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导论论文

2022-05-1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土木工程导论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环境工程专业导论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入门课,在我校开设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基本的处理处置方法等,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一篇:土木工程导论论文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阐述了软件工程导论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以及我们对双语课程教学的一些认知,分析了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采用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从教材、考核、实践、交流等多个环节介绍了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细节,最后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软件工程导论;双语教学;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和定位

软件工程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导论性课程。其任务是介绍软件开发的过程、方法和工具,使学生初步掌握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的工程化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软件开发打下一定基础,并为后续“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理念和软件开发的方法学,了解软件进化过程,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工程素质和协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提高软件产品质量、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成本、按计划交付软件产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

在该双语课程开设之前,软件工程课程已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我们在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教材建设、知识点的持续更新、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富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我们注意到,与其他课程相比较,软件工程导论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内容抽象,软件是一个逻辑产品,软件开发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大量指导软件开发的高层思想、方法和原则,这些知识点是对大量软件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2)注重实践,软件工程导论课程非常强调工程实践,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工程化的软件开发,从而积累软件工程的实践经验。(3)对英语运用和表述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包括文献的阅读、需求的分析和描述、软件建模、文档撰写等等。因此,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授抽象的知识、如何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如何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就成为该双语课程教学的关键。

为此,在软件工程导论双语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设计科学和合理的双语课程教学大纲和计划,研究适合该双语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软件工程系列的后续课程以及其他双语课程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 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逐步与国际接轨

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在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因此在人才培养阶段如何加强学生的软件工程素养十分重要。针对国家的这一需求,本双语课程旨在探索和研究与国际软件工程教育相接轨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所培养的学生在软件工程的知识、能力和实践等方面逐步向国际先进水平靠齐。

(2) 适应专业特点,加强学生英语语言环境的熏陶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一直以来研究活跃,不断有新的概念、方法和工具出现,课程的知识体系更新非常快。特别是,绝大部分最近的研究进展和成果都是以英文方式出现在各类会议和期刊上。因此,学科专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软件工程课程尤其需要开展双语教学,该专业方向的学生必须经常性地在英文的语言环境中接受教育。因此,通过本双语课程的教学,希望培养学生逐步适应在英语语言环境中接受知识传授,具备利用英语工具获得知识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双语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利用英语进行各种形式交流的能力,包括英文教材和文献的阅读能力、撰写英文学术和文档资料的能力、通过英文进行口头表述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所必须的,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2教学理念

(1) 循序渐进

本课程为大一学生开设,针对他们的英语实际水平,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比如,在课程教学中逐步加大英语在课程教学中的授课比重,首先要让学生能够听懂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不要让他们对英语教学感到畏惧;然后逐步培养他们利用英语来进行学习和交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他们利用英语来获得知识和进行交流。

(2) 求真务实

注重实际和成效,不追求形式。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项目(软件工程技术文档的撰写和课堂报告),我们鼓励学生用英文来表述,但是不强求。对关键性的概念和术语,适时做出中文的补充说明,并在课前提供课程术语中英文对照表,以便让学生掌握与本课程有关的关键英文术语。

(3) 注重能力

我们认为大学课程教学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多方面能力(包括学术交流、获取文献、讨论和报告、撰写文献等等)的培养,从而为其参与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为此,本课程将强调通过双语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利用英语获取知识的能力、文档和报告撰写能力、交流能力等。

(4) 强化实践

加强案例分析和课程实践。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工程实践性非常强,为此课程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实践环节。比如,将具体和详尽的案例分析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软件工程实践要求布置学生进行课程实习,撰写规范化的工程实践文档,加强工程实践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重等等。此外,在课程教学中还安排诸多的实践机会来加强学生运用英语实践的能力,包括软件工程技术文档的撰写、课堂报告、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交流。

3教学方法

(1) 激发兴趣

我们深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扬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突出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强调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通过梳理软件工程的历史发展脉络、揭示隐藏在知识点背后的思想深度、鼓励老师和学生共享个性化的经验等措施,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学习热情,支持和激励学生利用英语来撰写软件工程开发文档、在课堂上汇报其课程实习内容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交互,激发学生利用英语获得知识和信息。

