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试卷及答案

2022-08-19

第一篇:离散数学试卷及答案

离散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学科,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离散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在由3个元素组成的集合上,可以有 ( ) 种不同的关系。

[A] 3 [B] 8 [C]9 [D]27

2、设A1,2,3,5,8,B1,2,5,7,则AB( )。

[A] 3,8 [B]3 [C]8 [D]3,8

3、若X是Y的子集,则一定有( )。

[A]X不属于Y [B]X∈Y

[C]X真包含于 Y [D]X∩Y=X

4、下列关系中是等价关系的是( )。

[A]不等关系 [B]空关系

[C]全关系 [D]偏序关系

5、对于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对A的每个元素都要有象 [B] 对A的每个元素都只有一个象

[C]对B的每个元素都有原象 [D] 对B的元素可以有不止一个原象

6、设p:小李努力学习,q:小李取得好成绩,命题“除非小李努力学习,否则他不能取得好成绩”的符号化形式为( )。

[A]p→q [B]q→p [C]┐q→┐p [D]┐p→q

7、设A={a,b,c},则A到A的双射共有( )。

[A]3个 [B]6个 [C]8个 [D]9个

8、一个连通G具有以下何种条件时,能一笔画出:即从某结点出发,经过中每边仅一次回到该结点( )。

[A] G没有奇数度结点 [B] G有1个奇数度结点

[C] G有2个奇数度结点 [D] G没有或有2个奇数度结点

9、设〈G,*〉是群,且|G|>1,则下列命题不成立的是( )。

[A] G中有幺元 [B] G中么元是唯一的

[C] G中任一元素有逆元 [D] G中除了幺元外无其他幂等元

10、令p:今天下雪了,q:路滑,则命题“虽然今天下雪了,但是路不滑”可符号化为( )

[A] p→┐q [B] p∨┐q

[C] p∧q [D] p∧┐q

11、设G=的结点集为V={v1,v2,v3},边集为E={,}.则G的割(点)集是( )。

[A]{v1} [B]{v2} [C]{v3} [D]{v2,v3}

12、下面4个推理定律中,不正确的为( )。

[A]A=>(A∨B) (附加律) [B](A∨B)∧┐A=>B (析取三段论)

[C](A→B)∧A=>B (假言推理) [D](A→B)∧┐B=>A (拒取式)

13、在右边中过v1,v2的初级回路有多少条( )

[A] 1 [B] 2 [C] 3 [D]

414、若R,,是环,且R中乘法适合消去律,则R是( )。

[A]无零因子环

[C]整环 [B]除环 [D]域

15、无向G中有16条边,且每个结点的度数均为2,则结点数是( )。

[A]8 [B]16 [C]4 [D]

32二、【判断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6、是空集。 ( )

17、设S,T为任意集合,如果S—T=,则S=T。 ( )

18、在命题逻辑中,任何命题公式的主合取范式都是存在的,并且是唯一的。 ( )

19、关系的复合运算满足交换律。 ( )

20、集合A上任一运算对A是封闭的。 ( )

21、0,1,2,3,4,max,min是格。 ( )

22、强连通有向一定是单向连通的。 ( )

23、设都是命题公式,则(PQ)QP。 ( )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

24、25每小题10分,26小题11分,共31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4、设集合A={a, b, c},B={b, d, e},求

(1)BA; (2)AB; (3)A-B; (4)BA.25、设非空集合A,验证(P(A),,,~,,A)是布尔代数

26、如果他是计算机系本科生或者是计算机系研究生,那么他一定学过DELPHI语言而且学过C++语言。只要他学过DELPHI语言或者C++语言,那么他就会编程序。因此如果他是计算机系本科生,那么他就会编程序。请用命题逻辑推理方法,证明该推理的有效结论。

离散数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BDDCCCBABDADCBB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FFTFTTTF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

24、25每小题10分,26小题11分,共31分)

24、设集合A={a, b, c},B={b, d, e},求 (1)BA; (2)AB; (3)A-B; (4)BA. 标准答案:(1)BA={a, b, c}{b, d, e}={ b }

(2)AB={a, b, c}{b, d, e}={a, b, c, d, e }

(3)A-B={a, b, c}-{b, d, e}={a, c}

(4)BA= AB-BA={a, b, c, d, e }-{ b }={a, c, d, e }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考察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交集,并集,见课件第一章第

二节,集合的运算。

25、设非空集合A,验证(P(A),,,~,,A)是布尔代数

标准答案:证明 因为集合A非空,故P(A)至少有两个元素,显然,是P(A)上的二元运算. 由定理10 ,任给B,C,DP(A), H1 BD=DC CD=DC

H2 B(CD)=(BC)(BD) B(CD)=(BC)(BD)

H3 P(A)存在和A,BP(A), 有B=B, BA=B

H4,BP(A), BA,存在A~B,有

BA~B)= A B(A~B)=

所以(P(A),,,~,,A)是布尔代数.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考察布尔代数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运算,见课件代数系统中布尔代数小节。

26、如果他是计算机系本科生或者是计算机系研究生,那么他一定学过DELPHI语言而且学过C++语言。只要他学过DELPHI语言或者C++语言,那么他就会编程序。因此如果他是计算机系本科生,那么他就会编程序。请用命题逻辑推理方法,证明该推理的有效结论。

标准答案:令p:他是计算机系本科生

q:他是计算机系研究生 r:他学过DELPHI语言

s:他学过C++语言

t:他会编程序

前提:(p∨q)→(r∧s),(r∨s)→t

结论:p→t

证①p P(附加前提)

②p∨q T①I

③(p∨q)→(r∧s) P(前提引入)

④r∧s T②③I

⑤r T④I

⑥r∨s T⑤I

⑦(r∨s)→t P(前提引入)

