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2022-07-09

第一篇: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提高林业绿化管理的重要性和措施

一、 提高林业绿化的重要性

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大部分土地成为建筑用地,林业用地的有限空间越来越少,提高绿化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首先,我们要保证原有林地的稳定持续存在,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与此同时利用现有的空间尽可能扩展林业绿化面积,将科学的培养管理手段应用到林业绿化中去,保证持续增长的林业绿化率,确保城市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以及工业污染的日益加重,城市生态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而林业绿化的提高,不仅改善了城市的整体容貌,更对城市生态环境起到了恢复作用,保证了城市的生态安全。所以提高林业绿化,加强林业的养护管理,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一个城市的水平高低,不再仅仅以他的经济实力去衡,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较高的林业绿化覆盖率,不仅让原本灰色的城市增添了活力,更让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可以有一个愉悦轻松的心情,一个好的环境才能让人更好地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去,所以城市林业绿化的提高,也同时带动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

二、 林业绿化存在的问题

1.绿化资金不足

政府资金大部分用于经济建设,对于林业绿化的投入不多,而且后续对于绿化的养护资金也很难跟上,申请时间较长,资金实际到位较晚。而且林业绿化只有投入,没有实际的收益,使得林业绿化的养护人员缺乏积极性,在较少的盈利面前,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从事绿叶绿化的护理工作,导致绿化缺乏可持续性,整体的绿化效果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2.对绿化的重视力度不够

绿化的树木栽种结束以后,并不代表绿化整体的工作就此结束,还需要有一个持续有效的绿化管理,来保证林业的绿化效果。但现在的林业绿化刚开始建设可能还比较受重视,但是时间一长,管理上的不足则会日益明显,导致树木绿化的存活率低,林业绿化效果一年不如一

年,对于林业绿化的作用缺乏清楚认识,没有有效的手段运用到整个绿化过程中,阻碍了绿化效果的提高。

3.缺乏完善的林业养护管理体系

在林业绿化中,科学有效的林业养护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对种植的树木要进行及时的浇灌,施肥,修剪,防止病虫害。但现在的许多林业管理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养护措施做得不到位,养护技术水平不高,是养护学和生态环境相分离。同时采用的招投标体系存在缺陷,养护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提高,林业绿化水平也因此处于较低水平。

三、 提高林业绿化的措施

1.确立林业养护的观念

明白绿叶绿化不仅仅是树木的栽种,后期的养护管理也同样重要,应该制定一个长期有效的养护管理计划,保证林业绿化整体的存活率。不管过了多久,对于新旧树木都应采取相同的护理工作,要统一对待,不能有丝毫放松。确保林业绿化的持续性,给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注入新的生命活力。积极进行科技创新,认识到技术才是林业生态的根本,深化旧的体制改革,促进生态林业的建设。

2.加大对林业绿化的资金投入

政府应该加强对林业绿化的重视,加大对这方面的财政扶持,重点开发林业绿化,同时把林业养护的资金作为一项单独资金列出来,减少其申请的时间,保证资金可以尽快的运用到实际行动中。这样林业的养护利润提高,人们对林业的养护管理积极性才会随之提高,保证了林业养护工作的有效展开,推动城市林业绿化的建设。同时政府应积极开展主导工作,鼓励公众参与到林业绿化工作当中。

3.将林业绿化于区域文化相结合

可以根据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林业工程加以改造,使林业工程和当地的文化相结合,让林业绿化更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形成其特有的生态效果,增加了林业绿化整体的美观与观赏性。优先种植乡土树种,提高造林用苗的适应性,可以保证绿化的规模,以及树苗的成活率,

也可以形成地方独有的林业绿化面貌,促成新的旅游产业发展,以带来更高的效益投入到林业建设中去,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4.推动林业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进行

对林业养护和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不仅可以提高林业绿化的养护管理效率,也有利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只有与经济利益挂钩,才能更好地提高提高人们的积极性。采取科学的招投标政策,在竞争中才能找到更合适更有能力的养护管理单位,从而保证林业绿化工作的顺利展开。政府积极开展主导工作,

