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

2022-05-12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化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科学启蒙和科学培养意义,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在初中阶段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提高化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已经逐渐成为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

第一篇: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培养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成为了物理课堂的主体。这有助于诱导学生在探究问题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发散,也对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物理学科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都较为强烈,这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构建理论性的知识体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当学生能够置身于学习实践活动中,并在观察和分析时有所感和所悟,他们的理性思维便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物理综合知识、形成良好的综合性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对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的创新,从本质上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一、合理设置实践目标,明确实践活动方向

物理学科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启蒙课程,这体现在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无法完成高质量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明确综合实践活動的开展方向,将实践目标的设置依托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为他们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留存一些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实践目标进行深入探究,从而达到最优化效果。

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中,学生需要在观察和实验中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及其传播的条件,领悟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且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为了锻炼和培养学生在声音传播板块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在有目的地观察、分析和归纳中描述实验现象,笔者会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借助导向任务来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当学生在研究如何用实验器材进行发声时,笔者会提出导向问题:“物理发声与不发声时,你能归纳出它的不同吗?那物体发声时又有什么特征呢?”由此一来,学生便能围绕发声方法和发声的特点进行深入探究。

通过设置实践目标的方式,学生能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乐趣所在,并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实践成果。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有着重要意义。

二、创设具体实践情境,强调实践活动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实践活动的结果不再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而是着眼于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过程的体验和能力进行观察,以此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向学生强调实践活动的过程,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创设具体的实践情境,着眼于向学生讲解一些易错的步骤,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实验的操作流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阿基米德原理》一课中,学生需要在经历对阿基米德原理探究的过程后,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在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出实验结论,逐渐形成良好的探究物理规律的思维能力,我会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创设具体实践情境,通过视频动画来呈现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其操作过程,并适时利用导向性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如学生在观察鸡蛋的运动时,我会要求他们思考浮力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当学生在观察和总结后,我会要求他们思考:“影响浮力的因素有哪些?这两个因素能否归纳为一个因素呢?”在具体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便能加强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流程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创设具体情境的方式,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够在经历实践探究过程中得以启发。这不仅有助于激活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也能使学生真正明白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从而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

三、科学制订活动任务,细化合作分工职责

在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合作探究型活动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板块。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合作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强化学生实践活动体验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自信,进一步增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分组情况,科学合理地制订活动任务,并细化每个学生在合作分工中的职责,以此来强化每个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中,学生需要正确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了解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及虚像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他们对自然现象探索的乐趣,我会先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乐于参与和实践的态度。随后,我会组织开展合作探究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一起,建立起实践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一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对学生的实践情况加以观察和分析,并对他们的实践分工进行明确,让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满足他们实践能力的提高。

通过这种合作探究的形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实践任务的探究兴趣,也能使学生在合作意识的推动下,保持着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这对于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四、设计实验活动报告,创新实践活动形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意味着教师需要将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回归于物理教学的本质上,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次延伸和创新,对学生更是一次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的挑战。因此,教师要想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创新实践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活动报告,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一课中,学生需要对电路的连接和电流表的实际操作,逐步领会科学实验的探究方法,并归纳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我会引导他们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并做好他们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工作。首先,我会借助多媒体来创设具体的实验情境,并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和理解中,准确把握实验开展的思路,并构建起一个实验设计的框架。随后,我会鼓励他们在小组活动中集思广益,汲取不同成员的意见来加以分析探讨,尝试设计出实验活动的流程,并在完成实验后,依据所观察的实验结果来分析实验结果,利用实验活动报告来总结实验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评估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创新实践活动的形式,学生能够在设计实验报告的同时,体会到物理实践活动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这不仅能够将教学内容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落实,也能逐渐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物理素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对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对初中生物理综合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锻炼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进行研讨和创新,充分突显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力求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动力,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质的提升,进而实现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本质目的。

参考文献:

[1]芦建月.综合实践活动下的初中物理实践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9,(4).

[2]李成远.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成效 [J].新课程·中学,2019,(2).

[3]刘毅.论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8,(6).

[4]金吉刚.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9,(8).

作者:陆建勋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化学教学分析

摘 要:化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科学启蒙和科学培养意义,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在初中阶段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提高化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已经逐渐成为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接着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着重探讨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化学教学相结合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初中化学课程;课堂教学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传统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现实教学功能且相对独立的一种课程形式,其核心内涵是活动教学思想,强调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出发,将学生的生活与专业的知识紧密结合,进而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探究,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活动[1]。在当前的初中化学课堂中,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其不仅可以丰富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更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对化学课本和化学知识的总结提炼与发展升华,同时也是初中学生实现高效优质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科学合理的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来说,其主要具备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以及开放性的显著特征,综合性是指综合实践活动的范围广泛,并不局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而是强调将各种学习内容互相联系和整合并对学生进行整体呈现;实践性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与实际操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探究性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无法在活动中直接獲得知识,而需要由浅显到深入、由简单到困难不断地进行学习积累,充分激发自身的学习潜力和学习活力来掌握有关知识;开放性是指综合实践活动突破了常规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师的教学形式能够更加灵活,教学资源能够更加丰富,教学途径也能够更加多样[2][3]。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化学教学相结合的具体策略