⑧t T⑤⑥I

第二篇:离散数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

离散数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集合

1.分别用穷举法,描述法写出下列集合 (1) 偶数集合

(2)36的正因子集合 (3)自然数中3的倍数 (4)大于1的正奇数

(1) E={,-6,-4,-2,0,2,4,6,}

={2 i | i I }

(2) D= { 1, 2, 3, 4, 6, } = {x>o | x|36 }

(3) N3= { 3, 6, 9, ```} = { 3n | nN }

(4) Ad= {3, 5, 7, 9, ```} = { 2n+1 | nN }

2.确定下列结论正确与否 (1)φφ

× (2)φ{φ}√ (3)φφ√ (4)φ{φ}√ (5)φ{a}× (6)φ{a}√

(7){a,b}{a,b,c,{a,b,c}}×(8){a,b}{a,b,c,{a,b,c}}√(9){a,b}{a,b,{{a,b}}}× (10){a,b}{a,b,{{a,b}}}√

3.写出下列集合的幂集 (1){{a}}

{φ, {{ a }}}

( 2 ) φ

{φ} (3){φ,{φ}}

{φ, {φ}, {{φ}}, {φ,{φ}} } (4){φ,a,{a,b}}

{φ, {a}, {{a,b }}, {φ}, {φ, a }, {φ, {a,b }},

{a, {a b }}, {φ,a,{ a, b }} } (5)P(P(φ))

{φ, {φ}, {{φ}}, {φ,{φ}} }

4.对任意集合A,B,C,确定下列结论的正确与否 (1)若AB,且BC,则AC√ (2)若AB,且BC,则AC× (3)若AB,且BC,则AC× (4)若AB,且BC,则AC ×

5.对任意集合A,B,C,证明

(1)A(BC)(AB)(AC) 左差A(BC)差A(BC)D.MA(BC)

分配(AB)(AC)右(2)A(BC)(AB)(AC)1)左差A(BC)(1)的结论(AB)(AC) 差(AB)(AC)右

2)左差A(BC)D.MA(BC)分配(AB)(AC)差(AB)(AC)右(3)A(BC)(AB)(AC)左差A(BC)D.MA(BC) 幂等(AA)(BC)

结合,交换(AB)(AC)右(4)(AB)BAB 左差(AB)B对称差((AB)B)((AB)B)

分配,结合((AB)(BB))(A(B)B))

2 互补((AB)U)(A)

零一

(AB)(AB)右(5)(AB)CA(BC) 左差(AB)C结合A(BC)

D.MA(BC)差A(BC)(6)(AB)C(AC)B左差(AB)C结合A(BC)交换A(CB)结合(AC)B

差(AC)B右(7)(AB)C(AC)(BC)右(5)A(C(BC))差A(C(BC)) 分配A((CB)(CC))互补A((CB)U)

零一A(CB)交换A(BC)(5)(AB)C左

6.问在什么条件下,集合A,B,C满足下列等式

(1)A(BC)(AB)C左(AB)(AC)右若要右左,须CA(BC),

CA时等式成立

(2)ABA左右是显然的,AABAB,AB,

AB时等式成立

(3)ABBABB,BB,B,代入原式得A,

AB时等式成立

(4)ABBAABBA,只能AB,AB, BA,BA,AB时等式成立

(5)ABAB,若B,bB,

当bA,bABA矛盾;当bA,bABA矛盾

(6)ABAB右左是显然的,ABAB,AAB,ABBAB,BAABAB时等式成立

(7)(AB)(AC)A左(AB)(AC)A(BC)A(BC)A(BC)A

ABC时等式成立

(8)(AB)(AC)左(AB)(AC)A(BC)A(BC)A(BC)

A(BC),AB,AC时等式成立

(9)(AB)(AC)左(AB)(AC)A(BC)A(BC)A(BC)

A(BC)时等式成立

(10)(AB)(AC)((AB)(AC))((AB)(AC))(AB)(AC)(AB)(AC)

由(6)知,(AB)(AC),ABAC,ABAC时等式成立

(11)A(BA)BA(BA)(AB)(AA)(AB)U(AB)B

AB时等式成立

7.设A={a,b,{a,b},},求下列各式(1)φ∩{φ}=φ (2){φ}∩{φ}={φ}  (3){φ,{φ}}-φ={φ,{φ}} (4){φ,{φ}}-{φ}= {{φ}} (5){φ,{φ}}-{{φ}}={φ} (6)A-{a,b}={{a,b}, φ} (7)A-φ = A (8)A-{φ}={a,b,{a,b}} (9)φ-A=φ (10){φ}-A=φ

8.在下列条件下,一定有B=C吗? (1) ABAC

否,例:A={1,2,3},B={4},C={3,4}, ABAC{1,2,3,4},而BC。

(2)ABAC

否,例:A={1,2,3},B={2,3},C={2,3,4} ABAC{2,3},而BC。

(3)ABAC

对,若BC,不妨,aB,aC,若aA,aAB,aAB,aAB,aAC,aAC,aAC; 若aA,aAB,aAB,aAB,aAC,aAC,aAC矛盾(4)ABAC且ABAC

bB,若bA,bABAC,bC,若bA,bABAC,bC,

BC,同理,CB,BC

9. (1) (AB)(BC)AB

证:a左,a(BC),aB,aB;a(AB),而aB,aA,aAB

(2)若A(BC)且B(AC),则B。

若B,aB(AC)(AC),aA(BC),aC,aB即aB,矛盾

10.化简

((ABC)(AB))((A(BC))A)(AB)A(AB)A

(AA)(BA)(BA)BA11. 设A={2,3,4},B={1,2},C={4,5,6},求 (1)AB{1, 3, 4}  (2)ABC{1,3,5,6} (3)(AB)(BC){2,3,5,6}

12. 设A={1,2,3,4},B={1,2,5},求

(1) P(A)P(B){φ,{1},{2},{1,2}}

(2) P(A)P(B)

{φ,{1},{2},{3},{4},{1,2},{1,3},{1,4},{2,3},{2,4},{3,4}, {1,2,3,},{1,2,4,},{1,3,4,},{2,3,4},{1,2,3,4,},{5},{1,5}, {2,5},{1,2} }

(3)P(A)P(B)

{ {3},{4},{1,3},{1,4},{2,3},{2,4},{3,4},{1,2,3},{1,2,4},{1,3,4},

{2,3,4},{1,2,3,4} }

(4)P(A)P(B)

