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技术准入制度

2022-08-27

制度是长期的、规范的、有效的,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探索而来的。而落实责任的关键,就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优化举措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那么如何制定相关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实验室技术准入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实验室技术准入制度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目的: 明确实验室准入制度,规范实验室管理,保证实验室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2、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

3、职责:

3.1 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此制度。

3.2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全科室人员遵守此制度,及时更新修改相关规定,并对违反此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理。

4、具体规定要求:

4.1 实验室进行临床医学检验和教学科研的场所,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室也不得从事高致病菌标本的检查。

4.2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在独立进行工作前还需在中高级实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上岗培训,达到合格后方可工作。同时需经过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4.3 实验室更新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进入实验室及上岗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或科主任批准。

4.4 非本科人员到实验室,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方可进入,在实验室内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4.5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知道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

4.6 进入实验室前,应穿工作服或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当知道防护服已被危险材料污染应立即更换,离开实验室前应脱去防护服、手套、口罩,洗手后离开。

4.7 禁止在工作区内使用化妆品和处理隐形眼睛,长发应束在脑后,在工作区不应佩戴戒指、耳环、腕表、手镯、项链及其他装饰物品。

4.8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吃饭、饮水等,以上活动应在休息室内进行。 4.9 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戴手套,以防化学品污染、生物危险、标本污染及刺伤等,在工作完成或终止后应脱掉手套并放入黄色垃圾袋内,摘除手套应例行洗手(七步法)。

4.10 对污染的防护服应用黄色垃圾袋装好,交医院洗涤室处理。工作服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带回家。

4.11 实验结束后,实验室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门、窗、水、电以及室内存放的高压容器等,杜绝不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安全。

4.12 离开实验室时,应向交接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并填好《交接班登记记录》。

4.13 实验结束后,关掉仪器设备电影开关,将仪器设备整理好,实验现场整理干净,洗手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5、相关记录

《实验室废物交接本》 《交接班登记记录》

第二篇:实验室人员的准入制度

1.目的:明确与病原微生物接触的相关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 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或所在岗位职责涉及病原微生物操作和管理的一切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质量监督人员、安全监督员、废弃物管理人员、洗涤人员、保洁人员和其它工勤人员、外来单位参观、学习、工作人员以及中心职工跨科室开展实验活动人员等人员的准入。

3.被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授权可以直接进入检验科人员名单

3.1检验科工作人员:木合衣提、李飞、阿依夏木、彭幼香、韩金、李平、孙小力、吾斯曼江、郭颖、吐尔洪江、薛春娜、努尔古丽、克里曼。 4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授权可以从事特殊检测人员名单

4.1、HIV初筛实验人员:彭幼香、孙小力、吾斯曼江

4.2、从事微生物室操作实验人员:李平、吾斯曼江

5.职责:生物安全管理小组

5.1生物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病原微生物操作和管理人员准入制度的制定和更新。

5.2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批准病原微生物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准入。

5.3科室/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操作和管理人员准入工作的实施。

5.4质量管理部门或人员负责责任范围内病原微生物操作和管理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检查。

6.准入原则

6.1生物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了解国家相关政

策、法规及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基本情况,熟悉重大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臵和上报程序,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6.2科室负责人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熟悉国家相应政策、法规、技

术规范,熟悉本科室病原微生物相关人员、环境、工作内容和相应的生物安全要求,熟悉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臵和上报程序,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6.3各专业组负责人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和相应的实验室工作经历,接受

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掌握本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相关人员、环境、仪器设备、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和工作内容等情况,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臵原则和上报程序,有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6.4实验室技术人员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熟练掌握有关标准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通过所需的生物安全知识、技术考核,获得相应的上岗证,按要求参加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掌握相关技术规范,掌握与所承担工作有关的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风险,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臵原则和上报程序。

6.5质量管理部门或人员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和相应的实验室工作经历,

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熟悉责任范围内实验室相关追踪曲线、环境、设备、设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和工作内容等情况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关键控制点,能够及时发现生物安全隐患,熟悉生物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和报告程序,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

6.6实验活动辅助人员专职消毒人员、废弃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清洁人

员等与实验活动相关的人员应掌握责任区域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人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臵原则和上报程序。

6.7安全保卫部门或人员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卫工作经历,接受有关生物安全

知识的培训,了解本实验室相关基本情况以及安全保卫要求,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消除一般安全隐患,能对较严重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或方案,熟悉生物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原则和程序,具备火灾等安全事故应急处臵工作的组织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6.8健康监护部门或人员具有相应的工作经历,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

训,掌握责任范围内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工作的原则和程序,以及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的人员救护知识和处臵程序。

6.9 进修人员外单位进修人员,必须填写有关进修申请表,获我院医务科批准

后,并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中专以上)和相关的实验室工作经历(至少一年)。并进行生物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获得相应的上岗证。

6.10实习生有关医学院校经与我院科教科联系后,有计划地安排适量人员进入

我科实习,每年不超过10人。实习人员必须经过医学相关专业教育,并了解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不接受非医学专业学生进入本科室实习。实习生进入本科室前必须进行生物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考试不合格可再次培训后进行补考,如三次补考不合格,由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组长签署意见后退回科教科。

