员的提议而其他各方当事人未在第1款规定的时限内对此作出答复,并且有关的一方或多方当事人未根据第9条或第10条指定第二名仲裁员的,指定机构可根据第8条第2款规定的程序,经一方当事人请求,指定独任仲裁员,但指定机构须根据案情确定这样做更适当。

4 仲裁员的指定(第8条至第10条)

第8条

1. 各方当事人已约定将指定独任仲裁员,而在其他各方当事人收到指定独任仲裁员的建议后30天内各方当事人未就选择独任仲裁员达成约定的,经一方当事人请求,应由指定机构指定独任仲裁员。

2. 指定机构应尽速指定独任仲裁员。在进行指定时,除非当事人约定不使用名单法,或指定机构依其裁量权决定该案件不宜使用名单法,否则指定机构应使用下述名单法:

(a) 指定机构应将至少列有三个人名的相同名单分送每一方当事人; (b) 收到名单后15天内,每一方当事人可删除其反对的一个或数个人名,按其选择顺序排列名单上剩余人名之后,将名单送还指定机构;

(c) 上述期限届满后,指定机构应从送还名单上经认可的人名中,按各方当事人所标明的选择顺序,指定一人为独任仲裁员;

(d) 由于任何原因,无法按这一程序进行指定的,指定机构可行使裁量权指定独任仲裁员。 第9条

1. 指定三名仲裁员的,每一方当事人应各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应由已被指定的两名仲裁员选定,担任仲裁员首席仲裁员。

2. 一方当事人收到另一方当事人指定一名仲裁员的通知书后,未在30天内将其所指定的仲裁员通知另一方当事人的,该另一方当事人可请求指定机构指定第二名仲裁员。

3. 指定第二名仲裁员后30天内,两名仲裁员未就首席仲裁员人选达成约定的,应由指定机构按照第8条规定的指定独任仲裁员的同样方式,指定首席仲裁员。 第10条

1. 为第9条第1款之目的,在须指定三名仲裁员且申请人或被申请人为多方当事人的情况下,除非各方当事人约定采用其他方法指定仲裁员,否则多方当事人应分别作为共同申请人或共同被申请人,各指定一名仲裁员。 2. 各方当事人约定组成仲裁庭的仲裁员人数不是一名或三名的,应按照各方当事人约定的方法指定仲裁员。

3. 未能根据本《规则》组成仲裁庭的,经任何一方当事人请求,指定机构应组成仲裁庭,并可为此撤销任何已作出的指定,然后指定或重新指定每一名仲裁员,并指定其中一人担任首席仲裁员。

5 ** 第11条规定的独立性声明范文载于本《规则》附件。

仲裁员披露情况和回避**(第11条至13条) 第11条

可能被指定为仲裁员的人,应在与此指定有关的洽谈中披露可能对其公正性和独立性产生有正当理由怀疑的任何情况。仲裁员应自其被指定之时起,并在整个仲裁程序期间,毫无延迟地向各方当事人以及其他仲裁员披露任何此种情况,除非此种情况已由其告知各方当事人。 第12条

1. 如果存在可能对任何仲裁员的公正性或独立性产生有正当理由怀疑的情况,均可要求该仲裁员回避。

2. 一方当事人只能根据其指定仲裁员之后才得知的理由,对其所指定的仲裁员提出回避。

3. 仲裁员不作为,或者仲裁员因法律上或事实上的原因无法履行其职责的,应适用第13条中规定的程序申请仲裁员回避。 第13条

1. 一方当事人意图对一名仲裁员提出回避,应在被要求回避的仲裁员的任命通知书发给该当事人后15天内,或在该当事人得知第11条和第12条所提及的情况后15天内,发出其回避通知。

2. 回避通知应发给其他各方当事人、被要求回避的仲裁员以及其他仲裁员。回避通知应说明提出回避的理由。

3. 一方当事人对一名仲裁员提出回避,其他各方当事人可以附议。该仲裁员也可在回避提出后辞职。无论是其中哪一种情况,均不表示提出回避的理由成立。

4. 自回避通知发出之日起15天内,如果其他当事人不同意该回避,或者被要求回避的仲裁员不辞职,提出回避的当事人可以坚持要求回避。在这种情况下,该当事人应自回避通知发出之日起30天内,请求指定机构就回避申请作出决定。 替换仲裁员

第14条

1. 在不违反第2款的情况下,只要仲裁程序进行过程中有必要替换仲裁员,即应适用第8条至第11条规定的指定或选定被替换仲裁员的程序,指定或

6 选定一名替代仲裁员。在指定拟被替换仲裁员的过程中,即使一方当事人未行使其指定或参与指定的权利,该程序仍应适用。

2. 经一方当事人请求,如果指定机构确定,鉴于案情特殊,有理由取消一方当事人指定替代仲裁员的权利,在给予各方当事人和其余仲裁员发表意见的机会之后,指定机构可以:(a)指定替代仲裁员;或(b)在审理终结后,授权其他仲裁员继续进行仲裁并作出决定或裁决。 在替换仲裁员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审理

第15条

如果一名仲裁员被替换,应从被替换的仲裁员停止履行职责时所处的阶段继续进行程序,除非仲裁庭另有决定。 免责

第16条

除蓄意不当行为外,在适用法律允许的最大限度内,各方当事人放弃以与本仲裁有关的作为或不作为为由,向仲裁员、指定机构以及仲裁庭指定的任何人提出任何索赔。 第三章 仲裁程序 通则

第17条

1. 在不违反本《规则》的情况下,仲裁庭可以其认为适当的方式进行仲裁,但须平等对待各方当事人,并在仲裁程序适当阶段给予每一方当事人陈述案情的合理机会。仲裁庭行使裁量权时,程序的进行应避免不必要延迟和费用,并为解决当事人争议提供公平有效的程序。

2. 仲裁庭一经组成,在请各方当事人发表意见后,仲裁庭即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快确定仲裁临时时间表。任何期间,不论是本《规则》规定的还是当事人约定的,仲裁庭均可请各方当事人发表意见后随时予以延长或缩短。 3. 如有任何一方当事人在仲裁程序的适当阶段请求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开庭审理,由证人包括专家证人出示证据,或进行口头辩论。未提出此种请求的,仲裁庭应决定是进行开庭审理,还是根据书面文件和其他资料进行程序。 4. 一方当事人应将其提交仲裁庭的所有函件发送其他各方当事人。除仲裁庭可以根据适用法另外允许的情形外,所有此类函件应同时发送。 5. 仲裁庭可根据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请求,允许将一个或多个第三人作为一方当事人并入仲裁程序,前提是此种人是仲裁协议的一方当事人,除非仲裁

7 庭在给予各方当事人,包括拟被并入仲裁程序的一人或多人陈述意见的机会后认定,由于并入仲裁程序会对其中任何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害而不应准许此种并入。对于仲裁程序如此涉及到的所有当事人,仲裁庭可作出单项裁决,也可作出若干项裁决。 仲裁地

第18条

1. 各方当事人未事先约定仲裁地的,仲裁庭应根据案情确定仲裁地。裁决应视为在仲裁地作出。

2. 仲裁庭可在其认为适当的任何地点进行合议。除非各方当事人另有约定,仲裁庭还可在其认为适当的任何地点为其他任何目的举行会议,包括进行开庭审理。 语言

第19条

1. 在不违反各方当事人约定的情况下,仲裁庭应在其被指定后迅速确定仲裁程序中将使用的一种或数种语言。此决定应适用于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和任何进一步书面陈述;进行开庭审理的,亦适用于开庭审理中将使用的一种或数种语言。

2. 仲裁庭可下达指令,任何附于仲裁申请书或答辩书的文件,以及任何在仲裁程序进行过程中提交的补充文件或物证,凡是用其原语文提交的,均应附具各方当事人所约定的或仲裁庭所确定的一种或数种语言的译文。 仲裁申请书

第20条

1. 申请人应在仲裁庭确定的期间内,以书面形式向申请人和每一名仲裁员递送仲裁申请书。申请人可选择将第3条述及的仲裁通知当作仲裁申请书对待,只要该仲裁通知同样符合本条第2款至第4款的要求。 2. 申请书应包括以下各项: (a) 各方当事人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b) 支持本仲裁请求的事实陈述; (c) 争议点;

