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工作方案

2022-07-20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心理疏导工作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心理疏导工作方案

我公司员工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方案

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

员工心理健康疏导 工作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疏导活动,结合企业实际,切实关注职工得心理健康,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职工满意为最终目标,以基层基础为工作重点,以标本兼治为基本方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源泉,深入推进企业矛盾调解、基层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幸福龙宇建设得整体质效”得要求,建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新机制,创新企业员工矛盾化解新途径,帮助她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营造出人文、关爱、与睦得人际关系,从而推动企业劳动关系与谐发展,使所有员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为构建与谐平安企业提供良好得人文支持.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疏导,帮助员工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抗压能力,营造人文、关爱、与睦得人际关系,推动企业劳动关系与谐发展,为建设平安企业、与谐企业提供良好得人文支持。

三 、组织机构

成立龙宇煤化工员工心理健康疏导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党委书记 总经理

副组长:公司领导班子其她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政工部,负责协调与组织工作.四 、工作内容

1、利用各种活动形式丰富员工精神生活.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上心理辅导课等方式,帮助员工建立健康得心理,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读书角、生日会等通俗易行得方式,丰富员工得业余生活,建立良好得人际关系。要结合职工之家创建活动,把职工读书角、阅览室、职工文体活动场所建起来。

2、深入开展对员工心理疏导。办公室要发挥自身得桥梁纽带作用,主动调查员工可能因生产、生活等方面原因引发得带普遍得心理疾患,及时掌握员工得心理状态得变化、发展,对有可能采取极端方式伤害自己得员工,要逐一建立档案,采取一对一得方式进行心理疏导,确实有效地释放员工得心理压力。

3、开展员工思想状况调查.要切实重视员工思想工作,了解思想动态.根据企业得实际情况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企业员工思想状况调查,其目得就就是摸清员工家庭、劳动、报酬、生活、自我评价等方面得现状,为下一步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提供工作方向。

4、建立心理健康保健机构。建立与完善职工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要培养或聘请专业得心理医生与辅导人员,搞好心理咨询与

疏导工作。要根据本单位职工得心理特点与心理规律,举办心理保健培训,进行必备得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得普及。要讲究方式、方法,及时对有心理问题得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疏导与心理保健。

5、建立与完善职工谈话制度。这就是企业关心爱护员工得具体体现,也就是企业领导与职工沟通得重要渠道。当一个人感到有可以信赖得人在关心、爱护与尊重自己时, 心理问题反映得强度会得到缓解, 挫折得承受力得以增强.谈话能提供新得瞧问题得视角与思路, 帮助当事人走出个人习惯得思维模式, 从而重新评价问题, 寻求新得出路。如果企业有良好得人文关怀氛围,职工即使遇到一些心理问题, 也会及时被弱化与消解。

四、实施步骤

1、组织考察学习.积极组织心理导师人员到兄弟单位或外地考察学习,了解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得程序方法,环境场所及设施得要求,心理健康疏导得影响等,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提供直观印象与感受。

2、适时邀请相关方面得专家,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疏导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3、要制定本单位员工心理健康疏导工作计划,建立工作制度,增添相关设施。

4、经过一段时间得实践后,总结经验,逐步建立起《员工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得长效管理机制,使此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第二篇:《单亲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对策研究》方案

泸州市况场镇实验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深,生活质量与生活观念的转变,多种因素导致的离婚率逐渐提高,再加上许多不可预料的意外,单亲家庭不断增加。单亲家庭是一个有缺陷的家庭,它对家庭每一个成员都会产生一种残缺感,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更大。不少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受家庭不良环境和缺少父爱或母爱,心灵受到创伤,上进心不强,学习成绩较差,经常违反纪律,或是稍不高兴就离家出走,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也经常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

在对我校全体1341名学生家庭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单亲家庭高达7.6%左右,单亲学生已成为较大的群体。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许多单亲学学生难以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给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茁壮成长,也为教育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更好地面对因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减少心灵创伤,调整他们的心理,使其尽快达到平衡,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对单亲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我校科研工作的大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及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单亲儿童”,指的是父母一方死亡或父母离异而形成的单亲家庭中6—12岁的小学生。他(她)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的身心发展轨迹具有哪些特点和规律?我们在教育上,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上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已系列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

(二)课题的依据

作为江阳区的一所普通农村九义学校,我校学生几乎都来自农村,家庭背景复杂,大部分是留守和单亲子女,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我校正面临着众多的学生教育问题。

