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土弃渣场设置标准

2022-08-22

第一篇:弃土弃渣场设置标准

弃土弃碴场设置标准(已审核)

弃土弃碴场设置标准

一、 弃土、弃碴场位置选择设置标准

弃碴场选址依据设计文件规划或与地方有关部门协商,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一般选择在坡度较缓、易于开发处,避免大面积汇水地带的滞留谷地,保证山体和自身稳定。选择时应注意不选择当地保护环境与风景区范围内,选择位置不靠近河道、桥梁、涵洞口与暗河口处,不影响附近建筑物、农田、水利、河道和交通。有特殊要求或特殊地理位置的施工地段,应按设计要求及时配套完成环保工程。

弃碴场现场位置选址标准:

①就近选择,减少运输距离和运输工作量;

②全面规划和协调,集中弃土和弃碴,以免随处零散弃碴给防护带来的不便问题;

③弃土场尽量布设在缓坡、山谷地或荒沟中,减少拦碴工程量,并尽量减少占用农地、耕地,不得挤占河道、公路边缘;

④弃碴场应避免设在山洪下泻通道,以免造成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灾害。同时弃土场不得设置于崩塌、滑坡等危险区的上方;

⑤弃碴场应该有足够大的容量,且易于防护,可以将单位弃碴量的防护工作量和防护成本降低。

二、 弃土、弃碴场场地平整设置标准

进行场地平整时,现场设置专人对弃碴进行统一指挥,合理安排弃碴先后部位。在进行场地平整前,修建一条由施工部位通往弃碴场的主施工便道。为保证弃碴坡脚有充足的石料进行浆砌石挡碴墙的砌筑,利用弃碴便道先填筑部分土石碴,弃碴坡脚控制在挡墙范围以内。

弃碴采用自下而上分层填碴的方式,分层厚度3.0m,填筑时从挡碴墙顶起坡,每层填筑完成后,采用推土机摊平,高峰期推土机不足采用装载机配合。为保证碴场场区排水,弃料填筑时从靠山侧向田园侧放坡,坡比大于1%。

三、 弃土、弃碴场档碴墙设置标准

弃土、弃石、弃碴等堆置物易发生滑塌,或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必须修建挡碴墙。挡碴墙按结构形式分为重力式、悬臂式和扶臂式三种型式。根据拦碴数量、碴岩性、地形地质条件、建筑材料等因素选择确定墙型。选择墙型应在防止水土流失、保证墙体安全的基础上,按照经济、可靠、合理、美观的原则,进行多种设计方案分析比较,选择确定最佳墙型。

四、弃土、弃碴场防排水设置标准

碴体及上方与周边来水处理:

a)当挡碴墙及碴体上方集流面积较小,坡面径流对碴体及挡碴墙冲刷较轻时,可采取排水沟渠、暗管、排水管道等排水方法将水排泄至挡碴场下侧。

b)当挡碴墙及碴体上游集流面积较大,坡面径流对碴体及挡碴墙造成较大冲刷时,应采取引多管道排水等方式,将排水泄至挡碴墙下游或拦蓄在场内有控制地下泄。 c)墙后排水:当墙后水位较高时,为将碴体中出露的地下水以及由降水形成的渗透水流及时排除,有效降低墙后水位,减小墙身水压力,增加墙体稳定性,必须设置排水孔等排水设施。排水孔径5cm~10cm,间距2m~3m,排水孔出口应高于墙前水位。

五、弃土、弃碴场与环境保护影响的设置标准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拟建种植乔木、草坪及灌木进行绿化,这些植被不仅可以使因施工修筑而受到影响的动植物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而且可以减轻路域内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降低交通噪声和美化环境等。

应按绿化设计的要求,完成拟建边坡及征地范围内可绿化地面的植树种草工作,以达到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减少雨季路面径流污染路侧水体、田园等目的。做好弃碴场地的植被恢复和绿化的维护。施工期临时用地,待施工完毕后应及时绿化、恢复植被或覆盖良土,退地还耕。对于沿线各敏感路段进行密植绿化,建造绿化景观带,以此减轻噪声、粉尘对居民及学校等的影响。

绿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主体工程初步竣工,其它工程基本完成后进行植被恢复或复耕。边坡绿化应以适应当地生长的草坪植物或低矮灌木为主。

2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路边植树绿化:根据当地气候的土壤特点在靠近施工占道路两侧,特别是敏感区附近多种植乔木、灌木。这样即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沿线景观的效果。

(2)加大环境管理力度:环保部门应定期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的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3)鼓励职工利用房前空地种植乔灌木或经济林以吸收车辆中废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物及减低噪声,改善弃碴场周边,沿线景观环境。

3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雨水径流、弃碴运输事故对沿线地表水体的污染及生活区、管理区、施工现场生产用水及清洗废水。

(1)弃碴场设临时蓄水沉淀池,碴场雨污水汇集至沉淀池经沉定后上清液再排作农田灌溉,不得直接排至附近水体等。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应对弃碴场收集的含有事故性溢出液的污水进行特殊处理达到相应标准后再排放。

(2)定期检查污水处理及排放措施。保证污水处理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生活、生产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排至农田灌溉系统;用作农肥。也可用于工作区与生活区绿化、洒水和冲洗用,冲洗废水过滤后也可以再次利用。

(3)成立污染事故应急小组,处理所有可能出现的重大污染事故。

六、弃土、弃碴场水土流失防治设置标准

根据该弃碴的特点,拟定以下防治措施:

①弃碴时依照“先拦挡后堆弃”的原则,先修挡碴墙,再堆弃,在弃碴过程中必须逐层夯实,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对其进行防护。

②弃碴场布设在山凹处,在弃碴场上缘设截水沟,两侧设排水边沟,截水沟将山上来水引入弃碴场两侧的排水沟,并由排水沟将其排入河沟,从而避免山上来水对弃土和弃碴的直接冲蚀。弃碴位置距河道较近时,排水沟的汇水在排入河道前应设置沉砂池,以阻留径流中携带的泥沙。

