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心理疏导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笔者多年从事中职三年级教学,亲身感受到了学生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因此,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除了把目光聚焦于成绩,更要去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关注学生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如何正确引导,从而使学习成绩快速提高。

第一篇:心理疏导论文范文

高考复读生考前心理疏导策略研究

摘要:在高考来临之际,高考复读生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高三应届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归因类型,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对每次的考试和学习失误都进行正确归因。我们应更加关心学生,疏导学生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高中复读生;心理压力;疏导措施

高考复读生是指已经参加了高考,但因高考成绩不理想或者对考上的学校或专业不满意而选择重新在学校或机构复习,准备参加下一年高考的学生。在高考来临之际,高考复读生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高三应届学生。我们深入了解高考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其症结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复读生走好高考的最后一里路。

一、考前复读生心理症状

这些因为各种原因而重新选择复读的学生,他们与一般应届高三学生相比可能面临着更多来自自我、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并可能導致其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四、五月这一期间本来是高考冲刺阶段,但有些复读生却出现异于应届生的表现,不是重视知识的梳理和高考前的备战,而是出现了对高考的迷茫,对学习的木然,似乎很着急,又似乎无所谓,好象不是自己在参加高考。学习质量明显下降,甚至无心学习,出现旷课、吸烟、喝酒、上网的现象。尤其出现省、市质检之后,自己感觉到顶了,没有“后劲“了。出现一周甚至几周学习中断现象,这是高考前及其可怕的情形。严重的会导致前功尽弃、功败垂成的情况发生。

二、考前心理压力原因探究

1、对自己认识不清。很多复读生入学之初就抱复考非名牌大学不上的激切心理。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学习实力。主观认为只要我复读,我一定如何如何,当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就会产生焦躁情绪。在这种焦躁情绪的影响下,更要在每次的学习或考试中证明自己,而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恰恰不利于实力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从而进入这样一个学习的“怪圈”。

2、学习进入“高原期”。经过近一年的复习,学生的体力、脑力、精力已经消耗的所剩无几,尤其是复读生,可以说连续二年的高考可以说是超负荷。出现了学习中“高原区”,出现了“缺氧”现象,他们知道这段时间对于自己这一年甚至一生的意义,但的确会出现自己不希望“心不在焉”的现象,所以出现了苦闷、懈怠甚至不和常理的叛逆现象。

3、自我封闭,人际关系淡化。复读生普遍存在人际关系不良的倾向。老师、同学的偏见,社会的歧视,再加上自己的自卑情绪使他们对人际关系过度敏感。多数复读生主动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交流,甚至不愿接受亲属朋友的安慰,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认为那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4、认为成绩唯一。即将高考的高中复读生将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高中复读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压力,开始将成绩作为自身唯一的追求,忽略其他事物,在每次考试中和考试后都“分分计较”,对在考试中作弊的同学产生严重的心理不平衡,对班级集体活动表现得漠不关心,并且经常对班内积极向上的同学挖苦讽刺,造成同学之间关系严重恶化。这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并且情绪会随着成绩的变化出现很大波动,不能经受挫折,经常容易出现陷入成绩深渊而不能自拔。

三、考前心理压力疏导策略

策略1:树立合理目标,保持适当的动机水平。耶基斯-多得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表明,动机强度过高或过低,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达到最佳学习状态;中等强度的动机和压力水平,可以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心态,学习效率最高。曾经失败过一次的复读生面临不利处境及将来可能出现的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认知往往表现出以偏概全、绝对化、孤立化的特点,并产生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尤其是认为这一次的高考就是人生的背水一战,只有考上,并且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没有客观分析自己水平的情况下,盲目制定高目标、严要求。强动机、高压力不但起不到促进效果,相反却会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抑制能力发挥,降低学习效率。

