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提出一带一路背景及主要内容

2024-05-01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背景及主要内容(精选5篇)

篇1:国家提出一带一路背景及主要内容

一、国家提出一带一路背景及主要内容

1、概念由来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14年11月8日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指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他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2013年11月,“一带一路”的概念正式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

2、多边合作的契机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2014年4月10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丝绸之路的复兴:对话亚洲领导人”分论坛开启了“一路一带”战略,共同探讨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构想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

我国对外开放战略2.0版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在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

3、战略意义

历史选择的回归: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在更多方面有能力帮助别国,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能够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4、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摆脱以美国为首国家的不平等国际贸易谈判,寻求更大范围资源和市场合作的重大战略,被称作世纪大战略。这是中国在近200年来首次提出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将彻底摆脱原来依附大国,被动挨打的地缘政治局面。

“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是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包容性强的巨大发展平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组对应平衡关系中来理解和把握。

一是古今传承。丝绸之路始于古代中国,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我国从汉、唐、宋时期通过陆路和海上把丝绸、瓷器、茶叶、冶铁、耕作等商品和技术,传播到国外,同时从国外带回国内没有的东西,这种互通有无的经贸联系和文化交流,改善了沿线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今天重新提出“丝绸之路”,不是期望恢复古老丝路往日的辉煌,其现代的含义更加宽泛,丝路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标志,一个大的国家发展战略。从古到今要延续历史的精神,传承并提升古代文明,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物质和文化等多方面更广泛的交流合作,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战略棋局。

二是内外开放。“一带一路”既涉及国内区域又涉及国外区域,是国内沿线区域与国外沿线国家和地区通过现代运输方式和信息网络连接起来的相互开放战略,对外开放是战略的核心。我国当代对外开放从空间上看很不平衡,沿海地区起步早,开放程度高,而内陆和沿边地区相对较晚,开放程度较低。丝路经济带要有包括内陆地区和沿边地区的国内大部分区域参与,扩大这些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形成全方位的开放经济体系。

三是海陆统筹。“一带一路”既涉及陆上通道又涉及海上通道,陆路通过铁路、公路联通中国到中亚、东南亚、西亚到欧洲,形成若干条陆上大通道、大动脉;海上丝绸之路在古代路线基础上不断拓展新航线,也就是现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陆海连接双向平衡。“一带一路”将打破长期以来陆权和海权分立的格局,推动欧亚大陆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完全连接的陆海一体化,形成陆海统筹的经济循环和地缘空间格局。四是东西互济。丝路经济带贯穿东西,联通南北,但主线是东西两个方向。从我国来看,过去30多年主要是依托东部地区通过海上贸易的东向开放,丝路经济带则更多是考虑通过连接亚欧的陆路大通道,加大西向开放的力度。我国西部地区由过去开放的末梢变为开放的前沿,向东开放和向西开放的相对均衡化,也必将促进国内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当然也考虑到南北向与国际的货物运输、贸易往来,除了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更有北方对接“草原丝绸之路”联通东北亚的蒙古、俄罗斯等陆路通道,开辟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局面。

五是虚实结合。“一带一路”是一个长远的国家战略,一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由于它的边界不是完全确定的,它所涵盖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目标也不会是完全清晰的,因而使得这一战略显得有些“虚”。但是,从提出初期的基本构想到现在推进的过程看,这一战略正由“虚”变得越来越“实”。比如我国与相关国家的大通道建设,陆上和海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能源和矿产资源合作、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国产品和投资“走出去”、油气管道在建、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建立,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成果,“一带一路”战略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已经变成实实在在可以落实的工作。

六是中外共赢。“一带一路”是由我国提出的倡议,显然对我国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不仅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尤其是保障我国的能源资源安全、化解富余产能和经济转型升级,而且还有利于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但必须看到,“一带一路”又是一个中国与相关国家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战略,一方面是中国的发展会对丝路沿线国家经济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如带动这些国家的优势资源开发、满足这些国家对中国工业品和生产技术的需求;同时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充分考虑到周边相对落后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困难,出巨资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并鼓励中国企业向外投资,这些都会使沿线国家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利益,从而实现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篇2:国家提出一带一路背景及主要内容