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养护队伍

养护管理队伍的能力水平高低决定了林业整体管理养护的效果的好坏,要想有较高的林业养护管理效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养护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进行专业知识辅导,确保整只队伍的专业水平。这样林业绿化的养护有了技术和人才上的保障,才能更加长远的发展下去。

四、 小结

林业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改善了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也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得到提高。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林业绿化也是如此,后期的管理养护也同样重要,只有做好每个环节,才能保证林业绿化达到效果。在市场化竞争下,科学的林业绿化管理逐步应用于整个绿化过程中,并承担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保证了城市的生态平衡。

第二篇:林业的发展和定位

林区总体发展方向定位

1、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进行了科学定位。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了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了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了林业以基础地位;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赋予了林业以主要地位。这就明确了林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为新时期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2、林区生态作用不可替代。大兴安岭林区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之一,也是我国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之一,有林地面积653.2万公顷,占黑龙江省的37.1%,占全国的4.1%。大兴安岭山脉及其森林抵御着西伯利亚寒流和蒙古高原旱风的侵袭,是东北松嫩平原和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大兴安岭是黑龙江、嫩江的发源地,两大集水区内的大小河流500多条,年径流量149亿立方米,为流域内的广大地区提供着宝贵的生产生活用水,维系着“两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同时,大兴安岭林区又是我国唯一的具有代表性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区内有各类植物966种,各类动物325种,其中国家

一、二类保护动物54种,珍贵植物38种,区内还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7个省部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完整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

3、资源状况呈明显恶化趋势。经过近40年的开发建设,我区活立木总蓄积由开

3亿立方米减至5.2亿立方米,4%;6亿立方米减至1.3发初期的7.减少27.可采蓄积由4.

亿立方米,下降68.5%。其中,商品林区内的成过熟林蓄积仅有3,334万立方米;开发初期的南部林缘已向北退缩140公里,在东南部形成了大面积的无庇护的三角形干旱、半干旱地带;寒温带针叶林湿地也由开发初期的80多万公顷减至41万公顷。洪水、沙尘、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次数呈上升趋势。同时,由于森林资源的减少,区内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锐减,生物多样性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特别是由于我区气候寒冷,林地生产力低,林木生长周期长,森林资源破坏容易,恢复十分困难。

4、坚持建设生态林区的定位。重要的生态地位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区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国土生态安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我区可采资源锐减、林木生长缓慢、森林质量下降的情况下,要顺应国家对林业主导需求的转变,及时调整和明确我区林业发展方向,把大兴安岭的未来发展定位在建设生态型林区上,这是我区现实的、必然的选择。这一定位对于我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定》,充

分利用国家关于林业发展的政策,加快经济发展,实现林区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意义。

5、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按照生态林区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天保工程实施方案,逐步扩大公益林保护区面积,争取把大兴安岭林区全部划为生态公益林区,实行严格保护、积极培育、保育结合、休养生息,尽快扭转森林资源逆向演替的局面。通过森林分类,调整林业资源经营方向,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积极调减木材产量,直至全面停止主伐生产,使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乙建立以家庭管护、机动巡护和木材检查站为主的“三道防线”,严厉打击偷拉私运、滥砍盗伐的不法行为;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的长效治本机制,避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6、抓好植被恢复工程。对采金采煤矿体、荒山荒地、岩石裸露地、退耕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等无林地,按照适地适树、见缝插针的原则,采取人工促进为主、人工更新为辅等方式,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争取用10年的时间完成迹地更新和宜林地造林任务,尽快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遏制寒温带明亮针叶林林缘退缩。

7、抓好森林质量优化工程。科学、合理经营天然中幼林和人工幼林,通过及时抚育等人为措施,努力优化和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恢复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对一般限伐区的森林,以培育为目的进行更新和抚育采伐,在促进森林恢复的同时,生产一定数量的木材产品。生产时要依法、依规程作业,保证伐区作业质量。

