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

2022-09-01

第一篇: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

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心得

单甲完小---田岩茸

我作为一名老师,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传授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成就未来”?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小学老师?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去深思与反省。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得不断地学习,改变观念,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教师、优秀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不一定优秀。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

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的思想、品格、言行,以及教师对社会事物所持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学生。如:你无意中往地上扔一张纸,学生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也被传染;或者你有意地捡起一张纸,也许就有学生会因此而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须对自己提出较高的道德要求,要严于律己。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强化,使自身的师德修养更加完善。只有具有崇高师德、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真正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敬和热爱,才能引导和培养健全的人格,才能穷尽毕生的精力,有希望使自己成为学生欢迎和爱戴的教育专家。

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教师改变以往单纯的升学观,分数观,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每一个孩子以充分发展的机会和鼓励,每一个学生都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人才,鼓励人人成才。“天生我才必有用”,用鼓励的目光,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尊重、保护孩子的自信与努力。要善待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千万别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毁灭一个天才学生。然而,成功不是育人的唯一标准,或者正确的说:功成名就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今天,我们的社会需要成功者,更需要许许多多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功者。我们不否认社会急需成功的人才,不能否认我们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同样我们更不能否认广大工作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通的技术工作者、企业管理者……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人才。的确,教室里未来成功的人士需要我们尊重和爱护,但是,教室里未来的无名的劳动者同样需要我们爱护。因为,哪怕教室里的学生将来都成不了大器,他们也是一条有足够权利得到我们尊重的生命!他们的健康成长才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

讲稿

枫芸学区办公室

罗先成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摇篮,也应该成为培养教师的土壤,是发展教师的动力,是提升教师的平台,成就教师的保证。 “教师是立教,立校之本”,学校存在的价值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从途径和方法上看主要是通过促进教师发展达成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和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获得发展,只有教师获得发展,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发展。发展学校首先发展教师,为此,我们提出:以理念为导向,以学习为根本,以赏识为角度,以激励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立足农村实际。“多一分投入,多一种学习,多一些反思,多一点执着。”充分发掘各种资源,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 理念指导,促进发展。

学校发展教师的条件就在于学校可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氛围,能过满足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让教师想发展,让教师能发展。想发展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能发展是解决所需物质、智力和信息的支持问题,两方面相融汇。我们认为“关注学生必须同时关注教师!”。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但同时也指出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是这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跟上。坦率地说,如果忽视了教师,而一味追求关注学生,难免会有筑造空中楼阁的现象。因此,我们坚持以三个理念来指导工作。

1.“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要不断提高,学习是途径,反思是关键,创新是活力;均衡发展则意味着人人参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用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校长要想自己是帅,教师就要个个是将!”这正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理想目标。

2.“调动内需,促进发展。”教师的内需是其学习、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创设条件,营造氛围来激发教师内需,提高工作积极性;再辅以任务驱动,明确目标导向,形成自我实现目标的高层次需要,最终走向自觉进取,促进成长,这是学校的另一个工作策略。

3。“赏识教师,激励成长”。这是一个根本的评价观,虽然我们有较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但是,学校对教师个体的期待、赏识就是最为朴实,也最为有效的激励。学生需要赏识,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任何一个人,工作被认可、被赏识,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特别是我们普通的教育者,一线教师更是如此。如何尽力让教师感受到这一点快乐?那就是管理者应怀着赏识的心态去看待每个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教师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给教师提供发展平台、空间和机会。

二、搭建平台,促进交流。

教师的素质提高在课改背景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而有效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书做笔记这么一个层面上,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探讨交流和展示的活动中。 1.开辟交流平台 新课程强调教师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认为教师知识结构必须不断调整,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由此,构建学习化校园,倡导学习化教育生活,是新课程对学校、对教师的新要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经过一阶段的学习思考与策划准备,结合课改要求与学校实际,尝试开展“每周论坛”、“对话与交流”、“网络学习”等活动,确定了活动目标、内容、计划、形式与要求等。同时召开了校委、教研组长联合会议,认真选定了学期活动的大主题如:《立足原起点实现新目标》、《帮助的力量》等。教师根据学校大主题确定主讲话题。如:《让班级活起来》、《培养学生自主习惯的培养》、《有爱才有教育》……把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作为交流探讨的时间。活动采用专题讲座、漫谈交流等形式,话题涉及教育热点、实践发现、学习反思、困惑对策等进行交流。在交流活动中,还设置了主持人、主讲人,这个设置意味着一种责任的下放。责任感驱使主持人主讲人认真思考问题、捕捉信息、加强学习、勤于动笔。教师在这个过程的锤炼中,获得较佳的状态并展示了自我,从而感受到一种快乐,一种成就。

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让“交流平台”发挥作用,成为构建学习化校园的一个辐射源,我们强调了几个要求。积极参与 这也是一个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对这项活动不回避,或主持、或主讲、或记录、或漫谈、或争议思考……人人参与,那就意味着这项活动做有所值。

