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成长个案研究

2023-05-05

第一篇:优秀教师成长个案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优秀教师成长个案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优秀教师成长个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优秀教师成长个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11-2-8 7:53:32 点击数:1601 [字体:]

------------------

一、课题的提出

《农村小学数学优秀教师成长个案研究》是我校于2006年12月申报,并被批准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院“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三年来,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计划,依据苏教版教材,立足于课堂教学的调研与分析,运用调查测试法、行动研究法、教学经验总结法和个案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进行研究。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以农村小学数学优秀教师成长为依托,引导广大教师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编写意图,通过进行教材分析、课堂教学研讨、案例剖析、教研沙龙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教材的教学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研究中逐渐探索出一条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二、概念的界定

课题立项后,学校数学教研组成立了由主抓教学的杨波校长任组长,办公室主任侯正奎、教导主任刘从林、副校长王海兰、骨干教师刘金传、年轻老师金燕、孙晓燕、张勇为成员的课题实验小组,全体数学老师为课题实验成员。

优秀教师是指在本教学领域有所专长、教育教学成绩比较突出的老师。诸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等。

农村小学数学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就是要通过对任教小学数学的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现象做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找出他们课堂教学精彩、成功的共性,以利于普通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各年级组长为课题实验小组负责人,分工明确,定期召开座谈会、调度会,坚持学习研究,统一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领导小组深入实验班听课,了解实验情况,加强理论的学习指导和调控,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统领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力求使课题实验落到实处,课题实验小组成员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全面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和个性智能。各位老师在实验中不走过场,不摆空架子,注重实验环节、实验过程和阶段性总结,努力完成实验研究课题方案、实验计划所规划的内容,达成实验目标,以确保课题实验稳步有效的推进。

三、理论依据

案例教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却发生在在19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到20世纪30年代,这种教学方法在商业教育中相当普及;到了20世纪70年代,逐渐运用到教育领域,并迅速得到普及.促使美国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积累了许多经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和新加坡都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改革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如:"运用案例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的观念应与教材改革同步","改变单纯的授受式,运用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等,以上这些经验都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我国教育领域近几年也掀起了案例研究的热潮,出现了许多理论成果.如郑金洲主编的《案例教学指南》,顾泠沅教授主编的《以教学案例研究为突破口,促进教师

专业成长的课堂教学改革》等文章,都对如何进行案例教学和研究,作了理论上的指导.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务实且有明确目的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训练越发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学校一直重视对教师的培养,为更新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这些工作却很少与教学案例研究相结合,更多的是让教师在理论学习,转变观念下工夫,并没有很好地付之教学实践,没有很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直到上学期,我校积极推行教师行动研究,提倡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才真正把教学案例研究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对小学数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把握教育规律,丰富教学案例研究的理论。

(2)通过对小学数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通过对小学数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研究内容:

(1)从案例教学的形成出发,对当前小学数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做理论研究。

(2)通过观摩小学数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对小学数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做实践研究。

(3)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做理论和实践研究,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

3、研究重点:

通过对小学数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1)从案例教学的形成出发,对当前小学数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做理论研究。

(2)通过观摩小学数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对小学数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做实践研究。

(3)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做理论和实践研究,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

研究方法

(4)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分析法,在听课的基础上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路、效果以及教学具等研究其亮点。

(5)同时访谈法也是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通过与优秀教师的访谈,加深对其课堂教学的分析研究。

(6)在每一个阶段我们将采用总结评价法,以便对我们的研究成果作出及时的综合评价。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抓集体备课改革,发挥课题组的群体优势。

改变传统的备课活动形式,强调课题组集体备课,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由年级组长组织本级组的老师进行集体研讨和备课活动。

每次活动他们都事先明确主备人、主讲人,让其精心准备。活动中,他们在疏通教材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就日常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进行讨论。通过扎实的活动,老师们对新课程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加以积极的贯彻实施。对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强调以“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为核心进行备课,教学设计活动主要分三大部分:一是研究多样化的学生,即研究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能力和态度;研究学生的智能状况;研究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二是研究教材和知识。三是具体的设计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合作和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要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智能强项,运用多元智能去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学校还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在集体教研会上把问题摆出来,由全体教师共同“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进一步优化了集体备课模式。

(二)深入开展课改研究,有效促进课题实验。

课题级的老师能按学校行事历的安排,按时上好优秀课。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发挥年级组的智慧,认真对待,积极准备,把最好的课例展示出来,上出了自己的水平。老师们在课堂上都能够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以下几位老师的课例尤其有特色:刘从林、侯正奎、、刘金传、金燕、孙晓燕、张勇为农村教学走进新课程发挥引领和促进作用。本学期王海兰老师承担区域研讨课。这节课具有一定的示范性,通过区域研讨这项活动推动农村各级各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推进全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上好课的同时,我们还努力做好评课这一工作。一人上课,同年部的老师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表自己的见解,同伴互助,共同进步。评课,我们既总结成功之处又指出不足之处,评课时把上课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诊断出来,然后再诚恳地提出来,这无疑是对上课教师的莫大帮助。评课时,大家在一起以先进的教学观念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中肯的评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集体的共识,这在一定意义上对以后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导向的作用。评课的过程是也是教师间互动的过程,它有利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切磋技艺和交流心得。以评导教,以评促教,发挥评课在课改中的作用。