6.11外单位参观、学习人员外单位来科室参观学习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生物

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获得各专业组负责人的同意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参观,同时必须在专业组负责人陪同下或专业组负责人指定的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实验室参观。参观人员必须穿工作服、穿鞋套,进入微生物室的人 员还必须戴帽子、口罩。进入微生物室的人员必须履行登记手续。离开时工作服与鞋套等不得带离实验室外。

7.准入制度

7.1所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满足上述准入原则的前提下,了解潜在危险,

必要时在生物安全知情书上签字。

7.2按《进入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批准程序》、《进入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

批准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手续。

7.3 各专业实验室的钥匙由专业组负责人(生物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管理,如该

实验室其它工作人员需配制钥匙,需征得专业组负责人同意,并有登记,

保管钥匙的工作人员调离岗位或暂不需要,应及时交专业负责人。

7.4 实验室人员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和从事HIV、结核菌相关检测时需经生物安全

管理小组授权

7.5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① 身体出现开放性操作;

② 患发热性疾病;

③ 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④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

⑤ 娠妊;

⑥ 已经在实验室控制区域内连续工作6小时以上;

⑦ 其它原因造成的疲劳状态。

7.6项目准入凡是进行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

物实验活动的,项目负责人需提出书面申请并向生物安全委员会提交“实验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和“实验室微生物操作操作规程”,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入。。

第三篇: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准入管理,保障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实验人员的健康,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进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等人员的管理,人员包括实验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进修人员、学生及其他因工作需要进入实验室的人员。

3.职责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获得相应的准入资格才能进入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病原微生物操作和管理人员准入工作的实施,并负有最终责任。

4.程序:

4.1进入实验室的一般性要求:

4.1.1、只有告知潜在风险并符合进入实验室条件特殊要求(如经过免疫接种)的人,才能进入实验室。

4.1.2、在开展涉及有关病原微生物的工作时,实验室主任应禁止或限制人员进入实验室。

4.1.3、一般情况下,易感人员或感染后会出现严重后果的人员,不允许进入实验室,如,患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人。 4.2从事实验室检测人员特殊要求:

4.2.1综合素质好、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科学作风严谨。 4.2.2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相关业务背景。 4.2.3具有相关的学历,取得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4.2.4参加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4.2.5身体健康,无相关感染性疾病。 4.2.6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留取本底样品。 4.2.7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并登记备案。 4.2.8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

4.2.8.1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4.2.8.2 患发热性疾病;4.2.8.3 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4.2.8.4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4.2.8.5妊娠; 4.3实验室人员基本要求 4.3.1科室负责人

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熟悉国家相应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熟悉本科室病原微生物相关人员、环境、工作内容和相应的生物安全要求,熟悉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上报程序,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 4.3.2 实验室负责人

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和相应的实验室工作经历,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掌握本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相关人员、环境、仪器设备、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品和工作内容等情况,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有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4.3.3 实验室技术人员。

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熟练掌握有关标准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通过所需的生物安全知识、技术考核,获得相应的上岗证,按要求参加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掌握相关技术规范,掌握与所承担工作有关的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风险,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4.3.4 实验活动辅助人员。

专职消毒人员、废弃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与实验活动相关的人员应掌握责任区域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参加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人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并立即上报部门负责人。

4.4外单位来检验科参观、学习、进修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经中心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

第四篇: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管理,促进卫生科技进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均应严格遵守本准入制度。

一、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二、对新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实行申报制度,申报内容须包括该项目可行性分析、风险预测、防范措施等。

三、建立医疗技术科研审批制度。使用植入介入医疗器械的由主刀医师谈话签字;使用支持、维护生命的植入介入医疗器械由科主任签署意见,医务科审批。毁损性手术、重大特类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签署意见,报医务科登记、审查,业务院长批准后方可实施。

四、新开展的每一项新技术、新项目均应有相应的技术力量、设备与设施的支持。当新技术、新项目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条件成熟重新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五、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网络直报机制。项目负责人应对新开展技术开展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进行风险预测,一旦意外发生,应通过网络直报预警系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六、新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必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

七、医院鼓励研究、开发和应用新的医疗技术,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需要淘汰或技术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社会伦理及法律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

上饶县中医院

第五篇:医疗技术人员准入制度

医疗技术人员资质准入管理制度

为加强各科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预防医疗发生,我院依据2009年卫生部颁发并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医疗技术人员资质准入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人员实行资质准入管理。

第一条 医疗技术分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理论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相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一) 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 高风险;

(三) 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 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 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二条 卫生部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或者组建的技术审核机构,分别负责

对第三类、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及人员资质准入审核。卫生部也可以委托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指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进行审核。

第三条 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我院医务科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及人

员准入实施严格管理。

第四条 我院依法将准予医务人员实施与其专业能力相适应的第一类医疗技术。

第五条 独立从从事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人员应具备的资质条件:

1、 在本院注册的职业医师;

2、 学历证、医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职称证四证齐全,具备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证、放射人员上岗证;

3、 具有3年住院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4、 通过本院理论与技术考核;

5、 1年内不超过2起严重差错或1起医疗事故;

第六条 独立从事第二类医疗技术的人员应具备的资质条件:

1、 在本院注册的住院医师;

2、 学历证、医师资格证、执业资格证、职称证四证齐全,具备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证、放射人员上岗证;

3、 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4、 经省级培训基地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

5、 1年内不超过2起严重差错或1起医疗事故。

巨野北城医院

2013/12/5

上一篇:试验资料员岗位职责下一篇:淘宝客服的工作流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