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权力宪法化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美国州际协定研究

摘要:州际协定是美国协调州际关系的重要法律机制。州际协定不仅能够以州的自主行动来解决州际间的冲突,更能以功能互惠的方式协调州际政策,使联邦体制在州与州关系上,获得相对较为灵活的调整和平衡手段。州际协定在当代美国的广泛运用,表明它已成为了美国跨区域治理和州际协调的法治化机制。借鉴这一相对较为成熟的法治化区域协调机制,立足于当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实际问题,深化对中国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是一种可行的比较法路径。美国州际协定及其制度有深厚的宪法基础。从文本上而言,宪法对各州自主权力的保留,以及对州际协定法律地位的承认,共同构成了州际协定展开的宪法基础。一方面,美国联邦体制的独特性,为州际协定提供了充足的宪法空间。美国宪法所构造的联邦体制,并非只关注联邦和各州之间的关系,还必然涉及到州际关系的平衡。美国宪法在纵向上对联邦和各州之间的权力划分,使得各州在获得针对联邦的自主性权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各州之间寻求平等、自主的合作关系具有了宪法上的依据。另一方面,各州之间的自主合作,又并非毫无宪法上的约束,联邦通过宪法所规定的州际协定条款,能够介入到州际关系问题的解决中,以有效维护联邦整体利益。实践中,正是基于“国会同意”的适用及联邦法院的一系列司法解释,使得州际协定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化。州际协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和完善,对州际关系、联邦和各州之间的关系都起到了调节作用,最终对美国联邦宪法体制的稳定有序运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州际协定的理论和实践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早期殖民地之间为解决边界纠纷而自主协商签订协议的实践,可视为州际协定的最早渊源。殖民地时期的经验在邦联时期被载入邦联条例,从而获得了宪法地位,在实践中依旧被运用到边界争议领域。进入联邦时代以后,州际协定仍因其重要性,被载入联邦宪法文本。联邦宪法体制的复杂结构,使州际协定的运用出现较大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具有了不同的表现。对州际协定的类型划分,有助于认清其适用范围和制度功能。传统上对州际协定的分类主要着眼于效力问题,对于其适用范围的发展关注不足,无助于理解其优势和限度。就适用范围上而言,可将选取的协定样本分为三大类型,即经济发展类协定、公共事务类协定和刑事司法协作类协定。基于美国宪法体制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历史条件,各类型的州际协定在数量、适用范围、涉及主体、执行机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从对既有协定的文本分析来看,尽管州际协定的形式因协定解决问题的不同而具有差异,但是作为合同和立法双重性质的州际协定,仍然具备一般意义上的内容要件。种类多样的州际协定能够普遍具有效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州际协定本身具有有章可循的内在逻辑,让协定执行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贯彻协定内容。而其内在逻辑的外化表现就构成了一般意义的内容要件,作为支撑州际协定有效运行的一项重要基础。州际协定的内容要件主要包含典型条款、实体条款、程序条款以及附带条款。其中,典型条款主要起到引言作用,内容涉及协定的目的以及所用术语的解释与定义;实体条款以缔约方之间以及缔约方与协定管理机构间的权利义务为重点;程序条款主要用来规范与保障实体条款的执行;附带条款一般涉及协定的修改、退出、终止等事项,对在情势变动下的协定实施起到保障作用。州际协定的运行是一个动态过程,贯穿于协定起草、批准与生效、协定执行、协定争议解决等不同阶段。协定的起草是协定从诞生到生效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在长期的实践演进中,州际协定的起草发展出了州代表协商起草、社会团体起草等不同的起草模式。州际协定的正式生效,需要经历发出要约、做出承诺这一过程。而发出要约与做出承诺的行为,都是由希望加入协定的州的立法机关完成。生效后的协定还面临着法律地位和效力等级等问题,鉴于协定的特别立法属性,在适用过程中,其效力优于普通的州法。州际协定的执行主要分为自我执行、新设立机构执行、社会团体执行等不同执行机制。其中协定执行的监督与保障,是执行机制中的重点内容。在美国的宪法体制下,州际协定争议的解决机制包括联邦政府介入调整、协定内置纠纷解决机制、基于合同性质的司法诉讼三种方式。州际关系是美国联邦制的重要范畴。联邦政府对州际协定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是,国会以及联邦法院基于联邦宪法协定条款所生成的“国会同意”,对州际协定施加影响。在多数情况下,“国会同意”是州际协定的生效要件。而具体的裁定标准则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演变,从联邦至上,到功能性“联邦权威”标准,再到附条件的“国会同意”、事先立法形式的“国会同意”等标准的建立,生动诠释出联邦对协定生效标准的影响。当然,“国会同意”的生效模式并不全然适应于所有的州际协定,而且“国会同意”也要受到宪法层面的程序条款限制。州际协定的运行凸显出州际协定与联邦体制的重要关联。鉴于联邦制下横向联邦关系与纵向联邦关系之间的紧密联系,州际协定的制定与施行,不单单是州的自治性事务,而通常被纳入全国性事务审议与联邦法院的司法裁判机制中。其中,“国会同意”便是一种联邦介入州际协定的重要途径。联邦法院的司法审查和国会的态度,共同构成了“国会同意”宪法意涵演进的基础机制。“国会同意”的标准、程序、限制等具体内容,既能显现出州际协定的微观运行过程,同时更能体现出通过州际协定所折射出的联邦体制的整体格局与动态调适。对于中国而言,尽管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中央政府有着强大的治理能力,但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纯依靠中央政府的统一调度已经难以应付日益增多的公共事务,尤其是跨行政区域的交叉事务。通过地方政府间的协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是国家治理的一项必要选择。美国州际协定有着深厚的联邦宪法基础,从制定到适用均镌刻着美国宪法所确立的联邦政治体制的烙印。虽然中美两国存在着国家结构形式前提的差异、区域合作生成动因的差异和区域合作逻辑的差异,但美国州际协定制度仍然能够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制度提供制度框架宪法化、央地关系法治化、区域合作模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制度化等方面的启示,对构建与完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制度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应当着眼于宪法层面,将其导入央地关系和地方制度的整体视角。从行政区域划分的动态调整、地方执行中央事权的协调机制、地方自主权行使的区域协调机制、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分工协调机制等层次,展开对区域协调发展法制框架的构建。

