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3-05-16

第一篇:中国梦提出的历史背景

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及意义(1)"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政治多元化。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远景规划。太平洋彼岸有曾孕育出世界上有名的“美国梦”。在金融风暴席卷之下,怀揣梦想来到美国的人们已没有当年的热情。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欧洲正进行超国家共同体的尝试,并催生出一个“欧洲梦”。遗憾的是,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对“欧洲梦”的质疑越来越多。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中国人靠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把一穷二白的旧中国改造成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当前,中国国力不断提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全球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神舟”上天,“蛟龙”入海,各领域成果不断涌现。我们距离“中国梦”越来越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应保持清醒。实现“中国梦”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不仅有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还有国际上的。一些国家不愿意或者不甘心见到“中国梦”的实现,有意无意地给我们制造各种麻烦和障碍,试图延缓中国前进的步伐。我们今天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程度超出想象。不管面对多少困难,我们将继续向“中国梦”迈进。 (2)中国梦提出的重要意义①对个人的意义中国梦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创造活力,传递出一种强大的“正能量”,触动人们的心弦,激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共鸣。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②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第一,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崛起、四个现代化,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国家社会层面核心价值的高度概括和精练浓缩,有利于聚焦目标、明确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二,对面临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民来说,需要梦想激励、理想引领。中国梦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容易赢得老百姓的赞同,有利于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坚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第

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追求发展梦想的路径与方式,还深深影响着一些国家的政府决策,带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而“中国梦”的内涵,决定了中国将继续推行负责任外交,是世界的“稳定因素”。中国对外政策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时代背景

一、道路背景:不断开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已经证明:实现中国梦走“老路”必穷,是死路;走“邪路”必乱,也是死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经过艰辛探索,开拓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不断拓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道路背景。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决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明确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沿着新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次扬帆起航。

(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基本框架;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沿着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乘风破浪。

(三)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世纪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积极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由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越性不断彰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中国梦如此之近。

二、理论背景: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指引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理”。不断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有力地指导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坚定理论自信,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实现中国梦。不断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理论背景。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和步骤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围绕这个主题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个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不仅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也为通过什么道路和步骤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能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我们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解决了党自身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也为党如何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实现中国梦的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当前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这就为怎样发展来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制度背景: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制度是历史的河床,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要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坚定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实现中国梦。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制度背景。

(一)制度框架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制度的框架不断完善,涵盖范围更加广泛、深入,架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制度间衔接更加顺畅、规范,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依据。

(二)制度功能不断完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功能不断完备,表现为原有的功能得到不断地强化、新增功能不断地涌现、新旧功能不断地优化相匹配。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原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功能,当前我国进入社会矛盾多发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又彰显出维护稳定的功能,并能够和其他四大功能一起协调发挥作用。功能不断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制度功能支撑。

(三)制度绩效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框架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的绩效不断增强。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代表的政治制度,不仅保障了国家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民族的长期团结,而且推动了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以基本经济制度为代表的经济制度,保障了我国经济长达30多年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以宪法法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保障了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规范发展。制度绩效不断增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制度绩效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背景下提出来的,中国梦是经过长期酝酿、有坚实依据、可盼可及的蓝图之梦。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超越了中国的国家层面,在国内,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国际上,中国梦也是世界梦。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此都明确了中国梦有利的时代背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总书记应时、应势提出了中国梦。

时代特征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

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

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

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大动力源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托起“中国梦”的众志成城。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同属于一个国家,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先贤顾炎武早就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呐喊。因为,国家好,大家才能好!