{{3},{4},{1,3},{1,4},{2,3},{2,4},{3,4},{1,2,3},{1,2,4},{1,3,4}, {2,3,4},{1,2,3,4},{5},{1,5},{2,5},{1,2,5} }

第三篇:离散数学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一、(10分)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永真式、永假式、可满足式)? 1)((PQ)∧Q)((Q∨R)∧Q) 2)((QP)∨P)∧(P∨R) 3)((P∨Q)R)((P∧Q)∨R) 解:1)永真式;2)永假式;3)可满足式。

二、(8分)个体域为{1,2},求xy(x+y=4)的真值。

解:xy(x+y=4)x((x+1=4)∨(x+2=4))

((1+1=4)∨(1+2=4))∧((2+1=4)∨(2+1=4)) (0∨0)∧(0∨1) 1∧10

三、(8分)已知集合A和B且|A|=n,|B|=m,求A到B的二元关系数是多少?A到B的函数数是多少?

解:因为|P(A×B)|=2|A×B|=2|A||B|=2mn,所以A到B的二元关系有2mn个。因为|BA|=|B||A|=mn,所以A到B的函数mn个。

四、(10分)已知A={1,2,3,4,5}和R={<1,2>,<2,1>,<2,3>,<3,4>,<5,4>},求r(R)、s(R)和t(R)。

解:r(R)={<1,2>,<2,1>,<2,3>,<3,4>,<5,4>,<1,1>,<2,2>,<3,3>,<4,4>,<5,5>} s(R)={<1,2>,<2,1>,<2,3>,<3,4>,<5,4>,<3,2>,<4,3>,<4,5>} t(R)={<1,2>,<2,1>,<2,3>,<3,4>,<5,4>,<1,1>,<1,3>,<2,2>,<2,4>,<1,4>}

五、(10分) 75个儿童到公园游乐场,他们在那里可以骑旋转木马,坐滑行铁道,乘宇宙飞船,已知其中20人这三种东西都乘过,其中55人至少乘坐过其中的两种。若每样乘坐一次的费用是0.5元,公园游乐场总共收入70元,求有多少儿童没有乘坐过其中任何一种。

解 设A、B、C分别表示骑旋转木马、坐滑行铁道、乘宇宙飞船的儿童组成的集合,|A∩B∩C|=20,|A∩B|+|A∩C|+|B∩C|-2|A∩B∩C|=55,|A|+|B|+|C|=70/0.5=140。

由容斥原理,得

|A∪B∪C|=|A|+|B|+|C|―|A∩B|―|A∩C|―|B∩C|+|A∩B∩C| 所以

|A∩B∩C|=75-|A∪B∪C|=75-(|A|+|B|+|C|)+(|A∩B|+|A∩C|+|B∩C|-2|A∩B∩C|)+|A∩B∩C|=75-140+55+20=10 没有乘坐过其中任何一种的儿童共10人。

六、(12分)已知R和S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试证:1)R∩S是A上的等价关系;2)对a∈A,[a]R∩S=[a]R∩[a]S。

解:x∈A,因为R和S是自反关系,所以∈R、∈S,因而∈R∩S,故R∩S是自反的。

x、y∈A,若∈R∩S,则∈R、∈S,因为R和S是对称关系,所以因∈R、∈S,因而∈R∩S,故R∩S是对称的。

1 x、y、z∈A,若∈R∩S且∈R∩S,则∈R、∈S且∈R、∈S,因为R和S是传递的,所以因∈R、∈S,因而∈R∩S,故R∩S是传递的。

总之R∩S是等价关系。

2)因为x∈[a]R∩S∈R∩S∈R∧∈S x∈[a]R∧x∈[a]S x∈[a]R∩[a]S 所以[a]R∩S=[a]R∩[a]S。

七(10分)设A、B、C、D是集合,f是A到B的双射,g是C到D的双射,令h:A×CB×D且∈A×C,h()=。证明h是双射。

证明:1)先证h是满射。

∈B×D,则b∈B,d∈D,因为f是A到B的双射,g是C到D的双射,所以存在a∈A,c∈C,使得f(a)=b,f(c)=d,亦即存在∈A×C,使得h()==,所以h是满射。

2)再证h是单射。

、∈A×C,若h()=h(),则=,所以f(a1)=f(a2),g(c1)=g(c2),因为f是A到B的双射,g是C到D的双射,所以a1=a2,c1=c2,所以=,所以h是单射。 综合1)和2),h是双射。

八、(12分)是个群,u∈G,定义G中的运算“”为ab=a*u-1*b,对任意a,b∈G,求证:也是个群。

证明:1)a,b∈G,ab=a*u-1*b∈G,运算是封闭的。

2)a,b,c∈G,(ab)c=(a*u-1*b)*u-1*c=a*u-1*(b*u-1*c)=a(bc),运算是可结合的。 3)a∈G,设E为的单位元,则aE=a*u-1*E=a,得E=u,存在单位元。

4)a∈G,ax=a*u-1*x=E,x=u*a-1*u,则xa=u*a-1*u*u-1*a=u=E,每个元素都有逆元。 所以也是个群。

九、(10分)已知:D=,V={1,2,3,4,5},E={<1,2>,<1,4>,<2,3>,<3,4>,<3,5>,<5,1>},求D的邻接距阵A和可达距阵P。

解:D的邻接距阵A和可达距阵P如下:

A=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0 0

0 0 1 0 0

P=

1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0 1

十、(10分)求叶的权分别为

2、

4、

6、

8、

10、

12、14的最优二叉树及其权。

解:最优二叉树为

权=148

离散数学考试试题(B卷及答案)

一、(10分)求命题公式(P∧Q)(PR)的主合取范式。

解:(P∧Q)(PR)((P∧Q)(PR))∧((PR)(P∧Q))((P∧Q)∨(P∧R))∧((P∨R)∨(P∨Q)) (P∧Q)∨(P∧R) (P∨R)∧(Q∨P)∧(Q∨R)