策略2:学会放松,改变心态。复读生面对内外各方面的压力,往往生活在过度焦虑中,压抑的情绪得不到适当发泄,久而久之会影响心态和学习效率,甚至带来生理方面的不良反应。学生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放松方法,主动改变心态。如渲泄,找朋友倾诉,把郁闷写进日记,写进给朋友的信中,把不愉快的、压抑的情绪抛出;转移,参加适合自己兴趣的娱乐活动,让头脑、情绪得到松驰;自我安慰,精神上自我肯定,不沉沦于一时失败的沮丧,以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洒脱对待人生,把过去看做人生的一种经历,而不是负担,充满信心,坚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困难。

策略3:正确归因,放弃错误观念。归因就是从行为结果推论行为原因,根据归因类型可分为内归因型和外归因型。与归因类型相对应可将人格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复读生对自己高考失利原因分析,如果是内控型,认为失败是由自身能力造成,属于不可控因素,易产生自卑情绪,若认为是自身努力程度不够,属于可控因素,就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刻苦努力;如果是外控型,认为失败是自己运气不佳,属于外部可控因素,在以后的学习和考试中也会抱有侥幸心理,若认为是考题太难,就会在以后学习中更加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归因类型,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对每次的考试和学习失误都进行正确归因,这样,不仅有利于查漏补缺,而且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策略4:坚持,坚持,再坚持。首先是坚持,最重要的也是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就是胜利”,这种坚持不一定是坚持在学多少,是一种状态上的坚持,是一种心态上的坚持,是整个一年复读的延续。千万不能中断。咬咬牙,一定要把这一个月盯下来。就如同“长征”,没有一个红军战士事先知道要走“二万五千里”,但就是一步步走完了这伟大的征程。告诉学生坚持到6月7日就是成功。哪怕这一个多月一点新知识都没有,你另十个月的知识增长也足够你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

高中复读生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我们应更加关心学生,疏导学生的不良心理,而不是一味重视成绩和名次。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端正高考态度,在高考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作者:魏平

第二篇:论中职高三学生心理分析与心理疏导

摘 要:笔者多年从事中职三年级教学,亲身感受到了学生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因此,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除了把目光聚焦于成绩,更要去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关注学生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如何正确引导,从而使学习成绩快速提高。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分析 心理疏导

一、提出问题

苦教苦学、团结拼搏是高三师生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然而在单招单考招生比例扩大的大好形势下,同其他中职学校一样,学校高三教学面临新的问题。

首先,高三学习氛围整体淡化。在相同管理模式下,班级良好学习氛围很难形成,中途转实习人数有所增多,违纪现象明显增多。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机在校园中的使用日益增多,上课聊QQ、发短信、刷微博、看小说、浏览网页等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特别对高三学生,手机不正当使用不但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态。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2010和2011学年,笔者均担任高三年级班主任。在接班初时,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升入高三的心理状态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主要设有 “你为什么读高三?”“你认为高三生活是怎样的?”“你做好了高三学习的思想准备了吗?”“高三的目标是什么?”“你有理想中的大学吗?”几个问题。通过两年的跟踪调查,笔者发现:迫于家长压力升入高三学习的学生由10%上升到25%;认为高职院校无好坏,考上就行的学生由61%上升到89%。并且,在两年的调查中,仅一人有自己理想的大学。

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升学要求逐年升温,如果有机会升学,家长会为孩子创造条件和机会。但被迫升入高三的中职学生,往往心中充满犹豫,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会纠结、苦恼、烦躁。同时,由于近两年分数线降低,升学率增高,使学生对高考的崇尚感逐渐缺失,升入高三学习,并不会在心理上感受到压力,必然会导致行为上的松懈。

另外,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仍处于弱势,社会的关注程度和宣传力度相对薄弱,高职院校往往被忽略。因此中职学生往往对高职院校的了解少之又少,不像普通高中的学生对名校和热门专业充满向往,学习目标明确。这也是中职学生学习缺少动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中职学生很容易受到周围舆论的影响。中职学生缺乏对事物正确、理性的认识,往往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交友不善”是学生中途辍学的主要诱因,而“高职院校无好坏”“读了高职也一样找不到工作”等“旁人意见”则大大动摇了学生的心志。

