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长武县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陕西长武县范文

现代长武县的丧葬习俗

摘要

丧葬风俗礼仪,是人生的最后一项“通过礼仪”,也是最后一项“脱离仪式”。如果说诞生礼仪是接纳一个人进入社会的话,那么丧葬礼仪则表示一个人最终脱离社会生活,它标志着人生旅途的终结。长武县丧葬礼俗源远流长,长武人对丧葬极为重视,礼俗繁琐,其中不少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那色彩。 关键字:陕西、现代、长武县、丧葬、习俗。

目录

前言

一、小殓

二、报丧

三、择吉

四、大殓

五、成服

六、献祭

七、宴酬

八、奠酒

九、归窀

十、祭期 结语 参考文献 谢 辞

前言

长武县,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部秦陇交界。东临陕西省彬县,南接甘肃省灵台县,西连甘肃省泾川县,北与甘肃省宁县,正宁县以泾河流域地权归属为界。历史悠久,山河秀丽,文化丰富,文物鼎盛。这里既有三秦古风,又有陇东之俗,既有汉族之情,又有回民之意,令人寻味,发人情思。近年来,通过对长武县丧葬习俗大量的走访和调查,发现这里盛行土葬,丧葬礼俗十分古老,葬礼的程序即庄重又肃穆,其丧葬仪式虽然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简化了很多,但主要的丧葬礼俗不仅带有我国传统丧葬礼俗的伦理思想,而且又融入了西方丧葬礼俗的一些内容,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 长武县民俗,忌“死”字。凡死者年老称殁,壮年称亡,少儿称殇,幼儿称撂(liao)。50岁以上的亡故为老丧“头顶揭天”,“昊天罔极”,70岁以上为“寿终正寝”,葬礼都比较隆重。小口少亡或非正常死亡,多随即掩埋。未婚男女死亡不备棺材,钉“四堵墙”或用草席巻裹掩埋。墓穴不打黑堂,衣不扣钮,俯卧掩埋。孕妇死亡,必须剖腹将婴儿取出,并在墓中倒入石灰、汽油等,引燃焚烧,以加速尸体腐化。青壮年死亡,还有“出殃”忌日,全家老小都要躲避,以免“凶鬼扑身”。凡一户百日内死亡两人为重丧,灵柩不能出大门必须破墙或从崖背吊出棺材埋葬。[1]这些禁忌,在城市中已经很少看到,但农村年长者依然恪守不误。现代长武县的丧葬习俗,从寿终至除服,有小殓、报丧、择吉、大殓、成服、献祭、宴酬、奠酒、归窀(zhun)、忌期等礼仪规程。

一、小殓

长武县民俗,老人在弥留之际,儿女、子孙必须守在老人身边,听老人最后的遗言。由年长者为老人理发、洗脚、净身,然后裹衣衾、穿寿祜(hu)衣(俗称老衣)。长武民俗认为:死者断气前所穿的衣服,到了阴间之后一直要穿。所以,子女事先精心准备寿衣,必须在老人咽气前穿好。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的遗憾和内疚,也会被亲戚、朋友认为对父母不孝顺。要给死者口中放茶叶或硬币,谓之:“盘缠”。让死者在通往阴间的路上打发饿鬼的纠缠,自己也不会忍受饥饿,阎王爷更不会收留。寿衣一般包括衣裤、长袍、寿帽、鞋袜、枕头等,至少要准备单、夹、棉三套,面料一般为绸子,绝对不能用缎子,其谐音是“断子”,怕遭到断子绝孙的报应,颜色以蓝色为主,款式大多采用清末的衣服样式,近年来,也有一些老人要求以中山装作为寿衣,寿帽为圆顶硬瓜壳帽,鞋子为绣花鞋,枕头为鸡式枕。寿衣的穿着有

五、

七、九件之分,忌讳双数,唯恐死亡的凶祸再次降临,通常根据家庭情况而确定。老人咽气后,由在身边的孝子烧下炕纸,年长者将死者抬到木床上安置,绝对不能让老人死在炕上。系“绊脚绳”,以素纸覆面,以防死者接触到阳光,魂魄受损,更怕冲犯天上过往的神灵,给子孙带来灾祸。并且将事先准备好的“看丧鸡”(即大白公鸡)放出来,让它守在死者的遗体前,看守遗体,以防老鼠咬损,回报主人对它的喂养之恩。“看丧鸡”一般从人死亡后到大殓,看守死者的遗体三天到五天。归窀后就可以宰杀了。“看丧鸡”在看丧途中切记不能生病或死掉,不然就会给死者的后辈带来灾祸。之后便停丧准备下葬。孝子要在床前设一个香案,点香化纸,然后穿上孝服,跪在地上痛哭,声泪俱下,但是不能出声。

二、报丧

等小殓过后,孝子要带上礼品立即到老外(wei)家(老外家指死者的娘舅家,小外家指死者儿女的娘舅家)去报丧。报丧时,孝子两个人一组,要穿孝服,戴下头孝,手捧哭棍(丧棒)。到老外家后,不能进门,见到人不论大小都要双膝跪地叩首。娘舅家的人看到这样的人,就知道是来报丧的了。其他的亲戚可以用电话或让人传话通知。

同一时间,孝子要请阴阳先生出写丧告(讣告),丧告是一种书面的报丧形式。丧告写成后贴在一张长五六尺,宽二尺的木板上,放在大门外,放上桌子,上香烧纸,每天日落的时候请回,日出奉上,直到出殡在坟头火化。丧告一般内容为:

讣告

君讳ⅹⅹⅹ

显 ⅹ府 生于公元ⅹ年ⅹ月ⅹ日,不幸于ⅹ年ⅹ月ⅹ日因积劳成 妣 孺人ⅹⅹⅹ

疾,寿终正寝,享年ⅹ十又ⅹ。兹定于ⅹ月ⅹ日家奠,ⅹ月ⅹ日安葬。

ⅹⅹⅹ

ⅹⅹ

不孝男

孙 ⅹⅹⅹ

ⅹⅹ[2]