1.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对于当前的初中学生来说,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其大多数已经适应了“填鸭式”教学模式,一时间很难完全接受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首先就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积极因素,使学生能够在兴趣指引下自觉自主投入综合实践活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学“大家都来学化学”这一章时,其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起始章节,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美丽化学》《你应该知道的科学》等与化学有关的纪录片,创设出艺术化、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而后再组织学生以“我眼中的化学”为主题进行分组讨论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碰撞中逐步理解“物质”以及“物质变化”等基本的化学概念。

2.积极引入化学实验

实验本身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也是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就要注重积极引入化学实验,通过实验对化学课本内容的具象化展示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通过实验的真实体验来锻炼学生的动脑与动手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信念。比如教学“制取氧气”这一节时,教师除了理论形式上的课本知识讲授,也要利用导管、酒精灯、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以及高锰酸钾等化学用品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根据课本所展示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实现化学现象的复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够更加全面完善。

3.延伸拓展化学课堂

化学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课程,其知识内容不仅存在于专业的课本和实验室中,也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就要注重延伸和拓展化学课堂,突破课堂集体化教学的客观限制,帮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在社会的广泛天地中感受化学、体会化学、学习化学,从而促进学生化学学习的不断深入。比如教学“食品、药品与健康”这一章时,教师在教学完基本的课本内容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食品加工厂和制药厂等场所进行参观调研的综合实践活动,将化学教学从课堂扩展到社会,帮助学生在社会生产中感悟化学知识的实际作用,而后再指导学生以“生活中的化学”为主题撰写学习报告,使学生能够在调查研究、考察观测的过程中实现化学理论与化学实践的有效统一。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此教师可以从创设教学情境、引入化学实验以及拓展化学课堂等方面入手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更多、更丰富的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涣文,孙玉敏.探究型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以初中化学学科的探究学习及实践活动为例[J].上海教育,2018,36(Z1):146-147.

[2]刘春凤.初中化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以《厨房中的化学:自制比萨》一课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6,19(48):187-190.

[3]赵扬.初中化学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中跨学科思想的具体应用:以“了解水的世界”为主题的活动设计分析[J].中学化学,2017,28(48):109-111.

编辑 高 琼

作者:魏怀平

第三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而且又没有统一的教材,这对习惯了单科教学、按课本上课的教师来说很不适应。对他们来说,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的挑战,同时学校对这门新型课程的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

在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特别是中学,在课程实施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即怎样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有效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在常规教学之中。

湖北省广水市实验中学自2001年12月开始从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和方法”研究,几年来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行大至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程理念,课程开展探索实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主要由学校统一规划、调配、协调指导开展大型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课程实施探索阶段。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实验骨干教师牵头自主选择主题开展实验;

第三阶段:课程常态实施阶段。学生自主选择主题,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自由组合指导小组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第一、二阶段在学校的统一调配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的集体指导下开展得比较顺利,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从2005年春开始进入课题实验的第三阶段。此阶段是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依据学生自主选择的主题组织和指导活动,课程管理由实验阶段转入常态实施,所面临的困难很多,诸如课时调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教师的培训、教师的有效指导等问题亦随之而来。面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及时研究探讨解决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常态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要达到“普遍实施,教师易导,学生爱学,效果实在”的常态化实施,应抓住四点策略。

1.寻找一个支撑点——学校的常规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关键,学校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证,尤其在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还没有完全更新,学校与新课程相应的管理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光靠校长的责任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抓好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支撑点。为此我们要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其中包括课程实施计划,年度实施计划,年级、班级实施计划;要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将综合实践活动“三面一点”集中力量管理,即将领导层面、组织活动层面、指导层面集中到学生活动中进行管理。

湖北省广水市实验中学在组织活动管理上构建了“三链式”管理体系,即由学校校长统领,分管校长主抓,政教处、教务处、教科室牵头的组织实施链条、活动实施链条、学术指导链条共同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见下页图表)。