(d) 寻求的救济或损害赔偿;

(e) 支持本仲裁请求的法律依据或观点。

8 3. 引起争议或与争议有关的任何合同或其他法律文书副本,以及仲裁协议副本,应附于仲裁申请书之后。

4. 仲裁申请书应尽可能附具申请人所依据的所有文件和其他证据,或附注说明拟提交的这些文件和证据。 答辩书

第21条

1. 被申请人应在仲裁庭确定的期间内,以书面形式向申请人和每一名仲裁员递送答辩书。被申请人可选择将其对第4条述及的仲裁通知的答复当作答辩书对待,只要对该仲裁通知的答复同样符合本条第2款的要求。 2. 答辩书应对仲裁申请书中(b)项至(e)项(第20条第2款规定)的特定内容作出答复。答辩书应尽可能附具被申请人所依据的所有文件和其他证据,或附注说明拟提交的这些文件和证据。

3. 被申请人可在其答辩书中提出反请求或为抵消目的而提出请求,仲裁庭根据情况决定延迟有正当理由的,被申请人还可在仲裁程序后一阶段提出反请求或为抵消目的而提出请求,前提是仲裁庭对此拥有管辖权。 4. 第20条第2款至第4款的规定应适用于反请求、根据第4条第2款(f)项提出的请求,以及为抵消目的而提出的请求。 对仲裁请求或答辩的变更

第22条

在仲裁程序进行过程中,当事人可更改或补充其仲裁请求或答辩,包括更改或补充反请求或为抵消目的而提出的请求,除非仲裁庭考虑到所提出的更改或补充过迟或对其他当事人造成损害,或者考虑到其他任何情况,认为不宜允许此种更改或补充。但是,对仲裁请求或答辩提出更改或补充,包括对反请求或为抵消目的而提出的请求提出更改或补充,不得使更改后或补充后的仲裁请求或答辩超出仲裁庭的管辖权。 对仲裁庭管辖权的抗辩

第23条

1. 仲裁庭有权力对其自身管辖权作出裁定,包括对与仲裁协议的存在或效力有关的任何异议作出裁定。为此目的,构成合同一部分的仲裁条款,应作为独立于合同中其他条款的一项协议对待。仲裁庭作出合同无效的裁定,不应自动造成仲裁条款无效。

2. 对仲裁庭无管辖权的抗辩,至迟应在答辩书中提出,涉及反请求或为抵消目的而提出的请求的,至迟应在对反请求或对为抵消目的而提出的请求的

9 答复中提出。一方当事人已指定或参与指定一名仲裁员,不妨碍其提出此种抗辩。对仲裁庭超出其职权范围的抗辩,应在所指称的超出仲裁庭职权范围的事项在仲裁程序期间出现后尽快提出。仲裁庭认为延迟有正当理由的,可在上述任一情形中准许延迟提出抗辩。

3. 对于第2款述及的抗辩,仲裁庭既可作为先决问题作出裁定,也可在实体裁决书中作出裁定。对于涉及仲裁庭管辖权的任何异议,即使法院审理待决,仲裁庭仍可继续进行仲裁程序并作出仲裁裁决。 进一步书面陈述

第24条

仲裁庭应决定,除仲裁申请书和答辩书之外,还应要求各方当事人提交何种进一步书面陈述,或者各方当事人可提交何种进一步书面陈述,并应确定递送这些书面陈述的期间。 期间

第25条

仲裁庭确定的递送书面陈述(包括仲裁申请书和答辩书)的期间不得超过45天。但是,仲裁庭认为延长期间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延长该期间。 临时措施

第26条

1. 经一方当事人请求,仲裁庭可准予临时措施。

2. 临时措施是仲裁庭在下达决定争议的终局裁决之前的任何时候下令一方当事人采取的任何临时性措施,比如且不限于: (a) 争议未决之前维持或恢复现状;

(b) 采取行动防止,或者避免采取行动造成:㈠当前或即将发生的损害,或㈡对仲裁过程本身的妨碍;

(c) 为以后使用资产执行仲裁裁决提供一种资产保全手段;或者 (d) 保全与解决争议可能有关的实质性证据。

3. 当事人请求根据第2款(a)项至(c)项采取临时措施,应使仲裁庭确信: (a) 如果不下令采取此种措施,所造成的损害可能无法通过损害赔偿裁决加以充分补偿,而且此种损害大大超出如果准予采取此种措施可能给该措施所针对的一方当事人造成的损害;并且

10 (b) 请求方当事人有在仲裁请求实体上获胜的合理可能性。对此种可能性的判定,不得影响仲裁庭以后作出任何裁定的裁量权。

4. 对于根据第2款(d)项请求采取临时措施,第3款(a)项和(b)项的要求只应在仲裁庭认为适当的限度内适用。

5. 经任何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庭可修改、中止或终结其准予的临时措施,或者在特殊情况下并经事先通知各方当事人,仲裁庭可自行主动修改、中止或终结其准予的临时措施。

6. 一方当事人提出临时措施请求,仲裁庭可要求其为该措施提供适当担保。 7. 请求或准予临时措施所依据的情况发生任何重大变化的,仲裁庭可要求任何一方当事人迅速披露此种情况。

8. 如果仲裁庭事后确定,在当时的情况下本不应准予临时措施,则提出临时措施请求的一方当事人可能须对此种措施给任何一方当事人造成的任何费用和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仲裁庭可在程序进行期间随时就此种费用和损失作出裁决。

9. 任何一方当事人向司法当局提出临时措施请求,不得视为与仲裁协议不符,或视为放弃仲裁协议。 证据

第27条

1. 每一方当事人应对其仲裁请求或答辩所依据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2. 当事人提出的就任何事实问题或专业问题向仲裁庭作证的证人,包括专家证人,可以是任何个人,无论其是否为仲裁的一方当事人或是否与一方当事人有任何关系。除非仲裁庭另有指示,证人陈述,包括专家证人陈述,可以书面形式呈递,并由其本人签名。

3. 在仲裁程序进行期间的任何时候,仲裁庭均可要求各方当事人在应由仲裁庭决定的期限内出示文件、证物或其他证据。

4. 仲裁庭应就所出示证据的可采性、关联性、实质性和重要性作出决定。 开庭审理

第28条

1. 进行开庭审理的,仲裁庭应将开庭日期、时间和地点充分提前通知各方当事人。

11 2. 对证人包括对专家证人的听讯或讯问,可按照仲裁庭确定的条件或方式进行。

3. 各方当事人未另外约定的,审理不公开进行。仲裁庭可在任何证人包括专家证人作证时,要求其他证人包括其他专家证人退庭,但证人包括专家证人为仲裁一方当事人的,原则上不应要求其退庭。

4. 对证人包括对专家证人的讯问,仲裁庭可指示采用电信方式(例如视频会议)进行,不要求其亲自到庭。 仲裁庭指定的专家

第29条

1. 经与各方当事人协商后,仲裁庭可指定独立专家一人或数人以书面形式就仲裁庭需决定的特定问题向仲裁庭提出报告。仲裁庭确定的专家职责范围应分送各方当事人。

2. 原则上,专家应在接受任命之前向仲裁庭和各方当事人提交一份本人资质说明以及本人公正性和独立性声明。各方当事人应在仲裁庭规定的时间内,向仲裁庭说明其对专家资质、公正性或独立性是否持有任何反对意见。仲裁庭应迅速决定是否接受任何此种反对意见。专家任命之后,一方当事人对专家资质、公正性或独立性提出反对意见,只能依据该当事人在专家任命作出之后才意识到的原因。仲裁庭应迅速决定将采取何种可能的行动。 3. 各方当事人应向专家提供任何有关资料,或出示专家可能要求其出示的任何有关文件或物件供专家检查。一方当事人与专家之间关于要求提供资料和出示文件或物件的必要性的任何争议,应交由仲裁庭决定。

4. 仲裁庭应在收到专家报告时将报告副本分送各方当事人,并应给予各方当事人以书面形式提出其对该报告的意见的机会。当事人应有权查阅专家在其报告中引以为据的任何文件。

5. 专家报告提交后,经任何一方当事人请求,专家可在开庭时听询,各方当事人应有机会出庭并质询专家。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在此次开庭时委派专家证人出庭,就争议点作证。本程序应适用第28条的规定。 缺席审理