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学生思想和观念的变化导致了学生在高三学习过程中出现松散、精力不集中、烦躁、违纪事件的发生,归根结底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作为高三教师要去关注学生心理,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使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观。

三、心理疏导策略与实践方法

学生在高三学习的过程,也是身心发展的过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发生巨大变化。作为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去正视、感受、理解学生心理,同时抓住学生心理发生变化的关键期,及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调整心态,集中精力,顺利完成高三紧张的学习过程。

1.抢占先机,先入为主

开学初,是班级良好班风和学风形成的重要时期,很多学生升入高三后存在观望心理,没有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案例1:李同学是一个外表文气、老实的男孩,但每次教师走出教室,他便会马上活跃起来,成为班级的舆论中心。他话很少,从不与老师顶撞,但是回到教室时,却表现得比较随便。通过多方了解,得知李同学家境优越,虽然很聪明,却不肯用功学习,在寝室里,他在与同学的闲聊时表现得很自信,认为每个人都能考得上,只要上线,学校好坏无所谓,毕业后父母都会给他安排工作。

心理分析:和李同学有同样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学生往往有好的初衷,却不肯付出努力。同时,这种思想很容易蔓延,动摇了其他学生的学习信心。但就持有这种想法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之所以极力在同学中造成舆论,是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对此,教师的批评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应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来抵制消极的思想。

心理疏导:

班队活动课主题:《为自己的未来去拼搏,我拼搏,我快乐》

活动目标:通过教师对几个问题的诠释向学生渗透努力拼搏、实现自我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活动过程:(问题引导)

你如何看待这几个问题:

1.去年的分数线能说明什么?认清高考形势,不打无准备之仗

2.你选择高分还是低分。分数代表你的人生态度

3.你的人生谁来创造?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而不是寄托于父母。

你看到别人在努力吗,从此刻行动起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活动实录:

李同学在整堂课中低着头不曾正视我的目光,不管今后他的表现如何,但能够肯定的是在他的心中,非常清楚“怎样才是积极的人生”。

对高三学生来说,教师要做的不是鼓励他们拥有自己的想法、看法,而是必须要统一他们的学习观,努力拼搏,实现自我。因此,在班队活动课上,以教师的“讲”为主,从寓言到励志故事,到自己亲身经历,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让消极思想没有滋生的空间。

2.榜样的力量,为你导航

大学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对中职的高三学生来说,向往中更多的是迷茫。

案例2:小萍是一个懂事的女孩,刚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养父智力上存在缺陷,因此生活非常窘迫,低保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小萍一直靠着亲属的支助读到了现在。钱是时常困扰小萍的一个问题。一天小萍对我说,她不想读书了,当然,生活上困难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她感到考上了大学,她仍然看不到希望。

心理分析:和小萍有同样想法的孩子很多,认为“读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反正是高职院校,没有好差之分”,因此他们的努力总会时常缺少动力。未来的事没有人知道,但读大学的意义在于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提升一个人的素质,为人生创造更多的机会。

心理疏导:

(1)教师要学会“吹牛”。大学生活浪漫、多彩,充满激情与梦想。把自己的大学故事讲给学生听,会带给他们无限的遐想。美好的愿望和憧憬会给孩子无穷的力量。

(2)把榜样请进课堂。小磊是去年刚刚毕业的学生,考入浙江警官学院。入学后,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学校指导员和政委的一致认可,被任命为“党干事”,负责对入党对象的考查和培养。目前小磊正积极去准备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

小包是班级中的尖子生,升入高三后就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目标,在成绩上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去年高职考中,以全省22名的好成绩考入浙江金融学院。她的下一个目标是专升本,一直读到研究生。

……

把学哥学姐请进课堂,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真实感受,比教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3.坚持需要方法