懂得了个人幸福与国家梦想的关系,每个人心中又升腾起关于国家社会的梦想,我想那个梦想一定是五彩缤纷的,一定是芳菲满眼的,基调一定是玫瑰色的,因为玫瑰色最温暖。也许每个人的国家梦不尽相同,但共同的一定是国泰民安、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公平正义。我们的生活不是没有阴霾,既有“十面‘霾’伏”的尴尬,也有“房叔”“房妹”的不公,正因为还有种种不如意,所以才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能量。

第二篇: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第三篇:四、中国梦提出的重大意义

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中国梦顺应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顺应了人民过上好生活的热切期盼,顺应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新能量。中国梦是中国社会科学现代化进程中多元化价值立场的最大公约数,它的兼容与综合跨越了本土性与世界性的鸿沟,既是民族梦,国家梦,也是人民梦,世界梦。

(一)理论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概念,时间跨度和概念内涵包容性很强;提出“中国梦”概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丰富和完善了党的奋斗目标理论内涵,也是对我们党的自身建设理论的重要发展。由此,使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呈现由近及远、由低级向高级循序递升的四个层级结构模式:第一层级: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层级:建国一百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层级: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四层级: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实现中国梦这一层级作为我们党的中远景奋斗目标,在党的整个奋斗目标体系构成中承前启后,特别重要。使党的整个奋斗目标结构更科学,更完善,更务实,更得体;表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对于我们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提高执政水平,确保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持续健康向前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正向导向意义。

“中国梦”不仅使党的理想信念更生动,更具体;而且使我国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前进过程中,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以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甚至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理想信念,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包容性、连贯性;这就同时,使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变得更博大、更清晰,更务实。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引导和促进干部群众树立共同包容、连贯持久、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指明了正确方向,创立了新的思路和具体标准。

(二)实践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范围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给世界各个国家带来的客观影响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特别是文化多元化趋势,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是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历史任务。顺应客观形势发展需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搞好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刻不容缓,需要特别高深的智慧。习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些关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和个人关系的重要论断,对于引导人们提高站位,拓宽视野,着眼大局,放眼长远,明确努力方向,自觉强化民族整体向心力,意义重大。习总书记提出并描绘“中国梦”,必将使“中国梦”这个概念从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的纵向,以及现实社会精神凝聚的横向两个重要角度,成为中华民族增强整体凝聚力的关键精神媒介和重要精神纽带,并逐步发挥出增强中华民族整体精神凝聚力的综合凝聚作用。

总书记顺应社会历史发展需要,深刻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习总书记提出并仔细描绘“中国梦”这个重要概念,实质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描绘了更加壮美的蓝图,这如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亲手树立了照亮中国未来前进方向的巨型灯塔,为我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继续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注入了新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时,“中国梦”为中国全球化合法性发展提供国际化的话语证明。与世界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国梦让中国在国际视域中倡导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彼此包容,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互相借鉴、共同发展,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未来的道路上,中国梦必将进一步焕发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它也让中国的发展打破了“强国必霸”的传统模式,为赶超之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第四篇: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是什么含义

1.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是什么含义?对于个人、民族、国家又代表了什么?

答:“中国梦”的含义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对于个人,代表了社会和谐进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对于民族,代表了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对于国家,代表了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 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涵。

答: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召开会议强调,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集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明确提出要解决“四风”问题,这“四风”是哪四风?

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5.十八大中纪委二次全会召开后,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出了“八项规定”、“六条禁令”。 6.龙陵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技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主题,紧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文化旅游名县、科技兴县“四大战略”,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文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工程”,全力构建壮大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加强党的建设“六大支撑体系”,努力将龙陵打造成为硅业工业基地、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物流及出口产品加工基地、温泉养生胜地、中国最大的黄龙玉加工销售集散地和国际大通道上重要的旅游、商贸、绿地城市。

7.龙陵县今后要重点打造提升“黄龙玉文化、抗战文化和温泉养生文化”三张牌。

8.如何实现“龙陵梦”或如何打造实现“美丽龙陵”?