(2) 案例教学

挖掘、整理了若干工程案例,结合案例开展教学,将软件项目案例贯穿整个讲授过程,案例的规模由小及大,并要求学生与课堂案例同步地推进各自的练习案例;加速培养了学生在大型软件开发、软件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颇具特色和创新。此外,在教学网站上提供丰富多彩的案例库、规范化的软件工程文档标准和模板,供学生研究、借鉴。

(3) 互动教学

老师、助教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沟通,包括网上答疑,网上作业提交、作业批改,BBS讨论区,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及时与学生交互。学生不仅要提交课程实习文档,而且还要在课堂上报告其课程实践和实习成果以及体会,老师和学生一起对其实习成果进行评论和分析,从而对学生的课程实践有所反馈,让学生知道哪些方面是做的好的、需要发扬,哪些方面做的不好、需要改进和提高。

(4) 实践教学

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实践教学环节,紧跟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适应信息化时代教育手段变革的要求,不断更新实验设计,确保软件工程的观念、技术和方法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应用并积累经验、体会,逐步提升学生的软件工程素质和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方式选择一个应用,并遵循软件工程的方法,对该应用进行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撰写规范化的软件工程文档,并要求他们在课堂上报告其课程实习成果。课程还鼓励学生利用英文来撰写文档、在课堂上尝试用英语做报告、在课后用英语进行在线交互,为他们运用和实践英语创造机会。除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外,还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等。课程实习中,不但强调实践的结果,更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习全程都有辅导教师按照软件工程的阶段进行跟踪。

4双语教学的实施

(1) 教材

目前,我们使用的是由Pressman编写的软件工程教材最新版本(第六版,英文):Roger S. Pressman, software engineering –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 sixth edition (English),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6。该教材在国际软件工程界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树立了它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无可置疑的权威,在全球近千所大学中广泛使用,是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最具影响力的教材。该书从1982年的第一版开始,就受到我国软件工程界的重视,成为高等教育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课程的重要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 教学计划

该课程共有24学时,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时安排如下表。除了正常的知识讲授之外,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安排了2个学时的案例分析和示范,4个学时的课程实践报告和分析。案例分析和示范主要通过一个较为完整的案例分析和文档演示,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软件的分析、建模和设计,并形成规范化的软件开发文档。课程实践报告和分析主要选择性的请一些学生介绍他们课程实践的情况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帮助学生知道哪些实践和结果是可取的,哪些需要改进和提高。

(3) 英语实践

在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多个环节来加强学生的英语实践。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英文教材来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掌握与该课程相关的关键术语。其次,在课程实践中鼓励(不强求)学生利用英语来撰写规范化的软件文档,从而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英文书面表述能力;第三,在课程实践报告和分析中鼓励(不强求)学生运用英文来介绍其实践文档和结果,而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英文口头表达能力。

(4)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分为二个部分:闭卷考试和课程实践,各占50分。闭卷考试要求学生用英文答题。课程实践分为二个实验,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选择的应用,对其进行需求分析,建立需求模型,用中文或者英文撰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软件设计,建立设计模型,用中文或者英文撰写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课程将对学生提交的实践结果(即软件开发文档)的正确性、规范性、完整性、一致性、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估。

5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从整体上看,该双语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对双语课程存在畏惧的心理,许多学生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适应这一教学模式。其次,学生缺乏足够多的课后时间来应对双语教学,包括阅读英文教材,查找英文资料,撰写英文文档等等。第三,学生不愿意和不习惯用英语来进行报告和交流。

我们认为,双语课程的教学切忌一窝蜂上,双语课程的开设需要考虑诸多的环节和因素,条件成熟一个上一个。首先,双语课程的开设必须与整个本科培养方案相协调,需要得到其他课程的支撑和协助。比如大学英语教学、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学生课后所能支配的时间等等。其次,考虑到现阶段本科生的外语水平,双语课程不能急于求成,应追寻有效的目标。第三,为了提高双语课程教学效果,任课老师应该在课前进行精心准备。比如在我们在开设软件工程导论双语课程之前,做了以下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英文教材选择、英文课程教案、多次试讲、英文文档模板、英文案例分析、课程关键英文术语、英文课程试卷等等。

作者:毛新军 饶 岚

第二篇: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改革设想

摘要:环境工程专业导论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入门课,在我校开设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基本的处理处置方法等,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多来的教学经验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其生源变化,指导我们对该课程在职业素养、学习素养和工程素养及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革新,以便培养对专业有兴趣、能创新和适应就业环境的新一代大学生。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导论;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出口