③为了防止碴体的滑动,维护坡脚的稳定,须在弃土弃碴堆的边坡坡脚设置拦碴墙。挡碴墙拟采用稳定性较好的浆砌石防护,墙体上每隔一定的距离设排水孔。

④弃碴完毕后,在弃碴场台面选择乡土树种造林,坡面实行草皮护坡,有条件的可覆土后复耕、防止水土流失。

七、弃土、弃碴场管理措施设置标准

(1)组织专门的人员定期对交通主干道维护、修整、洒水,保证道路交通的畅通。

(2) 整个弃碴过程在碴场调度的统一组织下,严格按规定的填碴方式、坡面、表面排水及堆碴要求进行。

(3)合理布置各弃碴道路,协调、组织好车辆进场、卸碴、出场及场地平整的工序循环,减少施工干扰。

(4) 为确保碴场边坡稳定及排水要求,开挖的土料堆放在监理人指定的地点;严格控制弃碴场外侧坡度及平整度,并保证边坡范围内不少于5m的石碴填筑。

(5) 在弃碴过程中,及时组织做好设计护坡及排水设施的施工,防止水土流失。

(6)碴场设专人指挥,对各种车辆进行指挥,确保安全,各施工单位按碴场调度要求倒碴。

(7) 在高地位置设置高塔架,采用10kW碘灯照明,以保证夜间正常作业。

第二篇:城市水保理念下的水库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摘 要:双泉应急备用水库弃渣场综合治理项目属于城市开发建设项目中典型的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是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与城市水土保持项目二者的有机结合,该工程在前期勘查规划以及施工过程中,景观生态学和现代城市水保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体现,水土保持六大防治指标完全达到二级防治目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显著。

关键词:城市水保;弃渣场;水土保持

中图分类号 TV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1-0076-0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开展城市水土保持、有效防止城市开发与建设中的人为水土流失势在必行。由于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数量的增加以及某些项目建设本身的特殊性,弃渣量远远大于开挖量,无法达到项目基建区内土方开挖与回填平衡,此类项目主要以城市郊区开矿、道路修建、水库及电站建设等为主,因而也给弃渣场的选址带来诸多不便条件。受城市及其周边地形、交通、占地以及建设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因城市开发建设项目而产生的弃渣场就近会被选择在城市或城市郊区。城市水电工程往往弃渣总量、占地面积均巨大,因而对当地城市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也较大[1]。大量的弃渣不仅污染水源、淤积河道,破坏原有地表植被及生态环境,而且会因风力侵蚀作用增加城市空气中的沙尘量,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环境质量,威胁人民居住环境和安全,损害城市的形象和投资环境,制约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1 水库弃渣场概况

为了保证嘉峪关市城市供水安全,消除供水水源的安全隐患,嘉峪关市水务局于2014年在嘉峪关市东南侧的双泉负责新建了A、B两座半挖半填式平原型应急备用水库,水库总占地面积约45.93hm2,总库容325万m3。距嘉峪关市中心约3km,地处酒泉中新生界断陷盆地南部的讨赖河洪积塑造的洪积、冲积扇区,地形较平坦,水库需开挖围堤,土石方总开挖量235.93万m3(含坝基清基),筑坝利用开挖土方63.64万m3,剩余172.29万m3弃渣将全部运至弃渣场填埋处理。水库弃渣场位于水库库址西北侧1.5km处的讨赖河右岸河漫滩,界于东经98°15′53″~98°16′51″,北纬39°45′09″~39°44′48″,海拔1 669~1 691m,东西长1 200m,南北宽200m,占地22hm2,由弃渣坡面和弃渣平台两部分组成。为了进一步降低双泉水库弃渣场水土流失对嘉峪关城市生态环境的危害,嘉峪关市水务局于2015年11月委托施工单位对双泉应急备用水库弃渣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进行开工建设。

2 渣场治理设计原则

2.1 与主体工程相衔接的原则 嘉峪关市双泉应急备用水库弃渣场属临河型渣场,现状微地貌主要为弃渣坡面和平台,表层土类为松散砂土,考虑到后续的水土保持绿化治理措施,需要根据渣场具体的地形及弃渣性状设计绿化覆土,进一步优化水土保持措施,充分发挥其水土保持功能。

2.2 生态与美化并重的原则 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充分重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在“适地适树”原则下,尽量体现乔、灌、草、景石、砖路的镶嵌格局,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既实现了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又符合城市水土保持的治理思路,不仅美化了景观,还对整个嘉峪关市的城市生态系统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

2.3 景观协调的原则 本项目符合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廊道效应,尤其工程设计突出了层次感、色彩感、季相感、生态感四结合的设计理念,项目区东临在建项目《嘉峪关“观礼古镇”文化休闲生态旅游综合景区》,在景观上互为一体,带状相连镶嵌在讨赖河南岸,成为嘉峪关市讨赖河沿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符合对嘉峪关市生态环境的综合提升与美化、绿化。

3 城市水保理念贯穿渣场总体措施规划

城市化水土保持不是要使城市化过程逆转,而是要使城市化过程有序化。城市水保应理解为防治开发建设水土流失和生态景观破坏的管理和技术措施[3]。近年来,嘉峪关市讨赖河滨河绿带这一类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嘉峪关市政府的瞩目,成为城市居民日常游憩或交际的新型空间,甚至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表。双泉应急备用水库弃渣场正处于联系城市与郊区景观的一个关键节点,属嘉峪关沿河绿化长廊的一部分,属于利用弃渣建设人造景观的典型。因此,对该弃渣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要高于传统的后期覆土绿化,更应站在城市水保、构建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高度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库弃渣场虽偏离城市主要肌理系统,但交通便利,在宁静与繁华之间保持了恰到好处的距离。该渣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主要体现为“1+2+3”的布设思路,“1”代表以道路铺设为骨架,提纲挚领式的将项目各个分区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柔和为一个整体;“2”代表“坡面治理区”+“平台治理区”;“3”代表具体的水保措施类型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节水灌溉”。