丧告写完,即写对联。一般分灵堂、灵门、稍门三套,均有阴阳先生书写,内容都以歌功颂德,悲痛诉情为主。

最后在门前悬挂蠎纸(俗称出纸),一般讲究一个女儿挂一杆,儿子不挂。所谓蠎纸,粗如水桶,宛如蛇蜕。长武流传着一个故事就与蠎纸有关:有老俩口,膝下无儿无女。一天,老汉外出拾柴,在早丛里捡到一个蛇蛋,便带回家中,竟孵出一条小蛇。老伴怜其生灵,不忍抛弃,便精心喂养。很快,小蛇长大,食量巨增,但是老俩口仍然变卖家产,供养小蛇,并给小蛇取名“蟒儿”,后来,老汉患病身亡,蟒儿不忘养育之恩,盘卧在灵前守灵。老婆因为无力再供养蟒儿,就让它自谋生计。可是蟒儿流着泪,低着头,爬出了稍门,只见它在门前绕了三圈,爬上树变成了一条长长的纸团。邻居亲戚见后都说这是一条有孝心的蟒,便把蟒蛇化成的纸团称为“蠎纸”。 [2]从此以后,长武人就以挂蠎纸表示自己的孝心。长武人做的蠎纸,约10—15尺长,洁白如蟒,纸全呈鳞状或钱孔状。到安葬那天,拿到坟头火化,以示竭尽孝心。一般,村人、邻居看到门前有这些东西,便知道这家有丧事,就会来帮忙备办丧事。报丧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一种和亲属、家人一起分担悲痛的作法。

三、择吉

求吉祈福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在被视为凶礼的丧葬中,人们便通过各种各样的择吉方式来消灾解难。择吉主要有:“择穴”、确定宴酬、葬期和归窀时辰。这个过程要请有名望的阴阳先生依据死者的生辰八字和寿终时手掐时刻,经过准确的计算选择吉祥的时辰。 选择墓地,也叫“勾穴”,墓址要选在地势广阔,山清水秀的地方。讲究头枕青山,脚蹬流水,面北朝南为最好。认为这样的吉穴可以让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孙。墓由墓坑和黑堂(即墓室)构成,墓坑以长九尺,宽七尺左右,深七尺之深为宜,一般在向阳的一方侧面根据棺木的大小打黑堂,一般是2—9尺大小。选择好墓地后,即刻就要请邻居帮忙打墓,墓需在三天内打好,墓室要用砖箍好,有的富户也在墓室口贴瓷片,表示自己的孝心。

人死后,要选择吉日安葬。人刚死,应选在柔日下葬;在柔日死,就必须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利。凡在奇月死的人,应在偶月下葬,偶月死的人,应在奇月下葬。奇月、偶月也要配合好,否则不吉利。[7]确定准确葬期和归窀时辰,依据死者的生辰八字和寿终时手掐时刻来确定。长武一般有“三日葬”,“七日葬”两种方法,指的是在死者死后第三天或第七天下葬,但具体的时辰是阴阳先生确定的。通常在下葬的前一天即是宴酬的日子,随意更改就会招来灾祸。

停丧期间,亲朋好友、临居登门吊唁(也称吊丧)化纸,帮忙备办丧事。

四、大殓 大殓指的是将死者的遗体放入棺材中,也叫入殓,盛殓。长武人对棺木极其讲究,也叫寿房,寿木。棺材以木棺为主,棺谐音为“棺”,材谐音为“财”,去升官发财的吉祥之意。棺木通常以松、柏、楸、桐等树木的木料制成,也有用杨木、杂木的。一般,寿房选料是柏木棺头,松木身;差一点的用桐木制作,柏木档头,轻巧结实,耐久不腐。[2]棺木外面有彩绘的图案,以吉祥鸟、怪兽、金钱树、龙凤呈祥、八仙祝寿、鹿、猴、虎、龟、鹤等。[5]有的地方也有百寿图、四季图、二十四孝图等图案,非常的漂亮。棺木四周饰以云、水日、月之纹。棺木前头正面绘二龙戏珠、凤穿牡丹、云纹莲台等图案,书写某某之灵柩,福如东海,音容宛在等语句。后头绘香鼎、燃香,白菜。[7]棺木上的彩绘除装饰的意义外,主要在于表达孝子对亡灵脱尘升天,生还净土的期盼。

在大殓前,孝子要将老外家的人请来,化纸吊唁,瞻仰遗容,验明正身,确认死者是正常死亡,并且要验看孝子为死者准备的棺木。等老外家的人感到满意之后,才能将死者的遗体放入棺木内。入棺时,棺木中要将纸前就准备好的枕头、被褥及日常用品等物。死者必须要仰身直肢,头不要稍微低一些,不能让死者看到自己的脚,否则会引起尸变为了让死者在阴间同样活人,要在棺内撒上五谷杂粮、铜钱,表示死者在阴间能吃饱穿暖,不缺钱花;也放上死者生前喜爱的东西,如烟袋、扇子、眼镜、镯子、手表等,有的也放书籍、文房四宝。[2]但不管放什么,谷草是少不了的,取的是“落地而生,坐草而归”的意思。[7]在所有的事都做完后,让子女们见死者最后一面,就可以闭棺了。棺盖要用胶纸粘严。然后孝子围着棺木痛哭,叩头三拜,以表示自己的不舍得思念之情。最后要用棺罩套在灵柩以上,棺罩上多绣以松鹿图、松鹤图、仙寿图,四周有吊穗,十分华丽。盖棺时,忌讳孝子的眼泪掉入棺内,即“雨打棺”,以后子孙会十分贫寒。最怕空中打雷,传说尸体会变软。

五、成服

亲属披麻戴孝叫作“成服”。 《仪礼·丧服》中写道“丧服。斩衰裳,苴絰、杖、绞带,冠绳缨,菅屦者,传曰:斩者何?不缉也”。顾名思义,“五服”的本义,是指五种丧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根据《礼记》中的说法,孝子穿孝服要遵循„亲亲尊尊,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原则。实际上“五服”并不是简单的指衣服性质上的差别,而是亲属间血缘关系亲疏的标记,亲属关系愈近,哀痛愈甚,孝服的规格愈高;也表示服丧时间的长短,长则三年,短则三月。在长武县现在丧葬礼仪中对丧服的穿着已经不那么讲究了。丧服一般用常见的白布制成,俗称“孝褂子”。由长衫、孝帽、孝鞋和麻帛组成,长衫比较像医生穿的白大褂,但在领子的地方是圆领,孝服的袖口、下摆必须是毛边;孝帽是两条白纱布,一条孝布缠在脑袋上,另一条用来遮住脸,称为“下头孝”;孝鞋的要求是黑色的布鞋,鞋头缦上白纱布;麻帛是系在腰间的用麻搓成的绳。一般死者的儿女、孙辈的孝服由主家准备,其他亲属则要自备。丧服并不是作好后就可以直接穿用,而是必须拿到灵柩前涂抹上香灰,俗称“呈孝”,呈孝后,孝服才可以穿用。在整个丧葬过程中,死者的儿子、媳妇、女儿、孙子及孙女都必须穿着重服,戴下头孝,儿子还要在腰间系上麻帛。其他亲属则只需穿孝服,头上缠上孝布,不用戴下头孝。死者的重孙辈会在胳膊上绑上死者生前就准备好的红布条,俗称“花红孝”。 [1]一方面表达了死者对后辈的爱护,另一方面则希望后辈生活开心,没有忧愁烦恼。丧失上有人戴花红孝,被看做作是吉利的事,是死者长寿的象征。有小孩的人家都会向主家要花红孝,以求小孩能得到和死者一样的福气。