从在校学生情况看,按照我校班主任的跟踪统计,在校违纪学生中有50%以上来自单亲家庭。单亲家庭问题对我校部分学生成长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学生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时研究并落实针对性的措施已经成 1

为学校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解决困惑的勇气和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单亲儿童心理特点的了解,帮助教师较为正确地把握单亲儿童的心理特征,了解他(她)们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发展趋势。

2、通过对单亲儿童相应教育对策的研究,为教师提供减少单亲儿童心理创伤、消除心理异常、恢复单亲儿童应有的天真活泼和快乐天性的教育对策,以利于提高实施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

3、通过关于单亲儿童的课题研究,在人们的观念上进一步确立保障单亲儿童享受与完整家庭儿童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营造有利于单亲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的教育氛围的理念。

四、研究对象范围

况场镇实验学校全体中小学单亲家庭学生中韩霜、刘霞等10人。

五、研究的周期

两年(2010.9——2012.12)

六、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1、对单亲家庭同学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及在校表现进行细致地调查,找出孩子心理异常的原因。

2、在学生心理不受伤害的前提下,用表格和问卷的形式,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生活、交友、娱乐的需求及导致心理异常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整理归类。

3、对心理异常严重的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借助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对此类学生进行重点研究,力求有所突破。

4、从现状出发,寻求帮助单亲儿童促进社会和学习适应性良好发展的有效方法,并形成相应的若干对策。

七、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1、调查了解法:调查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表现、他们的家庭背景、社会环

境、个性特点,初步掌握学生基本情况。

2、访谈法: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了解他们的内心,弄清他们的心理障碍。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案例的研究,寻找途径,总结经验。

4、综合分析法: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单亲家庭子女共性和个体差异。

该项课题的研究需要多种方法的配合,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课题的需要灵活地选择运用。

八、研究的程序

1、策划启动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该阶段主要是设计课题实验方案,申请课题立项,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单亲学生档案。

2、实施研究阶段(2010年11月——2012年10月)

该阶段主要是根据该班学生的家庭环境的不同而分批分类地进行研究。一边分析研究,一边解决遇到的问题,查阅资料,学习充实自己,同时作好课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3、结题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将课题研究资料整理成册,作好实验总结,请行家指导,写出结题报告,并向上级教科所的专家申请结题评审。

九、改革的措施和活动

(一)具体的改革措施

1、对全校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2、发放调查问卷,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学业、生活进行排查、调研,对症下药。

3、制定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档案及教育对策。

4、对部分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家防。

5、组织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8、搜集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成功案例资料。

9、在班上多开展关爱“单亲”学生的活动。

(二)主要改革活动

1、开展个案追踪活动。课题组5位成员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辅对象后,认真拟定帮辅计划,建立档案(档案设单亲家庭学生的家庭成员、监护人情况、经济收入、联系方式、学生在校表现、教师帮扶措施、荣誉栏等项。)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作深入了解并作详细记载,以便家校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每位成员要和帮辅对象积极开展谈心,走访调查,辅导学习和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等。

2、结对帮扶。(1)单亲家庭中,父母的离异往往会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学校准备把单亲学生分配到每一个教师的头上(每位教师帮扶2名),进行“师生结对”。(2)为单亲学生寻找“爱心父母”,用爱心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学习上给予帮助,生活上给与关心。(3)我校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准备确定10个典型家庭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每个人都有老师帮扶,并设置“个案追踪”记录本,写好“单亲学生”教育案例与反思,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真正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4)在班级中开展“结对帮扶”。在班级中让每一个干部都带一个单亲家庭学生,实行“一帮一”,使单亲家庭学生能体会到班级对他们的关心,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3、家校沟通。(1)帮扶教师定期对单亲学生进行家访,经常与单亲子女家长会面或取得电话联系,和家长们促膝谈心。(2)学校还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长开放日”对单亲家庭家长作专业的教育理论指导,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家长架起沟通的桥梁,希望家长能有正确的教育方式。

4、开展各类活动,为单亲学生建立“温馨家园”。单亲子女性格比较孤僻,缺乏自信,不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更不想参加学校和班上组织的活动,我们要多为单亲子女创造条件,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和团队活动(如①举行“亲子游戏”活动,②交“知心朋友”活动③开展为单亲学生“过生日”的活动,让单亲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④开展“单亲学生爱心捐助”等各种体育和文艺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活动尽情地表现自己,甚至让他们担任主要角色,让其他双亲学生多和他们玩耍和谈心,多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家”的温暖。