答:①走特色农业产业文化之路,建设富裕龙陵;②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建设实力龙陵;③走城镇化之路,建设秀美龙陵;④走文化旅游产业化之路,建设魅力龙陵;⑤走开放发展之路,建设活力龙陵;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生态龙陵;⑦走共建共享之路,建设和谐龙陵。

9.云南“四群”教育活动或“四群”工作中“四群”指“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

第五篇: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中国各时期的中国梦

历史上中华民族梦想

的构建与破灭

班级:政教师范121 学号:1203012012 姓名:魏雪 历史上中华民族梦想的构建与破灭

政教师范121 1203012012 魏雪

【摘要】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一经提出,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共鸣。中华民族的梦想不是现代才有的,它和历史一样古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就会造就不同的人,而他们就会有不同的梦想。中华民族的的梦想像一代人的的人出生和一代人的死亡一样,形成了,破灭了,继续重构。它生生不息,影响着五千年来华夏民族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中华民族 梦想 重建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一经提出,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共鸣。其实,中国梦的说法由来已久。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出自宋末诗人郑思肖(12411318年)的诗《德枯二年岁旦二首》中的其一:“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这首诗表达的是一心梦想着要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当然,中国民族的梦想不是近现代才有的,它和历史一样古老。从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之初就有雏形,伴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华民族的梦想也在不断变化演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梦想。中华民族的的梦想像一代人的出生一代的人的死亡一样,形成了,破灭了,继续重构,生生不息,贯穿于历史发展的始终,影响着五千年来华夏民族的传承与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中华民族梦

原始时代,女娲补天,有使华夏人种滋生繁衍的梦想;神农尝百草,有着使人免于饥饿贫困和疾病痛苦的梦想;黄帝有统一中原,一统华夏的梦;他们的梦虽然源于传说,但却是对历史上中华民族梦想的一种抽象与具体兼而有之的体现,他们的这些平凡而朴素的梦想影响着我们华夏民族的繁衍生存。原始社会中华民族梦想无疑都是十分具有中国民间和民生特色的梦,但却是宝贵的民族梦想之魂。

二、奴隶制社会中华民族的梦想 夏商周是我国的奴隶制社会。夏朝的建立是中国第一次实现大一统,这次统一的实质是用血

11 辛向阳 《中国梦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北京100732 脉传承替代禅让制。此时,国家已经出现,阶级已经形成。这时统治阶级的梦想是天命所归、天子独尊、统治万年,他们规定终身制和世袭制作为那个时代最高的天命、礼法和准则;他们说这就是天道,任何人都不得违反天命。当时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土地全归王室所有,黎民百姓任其奴役宰割。但正是因为这种特权,历史上出现了夏桀、商纣、周幽这样极端腐败、实行暴政的君王。于是诸侯群起,争夺霸权,“治国平天下”成了那个时代最紧急、最迫切的政治课题。为了探索“治国平天下”的方法,“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格局就在华夏大地上应时出现、应运而生,一时间产生、出现了像老庄、孔孟、荀韩等众多圣哲贤能之士,对天下大事各抒己见。如果说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中国梦,那么天下大同应该是孔子的中国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则是孟轲的中国梦。他们积极推销自己的主张,著书立说,最终成一家之言。

三、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梦想

(一)大一统梦

自秦始皇结束春秋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起,封建制在我国延续2000多年,为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奠定了基础,也为多民族人民的融合提供了条件。秦朝灭亡后,汉朝为了休养生息,遵循黄老无为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代,迎来大一统时代。这个时代需要一套理论体系保持这大一统,董仲舒的理论便应运而生了。董仲舒奠定了儒学在中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导地位,中国封建社会不管怎样改朝换代,儒家思想却一枚相传,中华民族始终保持大一统。

