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传统经济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研究:基于政府作用的视角

摘要:资源型地区通常指因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和发展,并且资源产业在地区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地区。此类地区由于经济对资源的路径依赖深,资源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失衡,经济波动显著,面临就业、资源和环境等多重压力,发展路径的选择多遇挑战。在中国高调崛起的今天,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成功转型,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资源型地区研究侧重于“资源诅咒”、“荷兰病”等现实问题的剖析,产业变动规律和产业援助接续,以及地区综合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样化的研究视角。我的博士论文则基于政府作用的宏观视角,针对资源型地区路径依赖深的突出问题,希图构建政府把握经济全球化进程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期资源要素全球重新配置、产业分工重新布局的机遇,发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人才资源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作用,进而推进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的新模式。本文以现代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能源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知识,采用历史演进分析法、规范和实证研究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引入了路径创新、产业融合、企业融合和区域创新等新理念。 本篇博士论文共分为九章,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着力对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理论基础、国际经验借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原因探析、政府推动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的实施框架及其主攻方向等方面内容递进式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结论和政策建议是: 1.系统阐释了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内涵。运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新制度经济学原理对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制度动因、制度主体、路径依赖作了分析,提出产业转型实质上是对产业组织、产业布局和产业规制作出重新安排和选择的过程;运用熊彼特及其之后的创新理论,提出产业转型是技术和制度相互作用的创新过程;运用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理论,强调产业转型是工业化大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创造性地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对产业融合的涵义作出界定,导出产业融合是产业转型的一大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理论依据作了求证,指出产业转型的关键是政府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动力机制;市场失灵问题在资源型地区同样存在,需要政府有效弥补;体制转轨尚未完成的背景下政府承担着推进制度顶层设计的重任;资源型地区所面对的特殊困难和矛盾的解决需要政府强有力推动。 2.通过国际经验比较后发现,即便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型地区,其产业转型也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是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自觉的过程。德国鲁尔区产业转型之路是政府主导下的经济主体自行调整过程;日本九州等地区产业转型过程中政府着力实施扶植政策发展接续产业;法国洛林地区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高起点推动产业转型。 3.资源型地区产业发展路径依赖和锁定问题突出,存在技术、结构、功能和认知上的锁定效应,锁定因素背后有其深层原因。“资源诅咒”现象并非必然现象,资源型地区的兴衰与资源开发生命周期、资源消费生命周期、经济体制、思维定势及至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而转方式必须克服产业发展的锁定因素,这单靠企业或社会层面自发调整难以做到,需要政府强有力的规划和政策干预,避免资源比较优势发挥过度而落入“资源优势陷阱”。 4.构造了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的实施框架,明确了政府推动产业转型的目标原则和政策取向。克服路径依赖效应,导入路径创新的新理念,提出政府推动产业转型路径创新需把握知识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三个时代背景,在资源生产和消费周期的上升期主动进行,着眼于化解“资源诅咒”,坚持市场导向和技术引领,对原有路径进行扬弃,推动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5.产业融合、企业融合和区域创新是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三大主攻方向。首先,产业融合是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的必然选择。产业融合促进了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的重大路径转换,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途径。应通过产业融合促进产业价值链高端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三次产业比例的优化。其次,企业融合是产业融合转型的重要着力点。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是企业转型的关键。企业素质决定企业转型的效果。资源型地区企业转型能力的提升途径有:改善资源型地区企业自身结构,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再次,以典型资源型地区山西省为例,就政府如何推动产业转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以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为动力,重点构建产业转型的宏观管理体制、现代产业组织体制、要素配置体制三大管理体制,建立产业准入门槛的动态调整机制、健全资源开发的总量和价格调控机制、完善传统产业转型的援助和倒逼机制、充实新兴产业的扶持机制、构建煤炭等资源资产化资本化证券化运营机制、创新产业承接转移和招商引资激励机制、构建重大项目的动态管理机制等七个产业推进机制。 6.政府应在提升山西区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动金融创新,全力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第一,山西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深层原因是资源型经济的锁定效应制约了创新能力的提升,根本路径是建立学习过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战略举措是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第二,以金融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大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快推出层次分明的信贷创新产品,借助资本市场推进产业转型,支持保险资金进入经济建设领域,充分发挥货币市场融资功能。第三,通过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转型,重点实施开放引进战略和园区承载战略,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职能,为投资者创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第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中心城市、区域城镇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区域合作,加快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本文在以下三方面有所创新: 1.系统地从政府作用角度对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进行专门研究。提出资源型地区要克服产业结构失衡、体制改革滞后、发展不可持续的困境,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制度设计、规划引导、政策推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努力寻求熊彼特创新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路径依赖理论二者的契合点,拓展路径创新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将其应用于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研究。 2.首次将产业融合理论用于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研究。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对产业融合的内涵做了重新阐释,强调产业融合是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基本途径,提出三条必由之路:一是资源型产业的融合转型,包括循环经济产业链融合,资源上下游产业链纵向融合,主导产业之间或主导产业与其它非关联产业的横向融合;二是产业融合中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三是产业融合中三次产业的比例趋于合理。 3.集中论述了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三大主攻方向:产业融合是突破口,企业融合是原动力,区域创新是整体保障。对典型资源型省份山西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实证研究,既提出了地方政府推动产业转型的对策,也对中央政府分类施策有所裨益。在研究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时,将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作为战略举措,强调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合力,协同推升区域创新能力。通过金融支持山西晋中市产业转型的实证分析得出一个新结论:我国目前存在总体流动性过剩而局部流动性不足、货币总量投放充足而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这为金融支持区域的产业转型提供了政策依据。