对中职学生来说,缺乏毅力是大多数学生性格中的弱点,在经过一段努力之后,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精神上的疲劳困扰着每一个学生。

案例3:王同学是成熟、稳重的男孩,升入高三以来,学习一直很努力。一个多月后的一个早自修,主动找老师来谈心,向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王同学在高一的时候受朋友的影响,厌学,主动退学到社会上去工作,品尝了工作的艰辛后重返校园。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高三这一年把知识补回来,考出理想的成绩。开学来,他每天努力地在学习,发现自己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近来早晨起床,感到浑身疼痛,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心理分析: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心中非常苦恼。有些学生会把这些烦恼表现出来,有些学生会隐藏在心里深处,积累到一定程度,便极度厌学,无法挽回。要让学生看到希望,同时认识到努力的过程是艰苦的,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并非因人而异。信心才是一个人前进的基础,方法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心理疏导:

【阶段一】你其实很优秀。

用真实的数据来证明以下观点:

(1)与往届学生入学成绩相对比 ,你的基础并不差;

(2)上届的入学成绩与高考成绩对比,成绩提高原因:题型固定、题目基础、反复的练习;

(4)分析单科成绩进步的幅度,成绩要想有提高,需有信心、勤学多问、复习巩固。

【阶段二】传授成功宝典。

(1)听课方法指导:

①精到。带着兴趣听课,效果最佳,且勿 “愁眉苦脸”;

②心到。克服注意力“走神”和漂移;

③眼到。眼跟教材,找到知识所在的位置;

④口到。积极回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⑤耳到。根据教师思路专心听讲;

⑥手到。记录教师总结性的知识,没有听懂的问题。

(2)复习方法指导:

①跟老师。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内容。

②跟考试。每次考试之前对所学的知识复习一遍。

③跟计划。制订学习计划,每天半个小时用于复习。

④跟感觉。有些知识要经过几遍或数十遍的复习才能掌握,且勿心急。

(3)自修课学习指导:

①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

②独立思考。有疑问,问老师。且勿互相研究。

【阶段三】这是为什么?

(1)不会做,解题慢,老出错,为什么?

(2)英语单词背不出,怎么办?

(3)作文怎样写才能不跑题?

除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述说和教师的倾听同样是排解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法。

4.理解是沟通的最好良药

在为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的同时,还要为学生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的进步推波助澜。

案例4:小洁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同学,初中时曾在感情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家中父母感情不和,吵架是家常便饭,几次提出离婚,都在亲朋好友的劝解中暂时告一段落。回到家,面对父母的争吵,她经常头痛难忍。生活的经历使她内心变得很脆弱,但外表却表现得越来越强势。说话强硬、易怒,慢慢地与寝室里的同学形成对立。在班级中为了一句话便和小菲大打出手。在老师对打架事件的调解中,表现得非常无所谓,对同学不依不饶。

心理分析:其实害怕受伤的心理使她变得非常敏感,失去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理智。而她的内心极其需要关怀和爱护。她需要别人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她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同时也要让其他同学了解她性格方面的优点,为她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

心理疏导:

面对小洁的不依不饶,笔者只能从另一个同学那里寻找突破口。

教师:“如果其他同学用这样的话来说你,你会不会生气?”

小菲低下头,不回答。

教师:“你觉得看不惯小洁,不喜欢小洁,为什么?”

小菲:“我不喜欢她说话的方式,好像在命令谁,不听人家解释。”

教师:“你们现在对朋友的认识都太片面了,都只看到表面,不管你们俩人以后会不会成为好朋友,但你一定也能感受到,小洁最大的优点就是真诚,只要别人对她好,她会百倍千倍地返还给别人。你认为是这样的人不适合做朋友吗?”

说到这里,在一旁的小洁一下子痛哭了起来,泣不成声。小菲见小洁如此伤心,眼睛也湿润了。

教师:“但小洁你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你的语言和行为让人产生敌意。尽管你是无意的。”

小洁不再反驳,低着头哭泣。

教师:“你有漂亮、清秀的面孔,为什么不展示给别人;你善良,做事没有私心,为什么不展示给别人;你其实也很温柔,为什么不展示给别人。老师了解你,但你不能要求别人都了解你。对不对?”