(二)天朝之梦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作为一个大国,不可能完全断绝与外界来往;有些朝代甚至对外交往频繁。这些交往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天朝上国和文明中心自居,来者是臣服朝贡的蛮夷。但在看到交流盛况的同时,不能忘记它的思想底色是“万邦来朝”。这种关系是以儒家的华夷之辨为思想基础的。《论语·八佾》中言道:“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孟子》中也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学界公认,儒家建构的是文化民族主义。只要夷狄接受中华文明,就可以同化为诸夏的一部分。如果拒绝教化,那就永远是野蛮的夷狄。这些信条的作用是复杂的。一方面,它是最大的民族——汉族的思想融化剂,

22 出自《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 而且泽被东亚,提高了周边国家的文明水平。另一方面,它又是封闭的思想堡垒,使中国人丧失了多次接受外来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转型的机遇。如清乾隆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伴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天朝上国观念经历了初步动摇、再次动摇、初步崩溃和彻底崩溃四个阶段。天朝上国观念在晚清的崩溃有其必然性:晚清自身的经济与政治条件的变化;在与外来文化发生接触中,出现了一个与原来文化完全不同的参照系统,人们由此发现了自身文化的弱点和不足;鸦片战争以来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割地赔款,造成了人们对自身文化信仰的动摇。

(三)救国图强梦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与努力。其中有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导的维新救国运动、有农民阶级领导的扶清救国运动、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救国运动、有资产阶级实业派领导的实业救国运动、还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激进民主派尝试的思想救国。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五大救国运动中,我们不难看出:近代中国在没有民族独立的前提下,实现以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的近代化是不可能的;不论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的各个派别,由于自身的局限,都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要实现中国人民富强文明的梦想,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总的来看,20世纪中华民族的梦想简单化、条理化、明朗化、系统化了,不像以前那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统治阶级自私而狂妄的梦想居于主流地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四、社会主义社会中华民族的梦想

(一)独立之梦

3543 张立胜 《试论天朝上国观念在晚清的崩溃》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

100875 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45 《毛泽东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 1993年 第1471 } 1470页

辛向阳 《中国梦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北京100732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因为,“无论是当时的国民党,还是其他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治派别,都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国家和民族的出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给人民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中国产党成立后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在这场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从踊姗学步的幼年迅速成长起来,经历过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先后领导了土地革命,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后来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复兴之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口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绝不会将自己的命运任人摆布,更不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而无动于衷。在西方列强和帝国主义入侵下随之而兴的,是中华民族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的唤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提出。

总书记的话可以看出,中国梦是复兴的梦、中国梦是时代的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是强国的梦、中国梦是富民的梦、中国梦是创新的梦、中国梦是攻坚的梦、中国梦是奋斗的梦、中国梦是出彩的梦。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开始,为了中 6

67

8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人民日报》1981年6月27日

李捷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2013年1月4日《光明口报》17版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

7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日报》1981年6月27日

李捷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2013年1月4日《光明口报》17版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

7 汪金友 《十解“中国梦”》 [N] 人民公安报,2013-328.

8 汪金友 《十解“中国梦”》 [N] 人民公安报,2013-328. 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并把改革引向深入;大力发展高科技,走科教兴国之路;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搞好惠民工程建设;健全民主与法制,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人人都有梦想,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奢望,人人都想过上辛福美满、殷实富裕的生活。只有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不懈努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加快步伐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多为民生事业出一把力、建言献策、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强国之梦,也才能让中华大地上成千上亿个家庭实现各自心中所追求的梦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N] 人民日报 2012- 11一30. [2]肖贵清 《思想理论高度引领“中国梦”的实现》 党建 [J] 2013 (2). [3]唐洲雁 《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N] 人民日报 2013 3 28. [4]《“中国梦”必将成为时代强音—访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 [N] 解放日报,2012-12 3. [5]《价值观念构建是“中国梦”的关健—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 2 [6]康来云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N].贵阳日报 2013一25 [7]梁丽萍 《百年沦桑“中国梦”》[N].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3 2 30 [8]汪玉奇 《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梦》 农业考古 2013 1

上一篇:中国企业的机会与挑战下一篇:中国梦师德师风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