5、进行心理辅导,营造健康成长的氛围。单亲孩子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在心

理方面与家庭完整的学生有较大的区别,如容易焦虑、孤独、敏感,缺乏自信,面对困难没有勇气。因此,课题组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对单亲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疏导。(1)利用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走进单亲学生的内心,引导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学习很生活。(2)举办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专题讲座。(3)以“红领巾广播站”和校园黑板报、学生手抄报为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好宣传。(4)在学校建立一间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利用好“悄悄话信箱” 帮助个别学生克服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之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5)教师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有计划,有辅导记录,有个案报告。

十、预期效果

课题组期望通过理论学习、调查了解、个案追踪、反思总结等行动研究法,落实各项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标。所预期的研究效果如下:

1、成果形态(形成一份研究报告、与课题相关的论文、教育个案等)

2、效果预测

(1)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大量工作,使单亲学生发生较大的变化,绝大多数帮扶对象的心理障碍得到矫正,行为表现趋于正常,学习成绩有所稳定或者提高。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促进教师自身观念的改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从根本上解决“单亲”家庭学生的个性缺失和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自爱、自信的生活态度,从而为他们培养成为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有用人才。

(4)通过多种形式的辅导,单亲学生心理素质明显得到提高,如人际关系的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都得到良好的改善。

(5)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深化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十一、研究的保障

1、组织课题组人员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强化意识,提高科研水平。

2、聘请专家到课题组指导工作。

3、有序正常地开展实验研究,并逐步完善课题实验方案。

4、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形成书面材料。

十二、研究经费预算

1、开题、过程评估、结题,共约3000元

2、购买相关资料,打印课题资料等约1000元。

3、主协研人员学习、实验教师培训活动、聘请专家指导等约3000元。

2010

年10月

第三篇:信访工作和心理疏导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在发生变化,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文化和教育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一系列社会矛盾集中爆发,信访案件迅速增加,群体性、暴力性上访、非正常越级上访案件时有发生,信访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将心理疏导引入信访工作,运用一定的心理技术,对信访对象实施心理干预,帮助其进行心理调适,可以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缓解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达到化解矛盾的目的。

一、心理疏导是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将心理疏导引入信访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指导思想。

(一)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的需要

每个人都会有心理问题,上访人员也不例外。例如,有的信访者在非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前提下,主观上会产生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认识,通过对他人或事物的批判行为来获得些许自我满足;有的信访者情绪易激动,思想混乱,难以表达清楚自己的真实思想,呈现出焦虑、不安、忧郁等心理特征;极少数信访者甚至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通过心理专家诊断,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有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

(二)缓解矛盾和冲突的需要

一些信访者所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往往是长期未能解决但又有一定合理性,但现在法律、政策中没有与之相关的具体规定,难以变通,于是他们会牢骚满腹,因微小的刺激而大发雷霆,并把信访工作人员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对信访工作人员有逆反心理,话听不进,工作做不通。还有的信访者,对于信访问题存在侥幸心理、偏激心理等心理错位情况。如果信访工作人员多从情感入手,把握信访人的心态,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信访行为,就能缓解信访者的情绪,使他们能够与信访工作人员进行理性沟通,循序渐进地对信访问题的实质进

1行分析,明了其中的是非与利害,听从信访工作人员的劝解和指导,不再采取过激行为解决问题。

(三)提高信访工作效能的需要

在信访工作中,有的基层同志对一些初访问题,常常不以为然,对一些该办的事,采取拖、躲、压的办法;有的是政策宣传不到位,答复问题不一致,导致群众产生疑惑心理;有的问题则被各个部门之间互相“踢皮球”,导致群众多方奔走无门;还有的人甚至态度恶劣,动不动就说“不服你去告”、“愿上哪上哪”„„这些情况最容易引发群众的逆反心理,不仅加深和激化矛盾,导致越级上访,还可能把个体事件激化为群体事件。如果信访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术,在接待群众时,采取放松的手段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并通过耐心的解释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在心理沟通之后,再回到解决矛盾上来,就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心理疏导不仅建立在对信访对象的尊重上,而且注重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困惑与矛盾,疏导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和内心和谐,寻求精神归宿,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接访中,实施心理疏导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将心理疏导引入信访工作的途径

2005年国务院第七十六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信访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信访工作机构应当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上述规定为信访工作引入心理咨询技术提供了相关的依据。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将心理疏导机制引入信访工作:

(一)心理专家进驻接访大厅

心理专家进驻接访大厅,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坐诊两种方式。定期坐诊是指邀请心理专家每周集中到信访大厅一至两次,对于存在较重心理障碍的老上访户、缠访户,以及信访工作人员认为存在疑问的重访人员,进行诊断、鉴别。如果这些人员确实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则可由专家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和治疗;对于鉴别出有精神疾病的人员则要联系其家属和社区工作人员,及时送往专业机构住院治疗。对于那些突发性质的闹访、群体上访等情况,可以临时邀请心理专家到现场进行疏导。

接访大厅也要为心理专家进驻提供相应的条件,如单独的安静的会谈室、小型会议室等。由于目前大多数普通人还对心理咨询缺乏正确认识,应避免大肆宣传,或外挂 “心理咨询室”的牌子,以免上访人员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二)对信访工作人员强化心理知识培训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虽然有心理专家定期或不定期进驻大厅,但更多的日常工作还是要由信访工作人员来承担,所以信访工作人员掌握相应的心理学知识非常必要。对于现有的工作人员,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对他们进行定期的、系统的培训,也可以鼓励他们自行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要逐步使所有的信访工作人员都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具备一般的心理疏导能力。

聘用信访工作人员时考虑要求其具有心理知识背景。考虑到信访工作对心理学知识背景的要求,在招聘新进人员时,优先考虑心理学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部分高校还可以开设信访心理专业,为信访工作对口培养人才。

(三)组织志愿者开展社区心理服务

针对普通大众缺乏心理学常识,对心理咨询有偏见的现状,定期组织心理行业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学会调节自身情绪,注重心理健康;对于重点信访对象以及他们的亲友,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心理疾病,及时就诊,不能延误治疗时机。

三、对信访工作人员心理素质的要求

(一)信访工作人员应掌握一般心理辅导技巧

在日常工作中,信访工作人员既要做接访者,又要当心理医生,充分利用心理咨询中的“尊重”、“真诚”和“同感”等技术,认真倾听信访人的陈述,准确认同其内心体验,从而创建信任友好的关系,促使来访人正视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待遇到的争议、困难和挫折。

1.尊重信访者

尊重就是指对来访者的接纳态度。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接受对方,能容忍对方不同的观点、习惯等。尊重是无条件的,是整体的接纳,无论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都要充分地接纳对方,包括对方的长处和短处。

大多数的信访者,由于个人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满足,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会表现出很强的倾诉欲望,希望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得到外界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对工作人员的态度非常敏感,如果接访者缺乏“人民公仆”的责任意识,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不能做到对信访者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对他们打官腔,不耐烦,搪塞,甚至恶言恶语推之门外,就会导致信访者产生负面情绪和过激言论,甚至引发肢体冲突。所以对信访者一定要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思考、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与他们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信访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也应该耐心地让他们把话讲完,不要过早、过激地加以制止或指责。应该从心情上加以理解,感情上加以融通,语言上加强感染力,让信访人听起来舒服,理解起来透彻,接受起来服气。

2. 真诚接待信访者

真诚是指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做真实的自己”,不特意取悦对方,不因自我防御而掩饰、修改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不文饰、回避自己的失误或短处。你以坦诚的态度对人,会让对方感到你是可以信任的,同时也给当事人以榜样和鼓励,使他也一样真诚对你。

对于信访工作人员来说,真诚意味着在接待信访者时做到以诚相待,不用官腔、套话敷衍对方。对信访者所谈的任何问题,都要做到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冷静分析,为信访者创造一个安全、信任的氛围,在安抚好信访者情绪,建立起信任关系的前提下,耐心细致地向对方介绍部门的办事程序和相关制度法规,在信访者面前树立专业、有亲和力的工作形象。对于信访人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只要合情合理,就应该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对于暂时无法给予满意答复需要与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应该如实告知,并耐心解释原因,既不能推诿拖拉,也不要草草了断;即使对方提出的要求目前无法得到解决,也不能冷眼相对,拒人于千里之外,应向对方翔实告知处理程序,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予以协助,让信访者感受到信访工作人员真心为自己办实事,避免矛盾的发生和升级。

3. 学会同感

在心理咨询的技术中,同感也叫同感理解,就是咨询师设身处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达到对当事人内心世界的心领神会。同感含有“换位”的意思,是咨询师用当事人的心情去感受,用当事人的眼睛看世界。

