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处理站含油污泥处理能力的方法初探

2022-09-10

引言:

含油污泥是石油生产的“伴生品”, 也是石油生产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这些含油污泥堆放需占地, 看管需人力, 既存在隐患, 又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油田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所产生的含油污泥量每年逐步增加, 如何进一步提高含油污泥处理站含油污泥的处理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含油污泥处理站的基本工艺流程

含油污泥处理站采用预处理+调质离心工艺。含油污泥首先经过流化预处理装置, 进行三次筛选后, 形成颗粒小于5毫米的流化状态泥浆, 进入污泥调质罐, 经过加药、搅拌、澄清工序, 实现油、水、泥分层, 上部浮油溢流进入油水分离装置, 下部泥液输至离心分离装置,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体通过螺旋输送装置输送至堆料场, 分离出的液体进入油水分离装置进一步处理为净化油和净化水, 净化油外输至计量间, 净化水作为回掺水循环使用。含油污泥处理后达到《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 用于铺路和垫井场, 实现了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二、测调药剂的加药量, 提高含油污泥处理能力

含油污泥处理站日常加四种药剂:破乳剂、清洗剂、调节剂和絮凝剂, 用来改变含油污泥的物理性质, 便于油水固的分离, 设计处理的含油污泥所要求的基本性质:p H:7.0;原油凝固点:30℃;密度:1.16g/cm3;油含量:≤30%;水含量:≥40%;固体含量:≤30%;

但是油区的含油污泥主要是由清淤清罐而产生的, 其基本性质:原油凝固点:30℃;p H值:8.76;密度:ρ=1.16 g/cm3;油含量:≥30%;水含量:≥50%;固体含量:≤20%, 主要成分是石油类、聚合物、有机物胶质、泥沙、石砾、微量重金属等。

根据站内化验室的化验统计, 含油污泥的含油率在32%—39%之间, 含水率在54%—62%之间, 固体含量12%—16%之间。现在处理的含油污泥的含油量、含水量要比设计大得多, 含固量要比设计小得多, 这样的污泥特性就要对整个生产系统造成影响。改变生产制度后, 流化污泥的调质时间大大缩短, 按原先的加药制度加药, 处理后的含油率大幅度上升, 离心机处理量大幅度降低。

通过不断的摸索试验, 发现当絮凝剂加量达到75-90mg/L, 脱油率达到最好, 随着絮凝剂加量的增加脱油效果反而下降, 这是由于絮凝剂具有形成絮团速度快, 絮团粗大等特点:

A如果絮凝剂加量越多形成的絮凝体越粘稠, 脱油率就会下降

B如果加入药剂过少, 电性中和少, 吸附架桥作用较弱, 污泥聚不成团, 泥水分离不够好, 亦不利于脱水。因此絮凝剂加药量在85mg/L时脱油效果最佳。

当破乳剂加量在500-700mg/L时, 脱油率达到最高, 继续增加破乳剂的用量反而使脱油率降低:

这是因为当破乳剂达到峰值后, 增加破乳剂的用量, 致使混合物的粘度增大, 不利于油砂的脱落, 影响了油泥的分离使用絮凝剂、破乳剂外, 还投加了清洗剂、调节剂, 同时辅以加热等强化手段, 以改善污泥的脱水、脱油性能, 达到最佳分离效果。2011年处理后的实际含油率为7.62%, 2012年处理后的实际含油率为5.79%, 比去年下降1.89%, 取得较好效果。

三、结论

通过对药剂反复调整试验, 找到最佳的使用量, 提高了含油污泥30349立方米, 有效控制了含油污泥的处理量, 减少了含油污泥对环境的污染, 明显改善了生产周边生态的环境, 呈现出天蓝、水清、草绿的优美环境。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含油污泥处理站的流程进行分析, 针对含油污泥量逐年增加的问题提出改造方案:在重新配置设备资源、对影响时率的工艺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 测调各种药剂的加药量, 使含油污泥站的含油污泥处理量不断提升, 实现节能减排, 有效的保护油田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配置资源,优化流程,加药量

上一篇:企业财务流程再造新趋势:财务共享服务下一篇:使用不同避孕工具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