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大专生人生意义、生活目标及其与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 ——以上海市某高职院校为例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大专生对人生意义和生活目标的理解和体验程度、自我控制的情况,大专生人生意义、生活目标及其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研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介绍了人生意义、生活目标及自我控制的概念和研究现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使用了王孟成、戴晓阳在Steger等人编制的(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MLQ)量表基础上,翻译并进行本土化修订而形成的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台湾学者尹美琪修订的《生活目标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魏来修订),对上海某高职院校445名在校大专生进行调查,通过相关、回归等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水平:大专生人生意义体验总体水平偏低;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被试多数生活目标不明确。在自我控制量表中健康习惯因子得分较高;专注工作因子中等偏上;理智行为因子中等偏下;抵制诱惑因子中等偏下。(2)大专生的人生意义体验因子在是否曾经担任过班干部、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类型上有显著差异,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母亲受教育程度是中学的学生,家庭类型为大家庭(三代同住)的学生人生意义体验因子得分较高,这与柳絮在2014年的研究结果“被试是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人生意义体验级总分上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的结果相同;人生意义追寻因子在父亲受教育程度上有显著差异,父亲受教育程度是大专或本科的得分最高,受教育程度是本科以上的得分最低;生活目标在是否担任过班干部上有显著差异,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生活目标得分较高;自我控制在人口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3)经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人生意义、生活目标、自我控制三者之间的关系:人生意义和生活目标显著正相关,意义体验因子和意义追寻因子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目标;意义体验因子和意义追寻因子与自我控制量表中的专注工作因子显著正相关,并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专注工作因子,意义追寻因子与抵制诱惑因子是显著正相关,可以显著预测自我控制量表中的抵制诱惑因子;生活目标与自我控制中的专注工作因子显著正相关,与抵制诱惑因子显著负相关,生活目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控制量表中的专注工作因子,可以显著负向预测自我控制中的抵制诱惑因子。即生活目标越明确,抵制诱惑的能力越好,能较好得专注工作。这一结果与谢玉兰相关研究结果:“处于无明确生活目标状况和低标准生活目标状况不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其中处于无明确生活目标状况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为不利,处于明确生活目标状况最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一致。通过提高个体对人生意义的体验与追寻,促进个体树立生活目标,可以影响到自我控制中的专注工作因子和抵制诱惑因子,从而达到对自我控制的干预。

关键词:大专生;人生意义;生活目标;自我控制

学科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人生意义的相关研究

2.1.1 人生意义的概念

2.1.2 人生意义的结构

2.1.3 人生意义的研究现状

2.1.4 人生意义的测量

2.2 生活目标的相关研究

2.2.1 生活目标的概念

2.2.2 生活目标的研究现状

2.2.3 生活目标的测量

2.3 自我控制的相关研究

2.3.1 自我控制的概念

2.3.2 自我控制的理论模型

2.3.3 自我控制的研究现状

2.3.4 自我控制的测量

第3章 研究构思与研究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意义

3.3.1 理论意义

3.3.2 现实意义

第4章 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工具

4.2.1 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

4.2.2《生活目标量表》

4.2.3 《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

4.3 研究程序

4.4 统计处理

第5章 研究结果

5.1 大专生人生意义、生活目标基本情况

5.1.1 大专生的人生意义、生活目标得分情况

5.1.2 大专生人生意义、生活目标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状况

5.2 大专生自我控制的基本情况

5.2.1 大专生自我控制描述性统计

5.2.2 大专生自我控制在人口变量上的差异

5.3 大专生人生意义、生活目标与自我控制的关系分析

5.3.1 大专生人生意义、生活目标与自我控制相关分析

5.4 回归分析

第6章 分析讨论

6.1 大专生人生意义、生活目标现状分析

6.1.1 班干部经历对人生意义和生活目标的影响

6.1.2 关于大专生意义体验因子在家庭类型上差异显著的分析讨论

6.1.3 大专生人生意义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关系的分析讨论

6.1.4 关于人生意义和生活目标关系的分析讨论

6.2 大专生自我控制现状分析

6.2.1 人生意义各因子与自我控制各因子关系的讨论分析

6.2.2 生活目标与自我控制各因子关系的分析讨论

6.3 个案访谈

6.3.1 访谈对象的生活目标特点

6.3.2 生活目标与自我控制相关因子的关系

第7章 结论和不足

7.1 结论

7.2 不足之处

7.2.1 其它未能涉及到的变量

7.2.2 关于被试群体

7.2.3 家庭类型与人生意义体验的关系

7.2.4 人生意义体验水平不同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关系的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大学健美操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管道工程质量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