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标准分数的评价功效

2022-09-11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在评定学生成绩时, 使用的是学生考试中的原始数据, 即考生在考试中获得的实际分数。这虽然直观, 但存在诸多弊端, 比如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各科总体水平, 不知道学生该科在整个班的位置等。标准分数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除此之外, 标准分数在确定录取分数线, 确定等级评定人数, 品质评定数量化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1 标准分数定义

标准分数是总体中某个数据 (原始数据) 与平均数之差, 再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其公式为:/S (其中X为原始分数, 为平均分数, S为标准差) 。

2 标准分数的评价功效

2.1 将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 因为标准分数有其显著的优越性

(1) 各科的标准分数的单位是绝对等价的, 因此, 它具有可加性, 可运算。

假设一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语文8 5分, 数学90分, 外语75分。传统统计方法中我们习惯将三科成绩相加, 得出总分。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语文、数学、外语的分数分别来自各科各个水平的考试, 不具可加性。若现知它们三科依次的平均分数、标准差是:80分, 10分;87分, 5分;80分, 10分。根据标准分数的公式可得:Z语= (8 5-80) /10=0.5;Z数= (90-87) /5=0.6;Z外= (75-80) /10=-0.5。

三科总标准分数Z总=Z语+Z数+Z外=0.5+0.6+ (-0.5) =0.6;三科还可求出平均标准分数Z=Z总/3=0.6/3=0.2。

三科还可求出平均标准分数。

(2) 标准分数值的大小和正负, 可以反映某一考分在全体考分中所处的地位, 符合直观显现地位, 因此, 它具有可比性。

假设一学生期末物理考了85分, 以往我们在给家长寄的成绩通知书中只是简单注明物理:85分。学生和家长只知考分, 不知自己在班上的水平到底如何。为解决这一问题, 也需引入标准分数:

(1) 若班上物理期末平均分分, 标准差S=5分, Z= (85-80) /5=1>0, 可知他的水平位于整体平均水平之上。

(2) 反之, 若, Z= (85-90) /5=-1 (S=5) , -1<0, 可知虽然该生成绩为85, 但低于平均水平, 仍不算理想。

(3) 当然, 若, Z= (8 5-8 5) /5=0 (S=5) , 该生本科成绩正好处于平均水平。

该方法推而广之, 我们在给学生、家长寄成绩通知书时, 较理想的办法就是既写出实际考分 (原始成绩) , 又注明其百分比等级分数。简画之 (见表1) :

百分比分数可由标准分数计算得到:X推出Z, 再推出B。当Z≥0时, B= (0.5+P) *100%;当Z<0时, B= (0.5-P) *100%。

如该例中的 (1) 、 (2) 两种情况, 其百分比等级分别应为:

Z=1时, 查正态分布表:P=0.3 4 1 3 4, 所以B= (0.5+P) *100%=84.134%

Z=-1时, 查正态分布表:P=0.34134, 所以B= (0.5-P) *100%=15.866%。

将无意义的原始分数转换成具可比性的标准分数, 继而再转换成直观的百分比等级分数, 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3) 标准分数可以作为舍弃异常数据的依据, 如果Z的绝对值远大于3, 则可以考虑舍弃这种原始数据。

标准分数也存在多位小数和负值的缺陷, 不大合乎人们表示分数的习惯。为避免这种缺陷, 通常把标准分数转换到新的量制上来表示分数。转换的一般形式为:T=KZ+C。式中表示把标准分数Z扩大K倍, 再移到C这个中心位置来表示。由于它是一种线性变换, 故T分数仍是一种标准分数。如T=1 0 Z+5 0, T=100Z+500等都是一种标准分数的转换形式。

在广东省高考标准化试验中, 采用的形式就是T=1 0 0 Z+5 0 0, 效果很好。

2.2 确定录取分数线

由录取率, 根据标准分数, 可以确定录取分数线。具体步骤为:

由录取率P0推出P (P=0.5-P0) , 进而由Z推出X。见图1所示:

例1:若当年研究生招生率30%, 英语这一科的平均分数为58分, 标准差是10分。问英语这一科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P=0.5-P0=0.5-0.3=0.2;查正态分布表知Z=0.53;

因为:所以0.53= (X-58) /10, 得出X=63.3 (分) 。即知英语录取分数线是63.3分。

2.3 确定等级评定人数

在确定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等级时, 可将正态分布基线上Z=-3至Z=3之间的六个标准差的距离分成相等的几份, 然后求出各段Z值间的面积, 再乘以学生总人数, 即为各等级人数。

例2:已知某校应届毕业生500人, 分为极差、较差、中、良、优五个成绩等级。现可根据此方法先画现各等级区域, 见图2, 得出Z值;再由正态分布图, 参查正态分布表 (见图3) , 得出P0。最后计算出优等毕业生的人数。

由图2得优等毕业生Z=1.8, 查正态分布表知P=0.4 6 4 0 7。故优等生P0=0.5-P=0.5-0.46407=0.036。即优等生占总毕业生中的3.6%。

所以, 优等毕业生人数为:500×3.6%=18人。

3.4 品质评定数量化

品质评定数量化主要应用于几位评分者给学生的等级评分, 以求得学生的平均成绩的情况。它主要是把教师所评定的各等级人数的百分比作为正态曲线下的面积, 再以平分每块面积的Z值 (即中位数) 作为等级数量化的分数, 最后计算每个学生等级的数量化分数。

假设, 现有辅导员和班主任给学生张三打的操行等级。设辅导员所评学生操行等级中甲等占了总人数的15% (如图4) , 而班主任所评学生操行等级中甲等也占15%, 乙等占了他评的20% (如图5) 。现用此法算张三平均等级:

P甲=0.5-0.075=0.425, 查表得Z甲=1.44;P乙=0.5-0.15-0.1=0.25, 查表得Z乙=0.68;可求得张三等级数量化分数:Z总=1.44+0.68=2.12。

若还有其它同学的等级评定情况, 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每个同学的Z总, 从而进行比较。

3 结语

标准分数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中应用还不广泛, 但其特有的优越性势必会成为一种分数统计的趋势。

摘要:用学生原始分数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存在诸多问题, 而标准分数除了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还能在确定录取分数线, 确定等级评定人数, 品质评定数量化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标准分数,评价

参考文献

[1] 朱德全, 宋乃庆.现代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 五孝玲.教育统计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3] 杨宗义.教育统计学[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0.

[4] 曾桂兴, 张敏强.现代教育测量方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1.

[5] 张进辅.教育测量与评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上一篇:98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运用芪明颗粒治疗的疗效观察下一篇:论传统游艇企业如何向现代游艇服务企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