近现代以来,中国的丧葬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丧服有了很大改变。通常是胸前别一朵小黄花或白花,左臂围一块黑纱。也有一些妇女在发髻插一朵白绒花。这些志哀的方式比起中国的丧服来,要大大简化了,只存在于县城,或老了归葬在家乡的人。

六、献祭

葬期的前一天为正献日,主家提前邀请家门父子,总管执客,定鼓乐班子吹手奏乐,搭设灵堂、奠棚、宾棚。灵堂一般搭设在正堂中央或死者卧室正中。灵堂前用白布挽联中堂遮罩,正面摆一方桌,桌子要围上围裙,桌子前放一个烧纸钱的瓦盆,名曰“孝子盆”,也叫(孝纸盆),桌面置放死者遗像,灵牌。灵牌一般在白纸上竖式书写,其内容是:

供奉

考 君子ⅹⅹⅹ

新逝显

ⅹ府 之灵位 妣 孺人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

不孝男

孙 ⅹⅹⅹ

ⅹⅹ

奉祀

[2]

灵牌两侧各立一童男童女纸制品,灵牌正中摆放祭奠贡品,如寿糕、寿头、寿桃、寿羊、寿猪、寿鸡、寿马、各种各样的菜肴。数目根据主家的家境贫富情况而定。同时还用碟子摆放一些枣梨、柿子、点心或死者生前爱吃的食品。配放香炉、蜡烛、酒壶、酒杯等祭器。周围用白纸剪制吊纸、如“二十四孝”,“十二大贤”等。灵堂搭设好后,自停尸之日起,孝子要坐草守灵。长武人在灵堂两侧放些麦草,没黒没明地坐在灵堂守护。每逢亲戚邻人前来祭奠,亦陪同哭泣,直至安葬为止。之所以没黒没明地坐草守灵,是因为长武人的一段讲究:过去医学不发达,孕妇生产由产婆接生,因为条件差,只能在身下垫些麦草坐在上面,直到孩子出生。产妇的痛苦不堪忍受。[2]因此,后辈子孙为了报答老人生养教育之恩,除老人在世多方孝敬外,老人谢世后,还要还生养自己的“坐草之恩”,以示报答。

献祭当日,凡五服内的孝子都要头戴孝帽孝帕,身穿孝服孝衫(缟衣),腰系麻帛,脚靸用麻布缦的鞋,手捧丧棒,重服守灵,嚎啕痛哭。门前丧告、蠎纸、挽联贴挂的井然有序。鼓乐队站在门的两侧吹奏、唢呐、笙箫、鼓乐,哀乐声声不断;孝子的哭声悲痛欲绝。亲朋好友、邻居会以孝子的哭声是否悲伤、难过,来衡量子女,媳妇对父母是不是孝顺恭敬,尤其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媳妇,更要以悲痛的样子放声大哭。人们对哭丧的评价最终会影响她们日后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她们在亲戚朋友面前的声望。亲朋好友亦穿白戴孝,献祭礼和香纸、蜡烛、金银斗、童男童女、灵魄楼、花圈、牌匾等,前往吊唁。祭品一般是:女儿女婿、外甥多奠仪洋、童男童女、奠羊奠猪、挽幛等重情厚礼;亲朋好友为软匾、硬牌、金银斗、花圈等;邻里为蜡烛、烧纸、香物等。由执事接待,迎宾客至灵堂跪拜祭奠。礼簿登记献供、奠仪。献祭一般在死者灵前早奠一次,午奠一次,鼓乐齐鸣,孝子大放悲声。早饭和午饭前在灵前化纸,先舅家,然后是主家,最后才是女婿、侄儿、侄孙辈。死者的女婿、侄儿和亲朋好友还点一些悲痛曲子,通常的曲子有《祭灵》,《吊孝》等,以寄托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七、宴酬

宴酬是整个丧事中最热闹的一天。这一天所有的孝子都要早早的吃过早饭,然后孝男的请得鼓乐班吹手一起等待要来吊唁的人,孝女、孝妇守在灵堂前迎接吊唁的人并陪哭。来吊唁的人最重要的是老外家的人,当老外家的人来到路口,只要穿孝服孝子、孝女、孝妇,都要在大路口双膝跪在路的两边,放声痛哭迎接,鼓乐班吹手也要用最大的力气吹奏。当老外家的人走过孝子身后时,孝子才能依次起身。老外家的人来到大门口时,留在灵堂钱的孝女、孝妇,要跪在门外两边痛哭迎接。吊唁的人先到灵前化纸祭奠,对着死者跪拜行礼,平辈的人只要鞠躬就行了,守灵的孝子便叩头还礼,并给所有的人都递上一条最宽最长的孝布。其他亲属的迎接规格要低一些,在大门口就可以了,也不用所有的孝子都去,鼓乐班吹手每换一首曲目就表示来了新客人,让孝子到门外去迎接。接下来就是吃饭的时间了。长武人早饭待客吃的是血条汤泡馍,就凉菜。 中午举行“安杯”仪式前,先由老外家的人到灵前给死者化纸祭奠,然后依据亲属关系的亲疏依次上前化纸祭奠,孝子要再一次为老外家戴孝。祭奠完后,以老外家、小外家的人为主,宾客依次按辈分就坐,轮番进酒、上菜,每道菜都要灵前泼撒,表示孝子没有忘记死者。宴席上长武的菜数也是有讲究的,传统的上法有“八挎五”,就是宴席开始后,下酒八个菜,吃馍时再上五个菜。喝酒时,上一道菜,喝一阵酒,随上随饮,说天论地,谈笑风生。这八道菜通常是:拼凉盘、炒肉丝、黄焖鸡、三仙肉、八宝饭、酸辣肚丝、蜜汁滚子、汤碗子。以荤肉食为主,咸、甜、酸、辣各味俱全;炒、煮、炝、烩各法都有,人称富菜。吃馍的五个菜以素为主,如凉拌粉丝豆芽、烧豆腐、烧茄子、醋溜芋丝,再加一个粉蒸肉或辣子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鱼、虾等各种不常见的菜也出现在长武人的宴席上。如果饮酒时上八或十道菜,吃馍时再上八或十道菜,就是“重八”或“重十”。[2]宴席丰富,大操大办。席间鼓乐班吹手连续吹奏乐章,孝子叩头、敬酒,以表示对亲友的感谢。宴酬办的丰盛与否通常被看作为对老人的孝顺程度,宴席越丰盛表示对老人越孝顺,反之则否。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家境不太好的家庭的负担,甚至有人家为了攀比将宴席办得更大更夸张。