(P∨Q∨R)∧(P∨Q∨R)∧(P∨Q∨R)∧(P∨Q∨R) M1∧M3∧M4∧M5

二、(8分)叙述并证明苏格拉底三段论

解:所有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符号化:F(x):x是一个人。G(x):x要死的。A:苏格拉底。 命题符号化为x(F(x)G(x)),F(a)G(a) 证明:

(1)x(F(x)G(x)) P (2)F(a)G(a) T(1),US (3)F(a) P (4)G(a) T(2)(3),I

三、(8分)已知A、B、C是三个集合,证明A∩(B∪C)=(A∩B)∪(A∩C) 证明:∵x A∩(B∪C) x A∧x(B∪C)

 x A∧(xB∨xC)

( x A∧xB)∨(x A∧xC)  x(A∩B)∨x A∩C  x(A∩B)∪(A∩C)

∴A∩(B∪C)=(A∩B)∪(A∩C)

四、(10分)已知R和S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试证:1)R∩S是A上的等价关系;2)对a∈A,[a]R∩S=[a]R∩[a]S。

解:x∈A,因为R和S是自反关系,所以∈R、∈S,因而∈R∩S,故R∩S是自反的。

x、y∈A,若∈R∩S,则∈R、∈S,因为R和S是对称关系,所以因∈R、∈S,因而∈R∩S,故R∩S是对称的。

x、y、z∈A,若∈R∩S且∈R∩S,则∈R、∈S且∈R、∈S,因为R和S是传递的,所以因∈R、∈S,因而∈R∩S,故R∩S是传递的。

总之R∩S是等价关系。

2)因为x∈[a]R∩S∈R∩S

∈R∧∈S x∈[a]R∧x∈[a]S x∈[a]R∩[a]S 所以[a]R∩S=[a]R∩[a]S。

五、(10分) 设A={a,b,c,d},R是A上的二元关系,且R={,,,},求r(R)、s(R)和t(R)。

解 r(R)=R∪IA={,,,,,,,} s(R)=R∪R={,,,,,} R={,,,} R={,,,} R={,,,}=R

t(R)=R={,,,,,,,,} i1i

4232-

1六、(15分) 设A、B、C、D是集合,f是A到B的双射,g是C到D的双射,令h:A×CB×D且∈A×C,h()=。证明h是双射。

证明:1)先证h是满射。

∈B×D,则b∈B,d∈D,因为f是A到B的双射,g是C到D的双射,所以存在a∈A,c∈C,使得f(a)=b,f(c)=d,亦即存在∈A×C,使得h()==,所以h是满射。

2)再证h是单射。

、∈A×C,若h()=h(),则= ,所以f(a1)=f(a2),g(c1)=g(c2),因为f是A到B的双射,g是C到D的双射,所以a1=a2,c1=c2,所以=,所以h是单射。

综合1)和2),h是双射。

七、(12分)设是群,H是G的非空子集,证明是的子群的充要条件是若a,bH,则有a*bH。

证明: a,b∈H有b∈H,所以a*b∈H。 a∈H,则e=a*a∈H

4 -1-

1-1-1a=e*a∈H ∵a,b∈H及b∈H,∴a*b=a*(b)∈H ∵HG且H≠,∴*在H上满足结合律 ∴是的子群。

八、(10分)设G=是简单的无向平面图,证明G至少有一个结点的度数小于等于5。

解:设G的每个结点的度数都大于等于6,则2|E|=d(v)≥6|V|,即|E|≥3|V|,与简单无向平面图-

1-1

-1-1-1的|E|≤3|V|-6矛盾,所以G至少有一个结点的度数小于等于5。 九.G=,A={a,b,c},*的运算表为:(写过程,7分)

(1)G是否为阿贝尔群?

(2)找出G的单位元;(3)找出G的幂等元(4)求b的逆元和c的逆元 解:(1)(a*c)*(a*c)=c*c=b=a*b=(a*a)*(c*c) (a*b)*(a*b)=b*b=c=a*c=(a*a)*(b*b) (b*c)*(b*c)=a*a=a=c*b=(b*b)*(c*c) 所以G是阿贝尔群

(2)因为a*a=a a*b=b*a=b a*c=c*a=c 所以G的单位元是a (3)因为a*a=a 所以G的幂等元是a (4)因为b*c=c*b=a,所以b的逆元是c且c的逆元是b

十、(10分)求叶的权分别为

2、

4、

6、

8、

10、

12、14的最优二叉树及其权。

解:最优二叉树为

权=148 5

第四篇:离散数学考试试题(A、B卷及答案)test7

离散数学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一、(10分)证明(A∨B)(P∨Q),P,(BA)∨PA。

证明:(1)(A∨B)(P∨Q)

P (2)(P∨Q)(A∨B)

T(1),E (3)P

P (4)A∨B

T(2)(3),I (5)(BA)∨P

P (6)BA

T(3)(5),I (7)A∨B

T(6),E (8)(A∨B)∧(A∨B)

T(4)(7),I (9)A∧(B∨B)

T(8),E (10)A

T(9),E

二、(10分)甲、乙、丙、丁4个人有且仅有2个人参加围棋优胜比赛。关于谁参加竞赛,下列4种判断都是正确的:

(1)甲和乙只有一人参加; (2)丙参加,丁必参加; (3)乙或丁至多参加一人; (4)丁不参加,甲也不会参加。 请推出哪两个人参加了围棋比赛。

符号化命题,设A:甲参加了比赛;B:乙参加了比赛;C:丙参加了比赛;D:丁参加了比赛。 依题意有,

(1)甲和乙只有一人参加,符号化为AB(A∧B)∨(A∧B); (2)丙参加,丁必参加,符号化为CD; (3)乙或丁至多参加一人,符号化为(B∧D); (4)丁不参加,甲也不会参加,符号化为DA。 所以原命题为:(AB)∧(CD)∧((B∧D))∧(DA) ((A∧B)∨(A∧B))∧(C∨D)∧(B∨D)∧(D∨A) ((A∧B∧C)∨(A∧B∧C)∨(A∧B∧D)∨(A∧B∧D))∧((B∧D)∨(B∧A)∨(D∧A)) (A∧B∧C∧D)∨(A∧B∧D)∨(A∧B∧C∧D)T