作者:房丽军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第10期

摘要:中阿贸易比重平稳上升且上升速度较快,双方贸易往来日趋频繁,贸易往来增长速度已超过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增速,但中阿双向直接投资横向存量却始终在低位徘徊,双边商贸过度集中于原油而货物出口乏力,贸易结构的失衡更是严重制约了非产油国出口贸易规模,且中阿双方贸易互补关系较强但贸易依赖程度却较低。未来应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优化行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强化贸易关系,积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范围。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阿拉伯国家;挑战;创新路径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完全放宽了对加入贸易伙伴国的门槛设定,更不涉及任何政治要求,为全球贸易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选择。作为该战略重要参与方的阿拉伯国家,自古就是丝绸之路枢纽,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必将实现中国与中东地区间的紧密的贸易联系。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全面推进的能源、电力等产能合作与建设,将更加推进该区域间经济贸易的共同发展与合作。

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现状分析

(一)中阿贸易规模持续上升,贸易往来增长速度超过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增速

作为我国第七大贸易伙伴的阿拉伯国家,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合作伙伴,也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场和海外投资市场。具海关总署相关数据资料统计显示,中阿双方间贸易进出口总额在2000年时仅为152.06

亿美元,而待至

2014

年则已上升至

2481.88亿美元,短短不足20年的时间内进出口总额增幅已高达

2860%,年均增速几乎为200%。其中,出口额在2000-2014年间实现了从63.78

亿美元到1138.51亿美元的增长,增幅1935%,年均增速

129%;进口额则从

88.29

亿美元增长至

1343.37

亿美元,增幅

4421%,年均增速近乎300%。截止2015年,中阿双方贸易额更是高达2512亿美元,在中国整体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的背景下,中阿贸易额仍较上年同比增长5.2%。其中,出口额达1139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2.3%。2015中阿博览会期间双方更是在智能科技、新能源、装备制造、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等众多领域签约163个项目,投资金额1712亿元,提出和构建的“1+2+3”合作格局更是拓展了中阿双方在金融、航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合作范围。例如,在2015年9月召开的《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宣告成立,约旦、阿曼、阿联酋、沙特等国的科技机构以及阿盟下属的高校与中阿科技转移中心达成了协议,成立5个分中心;同时,中国(境)外项目86个,投资金额超千亿元,国内合作项目77个,投资金额近700亿元。

(二)中阿贸易比重平稳上升且上升速度较快,双方贸易往来日趋频繁

综合对比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总额可以发现,目前位居前三的依然是欧盟、美国、东盟,阿拉伯联盟尚未进入前五名,但结合中阿双方贸易发展历程可以发现,2000年中阿贸易总额在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仅为

2.2%左右,而2014年该比重则上升至5.8%,“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中阿双方间贸易合作进一步扩大。其中,出口方面,2015年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额已达到

1138.51

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4.89%,较2000年增长了

2.34

个百分点,阿拉伯国家已成为我国的第六大出口地区;在进口方面,2015年我国自阿拉伯国家进口总额为

1343.37

亿美元,占当年我国进口总额的6.85%,较

2000

3.92%的占比增长了

2.87

个百分点。可见,中阿双方无论是总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额的占比,还是进出口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自2000年以来均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这意味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正在持续加深,未来将具备更大的合作潜力。

(三)在贸易结构方面,中国向阿拉伯国家出口商品种类相对丰富而进口商品种类单一

从中阿双方产业结构来看,阿拉伯国家占据绝对的能源优势,但农业、轻工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却不发达,对于这些产品需求的满足主要依赖于进口;而我国则正好在农业、轻工业等方面占据优势,形成了彼此间贸易的互补。据UN

COMTRADE数据库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对阿拉伯国家的饮料及烟草出口额0.148亿美元,较2013年上涨34%,为出口商品中涨幅最大的商品种类;其次为杂项制品(主要为轻工业纺织制品),出口额19.264亿美元,同比上涨13%;食品和活动物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类,植物油、脂肪和蜡类的涨幅均超过5%。相较于出口,中国自阿拉伯国家的进口商品则略显单一,主要为原油、天然气等产品,据海关总署相关数据资料显示,2005-2013年我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原油由最初的5052