在中午宴酬前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老外家的人会提出许多刁难孝子的问题,孝子如有不恭之处或对死者生前有不敬行为是很难通过的。如果孝子对死者生前孝顺恭敬,老外家的人就会给死者的儿子,儿媳各披一个红被面,称为“披红”,表示嘉奖,也希望其他的人能够学习,孝敬老人。如果孝子对死者生前不孝顺,就会被老外家的人批评,以告诫在场其他的人。作为一种仪式,表面上是针对孝子和活人的,实际上是人鬼相亲的一种方式。一方面是老外家的人通过表扬或批评孝子来劝慰死者,另一方面是明告死者,你虽然走了,我们还会管教你的子女,让他们好生做人。[5]

八、奠酒

奠酒一般在宴酬的当天晚上进行,要请阴阳先生主持。下午,孝子要在长辈的带领下去“请三代”,(死者的前三代长辈),请回灵牌供奉,为死者尽最后一次孝。奠酒时在屋内设经堂,敬祀“万圣同宫”诸神像,门外栽幡杆、围坛。献祭当晚,阴阳先生诵经、游庙、观水、过奈何桥,为亡灵招魂超度,为死者的后代消灾免难。接着便是最总要的环节,奠酒行礼。阴阳先生首先念经做法,“散花灯”。荷花瓣油灯、花碗(孝子献给死者的各式菜肴)二十四只,将花碗放在孝子的头顶,依次序献给死者。家境好的人家也向死者奠献更多的花碗。孝子要跪成四排六行,意为“二十四孝”。每献一次花碗,所有孝子都要叩头。而叩头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在成规的丧事中,讲究“礼行三献”, “乐奏五章”。孝子(孤子、哀子或孤哀子)行“三献礼”,指乐奏三重,礼行三遍;亲属行“分献礼”,指儿女依次献敬;重孙行“献茶礼”。行礼有“十拜”,“四头八拜”, “三拜九叩首”的规矩。[1]随着丧葬礼仪的逐步简化,在长武人的丧葬礼仪中,孝子不论辈分都需“三拜九叩首”,鞠一个躬,叩三个头,以表达对死者的怀念与尊敬。“三拜九叩首”也是整个丧葬礼仪中通用的礼仪。行礼完毕,阴阳先生登上法坛,拍动醒木,呼神唤鬼,祭“十王幡”、“游地狱”,为冤魂饿鬼撒馍渣、纸钱,俗称“撒化弥”(泼撒),为死者在通往阴间的路上扫除障碍,结交朋友。最后由阴阳先生撰写、念诵祭文,为死者之归葬超度,求子孙之福泽吉祥。如母亲去世,献写的祭文内容大体为:

公元ⅹⅹ年ⅹ月ⅹ日,不孝男ⅹⅹ等虔具素酒礼之奠于灵前,吊之以文曰:生别死离,伤心劳神,养育之恩,重如泰山;不幸吾母,一别尘世。忆思吾母。一生克勤克俭,教养兄妹,苦口婆心;对待长辈,吾母恭敬孝顺。妯娌之间,和睦相处。为一家生计,忙忙碌碌,毫无怨言。具斯淑德,贤惠人赞,辛苦劳作,不避寒暑。今生今世,清福未享,过早身亡,哀儿哀女,百喊不闻。今举杯薄酒祭奠,聊表微忱。愿母九泉有知,来尝祭品。呜呼哀哉! 尚飨。

诵经完毕之后,孝子、女婿侄儿、侄孙点歌表达对死者的思念。点歌是整个丧事中气氛最轻松的环节。在过去,乐队的乐器主要是由唢呐、梆子、三弦、鼓等秦腔常用的乐器组成,现代为了弥补继承者者的不足,和演奏者水平的限制,常常加入一些小号、电子琴、架子鼓等西洋乐器。乐队的音乐也并不一定就是悲伤情绪的,曲目非常随即,没有太多的限制,也能听到诸如《好日子》、《月亮之上》等流行歌曲。经常一首没完,又有人点歌,只能赶紧换曲,显得手忙脚乱。前半场,一般是老年人喜欢听的秦腔,都是大家熟悉的折子戏演唱者也经常是刚刚唱完秦腔《三娘教子》;后半场是迎合年轻人的流行歌曲演唱会,甚至可以由围观的群众来点歌。这个时段,除了嫡亲的孝子外,其他人都可以看演出,寻找欢快。 诵经时所唱的曲子则是传统的经典民间曲目,如《将军令》、《番五令》、《五更鸟》、《担水》、《绣八仙》、《柳亲家》、《四方转》等曲目。有的,也根据死者生前的爱好,放电影、唱戏,各式各样。虽然丧事悲痛,但也吹吹打打,热闹非凡。祭奠要一直延续到午夜三时,实际形成了白丧喜事。