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嘉文公路北侧(渣场平台区)自西向东规划为水保林绿化区、广场休闲区、熏衣草观赏区三部分,坡面主要规划为覆土种草及造林绿化并配套节灌措施,以保证种草的成活率和绿化效应。平台区措施布局兼顾绿化与硬化,尤其考虑到市民的集群性活动(散步摄影等),平台区中间规划为一圆形休闲区,正中心建造一尊高15m的景观风车,地面以透水砖铺设为主,四周点缀樟子松景观树,作为坡面区、平台东西两侧绿化区的景观节点,以休闲区中心分别从东、南、西、北4个方向布设防腐木栈道,以保证整个项目绿化区的通达性。总之,通过行道树,坡面水保林,观景廊道,广场、休闲区的园林式绿化,形成点、线、面、体交织的立体网络状绿化体系,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理念,重要节点部分设施较多,重点突出。

4 治理措施

4.1 工程措施

4.1.1 覆土工程 为了保证该区栽植水保林及绿化种草的成活率,提高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果,需从20km外的嘉峪关市郊区购买种植土。覆土工程分边坡覆土和平台区覆土两部分,边坡覆土坡比为1∶1.75,平台区覆土略呈现地表的自然起伏,相对高差控制在2m以内,平均覆土厚度100cm,覆土面积20.17hm2,覆土量20.17万m3。

4.1.2 道路工程 良好的道路布线应利用自然地形,路线应与原有的地形相融合。在道路交通系统的设计上,突出车行与人行道路交叉配合,区域交通与整个嘉峪关市主干道路相融相通的规划理念,形成灵活、便捷、亲切、景观丰富、功能完善的交通网络。在渣场平台区设置木栈道步行游路,让人亲近自然,形成人在河边走,心随自然游的田园境界。本区道路规划主要分木栈道、C15砼硬化道路两种。在弃渣场东面布设一条宽4m、长530m的C15砼硬化道路一条,道路南端与嘉文公路相连、北端与讨赖河南滨河路相连;防腐木栈道主要修建于平台区。木栈道路面宽2m,总长度1 397m。平面建筑总面积2 794m2。

4.1.3 景观工程 虽然城市空间不允许更多的自然风光,但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采用象征、融会、引入等手段,利用点、线、面的空间布局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引入自然景观,领略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清新愉悦的美感,感受大自然的芬芳。保护自然再创造自然已成为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景观造型作为休闲广场的素材被重视并大力推广。为了达到由动感的造型来装扮嘉峪关市,用转动的风车来表现嘉峪关市,使其具备工业时代简洁明快的机械美,本工程在休闲区正中心规划设计一个底座为圆形的欧式塔座景观风车,在烽火台与休闲区中间布设一个底座为圆形的欧式塔座景观风车。在嘉文大桥东侧附近入口处布设一座景石,在薰衣草栽植区木栈道布设两处钢结构的花廊架6套。

4.2 植物措施 渣场的植物措施突出乔、灌、草立体化、层次化的规划格局。共营造水保林10.59hm2,栽植馒头柳、香花槐7.82hm2,栽植灌木柽柳2.77hm2,行道树235株。该区种草面积9.58hm2,绿化草种主要为薰衣草、马鞭草,栽植方式为人工营养钵苗栽植,需苗量718 320株,既能满足渣场区保水保土的作用,又能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尤其是渣场坡面规划的两个半圆形淡蓝色薰衣草种植图斑,活像一双孩子般调皮可爱的蓝眼睛注视着嘉峪关城市的发展变化。

4.3 节灌措施 工程水源为双泉应急水库,从水库取水井用自流管道引水至项目区中部最低处通过水泵加压进行灌溉。新建灌溉管理房1座,闸阀井49座,地埋式φ300PE输水管809m,地埋式φ110PE干管1 168m,地埋式φ90PVC支管1 258m,购安雨鸟30IBH型摇臂式喷头230套,购安滴灌毛管29 017套。

5 结论

(1)城市水土保持主要是为防治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城市水土流失和生态景观破坏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双泉应急备用水库弃渣场综合治理项目属于城市开发建设项目中典型的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是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与城市水土保持项目二者的有机结合,在前期勘查规划以及施工过程中,景观生态学和现代城市水保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体现。该工程通过工程、植物、节灌等水保配套的综合规划实施,在效果上与嘉峪关市讨赖河南北两岸的城市绿化自然融为一体,大大促进了嘉峪关“生态立市”的城市建设步伐,对提高城市品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双泉应急备用水库弃渣场场址原为嘉峪关市讨赖河南岸一带堆放城市垃圾的荒滩,表土裸露,一片狼藉,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属嘉峪关市“十二五”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一部分。水库渣场总面积22hm2,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面积20.17hm2,全部为绿化面积,其中水保林10.59hm2,种草9.58hm2;建筑物及硬化面积1.83hm2。经分析计算,本工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工程建设扰动范围内土地整治率将达到100%,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1.7%,拦渣率达到99%,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林草覆盖率达到91.66%,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8%,水土保持六大防治指标完全达到二级防治目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显著。

(3)城市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往往存在工程竣工后管护措施落实难的问题,重治理,轻管护,同时也会因管护资金的短缺出现日常管护“真空”现象。嘉峪关市应该成立独立的水土保持管理局,建立自己的水土保持执法队伍,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大城市水土保持宣传力度,普及水土保持基本知识和法律常识,提高广大市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建议嘉峪关市水务局积极与市园林局、水库管委会积极协调,把双泉应急备用水库弃渣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的后期管护移交到位,真正实现嘉峪关市水土保持与生态城市建设步入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轨道。

致谢:作者在主持《嘉峪关市讨赖河南岸(双泉应急备用水库渣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研究过程中,得到嘉峪关市水务局、园林局在工作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吴伟,杜运领.水电工程复合型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J].中国水土保持,2014,01:40-42.

[2]王昭艳,张旭东,周金星,等.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12(6):32-38.