万吨跃升至

1.14

亿吨,其中仅2013年就从沙特阿拉伯进口原油

5390

万吨;2015年中阿在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原料上的贸易额已达到

102.262亿美元,在所有商品进口额中的占比高达

79.7%。目前来自于沙特阿拉伯、阿曼、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已占我国进口石油总量的50%。

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中阿双向直接投资的纵向增幅迅猛,但横向存量却始终在低位徘徊,双方相互投资不足

自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外来资本大量涌入,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1-2015年,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649亿美元,年均增长3.1%,其中,仅2014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就达到1196亿美元,首次跃居全球第一。而在2003-2013年期间,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直接投资在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的占比仅上升了0.1%,从0.17%

增长到

了0.27%,而我国对阿拉伯国家的直接投资也仅占外投资总额的1%;截止2015年,我国向阿拉伯国家所发生的直接投资累计额也才刚突破100亿美元,不仅如此,在投资领域方面也十分有限,仅限于资源开发以及家电纺织等行业;阿拉伯国家在华投资规模则更为有限,截止2015年累计额仅31亿美元,而该年阿拉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总额却高达334亿美元,这与阿拉伯国家实际对外投资能力以及我国目前的吸引外资能力均不匹配。可见,中阿双方目前无论是在自我资本存在方面还是对外投资需求方面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双方间所实际发生的直接投资规模却十分有限,可以说双向直接投资规模甚至尚处于起步阶段,纵向增量的迅速增加并未带来横向存量的同步上升,未来双边投资规模还应积极拓展空间。

(二)中阿双边商贸过度集中于原油而货物出口乏力,制约了双方经贸的增速和未来发展空间

从中阿贸易往来来看,原油及其衍生产品始终是中国的主要进口货物,自2000年以后一直占我国自阿进口的3/4

以上。而在出口方面,我国销售至阿拉伯国家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工业品和日用消费品。但分国别来看却发现,我国对产油国(除阿联酋外)的贸易逆差额已高达1020.48亿美元,而对非产油国贸易顺差额为

922.746

亿美元,这就意味着虽然中阿双方整体上看需求互补性强贸易结构较为均衡,但事实上这种均衡却是建立于产油国高贸易逆差和非产油国高贸易顺差基础之上。具商务部数据显示,在1993

年之前,中国从阿拉伯国家直接进口的原油总量仅721万吨,但2000年则跃升至3364万吨;以2015年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原油输入国中排名首位的依然是沙特阿拉伯,向中国输出原油总量为4967万吨,占当年该国原油输出总量的16.11%。不仅如此,在6个主要原油输入国中阿拉伯地区国家就达4个,对中国出口原油占阿拉伯地区石油出口总量的48%。这也意味着,中阿石油贸易额提高了近100倍,但同期的中阿经贸额实际上仅增长了60倍,中阿贸易额看似迅猛增长的势头其动力依然来自于石油。步入21世纪,中阿石油贸易额继续增长达到

倍左右,而同期的经贸额却只增长了12倍。UNCTAD统计数据显示,在2000

-2010年的10年间,中国对海合会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以通信设备类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最为迅速,但也仅实现了从

18.8%至

30.4%的增幅,纺织服装类产品的出口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下滑趋势,由

41.8%下降至

21.2%。可见中阿双边贸易额显著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石油,非石油货物增长乏力。

(三)中阿双方贸易结构的失衡严重制约了非产油国出口贸易规模,进一步限制了双方贸易未来的发展空间

从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来看,中国对阿拉伯非产油国始终保持较高的贸易顺差.以埃及为例,2016年1-5月,中埃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48.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74%,但中国对埃及出口46.7亿美元,增长3.82%;中国自埃及进口1.37亿美元,下降75.01%。中国与埃及的贸易顺差45.36亿美元,增长14.76%;出口商品主要有机电类产品、金属材料及制品、纺织类产品、轻工类产品、木质类产品、化工类产品以及其他类产品。这些产品科技附加值低主要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必然会对阿拉伯国家国内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低端行业造成冲击,导致双边经济摩擦的加剧。例如,为确保本国必须的劳动力就业,沙特政府对企业所雇劳工的国籍作出了明确的限定:私营业主必须确保沙特籍劳工数占雇员总数的一定比例。具体而言,工程类、维修类行业沙特籍劳工人员数必须在雇员总数中占10%以上;对于国家所投资的项目沙特籍劳工人员数的占比必须达到5%以上;而对于私营投资项目沙特籍劳工占比则必须达到10%以上。若是无法确保本地劳工必要的就业规模则将受到沙特劳工部的处罚,严重者将不能获得政府合同。不仅如此,沙特政府已决定逐步采取措施减少外国劳工,并最终将外籍劳工数控制在全国就业人口的20%以下。