第30条

1. 在本《规则》或仲裁庭确定的期间内:

(a) 申请人未递送仲裁申请书,不表明充分理由的,仲裁庭应下令终止仲裁程序,除非尚有未决事项可能需作出决定,且仲裁庭认为就未决事项作出决定是适当的;

12 (b) 被申请人未递送对仲裁通知的答复或答辩书,不表明充分理由的,仲裁庭应下令继续进行仲裁程序,不递送答复或答辩书之事本身不应作为承认申请人主张对待;申请人未就反请求或为抵消目的而提出的请求提交答辩书的,也适用本项规定。

2. 一方当事人经根据本《规则》适当通知后仍未出庭,不就此表明充分理由的,仲裁庭可继续进行仲裁程序。

3. 一方当事人经仲裁庭适当请求仍未在规定期间内出示文件、证物或其他证据,不就此表明充分理由的,仲裁庭可依据已提交给仲裁庭的证据作出裁决。 开庭终结

第31条

1. 仲裁庭可询问各方当事人是否有任何进一步证据要提出、是否有其他证人要听讯或是否有其他材料要提交,没有的,仲裁庭即可宣布开庭终结。 2. 仲裁庭认为因特殊情形有必要的,可自行决定或经一方当事人申请后决定,在作出仲裁裁决之前的任何时候重新进行开庭审理。 放弃异议权

第32条

凡一方当事人未能迅速对不遵守本《规则》或仲裁协议任何要求的任何情形提出异议的,应视为该当事人放弃提出此种异议的权利,除非该当事人能够证明,其在当时情况下未提出异议有正当理由。 第四章 裁决 决定

第33条

1. 仲裁员不止一名的,仲裁庭的任何仲裁裁决或其他决定均应以仲裁员的多数作出。

2. 关于程序问题,达不到多数或者经仲裁庭授权,首席仲裁员可单独作出决定,但仲裁庭可作出任何必要修订。 裁决的形式和效力

第34条

1. 仲裁庭可在不同时间对不同问题分别作出仲裁裁决。

13 2. 所有仲裁裁决均应以书面形式作出,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各方当事人均具有拘束力。各方当事人应毫不延迟地履行所有仲裁裁决。

3. 仲裁庭应说明裁决所依据的理由,除非各方当事人约定无须说明理由。 4. 裁决书应由仲裁员签名,并应载明作出裁决的日期和指明仲裁地。仲裁员不止一名而其中有任何一名仲裁员未签名的,裁决书应说明未签名的理由。

5. 裁决可经各方当事人同意后予以公布,为了保护或实施一项法定权利,或者涉及法院或其他主管机构法律程序的,也可在法定义务要求一方当事人披露的情况下和限度内予以公布。

6. 仲裁庭应将经仲裁员签名的裁决书发送各方当事人。 适用法律,友好和解人 第35条

1. 仲裁庭应适用各方当事人指定适用于实体争议的法律规则。各方当事人未作此项指定的,仲裁庭应适用其认为适当的法律。

2. 只有在各方当事人明确授权仲裁庭的情况下,仲裁庭才应作为友好和解人或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作出裁决。

3. 所有案件中,有合同条款的,仲裁庭均应按照合同条款作出裁决,并应考虑到适用于有关交易的任何商业惯例。 和解或其他终止程序的理由

第36条

1. 裁决作出之前,各方当事人就争议达成和解协议的,仲裁庭应下令终止仲裁程序,或者经各方当事人请求并经仲裁庭接受,应记录此项和解协议并按照和解协议条款作出仲裁裁决。仲裁庭无须就此项裁决说明理由。 2. 裁决作出之前,仲裁程序并非由于第1款提及的原因而不必继续或不可能继续的,仲裁庭应将其下达程序终止令的意图通知各方当事人。仲裁庭有权力下达此项命令,除非尚有未决事项可能需作出决定,且仲裁庭认为就未决事项作出决定是适当的。

3. 仲裁程序终止令或按照和解协议条款作出的仲裁裁决书,经仲裁员签名后,应由仲裁庭发送各方当事人。按照和解协议条款作出仲裁裁决书的,应适用第34条第2款、第4款和第5款的规定。

14 裁决书的解释 第37条

1. 一方当事人可在收到裁决书后30天内,在通知其他各方当事人后,请求仲裁庭对裁决书作出解释。

2. 裁决书的解释应在收到请求后45天内以书面形式作出。裁决书的解释应构成裁决书的一部分,并应适用第34条第2款至第6款的规定。 裁决书的更正

第38条

1. 一方当事人可在收到裁决书后30天内,在通知其他各方当事人后,请求仲裁庭更正裁决书中的任何计算错误、任何笔误或排印错误,或任何类似性质的错误或遗漏。仲裁庭认为此项请求有正当理由的,应在收到请求后45天内作出更正。

2. 仲裁庭可在发送裁决书后30天内,自行主动作出此种更正。

3. 此种更正应以书面形式作出,并应构成裁决书的一部分。应适用第34条第2款至第6款的规定。 补充裁决

第39条

1. 一方当事人可在收到终止令或裁决书后30天内,在通知其他各方当事人后,请求仲裁庭就仲裁程序中提出而仲裁庭未作决定的请求作出裁决或补充裁决。

2. 仲裁庭认为裁决或补充裁决请求有正当理由的,应在收到请求后60天内作出裁决或补充完成裁决。如有必要,仲裁庭可延长其作出裁决的期限。 3. 作出此种裁决或补充裁决时,应适用第34条第2款至第6款的规定。 费用定义

第40条

1. 仲裁庭应在最终裁决书中并在其认为适当的另一决定中确定仲裁费用。 2. “费用”一词仅包括:

(a) 按每一仲裁员分别开列并由仲裁庭根据第41条自行确定的仲裁庭收费;

15 (b) 仲裁员所花费的合理旅费和其他开支;

(c) 仲裁庭征询专家意见的合理费用和所需其他协助的合理费用; (d) 证人的合理旅费和其他开支,以仲裁庭核准的开支额度为限; (e) 各方当事人所花费的与仲裁有关的法律费用和其他费用,以仲裁庭确定的此种费用的合理数额为限;

(f) 指定机构的任何收费和开支,以及常设仲裁院秘书长的收费和开支。 3. 对于第37条至第39条述及的任何裁决书的解释、更正或补充完成,仲裁庭可收取第2款(b)项至(f)项述及的费用,但不得额外收费。 仲裁员的收费和开支

第41条

1. 仲裁员的收费和开支数额应合理,需考虑到争议金额、案件复杂程度、仲裁员花费的时间以及其他任何有关案情。

2. 有指定机构,且该指定机构对确定国际案件仲裁员收费适用或已声明将适用某一收费表或特定方法的,仲裁庭确定其收费时,应在仲裁庭认为适合案情的额度内,考虑到该收费表或方法。

3. 仲裁庭组成后,仲裁庭应将其如何确定收费和开支的提议,包括仲裁庭打算适用的任何费率,迅速通知各方当事人。收到该提议后15天内,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将该提议提请指定机构审查。收到审查请求后45天内,如果指定机构认为仲裁庭的提议与第1款不一致,指定机构应对该提议作出任何必要调整,该调整对仲裁庭具有约束力。

4. (a) 向各方当事人通知根据第40条第2款(a)项和(b)项确定的仲裁员收费和开支时,仲裁庭还应解释相应金额的计算方式。

(b) 收到仲裁庭收费和开支确定方法后15天内,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将此种确定方法提请指定机构审查。未约定或未指派指定机构的,或者指定机构在本《规则》列明的期限内不作为的,应由常设仲裁院秘书长审查。 (c) 如果指定机构或常设仲裁院秘书长认为仲裁庭确定的费用和开支与仲裁庭根据第3款提议的费用和开支(及其任何调整)不一致,或者明显过高,指定机构或常设仲裁院秘书长应在收到审查请求后45天内,对仲裁庭的确定方法作出任何必要调整,使之符合第1款规定的标准。任何此种调整均对仲裁庭具有约束力。