[3]吴长文.城市水土保持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9(3):1-4. (责编:张宏民)

第三篇:渣场应急救援预案

PVC分厂 二零零六年

(事故处理实施细则)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提高分厂应对渣场突发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处置的能力,建立统

一、快速、协调、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任务和职责,确保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渣场安全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以及《陕西省尾矿库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1.3.1 尾矿库跨坝 1.3.2 洪水漫顶

1.3.3 水位超警戒线

1.3.4 排洪设施损毁、排洪系统堵塞 1.3.5坝坡深层滑动 1.3.6防震抗震 1.4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条块结合,切实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能,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渣场大坝垮坝造成的危害。

1.4.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原则。高度重视渣场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性渣场垮坝的各种准备工作。

1.4.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主管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分厂及各相关部门的应急作用。

2 组织体系

2.1 领导机构

按照主管领导负责制的要求, 根据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分厂成立突发性水库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分厂处置突发性渣场安全事件的协调指挥机构,统一领导渣场的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预案的启动和实施的决策与组织领导。

2.2 工作机构

2.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朱桂香

副总指挥:杨师有、张庆、孙西林、郑广贤

成员:温银华、刘继梅 、李平、李程、陈海印、赵旭、董军朝、樊秦生、伏瑞甫、杨瑞忍。

2.2.2 指挥部职责:

(1)发生重大事故时,全面负责应急处理的指挥,协调各项工作发布或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2)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向上级汇报和向相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4)组织生产自救,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工作秩序。 2.2.3 成员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三个专业组 (1)现场指挥专业组: 成员:朱桂香、郑广贤、张庆。

职责:负责一旦发生事故时的全分厂应急救援的组织和指挥、协调工作。

(2)现场抢险、监控、救护专业组

成员:温银华、李程、陈海印、刘继梅 、赵旭、董军朝、伏瑞甫、杨师有。

职责:负责警戒线的划定,人员撤离方向,火源控制及现场抢险,并及时通知急救医疗室联系救护车。

(3)后勤保障组:

孙西林、李平、、杨瑞忍、樊秦生。

职责:负责抢险的物质供应、后勤保障工作。 3 运行机制

全分厂建立起对突发渣场安全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运行机制。

3.1事故预警及报告

渣场工段负责渣场的日常运行与管理,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渣场安全事件要及时进行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预测信息的报告逐级上报的原则进行。根据可能发生安全事件的规模、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起始时间、应采取的措施等,由预测后岗位当班人员立即向分厂指挥部及调度室汇报事故的发生情况,指挥部组织相关人员及时分析,判断事故发生原因,有条有理地统一指挥事故处理措施,如分厂不能及时处理时,上报公司启动公司应急救援体系。进入现场处理事故人员必须佩戴好防护用品。

3.2应急响应

指挥部主要通过电话、对讲机(手机)进行事故报警、调查、指挥并借此向公司发布求救信号。

公司调度室:6219001

6219011 分厂指挥部:6219088 公司医务室:6219120 13309126613 公司火警: 0119 报警电话: 119 3.3应急处置

突发性渣场安全事件发生后,渣场工段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分厂接到报告后,要及时进行风险分析,如情况属实,立即向公司进行预警报告,同时分厂应急救援指挥部到现场审核并提出应急抢险方案,公司再根据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险情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3.3.1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防止引发次生、衍生灾害。渣场发生重大险情时,应急救援指挥部要迅速组织队伍抢险,尽力避免垮坝恶性事件发生。

3.3.2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性渣场安全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可以应立即上报公司,由公司启动应急救援体系。

3.3.3及时向公司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3.3.5研究处置其他重大事项。 3.4应急状态

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突发性渣场安全事件,采取一般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社会危害,立即上报公司。

3.5恢复与重建 3.5.1善后处置

事发地后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保证渣场工段正常值班。

3.6.2调查与评估

应急救援指挥部要对突发性渣场安全事件原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公司作出报告。

3.6.3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由渣场工段负责。需要公司援助的,由应急救援指挥部作出计划,向公司提出请求,获得批准后(包括省级及国家援助)组织实施。

4监督管理 4.1预案演练

应急救援指挥部协调有关人员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4.2宣传和培训

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组织的培训大纲和教材,编印渣场突发安全事件预案,广泛宣传渣场应急知识以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救援指挥部要对应急抢险队伍和应急管理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4.3责任与奖惩

水库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主管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水库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瞒报、谎报和漏报突发水库安全事件的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附则 5.1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PVC分厂制定,并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第四篇:发热门诊设置标准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指导意见

一、设置原则

1、医院发热门诊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发热门诊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3、发热门诊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4、在硬件设施无法满足需要时,应尽可能通过采取制度、流程、消毒隔离等其它方面的改进措施,以弥补硬件设施上的缺陷和不足,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污染和感染。

二、总体卫生要求 (一)选址

1、为防止交叉污染,发热门诊与其他建筑、公共场所应保持适当的间距。

2、发热门诊应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独立区域。与普通门(急)诊相隔离。发热门诊应设有醒目的标志。 (二)布局

1、发热门(急)诊与其他专用门诊应完全分隔,做到空气气流互不相通。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2、发热病人的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发热门诊应增设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的出入口;各出入口应设有醒目标志。

3、发热门诊内应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并有醒目标志。

4、发热门诊应设有诊室、处置治疗室、留验观察室、医务人员更衣室;每室必须独立。 (三)通风、排风

1、呼吸道发热门诊内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应安装足够的机械通风设施,进行强制排风。发热门诊业务用房应保持所有外窗可开启,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2、发热门诊的空调系统应独立设置,禁止使用下列空调系统:循环回风的空气空调系统;不设新风,不能开窗通风换气的水-空气空调系统;既不能开窗、又无新风、排风系统的空调系统;绝热加湿装置空调系统。设中央空调系统的,各区应独立设置;发热门诊设全新风空调系统,不设空调系统的,应确保自然通风。

3、使用中央空调的应调整气流方向,使气流从清洁区到半污染区、再到污染区,污染区域内应保持负压。每周对空调系统清洗消毒1-2次,对空调冷却水集中收集,消毒后排放。 (四)消毒