九、归窀

献祭的次日为归窀安葬,俗称出殡,长武农村也称送埋、送葬。老丧辰时或卯时起柩。由长孝子“摔纸盆”、抱灵牌。纸盆要摔得越碎越好,以方便死者将孝子烧的纸钱带到阴间去。起灵前,要放一串鞭炮,表示为死者践行去阴间。灵柩需八人用丧轿抬,(如果路途遥远还盛行用拖拉机,汽车送葬。)灵柩顶端插纸制白鹤,取驾鹤仙游之意。用三十六尺白布拴在灵柩前,由重孙、孙子或幼小的儿子牵着引魂幡、花圈、幡旗先导,鼓乐吹打,阴阳先生诵经,乡邻家家户户门前点火堆致哀送行,孝子在灵柩左边排行肩托白布“扯纤”,牵引棺木徐徐前进,孝女在右边扶着灵柩,其余的孝子则按男左女右跟在灵柩后面,众亲朋好友尾随,依依“送埋”,执事沿途撒纸钱。一路上悲悲戚戚,浩浩荡荡,哭声震天,哀声鼓乐,情调凄凉,直至将灵柩送入坟地。送埋的路上,每遇上十字路口,有人设香案祭奠,就得停柩路祭,孝子必须三叩六拜,表示感谢。进入坟地后,灵柩要围着墓穴左右各转三圈,然后停放在正中央。鼓乐吹打奏乐,阴阳先生念经,孝子烧纸,齐放哭声。按既定的时辰下葬棺椁,移入“黑堂”(即墓室)。棺盖上放置死者日常生活用的东西,如碗、筷等物,脚下点常明灯、安放魂牌。正面点燃蜡烛,放上贡品,童男童女放在两边陪葬,撒五谷杂粮,还要放上一副弓箭,以防止盗墓贼盗墓。最后用砖块将黑堂口封住,请阴阳先生和主家长辈审验后,诵封土文,长子将挖墓坑时的第一铁锨土填在墓坑中。然后由执事行祀土礼,最后亲朋好友和孝子封墓起冢。孝子将亲友带来的金银斗、花圈、匾等物放置在坟上火化,将引魂幡和丧棒插在坟头。最后在坟头放上死者生前爱吃的糕点,菜肴,为死者“安锅”,孝子哭喊着让死者安息,求告阎王宽恕死者生前的一切罪孽,让亡灵早日升天,并表示孝子愿意替死者亡魂受刑罚。最后止哀并收起孝帕。送埋返回时,要请死者的灵牌回家供奉,进家门须得跨火盆驱邪。中午,主家再设一次宴款待亲朋好友、总管、阴阳先生、执事、执客及家门父子。葬埋之后,孝子每晚要去坟茔点灯笼,在坟前煨火。这是为了考验子孙有没有孝敬之心。据传,能否救亡灵于危难,只要看坟前有没有光亮,有,则表示救亡灵于阴曹地府之中;没有,死者的亡灵就会在阴曹地府中受苦。第三天“禳园”,孝子绕坟周围左右各转三圈,以慰亡人“入土为安”。这个过程非常悲戚,十分严肃,又显得特别隆重,感人。

再送埋的途中和返回后,长武存在着许多忌讳。如灵柩最忌途中着地,更忌下葬时棺木盖开或将垫包洒在死者面上或身上。当地传说,如果发生类似的情况,会影响后辈子孙的成才和命运。送埋返回后,最忌孝子进入邻居或别人家,因为孝子有重服在身,这样不仅会影响别人,也对自家的运道不好。送埋的村人所拿的工具不能直接拿回家里,要用火燎或在门外停放几小时后,因为埋葬了死人,是不吉利的征兆,会将厄运带回来。

十、祭期

从寿终之日起,每逢七天为忌期,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认为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后,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而三

七、五

七、七七为重忌日,最为重要。这一天,孝子、女婿、外甥等至亲,穿白戴孝,先天下午前往坟茔将灵牌请回,中午祭祀后,送到坟茔烧纸祭祀。长武人把这段时间的活动程序叫“七期斋斋”。五十天、百日亦为重祭,主家要准备酒席招待亲友,以示子女没有忘记父母养育之恩;亲朋相聚,以慰亡灵。

周年祭奠共为三次:“一周”、“二周”、 “三周”。头周年,孝子、亲友大祭,二周年,家族小祭,三周年最为隆重。亲友聚集,主家设宴广待宾客,中午将灵牌送于坟茔,下午又将灵牌送回,烧纸叩头,脱去孝服。以后,即可张贴红色喜联,婚嫁弥月,四时八节就可以正常活动。也有人家在祭期或周年时修影(神主)、续家谱、树碑;清明节整修坟茔、栽种柏树,点缀风景,怀念先祖。除此之外,长武人把农历十月一日晚,定为为死者送寒衣之节。每逢这天晚上,儿女们拿上烧纸、棉花纸衣、冥票,跪在祖先坟头或十字路口,用火点化,送给死者。如果遇到刮风,就在祭送品外划一个圆圈,风在吹刮,也吹不到圈外。这表示不能把寒衣冥票让别人家的亡魂抢夺而去。送了纸做的寒衣,祖先在阴间过冬可以防寒不冷;烧了冥票,即认为生者孝敬了死者,死者在阴间就不缺钱花。这中间虽然有不少的迷信色彩,是不可取的,但告诫我们:时时处处要孝敬老人,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先。

结语

《论语·为政》言: “生,是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丧葬礼仪是人生礼仪中的最后一个礼仪,“慎终追远,明死生之义”。几千年来,从丧葬礼仪形成及发展至今的过程中,他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那就是“孝”。在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丧葬礼仪文明中,生者不但没有与死者割断联系,反而促进了两者之间的亲密联系,并且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积极地保持、维护着这种关系。这都源于存在于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一个坚韧的纽带—念祖怀亲,是生者与死者之间无法斩断的精神联系。虽然在丧葬,礼仪中存在着许多的迷信、蒙昧,以及社会的发展为我们带来浪费大量的物力、财力等各种附加问题,但他的重心却永恒地停留在 “慎终追远”,“孝德为本”的精神主题上。每个时代,每个区域,每个民族的丧葬礼仪虽然在形式上千差万别,可是内心深处都蕴含着,表达着对大自然的敬仰,对华夏文明的守护,对众生的祈愿。体现了中国人身上所特有的对生命的尊重,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生死观的深层内涵。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上下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从始至终贯穿着儒家“礼”的教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礼仪文化。他们综合了民族、宗教、伦理‘艺术和美学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目的在于教化人敦厚庄重、相互和睦、人心向善。丧葬礼仪作为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礼仪,丧葬制度作为封建关系和灵魂观念的产物,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它既与祖灵崇拜的信仰民俗相关,又凸显儒家的孝悌伦理思想,还十分重视姻亲以加强亲属集团间的联合与互助,具有明显的沟通家庭、家族甚至宗族、社会的人际关系的功能。因此丧葬是反映、表现、巩固和发扬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素质、民族自我中心意识的强有力手段。我们不仅要继承丧葬礼仪中的传统文化,同时要摒弃丧葬礼仪中的迷信,蒙昧。

参考文献

[1]长武县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8). [2]闫志和.长武风采.西安:三秦出版社,1993(10). [3]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8) [4]〔清〕张亮采,尚秉和.中国风俗史(外一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

[5]武文.中国民俗大系(甘肃民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6]中国风俗通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6).

[7]丛书编纂委员会.中国择吉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

[8]王娟. 民俗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徐吉军. 中国丧葬史[M] . 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8. [10]中国民俗文化大观[M].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0 [11]王增永,李仲祥. 婚丧礼俗面面观[M]. 济南: 齐鲁书社,2001.