认真准备 “思考”是准备的关键之一,能否真实地去反思教育的现状、问题,不敷衍了事,决定着活动的实质性效果。这不仅影响工作成效,从中也从另一个层面展现教师个人内心深层的另一种工作品位。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要求主讲人要提前一周把讲稿送交主持人审阅并共同交流、完善,以确保发言稿的质量。

联系实际 言之有物,言之有效,关键还得联系实际。教育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谈论、思考的东西必须是现实而非空洞的,故其内容应来源于学习心得、实践发现、困惑反思,范围包括眼中的学校、班级、课堂、家长、学生等等。一句话,在我们的身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 即借鉴与应用。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这不仅是一个学习要求,也是一个工作要求。理论必须以实践来验证,学是为了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切都是为了现实中的教育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如何在交流中借鉴,在反思中改进,以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教育。这一点是“交流平台”的归宿之一。

“交流平台”活动的开展,开辟了教师交流新平台,突出了参与、交流、探索、争鸣、促进、发展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学习氛围的形成,对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现实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交流平台”不但是教师学习的交流平台,更是教师参与的锤炼天地。

2.研训结合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门面。只有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校发展内涵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能够得到验证。所以,我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的相结合起来,构建“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校本研训模式。校本研训立足于教师参与学习、交流和实践,开辟具体的载体或平台,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源于实践,服务于教育,以此引导尝试行动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研训以 “学习”为基础,与《走进大师》、《教育智慧》、《教师成长》《福建教育》《江苏教育》《课堂密码》等教育阅读活动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与教研交流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反思”相结合,促进内化学习。

教研方面,各教研组固定每周有半天的教研时间,全校确定一个学期总的教研主题,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大主题和本班实际确定自己的子课题开展研究,教师定期以公开课的形式就该课题研究情况向教研组做汇报,并为大家做本课题的专题讲座。教研组结合公开课的实施情况也向教师提出建议,以便更深入地做进一步的研究。学校从说课、集体备课、开课到评课,规范了教研活动流程,并围绕主题规范整理形成各环节文字材料。如围绕教研主题,结合课例,开课教师需要撰写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组织者则要整理教研记录、教研小结等各种材料;以“校长走进课堂”月活动为契机,在活动中,教师感受到教研是一个严肃而认真的工作,从而行之有效,言而有物。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为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理论水平,我校要求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之余要加强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如摘抄好优秀的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写教育随笔,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我校以“材料集成”为手段,促进教师系统整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先后整理汇编了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手记、论文心得体会以及学校教研材料。

3、手记反思 手记是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失败实践的反思。教师在手记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发现不合理因素;在反思中,不断获得体验,积累经验,改变做法。为此,教师每周至少撰写1篇教学手记、教后反思并作为学校常规月自查的一项内容。同时,为鼓励与推动,我们汇编了教师教育手记集《耕耘》—教师手记选,鼓励教师踊跃在教育书刊投稿。

4、网络交流 整合各种教育资讯,构建校园信息库,给教师提供跨时空多领域的学习、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这是学校适应信息社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教师博客和团队博客,发挥电脑和网络的作用,致力使教师个人资料、学校工作资料规范合成。一方面使教师在信息集成中得以锻炼;一方面促进教师开放交流,资源共享,拓展教师交流空间,增加学习渠道。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又展示了自我。现在,我校每位教师都有简历媒体资源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显然,网络建设又开辟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块活动阵地。

三、课题探究,促进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的工作转型,课题研究是一个有效的媒介。

1、课题引入 引进的优势就是指导相对到位,资料相对丰富。几年来,我们有参与了“作文生活化”(国家级课题)、“发展性评价”(县级课题)、“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县级课题)、“新课程课外阅读”、(县级课题)“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县级课题)的探究活动。

2、课题创生 《自查与反思》是我校在学习工作摸索中感受创生的市级研究课题。目前,我们还在围绕这一主题,指导教师尝试从“有效课堂”、“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欣赏课”课堂教学新模式、“小太阳”少先队管理新方式等主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各校老师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凸显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四、自我反思,促进发展。

制度是保障。为了有序地开展活动,引导教师成长,学校建章立制是必要的。但是,没有教师的自觉反思,就不可能实现专业成长。为此,制度建设必须注重引导教师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调整做法,不断提高自律素质。

1、自查反思 我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尝试建立了自查反思式的管理工作体系。评价主体注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及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评价内容不仅涉及教学常规,还向课堂教学、师德拓展;评价期限除平时评价以外,还对学期、学年进行评价。为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制定了《常规工作要求》、《常规自查工作要求》、《随堂听课制度》《师德内涵》等制度,配备相应的评价工具如:《教师职业道德自我评价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我评价表》、《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课堂教学同事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学生、家长)》、《常规自查表》, “自查 反思”式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强调了教师参与、主动反思;强调交流与沟通,以利共同发展;强调真实、客观。反映教师个人与学校的自我反思与工作调整,从而引导教师自律,促进教师成长,实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

2、记录成长 我校教师在办公电脑每人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立是一种基于“学习与反思、记录成长历程”的教师发展目标引导的档案袋管理。主要包括生涯规划、我的学习、交流与反思、教育与教学、教育科研、我的成果六大部分。收集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个性化有价值的过程性材料,以帮助教师更条理地看到自己的工作历程。