小洁点一点头。

……

教师不能惧怕学生打架事件的发生,特别是高三学生,在大强度的学习压力之下,内心的烦躁、苦闷往往会通过过激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们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批评;需要的是关怀,而不是苛责。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发现存在问题的学生,家长的思想上也同样存在问题。因此,教师在重视学生心理辅导的同时,也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高三年级应该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高职考,了解学生将会出现的影响学习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并希望家长的配合为高三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带来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任顺元.奇妙的教育心理效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李树珍.中学生心理与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富阳市城镇职业高级中学)

作者:张凤凤

第三篇: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疏导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一说健康就认为是医学上的事,只重视生理的、躯体的健康,而忽视心理的健康。故尔,一有头疼脑热就往医院跑,而有了严重的心理疾患却自觉不自觉地掩盖了;平时只注重身体锻炼,而不重视培养健康的心理。据美国权威部门调查表明,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的患者占门诊病人总数的60%~70%。众多的科学实践研究也说明,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因为经受各种冲击,导致紧张焦虑,心理压力增大,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将会大幅度的提高。《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因为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人都离不开心理健康的良好境界。

学校关于学生的问题很多,但听到较多的是一句话:“生源质量怎么越来越差了”。诚然,学生的素质今不如昔,问题在于谁考究过学生们的心理以及应试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弊端与不幸?我们在小学后、初中后教育中给了他们以怎样的人文传播呢?本文在此仅做一些浅酌分析,与同仁共商。

关键词:健康;心理;青春期

一、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矛盾分析

这一阶段,他们表现为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依赖性更甚;人格个性自尊但心理自卑;富有理智感又充斥着冲动性;求知欲强,但识别力低。

问题行为表现主要有:厌学、逃学、说谎、偷窃、打群架、抽烟、酗酒、泡网吧、谈恋爱、焦虑、恐惧……听课不认真,課后不复习,不做作业,缺乏学习动机;要么学习方法不当,非常用功努力,但成绩上不去,效率低下,知识断裂;伴随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有时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将一切过失和失败都归咎无能、愚笨,干任何事都没有精神,且贪图享受;怕与陌生人交谈,丧失自信,敏感多疑,与师长敌对,不信任教师,心胸狭窄,自己又无责任心;性格怪异,思维奇特,过分关注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等等的个性缺陷。

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形成不良的个性:看问题个人主义偏激,不能一分为二看他人和自己,固执、打肿脸充胖子,敏感多疑,别人的眼色言语都和自己联系在一起,把自己孤立在受众之外,妒忌他人成功,排挤超过自己的人,形成内心的不健康,导致周围的人看不起他,个性不良影响自我发展;加之贪图享受、无责任感,,赊帐分工消费,攀比之风,享乐之风,不讲后果,形成心理障碍(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人格障碍(固执己见,偏执型、不接受正面教育),如分裂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两面人;反社会型:埋怨社会,老师、同学、父母(把自己生得不好看);由精神病到杀人狂等等。

但是,我们也要正视的:未成年人有犯错误的权力,他们自己不断通过总结而成人,不允许其犯错是不明智的老师和家长。

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决定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引导,要严格不出格,采取激励手段,耐心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老师的导体作用、工具媒体知识的能量体作用,做到豫时孙摩(预防、及时、顺序不越级、观摩及取长补短)。

二、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治理对策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的躯体健康与否,正随着科学的发展,运用各种先进的手段,予以比较准确、客观、具体的测定。而心理健康与否,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的标准。但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明确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宽容;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二)学校对策

学生群体不是孤立的单元,而是社会有机系统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心理系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如此情况,我们各类学校是否可以:

1、设立心理健康普查制度

国际通行的21世纪学校标准,要打破教学一体制,要‘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双轨制,在我国即是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共抓。随着老师良好的心理辅导,要让学生找到自信心,让其内心潜力迸发而奇效出;对于学校班主任,对班级每个学生要填写学生个人的个性、智力、心理的度量表,登记每人学生的心理档案,全程跟踪学生心理发展。

2、设立心理健康的课程

要有专门的师资,专门的专业教材而非政治课教育,这样才能受到重视。

3、开设心理咨询室

要有经培训的专业人员长期开办此项工作,通过面对面的关爱,为学生设计人生,解疑答惑,进行健康咨询,心理疏导。

4、开展积极向上的课余活动

学校课余生活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这是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的重要场所之一。如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为以后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充分发挥潜能,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其成就感;参加琴棋书画、体育锻炼、郊游等活动,以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扩大交友范围,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释放紧张和多余能量。事实证明,多才多艺的学生极少出现心理障碍。

(三)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疏导

学生的心理障碍大多属于发展中、成长中,及时发现并给予积极的科学干预和调节,可以消除或避免他们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的免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终生受益。

1、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记得上个世纪末国内有一家企业,在招聘时挂出的横幅上写着“北大清华学生免谈”,他们认为北大清华的学生知识好,优越的心理不尽健康,未必能很好适应当今复杂的工作环境。故此要求学生要要正确地认识现实,辩证地对待现实,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瞧不起自己;在行为上要承认现实,而不要逃避现实,要明白人生活在现实中,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能认识、适应和改造客观现实,要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自身的成长中,有时身处逆境是难免的,要坦然接纳之。

2、强化承受挫折的能力

要相信一句古语“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接受老师的指导、教导提升自己抗挫折能力,要经常接受磨难教育,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逃离出来,跟上当今时代发展的步伐。

3、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度控制纯粹的私人欲望和非理性冲动,有集体观念;能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冲突,保持开朗的性格、乐观的心境,忧不自毙,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爱;有自我成长、发展的意识,在自身特长的领域内实现较高水平的目标。要正确认识真诚与友谊,不要走入“派对”、“帮伙”的误区,在学校群体生活中形成制度化的活动规律,相互学习、相互参照、相互促进,建立良好的班风校风。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接纳他人,善待他人,要乐于与人交往,真诚地认可他人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他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他人以爱和友谊,善于合作,帮助他人,先人后己。不能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苛求他人,也不要一味自我中心或一味利己主义而损害他人。作为学子离开父母来学校求学,要信赖老师,要讲诚信。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活动,积极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群体之间彼此交往,以开阔眼界和心胸,增进了解,彼此信任,做到“自信信人、自尊尊人、自助助人”的良好品质。

5、优化自我意识水平

要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达到一种成熟。如遇事不胆小,无事不胆大,令行禁止;在挫折中笑纳苦果,在困境中及时挣脱;对弱者要善于奉献爱心,在争执中做到心平气和,得理让人;明白“人先自爱而爱人,人先自助后助人”;知足常乐不失进取,淡泊明志不失追求,能有今日之我战胜昨日之我的气魄。同时,摆正自己在群体中的定位,不能俯视、轻视他人、攻击他人。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做到言必信,行心果,知行一致。

在心理健康问题上,我们要随时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管理者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时,不可压抑学生自我的创造性和个性,否则会使之产生焦虑、失望、抑郁、苦闷等不健康心理状态。要充分运用观察法、自述法、会谈法、问卷法和心理测验等方法,从多方面搜集学生的心理行为方面的资料,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及时予以解决和疏导。

总之,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要面对和处理许多矛盾、冲突,要注重将心理卫生机制引入管理工作,要积极发挥学校群体心理功能即归属功能、认同功能、支持功能、塑造功能,形成一套功能化、专业化、数据化的心理障碍疏导体系,来妥善解决各种矛盾与问题,这是当代学校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志。

作者:何 云 李 邕

上一篇:网络理论论文范文下一篇:安全监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