但依据题意条件,有且仅有两人参加竞赛,故A∧B∧C∧D为F。所以只有:(A∧B∧C∧D)∨(A∧B∧D)T,即甲、丁参加了围棋比赛。

三、(10分)指出下列推理中,在哪些步骤上有错误?为什么?给出正确的推理形式。 (1)x(P(x)Q(x))

P

1 (2)P(y)Q(y)

T(1),US (3)xP(x)

P (4)P(y)

T(3),ES (5)Q(y)

T(2)(4),I (6)xQ(x)

T(5),EG 解

(4)中ES错,因为对存在量词限制的变元x引用ES规则,只能将x换成某个个体常元c,而不能将其改为自由变元。所以应将(4)中P(y)改为P(c),c为个体常元。

正确的推理过程为:

(1)xP(x)

P (2)P(c)

T(1),ES

(3)x(P(x)Q(x))

P (4)P(c)Q(c)

T(3),US (5)Q(c)

T(2)(4),I (6)xQ(x)

T(5),EG

四、(10分)设A={a,b,c},试给出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R,使其同时不满足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设R={,,,},则 因为R,R不自反; 因为∈R,R不反自反;

因为∈R,R,R不对称; 因为∈R,∈R,R不反对称;

因为∈R,∈R,但R,R不传递。

五、(15分)设函数g:A→B,f:B→C,

(1)若fg是满射,则f是满射。 (2)若fg是单射,则g是单射。

证明

因为g:A→B,f:B→C,由定理5.5知,fg为A到C的函数。

(1)对任意的z∈C,因fg是满射,则存在x∈A使fg(x)=z,即f(g(x))=z。由g:A→B可知g(x)∈B,于是有y=g(x)∈B,使得f(y)=z。因此,f是满射。

(2)对任意的x

1、x2∈A,若x1≠x2,则由fg是单射得fg(x1)≠fg(x2),于是f(g(x1))≠f(g(x2)),必有g(x1)≠g(x2)。所以,g是单射。

六、(15分)设R是集合A上的一个具有传递和自反性质的关系,T是A上的关系,使得TR且R,证明T是一个等价关系。

证明

因R自反,任意a∈A,有∈R,由T的定义,有∈T,故T自反。

若∈T,即∈R且∈R,也就是∈R且∈R,从而∈T,故T对称。

2 若∈T,∈T,即∈R且∈R,∈R且∈R,因R传递,由∈R和∈R可得∈R,由∈R和∈R可得∈R,由∈R和∈R可得∈T,故T传递。

所以,T是A上的等价关系。

七、(15分)若是群,H是G的非空子集,则是的子群对任意的a、b∈H有a*b1∈H。 -证明

必要性:对任意的a、b∈H,由是的子群,必有b1∈H,从而a*b1∈H。

-

-充分性:由H非空,必存在a∈H。于是e=a*a1∈H。

-任取a∈H,由e、a∈H得a1=e*a1∈H。

-

-对于任意的a、b∈H,有a*b=a*(b1)1∈H,即a*b∈H。

-

-又因为H是G非空子集,所以*在H上满足结合律。 综上可知,是的子群。

八、(15分)(1)若无向图G中只有两个奇数度结点,则这两个结点一定是连通的。 (2)若有向图G中只有两个奇数度结点,它们一个可达另一个结点或互相可达吗?

证明

(1)设无向图G中只有两个奇数度结点u和v。从u开始构造一条回路,即从u出发经关联结点u的边e1到达结点u1,若d(u1)为偶数,则必可由u1再经关联u1的边e2到达结点u2,如此继续下去,每条边只取一次,直到另一个奇数度结点为止,由于图G中只有两个奇数度结点,故该结点或是u或是v。如果是v,那么从u到v的一条路就构造好了。如果仍是u,该回路上每个结点都关联偶数条边,而d(u)是奇数,所以至少还有一条边关联结点u的边不在该回路上。继续从u出发,沿着该边到达另一个结点u1,依次下去直到另一个奇数度结点停下。这样经过有限次后必可到达结点v,这就是一条从u到v的路。

(2)若有向图G中只有两个奇数度结点,它们一个可达另一个结点或互相可达不一定成立。下面有向图中,只有两个奇数度结点u和v,u和v之间都不可达。

uwv

3 离散数学考试试题(B卷及答案)

一、(15分)设计一盏电灯的开关电路,要求受3个开关A、B、C的控制:当且仅当A和C同时关闭或B和C同时关闭时灯亮。设F表示灯亮。

(1)写出F在全功能联结词组{}中的命题公式。 (2)写出F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

(1)设A:开关A关闭;B:开关B关闭;C:开关C关闭;F=(A∧C)∨(B∧C)。 在全功能联结词组{}中:

A(A∧A)AA A∧C( A∧C)( AC)(AC)(AC)

A∨B(A∧B)(( AA)∧(BB))( AA)(BB) 所以

F((AC)(AC))∨((BC)(BC)) (((AC)(AC))((AC)(AC)))(((BC)(BC))((BC)(BC))) (2)F(A∧C)∨(B∧C)

(A∧(B∨B)∧C)∨((A∨A)∧B∧C) (A∧B∧C)∨(A∧B∧C)∨(A∧B∧C)∨(A∧B∧C) m3∨m5∨m7

主析取范式 M0∧M1∧M2∧M4∧M6

主合取范式

二、(10分)判断下列公式是否是永真式? (1)(xA(x)xB(x))x(A(x)B(x))。 (2)(xA(x)xB(x))x(A(x)B(x)))。 解

(1)(xA(x)xB(x))x(A(x)B(x)) (xA(x)∨xB(x))x(A(x)B(x)) (xA(x)∨xB(x))∨x(A(x)∨B(x)) (xA(x)∧xB(x))∨xA(x)∨xB(x) (xA(x)∨xA(x)∨xB(x))∧(xB(x)∨xA(x)∨xB(x)) x(A(x)∨A(x))∨xB(x) T

所以,(xA(x)xB(x))x(A(x)B(x))为永真式。

(2)设论域为{1,2},令A(1)=T;A(2)=F;B(1)=F;B(2)=T。

则xA(x)为假,xB(x)也为假,从而xA(x)xB(x)为真;而由于A(1)B(1)为假,所以x(A(x)B(x))也为假,因此公式(xA(x)xB(x))x(A(x)B(x))为假。该公式不是永真式。

三、(15分)设X为集合,A=P(X)-{}-{X}且A≠,若|X|=n,问 (1)偏序集是否有最大元?