[12]刘铭,徐传武.“七七”丧俗考源[J]. 民俗研究,2010( 2.) [13]乌丙安. 中国民俗学[M].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14]薛理勇.丧葬习俗.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

[15]周苏平.中国古代丧葬习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第二篇:长武县十二五人口规划

关于上报《“十二五”人口与计生事业规划》的报告 长计生发(2010)37号

长武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关于上报《“十二五”人口与计生

事业规划》的报告

市人口委:

现将我局《“十二五”人口与计生事业规划》随文报来,请审阅。

特此报告

长武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二O一O年三月四日

主题词:“十二五”规划报告

─────────────────────────

抄送:档

(二)。

─────────────────────────

长武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十二五”人口与计生事业规划

按照省市人口工作规划,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十二五”期间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做以下专项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的工作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县各级党政组织以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探索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机制为突破口,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目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严格质量管理,推进依法行政,深化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全县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形成了党政重视、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十一五”期间主要计生质量指标如表所示:

主要工作特点:一是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三个一”领导机制。二是宣传教育在创新

中求发展,不仅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和健康知识需求,更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实效。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活动持续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建设持续推进,宣传思路进一步明晰,宣传手段不断创新,人口学校和计生网络成为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到2009年底,全县建成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乡镇11个,示范村160个,建设计划生育新农村69个,计划生育新家庭2万户,建成人口学校150所,计划生育文化书屋7个,累计印制计生宣传品多达80余种100余万份、册。三是基层基础不断加强。各乡镇均设立和加强了计划生育专职副乡镇长、副科级建制的计划生育服务站,各村都配备了专职副主任,设立了计划生育村专干、中心户长,计生协会普遍成立并强化。行政管理网络、技术服务网络和群众工作网络初显规模,全县计生工作迈入了“有人理事、有章办事、有钱干事”的经常性工作轨道。到2009年底,村计生专干共171人,中心户长971人。四是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加强。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把计划生育工作同发展经济相结合,同引导农民少生快富奔小康相结合,同解决广大育龄妇女的实际困难相结合,同帮助千家万户建立幸福家庭相结合。到2009年底,全县有366人享受国家奖励扶助,有5人享受了放弃生育二孩指标奖励,有37502人享受了农村新合疗计生家庭补助,有6人享受了特别奖励扶助。全县累计共发放奖励扶助金21.96万元,986户计生贫困家庭在建房中享受国家补助1000余万元。五是优质服务再添新举措。我们创新了“计生联手,县乡联动,全员参与,资源共享”的工作模式,用两年时间高质量完成了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任务。首轮育龄妇女受检率达95.1%,查出妇女病共21237人次,建立育龄妇女健康档案卡31361人。同时,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实行免费优生筛查。到2009年末,一孩筛查1387例,二孩筛查1926例。“十一五”期间,广泛开展了“优质服务年”活动,县乡服务站共为群众发放避孕药具累计达5万多板(盒),实施节育手术4870 例。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筛查工作已全面启动。六是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我们按照“两个条例”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制度,规范了二孩审批、奖扶对象确认、独生子女保健费发放等工作程序,保证了计生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开展了执法案件卷宗联评活动,较好地解决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七是流动人口管理不断加强。到2009年底,全县共排查居民楼和住宅小区600户1350人,登记重点管理对象714人,建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档案卡1350份。流动人口管理信息交换平台运作正常。“十一五”期间,全年共接收查询信息300多个,在亭南煤矿、马屋

电厂等大型企业举行活动6次,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4300人,免费发放避孕药具1200件(盒 ),开展查病治病2100人次。2009年,全县共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980件,建起了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库,采集信息15555人,填表5704张,录入率100%。先后与周边县区签订了流动人口管理协议书,为流动人口全国“一盘棋”工作创造了条件。八是计生干部队伍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我们通过严格考核调整村专干,配强配齐了村级计生干部队伍,增资提薪调动村级专干工作的积极性。2009年底,我们对村专干工资进行调整。800人口以上的村专干工资提高到150元/月,800人口以下的村提高到100元/月。招录协管员10名,加强了计生队伍力量。九是计生协会工作不断加强。2009年,我们对县、乡协会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计生协领导班子。积极完成了计生村民自治示范村的创建任务。广泛开展了“兵儿女”、“团儿女”活动,建立计生扶贫帮困小组150个,救助计生贫困户400多人。扎实开展了救助唇腭裂患者活动,全县救助患者7名,治愈康复7人,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二、 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口转变,人口计生工作任务更艰巨。一是低生育水平面临着反弹的现实风险,完成既定人口计划,压力仍然很大;二是推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人口增长绝对数量得到有效控制,表现更为复杂,但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流动等问题相互交织,解决难度加大,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还没有真正形成综合治理的局面;三是符合我县实际的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基本形成,但影响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还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四是生育政策与群众的生育意愿、当前人口现状与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完成人口计划的压力与依法行政的要求等多个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五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体系基本建立,但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计划生育工作实际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法律制度还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行政等现象依然存在;六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但服务的能力还不能满足广大育龄群众的需要,基层服务阵地建设滞后,服务设备简陋,服务管理制度不完备,服务站适应新形势、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的思

路还不够清晰,措施还不够有力;七是农村优惠政策对计生优惠奖励扶助政策的影响、冲击,致使统筹兼顾计划生育家庭利益难度加大。

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实际,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努力推动全县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三、 “十二五”规划

(一) 人口计划:

“十二五”期间,我县总人口控制目标为20万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分人口计划主要控制指标如表所示:

(二)人口计划说明:

1、受生育政策调整等因素,人口处于增长的态势短期内难以转变。

2、受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重大煤化工企业在我县落户并实施,我县流动人口将持续增加,人口总数量将不断加大,预计“十二五”末流入人口将达到2万以上。

3、受全国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到来,我县将在“十二五”期间出现人口高峰。

(三) 工作思路:

按照国家人口委“一二三四”的总体工作思路,把我县计生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坚持“一条道路”,推进“两个统筹”,强化“三个注重”,促进“四个转变”。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更加注重服务关怀,更加注重宣传倡导,全面认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积极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科学把握人口因素变化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着力转变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积极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和方法的转变。

(四) 工作目标:

1、 计生质量指标:“十二五”期间,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不高于12‰,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5‰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103—107

正常值范围内。

2、 宣传教育指标:建成计划生育新农村160个,新家庭4万户,建成高规格村计划生育人口学校150所,建好人口计生网站,确保互联互通,做大做强计生宣教产业链,保证群众生育观念进一步转变和提高。

3、 优质服务指标:计生政策、科普知识宣传面达到90%以上,药具、四术回访率达到98%以上,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100%,节育手术并发症控制在0.5‰以内,育龄妇女健康检查率达到95%以上,治病率达到100%以上,治愈率达到80%以上,孕妇优生筛查率达到90%以上。