关键词: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政府作用

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资源型地区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总体框架及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的理论分析

2.1 资源型地区转型的内涵

2.1.1 资源的概念

2.1.2 资源型产业和资源型地区

2.1.3 资源型地区转型

2.2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制度分析

2.2.1 马克思关于产业转型的分析

2.2.2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产业转型的分析

2.3 熊彼特及其之后的创新理论对产业转型的分析

2.3.1 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2.3.2 经济周期与创新生命周期

2.3.3 创新与创造性破坏

2.4 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理论对产业转型的分析

2.4.1 产业转型就是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

2.4.2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理论分析

2.4.3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理论分析范式

2.5 产业融合理论分析

2.5.1 产业融合的新制度经济学涵义

2.5.2 产业融合的方式

2.5.3 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2.6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中政府作用的理论依据

2.6.1 产业转型的动力来自于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

2.6.2 “市场失灵”需要政府有效弥补

2.6.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

2.7 本章小结

3 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中政府作用的国际经验比较

3.1 德国鲁尔区产业转型经验

3.1.1 政府推动鲁尔区产业转型的历史阶段

3.1.2 政府推动鲁尔区产业转型的政策体系解析

3.2 日本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经验

3.2.1 政府制定实施振兴产煤区临时措施法

3.2.2 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直接进行“产煤区”振兴活动

3.2.3 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产煤区进行转型

3.3 法国洛林地区产业转型经验

3.3.1 适应市场需求,进行高质量的产业转型

3.3.2 产业转型与体制转轨相结合,用转轨带动转型

3.3.3 社会共同行动,产业转型成为系统工程

3.3.4 出台系统优惠政策,促进产业转型

3.4 国外经验对政府推动我国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启示

3.4.1 政府应及早谋划产业转型

3.4.2 扎实提升技术水平和人才素质,全社会共同参与产业转型

3.4.3 坚持以制度体制创新推动产业转型

3.4.4 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建立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政策反哺机制

3.5 本章小结

4 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必要性:路径依赖和锁定原因的探析

4.1 资源型地区产业发展路径依赖和锁定问题的提出

4.1.1 技术锁定效应

4.1.2 结构锁定效应

4.1.3 功能锁定效应

4.1.4 认知锁定效应

4.2 资源本不是诅咒:资源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兴与衰

4.2.1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矿产资源消费周期的演进分析

4.2.2 资源型地区与其资源产业生命周期互动关系分析

4.2.3 资源型地区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资源消费生命周期的互动关系

4.3 经济体制转型:资源型地区的沉与浮

4.3.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重工业发展方式推动了资源型地区发展

4.3.2 向市场经济过渡中资源型地区优势地位的分化

4.3.3 “二元结构”:后改革时代资源型地区的体制困惑

4.4 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比较优势发挥过度:资源依赖产业发展路径锁定

4.4.1 “资源优势陷阱”