(四)中阿双方贸易互补关系较强,但贸易依赖程度却较低,贸易规模的有限性和贸易摩擦的加剧制约了双方贸易潜力的充分开发

海关总署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1月至11月,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双边贸易额约476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沙特出口197亿美元,同比增长6.4%,主要产品包括纺织品、机械和电子设备、塑料制成品、家具等;而中国则主要从沙特阿拉伯进口原油、石化产品、铜及其制品,仅2015年就自沙特进口原油5054.20万吨。同时根据海关数据,2016年伊朗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液化天然气(16.9亿美元)、液化石油气(4.34亿美元)、钢铁产品(3.54亿美元)、液化丙烷气(3.43亿美元)、轻质原油及其衍生品(2.91亿美元),中国是其第一出口目的地;而我国对伊朗的出口商品则主要为机械设备、电子电气产品、运输工具、钢铁制品、轻工产品。可见,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机械及运输设备、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和杂项制品)

三类商品上,而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则主要集中于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原料、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和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这也表明中阿之间的商品贸易均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双方双边贸易整体上互补性比较强。但通过对中经网、国研网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发现,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基本维持在[0.35,0.38]这一区间,均小于1;即使细分到与中国贸易往来较多的各个具体国家也不难发现,其贸易结合度指数也均小于1。这就意味着虽然中阿贸易规模自2005年以来始终呈上升趋势,但两国间的经贸关联却并不紧密,中阿双方间的贸易潜力尚未被真正开发。

三、中阿贸易发展的路径及政策选择

(一)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积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范围

从目前中阿双边贸易结构来看,商贸过度集中于原油,而货物贸易乏力,这严重制约了双方经贸的增速和未来发展空间,进一步释放双边贸易潜力和空间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首次采用媒介为建立伙伴关系的粘合剂,为中阿贸易范围的扩展和合作强度的深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具体而言,一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进行具体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结合中阿贸易的历史与现状,细化中国与其各国具体的贸易合作的规划,实现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贸易合作;二是借助与阿拉伯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交流平台,扩展双边货物贸易合作和沟通渠道,积极促进两地企业间的深入交流。

(二)依托双方彼此各异的比较优势,优化行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强化贸易关系

中阿双方目前较弱的贸易关系极大限制了双方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深化,彼此各异的比较优势应该在未来被充分利用,进而实现双边贸易潜力的充分开发。具体而言,一是实现双方产业间贸易和部分产业中产业内分工与合作的共同推进,在帮助阿拉伯国家摆脱“比较优势陷阱”的基础上,扩大中阿贸易往来;二是持续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为阿拉伯国家提供更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形成对其更大的比较优势进而扩大双方贸易互补性,强化中阿双方贸易关系;三是针对部分阿拉伯国家缺少极大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的现状,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尤其是物流服务外包,这不仅可以显著减少我国出口企业在物流上的成本投入和贸易风险,还可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为中国企业赢得更稳定的市场地位;四是依托阿拉伯国家在资源、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积极鼓励我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农产品、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企业主动走出去,通过产业转移方式在阿拉伯国家投资建立零部件加工、产品组装企业,积极构建产业内合作关系。

(三)着重关注与阿拉伯国家海陆交通设施的建设,实现中阿双方在港口、铁路和航空的互联互通

交通的便利程度直接关系着国家间贸易合作的基础和未来的发展空间,扩大中阿双方贸易规模和交易范围,交通设施的构建比不可少。一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积极发展中阿两国在海上的互联互通,以大通关为主要支点进而构建方便、安全、高效的运输系统;以双方沿海重点港口为节点打造海上互联互通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海运这一主要运输渠道的效力;二是充分借助中伊铁路国际合作建设项目等,实现公路、铁路的充分关联和陆桥口岸等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进而实现中阿双方陆上互联互通;三是借助中国国内机场与阿拉伯国家国际机场的对接共建项目,推动双方在空中领域的互联互通,进而实现对双方空运贸易吞吐能力的强化。