4、 利益导向指标:符合计生奖励扶助政策的计生家庭应奖全奖、应补全补。逐年提高独生子女保健费标准,建成一批有影响的计划生育“三结合”项目和工程。

(四) 主要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坚持保证。一是继续把计划生育工作做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坚定不移地执行“三个一”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重大事项的督查范围,坚持人口与经济社会综合决策,创造有利于人口和计生工作的政策环境。

2、 加强财力支持,为计划生育事业提供坚强经济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决定》提出的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中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投入幅度。对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以及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建设等方面所需经费,要给予保证。

3、 完善管理服务体系。着力构建行政部门、服务机构、自治组织、群众团体为一体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着力构建全员参与、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统筹协作的计划生育管理新格局。全面加强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力争“十二五”期间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一流,能服务、会服务的计生专业化队伍,着力抓好优质服务示范站建设,重点做好县、乡服务站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好国债项目,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着力实施计划生育“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和“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建设计划生育先进社区,开展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需求的计划生育、

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努力构建信息计生,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网络互联互通,搞好人口信息资源建设,提高计生管理能力,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水平。

4、 严格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度,努力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可衡量、可操作、可考核的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5、 坚持综合改革,形成综合治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格局。继续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新格局。着力健全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着力建立健全协作通报工作机制,着力探索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格局。强化各部门、各单位定期磋商,密切合作,综合评估的协调机制,努力解决好执法协调、政策配套、管理服务、人口信息共享等重大问题。加强信息沟通,加强资源共享,加强部门协作,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等群众团体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计生事业的浓厚氛围。为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三篇:2012年长武县农民负担综合治理方案

长武县农牧局

长武县纠风办

长农字[2012]101号

长武县农牧局

长武县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关于印发《2012年长武县开展农民负担综合

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发展服务中心,县减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近年来,随着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民负担明显减轻,部分领域、重点区域减负工作取得新进展,解决了一些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但是,农民负担点状发生的问题仍然存在,惠农政策在一些地方落实不到位事件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做好全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2】22号)、陕西省《2012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要点》 - 1 -

(陕农业发【2012】54号)精神和姜锋市长、严维佳副市长要求,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民负担综合治理活动。为了落实好这项工作,现将《2012年长武县开展农民负担综合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逐项排查,认真开展农民负担综合治理,全面完成综合治理的工作任务,确保农民负担合法、规范、稳定。

联系人:王林鸿电话:0293420271

2邮箱:CWXNYJk@163.com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五日

抄送:市减负办,档

(二)。

2012年长武县开展农民负担综合治理活动

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修建乡村公路、农民建房、农村公费订阅报刊、计划生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面乱收费、乱摊派和村级组织擅自设立项目向农民收费等进行综合治理,切实推动减负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建立完善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杜绝涉农恶性案(事)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

二、治理内容

(一)抓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

一是要抓好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以及能繁母猪补贴等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防止截留、挪用。

二是要抓好村级补助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控制、落实到村,确保村干部报酬、村级办公经费。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防止村组另行向农民收取。

三是要抓好征占地补偿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补偿资金按照规定及时落实到户,切实维护占地、失地农民利益。

四是要协助抓好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低保、五保、计生奖励等惠农政策的落实。

(二)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一是要继续抓好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的治理。严禁任何单位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任何教材费用和作业本费,严禁任何组织向学生统一收费征订各种教辅材料。 二是要抓好对农民建房乱收费的治理。农民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自用住房,占用耕地的要依法收取耕地占用税;

没有占用耕地的除发证可按规定收取工本费外,一律不得再向农民收取其他行政事业性费用或政府性基金。

三是要抓好婚姻登记、二代省份证办理的治理。除收取工本费外,严禁收取其他费用。

四是要抓好生猪屠宰领域乱收费,严禁在屠宰环节多收乱收费用。

五是要抓好对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乱收费的治理,防止变相向进城就业农民乱收费。

(三) 做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保护农民民主权益。

一是要严格议事程序,切实做到筹资事项事前群众议定,事中群众代表参与管理,事后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要严格筹资范围。筹资范围要严格限定在兴办村民直接受益的集体生产生活公益事业。属于明确规定由各级财政支出的项目,以及偿还债务、村务管理、兴办企业及经营亏损等所需费用和劳务,不得列入“一事一议”筹资范围。

三是要严格筹资筹劳限额,严格按照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执行。

四是要严格监管资金的使用。筹集的资金应单独设立账户、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平调、挪用“一事一议”所筹资金。除“一事一议”筹资外,禁止其他任何名目的变相集资和筹资。

(四)规范村级组织收费行为,防止变相加重农民负担。 一是要坚决禁止委托村级组织收费的行为。严禁将部门或单位经费的缺口转嫁给村级组织,严禁有关部门或单位委托村级组织向农民收取税费。

二是坚决制止向村级组织收费的行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要量力而行,不准向村级组织摊派、集资或强行要求村级配套。

三是严格规范村级组织向农民收费的行为。严禁村级组织擅自设立项目向农民收费,严禁用押金、违约金、罚款等不合法方式来约束村民、管理村务。

(五)审慎化解乡村债务,防止增加农民债务负担。

2012年,继续执行农业税费尾欠暂不清收政策。乡政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村中小学校等为完成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形成的债务,由政府承担。在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过程中,不得借新债还旧债,不得向农民和学生摊派债务。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决不能盲目举债搞建设,形成新的乡村债务。

三、实施步骤

开展农民负担综合治理活动由县减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部署安排。治理活动分四个阶段:

(一)部署启动阶段(8月15日前)。县减负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纠风办共同研究制定本县范围内综合治理活动方案(方案报市减负办备案),动员部署所辖乡镇办全面开展综合治理活动。各镇人民政府、发展服务中心和县减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责同时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并报县减负办和县纠风办。

(二)集中自查阶段(8月31日前)。

各镇人民政府、发展服务中心,县减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部门责任制,组织人员深入开展自查自纠,组织人员集中进行综合治理活动。通过查看会计账簿、凭证、发票,查阅档案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相关村镇干部群众,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对农民负担反弹的情况进行排查,整理相关线索。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上报县减负办和县纠风办。

(三)治理总结阶段(9月1日前)。各镇人民政府、发展服务中心,县减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组织核实和整改。凡违规出台的收费文件要一律撤销,违规收取的费用要一律退还;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要对综合治理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并将工作总结、制度建设等有关文件报县减负办和县纠风办。

(四)监督检查阶段(9月30日前)。

县减负办和县纠风办组织减负成员单位对各镇综及县减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合治理活动专项进行检查,确保综合