(d) 仲裁庭应将任何此种调整写入裁决书,裁决书已下达的,应适用第38条第3款规定的程序对裁决书作出更正,完成此种调整。

5. 在根据第3款或第4款进行的整个程序中,仲裁庭应根据第17条第1款继续进行仲裁。

16 6. 根据第4款提请的审查,不得影响裁决书中除仲裁庭收费和开支之外的其他任何事项的裁决,也不得延迟除仲裁庭收费和开支的确定之外裁决书所有部分的承认和执行。 费用分担

第42条

1. 仲裁费用原则上应由败诉一方或败诉各方负担。但是,仲裁庭考虑到具体案情,认为分摊费用合理的,仲裁庭可裁决在当事人之间分摊每一项此种费用。

2. 仲裁庭应在最终裁决书中,或者在其认为适当的其他任何裁决中,裁决一方当事人须根据费用分摊决定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的任何数额。 费用预付

第43条

1. 仲裁庭可在其成立时要求各方当事人预缴相等数额款项,以此作为第40条第2款(a)项至(c)项述及费用的预付金。

2. 仲裁程序进行过程中,仲裁庭可要求各方当事人预缴补充预付款。 3. 已约定或指派指定机构的,在一方当事人请求且指定机构也同意履行职责时,仲裁庭应同指定机构协商后方能确定任何预付款或补充预付款的数额,指定机构可就此项预付款或补充预付款的数额向仲裁庭提出其认为适当的任何意见。

4. 要求预付的款项未在接到付款要求后30天内缴齐的,仲裁庭应将此事通知各方当事人,以便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可缴付要求交付的款项。不缴付此款项的,仲裁庭可下令暂停或终止仲裁程序。

5. 仲裁庭应在下达终止令或作出最终裁决后,将所收预付款账单送交各方当事人,并将任何未用余额退还各方当事人。

附件

合同中的示范仲裁条款

任何争议、争执或请求,凡由于本合同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或由于本合同的违反、终止或无效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均应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仲裁解决。 注:各方当事人应当考虑增列:

(a) 指定机构应为……[机构名称或人名];

17 18 (b) 仲裁员人数应为……[一名或三名]; (c) 仲裁地应为……[城市和国家]; (d) 仲裁程序中使用的语言应为……。 可考虑增列的放弃声明

注:如果当事人希望排除可能根据适用法律对仲裁裁决提出的追诉,可以考虑加上一则条文,大意如下文所提议,但须考虑到此种排除条文的效力和条件取决于适用法律。 放弃

各方当事人放弃其就一项裁决向任何法院或其他主管机构提起任何形式追诉的权利,但根据适用法律放弃无效的除外。 根据《规则》第11条作出的独立性声明范文 无情况披露

本人公正不偏,独立于每一方当事人,今后亦将如此行事。尽本人所知,过去、现在均不存在会对本人公正性或独立性产生有正当理由怀疑的任何情形。本案仲裁期间随后一旦出现可能引起本人注意的任何此种情形,本人当迅速通知各方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员。 有情况披露

本人公正不偏,独立于每一方当事人,今后亦将如此行事。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第11条,谨此附上有关以下方面的声明:(a)本人过去、现在与各方当事人在专业、业务和其他方面的关系,和(b)其他任何有关情形。[列入声明]本人确认,这些情形不影响本人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本案仲裁期间随后一旦出现可能引起本人注意的任何此种进一步关系或情形,本人当迅速通知各方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员。

注: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考虑要求仲裁员对独立性声明作出如下补充:

本人确认,根据本人目前掌握的情况,本人可以投入必要时间,按照本《规则》确定的时限,勤勉、高效地进行本案仲裁。

第三篇:国际诉讼与仲裁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凯英公司与我国贝华公司签订合同在我国共同投资建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如果凯英公司与贝华公司之间就此合同发生争议,提起诉讼。依照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表述中哪一说法是正确的?(B) A.可以在英国诉讼 B.必须在中国诉讼 C.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选择英国管辖,我国法院就没有管辖权 D.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选择第三国管辖,我国法院就没有管辖权 2.中国公民甲得知A国法院正在审理其配偶中国公民乙提起的离婚诉讼,便在自己住所地的中国法院对乙也提起离婚之诉。依我国司法实践,法院对于甲的起诉应如何处理?A A.受理此案 B.以“一事不两诉”原则为依据不予受理 C.与A国法院协调管辖权的冲突 D.告知甲在A国法院应诉 3.中国公司与新加坡公司协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有关条约的规定,外国法院向位于我国领域内的当事人送达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时,不能采用下列哪几种送达方式? A.外交途径送达 B.通过外交人员或领事向非派遣国国民送达 C.邮寄直接送达 D.司法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直接送达 2.朴某为韩国人,现在我国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因民事纠纷涉诉。可以成为朴某诉讼代理人的有哪些? A.韩国公民 B.以律师身份接受朴某委托的韩国律师 C.中国律师 D.中国公民 3.现有一德国法院的判决在我国欲得到承认和执行,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必须符合下列哪些条件,德国法院的判决才能得到我国的承认和执行? A.德国法院适用了我国冲突规范所规定的准据法 B.德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不会损害我国的公共秩序 C.德国法院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D.德国与我国缔结或者参加了国际条约或有互惠关系 4.中国法院就一家中国公司和一家瑞士公司之间的技术转让纠纷作出判决。判决发生效力后,瑞士公司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而且该公司在中国既无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和代理机构,也无财产。关于该判决的承认和执行,下列选项中的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中国公司直接向有管辖权的瑞士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B.中国公司向国际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C.由人民法院依照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请求瑞士法院承认和执行 D.由人民法院直接采取强制措施执行 5.某外国法院依照该国与我国缔结或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提出司法协助请求,我国法院应该依照什么程序提供司法协助? A.依照国际惯例进行 B.依照我国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C.依照该外国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但该程序不得违反我国的公共秩序 D.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依照外国法院请求的特殊方式进行 6.位于厦门的甲公司与位于台北的乙公司因货物买卖产生纠纷,双方在台湾地区的有关法院就该纠纷进行诉讼,该法院做出终审判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当事人可在该判决生效后两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对该判决的认可申请 B.当事人对台湾地区有关法院的判决未申请认可,而是就同一案件事实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C.乙公司向人民法院提出认可申请后,甲公司向人民法院就同一案件事实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D. 当事人提出的认可申请被驳回后,再就同一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仍可受理 7.内地某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一民事案件过程中,需从澳门调取证据。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托送达司法文书和调取证据的安排》,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该中级人民法院可直接委托澳门的有关法院调取证据 B.澳门受托法院可以该民事案件属于其专属管辖为由拒绝执行受托事项 C.受托法院完成调取证据的期限最迟不得超过自收到委托书之日起三个月 D.最高人民法院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可以直接委托调取证据 8.关于我国涉外仲裁法律规则,下列哪些表述不符合我国《仲裁法》的规定? A.只要是有关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的权利的纠纷,就可以通过仲裁解决 B.如果当事人有协议约定,仲裁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 C.仲裁庭在中国内地进行仲裁时,无权对当事人就仲裁协议有效性提出的异议作出决定 D.由三人组成仲裁庭审理的案件,裁决有可能根据一个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9.某中国企业因与在境外设立的斯坦利公司的争议向我国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我国现行司法解释,关于向斯坦利公司有效送达司法文书的问题,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法院可向该公司设在中国的任何分支机构送达 B.法院可向该公司设在中国的任何代表机构送达 C.如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位于中国境内时,法院可向其送达 D.法院可向该公司在中国的诉讼代理人送达 10.我国甲公司与瑞士乙公司订立仲裁协议,约定由某地仲裁机构仲裁,但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但能确定具体的仲裁机构的,应认定选定了仲裁机构 B.如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地仅有一个仲裁机构,该仲裁机构应视为约定的仲裁机构 C.如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地有两个仲裁机构,成立较早的仲裁机构应视为约定的仲裁机构 D.仲裁协议仅约 定纠纷适用的仲裁规则的,不得视为约定了仲裁机构 11.在我国法院审理的一个涉外诉讼案件中,需要从甲国调取某些证据。甲国是《关于从国外调取民事或商事证据公约》的缔约国。根据该公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赵律师作为中方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可以依照上述公约请求甲国法院调取所需的证据 B.调取证据的请求,应以请求书的方式提出 C.请求书应通过我国外交部转交甲国的中央机关 D.中国驻甲国的领事代表在其执行职务的区域内,可以在不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下向华侨取证 12.香港地区甲公司与内地乙公司发生投资纠纷,乙公司诉诸某中级人民法院。陈某是甲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是甲公司的诉讼代理人。关于该案的文书送达及法律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如陈某在内地,受案法院必须通过上一级人民法院向其送达 B.如甲公司在授权委托书中明确表明张某无权代为接收有关司法文书,则不能向其送达 C.如甲公司在内地设有代表机构的,受案人民法院可直接向该代表机构送达 D.同时采用公告送达和其他多种方式送达的,应当根据最先实现送达的方式确定送达日期 13.中国A公司与甲国B公司签订货物买卖合同,约定合同争议提交中国C仲裁委员会仲裁,仲裁地在中国,但对仲裁条款应适用的法律未作约定。后因货物质量问题双方发生纠纷,中国A公司依仲裁条款向C仲裁委提起仲裁,但B公司主张仲裁条款无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关于本案仲裁条款的效力审查问题,下列选项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A.对本案仲裁条款的效力,C仲裁委无权认定,只有中国法院有权审查 B.对本案仲裁条款的效力,如A公司请求C仲裁委作出决定,B公司请求中国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中国法院裁定 C.对本案仲裁条款效力的审查,应适用中国法 D.对本案仲裁条款效力的审查,应适用甲国法 单选:1-5 BADBC 5-10BBBDD 11-12DCC 多选:1.BCD 2.ACD 3.BCD 4.AC 5.BD 6.BD 7.CD 8.AC 9.BCD 10.AB 11.BD 12.BC 13.BC