(四)进一步完善国内市场运作机制和节能激励机制,积极应对阿拉伯产油国能源企业进军国内能源市场

篇3:国家提出一带一路背景及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初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来的重大倡议。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共同发表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的正式提出。从倡议到《愿景与行动》的正式发布只用了2年时间,表明了中央对“一带一路”的重视。它将在未来的20年时间内引领中国的外交、经济走向。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光是基于中国的国情,更是从全球层面上进行考量的结果,它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从全球看,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深层次调整之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世界经济格局面临复杂的局势,西欧、北美缓慢复苏,发展中国家等新兴经济体发展缓慢。而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突破,将对全球产业分工和经济地理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国际格局和力量的对比。全球正处于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中,区域之间、国家之间联系愈加紧密,但发展与变革、冲突与危机、合作与竞争并存。1大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围绕地缘政治、经贸秩序、国际规则制定等展开激烈角逐。而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中流砥柱,中国声音越来越响亮,中国因素也越来越重要。

从国内看,在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中。中国发展处正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下降,传统制造业收益不断降低,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回落,产业污染严重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沿用了30多年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也不断显现,面临着房地产泡沫风险增加,产能过剩,网络金融信贷,地方债务风险不断上升;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突出;能源资源粗放利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正是基于此复杂严峻的的国际国内形势,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它旨在促进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2“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更是对2100多年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友好往来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二、覆盖范围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沿线经过65个国家和地区,涵盖44亿人口,GDP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的参与国不仅仅限于沿线国家,一切愿意参与到“一带一路”中的国家和地区组织我们都热忱欢迎。“一带一路”规划图的东边是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边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是世界上最长且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城市为依托,以重点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孟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要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三、合作重点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由于资源禀赋、发展历史差异较大,拥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合作空间巨大。它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着力打造经济共同体、贸易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力图与参与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投资为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30多年的建设,在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中国的输油、输气管道建设、港口、高铁建设在全球享有盛誉,相较于沿线的南亚、中亚及非洲国家,他们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急需改进。中国也积累了大量的外汇,有充沛的资金对沿线外汇不足、资金缺口较大且急需发展的国家进行投资。

四、战略意义

作为习近平书记亲自推动的“一号工程”,“一带一路”不仅是单纯的区域规划,更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是能够与改革开放相并肩的重大举措,预示我国未来几十年的前进方向。中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以腾飞,实力得以增强,但现在处于资本和产能过剩等一系列发展困境的瓶颈期,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金、基建等缺口巨大,中国和沿线国家有相当广阔的合作空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完美对接中国和沿线相关国家的需求及利益,它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全新之路,也是对接联通“世界梦”的有效途径。3

1)加强区域协同发展,优化对外开放区域结构的转型。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都是以点状、块状的为主。自1979年始,我国建立了包括深圳在内的5个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了14个沿海港口和浦东新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显然的,前期的对外开放的重点是东部及东南部沿海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则一直处于“追随者”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西部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差距越来越大。而“一带一路”战略中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由西部通往西亚和欧洲,这将重新改变广大西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新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优化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的组合。

2)加速外交突围,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在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上,在当前美国高调东进“重返亚太”,制造“南海乱局”围堵中国,中国一方面斗勇斗智维护南海稳定,在危机中寻突破,一方面避其锋芒强化国家安全,向西扩展战略空间。实施“一带一路”不仅避免了和美国的直接冲突,有利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更有利于中国从东方走向西方,从地区性大国走向全球性大国。“一带一路”的推进还对对扩大在沿线区域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推广人民币支付系统,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大有裨益。

3)盘活经济存量、消化过剩产能。在当前中国面临经济“新常态”下,产能过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应当保持在85%以上才能算是健康的企业。而根据IMF(国际货币资金组织)测算,2011年中国全部产业的产能利用率甚至达不到65%,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但过剩产能并非落后产能,它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整个世界外部经济发生疲软、需求不足及国内自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冲击引起的。4在这种情况下,出口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途径之一。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国以资本带动产能,可以盘活大量的经济存量,使我国的经济活力化。