治理成效,迎接中省下半点年的随机抽查和市上的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党委、政府和县减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继续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减负意识不能松懈,工作力度不能减弱。要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制度。适应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新要求,要及时调整充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领导小组组成部门,切实负起组织领导或协调指导的职责。要针对当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与措施,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二)强化工作合力。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专项治理部门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更大合力。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纠风办将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主动开展工作,完善有关制度,切实履行职责。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主管部门要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工作经费,强化监管职能,落实工作任务,务求取得实效。

(三)强化检查监督。各镇党委、政府和县减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扩大农民负担综合检查覆盖面,采取明察与暗访、检查与处理结合的方式,确保检查效果。组织开展行业性农民负担问题的督查,坚决纠正减负惠农政策落实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强化制度建设。根据新形势下农民负担情况,进一步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法律制度。严格实行减负“四项制度”及惠农政策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向农民不该收或多收的款项、对不应由村级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配套的各种款项应及时退还。

(五)强化工作落实。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基层干部减负惠农政策的宣传培训,强化奉献意识,提高政策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努力确保领导责任不放松、部门责任不缺位,深入推动减负惠农政策的落实。

第四篇: 长武县中学教育资源库建设工作心得

由于2013年长武中学搬入新区,新校区配置了电脑、白板、投影仪、服务器,所有数字化建设非常完备,为了更发的使用各种数字化设备,为了使投入大量资金的校园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不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为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特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根据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为了合理开发、适当整合我校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掘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价值,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全体教师服务,尽力提高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努力培养教师业务素质,加大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等共享,结合学校实际情况,2015年向陕西省教育学会申报课题《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获得批准后,我校承担《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课题。2016年5月基础教育资源库架构已建设成功。随后将资源库平台投入使用,现就将资源库共享平台建设和使用中心得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发展创新的原则,以培养教师、学生的德格和才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努力加强学校网络资源库建设为依托,实现德育教育活动网络化,教育活动信息化,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为师生共同学习,开展各种活动奠定坚实基础,打造“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长武中学”。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突出优质教学设计,提炼优质教学课件,丰富教学素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二、资源库内容:

主要包括:教案、作业、试卷、课件、教师反思等。

1、每位教师要认真完成教学资料的整理,教学资源库建设必须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通常学科教师是这类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可以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课件。

2、上传的资料要体现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要敢于创新,严禁抄袭或网上直接下载。

3、上传教案要体现我校教学模式,具有我校特色。

4、在平时的公开课教学中,必须把有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等上传。

三、资源库建设分类及要求:

1、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⑴文本素材要求:存储格式一般为TXT、Word、WPS等。书本文字的数字化,把教育教学中要用到的一些文字背景资料输入电脑,保存成html格式,方便在网上传输;⑵图形、图像的要求:彩色图像的颜色数不少于256色,图片的数字化我们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将图片资料转换成计算机存储的图像文件,并转换成jpg或gif格式,使文件变小,易于存储和传送;⑶音频素材的要求:数字化音频的存储格式为WAV、MP

3、MIDI或流式音频格式,数字化音频以WAV格式为主,用于欣赏的音乐为MP3,MIDI设备录制的音乐使用MIDI格式,语音采用标准的普通话配音;⑷视频素材的要求:主要格式有AVI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⑸动画素材的要求:存储格式一般为GIF格式和Flash格式、AVI动画格式。 四 、资源库推广使用

通过召开会议、网络宣传等手段。在我校教师认识到了资源库对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普遍认识到:首先,营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构主义强调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一切教育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服务的,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最优化。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字化环境的建设,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正在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自主性,进行探究、协作和创造性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应服务于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其开放性、丰富性、交互性和资源的扩展性等特点,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网络化学习条件和环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成学习动机有所帮助,而且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性、协作性、探究性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应着眼于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其实用价值,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变。其次,优化教学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服务。教师通过调用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教学,是资源库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方面。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结果应达到教育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活动强调以学为中心,教师作为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和组织者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有许多好的教学设计的思想,但由于资源的缺乏,使得很多好的想法难以实现。而资源库可以提供最新、最优秀的、满足教学需求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利用资源库所提供的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设计最好的教学过程,采用最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方法,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材、参考书是唯一的信息源的现象,为教师的备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优化了教师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最后,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为转变办学模式服务。网络的出现使学校从“封闭”的办学状态走向了“开放”状态,交流和合作是一个学校成功办学的基本条件。校园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校内外广泛共享。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办学经验和优势,建设一个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开放性的和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资源库。

五、资源库在应用中促发展

教学信息资源库能否发挥效益,只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建设教学信息资源库不是学校的最终目的,而且要想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得好,也必须把它应用与教学,反复实践,不断完善,才能精益求精。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应用大多是以课件的形式展现的,但我们不能等,不完全依靠别人制作好了再拿来用。应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运用简单的多媒体课件编制工具去广泛地调用教学信息资源,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需求是最好的动力,只有在教学中应用,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资源库。

资源库建设要树立服务于教学的建设理念。把资源库建设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资源库的建设与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资源库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作用,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教师在使用校园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也将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业务。

我们的课题研究根值于学校,服务于教与学。我们的资源库虽然不够大,但却很实用。本课题的研究,实现了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了教育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实现了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优化。从而实现提高各种工作效率,效果和效益。有利于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跨跃式发展。有句话说的好:提高教学有效性,归根结底是节约时间成本,我想我们的行动刚好做到了这一点。

第五篇:咸阳市长武县开展6+1惠民工程取得实效

为了切实增强干警的群众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不断提升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公众满意度,我局结合县委中心工作,依托“三为”主题教育活动平台,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了“我做一周村官”活动,进行了一次大下访,重点推进省司法厅提出的“6+1”惠民工程,(即:举办一场法制宣传讲座,化解一起矛盾纠纷,督办一起法律援助案件,帮教一名刑释解教人员,指导一名社区矫正人员,探望一名服刑在教人员家庭,包联一贫困户),受到了广大群众欢迎。

为保证活动有效健康地开展,县局建立了领导包抓制度,将该项项工程落实到人,组织全体司法干警深入到矛盾和问题最集中的地方,当村官,访民情,解民难,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接触,切实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以宣讲咨询的方式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高质量完成此次活动中工作任务。

目前,共组织22人实施“6+1”惠民活动;制作司法职能宣传标语300条,发放法律援助明白卡1000张,上法制课2场,受教育群众1300余人(次),咨询36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3起。

(咸阳市司法局基层科)

上一篇:市养犬条例范文下一篇:听党课有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