4 (2)偏序集是否有最小元?

(3)偏序集中极大元和极小元的一般形式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解

偏序集不存在最大元和最小元,因为n>2。

考察P(X)的哈斯图,最底层的顶点是空集,记作第0层,由底向上,第一层是单元集,第二层是二元集,…,由|X|=n,则第n-1层是X的n-1元子集,第n层是X。偏序集与偏序集相比,恰好缺少第0层和第n层。因此的极小元就是X的所有单元集,即{x},x∈X;而极大元恰好是比X少一个元素,即X-{x},x∈X。

四、(10分)设A={1,2,3,4,5},R是A上的二元关系,且R={<2,1>,<2,5>,<2,4>,<3,4>,<4,4>,<5,2>},求r(R)、s(R)和t(R)。

r(R)=R∪IA={<2,1>,<2,5>,<2,4>,<3,4>,<4,4>,<5,2>,<1,1>,<2,2>,<3,3>,<4,4>,<5,5>} s(R)=R∪R1={<2,1>,<2,5>,<2,4>,<3,4>,<4,4>,<5,2>,<1,2>,<4,2>,<4,3>} -R2={<2,2>,<2,4>,<3,4>,<4,4>,<5,1>,<5,5>,<5,4>} R3={<2,1>,<2,5>,<2,4>,<3,4>,<4,4>,<5,2>,<5,4>} R4={<2,2>,<2,4>,<3,4>,<4,4>,<5,1>,<5,5>,<5,4>}=R2

t(R)=Ri={<2,1>,<2,5>,<2,4>,<3,4>,<4,4>,<5,2>,<2,2>,<5,1>,<5,4>,i1<5,5>}。

五、(10分)设函数g:A→B,f:B→C,

(1)若fg是满射,则f是满射。 (2)若fg是单射,则g是单射。

证明

因为g:A→B,f:B→C,由定理5.5知,fg为A到C的函数。

(1)对任意的z∈C,因fg是满射,则存在x∈A使fg(x)=z,即f(g(x))=z。由g:A→B可知g(x)∈B,于是有y=g(x)∈B,使得f(y)=z。因此,f是满射。

(2)对任意的x

1、x2∈A,若x1≠x2,则由fg是单射得fg(x1)≠fg(x2),于是f(g(x1))≠f(g(x2)),必有g(x1)≠g(x2)。所以,g是单射。

六、(10分)有幺元且满足消去律的有限半群一定是群。

证明

设是一个有幺元且满足消去律的有限半群,要证是群,只需证明G的任一元素a可逆。

考虑a,a2,…,ak,…。因为G只有有限个元素,所以存在k>l,使得ak=al。令m=k-l,有al*e=al*am,其中e是幺元。由消去率得am=e。

于是,当m=1时,a=e,而e是可逆的;当m>1时,a*am-1=am-1*a=e。从而a是可逆的,其逆元是am-1。总之,a是可逆的。

七、(20分)有向图G如图所示,试求: (1)求G的邻接矩阵A。

5 (2)求出A

2、A3和A4,v1到v4长度为

1、

2、3和4的路有多少?

(3)求出ATA和AAT,说明ATA和AAT中的第(2,2)元素和第(2,3)元素的意义。 (4)求出可达矩阵P。 (5)求出强分图。

(1)求G的邻接矩阵为:

00A00101011

101100(2)由于

00A200111022010

1 A302111020111203220

4 A4120301012313 2322所以v1到v4长度为

1、

2、3和4的路的个数分别为

1、

1、

2、3。 (3)由于

00TAA000002131212TAA

21011102132110 2121再由定理10.19可知,所以ATA的第(2,2)元素为3,表明那些边以v2为终结点且具有不同始结点的数目为3,其第(2,3)元素为0,表明那些边既以v2为终结点又以v3为终结点,并且具有相同始结点的数目为0。AAT中的第(2,2)元素为2,表明那些边以v2为始结点且具有不同终结点的数目为2,其第(2,3)元素为1,表明那些边既以v2为始结点又以v3为始结点,并且具有相同终结点的数目为1。

00(4)因为B4AA2A3A40000以求可达矩阵为P00111111。

11111110100110+

101010001110



2010

+

1110



01102120312204+

2120320101231323220

000741

747

,所

747

43400(5)因为PPT0011101111∧1111111100001110=01110111000111,所以{v1},{v2,v3,v4}构成G的强分图。

111111 6

第五篇:离散数学试题+答案

专注于收集各类历年试卷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个连通的无向图G,如果它的所有结点的度数都是偶数,那么它具有一条(

) A.汉密尔顿回路

B.欧拉回路 C.汉密尔顿通路

D.初级回路

2.设G是连通简单平面图,G中有11个顶点5个面,则G中的边是(

) A.10

B.12

C.16

D.14 3.在布尔代数L中,表达式(a∧b)∨(a∧b∧c)∨(b∧c)的等价式是(

) A.b∧(a∨c) B.(a∧b)∨(a’∧b) C.(a∨b)∧(a∨b∨c)∧(b∨c) D.(b∨c)∧(a∨c) 4.设i是虚数,·是复数乘法运算,则G=<{1,-1,i,-i},·>是群,下列是G的子群是(