第四篇:仲裁规范和仲裁员业务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培训材料

云南省砚山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

一、仲裁业务管理

二、书记员工作

三、仲裁文书制作

四、案例分析

1

仲裁业务管理

一、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的设立和性质。

(一)仲裁委的设立:为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2003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承包法》)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第51条)但当时对仲裁委的设立没有规定。

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活动,201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以下简称《仲裁规则》)同时施行。此后,各地根据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实际需要,依法设立仲裁委,依照法定程序开展调解仲裁业务。但《仲裁法》和《仲裁规则》对仲裁业务的管理,规定的较为原则,没有细化。

为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实现调解仲裁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2013年1月15日农业部根据《仲裁法》、《仲裁规则》、《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示范章程》等有关规定,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

2

规范》(以下简称《工作规范》)。

(二)仲裁委的性质:仲裁委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庭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可以办理法人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可接受各级政府、司法部门、人民团体等人财物的支持和帮助。(《仲裁法》第

14、

15、46条,《工作规范》第

6、10条。)

仲裁委属于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为基层法院减负的机构。

二、农村土地承包仲裁的业务及管理

(一)农村土地承包仲裁的业务主要是仲裁委按照法定程序,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通过调解和仲裁,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二)仲裁业务管理一是日常工作管理,二是调解、仲裁工作的管理。仲裁业务管理的重点是仲裁办工作人员和仲裁员。仲裁业务管理的方式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仲裁业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仲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国家的管理靠法治,人员的管理靠制度。

仲裁委的性质决定,对仲裁委的管理,不能完全按照行政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1、日常工作管理

(1)机构要依法设立,人员要符合条件、职责任务要明

3

确。

仲裁委:必须按照《工作规范》第二章仲裁委员会设立的程序依法设立,人员由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代表、有关人民团体代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代表和法律、经济等相关专业人员兼任组成。

主要职责是制定仲裁委章程,对其组成人员的产生方式及任期、议事规则等作出规定。 聘任、解聘仲裁员;受理仲裁申请;监督仲裁活动。

仲裁办:必须按照《工作规范》第三章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设立的程序依法设立,仲裁办工作人员应定岗定责,设置案件接收人员,书记员,档案管理员,文书送达人员。

主要职责是承担仲裁委员会日常工作。负责仲裁咨询、宣传有关法律政策,接收申请人提出的仲裁申请,协助仲裁员开庭审理、调查取证工作。负责仲裁文书送达和仲裁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仲裁工作经费等。受仲裁委的委托对仲裁员进行年度工作考核。

仲裁员:应当从公道正派的符合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满五年;从事法律工作或者人民调解工作满五年;在当地威信较高,并熟悉农村土地承包法律以及国家政策的居民等人员中聘任。

主要职责是由当事人选定或者仲裁委主任指定后,按照法定程序,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仲裁委的名义对

4

受理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进行调解或者作出裁决。

仲裁委领导、监督,仲裁办管理、保障;仲裁员调解、仲裁。

仲裁委成员属于兼任、仲裁办工作人员属于定岗定责、仲裁员属于聘任。

仲裁委成员属于兼任,人员结构规范合理,履职正常。 仲裁办工作人员没有达到定岗定责,没有专职案件接收人员,书记员,档案管理员,多由仲裁员兼任,造成职责不清,任务不明。

仲裁员属于聘任。《仲裁法》规定的聘任条件是非常合理的,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人员,熟悉土地承包的法律、法规、政策,是仲裁工作的基础力量。从事法律工作或者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熟悉法律的程序和法律的适用。是仲裁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当地威信较高,并熟悉农村土地承包法律以及国家政策的居民,熟悉当地的公序良俗和一系列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特别在调解中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是仲裁工作的补充力量。

完全按照聘任条件聘任很难。出现基础力量普遍较强,骨干力量明显不足,补充力量基本没有。

(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印章管理办法(《工作规范》56条)

二是制定仲裁设施设备管理办法(《工作规范》57条)

5

三是加强仲裁员队伍管理(《工作规范》58条) 四是建立案件监督管理制度(《工作规范》59条) 五是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工作规范》60条) 六是建立完善仲裁经费管理制度(《工作规范》61条) 七是建立仲裁档案管理制度(《工作规范》62条)

(3)仲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规范》第五章)

2、调解、仲裁管理

原则:必须严格按照《工作规范》第四章调解仲裁工作流程进行。

(1)申请与受理(《工作规范》19-24条)

——仲裁办工作人员在接收仲裁申请时,需按照《工作规范》20条的规定办理。

注意:不属于仲裁委受案范围的,说明理由,不予接收。涉及仲裁时效的,不得以超过仲裁时效为由拒收。

——仲裁办指定专人对仲裁申请材料进行初审。经过审核,符合受理条件批准立案的和不符合受理条件或未批准立案的,按照《工作规范》21条的规定办理。

注意:不属于仲裁委受案范围的,不予受理。不能确定是否属于仲裁委受案范围的,不予受理。只涉及仲裁时效的,应予受理。

——批准立案的,按照《工作规范》22-24条的规定办理。

6

注意:遵守各个环节的期间和期限规定。 (2)、庭前准备(《工作规范》25-35条) ——依法组成仲裁庭。(《仲裁法》27条)

注意:仲裁委设立初期,不宜独任仲裁,待条件具备时再考虑。

——仲裁办应及时将全部材料提交给仲裁庭。(《工作规范》26条)

要求:齐全、规范。

——首席仲裁员应召集组庭仲裁员认真审阅案件材料,了解案情,掌握争议焦点,研究当事人的请求和理由,查核证据,整理需要庭审调查的主要问题。(《工作规范》27条)

注意:不得讨论、研究裁决结果。

——仲裁庭组织开展调查取证的,按照《工作规范》29-30条规定程序进行。

注意:符合《工作规范》29条的情形,经主任批准。规范制作调查笔录。调查人、记录人必须各自签名,不得一人代签。

——仲裁庭决定开庭时间和地点后,按照《工作规范》

31、32条规定送达《开庭通知书》和进行公告。仲裁办指定专人接受公民的旁听申请,登记旁听人员的身份信息、与案件当事人的关系,核发旁听证。

注意:当事人请求变更开庭时间和地点的,由仲裁庭决

7

定。旁听人员,根据仲裁庭的大小安排,即便条件允许,当事人的旁听人员每方不超过3人为宜。社会旁听人员不超过10人为宜。机关、单位安排人员旁听的,需向主任报告。

——庭前调解,按照《工作规范》33条程序进行。 注意:达成调解协议的,仲裁庭当庭制作调解书,由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当事人提出财产、证据保全申请的,按照《工作规范》34条规定办理。