同时,我校还成立以校长及教学骨干为主的档案袋开发小组,负责档案袋的假设、验证、交流、实施。成立以校长及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为主的档案袋管理小组,负责档案袋建设的指导、组织交流、实施建议工作。为确保档案袋能真正促进教师反思、总结、调整,我们还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工作原则》及《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工作要求》。确定了真实性、操作性、过程性、人文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档案袋的建立让教师在自查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在反思中不断地调节自我;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促进反思与交流,在交流中走向成长。总之,教师在不断的反思、总结、调整中,在自觉的学习、交流中,促进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五、培养骨干,促进发展。

一位教育说:“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1、引领和促进,发展教师。他们专业发展,但专业的发展力不开学校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和思想精神等的构建,失此,专业的发展只能是急功近利,不可能是持续深入的发展的。

2、发展群体,发展教师。致力于形成“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局面。但要以突出的一个个体带动优秀的群体。一个未能也没有形成核心人物的学校,它是教师发展不可能是百舸争流的。

3、骨干培养,发展教师。 学校发展的真正支撑是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给学校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学校必须注重支持、培养骨干教师。在学校资金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支持了市级骨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同时有意识地给教师压担子、促发展,培养校级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凸显了教师在学校的影响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树立了学校首席教师地位,不仅肯定了教师,促进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也营造了一种氛围,带动着其他教师的成长。目前,我校已有市级骨干教师2名,县级骨干教师5名,中心校级骨干教师4名。

2、活动推介—— 塑造校园名师。名师之“名”必须扬“名”,我们努力争取各种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各级赛课,让教师在各级优质课、公开课,校际交流课,带教示范课、中心校本培训等活动中展示、推介。同时创设机会,让教师在活动主持、评课发言、学习交流等活动中加以锤炼,凸显能力。近年来,我校已有7位教师在中心校校本培训中做专题讲座,多名教师也成为中心校的学科带头人。名师之名,让教师在普通的岗位上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正是形成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校本教研,激发了教师的内驱力,营造了一中良好的学习氛围;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师的日常教学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走符合学校的校本教研之路,开展适合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让每位教师在研究自己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第三篇: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十三个领域的主要内容是: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遵守党的政策法规。

2、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做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

3、深入认识小学教育,努力提高自我文化素养,不断发掘学生的潜能。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

5、团结热爱集体。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注重学生的心灵发展,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己任。

7、尊重小学生人格发展,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8、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9、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13、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二、“专业知识”维度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19、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0、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

22、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23、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24、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六)学科知识

25、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

26、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7、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七)教育教学知识

28、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9、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30、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31、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八)通识性知识

32、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3、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5、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专业能力”维度

(九)教育教学设计

36、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

37、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38、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十)组织与实施

39、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0、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41、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42、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43、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44、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45、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46、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十一)激励与评价

47、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

48、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49、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50、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二)沟通与合作

51、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52、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53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4、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

55、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三)反思与发展

56、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57、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58、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第四篇: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1.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3.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1.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

2.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能力为重

1.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2.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3.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1.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2.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3.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

(一)职业理解与认

(三)教育教学的态

度与行为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

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四)个人修养与行

(五)教育知识

(六)学科知识

(七)学科教学知识

(八)通识性知识

(九)教学设计

(十)教学实施

(十一)班级管理与

教育活动 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4.尊重和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15.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6.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7.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8.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9.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0.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1.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22.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23.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4.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5.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26.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7.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28.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29.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3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32.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33.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34.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5.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6.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7.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38.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39.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40.引导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4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4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4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44.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45.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 46.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4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8.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49.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50.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51.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52.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53.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54.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

(十二)教育教学评

价 展。 5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6.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57.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十三)沟通与合作 58.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十四)反思与发展59.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 60.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6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6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6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第五篇: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后的体会

通过学习和观看视频《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后,使我受益匪浅.主要体会如下:

首先,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给教师这个职业增添光彩,才能让家长放心,社会安心。爱岗敬业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有时候要放弃小我,成全教育事业的大我;尽职尽责意味着不忽视任何一点瑕疵,努力向着完美的目标前进。

其次,要加强业务能力学习。对教师而言,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教好每一位学生。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孜孜不倦的学习,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精益求精,只有自己肚里有了一桶水,才能浓缩成一碗水教给学生。我们要放弃那种吃老本的思想,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当今的社会飞速前进,知识更新换代快,如果不努力给自己充电,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我们很快就会落伍,被社会淘汰。特别是云南即将铺开课改,课改需要教师摒弃一直以来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采取素质教育的方法,培养出新一代的人才,解开钱学森之问的迷惑。所以我们教师只有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在实践中创新,才能是符合《标准》的要 1

求。同时我们教师也要注重加强政治学习,比如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为师先修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无德的人是不能为师的。

第三,要奉献爱心。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按学生的家庭区别对待。要做到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多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要付出特殊的关爱,切忌言行过激、办事草率。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成课改的目标: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强者,成功者,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对自己有用的人。

第四,要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都喜欢模仿。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他们才会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上一篇:信息技术学习计划表下一篇:学校后勤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