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工作之我见

2022-10-27

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工作, 是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班主任是班会课的设计者和指挥者, 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 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怎样利用班会开展德育工作, 在实践中, 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班主任要有意识利用主题班会渗透德育

(一) 班主任必须是心灵美的合格的“人师”。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

1、有心。

就是说, 班主任对主题班会渗透德育有充分的、深刻的认识, 并形成一种职业习惯。有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 是不是把渗透德育视为一个首要问题, 这看起来是一个老生常谈无多大意义的事, 其实不然。只有处心积虑, 才会见缝插针。没有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 就不会有教师真正的感情投入, 当然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德育渗透。要做到有心, 在当前情况下, 特别要正确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摆正高考分数与育人的关系。人们往往把应试与素质、分数与育人对立起来, 似乎水火不容。这种认识实际是片面的。它们之间完全应该, 也完全可能结合起来。我以为“应试”是“素质”的一部分, “素质”包含了“应试”;同样“分数”的高低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育人的效果。育人成功与否在“分数”问题上也有一定的体现。因为“应试”能力与“分数”高低, 实际上是道德思想、知识能力、身心素质在一种特殊氛围中的直接或间接反映, 应该说是能较好检验教育效果的。如果不这样看问题, 那意味着什么?只能意味着现行高考制度的失败。

2、有德。

班主任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人, 律己严格、治学严谨的人, 感情充沛、好合作共处的人, 襟怀坦白、诚实正直的人, 诲人不倦、爱生并希望学生胜过自己的人。一句话, 心灵美的人。是否取得这一人师的资格, 这非常重要。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 不论老师自己是否意识到, 其言行处世态度都会被学生或多或少地视为自己的榜样, 这种向师性是一种非人为的自然属性。问题的关键, 不是导与不导, 而是导多导少, 导向何方?人们有理由疑问, 老师不爱国, 何以引导学生爱国?老师不爱党, 何以引导学生爱党?老师治学不严, 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老师缺少真情, 何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只有心灵美的人师, 才可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 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

(二) 合格的“经师”。这也包含两方面的要求。

1、有识。

即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基础。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渗透德育, 往往要利用各方面的的知识, 我们知道, 中华文明上下数千年, 纵横数万里, 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科学、艺术、宗教、民情、风俗等各个方面。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硬要求——宏博、专精、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一些班主任或许未受过正规、严格的专业训练, 缺少系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或者虽然受过专业训练, 但长期以来拘泥于已有的经验和课本书涉及的内容, 不是随时注意吸收研究的新成果, 不懂得旁类触通、吐故纳新, 而是吃老本。这样的班主任虽然随着舌耕岁月的推移而积累一定的育人经验, 虽然上主题班会课时内容面面俱到、点点落实, 也条理清楚, 但缺乏信息量和剖析事理的深度, 因而难免实际上的照本宣科, 缺乏德育渗透的力度, 少有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 这样的老师充其量是个“教书匠”, 而不是“教育家”。我们常讲给学生一匙水, 老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有深刻的哲理和事实依据的。教师唯有掌握较为渊博的知识, 才可能形成知识综合、知识迁移的能力;才可能在备课中见微知著, 讲课中深入浅出, 而不株守课本, 囿于固有的经验;才可能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启迪学生心智, 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有能。

即熟练掌握教育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掌握了渊博的专业知识, 这仅仅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但这还不够, 还要嘴能说, 手能写, 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因材施教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有些老师, 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但拙于言辞, 苦于表述, 缺乏娴熟的教学技能技巧, 壶里有饺倒不出, 其德育效果也可以想象了。

有心、有德、有识、有能, 构成班主任老师整体素质, 这是个有机的整体, 缺一不可。不过在这四“有”之中, 相对而言, 我认为有心、有识应是目前提高班主任素质的主要任务。因为, 现今的班主任队伍中, 具有良好或较好师德的老师总是占绝大多数;掌握基本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的老师也是占绝大多数。而对高考大棒重压下, 将德育工作放到首要位置, 却并未形成真正的共识。“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倒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对加强内功的修炼, 不断拓宽知识面的认识也在相当部分老师中缺乏相应的重视。不少人错误地认为班主任简单, 管一管学生衣食住行, 不要说受过严格训练、有着多年经历的班主任, 就是一般大学生甚至中专生也足以对付。比较倾心的倒是育人方法、教育技巧的研究, 形式上的功夫多于内容上的功夫。正因为如此, 提高德育的思想认识, 加宽加厚班主任专业基础是当务之急。

二、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工作, 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工作, 必须遵循的原则很多, 而最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原则, 抓住了这一原则, 就抓住了根本。首先, 引用事实要真。我们知道,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是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育人与文学不同。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 塑造人物, 构思情节, 而育人则视塑造、想象为大忌。必须完完全全尊重事实, 力求一就是一, 二就是二, 说真话, 讲真理。字字有出处, 事事有根据。在事实之外发明创造不存在的“事实”, 随心所欲想当然, 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 以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 这无异于欺骗, 而欺骗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是难以持久的, 甚至会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这在信息聚散发达的今天, 尤其如此。其次, 感情要真。也就是说, 老师讲述真实的事实的同时, 投入的感情也必须是真的。喜怒哀乐爱憎完全是随着对事件、人物的评述而真实地流露。情感丰富真挚而不娇柔做作, 这容易使学生随着事实的评述, 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 以至“动人心者, 莫先乎情”。育人以事实服人是必须的, 同时, 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或缺的。因为任何教育, 它首先要使受教育者在感情上接受, 只有在感情上接受才可能在思想上认同。情感比思想领域更广阔, 而思想比情感内容更深刻。老师在绘声绘色评述事实时, 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真挚的感情流露陶冶学生情操, 以表里如一的思想作风影响学生言行, 这实在是主题班会教学渗透德育中一条由感情接受到思想认同的必由之路。讲真事, 诉真情, 并不是无法做到。只要老师想方设法占有丰富详细的事实材料, 全情投入, 从事实材料而不是从主观臆想出发, 经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的分析然后得出结论, 将观点结论建立在事实之上就可以, 因为这本身就充满感染力、征服力。

摘要:把主题班会课作为课题研究, 主题班会课才真正成为一门学科。作者从利用主题班会渗透德育的内容、特点、原则、教育工作者本身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主题班会,德育,管见

上一篇: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下一篇:我国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