同感的技术特别适用于接访长期上访者,要求工作人员要善于换位思考,把握信访者的思想动态,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掌握长期上访人员的真实想法和上访目的,为破解其心结打好基础。那些长期上访者最初可能受到一些不公平待遇,使其走上信访之路,而长期上访必然影响其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导致家庭生活困难,与富裕起来的邻居相比,在子女教育、住房、就业、收入等方面,他们很难保持在同一水平,不免会心理失衡。这种心理状态,信访工作者要有耐心,不怕麻烦,不怕反复,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问题。如果确实在动迁安置补偿、就业等民生问题上遇到困难,就切实为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对他们的某些不违背政策原则的要求,对于生活上的困难,尽可能帮助解决,可多做些变通处理。要从法、情、理等多方面帮助其分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真正感到长期上访对社会、家庭来说是有百害无一利的,从而自行消除继续上访的念头。

(二)信访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心理调节能力

信访干部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始终处于解决社会矛盾的第一线,由于当前信访内容错综复杂,解决难度高,信访干部普遍感觉工作压力大,身心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经常会产生较强的挫折感和失落感。特别是处理群众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时,常常吃不下、睡不着,精神紧张,甚至感到诚惶诚恐,如履薄冰。长此以往,对工作和职业发展有诸多不利的影响。作为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人,自己首先要有比较健康的心态和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信访人,做好信访工作。

1. 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

一个优秀的信访工作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心理控制能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遇事沉着冷静,临危不惧。调节情绪最好的方法是学会自我调控,在压力情境下,只要善于运用积极、肯定、明确的词语暗示自己,就能取得效果。特别是在遇到一些闹访者时,要善于用呼吸调节法让自己放松,克制自己的怒意。对待无理取闹者,我们也不能听之任之,应该以不攻击对方的方式将自己的不满表达出来,让对方认识到用闹访的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心平气和地进行协调、商议,才能解决问题。

2. 以积极的态度释放情绪

信访工作人员每天都接收上访人员的“情绪垃圾”,久而久之,就会受其感染,使自己的情绪也日益恶劣,以致对家人、朋友、同事都没有好的态度,有时甚至会莫名其妙地大发脾气,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因此我们要学会以正当的方式将这些不良情绪释放出来,缓解自己的精神压力。可以通过各种运动、娱乐等让自己的情绪得到放松。紧张、焦虑时,还可以利用放松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等方法让自己得到平复。

3. 完善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是一种以良好的人际联系表现出来的社会联系。每个人都是社会网络中的一个结,都与其他人有各种各样的联系。这种联系越是广泛,越是深入,说明社会文明程度高。只有当一个人感到有可以依赖的人在关心、照顾、尊重和爱护自己的时候,就会减轻挫折反应的强度,增加对挫折的承受力和适应性。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除了家庭外,还有亲戚、朋友、同事以及组织、团体、社区等各方面,因此平时要善待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要与三五知己保持经常的联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帮助我们走出个人习惯的思维模式,重新评价困境,寻找新的出路。另外,遇到问题时,多和领导、同事沟通,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力量,帮助自己摆脱无能为力的消极感受,重新获得能够控制事物发展方向的感受。只有不断完善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在工作中,才能得到心灵的支持,使我们的工作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总结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都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为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

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首先让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全日制寄宿等服务等。特别是宿管老师的责任心很强,经常晚间起床帮助同学盖被子,尤其是在甲型流感其间更加对学生关心,一旦发现学生有病,马上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还要自己掏腰包。

3、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还评上县“三好学生”,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经常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散步、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

4、这样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5、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生惯养,这就给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这么多,无形中给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增添了许多麻烦。至于这些重重的困难摆在我们老师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种挑战,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学校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6、健全”留守”档案、便于信息捕捉。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7、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老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情况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通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期初期末还给每位家长发去《致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况。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第二家长”言教、发展良好事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一就而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 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第五篇:心理疏导和调适教育工作总结

我村委会在西南街道办的领导下,2011年的心理疏导和调适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辖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将总结呈现如下:

我村委会通过对辖区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掌握心理健康这门学科在村委工作中的运用,以及心理辅导基本操作程序,积累丰富的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的实践经验,开设了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堂,各项工作开展中,根据多方面学习业务和学术交流经验为基础,陆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为辖区学生提供辅导,并不断开设教育课堂及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健康知识讲堂,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和调适教育工作,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村委工作前进的同时,更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宣传建设,深化对社区服务活动的认识。

心理疏导和调适教育工作作为创建文明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委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健康地发展,全面推进村委进步为目的,我们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从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入手,还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继续推进我村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健康、系统、全面、有效地展开。

西南街道木棉村委会

上一篇:新进员工培训试题下一篇:新教师培训心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