(三)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促教师迅速成长。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成为课题研究的又一亮点。本学期,我们扎实地开展了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活动。要求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落实,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每学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在评选的基础上,每学年精选部分优秀论文编印。对各位教师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伴随着课题实验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反思也走过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过程。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设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使教师以一名“反思的实践者”和“反思的研究者”的身份进入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在认真备课、上课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将自己对教学的“精彩回顾”、“弥补追求”记录下来,并在“反思”中畅所欲言,使自己能教有所思,教有所想,教有所得,教有所获,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优化进程

七、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1、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改进了教法。

通过课题实验,提高了老师们的理论水平,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能力。教师对教

材的处理能力及教学设计水平均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再也不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组织、引导、激励、点拨学生学习的亲密朋友,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在课后,教师引领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收集信息,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更和谐。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智能。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变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研究,表演操作,在教学中发展了学生的多元智能。

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认识人类智能结构提供了全新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智能和综合智能,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我们数学课堂所构建的基本模式是:

一、诱发导入阶段(铺垫准备、情景诱发)

二、自主探究阶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归纳整理)

三、实践应用阶段(自主应用、提高引伸)

四、评价总结阶段(目标评价、课堂总结)。在课题实验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水平都有质的提高,学生的课堂语言丰富了,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通过这一实验研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参与意识浓,由

“学会”向“会学”转变,由“会学”向“创新学习”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努力营造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空间。积极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在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中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努力创设丰富的视觉空间情境,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努力创设语言交流情境,发展学生数学语言智能;努力创设合作交流情境,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努力创设体验活动情境,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努力创设多元智能评价体系,发展学生自我认识智能。

通过实验,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有明显提高。在教学中,合作、交流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挑战性的问题,一般先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一方面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4、实现教研相长,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

近几年来,我们以本课题研究为龙头,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至目前,我校一支小学数学教科研骨干队伍已成雏形。一批教科研骨干正在逐步成为本地的品牌教师,影响和带动着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他们既是科研课题的参与者、研究者,又是教科研的直接受益者。

5、教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从本期单项知识检测及单元考试成绩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从上期全校期末成绩来看,各年级的成绩都相当不

错。

八、研究后的思考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继续深入进行课题实验。将新课标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有机结合,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的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取得初步成效。课改在发展,教育教学的理念在不断更新,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整理前一阶段学习研究成果的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不足,迎难而上,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大力开展教育创新,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主讲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1

网络学习中的主讲教师素质培养探讨

曹东

[摘要]通过对教育技术远程学习中主讲教师的研究,分析网络学习主讲教师成功所在,关键把握三点:及时反馈、反复研究、上下沟通,指出主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解决网络学习被动式地问题,使网络培训更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教育技术网络培训主讲教师素质

教育技术远程网络培训启用了创新的网络培训模式,在主讲教师的引领下,学员获得更多的学习动机及更大的自信心,将枯燥的学习转化为愉快的学习,成功的开拓了网络培训的新局面,使学员能主动将应付式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式学习,学习效果显著,受到了学员们的热烈欢迎,得到学员们的赞同。是什么因素令本次教育技术远程培训获得如此成功?主讲教师的素质对整个培训平台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那么,怎样的教师才能胜任网络主讲一职呢?本文以广州市多个案例为主线探讨主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网络继续教育让学员实现了在家学习的梦想,但是网络教育的质量一度令大家担忧,由于网络学习缺乏监控,学员们往往会钻空子,或将学习页面打开长期挂着不在旁边,或将作业及讨论以搜索到的相关内容复制代替,这种现象让网络学习成为虚设,如何才能保证学习的学习效果?如何才能让学员主动地去学习?而教育技术远程培训打破了这种僵局,采取了主讲引领,小组论坛作业,聊天回复的方式,初步实现了学员主动地、互动式地学习。其主讲监控制度是特色之一,由上至下分为总督、网络督导、主讲教师三级,实施层级管理。主讲教师是网络一线教师,而怎样的主讲教师才是最受欢迎的呢?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胜任主讲教师一职呢?文中通过对多个优秀主讲教师的研究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教育技术主讲教师成长之路

(一)认真参与网络学习,敲开教育技术主讲之门

各优秀主讲教师做为一名普通的参训者时,注重学习和经验积累,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模块作业。在历次担任主讲教师过程中能反复研究网络课程,为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查找相关资料,并能主动与督导探讨。注重模块中的操作知识,能将其应用到常规课堂教学中去,如批注的应用,平均成绩的计算等小技巧。在每次担任主讲前,能认真研习《远程网络培训学习指导书》的每一模块参考样例和评分标准,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对此指导书的一些看法:提高第一章平台学习导航的操作引领质量,真正发挥引领的作用则能更有效带领学员进入培训平台。