8、抓好“两江”源头生态建设工程。对“两江”源头内生态功能低下的无林地、疏林地、护岸林、国防林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切实搞好综合治理,建设护岸生态体系,保障国土安全。对重点区位的湿地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遏制“两江”源头植被的破坏,使其充分发挥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功能。

9.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按照依托现有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带动省部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发展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思路,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保护、监测站点的作用,抓紧抢救濒危珍稀物种,修复典型生态系统,扩大森林生态保护区、湿地生态保护区、珍贵动植物保护区面积,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在提高已批复的9个国家和省(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嫩江源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同时增加物种引进、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驯养与合理利用项目。建立以森林、湿地、河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为主体,集保护、旅游、科研、生态建设于一体,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具有自养能力的自然保护网络。

10、抓好城乡绿化及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要把城镇乡村绿化美化与增强生态功能结合起来,与城镇周边的荒山造林结合起来,逐步提高绿化质量和档次。要对道路建设与绿色通道建设统筹规划,做到道路建设和改造到哪里,就绿化到哪里,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林区的生态文明程度。在城镇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中,要深入开展全民义务

植树运动,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形—式,鼓励军队、社会团体、机关、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造林,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镇和乡村、各单位和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义务植树责任体系,使义务植树成为林区人民的自觉行动。

第三篇:浅析基层林业工作站在森林防火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非常大的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为人类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利益。森林火灾具有毁灭性及突发性等特点,不仅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还给人类的生活生存及工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森林防火是保障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基础任务,基层林业工作站的建设,则背负了这项重要工作。基于此,对造成森林火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基层林业工作站在森林防火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充分保障林业的发展及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基层林业工作站;森林防火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5.066

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工作之一,其关乎到人类的生存及生活。目前,我国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其中还存在着大量不容小觑的问题,重点表现在对森林火灾发生时的消防力量不足,从而致使参与扑灭火灾的人员伤亡惨重;野外火源防控能力弱,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率居高不下;森林火灾扑灭设施不足、防火意识薄弱,缺乏对大火的有效控制手段,防治森林火灾发生的针对性不高。想要解决此类问题,就必须从森林防火最基本的问题抓起,基层林业工作者必须清楚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及肩负的责任,充分发挥在森林防火中的作用,在森林防火工作中贡献一份力量,才能有效减少和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1 造成森林火灾的原因

1.1 自然原因

我国森林资源稀少又珍贵,山区森林资源较多,山区崇山叠嶂、地形地貌崎岖复杂,沟壑纵横,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森林火灾会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地貌复杂的大山区和喀斯特地区等,火灾的扑救极为困难,如若发生火灾,会产生极强的破坏[1]。

1.2 防火设备落后

部分山区的消防通道不规范,覆盖山区的通讯设施不完善,建设的?t望观察台数量较少,林区农业等副作业较多,易引起火灾甚至使火灾蔓延。建设的生物防护林和防火阻隔带也严重落后,有些原生的防火林带和防火阻隔带也因抚育不到位而杂草丛生,而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部分山区急剧缺乏森林防火的设备及措施,而达不到要求防火的目的[2]。

1.3 人类防火意志薄弱

森林防火应时刻受到关注,不能马虎大意。部分地方防火工作人员的防火意志薄弱,对森林防火工作不重视,以及当地居民防火意志差,节假日及聚餐等活动,忽视了易森林火灾的隐患。

2 基层林业工作站在森林防火中的作用

2.1 落实森林防火指挥、调度职能

各基层级林业工作站由各级人民政府的林业部门负责,是各级政府护林防火的重要工程,且代表着各级政府实施森林防火指挥及调度权。各政府、大型企业、林场、村社等都有自己的防火、扑火组织及扑火机器,但点位和人员不集中,而林业部门的重点任务就是提升这些组织的应变能力、扑救能力,要求基层林业工作站跟紧时代的脚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要求,认清自身的责任,做好森林防火指挥部门及乡镇政府的参谋工作,同时谋划、统筹协调,高效工作,加强对森林消防的监督,积极推动依法治火和森林防火,并严厉打击谎报、迟报等森林火灾的报告[3]。