1、发热门诊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2、发热门诊内应设置专用的消毒室。

3、各业务用房必须安装紫外线灯,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装置、消毒箱、纱窗纱门、防虫防鼠等消毒隔离和卫生设施。

三、发热门诊具体设置标准

1、人员。配置经过培训的1—2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3名以上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士,以保证24小时值班有效开展。

2、设备。

(1)基本设备。适量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观察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污物桶、一次性压舌板、处置台、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纱布罐、方盘、药品柜、紫外线灯、灭菌消毒器材、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柜、手消毒设施、心电图机等。 (2)通信设施。工作间应有电话与外面联系,工作电话应对外公布。

3、隔离消毒措施。

(1)工作人员着装。医护人员着防护性工作服,戴工作帽、12层口罩、一次性手套,套一次性鞋套。

(2)污物桶内置一次性双层塑料袋,污物密封后在焚烧炉焚烧。 (3)工作环境内消毒包括:地面、空气、物体表面等参照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消毒方法。推荐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4)门诊出入口放置浸湿消毒脚垫,并定时喷洒消毒药液,保持有效消毒状态。 (5)听诊器、血压计等不易高温高压消毒器械,用后置于福尔马林熏蒸箱内消毒。 (6)保持室内通风。

(7)留验观察室床与床之间用屏风相对进行隔离。

(8)留验观察病人应谢绝亲属探视或采取保护措施后探视,以防传染。

4、接诊要求。

(1)医院门口和门诊大厅要设立醒目的发热门诊告示,其内容主要包括接诊范围、门诊方位、行走线路及注意事项等。 (2)导医人员负责为发热病人戴12层口罩并代为其挂号后,引入发热门诊就诊。

(3)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发热门诊的临床医生应对每一位就诊的发热病人进行初步的SARS、人禽流感等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不能明确诊断者,留验观察,积极治疗。发现SARS或人禽流感可疑病人,应立即对病人进行隔离观察,并由院内专家组进行院内会诊。经院内会诊后仍认定为SARS预警病例、医学观察病例或人禽流感可疑病例,应迅速按规定报告疫情。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6)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7)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使用符合运送要求的专用车辆,并规范消毒。

(8)医院的发热门诊按有关要求做好数据的统计,其中温岭市与病死禽有接触史的流感样病例和肺炎病例监测日报表以日报形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5、记录要求。

(1)发热门诊登记的项目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或现住址、联系电话(房东电话) 、发病日期、初复诊日期、主要症状体征等

(2)问诊记录: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

(3)采样、化验记录包括:登记的项目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或现住址、联系电话 (房东电话)、14岁以下儿童父母姓名及联系电话,发病日期、初复诊日期、主要症状体征等,送检时间、人员,化验结果记录。 (4)医院自查记录单包括:发热门诊消毒记录单、特殊传染病病人转诊记录单医院自查记录单(自查日期、检查人员、具体情况及反馈意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记录

(5)发热门诊数据统计及日报记录包括:发热门诊日志、温岭市与病死禽有接触史的流感样病例和肺炎病例监测日报表 (6)疫情报告记录

5、规章制度。

(1)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落实首诊负责制,不准拒收。 (3)发热门诊实行领导负责制。

(4)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

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5)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工作制度。

(6)建立健全发热门诊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贯彻执行。

(7)医疗机构内部发热门诊管理部门每月至少一次,检查督导发热门诊工作,并有检查的记录备查,以规范发热门诊管理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指导意见

一、设置原则

1、医院发热门诊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发热门诊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3、发热门诊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4、在硬件设施无法满足需要时,应尽可能通过采取制度、流程、消毒隔离等其它方面的改进措施,以弥补硬件设施上的缺陷和不足,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污染和感染。

二、总体卫生要求 (一)选址

1、发热门诊与其他建筑、公共场所应保持适当的间距。

2、发热门诊应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独立区域。与普通门(急)诊相隔离。发热门诊应设有醒目的标志。

3、医院门口和门诊大厅要设立醒目的发热门诊告示,其内容主要包括接诊范围、门诊方位、行走线路及注意事项等。 (二)布局

1、发热门(急)诊与其他专用门诊应完全分隔,做到空气气流互不相通。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2、双通道:发热病人的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发热门诊应增设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的出入口;各出入口应设有醒目标志。

3、区域划分:发热门诊内应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并有醒目标志。

4、发热门诊应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留观室、更衣室;每室必须独立。 (三)通风、排风

1、呼吸道发热门诊内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应安装足够的机械通风设施,进行强制排风。发热门诊业务用房应保持所有外窗可开启,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2、发热门诊的空调系统应独立设置,禁止使用下列空调系统:循环回风的空气空调系统;不设新风,不能开窗通风换气的水-空气空调系统;既不能开窗、又无新风、排风系统的空调系统;绝热加湿装置空调系统。设中央空调系统的,各区应独立设置;发热门诊设全新风空调系统,不设空调系统的,应确保自然通风。

3、使用中央空调的应调整气流方向,使气流从清洁区到半污染区、再到污染区,污染区域内应保持负压。每周对空调系统清洗消毒1-2次,对空调冷却水集中收集,消毒后排放。 (四)消毒

1、发热门诊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2、发热门诊内应设置专用的消毒室。

3、各业务用房必须安装紫外线灯,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纱窗纱门、防虫防鼠等消毒隔离和卫生设施。

三、发热门诊具体设置标准

1、人员。配置经过培训的1—2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3名以上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士,以保证24小时值班有效开展。

2、设备。

(1)基本设备。适量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观察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污物桶、一次性压舌板、处置台、紫外线灯、手消毒设施等。

(2)通信设施。工作间应有电话与外面联系,工作电话应对外公布。

3、隔离消毒措施。

(1)工作人员着装。医护人员着防护服,戴工作帽、12层口罩、一次性手套,套一次性鞋套。

(2)污物桶内置一次性双层塑料袋,污物密封后在焚烧炉焚烧。 (3)工作环境内消毒包括:地面、空气、物体表面等参照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消毒方法。推荐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4)门诊出入口放置浸湿消毒脚垫,并定时喷洒消毒药液,保持有效消毒状态。