环境工程专业导论在我专业已经开设10多年了,目的是对刚进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专业引导。开课之初,学习该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偏窄,关于环境问题及其造成的原理知之甚少的,故本课程的内容涉及到环境学原理、环境物理学、环境化学和环境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环境伦理、环境法学、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等社会科学,清洁生产、环境污染物治理和环境监测等环境工程技术科学等。通过该课程的教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学生可以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基本的处理处置方法等,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随着环境基础知识的深入人心,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内容也随着更新。最近几年,社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书呆子式学生不适合社会需求,故新入学大学生需要对自己所读的学科和专业应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自己所处的校园环境和面对的教师、同学应持正确态度,如何在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评价指导下安排自己学习计划和达到应具备的标准,如何防止和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因素,以上诸多内容都是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必将面临且正确解决的问题。为此,低年级学生开设一门比较系统、综合的有关大学学习的指导和专业内容介绍有关的课程势在必行,亦即对专业导论课程进行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一、“环境工程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环境科学是一个多学科的庞大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在现阶段,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形成与其有关的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许多分支学科。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保护与各行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纷纷推行源头控制、绿色化学等清洁生产工艺。我国许多大学都设置了环保课程,而我校开设环境学导论教学课程也有10年多的时间。教学内容上,从最初的环境科普教育,引申到环境学原理教育,从环境学原理教育,扩展到污染控制技术发展战略和趋势教育。从环境科学内容发展到环境工程素养教学,教学内容亦即随着环境学科的发展及时改革教学内容,以满足工程学科学生对专业的足够了解。与之同时,大学教育特别是环境教育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化,课程内容还应该包裹以下内容:

(1)环境工程专业教育发展(国际专业教育发展、国内专业教育发展特别强调本专业特色与发展、师资介绍、学科地位);(2)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高等教育与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活动、培养体系与专业课程);(3)专业方向与专业内容(管理方向、水控、固废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方向);(4)专业活动与专业资源(专业学术组织、专业学术刊物、专业学术会议和专业网站资源);(5)专业学习与职业成长(专业学习、素质教育、职业规划、专业执业资格考试和综合讨论)。

通过上述内容的教授,要帮助学生理解培养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要求,帮助学生增强工程意识,同时指导学生在职业方面的规划与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要求。环境工程教育是对人的一种环境工程素质教育。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改革:

1.强调基本原理和方法,拓宽知识面。为了更好地满足“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方案”关于培养“厚基础、宽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的要求,授课中应该继续加强基本原理与方法的讲授,同时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由于环境学的内容变化快,每年的授课中将增加较多的新内容,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2.较大篇幅地介绍该学科的新发展,体现内容的先进性。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在不断变化,而且不同行业环境问题各不相同,各行业是环境问题出现不同,有其特殊性,绿色化学和清洁生产工艺等及时在教材中得到反映,同时有关“三废”治理主要针对化学工艺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内容上比较新颖,学生学习有其必要性。

3.完善纺织特色教育:重点进行纺织行业介绍,讲述有关的环境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本专业深入细致学习与研究的基础。

4.工程素养兴趣引导。指出科学与工程区别与联系,强调工程对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教导学生怎样打好工程基础。

二、新教学大纲重点内容

对旧环境工程专业导论大纲中简单内容、高中已经学的部分如生物环境有关内容删除,对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得到的知识安排自学如人口与环境关系等,可以简单讲解的就少讲。把节省出的时间一部分用于讲解环境工程专业需要的知识基础和攻克特点,一部分用于讲解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计划、专业课程体系、学生的专业规划。总之,通过教学改革,把环境工程专业导论作为知识青年献身环境工程专业的起点,激发一部分学生真正投入到环境事业中去。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们的互动的过程,让学生们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使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因此,除了从图书馆获得的辅助书籍和期刊作为课外补充材料外,同时在课堂上利用新闻媒介包括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来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境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

1.案例式教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时刻注意用案例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在听“故事”、看“故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如在讲授温室效应时,给同学播放《难以忽视的真相》,在讲水气声渣污染状况和污染控制时播放清华大学制作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我校研发的污染控制工程项目录像。并结合实际,进行环境评价分析或交流讨论,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兴奋状态,在院士和专家的谆谆教导中成长。