(二)勤于梳理常规工作,培训有条不紊地进行

作为教育技术网络培训的主讲,常规工作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

1、确定好培训的时间,在第一模块开始前写好引领语,公开自己的各种联系方式,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醒学员们各模块的开放及结束时间。

2、在培训第一周重点关注学员的登陆情况。主讲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与尚未登陆的学员

1取得联系、了解其情况,并提醒登陆学习。

3、及时解决学员们开始登陆平台学习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跟踪记录。

4、作业批改尽量和学员的学习同步进行。对学员当天完成的作业,第二天应给出成绩和评语。

5、

1、

2、3模块,

4、5模块及

6、7模块分别写一份小结,分别共享学员的优秀作业。

6、培训结束时写一份课程总结并共享给学员,同时,写一份主讲反思交给督导。

7、在平台关闭前,列表整理班级资料,将每模块优秀回复保存下来,注意事项记录下来,以备下期使用。

(三)做到及时反馈,展开开拓性的网络培训

各优秀主讲教师在初次参训时由于能取得好成绩,受到网络督导的关注,当成为一名主讲教师后,归纳他们的成功做法有三点:及时反馈、反复研究、上下沟通。由此,出色地完成了每期主讲教师任务。

一是及时反馈。及时并准确地做出反馈是他们的特色,深受督导和学员们的欢迎。他们主张从正面、大局引导学员,鼓励学员展现积极的一面。在培训前期工作中,主要与学员沟通解决学员未登陆的问题,后期则是补交作业的问题,以及平台堵塞问题,一般采用“打电话”、“发邮件”的方式。

二是反复研究。为了提高自身的评语水平,各主讲之间会通过互相学习,及学习模板等来将评语写得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并经常总结,他们的评语心得:评语要有鼓励性,能指出作业中的不足,讲明扣分的原因,甚至连错别字也不放过。例如在“完成演示型课件的制作”作业中的评语之一:总体设计较好!对学科知识的教学起较大促进作用,色彩搭配合理。但您的音频文件不能够在演示文稿中播放,建议您按照作业操作来插入和设置音频(95分)。经过不断自我完善,评语水平每期都见增长,因此,她们所带的学员在最后培训感言中都会写到对老师评语的关注,例如:“评语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让我觉得我很有动力学下去。”

优秀主讲所带班级学员积极性高,作业质量也高,这归功于他们采用了控制作业质量的措施。如模块六“完成您的教学设计方案”这一作业中,“突出显示”和修订方式在日常应用中较少见,如某主讲因此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操作步骤:(1)突出显示操作步骤:在“标题栏”找到“工具”栏然后下拉有“修订”,单击它后工具栏会多一行,在那里找到“批注”,也能找到“突出显示”的按钮。选中要突出显示的内容再按一下那个按钮就可以了。(2)批注的操作步骤:先把需要批注的文字选上,然后点“插入”菜单,选择“批注”,文本中就引出了一个粉红色的批注编辑框,在编辑框中编辑批注即可。再如模块七的成绩统计,操作提示是:先选中从数学到总成绩那几个格:即B2到I2,再按住CTRL键不要放手,然后选中区域B13到I13算平均分,接着操作步骤就没有问题了。

三是上下沟通。与督导和学员保持良好沟通,将上级精神及时传达给学员,有技巧的处理学员的疑问。对于督导而言,他们所带班的模块开放和关闭时间她总能做到:提前设置、准时开关、灵活处理。对于学员,他们在处理学员问题时,能充分理解学员的心情,给予耐心正确的指导,他们的学员如是说:“关键(是)有问题打电话给主讲教师时,能得到马上的解决,这一点尤为使我感动。”对个别产生情绪的学员也能采取相应措施,具有优秀班主任素质。如:某学员对该老师评分不满,将过激的言辞公开发布到即时讨论区内,造成不良影响。该主讲随即发出小纸条解释,最后该学员表示心服口服,并致信该主讲:“我对自己

昨晚过于冲动的言论表示由衷的道歉。您评这么多份作业实在是不容易了,我还给您的工作增加负担,很是愧疚。”(注:部分摘录)

三、成功案例研究结论

从以上成功案例得出网络主讲应具备的条件:及时反馈、反复研究、上下沟通。这三者中以及时反馈为首要条件,而及时反馈主要表现在评分和评语;反复研究是主讲教师具有钻研的素质;上下沟通就是主讲与学员之间、主讲与主讲之间、主讲与督导之间的信息交流。

(一)主讲教师应做到及时反馈,才能有效促进良性循环

面对着永远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网络主讲”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主讲是否有灵敏、准确和有力的反馈。及时反馈的好处有:一是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动力原型,对人们良好行为的及时反馈,能使人迅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对自己获得好评行为记忆深刻。二是有利于调动积极性,由于对这种良好行为的及时肯定,使周围的人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比有差距,有利于及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经过抽查得出60.7%的学员疑问与未获得成绩有关,由此可见,学员首要关心的问题是作业的评分,其次才是评语。“反馈效应(Feedback effect)”提到:为了让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而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强化作用,促进了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学员在得到有效评分激励后,积极性得到增强,会更积极地投入到下一模块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此状态会辐射周围的学员,学习气氛会朝着网络平台的终极目标走去,但倘若作业或评语得不到及时反馈,积极性则成几何级数递减,要想再次唤出则难度加大,这也是为什么有主讲的网络课程比没有主讲的网络学习要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了。