(5)听诊器、血压计等进行消毒。 (6)保持室内通风。

(7)留验观察室床与床之间用屏风相对进行隔离。

(8)留验观察病人应谢绝亲属探视或采取保护措施后探视,以防传染。

4、规章制度。

(1)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落实首诊负责制,不准拒收。 (3)发热门诊实行领导负责制。

(4)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5)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工作制度。

(6)建立健全发热门诊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贯彻执行。

(7)医疗机构内部发热门诊管理部门每月至少一次,检查督导发热门诊工作,并有检查的记录备查,以规范发热门诊管理

第五篇:康复医院设置标准

康复医院康复医院

康复医院是指主要提供综合性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一、 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张以上。

二、 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功能测评室、运动治疗室、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言语治疗室;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 至少有2名康复医师和4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的人员,并有兼职或专职的心理学和社会工作者各1名),并且康复治疗人员数不低于卫生技术人员数的三分之一;

(二) 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三) 每床至少配备 0.25名护士;

(四) 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 主要建筑设施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并有扶手或栏杆。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颈椎牵引设备

腰椎牵引设备 供氧装置

紫外线灯

显微镜

洗衣机

灌肠器

高压灭菌设备

电冰箱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一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运动治疗设备: 训练用垫和床

训练用扶梯

肋木

姿式矫正镜

训练用棍和球

常用规格的沙袋和哑铃墙拉力器

划船器

手指肌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器前臂旋转训练器 滑轮吊环

常用规格的拐杖 助力平行木

常用规格的轮椅和助行器

(四) 物理因子治疗设备:中频治疗仪 低频脉冲电疗机

音频电疗机

超短波治疗机

红外线治疗机

磁疗机

(五) 作业治疗设备:

沙磨板

插板、插件、螺栓训练用球

日常生活训练用具

(六) 传统康复治疗设备:针炙用具;

(七) 言语治疗设备:

录音机或言语治疗机

非语言交流写字画板言语治疗和测评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等)

(八) 功能测评设备

关节功能评定装置

肌力计 血压计

心电图机

脑血流图仪

X光机

眼底镜

血球计数器

(九)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康复中心设置标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康复中心是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承担着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康复教育、康复工程、康复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指导、康复信息咨询、康复宣传、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职能。

第二条、 为促进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和规范康复中心建设,制定本标准。

第三条、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省、市、县残联所属各级康复中心建设。本标准为最低标准,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建设标准。

第二章 选址与规划布局

第三条、 康复中心建设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促进覆盖城乡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第五条、 康复中心选址根据康复服务的特殊性,选择交通便利、环境安静、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好的位置,并尽可能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资源,充分考虑残疾人康复、特别是残疾儿童康复对环境的要求,兼顾未来发展。

第三章 规模与功能

第六条、 各级康复中心建设规模与服务功能。

一级康复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康复床位不少于15张。一级康复中心直接面向县、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配合同级残联培训社区康复人员和残疾人及亲友,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二级康复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康复床位不少于40张,门诊部应设置医疗观察床位。二级康复中心面向多个县、区提供综合性的康复服务,承担一定的康复技术培训任务,协助有关部门,指导辖区基层康复机构业务建设。

三级康复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0平方米,康复床位不少于100张。三级康复中心提供全面的、连续的康复服务,并在综合性康复服务基础上,提供较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承担康复教学任务,开展康复技术研究,对下级康复机构进行指导。

第四章 业务部门设置

第七条 各级康复中心业务部门设置

一级康复中心

1康复门诊部:设有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

2肢体残疾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引导式教育训练室、多感官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有室外儿童游戏娱乐场所。

3智力游戏儿童康复科:设有集体课教室、感统训练室、语言、认知训练室、音乐治疗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测评室、家长咨询室等,有户外活动场地。

4视力康复科:设有低视力康复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室。

5社区康复指导部:设置培训教室。

6有条件的可设置孤独症儿童康复科室。

二级康复中心

在一级康复中心部门设置基础上曾加服务内容或增设新的科室: 1康复门诊部:设有各科康复门诊、功能评定室、化验室、放射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超声波室、理疗室、传统疗法室、药房等。

2肢体残疾康复科:分设运动疗法室、作业疗法室、语言治疗室。

3低视力康复科:分设视力检测室、屈光矫正室、视力功能训练室、注视器验配室。 4康复工程部:可利用各级辅助器具服务中心资源协作开展矫形器装配等辅助器具服务。 三级康复中心

在二级康复中心部门设置基础上增设:

1职业、社会康复室和心理科

2功能评定科

3分设偏瘫、截瘫、骨及骨关节康复科等科室

4分设运动疗法科、作业疗法科、语言治疗科

5根据业务需要设置医疗科室

第五章 人员配置

第八条 各级康复中心人员配置

一级康复中心

至少配备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人员和2名特教教师。康复床位数与职工总数之比例为1:1-1.4,专业人员占职工总数之比不低于75%

二级康复中心

每10~15张康复床位配1名康复医师,每10张康复床位配2名康复治疗人员、3名康复护理人员;1名眼科技术人员、1名矫形器技师;配备相应的检验、放射、药剂人员;每10名残疾儿童配特教教室1名。康复床位数与职工总数之比为1:1.3-1.5,专业人员占职工总数之比不低于70%。

三级康复中心

康复医师、康复治疗人员、康复护理人员、特教教师配置原则上同二级;配假肢矫形器技师2名;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人员各1名。床位与职工总数之比为1:1.3-1.5,专业人员占职工总数之比不低于70%。

第六章 设备设施

第九条、康复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总建筑面积85%。

第十条、通行区域和患者经常使用的主要公用设施应体现无障碍设计,地面防滑,走廊墙壁应有扶手装置。地板、墙壁、天花板及有关管线应易于康复设备、器械的牢固安装和正常使用及检修

第十一条以残疾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康复场所,色彩设计、装饰应适合儿童患者的心理特点。设有残疾儿童康复部门的康复中心,应有适合残疾儿童活动的户外游乐、运动场地。