) A.<{1},·>

B.〈{-1},·〉

C.〈{i},·〉

D.〈{-i},·〉

5.设Z为整数集,A为集合,A的幂集为P(A),+、-、/为数的加、减、除运算,∩为集合的交运算,下列系统中是代数系统的有(

) A.〈Z,+,/〉

B.〈Z,/〉 C.〈Z,-,/〉

D.〈P(A),∩〉 6.下列各代数系统中不含有零元素的是(

) A.〈Q,*〉Q是全体有理数集,*是数的乘法运算

B.〈Mn(R),*〉,Mn(R)是全体n阶实矩阵集合,*是矩阵乘法运算 C.〈Z,〉,Z是整数集,定义为xxy=xy,x,y∈Z D.〈Z,+〉,Z是整数集,+是数的加法运算

7.设A={1,2,3},A上二元关系R的关系图如下: R具有的性质是 A.自反性 B.对称性 C.传递性 D.反自反性

8.设A={a,b,c},A上二元关系R={〈a,a〉,〈b,b〉〈,a,c〉},则关系R的对称闭包S(R)是(

) A.R∪IA

B.R

C.R∪{〈c,a〉}

D.R∩IA 9.设X={a,b,c},Ix是X上恒等关系,要使Ix∪{〈a,b〉,〈b,c〉,〈c,a〉,〈b,a〉}∪R为X上的等价关系,R应取(

) A.{〈c,a〉,〈a,c〉}

B.{〈c,b〉,〈b,a〉} C.{〈c,a〉,〈b,a〉}

D.{〈a,c〉,〈c,b〉} 10.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

B.

C.{}

D.{}∈

11.设解释R如下:论域D为实数集,a=0,f(x,y)=x-y,A(x,y):x

) A.(  x)( y)( z)(A(x,y))→A(f(x,z),f(y,z)) B.( x)A(f(a,x),a) C.(x)(y)(A(f(x,y),x))

专注于收集各类历年试卷和答案

D.(x)(y)(A(x,y)→A(f(x,a),a)) 12.设B是不含变元x的公式,谓词公式(x)(A(x)→B)等价于(

) A.(x)A(x)→B

B.(x)A(x)→B C.A(x)→B

D.(x)A(x)→(x)B 13.谓词公式(x)(P(x,y))→(z)Q(x,z)∧(y)R(x,y)中变元x(

) A.是自由变元但不是约束变元 B.既不是自由变元又不是约束变元 C.既是自由变元又是约束变元 D.是约束变元但不是自由变元

14.若P:他聪明;Q:他用功;则“他虽聪明,但不用功”,可符号化为(

) A.P∨Q

B.P∧┐Q

C.P→┐Q

D.P∨┐Q 15.以下命题公式中,为永假式的是(

) A.p→(p∨q∨r)

B.(p→┐p)→┐p C.┐(q→q)∧p

D.┐(q∨┐p)→(p∧┐p)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在一棵根树中,仅有一个结点的入度为______,称为树根,其余结点的入度均为______。 17.A={1,2,3,4}上二元关系R={〈2,4〉,〈3,3〉,〈4,2〉},R的关系矩阵MR中m24=______,m34=______。 18.设〈s,*〉是群,则那么s中除______外,不可能有别的幂等元;若〈s,*〉有零元,则|s|=______。 19.设A为集合,P(A)为A的幂集,则〈P(A),是格,若x,y∈P(A),则x,y最大下界是______,〉最小上界是______。

20.设函数f:X→Y,如果对X中的任意两个不同的x1和x2,它们的象y1和y2也不同,我们说f是______函数,如果ranf=Y,则称f是______函数。

21.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其等价类记为〔x〕R。x,y∈A,若〈x,y〉∈R,则 〔x〕R与〔y〕R的关系是______,而若〈x,y〉R,则〔x〕R∩〔y〕R=______。

22.使公式(x)( y)(A(x)∧B(y))(x)A(x)∧(y)B(y)成立的条件是______不含有y,______不含有x。 23.设M(x):x是人,D(s):x是要死的,则命题“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可符号化为(x)______,其中量词(x)的辖域是______。 24.若H1∧H2∧„∧Hn是______,则称H1,H2,„Hn是相容的,若H1∧H2∧„∧Hn是______,则称H1,H2,„Hn是不相容的。

25.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首先要看它是否为 ,然后再看它是否具有唯一的

三、计算题 (共30分) 26.(4分)设有向图G=(V,E)如下图所示,试用邻接矩阵方法求长度为2的路的总数和回路总数。

27.(5)设A={a,b},P(A)是A的幂集,是对称差运算,可以验证是群。设n是正整数,求({a}-1{b}{a})n{a}-n{b}n{a}n 28.(6分)设A={1,2,3,4,5},A上偏序关系

R={〈1,2〉,〈3,2〉,〈4,1〉,〈4,2〉,〈4,3〉,〈3,5〉,〈4,5〉}∪IA;

专注于收集各类历年试卷和答案

(1)作出偏序关系R的哈斯图

(2)令B={1,2,3,5},求B的最大,最小元,极大、极小元,上界,下确界,下界,下确界。 29.(6分)求┐(P→Q)(P→┐Q)的主合取范式并给出所有使命题为真的赋值。

30.(5分)设带权无向图G如下,求G的最小生成树T及T的权总和,要求写出解的过程。

31.(4分)求公式┐((x)F(x,y)→(y)G(x,y))∨(x)H(x)的前束范式。

四、证明题 (共20分) 32.(6分)设T是非平凡的无向树,T中度数最大的顶点有2个,它们的度数为k(k≥2),证明T中至少有2k-2片树叶。

33.(8分)设A是非空集合,F是所有从A到A的双射函数的集合,是函数复合运算。

证明:〈F, 〉是群。

34.(6分)在个体域D={a1,a2,„,an}中证明等价式:

(x)(A(x)→B(x))(x)A(x)→(x)B(x)

五、应用题(共15分) 35.(9分)如果他是计算机系本科生或者是计算机系研究生,那么他一定学过DELPHI语言而且学过C++语言。只要他学过DELPHI语言或者C++语言,那么他就会编程序。因此如果他是计算机系本科生,那么他就会编程序。请用命题逻辑推理方法,证明该推理的有效结论。