(二)主讲教师在评语上应讲究技巧,才能增加学员学习信心

对于本平台的学习,旨在指导在职教师进修教育技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能与现代教育不脱节。本平台主讲教师的网络语言主要表现为:讨论评语、作业评语、通知引领语。本网络学习的对象本身也是教师,所以,主讲教师的网络语切记要从尊重的角度上来考虑。评语应按照“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去写,不要刻意的指出作业人的缺点。主讲教师应细化自己的评分标准,不能此一时彼一时,在同班中打分尽量统一标准。

应结合学员的自身情况来写评语,如:在模块二讨论“你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看法”中的评语:作为历史老师,你应该最有感触,若能结合自己课例来谈更有价值。

应有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词汇,避免千篇一律。例如在模块三讨论“日常教学中如何使用教学媒体”中有以下两种风格的评语:

[例1]:

①能够从自身体会来谈,好!能否结合平台提供的案例谈谈您的看法呢?

②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好!如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体会就更好了,加油!

[例2]:

①光有理论而缺乏案例的支撑还不够,期待你后期的讨论更好。

②少了案例的支撑,讨论就显得单薄无力了。

③说的很有道理,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你是如何做的?

对比这两种评语风格,后者显得灵活多了。

(三)主讲教师应注重研究,才能自我提升

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主讲教师,“研究”这一能力不但能提升主讲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培训而言也是事半功倍。首先,主讲教师要研读“网络课程”,掌握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细读《远程网络培训学习指导书》,把握评分标准;最后,遇到问题要有钻研精神,如对于新旧平台的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训过程有自己独到之处。

(四)主讲教师应善于信息交流,才能知已知彼利于决策

信息交流是一个组织成员向另一成员传递决策前提的过程,组织中的任何一个成员,作为一个决策者,一方面他从其他人那里得到自己决策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向其他人传送自己方面的信息,信息交流是贯穿全过程的,并且是双向的,双方交替的扮演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主讲与学员之间应当互相交流,一是关心其成长;二是了解问题的根源;三是增进彼此了解,化解不必要的误会。主讲教师之间应当互相交流,一是比较模块作业进度;二是互相借鉴改进工作方法,三是遇到问题可以互相商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QQ群,电话等方式。主讲教师与督导之间也应当互相交流,一是可以从督导处获取班级评价得以及时调整;二是通过督导预知最新变动;三是遇到问题也可以找督导商讨。

因此,主讲教师要用全新的理念去看待网络培训,并用全新的手段支持网络教学,这种模式使学员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学习也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愉快地学习。在这个平台为学员搭建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充分重视每一个帖子,及时反馈,让学员主动地、互动地快乐学习,使网络培训真正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三篇:单亲家庭小学学生成长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立项号

XXxkt—xxxl00

5课题名称

单亲家庭小学学生成长的个案研究

负责人

桂荣

所在单位

新城区坤中巷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

带班多年发现,班级内的单亲家庭学生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对孩子们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让我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的婚姻观、家庭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多。家庭的破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的变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课题研究意义:

据我在班里调查,和各班班主任交流,每个班里这样的孩子还不少呢!所以,就这个问题我想研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来帮帮这些孩子,实在不忍心他们长大后一无是处或是人格有缺陷。

这些孩子就学,给了社会、学校,乃至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是这些孩子成为有用的人呢?很多老师发现,班里的这些孩子生理、心理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很多教师也都逐渐发现了这类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例如,一部分学生长期受到家庭的冷落,在学校消极,不参加集体活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的态度。性格孤僻、灰暗;还有的学生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在情绪控制上较为困难,容易冲动,攻击性强,等等。这些情况,对于学校管理、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都提出了问题,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学校教育组成。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单亲家庭通常指父母离婚的家庭,可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单亲家庭的范围应该是更广泛的。孩子他们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有父母离婚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监狱服刑或强制戒毒的、有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身边的。我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指小学生中父母离异、父母离世的孩子,他们由于家庭的原因造成了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有所缺陷,在学校的活动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于他人,造成了他们有自闭、自卑、叛逆等心理问题表现,本次课题研究的方向就是了解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长情况,尤其是心理发展方面。了解单亲家庭在孩子们成长中的影响,从而在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孩子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准备阶段:XX.6——XX.8

为丰富课题研究时的理论基础,我在学校图书室找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如《儿童心理与教育漫谈》、《简明心理学辞典》、《小学教育大全》等,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其次,走访班主任、家长、任课教师等途径,了解我校单亲家庭中学学生成长现状,选取六名典型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逐步收集其生理、心理、学业、人际关系的方面资料,因人而异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XX.9——XX.