由政教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组织实施链条主要负责学生活动的发动,根据学生的爱好以自主和调配相结合的方式组建活动小组,负责学生安全,侧重学生组织管理;教务处→年级组→科任教师所组成的活动实施链条负责活动主题确定(或参与学生活动主题确定),拟定活动计划、制订活动方案,并落实参与学生活动,侧重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管理;教科室→学科组(备课组)→学科科任教师组成的学术指导链条负责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侧重学生活动总体安排和业务指导。另外,年级组成立本年级管理小组,教研组成立本学科指导小组,发挥年级组长、班主任在管理上的核心作用,发挥教研组长和各学科教师在活动业务上的指导作用,分工明确,条块结合,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日常管理制度,例如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组,组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落实课时及课时安排制度、教师调配制度等;建立教师研讨培训制度、教师评价与奖励制度、学生综合评价——个人成长档案;建立活动安全保障制度,即学生安全须知,每次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并且在起始年级开展“牢记安全自我保护”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家长活动陪同制,对于学生的外出活动尽量要求有条件的家长陪同学生参加;引入活动社会安全保障制,每次涉外活动教师应联系必要的一些社会力量,增强对学生的安全保护,如在“走进姣儿冲”这个活动中,我们就联系了宝林乡乡政府、乡派出所等单位派人随同学生参加活动;建立学生安全协议制,与学生签订安全合同协议,引起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分清事故的界限,避免学校不必要的安全纠纷等。

2.抓住一个突破点——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推动学科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非学科综合性体验课程,涉及领域多,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深度体验耗时较多,加之学科实践活动也要开展,在中考压力大、教师负担重、活动指导难的情况下,让教师、学生积极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推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显然有难度,但是选准一个突破点就好比别有一个“艳阳天”。

为此,我们要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突破点,放在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上,利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或整合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出发,与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统整,集中学校教师团队力量,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2~3项综合实践活动,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综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服务于学科教学,促进学科教学发展,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普遍实施、学生喜爱、效果实在”的常态开展,正是综合实践活动常规化开展的基点。

具体来说,我们在整合学科实践资源中做到了四个结合,即与学校传统教育相结合、与班团活动相结合、与学生持续发展相结合、与学校日常管理相结合。我们开展了“我行我秀”活动,“中秋趣话”、“楹联进校园”活动等从语文学科出发,促语文等学科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了“我与电脑交朋友”、“我爱我家”促思想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了“科技艺术节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促物理学科教学等。

3.激起一个兴奋点——保证学生的持续发展

湖北省广水市实验中学在没有中考利益驱动下,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得到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我们意识到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必须围绕学生发展这个核心,始终关注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焦点、在生活中的亮点、在成长中的热点,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经济”、“人与文化”这一主线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使学生亲历自我发展的过程,构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促使每名学生持续健康的发展。

为此,学校组织开展了“五走”活动,即“走进姣儿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提高户外生存能力;“走近环卫工人”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走入军营”增长学生国防知识,增强学生纪律观念;“走向广水支柱产业”让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走向山区薄弱学校——金星小学”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劳动的艰辛,知道山区薄弱校学生学习条件的艰苦,从而获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珍惜学习机会、养成刻苦好学的好习惯。

学校还开展了“五我”活动,即“我的伙伴”认识集体生活中的我,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意识;“我的家庭”认识家庭生活中的我,学会家庭劳动,学会感恩,学会与人沟通;“我的校园”认识身边的我,培养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的互促共进;“我的社区”认识社区中的我,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初步了解社会,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我市的发展”认识市民中一员的我,使学生了解我市的历史发展脉胳,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市的思想情感。

另外,学校也进行了其他主题活动的开展,如“走进社区”、“爱心助学”、“人类的朋友”、“应山河污染情况调查”、“牢记安全”、“自我保护”、“校外就餐情况调查”、“编钟文化”、“中秋趣话”等活动,使学生认识社区中的我、自然中的我、现实中的我、经济中的我、文化中的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其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一系列围绕学生持续发展主题活动的开展,学生各方面能力均得到提升,增强了社会、自然的适应能力,深受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4.解决一个难点——教师有效指导的问题

教师是综合实践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是否深入有效,关键在教师的有效指导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培训;

(2)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

(3)落实三大方案,抓住五大环节,即每次活动中有学校整体计划方案、学生计划方案、教师的指导方案,并抓住选题、准备、实施、交流、反思五大环节,确保教师的有效指导。

具体来讲,启动阶段我们应使教师明确如何指导学生选主题,到哪里去找问题,怎样把问题变成研究课题。准备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我们也应先指导教师了解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是什么,如要做什么,怎样做,做成什么,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等。活动开展阶段指导教师应了解查阅文献需要哪些资料,可以从哪里找到这些资料,如何整理资料。指导学生学会社会调查时,教师应明确诸如怎样确定调查的内容、调查的对象,怎样设计、发放调查问卷,整理调查中出现的问题等,指导学生学会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对记录的目的、记录的原则和记录的方法进行辅导。总结阶段需指导学生选择成果表现形式,教师应提前了解其分类,如有文字类——课题研究论文;有实物类——模型、音像制品、多媒体制作、网页。

另外,教师还应在选择成果表现形式的原则、方式和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教师在这些方面均需提前作好准备。

作者:代道强

上一篇:法国社会与文化论文下一篇:高校辅导员师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