第十二条、各级康复中心建设应根据规模、功能和任务,配备相应的设备器具,基本医疗设备和诊疗器具参照医疗机构有关要求。

第七章 机构管理

第十三条、康复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要领导应具有医学教育背景和与康复中心主要业务相关的工作经历,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胜任中心管理工作。领导班子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各项工作有专人负责。 第十四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国家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培训、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继续教育、奖惩和职务晋升等人事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运行要充分考虑安全保障措施。完善康复服务标准、诊疗规范、训练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等各项业务管理制度。为残疾人提供安全、有效的康复服务。

第十五条、严格执行国家会计法,有健全的财产管理和监督制度,编制年度预算和决算报告,各类会计档案、凭证、帐簿、报表保存完好。

第十六条、有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各种设备、器材要建立规范的帐目,主要设备建立档案。维护各种设施、设备,保证水、电、气、暖正常供给,保证内外环境优美,清洁卫生。

第十八条、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易发危险的设备和要害部门有特殊的管理措施,如高压力系统、高压氧仓、氧气供应系统、危险品库、配电室等。有完备的防火、防盗设施和报警装置。

第十九条、有专门信息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各项业务档案,保持档案完整,数据准确。

第二十条、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康复服务功能,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职能与任务

1.在同级残联的领导下,协助残联康复部制定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配合同级残联完成康复任务和其它业务,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综合康复服务,成为本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4.协助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市)康复服务机构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5.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为制定康复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分级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按照建设规模、人员配置、业务部门设置、技术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20张(养护床位)。

(三)人员配置

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24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80%。至少配备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人员)和2名特教教师。

(四)业务部门设置

1.康复门诊部: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感统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

4.社区康复指导部:设有培训教室。

5.有条件的可设孤独症儿童康复科室。

(五)技术水平

1.功能测评和能力评估:

脑瘫儿童功能测评:运动发育、肌张力、姿势异常、智力评价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 智残儿童能力评估: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评估。

2.康复训练: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运动功能、姿式矫正、日常生活活动、语言交往训练和引导式教育。

开展智残儿童六个能力领域康复训练。

3.配合同级残联康复部完成有关康复工作任务,指导社区康复训练服务,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二级残疾人康复中心:

(一)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50张(包括养护和治疗床位,其中治疗床位须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三)人员配置

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60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75%,专业技术职务设置符合国家及行业要求。每10~15张训练床位配1名康复医师,每10张训练床位配备1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人员)、3名康复护理人员。配眼科技术人员、假肢与矫形器技师各1名,特教教师不少于2名。

(四)业务部门设置

在一级基础上设:

1.康复门诊部:设有各科康复门诊、功能评定室、化验室、放射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理疗室、药房等。

2.肢体康复科:设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室。

3.低视力康复科。

4.康复工程部:可利用各级辅助器具中心资源,协作开展辅助器具服务。

(五)技术水平

在一级基础上,开展以下康复业务:

1.康复训练:肌力、耐力、关节活动度、平衡、步行等训练和牵引疗法。

2、电疗、透热治疗、光疗技术。

2.针灸、按摩等传统疗法。

3.低视力康复:提供低视力检查、助视器验配、视功能训练及助视器供应等服务。

4.社区指导:配合同级残联康复部完成康复工作任务;指导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宣传普及康复知识;对基层康复服务机构进行技术指导。

5.康复工程:家庭康复的环境改造指导,简易运动治疗和作业治疗器具、矫形器、助行器、自助具的制作和训练指导。

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

(一)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

(二)康复床位100张以上。

(三)人员配置

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1.5。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120人,专业技术职务设置符合国家及行业要求,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70%。康复医师、康复治疗人员、康复护理人员、眼科技术人员、假肢与矫形器技师、特教教师配置原则上同二级;根据业务开展情况配备职业和社会康复工作人员。

(四)业务部门设置

在二级基础上设:

1.增设职业、社会康复室、心理科。

2.功能评定科。

3.分设偏瘫、截瘫、骨科等科室。

4.分设康复训练科(运动疗法科、作业疗法科、语言治疗科)。

5.增设手术科室(如矫形外科、眼科等)。

(五)技术水平

在二级基础上,开展以下康复业务:

1.功能测评:电生理诊断,感觉功能测评,作业及语言能力测评,临床心理测评,心肺功能测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测评。

2.矫正体操,促通治疗手法等运动治疗技术。

3.工艺疗法,认知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畸形矫正等作业治疗技术。

4.常见语言交流障碍的治疗。

5.心理治疗。

6.康复工程:假肢、矫形器处方及训练,临床常用矫形器的制作。

7.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的技术和方法。

8.白内障复明、骨科矫治手术等。

三、机构管理

(一)行政管理

1.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要领导熟悉业务,具有一定管理水平,胜任工作。领导班子内部合理分工,各项管理工作有人负责。

2.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3.有中心长远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季度安排和具体落实措施,定期检查、评估和总结。

(二)业务管理

1.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程、规章,建立健全各项业务管理制度、训练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并组织落实,防止事故发生。

2.定期进行康复训练效果和各项业务质量评价,制定改进方案。

3.制定各级各类人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计划,加强岗位培训及考核工作。

4.掌握本地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制定指导基层康复业务指导工作计划,配合残联康复部门抓好社区康复工作典型,接收基层转介服务。

5.制定康复科研计划,开展康复技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每年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篇,二级中心3~5篇,三级中心5篇以上。

(二)信息管理

1.有专门信息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制度。

2.建立各项业务档案,保持档案完整,数据准确。

3.做好信息的汇总分析、反馈利用,有可供查阅的评估报告和统计资料。

(三)人事管理

1.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原则和法规、规章,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相关的人事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岗前教育制度,并依据岗位职责,定期组织绩效考核。3.建立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均有国家认可的任职资格证书或经过专业培训的结业证书。

3.创新用人机制,改革用人制度,不断探索、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机制。

(四)财务管理

1.严格执行国家会计法和有关财务制度,加强财经纪律。

2.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编制年度预算和决算,专项经费明细,各项报表规范,填报及时。