41、全面了解研究对象,通过家访、电访、信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弄清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成员,父母的教育态度,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2、课间与学生群体聊天,掌握全面的情况,通过平时对他们的观察以及分析有关的各种资料,形成对他们的情况。

3、与任科教师商讨交流辅导意见,争取各任课老师的帮助,从而保证辅导目的的达成。

4、找一些热心的同学帮忙,主动接近他,吸引他的注意力。

5、对前期研究过程进行阶段总结,形成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6、反思课题研究前半期的成果与不足,完善后半期的研究方案,适当调整研究策略。

总结阶段:XX年5月

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撰写报告,整理研究资料,请有关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论文、随笔、叙事、记录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第四篇:著名语文教师成长个案分析

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现已著名,进入专业发展成熟阶段的典型人物进入了笔者研究的视线。现试从散见于各类报道及其本人的部分文字中选择几个代表人物分两组展开述评,探寻其专业成长的轨迹。

一、韩军和袁卫星

韩军,北京市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的省市级专家)、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省级教学能手。1993年1月,在全国语文教育界首次提出“人文精神”的概念(比文学界早半年),由此引发九十年代持续多年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教育大讨论。1999年6月在《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发表长文《反对伪圣化》,在社会各界引起较大反响。2000年9月,发表《“新语文教育”论纲》,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新语文教育”概念。在全国上公开课、讲学200余场。现在任教于清华大学附中。

袁卫星,1970年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1990年参加工作,全国中语会语文教改研究中心理事,上海《语文学习》1998年第9期“全国优秀青年语文教师”专栏人物,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封面人物”,全国青语会2001年“全国优秀青年教师”通讯介绍人物,主持国家级课题《个性化中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获市首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获第三届全国语文教师教学业务大赛 “四项全能”称号。撰写的100多篇教改实践论文先后在《人民教育》《北京教育》《上海教育》《江苏教育》《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刊发表,其中13篇论文获全国论文一等奖,10篇论文获江苏省一等奖,专著《中学语文教与学》获首届“语通杯”全国语文教研成果大赛专著类一等奖,《美丽的过程》获江苏省首届群众文艺五星奖提名。

上述二人,属于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步入了专业发展成熟阶段的典型,是很多年轻语文教师仰慕的新星,在这两个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无论是韩军还是袁卫星,专业起点至少从学历来讲并不高,都毕业于师范专科学校,但其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背景为他们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

“从走上教师岗位第一天起,我的阅读超出了平常的语文教育圈子,把触角伸展了文学、文化、哲学类典籍报刊上。除了《读书》《新华文摘》《二十一世纪》《哲学研究》等语文教育学科外的杂志,《西方哲学史》《西文现代哲学》《中国思想史》等书籍,都是我钟爱的。

正是这些阅读,开阔了我的视野,影响了我的学术思维,使我能够从哲学、文化的角度,来对语文教育进行宏观的思考,使我对愈走愈狭窄以至拐入死胡同的纯粹工具化的语文教育,有了一定的反思。在僵硬的语文教育理论指导下,语文教育的确有愈来愈背离自身本真、背离汉语教育民族化的趋势。于是,我才有了一系列文章。”

“到翔宇之后,读书方面最大的收获是开始孤身一人,孤灯一盏地与思想家对话:孔子、墨子、老子,佛学大师、禅学大师,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草原部落、北大抽屉,苏格拉底、奥古斯丁、康德,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思想家赋我以哲,使我开始跳出学科教学的小圈子,从更广、更深的层面上去探求教育的哲理和诗意。”

他们的阅读视野宽阔,有良好的积累。他们的写作不只仅限于学科教育的论文,下水作文,散文和诗歌亦有涉足。袁的文艺创作《美丽的过程》获江苏省首届群众文艺五星奖提名。1999年曾以在读高中读大学以及工作后的三首同题诗《致宝岛》为教材,向全市同行公开执教《亲近诗歌》一课。

(二)、通过个人努力不断优化的外部环境

韩军最初不认同教师职业,“1981年,19岁,我从一所高等师专毕业,我去了一所中等师范任教。做教师,本不是我的第一选择,执了教鞭,是不情愿的。不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而是这个职业选择了我”,22但他依然敬业,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获得了一系列荣誉,32岁时,成为特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付出的努力是无须置疑的,同时,由个人的不断努力而获得的外部环境的支持,对于韩军的专业成长作用明显。“连续多次被全校教师投票,推选为市(地级市)级优秀教师。当时分到我们学校的市(地级市)级优秀教师名额有限,每次只有一名。而我成了全校获得荣誉称号最多级别最高的人。”“1991年,我参加全省教学能手讲课大赛,被评为文科组第一名,荣获„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同年,还被推选为„山东省优秀教师‟。”“我35岁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那么多耀眼的光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近年,又兼任《中国教育》杂志总编辑,主持全国最大的语文教育网络论坛"韩军在线",担任《中国青年报》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评委等等。”