注意:审查当事人的申请。规范制作移送函。 ——当事人反映仲裁员违反回避制度的,按照《工作规范》35条规定办理。

注意:开庭前提出的,由仲裁办主任进行核实。属实的,报仲裁委员会主任或仲裁委员会按程序规定办理。不属实的,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开庭过程中提出的,由首席仲裁员宣布休庭,向仲裁办主任报告,由仲裁办主任进行核实。属实的,报仲裁委员会主任或仲裁委员会按程序规定办理。不属实的,向当事人说明情况。

(3)、 开庭审理(《工作规范》36-40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应当公开开庭审理。仲裁员庭审应统一服装,庭审用语应当准确、规范、文明。

(《工作规范》36条)

——仲裁办安排工作人员协助仲裁员开庭审理。按照

8

《工作规范》

37、38条进行。

注意:有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到庭的,安排其在仲裁庭外指定场所休息候传,到庭作证前,不得旁听。仲裁办安排人员负责安保工作,防止非正常事件的发生。

——仲裁庭庭审程序、按照《工作规范》39条进行。 注意:仲裁庭自行取证的,须交双方当事人质证。仲裁庭发现需要追加第三人的,应宣布休庭。仲裁办通知第三人参加庭审。根据案件审理情况,当事人需要补充证据的或仲裁庭需要实地调查取证的,首席仲裁员宣布休庭。仲裁员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确定补充证据提交期间。休庭期间,仲裁员和仲裁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取证。退庭前,书记员请双方当事人、第三人核实庭审笔录,并签字盖章或者按指印。对于庭审笔录有争议的,调取录像视频材料比对确认。

——仲裁庭在做出裁决前,对当事人提出的先行裁定申请的,按照《工作规范》40条规定办理。

注意:告知当事人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

(4)、合议与裁决(《工作规范》41-45条)

——仲裁庭合议,按照《工作规范》41条规定进行。

注意:仲裁员分别对案件提出评议意见,书记员对合议过程全程记录,由仲裁员分别在记录上签名。仲裁庭合议过程保密,参与合议的仲裁员、书记员不得向外界透露合议情况。合议记录未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任何人不得查阅。

9

——仲裁庭合议后作出裁决。

注意:通常不宜当庭宣布裁决结果,应以送达裁决书方式告知当事人及第三人裁决结果。

——裁决书的制作,按照《工作规范》

43、44条规定进行。

注意:裁决书应当事实清楚,论据充分,适用法律准确、全面,格式规范。

——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按照《工作规范》45条规定办理。

注意: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必须按照《工作规范》45条的规定办理。

(5)、送达与归档

——仲裁文书的送达,按照《工作规范》

46、47条规定办理。

注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时限要求,及时送达相关文书。规范制作《送达回证》。

——仲裁资料归档,按照《工作规范》48条规定办理。 注意:仲裁案件结案后10个工作日内,首席仲裁员对案件仲裁过程中涉及的文书、证据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装订、交仲裁办归档。

资料归档顺序:

1、仲裁申请人的申请书、被申请人的答辩书。

2、仲裁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仲裁委员会自行

10

收集的相关证据、证人证言。

3、仲裁委员会各项通知书、庭审笔录。

4、裁决书。

5、送达回证。

装订要求:

1、以A4纸为标准,大于的可折叠,小于的可用A4纸粘贴。

2、资料编码。

4、线装。

5、入档案盒编码。

仲裁档案的管理,按照《工作规范》49条规定办理。 提示:仲裁档案的管理,可借鉴2013年5月23日山西省长治市制定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仲裁档案管理制度。

11

书记员工作

一、书记员

书记员通常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内担任办理案件的记录工作和有关事项的人员,并协助办理一系列司法辅助工作。长期由法官、检察官或法院、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兼任。

2003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书记员实行聘任制和合同管理。

仲裁委的书记员,在2013年1月15日《工作规范》实施之前,根据《仲裁法》第43条的规定称为记录人员。2013年1月15日之后,根据《工作规范》的规定称为书记员,属于仲裁办定岗定责的工作人员。(《工作规范》15条。)

二、仲裁办书记员的工作职责和作用

(一)、书记员的工作职责

根据《工作规范》的规定,仲裁委书记员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办理庭前准备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

2、检查开庭时仲裁参与人的出庭情况,宣布仲裁庭纪律;

3、 担任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记录工作;

4、 协助首席仲裁员 整理、装订、归档案卷材料;

12

5、 完成仲裁办和仲裁员交办的其他事务性工作。 仲裁委书记员的记录工作主要有

1、调查笔录、勘验笔录。

2、仲裁案件开庭审理笔录、调解笔录;

3、合议评议笔录、仲裁委员会讨论案件笔录;

(二)、书记员在仲裁工作中的作用

书记员在仲裁工作中的作用是由书记员的工作任务所决定的。书记员的工作是仲裁工作的组成部分。

1、书记员工作是仲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每一起案件,在从立案到结案的整个仲裁活动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书记员去做,仲裁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所做的大量的工作,都需要依靠书记员的协助,通过记录使其变为有形材料,并以此体现整个仲裁活动的全过程。没有书记员的工作,就没有仲裁活动。

2、书记员工作是制作仲裁文书的基础和依据 仲裁文书是仲裁活动的集中反映,是仲裁活动的结论和文字凭证。其制作的基础和依据,就是仲裁员与书记员在办案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笔录。如果笔录记录的内容不实或不准确,就会影响仲裁文书的质量。

3、书记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案件质量

一起案件,从受理到审结,书记员要独立或配合完成许多工作,其工作的好坏,对能否保证案件质量有直接影响。

13

书记员配合首席仲裁员制作完成的卷宗材料,往往是衡量一起案件质量如何的主要依据。通过审查各种记录和法律文书,就可以对这起案件的仲裁程序和实体处理作出相应的评价。如果一起案件在处理结果上没有错误,但卷内材料不全、记录不清或者出现错漏,使事实被误解,就会影响整个案件的质量。所以说,书记员工作直接关系、反映着办案质量。

(三)书记员如何做好记录

仲裁笔录具有规范性、真实性、完整性的要求。是仲裁证据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仲裁委进行仲裁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短时间内要制作一份合格的笔录甚至是高质量的笔录,并不容易。这要靠长期的学习和不断的磨练。

1、书记员常用的记录方法。

——逐句法。逐句法是指重要内容要逐句记录。 ——归纳法。归纳法是指在发言人的陈述缺乏条理性,意思表达混乱,内容分散时,记录人要总结、整理、归纳出发言人的主要观点和中心意思予以记录的方法。

——提炼法。提炼法是指发言人的陈述内容重复或者与案件无关时,记录人要提取主要观点和中心意思予以记录的方法。

——重点法。重点法是指对发言的中心内容和案情的重点内容,应予优先、准确、详细记录的方法。凡是庭审中涉及当事人回答的是与不是、有与无的内容,都属于重点内容。

14

在记录不及之时,应优先记录。

——标记法。标记法是指在记录过程中,遇到记录不及或者有误的情况,为了不影响新内容的记录,当时不做修改用符号标记错漏,待记录完毕后再作补齐或者更正的方法。

——速记法。速记法是指在记录过程中,对于较长的词句利用与其有关联的符号或简称予以代替的方法。用证据材料的顺序号来代替证据的名称。

——简称法。简称法是指在记录过程中,对较长的名称词语用简称的方法记录。

2、笔录的记录重点

讲一下庭审笔录和合议、评议笔录 。

( 1)、庭审笔录。

一是回避的内容。

二是当事人陈述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部分,重点记录变更、增加的仲裁请求,以及口头补充的事实和理由;答辩人口头答辩的,应当详细记录答辩观点和事实理由;当事人的陈述如与仲裁申请(答辩)相同的,可以记为“详见仲裁申请(答辩)”。

三是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的,应重点记录证据的名称、证明的事实以及其他当事人的质证意见。证人出庭作证的,应重点记录证人证明的事项及当事人的质证意见 。

四是庭审过程中,仲裁员的问话,应当准确无误地记录。

15

当事人回答仲裁员的问话,如果涉及“是与不是”、“有与无”等关键性答复的,涉及数额、日期的,应当准确记录。当事人表示承认、放弃的陈述,应详细记录。

五是当事人的调解意见,应准确记录。

六是当事人的最后陈诉,应准确记录。

(2)、合议、评议笔录

一是对于仲裁员介绍案情部分,重点记录有争议的事实和有异议的证据。

二是对案件争议焦点的记录应当准确完整。

三是评议人评议意见中的观点应准确记录;对理由部分,记录时应注意理由与观点之间的逻辑性。

四是当事人对事实和证据有争议的,应当在记录中列出各方的意见,并且详细记录合议庭对证据的认定。如合议庭各成员对某一证据和事实的认定、法律适用等问题意见不统一的,应当详细记录各人发言的内容,特别是意见分歧点。