3.各类会计档案、凭证、帐簿、报表符合会计制度,保存完好。

(五)设备管理

1.有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计划、审批、采购、验收、入库、领发、保养、维修、报废、更新等。

2.各种设备、器材要建立规范的帐目,主要设备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3.实行计划管理,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要有适应性、可行性论证。

(六)后勤管理

1.保证业务工作的需要,主动、及时服务,随时维护各种设施、设备,保证水、电、气、暖正常供给。

2.健全物品验收、入库、发放、报废等制度。

3.加强车辆管理,定期维修、维护,保证工作用车。

4.保证中心内外环境优美,清洁卫生。

(七)安全管理

1.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对易发危险的设备和要害部门有特殊的管理措施,如高压力系统、高压氧仓、氧气供应系统、危险品库、配电室等。

3.有完备的防火、防盗设施和报警装置,标志醒目,定期检查更换。

(八)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

1.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

2.建立内外监督机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育职工热爱残疾人事业,抵制不正之风,对中心工作满意度定期考核。

四、康复业务场所要求

1.康复业务场所应设在易于残疾人方便抵离的地方。

2.康复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60%。

3.通行区域和患者经常使用的主要公用设施应体现无障碍设计,地面防滑,走廊墙壁应有扶手装置。

4.地板、墙壁、天花板及有关管线应易于康复设备,器械的牢固安装、正常使用良好和经常检修。

5.以残疾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康复场所,色彩设计、装饰应适合儿童患者的心理特点。

五、设备和器械

(一)一级康复中心应根据业务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器械

1.基本设备

诊察床、诊察桌、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出诊箱、注射器、纱布罐、药品柜、紫外线灯、洗衣机、电冰箱、高压灭菌器具等

2.康复训练器具

训练用垫和床 训练用扶梯

儿童肋木 姿势矫正镜

儿童平行杠 训练用棍和球

常用规格的沙袋和哑铃 收录放机

儿童用桌椅 钻滚桶

图形认知组件 拼图、插板、玩具

木条床(台)

梯形椅

脑瘫康复用姿势矫正椅 踝关节矫正板

大、小巴氏球

3.智力测评工具、量表、软件和教学、生活服务等器械和设备

(二)

二、三级中心根据业务范围和技术水平的要求,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器械

1.基本设备

显微镜、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器、X光机、灌肠器、供氧装置、紫外线灯、洗衣机、电冰箱、高压灭菌器具等

3、运动治疗

训练用垫和床 训练用扶梯

肋木 姿势矫正镜

训练用棍和球 常用规格的沙袋和哑铃

墙拉力器 划船器

手指肌训练器 股四头肌训练器

前臂旋转训练器 滑轮吊环

常用规格的拐杖 平行杠

脑瘫康复用球浴 脑瘫康复用姿势矫正椅

常用规格的轮椅、助行器及儿童用训练器械

2.作业治疗

沙磨板 插板、 插件、 螺栓、滚筒、训练用球类

日常生活训练用具及儿童用训练器械

3.理疗

中频治疗机 低频脉冲电疗机

音频电疗机 超短波治疗机

红外线治疗机 磁疗机

颈椎牵引设备 腰椎牵引设备

4.传统康复治疗

针灸用具 人体经络穴位示意用品 按摩用品

5.语言治疗

录音机或语言治疗机 非语言交流写字画板

语言治疗和测评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等)

7、功能测评

关节角度测量仪 肌力计

肌电图仪 平衡仪

心电图机 脑电图机

血压计

8、智力残疾康复

智力测评工具、量表、软件

打击乐器、电子琴、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洗漱、饮食、清洁、简单劳动等日常生活训练设施、器具、工具、家具、电器

9、低视力康复

国际标准视力表(远用、近用)、低视力专用视力表、助视器配镜箱、各种类型助视器

10、辅助器具服务所需要设备、器具种类参照相关标准执行

五、质量控制

各部门按工作规定和操作规程开展各项工作,建立量化考核指标:

1、康复病案和康复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

2、康复训练总有效率≥80%

3、康复床位使用率≥60%

4、康复器材、设备完好率≥80%

5、残疾人康复服务满意率≥80%

6、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二级康复医院(2012版)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00张以上,其中康复专业床位占75%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置骨关节康复科、神经康复科、儿童康复科、老年康复科、听力视力康复科、疼痛康复科中的3个科室以及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室。

(二)治疗科室:至少具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功能。

(三)评定科室:至少具备运动平衡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言语吞咽功能评定、作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听力视力检查中的5项功能。

(四)医技科室:至少设置超声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和消毒供应室。

(五)职能科室(部门):至少设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信息科、器械科、病案(统计)室、社区康复服务科室(部门)。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2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医师0.15名/床,康复治疗师0.3名/床,护士0.3名/床。

(二)医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数不少于医师总数的10%。临床科室科主任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临床各科室至少有2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四、场地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85平方米。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二)康复治疗区域总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

(三)医院建筑设施执行国家无障碍设计相关标准。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参照同级综合医院设备并结合本专业实际需要配置。

(二)专科设备

1. 康复评定:至少配备运动功能评定、肌力和关节活动评定、平衡功能评定、认知言语评定、作业评定等设备。

2. 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肌力训练设备、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功率车,治疗床(含网架)、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踏步器、助行器、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3.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电疗(包括直流电、低频电、中频电、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超声波治疗、磁疗、功能性电刺激、传导热治疗、冷疗、功能性牵引治疗等设备。

4.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手功能作业训练、模拟职业作业等设备。

5.认知言语治疗:至少配备认知训练、言语治疗、非言语交流治疗等设备。

6.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火罐、中药药浴、中药熏蒸等设备。

(三)信息化设备

在住院部、信息科等部门配置自动化办公设备,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四)病房床单元基本装备同二级综合医院。

(五)有能满足诊疗业务需要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诊疗指南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上一篇:浅谈现代林业的发展下一篇:浅谈教师批评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