袁卫星时年26岁就在一次由学校领导主持的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喊出了"学校给搭多长的梯,我就能登多高的楼"的口号。这一年,成为市教坛新秀;第二年,成为市教学能手;第三年,成为全国中语会教改研究中心理事;第四年,成为市学科教改带头人;第五年,成为市首届名教师;第六年,“双破一拔”,成为全市最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

荣誉和花环是对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专业成长的勉励和督促,是优越的外部环境的具体体现。

(三)、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理论指引 观察这两个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分析他们的教育思想、理念,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先进的理论对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前面所引的两位教师的阅读对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能够从哲学、文化的高度来对语文教育进行宏观的思考。

1993年1月,韩军在语文教育界提出了“人文精神”(不是“人文主义”概念)这个概念:“而我提出„反对伪圣化‟,系统论述„新语文教育‟概念,也是借鉴了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资源。”,“„新语文教育‟标志着随着对语文教育思考的深入,其语文教育的思想观点也越来越清晰、越系统。”

袁卫星则这样说:

“在阅读教学中定位„读-解-悟‟,在写作教学中定位„学-思-创‟,开始探索„专题语文学习‟,成功建成并使用了网上专题语文学习课堂„卫星话语‟”;“思想家赋我以哲,使我开始跳出学科教学的小圈子,从更广、更深的层面上去探求教育的哲理和诗意”;

“尤其是新生代语文教师应当努力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群体形象中挣脱出来,把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个体内核确立起来,成为„个人‟。不再让行为遮蔽思考,不再让角色掩埋真我,不再让义务消减权利,不再让个性臣服共性,不再让他律取代自律。在教育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实践自己的创意,享受自己的成功,追求自我的实现”。

从他们建言立说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理论对他们的影响和他们思考的深入。

二、余映潮

选择余映潮进行分析主要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活跃在语文教育舞台上的年轻新锐实在很多,他们天资聪颖,有优秀的教育背景和外部环境,非一般语文教师所能企及,而余映潮的专业发展过程相对来讲,更普通一些,也正回其普通,才更有普遍性。

试从其个人的自述来探寻他的专业发展之路:

“1968年,19岁的我远离武汉下乡了,没想到一去不复返,竟然在乡下生活了14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在那窄窄的田间小路上奋力前行,走过春的泥泞,夏的炙烤,秋的

风霜,冬的漫长,每跨出一步都会感觉到痛苦;在又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我提着胡琴,背着书袋,串村走乡,沿途设点教„跑学‟,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奔波中感受劳累;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我在乡镇中学当语文教师,当英语教师,当音乐教师,尽心尽力,任劳任怨。”

在这所有的日子里,我都尽量珍惜我那已经不再年轻的岁月,钟情于在求知、求能、求智道路上的跋涉,坚持着读书,坚持着笔记,坚持着思考。

在我34岁、女儿快上小学的时候,我才从乡下走进了县城,走到了中学语文教研员的岗位。

我尊敬的前辈朱绍禹先生1999年10月在武汉有这样的赞许:„什么是研究,余映潮的工作就是研究,就是优秀的研究,他让你们如痴如醉。‟

就我的工作而言,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中的诗句说到了我的心中: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984年,我开始发表文章

1997年,我50岁。那一年,我开始上示范课。”

…………

“厚重与深刻,表现于读书的数量与方法。许多年来,我用最笨拙而又最科学的方法读书;许多年来,我用最辛苦而又最有用的方法读书;许多年来,我用最麻烦而又最精细的方法读书--那就是做读书卡片。在1979年以来的我所订阅的每一期刊物的封面上,都有一个大大的"卡"字,这说明我已经读过它而且做过读书卡片了。”

“我现在手中所拥有的,是数以万计的资料目录索引和资料卡片,这是覆盖面极大的、内容丰美的教研情报。国内数种语文刊物的历年精美文章的目录,被我分门别类地收进各个专题研究的目录卡片中。”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能够讲课了,也许是写了近百篇„教例品评‟吧,也许是写了近百篇课堂教学艺术方面的文章吧,也许是读了数百篇有关教学设计的论文吧,总之,我是50岁开始学讲课了。”28

看余映潮的专业发展,结论是两个词: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三、分析

分析两组教师专业的发展过程,笔者认为有非常共同之点:

1、专业特性非常明显:语言、文学、文化和教育、心理的综合素养。

2、个性和创造是专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3、专业发展的方法:实践、学习和反思形成教育思想,尽管建言立说颇有争议,但它毕竟是教育思想的表现方式。

4、 外部环境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袁卫星),主动整合资源,借助外部环境的能力强。

不同之处在于:专业发展的速度的差异,第一组两位代表人物是一种超常规发展,按叶澜教授主编的《中国教师新百科》中提出了教师发展阶段理论(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经过如下3个阶段:角色适应阶段、主动发展阶段和最佳创造阶段。每位教师的成长的快慢会因为环境及个人因素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他们同样有新手的困惑期,但他们的主动发展阶段由于基础,由于努力,因此跨越得很快,很早地进入了最佳创造阶段,成为专家型的教师。而余映潮的发展厚积薄发,应该说更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可算得是常规发展。