4)获取战略资源,拓展经贸合作。根据BP公司年度能源白皮书统计,以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计算,中国在2010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大国。5在未来的20年里,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长依然强劲,是世界液体能源需求增长的最大推动因素。6但是作为能源需求大国,中国的能源保障却并不安全,能源进口渠道和输入路径都较为单一。并且随着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总量的迅速增长和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中国的能源形势更加脆弱。据统计,中国70%的进口原油都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石油海路运输途径极易受到海盗的威胁和其它国家的掣肘。7“一带一路”新增了大量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可以拓展中国西部能源安全走廊,提高能源安全系数。

与同样是区域经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相比,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对世界经济拥有更广泛的经济效益,更像是一种无偿的“赠予”,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也更加显著。8“马歇尔计划”要求美国对欧洲投资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对美国产品的最终购买,实质上更有利于对美国经济的拉动。而中国的“一带一路”采取基础设施输出的方式,其产生的引致投资、引致消费完全留给了沿线国家,则更无私,更为沿线国家考虑,彰显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命运同发展的胸襟气度。

五、结语

“一带一路”是当前中国在立足自身放眼全球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国际大战略,将会指引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与前进路线,对国家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也不会少。中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大智慧充分化解难题,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将“一带一路”战略落实到实处,与沿线国家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辉:“一带一路”全面优化我国发展战略环境.经济发展时报.2015/5/25

[2]《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2015/03

[3]鲍志成:“一带一路”是国内国际政经大手笔.人民论坛网.2015/02/09

[4]国务院参事:过剩产能并不是落后产能.环球网财经2015/01/29 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2015-01/5543825.html

[5]BP(英国石油)公司年度能源白皮书《世界能源统计2011》

[6]BP(英国石油)公司年度能源白皮书《2014年度世界能源展望》

[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中国的能源安全》2014-10

篇4:国家提出一带一路背景及主要内容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内容;内涵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30-01

一、“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国内背景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全球各国国家的经济发展日益紧密。然而,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速出现了放缓和下滑,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国内外一些人士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步入衰退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统两大经济增长点主要是房地产投资和出口,然而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这两大传统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失去了光彩,换句话说这两大经济增长点已经无法维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那么,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什么呢?李稻葵先生在《新常态改变中国》一书中曾提到,中国未来的经济要创造新的增长点,分别是:(1)民生性、公共消费型基础建设投资;(2)已有生产能力的绿化和升级;(3)居民消费。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位列三个增长点的首位,包括对高铁、地铁、城市基础建设等的投资,这些投资虽然周期长、需要政府大额长期补贴,但却能拉动众多相关产业增长,且一旦形成服务能力,能够形成长期的社会福利回报。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外的需求越来越萎靡,这就导致中国国内的企业出现产能过剩,工人大量失业,从而导致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冲击。习近平主席说过中国目前正处于“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中,要跳出这个陷阱,就必须实现中国国内的产业转型和升级,调整国内产业结构。

因而,从国内环境来说,为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有必要提出一个重大的战略以依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而实现此目标,所以“一带一路”战略在这种情况下孕育而出。

二、“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国外背景

自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后,全球经济的发展日益紧密,国家之间的交流增多。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各国经济互补,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然而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受到重创,直致今日,世界经济如处于缓慢复苏的阶段,国际间的贸易格局和投资规则也在不断的调整,世界格局发生的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实现国内经济的复苏,缓解国内的矛盾,由美国牵首建立一个环大西洋自由贸易区,促进美欧地区的经济复苏。另一方面,以美国和日本为首,亚太地区九国联手成立了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区(TPP),这两大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中国所面临的国外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除了这两大地区国家外,其他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压力更大,对于他们而言,国内没有足够的环境和资源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对外没有安全和可靠的框架来实现经济的复苏,在此之前,中国曾建立了亚投行,用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亚投行所适应的范围已经不能够满足其他国家的需要,在这些国家的需要下,中国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大战略来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既促进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的经济复苏和发展,也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软着陆。在这种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逐渐浮出水面。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及核心内涵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