2.互动式教学。为了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下列做法:提前布置下次课的授课内容,并将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事先准备好的、围绕授课知识点的有关专题发给各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利用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制作电子课件,每次课抽一两个小组上台就自己小组的专题作报告。为增加授课趣味性,我们在授课中经常插播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材料。

3.实践式教学。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外亲自动手搜集相关科学资料,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大胆阐述自己的思想。并结合最新环保条例及规定、法律法规等讲述,推荐环境相关网站及书籍,解读《寂静的春天》等经典书籍。对经常报道的环境问题进行启发式引导,在解决和寻找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4.多媒体教学。我们以多媒体为手段制作的电子教案,克服了传统教学很不直观的缺点,“声情并茂”地给学生以听觉、视觉冲击,既增大了信息量,也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尤其在播放环境污染状况的图片时,更体现了电子教案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兰迪教授的最后一次演讲教育学生怎样通向成功的殿堂。

总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理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充分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解剖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在讲授基本方法的同时穿插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左玉辉.环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云燕,柴立元,杨志辉.冶金特色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导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

[3]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何强,井文涌.环境学导论[M].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大翚,徐新华.推广《环境学导论》的教学设想[J].化工高等教育,2000,(3):37-39.

[6]曾丽璇,张秋云,吴宏海.“环境学导论”课的教学实践和思考[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2(2):9-10.

[7]Eldon D.Enger,Bradley F.Smith,Environmental Science9th edition.(影印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张国强,李志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导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李登新

第三篇:工程力学导论课程中MOOC辅助教学实践初探①

[摘 要] 根据《工程力学导论》课程的学习特点,结合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教学实践和体会,对工程力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安排及考核手段等多方面的改革进行了研究,并在MOOC中融入了丰富的辅助教学资源,为传统教学提供了补充作用。通过MOOC辅助教学实践初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程的专业学习背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后阶段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铺垫。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MOOC教学;工程力学导论;教学改革

慕课(MOOC)是指具有大规模和开放性特点的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高校诸多课程应用中研究的热点。2000年起,教育部分别启动了面向高校共享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程”等MOOC形式,在国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1];耶鲁等名校微课视频公开课从2010年起逐步流行于网络,被多个国家学生所观看,在国内网易公开课频道中出现了世界上最大的MOOC网络平台COURSERA[2]。在MOOC之前,国内对在线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众多学生选择在线观看视频,2012年国内诸多高校开始开设MOOC。从2013年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中国著名高校就逐步加盟了COURSERA和edX等MOOC在线平台的建设[3],2013年,在国内有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2014年,有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可通过在线跨校学习来获奖得本校学分。2016年江苏大学开设了超星网络教学平台[4]。近年来,除高校外,也汇聚了许多优质课程资源,如“上海课程中心”、网易云课堂和爱课程网合作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等,因此,MOOC平台的建设给工程力学专业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引导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适合于现代工科学生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其他课程的学习经验,研究了MOOC在力学专业中新开设《工程力学导论》课程中基本理论及实践初探。

一、工程力学导论课程设计理论

(一)课程简介

工程力学导论课程主要是学习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学生对力学的整体认知和对工程力学专业学习背景的解读,回答了工程力学专业学生“学什么、干什么”与“怎么学、怎么干”等疑问。课程论述力学与工程技术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力学专业工程应用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有:(1)什么是“力学”;(2)中国古代力学;(3)西学东渐与力学的引进;(4)二十世纪之交时的力学;(5)二十世纪的力学发展;(6)工程中的力学;(7)航空航天技术中的力学;(8)二十一世纪力学发展趋势;(9)我校力学学科简介。共九个章节。全书内容主要围绕古代及现代力学的研究内容,论述力学与工程技术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目的是使学生对力学为谁服务、怎样服务以及如何在服务中求发展等问题有清晰的认知,对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工程力学导论MOOC设计过程

工程力学MOOC课程的设计过程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总结阶段,其中准备阶段最为重要,需准备好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课件、参考资料、作业等素材,另需有宣传团队、教学团队及网络技术团队的积极配合。而本研究团队有集课堂讲授、视频录制、视频处理、图片处理、微视频上传、组织宣传以及网络教学平台为一体的MOOC教学团队。本课程的视频采集均为课堂现场录制、剪辑而成,也有辅助的“超级工程”等相关联视频置于对应的课程中供学习参考,课堂的PPT素材是根据所学内容增加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更新的,视频的发布是在课堂结束后2~3天完成,其精选的课后学习资源包括思考题、作业题、研讨及学生个人汇报等形式。按照课程内容体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用于预习和巩固复习本门课程的学习。