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基础、条件、主观努力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发展速度,但超常规的发展需要基础、才气,优越的外部条件(炒作),这不是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都具备的,也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这样的意识的。

常规发展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共识:深刻把握积累的特点、厚积薄发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

发展的必经之路,只要坚持实践,坚持学习,坚持反思,努力创造,语文教师进入个性创造阶段是完全可能的。

第五篇: 教师职业压力来源及应对个案研究

姓名 李艳丽

学号 1514001200248 专业 教育管理

目录

目录

----------------1

论文提纲-------------2

内容摘要(关键字):--------------------------3

正文-------------------

参考文献------------

论文提纲

一、引言------------------------------

二、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 1.社会因素- 2.学校因素- 3.教师自身因素----------------------------

三、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措施------------------------ 1.寻求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2.营造和谐氛围,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 3.教师正确面对职业压力、个人压力------------

教师职业压力来源及应对个案研究

摘 要: 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一直是教师心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过重的压力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 甚至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本文尝试用压力理论来研究当前教师的工作压力的来源,主要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及教师个人因素三方面探讨,并从、从社会、政府管理、职业特点、个人专业素质等方面加以分析阐述,寻求有效的对策来为教师“减压”

关键词:教师压力;压力来源;应对

压力是个体基于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工作压力会引起人们情绪上的适度焦虑和紧张感,并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有机体释放较多的能量进行活动,使人反应速度加快,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从而使智力活动效率提高。但也发现,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引起有机体过度的情绪紧张,导致有机体内活动失衡,从而带来一系列动作紊乱现象,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干扰和限制,因而活动效率降低,甚至导致活动失败。长期的工作压力过大,会引起人们持续的情绪紧张,并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心身疾病。

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巨大变化,给人们带来了的生存压力。教师职业的工作压力也愈发明显,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的压力则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成长。分析教师压力的来源并提出应对教师压力的对策,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 基里亚克总结了六种教师的重要压力根源、时间紧迫感、社会地位低、学生无纪律、工作环境差、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同事间的冲突。库伯列出了一个完全简明的六种工作压力源:有特点工作的压力、角色压力、人际压力、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和发展、家庭工作相互作用[1]。 Elaine研究发现:教师个体的角色准备、职业态度、健康状况

职业自信心和自尊心是重要的压力来源[2]。林小群研究认为:学生因素、家长因素、工作因素、考试压力、职业期望、学校组织气氛、自我发展需要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3]。 本文将压力来源归纳为: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值过高,首先,人们把教师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使教师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其次,这种要求和期望还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特别是仍有较多数的社会人士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全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过多过全,把教师神圣化,全能化。往往把教育中的问题与责任归咎于教师,而忽视其广泛性和社会性。教师承担的责任远远超过他们的能力和条件,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2、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必须更加努力支持教师在困难境况中所表现的积极性。为了挽留优秀教师继续任教,应向他们提供令人满意的工作条件和与其他要求同等教育水平的职业类别相同的报酬。对在边远地区和条件较差地区工作的教师要给予特别的优惠,这对鼓励他们留下来,不致使因合格教师的缺乏而更差是非常必要的。”[4]

3、社会舆论的关注,家长的关注导致教师压力的升温化。不少媒体对一些偶发事件的报道,将学生的安全问题、惩罚学生方法问题来审视教师的过错,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不好、对教育教学质量的不良态度归罪于教师。众多的社会成员往往把教育中的问题与责任归咎于教师,而忽视其广泛性和社会性,教师承担的责任远远超过他们的能力和条件,这些都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及心理状态,造成教师工作压力过大。

4、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教师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是有压力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单一型转变为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5]这些都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教师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工作压力明显上升。

(二)学校因素

1、学校考核、评价体系的不科学,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考核指标过细,缺乏弹性。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普遍地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在指导或者考核上存在过细过死的缺点,导致教师疲于应付。比如:从早晚的签到签退,每周的听课次数,学生作业面批记录,指导学生的谈话记录,学生活动记录,班会记录。过细的量化考核不仅无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越来越消极。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不科学。教师职称评定已成为当今社会一大诟病,大多数优秀青年教师由于资历浅,评职称排资论辈;教师绩效工资由学校统筹管理,由于发放标准的不科学性,教师怨言四起,不公平的待遇,使得教师们感到自己被埋没,产生烦闷和消极情绪,内心痛苦不堪,工作热情降低。

2、学校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教师心态,导致教师产生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可见如果教师人际关系失调,不仅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且会影响心理健康,产生心理疾病。随着学校内部各种竞争现象的加剧,如评优、晋级,排序等,进一步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得教师之间不能互通有无,敞开心扉。

3、学生与教师的冲突,导致教师的情绪严重失调。

学生的不良行为,往往会得到批评、指责,随着学生或教师的情绪的变化引发一场冲突,如果没有得到有利的解决,教师和学生无法沟通,导致最后学生使用消极态度面对教师,学生的情绪会严重影响老师的情绪,加上一些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的不良炒作,煽风点火, 如此循环,最后会使的教师的压力无法排挤、慢慢升温,从而失去教学的热情。

