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硫酸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022-09-10

一、工艺概况

该公司硫酸生产区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分为原料破碎、焙烧、净化、干燥、转化、吸收等6个工序, 除破碎外, 其他工序均为自动化进行, 人员均在控制室操作设备。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1. 评价单元划分

将该公司项目分为2个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具体划分见表1。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根据该公司生产工艺和现场检查情况, 各评价单元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如下:

(1) 硫酸生产区

入料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噪声。破碎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噪声。焙烧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高温、二氧化硫、噪声。净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氧化硫。转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氧化硫、硫酸及三氧化硫、五氧化二钒、噪声。吸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氧化硫、硫酸及三氧化硫、噪声。酸储罐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硫酸及三氧化硫。

(2) 公辅工程

供电:将10k V电压经变压器转化为380V供电, 可能产生工频电场。给排水:该公司给排水采用循环水, 不足部分由厂内深井补充, 循环泵运转过程中产生噪声。供暖:利用余热锅炉回收热量, 冬季为硫酸生产区供暖, 该过程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3. 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矽尘存在入料、破碎岗位, 接触人员较多, 危害严重, 可导致矽肺;噪声存在于入料、破碎、焙烧、转化、吸收岗位, 接触人员较多;二氧化硫、硫酸及三氧化硫存在于焙烧、净化、吸收岗位, 接触时间长, 危害严重。因此将矽尘、噪声、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作为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五氧化二钒触媒封闭在转化塔内, 转化过程转化塔距离控制室较远, 故人员操作时基本不接触二氧化硫、硫酸及三氧化硫、五氧化二钒;酸储存、给排水、供电长期无固定人员值守, 因此不将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五氧化二钒及酸储存、给排水、供电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为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三、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1. 检测结果分析

该公司硫酸生产区劳动者接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结果30.8%, 属于矽尘。破碎工接触矽尘浓度分别为总尘:1.8-2.1mg/m3、呼尘1.29-1.58mg/m3;入料装载机司机接触矽尘浓度为总尘:0.3-0.4mg/m3、呼尘0.25-0.31mg/m3, 均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劳动者接触的化学物质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焙烧控制室操作工接触的二氧化硫的浓度为CSTEL:10.0-12.9mg/m3、CT-WA:8.8-11.3mg/m3, 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其他岗位劳动者接触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劳动者接触噪声强度在68.1-81.3d B (A) 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焙烧岗位劳动者接触的平均WBGT指数低于25℃, 不属于高温作业。

2. 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该公司硫酸生产区粉尘作业存在Ⅱ级、0级两个级别, 噪声作业均未达到分级下限, 化学物作业存在Ⅰ级、0级两个级别。

四、结论与建议

1.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

该公司为无机酸制造业, 综合考虑该公司实际情况, 确定其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

2. 建议

(1) 对接触二氧化硫、硫酸及三氧化硫等强腐蚀性化学有害因素的劳动者, 应加强个体防护。

(2) 应在矽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入料、破碎岗位加强通风, 适当缩短工作时间, 降低劳动者接触的粉尘浓度, 同时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

(3) 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 公司应按相关规定组织其进行上岗前、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机构应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 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

摘要:目的:明确该硫酸企业 (以下称“该公司”) 生产 (运行) 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确定该公司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 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以及该公司职业卫生管理状况, 为该公司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卫生日常管理提出建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综合考虑该公司实际情况, 确定其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建议:对接触二氧化硫、硫酸及三氧化硫等强腐蚀性化学有害因素的劳动者, 应加强个体防护。应在矽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入料、破碎岗位加强通风, 适当缩短工作时间, 降低劳动者接触的粉尘浓度, 同时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

关键词:硫酸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议

上一篇:试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下一篇:孩子,给爱回封信——我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