16

仲裁文书制作

一、仲裁文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第60条规定仲裁文书格式由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制定。2010年7月15日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律文书示范文本(试行)》。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律文书分为五类43种。 其中:

一、申请书类10种,包括仲裁申请书、口头仲裁申请书、第三人参加仲裁申请书、回避申请书、反请求申请书、撤回仲裁申请书、变更开庭时间(地点)申请书、先行裁定申请书、财产保全申请书、证据保全申请书。

二、通知书类14种,包括受理通知书(送申请人)、受理通知书(送被申请人)、选定仲裁员通知书、仲裁员回避通知书、不予受理通知书、仲裁答辩书、第三人参加仲裁通知书、开庭通知书、证人出庭通知书、变更开庭时间(地点)通知书、仲裁程序终结通知书、仲裁程序中止通知书、仲裁程序恢复通知书、仲裁延期通知书。

三、裁决(定)书类5种,包括仲裁裁决书、仲裁调解书、裁决补正书、先行裁定书、准许撤回仲裁申请裁定书。

四、内部文书类7种,包括卷宗封面、卷内备考表、案卷目录、立案审批表、延期审批表、调查取证笔录、开庭笔录(含调解笔录)。

17

五、其他类7种,包括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 委托鉴定函、财产保全移送函、证据保全移送函、送达回证、仲裁裁决(调解)执行申请书

仲裁法律文书的特点:

1、制作的合法性。

2、形式的程式性,主要体现在结构固定、用语成文。

3、内容的法定性,仲裁法律文书的写作内容都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定性。

4、语言的准确性,仲裁法律文书对语言运用有很高的要求,必须高度精确。

5、使用的实效性,仲裁法律文书的制作是为解决法律问题而制作,必须讲求实效。

二、重点讲仲裁裁决书的制作。

(一)形式要求,裁决书的制作,在形式上应当具备规范性、公开性、法律性和准确性。

1、规范性。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律文书示范文本(试行)》。裁决书必须符合技术规范和印制规范。在技术规范上,一是要求文书字体规范。二是要求标点符号规范。三是要求数字规范,正确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在印制规范上,一是要求文书用纸规范,即应采用标准A4型纸。二是要求文书版式规范,即文书每页一般应为23-24行,每行28-30字,页边距天头大于地角,左空大于右空,在页脚居中或靠右位置标注页码。三是要求装订规范。

2、公开性。公开开庭审理是仲裁的原则。法定不能公

18

开的情形除外。增强仲裁的透明度,达到公示案件仲裁过程的目的。

3、法律性。裁决书是仲裁员书写的具有很强法律性的专业性文书,是仲裁委依照法定职权按照法定程序制作的法律文书。裁决书的语言必须是规范性的法律用语。

4、准确性。一是用词严谨;二是用词客观,不使用形容词,不淡化或夸张涉案情节;三是语言简练精确,无赘语病句;四是语句规范,无俚语方言或攻击性词语。

(二)裁决书的制作,应当具备逻辑性和公正性。

1、逻辑性。仲裁要辨别是非曲直,要解决互相对立的争议,要对案件事实予以揭示和证明,就必须使用逻辑形式。

裁决书使用的是三段论式的逻辑形式。是指裁决书的结构是三段论的逻辑推理关系。裁决书除首部和尾部外,可概括划分为认定事实、法律理由、作出裁决三大部分,三部分之间是三段论的逻辑推理关系。即认定事实是小前提,法律理由是大前提,作出裁决是结论。

公正性。公正是仲裁裁决的灵魂。裁决的公正性是第一位的。

(三)格式要求,仲裁裁决书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

19

仲裁裁决书

×××农仲案[×××]第×××号

申 请 人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

住所:

邮编: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名称:

地址: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姓名:

职务:

电话:

代理人

姓名:

性别:

被申请人

姓名:

性别:

住所:

邮编: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名称:

地址: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姓名:

职务:

电话:

代理人

姓名:

性别:

第 三 人(其他参与人)

话:

话:

身份证号码:

话:

话: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

住所:

邮编:

话: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名称:

地址: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姓名:

职务:

电话:

代理人

姓名:

性别:

话:

申请人×××为与被申请人×××(写明案由)一案,向本委申请仲裁。本委受理后,依法组成仲裁庭(或依法由仲裁员×××独任仲裁),于××年××月××日开庭审理了此案。申请人×××(及委托代理人,下同)与被申请人×××和第三人×××到庭参加仲裁活动。当事人陈述了己方的观点,分别对对方提出的证据予以质证并进行了辩论,同时还回答了仲裁庭的提问(经仲裁委员会讨论的,要写明)。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申请人×××称:……(概述申请人提出的具体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在举证期限内,申请人×××为了证明其主张的事实,提供了如下证据:

××(证据名称,有的要加上日期),证明……(拟证事实);

21

被申请人×××辨称:……(概述被申请人答辩的主要内容)。

第三人×××辨称:……(概述第三人的主要意见)。

在举证期限内,被申请人提供了如下证据:

××(证据名称,有的要加上日期),证明……(拟证事实);

申请人×××辨称:……(概述申请人答辩的主要内容)。

第三人×××称:……(概述第三人的主要意见)。 在举证期限内,第三人提供了如下证据:

××(证据名称,有的要加上日期),证明……(拟证事实);

申请人×××辨称:……(概述申请人答辩的主要内容)。

被申请人×××辨称:……(概述被申请人答辩的主要内容)。 经庭审质证,对各方提供的证据认定如下:……(概述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相互质证的情况和仲裁庭认定的结论。可分组或逐项质证和认定)。

仲裁庭经审理查明,……(写明仲裁庭认定的事实)。

综上所述,……(前段内容较多时,可简要概括)。

本庭认为:……(写明仲裁庭认定事实)

依照……(写明裁决所依据的法律条款)的规定裁决如

22

下: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48条规定,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23

仲 裁 员 仲 裁 年 月

(仲裁委员会盖章)

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

1980年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户时,以申请人外婆为户主,承包人口为申请人外婆、申请人母亲、申请人舅舅、申请人,按照发包方的承包方案,向发包方承包田地,承包到户后共同经营。

1983年该户自行将承包土地平均分为两份,由申请人外婆和申请人舅舅管理1份、申请人母亲和申请人管理1份。1986年申请人母亲和申请人的承包土地出租给他人耕种五年,1991年起交由申请人舅舅耕种至申请仲裁。

1994年申请人的父母离异,申请人由父亲(在城区企业工作)抚养。当年申请人父亲为申请人办理农转非,将申请人户口迁入城区。申请人母亲长期外出。

1998年第二轮土地延包时,申请人舅舅将申请人母亲和申请人的承包地申报填入自己的《农民集体土地承包合同书》。2005年申请人母亲得知后要求申请人舅舅退还其与申请人的承包土地,申请人舅舅拒绝退还。此后,申请人母亲连续次向村小组、村民委、镇政府、县政府反映解决未果。

2007年申请人舅舅依据《农民集体土地承包合同书》,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010年申请人母亲向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请,仲裁委作出裁决,裁决申请人舅舅退还申请人母亲的承包土地。法定期限内当事人均未起诉。

24

2012年申请人向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请,请求裁决申请人舅舅退还申请人的承包土地。开庭审理后,经仲裁员合议、评议,以申请人办理农转非把户口迁入城区后,已不再是该村小组的成员和农户。申请人现已不具有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该村小组承包土地的主体资格。驳回申请人的仲裁请求。裁决书载明,如不服本裁决,可在裁决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本裁决即发生法律效力。裁决书送达后,仲裁程序终结。

案情延续:法定期限内当事人均未起诉。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后,申请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受理——法院驳回——申请人上诉——发回重审——重审后驳回——申请人提起行政诉讼——不予受理——申请人上诉——申请人撤诉——申请人上访——信访部门受理——政府批转仲裁委处理。