关键词:州际协定;联邦主义;区域法制;地方制度

学科专业: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评价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结构

第四节 文章可能的创新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州际协定的宪法基础

第一节 美国宪法的联邦主义精神

一、联邦主义的基本精神和宪法安排

二、联邦主义的功能反思

第二节 州际关系作为联邦体制的基础

第三节 协调州际关系的宪法框架

第四节 联邦制下的州际协定条款

一、州际协定条款作为处理州际关系的“新”机制

二、州际协定条款的宪法意义

第二章 州际协定的历史

第一节 殖民地时期的州际协定实践

一、冲突与合作并存的殖民地关系

二、英国控制殖民地的法律机制

三、作为边界纠纷解决机制的州际协定

第二节 邦联条例时期的州际协定

一、邦联条例时期的州际协议实践

二、邦联条例中的邦(州)际协定条款

第三节 联邦主义下的州际协定

一、联邦宪法中的州际协定条款

二、联邦宪法时期州际协定的发展

第三章 州际协定的类型

第一节 州际协定的传统分类

一、州际协定的传统分类

二、传统分类的不足及新的分类方法

第二节 经济发展类协定

一、经济活动类协定

二、自然资源类协定

第三节 公共事务类协定

一、公共事务类协定的范围

二、公共事务类协定的特点

第四节 刑事司法协作类协定

一、刑事司法协作类协定

二、刑事司法协作类协定的特点

第四章 州际协定的内容要件

第一节 州际协定的目的条款与定义条款

一、目的条款

二、定义条款

第二节 州际协定的实体条款

一、实质性条款

二、权利与义务条款

第三节 州际协定的程序条款

一、协定的管理与执行

二、财政保障条款

三、纠纷解决机制条款

第四节 州际协定的附带条款

一、协定的成员资格

二、协定的生效

三、协定的解释与可分割性

四、协定的退出与终止条款

第五章 州际协定的运行

第一节 协定的起草

一、传统模式:州代表协商起草

二、社会团体起草协定

三、混合起草模式

第二节 州际协定的批准与生效

一、要约

二、承诺

三、效力问题

第三节 州际协定的执行

一、州际协定的执行机制

二、州际协定执行的监督与保障

第四节 州际协定争议的解决

一、联邦政府介入调整

二、协定内置纠纷解决机制

三、基于合同性质的司法诉讼

第六章 州际协定的“国会同意”

第一节 “国会同意”作为联邦介入州际协定的渠道

一、“国会同意”是州际协定的生效要件

二、“国会同意”的三种方式

三、“国会同意”的形成机制

第二节 “国会同意”标准的宪法变迁与反思

一、联邦至上标准

二、功能性“联邦权威”标准

三、后功能性“联邦权威”标准

四、“国会同意”标准的反思:未排斥国会后续立法

第三节 后续国会立法对州际协定的影响

一、后续国会立法对州际协定影响的一般表现

二、后续国会立法对州际协定影响的限制因素

第七章 州际协定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制度的启示

第一节 州际协定的经验与启示

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二、中国借鉴州际协定制度的可能

三、中国借鉴州际协定制度的限制

四、州际协定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启示

第二节 地方制度下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法治化

一、区域协调发展制度是宪法地方制度的构成

二、区域协调发展宪法框架的构成要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上一篇:专业建设平面设计论文提纲下一篇:膜分离环境工程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