MOOC内容大概课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部分,线上内容主要是教师准备内容,如课堂课程教学视频、教学PPT、作业或是课堂讨论等。线下交流内容则是线下答疑、学习社区和翻转课堂三种形式。

二、MOOC教学在《工程力学导论》课程的实践与考核

(一)教学实践

针对我校招生数量的增长,教学资源相对短缺,教学资源出现明显不足的趋势。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便携产生不断进入大学课堂,成为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也降低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我校开设的工程力学导论课教学课堂专业背景信息量大,上课时间非常有限,学习的理解力也参差不齐,学习效果当然也不一致,课堂教学是无法重复的,直接影响了理解力差的学生的学习,最终导致该类学生毕业达成度难以实现,学生必然对这类课程失去信心。

学生在学习《工程力学导论》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碰到难点,老师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去评定该教学难点的位置,选择播放关于讲解该难点的MOOC视频。传统课堂中学生对课堂中较难的知识点往往难以消化,老师仅需通过简要剪輯上传微课至慕课平台,学生即可自主学习。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大数据,学生参与MOOC学习的同时,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自己也可以课程中的提高环节来分析自己的薄弱点并进行改善。在MOOC平台上,教师准备内容一般是教学大纲和考核方式显示,如下图所示,在学校的超声网络教学平台设置本门课程的学习目录,分别依据实际的教学日历分配视频及相关资料。

而在教学中,将传统教学与MOOC教学有机结合,将录像、超级工程视频、图片、课件、动画等融为一体,可以将工程结构、应用背景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增加其感性认知,通过加入视频、课件及讨论等情景式教学环境,抛弃了传统教学导致的枯燥抽象、概念性问题难以理解等不足,工程力学导论变得生动具体,学生也记忆深刻。老师线上备课课堂精讲,线下制作MOOC,让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之中学习工程力学,也能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中观看微课,多元化的学习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设置作业与讨论,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地利用本校资源和优化学习效率,启发思维。通过调整工程力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正确处理专业学习和基础学习的关系,增大课堂教学需满足的多方面信息量来拓展学生的专业背景,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专业理论及应用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少而精的教学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创新精神。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在前期的应用阶段,课上自由讨论时间少,在课堂播放相关的工程应用原理及背景微课视频,让学生讨论的时间变长,更多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可通过选课重复观看各知识点。课外学习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难点,学生通常是自学为主,对工程现场没有感情的认识,通过MOOC视频可以指导学生预习、复习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是现实中这个周期非常长,而MOOC能实现本课程的学习效果检验。

(二)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成績分为平时成绩和论文报告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的评定更多样化,如其可以表现为线下课堂互动、出勤率、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及课堂汇报等,所占最终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0%,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将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及学术报告参与度计入平时成绩,一方面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另一方面促进身边更多的学生加入相关活动中,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达到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目的。另外70%为课程结束后提交的相关课程论文,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

MOOC可融入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更应丰富多彩。实践证明利用MOOC辅助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与上一级学生成绩相比,2016级力学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力学导论》学习质量明显改善。就2016届本科力学班的学生情况而言,利用MOOC教学后,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达70%,九十分以上的学生比例达38%,通过本门课程的课程教学与MOOC辅助教学,学生对力学专业背景的了解和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明显增强,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更新了高校教学理念。

综上所述,在学习《工程力学导论》课程时,教师教学与MOOC教学双管齐下,学生既能基于知识点有针对性、查缺补漏式地进行学习,也选定与工程力学导论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开展了建构式MOOC课程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工程力学导论》课程采用课后MOOC辅助教学初探,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从而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笑音,周围.基于MOOC的大数据分析技术[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7(4):89-93.

[2]杨彦军,郭绍青.E-Learning学习资源的交互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62-67.

[3]张忠.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Ziping Wang, Ying Luo, Lai Riquan,et. Mixed- teaching Method Applied i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J].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Journal,2017, 3(5):32-35.

作者:王自平,赖日全,何乃福,陈林,成杰

上一篇:工程项目组织论文下一篇:土木工程基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