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3-01-29

伴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 新技术在汽车工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 它对汽车服务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加高标准的要求。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高职高专汽车类各专业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 它贯穿于汽车运行、维护、修理、交通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因此, 现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已经成为汽车使用和维修人员以及相关汽车专业师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其可以较好的提升汽车修理的效率与准确性, 从而对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起到了极大的保障作用。

目前, 汽车维修行业存在两种普遍的现象:一方面, 大量的汽车专业技术毕业生却很难满足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 企业特别缺乏具有高技能的汽车维修人员。因而高等职业院校要特别重视并加强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教学, 通过对课程的改革来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

一、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概述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汽车检测技术和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总称, 它是研究汽车检测方法、诊断理论以及在汽车不解体 (或仅卸下个别小零件) 条件下的一种检测手段, 以便确定汽车状况及故障的一门学科[1,2]。此外,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检查、鉴定车况以及汽车维修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是促进汽车维修技术不断发展, 实现汽车维修的重要前提, 同时也是提高汽车维修效率、监督维修质量的重要保证。在不清楚汽车具体情况的状况下,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通过应用相关电子设备、计算机等技术对汽车的状况进行检测和诊断, 因而汽车检测技术更加需要顺应时代与科技的发展来进行不断地优化与更新。

各个工业发达的国家相继建立起汽车监测站与检测线, 从而使得汽车的检测实现制度化。目前, 发达国家的汽车检测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了, 实现制度化的管理;在检测基础技术方面已经实现了标准化;此外, 在检测技术上已经实现了智能化与自动化。

二、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 教学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在课堂上对汽车故障诊断、原因分析、检测工具及维修方法进行讲解, 其中理论讲解的内容通常都比较抽象以及枯燥乏味, 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强, 并且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因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带来以下的弊端:学生将汽车维修技术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很难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之中, 这样不但不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专业兴趣, 而且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起到一种抑制的作用。

(二) 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陈旧

近些年来, 伴随着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 新的检测诊断方法与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实践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然而现行教材上面的内容则显得相对比较陈旧。例如在部分教材内容中还会发现化油器式的发动机故障的诊断, 但是我国在2001年已经对用于汽车的化油器式发动机的生产进行全面禁止。

(三) 实践教学的内容严重不足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 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对汽车检测仪器的使用以及对汽车故障的诊断只有加强实践操作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部分学校课程开设的实践课较短, 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较弱。

(四) 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和其他大部分课程比较类似, 主要采用平时课堂成绩与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的简单考核方式, 然而实践教学考核办法疏于表面并未真正的实施起来, 一些高职院校甚至只用期末笔试的理论成绩作为该科目的最终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会导致教师与学生疏忽实践内容的教学, 最终会致使该课程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汽车检测诊断课程的教学改革

伴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与新材料等技术在汽车行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然而汽车检测的实践性以及综合知识的运用都比较强。为了有效适应汽车检测诊断课程的学习, 一方面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详细讲解;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应该结合企业岗位能力的需要而进行制定, 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3,4]。

(一)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汽车检测诊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积极的转变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和项目教学法。

1.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条件, 将理论知识尽可能的安排在实验室进行讲解, 从而有益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汽车检测诊断课程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以及汽车机构等专业课程为基础, 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 信息量大, 尤其是讲授到部分内容时, 学生印象不深刻, 此时需要结合实践, 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在对汽车尾气分析仪器进行讲解的时候, 对该仪器的功能和测试方法进行演示, 并利用该仪器对车辆的尾气进行测试, 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就可以较好的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 并且能够针对学生在仪器实践操作过程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

2. 项目教学法

项目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与行动向导来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该种教学方法在设置教学任务的时候需要密切关注教学任务的划分, 若教学任务划分的过大, 学生很难在一次课程时间之内完成, 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学任务划分的过小, 其会导致教学内容不够充分。因而在选择安排任务时需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任务。

(二) 教学内容的改革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技术。伴随着新技术在汽车工业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也随之不断的发展。然而高职院校目前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课程内容方面普遍存在着“繁、难、偏、旧”以及偏重书本理论知识教学的现状, 现实存在的课本知识跟不上汽车新技术的发展, 这就迫切的需要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

对于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加强课程理论知识与现代汽车检测诊断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日后工作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培训, 并且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贯穿诊断新技术的学习, 例如诊断参数与信息的获取方式、特征信号的分析以及神经网络的诊断等。 (2) 选取教材时应该力求理论知识通俗易懂、简单易学, 加强典型案例的分析,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便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 需要加强对汽车检测技术的新设备、新知识以及新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同时, 针对学校实验室现有的资源设备, 教师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灵活编写适合教学的实验指导书, 并关注这些实验的联系。

(三)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学习是汽车检测诊断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在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后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在实践操作的教学过程之中, 通过教师的教学指导, 加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点培养, 从而达到真正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案的顺利实施, 需要有较好的实践教学平台支撑。

目前,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善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平台:首先, 在原有的校园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开放, 吸引政府、科研院校和企业共同组建产学研合作实验室, 完善校内教学实训平台;其次, 促进行业、科研院校和企业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共享, 重点建立大学生科技园、创业产业园、小微企业基地等一批实践基地, 提高学生实践的条件。

(四) 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习成绩最能反应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校应该通过制定适应该学科的考核方式。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校要结合企业的需求来培养更适合企业的新型人才, 通过适当的考核方式来发掘更多、更优秀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人才。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 依据应用型高职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 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 采取更加适应社会的教学方法, 不断改革创新课程教学, 加强课程实践学习, 为社会提供更加优秀、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化汽车专业人才。

摘要: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汽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 该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多, 应用性强, 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核心。简单阐述了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概况, 分析了该课程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的措施, 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项目式教学方法, 重点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结合现代教学的手段,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探索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式, 从而满足现代汽车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汽车检测诊断,改革措施,实践,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小丽.浅析“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新课改[J].才智, 2014, (09) :128.

[2] 闫建国, 王利娟, 侯占峰.《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02) :86-90.

[3] 刘丽丽, 左继红.高职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实训教改实践[J].考试周刊, 2017, (09) :30.

[4] 王德宝.论高职院校《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 (10) :201.

上一篇:《中外医疗》投稿说明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