2013 年9 月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同年,于印尼发表演讲时表示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望。“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在2015 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可以较清晰的看到“一带一路”的路线图,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个方向,一条由中国经南亚至阿拉伯海,直至波斯湾或经红海抵达地中海;一条经中亚至俄罗斯,再到欧洲;一条北下至东南亚及南亚。“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两个方向:由东南沿海各港口为起始点到南海,向西经过马六甲海峡至印度洋,向西驶向南太平洋。

由此看出,“一带一路”战略主要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部分是海上丝绸之路,其主要涵括的地区主要有亚欧非三个大陆。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一个全新的重要的提法,把握其真正的核心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是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包容性强的巨大发展平台。著名学者陈耀教授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其内涵:一是古今传承;二是内外开放;三是海陆统筹;四是东西互济;五是虚实结合;六是中外共赢。

从这六点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涵就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互助共赢,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经济体系,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质的提升,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造福于全人类。深刻的把握和理解“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复杂局面下,全面推进该战略的实施,真正的实现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参考文献

[1]陈芬、梅淑娥.起航中的“一带一路”[J].中国经济信息.2015(6)

[2]陈倩雯.从”一带一路”战略打开新视野[J].区域经济.2015(2)

[3]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2015

[4]习近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2013(10)

[5]习近平.亚信会议上主旨发言.2014(5)

篇5:国家提出一带一路背景及主要内容

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各位部长,各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孟夏之日,万物并秀。”在这美好时节,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我期待着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让这一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和平合作。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开放包容。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酒泉、敦煌、吐鲁番、撒马尔罕、巴格达、君士坦丁堡等古城,宁波、泉州、广州、北海、科伦坡、吉达、亚历山大等地的古港,就是记载这段历史的“活化石”。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段历史表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

2013年秋天,我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这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的4年。我多次说过,“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我们同有关国家协调政策,包括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蒙古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中国同老挝、柬埔寨、缅甸、匈牙利等国的规划对接工作也全面展开。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本次论坛期间,我们还将签署一批对接合作协议和行动计划,同60多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发出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各方通过政策对接,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是设施联通不断加强的4年。“道路通,百业兴。”我们和相关国家一道共同加速推进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等项目,建设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规划实施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目前,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

——这是贸易畅通不断提升的4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我了解到,仅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农产品到达中国市场的通关时间就缩短了90%。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这是资金融通不断扩大的4年。融资瓶颈是实现互联互通的突出挑战。中国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9个项目提供17亿美元贷款,“丝路基金”投资达40亿美元,中国同中东欧“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这些新型金融机制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

——这是民心相通不断促进的4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中国政府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鼓励国际文教交流。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百花纷呈,人们往来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丰硕的成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人说,“万事开头难”。“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这里,我谈几点意见。

第一,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却成了冲突动荡和危机挑战的代名词。这种状况不能再持续下去。我们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着力化解热点,坚持政治解决;要着力斡旋调解,坚持公道正义;要着力推进反恐,标本兼治,消除贫困落后和社会不公。

第二,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产业是经济之本。我们要深入开展产业合作,推动各国产业发展规划相互兼容、相互促进,抓好大项目建设,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抓住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新机遇,培育新业态,保持经济增长活力。

第三,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我们欢迎各国结合自身国情,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携手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要有“向外看”的胸怀,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当然,我们也要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

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第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我们要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我们要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厂,成就未来一代的青春梦想。

第五,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我们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我们要加强各国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促进包容发展。我们也要加强国际反腐合作,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

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当前,中国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持续发展,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中国已经同很多国家达成了“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协议,其中既包括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等硬件联通项目,也包括通信、海关、检验检疫等软件联通项目,还包括经贸、产业、电子商务、海洋和绿色经济等多领域的合作规划和具体项目。中国同有关国家的铁路部门将签署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我们将推动这些合作项目早日启动、早见成效。

——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我们还将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同有关各方共同制定“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

——中国将积极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促进同各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助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本届论坛期间,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同有关国家协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我们将在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我们将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并为相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援助。

——中国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我们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我们将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供10亿美元落实一批惠及沿线国家的合作项目。

——中国将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成立“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同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建立能力建设中心。我们将建设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打造新闻合作联盟、音乐教育联盟以及其他人文合作新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古语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阿拉伯谚语说,“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欧洲也有句话:“伟业非一日之功”。“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祝本次高峰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版权说明】

上一篇:木兰诗原文及翻译对照下一篇:优差生辅导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