36.(6分)一次学术会议的理事会共有20个人参加,他们之间有的相互认识但有的相互不认识。但对任意两个人,他们各自认识的人的数目之和不小于20。问能否把这20个人排在圆桌旁,使得任意一个人认识其旁边的两个人?根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B

2.D

3.A

4.A

5.D

6.D

7.D

8.C

9.D

10.B

11.A

12.A

13.C

14.B

15.C

二、填空题 16.0

1 17.1

0 18.单位元

1 19.x∩y

x∪y 20.入射

满射

21.[x]R=[y]R

 22.A(x)

B(y) 23.(M(x)→D(x))

M(x)→D(x)

专注于收集各类历年试卷和答案

24.可满足式

永假式(或矛盾式) 25.陈述句

真值

三、计算题

1100101026. M=

1011001122

2 M=21110111

121011M2ij18,

ij6 M2i1

4 i1j144

G中长度为2的路总数为18,长度为2的回路总数为6。

27.当n是偶数时,x∈P(A),xn=

当n是奇数时,x∈P(A),xn=x

于是:当n是偶数,({a}-1{b}{a})n{a}-n{b}n{a}n

=({a}-1)n{b}n{a}n=

当n是奇数时,

({a}-1{b}{a})n{a}-n{b}n{a}n

={a}-1{b}{a}({a}-1)n{b}n{a}n

={a}-1{b}{a}{a}-1{b}{a}= 28.(1)偏序关系R的哈斯图为

(2)B的最大元:无,最小元:无;

极大元:2,5,极小元:1,3

下界:4, 下确界4;

上界:无,上确界:无

29.原式(┐(P→Q)→(P→┐Q))∧((P→┐Q)→┐(P→Q))

((P→Q)∨(P→┐Q))∧(┐(P→┐Q)∨┐(P→Q))

(┐P∨Q∨┐P∨┐Q)∧(┐(┐P∨┐Q)∨(P∧┐Q))

(┐(P∧┐Q)∨(P∧┐Q))

(P∧Q)∨(P∧┐Q)

P∧(Q∨┐Q)

P∨(Q∧┐Q)

(P∨Q)∧(P∨┐Q)

命题为真的赋值是P=1,Q=0和P=1,Q=1

专注于收集各类历年试卷和答案

30.令e1=(v1,v3),

e2=(v4,v6)

e3=(v2,v5),

e4=(v3,v6)

e5=(v2,v3),

e6=(v1,v2)

e7=(v1,v4),

e8=(v4,v3)

e9=(v3,v5),

e10=(v5,v6)

令ai为ei上的权,则

a1

取a1的e1∈T,a2的e2∈T,a3的e3∈T,a4的e4∈T,a5的e5∈T,即,

T的总权和=1+2+3+4+5=15 31.原式┐(x1F(x1,y)→y1G(x,y1))∨x2H(x2)

(换名)

┐x1y1(F(x1,y)→G(x,y1))∨x2H(x2)

x1y1┐(F(x1,y1)→G(x,y1))∨x2H(x2)

x1y1x2(┐(F(x1,y1)→G(x,y1))∨H(x2)

四、证明题

32.设T中有x片树叶,y个分支点。于是T中有x+y个顶点,有x+y-1 条边,由握手定理知T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的

xy

d(vi)=2(x+y-1)。

i

1 又树叶的度为1,任一分支点的度大于等于2

且度最大的顶点必是分支点,于是

xy

d(vi)≥x·1+2(y-2)+k+k=x+2y+2K-4 i1

从而2(x+y-1)≥x+2y+2k-4

x≥2k-2 33.从定义出发证明:由于集合A是非空的,故显然从A到A的双射函数总是存在的,如A上恒等函数,因此F非空

(1)f,g∈F,因为f和g都是A到A的双射函数,故fg也是A到A的双射函数,从而集合F关于运算是封闭的。

(2)f,g,h∈F,由函数复合运算的结合律有f(gh)=(fg)h故运算是可结合的。

(3)A上的恒等函数IA也是A到A的双射函数即IA∈F,且f∈F有IAf=fIA=f,故IA是〈F,〉中的幺元

(4)f∈F,因为f是双射函数,故其逆函数是存在的,也是A到A的双射函数,且有ff-1=f-1f=IA,因此f-1是f的逆元

由此上知〈F,〉是群

34.证明(x)(A(x)→B(x))  x(┐A(x)∨B(x))

专注于收集各类历年试卷和答案

(┐A(a1)∨B(a1))∨(┐A(a2)∨B(a2))∨„∨(┐A(an)∨B(an)))

(┐A(a1)∨A(a2)∨„∨┐A(an)∨(B(a1)∨B(a2)∨„∨(B(an))

┐(A(a1)∧A(a2)∧„∧A(an))∨(┐B(a1)∨B(a2)∨„∨(B(an))

┐(x)A(x)∨(x)B(x)  (x)A(x)→(x)B(x)

五、应用题

35.令p:他是计算机系本科生

q:他是计算机系研究生

r:他学过DELPHI语言

s:他学过C++语言

t:他会编程序

前提:(p∨q)→(r∧s),(r∨s)→t

结论:p→t

证①p

P(附加前提)

②p∨q

T①I

③(p∨q)→(r∧s)

P(前提引入)

④r∧s

T②③I

⑤r

T④I

⑥r∨s

T⑤I

⑦(r∨s)→t

P(前提引入)

⑧t

T⑤⑥I 36.可以把这20个人排在圆桌旁,使得任一人认识其旁边的两个人。

根据:构造无向简单图G=,其中V={v1,v2,„,V20}是以20个人为顶点的集合,E中的边是若任两个人vi和vj相互认识则在vi与vj之间连一条边。

Vi∈V,d(vi)是与vi相互认识的人的数目,由题意知vi,vj∈V有d(vi)+d(vj)20,于是G中存在汉密尔顿回路。

设C=Vi1Vi2„Vi20Vi1是G中一条汉密尔顿回路,按这条回路的顺序按其排座位即符合要求。

上一篇:历史教研组理论学习下一篇: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