4.4.2 资源依赖的思维定势

4.5 产业结构失衡:地区竞争优势亟待重构

4.5.1 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层次不高

4.5.2 产业加工深度不足,在国际国内分工链条中处于价值链低端

4.5.3 服务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4.6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4.6.1 资源开发利用粗放导致浪费与破坏严重

4.6.2 传统矿业发展模式遗留问题亟待解决

4.6.3 开发矿产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6.4 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紧张

4.7 本章小结

5 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的实施框架

5.1 路径创新

5.1.1 路径创新的内涵

5.1.2 路径创新的动因

5.2 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的内涵和关键

5.2.1 把握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

5.2.2 在原有路径基础上克服路径依赖

5.2.3 在资源生产和消费周期的繁荣时期主动进行

5.2.4 应着力避免“资源诅咒”

5.2.5 坚持市场导向和技术引领

5.3 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的主要目标、政策取向和实现方式

5.3.1 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主要目标

5.3.2 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政策取向

5.3.3 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实现方式

5.4 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的三大主攻方向

5.4.1 产业融合: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的突破口

5.4.2 企业转型: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的内在动力

5.4.3 区域创新: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的整体保障

5.5 本章小结

6 产业融合: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的突破口

6.1 产业融合是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的必然选择

6.1.1 产业融合与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内在联系

6.1.2 资源型地区产业融合的要义

6.2 资源型产业的融合转型途径

6.2.1 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融合

6.2.2 资源上下游产业链纵向融合

6.2.3 不同资源产业之间或资源产业与其它非关联产业的横向融合

6.3 产业融合中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

6.3.1 产业融合的终极结果是催生出新产业

6.3.2 产业融合推动资源型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可能领域

6.4 三次产业在融合中比例优化

6.4.1 强化工业和服务业对农业的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6.4.2 通过关键环节的突破,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6.4.3 加快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发展

6.5 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协同演化的数量分析

6.5.1 产业融合创新系统的指标选择

6.5.2 产业融合创新系统指标数据处理及其结论

6.6 本章小结

7 企业融合: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融合的微观基础

7.1 企业融合的含义

7.1.1 横向一体化

7.1.2 垂直一体化

7.1.3 虚拟一体化

7.1.4 企业集群化

7.1.5 企业网络化

7.2 企业素质决定企业融合乃至产业融合的效果

7.2.1 企业素质是决定产业融合中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

7.2.2 高素质产生于企业的不断创新

7.2.3 不同素质企业获得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7.2.4 企业融合能力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产权融合能力

7.3 提升资源型地区企业融合能力的途径

7.3.1 改善资源型地区企业自身结构

7.3.2 提高资源型地区企业的管理能力

7.3.3 提升资源型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7.4 本章小结

8.区域创新:政府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整体保障---以山西省为例

8.1 政府推动山西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的思路目标、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8.1.1 山西产业转型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8.1.2 构建产业转型的管理体制

8.1.3 创新产业转型的推进机制

8.2 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8.2.1 现状分析:山西省创新能力居全国中下游水平

8.2.2 深层原因:资源型经济的锁定效应制约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8.2.3 根本路径:建立学习过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

8.2.4 战略举措:构建区域创新网络

8.3 以金融创新推动产业转型

8.3.1 金融支持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实证分析——以晋中市为例

8.3.2 金融创新推动产业转型的对策

8.4 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转型

8.4.1 实施开放引进战略

8.4.2 实施园区承载战略

8.4.3 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8.5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8.5.1 全力打造太原都市圈,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8.5.2 致力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发挥区域城镇群辐射带动作用

8.5.3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和生态保障

8.5.4 深化区域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开放格局

8.5.5 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增强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能力

8.6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9.1 本文的主要结论

9.2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医保模式论文提纲下一篇:药品标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