为此、仲裁员展开讨论:

一、如何理解和界定“承包期内”。

二、如何理解“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

三、《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的承包经营权共有人包括哪些。第一轮农村土地承包之后,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之前出生的人口,在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时是否属于承包经营权共有人。

25

四、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是否有权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作出认定。

五、当事人逾期不起诉,裁决书已发生法律效力。如果之后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书确有瑕疵或者错误的怎么办。

第一种意见认为:

1、因第二轮土地承包是在第一轮土地承包基础上的延包,不是承包。承包期应包括第一轮土地承包期限和第二轮土地延包期限,甚至包括下一轮延包期限。

2、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的规定,只适用于第一轮土地承包。即只要第一轮土地承包时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第二轮土地延包时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也可以不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

3、《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的承包经营权共有人是签订第一轮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时的承包人口。第一轮农村土地承包之后,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之前出生的人口,在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时不属于承包经营权共有人。

4、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无权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作出认定。

5、如果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确有瑕疵或者错误的,按照有错必纠的原则,仲裁委应该可以撤销原裁决书。

26

结论:仲裁委对该案的裁决错误,应予撤销。 第二种意见认为:

1、承包期内指的是承包期限内。承包期限为30年是法定的,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应以承包合同书确定的为准;

2、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的规定,适用于第一轮土地承包和第二轮土地承包;第一轮土地承包和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承包方应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 。

3、《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的承包经营权共有人应是签订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时的家庭现有人口。第一轮农村土地承包之后,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之前出生的人口,在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时应属于承包经营权共有人。

4、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有权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作出认定。

5、法定期限内当事人是否起诉,是当事人的权利。该权利,当事人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

仲裁委撤销自己作出的裁决和启动再裁程序,均无法律依据。

结论:仲裁委对该案的裁决是正确的。

因意见不统一,仲裁委组织仲裁员到基层法律援助机构、基层人民政府、基层人民法院、上一级农业管理部门、上一级法律援助机构、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汇报和请求对裁决书进行审查。

27

结果是:

基层人民政府、上一级农业管理部门、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的意见属于第一种意见。

基层法律援助机构、基层人民法院、上一级法律援助机构、上一级人民法院的意见属于第二种意见。

经两级人民法院帮助审查,仲裁委对该案作出的裁决是正确的。

28

第五篇: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章程

第一条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原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后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现名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依法组织设立的处理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的仲裁机构。仲裁委员会同时使用“中国国际商会仲裁院”名称。 第二条仲裁委员会的主要业务是:

(一)受理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国际/涉外仲裁案件及国内仲裁案件,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或台湾地区的仲裁案件;

(二)受理由政府或其它国内外组织授权仲裁委员会处理的争议案件;

(三)提供当事人约定由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它争议解决服务;

(四)根据当事人的约定和请求,为在境外进行的非机构仲裁指定仲裁员;

(五)宣传推广和研究仲裁及其它非诉讼解决争议的方式方法;

(六)开展国内外业务交流,参加相关的国内外组织。 第三条仲裁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及委员若干人组成。仲裁委员会设秘书长一人及副秘书长若干人。 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知名人士担任,每届任期三年;如有必要,任期可做适当调整。 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聘任。秘书长和副秘书长人选的年龄不应超过五十五岁。 第四条仲裁委员会设名誉主任一人、名誉副主任一至三名及顾问若干人,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邀请有关知名人士担任。 第五条仲裁委员会委员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如有需要,可以召开临时会议。仲裁委员会委员会议,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或主任授权的副主任主持召开。每次会议须有半数以上委员包括主任及/或副主任出席,方能举行。会议的决议须经出席会议的半数以上的委员包括主任及/或副主任通过,方为有效。 第六条仲裁委员会委员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讨论有关仲裁委员会工作的方针、原则等重要事项并作出相应的决议;

(二)制定和修改仲裁委员会的章程;

(三)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和修改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的草案,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核准公布;

(四)审议、通过仲裁委员会主任提出的工作报告。 第七条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应邀的秘书长组成仲裁委员会的主任会议,在仲裁委员会委员会议闭会期间,负责仲裁委员会的工作,履行委员会议的职责。仲裁委员会的主任会议每三个月举行一次。如有需要,可以召开临时会议。 仲裁委员会主任可以指定副主任代其履行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赋予其履行的职责。 第八条仲裁委员会的主任会议,必要时可以邀请仲裁委员会的其他委员举行扩大的主任会议,讨论仲裁委员会重要的仲裁专业问题和事项,并作出相应的决定。 第九条仲裁委员会设立以下专门委员会:

(一)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仲裁程序和实体上的重大疑难问题的研究和提供咨询意见,对仲裁员的培训和经验交流、对仲裁规则的制定和修订提供意见,对仲裁委员会的工作和发展提出建议等。仲裁委员会可以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分会。

(二)案例编辑委员会,负责已审理终结的案件的案例编辑和仲裁委员会的年刊编辑工作。

(三)仲裁员资格审查考核委员会,按照仲裁法和仲裁规则的规定,对仲裁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考核,对仲裁员的聘任提出建议。 仲裁委员会根据仲裁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可能,设立相关行业专门委员会,作为仲裁委员会与相关行业进行联系和推广仲裁的专门机构。 仲裁委员会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可以设立其它专门委员会。 各专门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一至二人以及委员若干人,由仲裁委员会主任会议通过,由仲裁委员会聘任。 第十条仲裁委员会设在北京。仲裁委员会根据仲裁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可以在具备条件的地点设立分会。仲裁委员会分会的设立由仲裁委员会报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批准。仲裁委员会分会是仲裁委员会的派出机构,在业务上受仲裁委员会的直接领导。 仲裁委员会根据仲裁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可以在具备条件的中心城市、地区或行业设立仲裁委员会办事处。办事处可以视需要和可能附设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分会内。仲裁委员会办事处是仲裁委员会的仲裁专业联络和宣传机构,在业务上接受仲裁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办事处设主任和副主任,由仲裁委员会主任聘任。 仲裁委员会根据仲裁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可以与相关的行业协会合作,在相关的行业推广仲裁。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设立特定行业仲裁中心,制定行业仲裁规则和设立行业仲裁员名册。仲裁委员会组织设立特定行业仲裁中心和制定行业仲裁规则,由仲裁委员会报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批准。仲裁委员会设立特定行业仲裁员名册,经仲裁委员会资格审查考核委员会审查并经仲裁委员会主任会议审核通过,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备案。 仲裁委员会制定对仲裁委员会分会、仲裁委员会办事处和特定行业仲裁中心的管理规则。 第十一条仲裁委员会委派一名副主任在仲裁委员会分会履行职责。 仲裁委员会分会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由仲裁委员会主任聘任。仲裁委员会分会秘书长和副秘书长人选的年龄不应超过五十五岁。 第十二条仲裁委员会设秘书局,仲裁委员会分会设秘书处,分别负责秘书局和秘书处的日常事务,主要包括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规定由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分会处理或决定的事项:

(一)案件的登记管理;

(二)仲裁费用的收取与管理;

(三)仲裁程序的管理;

(四)仲裁委员会交办的其它事项。 仲裁委员会秘书局应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负责仲裁宣传推广、仲裁监督和仲裁研究工作。 第十三条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分会的秘书长、副秘书长和秘书局、秘书处的其他主要负责人可以共同召开秘书长会议,讨论决定秘书局和秘书处的程序管理事务和其他有关事项,并可视必要向仲裁委员会主任或扩大的主任会议提出建议。 第十四条仲裁委员会设立仲裁员名册,统一适用于仲裁委员会及其分会。 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仲裁业务发展的需要,设立专业或行业仲裁员名册。 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秘书局商仲裁委员会分会秘书处提出名单,经仲裁委员会资格审查考核委员会审查并经仲裁委员会主任会议审核通过后,由仲裁委员会聘任,并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备案。 第十五条仲裁委员会是中国仲裁协会的会员,仲裁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仲裁员是否违纪的行为受中国仲裁协会的监督。 第十六条仲裁委员会是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的团体会员,按照研究会章程的规定参与研究会的活动。 第十七条本章程经仲裁委员会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会议审议通过,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备案,于2005年1月1日起生效。

上一篇:思想汇报的格式要求下一篇:散学典礼学生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