(三)教师自身因素

1、人格特征带来的压力

 在心理学中,“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集合,如性格、兴趣、爱好及能力等。”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戴维和瑞德(大卫& Reda)的研究表明,人格特征是引起教师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A型人格特征或外控型的教师由于其性格内向,好静,忧郁,难以适应环境,往往承受更大的职业压力。[6]

2、教师的期望值过高,自我需求得不到满足。

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以至于自身压力偏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心理需要,其基本特征包括富有创造性和反抗社会上现存的文化类型等。对教师而言。许多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面对摊开的履历表,会被诸如“有何工作业绩、创造发明、科研成果和著作”等项目问得心惊胆战,哑口无言。这时你才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再高的成就无也帮不了你实现自我价值。

3、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缺陷

教改、课改给青年教师提出全新要求,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空前的超越。面对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和全新的要求,许多教师感到自身的文化素质与之相差甚远,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给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教师压力空前。

二、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措施

(一)寻求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不应求全责备;不应把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全都压在教师身上,社会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1、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合情合理。

教师是真实的人,并非是全能的“圣人”,教师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社会各界、学校和家长等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切合实际,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和工作环境,使教师从完美形象的期望中摆脱出来,成为现实中的人,能正视自身弱点的人。

2、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 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改善教师待遇,向他们提供令人满意的工作条件和与其他要求同等教育水平的职业类别相同的报酬,引起公众关注教师的工作,认可他们的劳动,使教师真正体会到社会的关爱。舆论应减少对教师的负面报道,多关注教师的健康成长过程。当出现突发事件,应正确面对、处理,不应把所有过错归因于教师,多一份对教师的关爱。

(二)学校营造和谐氛围,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学校领导要发扬民主作风,尊重,信任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确立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创造展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条件。要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建立起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师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在用人策略上坚持特色特用,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人尽其才,使每位教师都能适得其所,为每个教职工营造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生活上,满足教师的合理、正当的需要。如住房,子女就业、夫妻分居、学习进修、个人发展等问题。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学校领导应尽可能给予关心和帮助;在评价上,摆脱狭隘的个人情感因素。使领导干部和教职工之间形成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精神,教职工之间形成团结,合作的群体关系。让教职工在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

2、完善各种制度。

学校要完善内部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老师。同时创设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帮助教师将工作和心理压力转化为激励情的动力,增强青年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学校对在职教师的培训要讲究实效,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分层对待,建立健全各种学习、进修等制度,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要更多地采用发展性评价,指明青年教师的发展方向,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3、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在进行激励时,一定要区分不同的人群。对人群的分析和划分有助于决策层判定采用哪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由于青年教师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成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既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意识,在教育教学工作有所作为。同时,也比较看重物质待遇和工作环境,学校在进行管理时,要与时俱进,满足他们合理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激励。

4、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良好的学校民主氛围能为教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研究表明,教师在民主友善的气氛中,容易发挥积极性。反之,在专制气氛下容易产生压抑、郁闷等消极情绪。为此,学校可以制定计划,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增加教师之间交际的机会;定期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增进了教师相互沟通学习的机会,减少其孤独和嫉妒倾向;成立教师咨询机构,为教师提供及时咨询与合理宣泄的渠道等具体措施。这些的措施都有助于他们增强认同感,创造温馨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大的心理因素。

(三)教师正确面对职业压力、个人压力

1、正确面对课改所带来的压力。

教师应该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认真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接受教学培训,从被动的接受新课改到主动的运用和采纳课改形式,重新武装自己来面对这一重大的挑战,适应这场重大变革。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来驾驭你的教学,从而减轻课改所带来的压力。

2、不断充电,提升自我素质。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教师必须提升自我素质。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每一节课。每天我们都要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塑造自我。[7]

3、应培养健康的人格,使自己的人格不断地丰富完善。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锻炼,是减少心理挫折和压力的根本途径。教师应直面社会现实,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以平稳的健康心态去主动接受现实并适应现实;只有教师自身执著地追求,努力拼搏,才能树立其完善的人格,积极的面对挑战。

4、要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师应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不要给自己过高的期望。研究表明,了解自己的教师比不了解自己的教师更具有缓解压力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正视自己,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勇于竞争,积极进取,加快专业知识和教师素养的提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进修,在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信念的同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的努力,找到理想与现实的最佳契合点。

5、要善于接纳他人,学会欣赏别人。在工作中,生活上与同事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以自己的真诚,换来同事、家长、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也是缓解自身压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人杰.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任务:世纪之交的审视.1995

[2]朱从书,中继亮,等.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

[3]高竟玉,余虹.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教育探索.2004

[4]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

[5]张卓玉.构建教育新模式.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

[6]赵立芹,张海燕.教师压力成因分析.外国教育研究,2004,

[7]闫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优秀教师主要工作事迹下一篇:优秀军人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