2.2 落实火源管理制度

2.2.1 强化火源的管理

把火源管理工作作为基层林业工作站森林防火工作的重点,要求有关工作人员采用超常规的方法,促进森林防火工作的落实,建设责任制和完善的关于森林防火的应急措施,基层林业站需严格安排火源管理工作,严格遵守火源管理中的各个规章制度,并加大有关管理人员的巡逻力度,及时准确地消除安全隐患。在防火工作中,应实施防火戒严和发布紧急通知,加强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每个基层员工对森林防火任务不松懈。增大查处的力度,对违规的野外用火现象应加大惩罚程度,对出现火灾的重要区域实行反复的督查,查出具有的火灾隐患、火险漏洞以及森林防火的薄弱关卡,发现问题后,及时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设置好工作检查的关卡,在道路口等位置建设防火检查站,对进入林区的车辆进行防火护林知识宣传,严格管控进入林区的人员所携带的火具,杜绝将火种带入森林,降低火险的隐患,同时增强消防队伍[4]。

2.2.2 野外生产用火管理

安全防火期内可合理地进行烧荒、炼山等用火,但事先要做好有效的防火线,完善审批手续,组织好扑救人员,准备好扑救工具,火使用完后应立即清除余火,以防造成火烧山。1)野外生活用火。给野外人员做饭取暖的用火,需有专业工作人员负责,且选择距道路、河流近,且远离森林已建设的好防火线的地方进行用火,结束用火后,应将余火彻底清除,保证无可复燃的可能性后再离开。2)祭祀用火。在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应组织宣传队伍加强巡逻,同时对用火规则及安全教育的大力宣传,坟地较多区域,指派专人看守,于通往坟地的到路口设立提示标语。要求人们改变传统观念,倡导新风气,实施文明祭祖。如施行传统祭祖,则应加强安全意识,注意用火安全,用火结束后同样应将地面可燃物彻底清除方能离开。

2.3 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森林防火是人人都应重视的,开展森林防火教育宣传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基础与前提。不断增强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律意识是宣传教育的目的,提升有关部门的领导对森林防火工作重要性的责任感和认知程度,促使森林防火工作成为全民的工作。森林防火教育宣传应从实际出发,将森林防火工作各项紧密结合。森林火灾的危害、预防及扑灭森林火的基础知识、森林防火的各项方针及法律法规皆?樯?林防火教育宣传的重要内容。森林防火宣传方式多种多样,需做到深入、广泛、经常等,从而被群众喜闻乐见。1)政府颁布森林防火指示;2)相关领导发表具有权威性的演讲;3)电视、报纸刊文等新闻媒体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具有及时性、时效性;4)印刷森林防火宣传单页、手册,具有群众性;对旅游进山人员进行宣传,以提高人们对森林防火的认识[5]。

3 结语

森林火灾不但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坏,还对人类的生活及工农业的发展造成了损坏,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护林防火是我国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人类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保障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有利途径。做好防火护林工作,加强对森林防火必要性的宣传程度,做到宣传方式的多样化,让更多人认识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国家也应将保护和爱护森林资源的工作归入有关政府部门的工作日程中去,从制度上强调护林工作,保障国家的森林资源及生态系统,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参考文献:

[1] 周健.浅谈如何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在森林防火中的作用[J].农技服务,2015,32(4):142.

[2] 李俊卿.乌兰察布市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现状及建议[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39(1):110.

[3] 吴胜根,吴雨盛.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35(21):57-58.

[4] 樊军龙.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6,31(1):71.

[5] 李航.林业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36(6):205.

(责任编辑:赵中正)

第四篇: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探讨

摘要:特色林业产业是一种新型的朝阳产业。以实现生态增效,经济增收的“双赢”为目标。文章对夷陵区分乡镇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后续产业,从优势、原则、措施等进行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林业产业小康分乡

特色林业产业是一种以生态经济并重的的产业代替

传统产业发展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正确处理“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三者之间关系的朝阳产业。

夷陵区分乡镇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立足自身优势,按照现代林业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发展以花椒、木瓜、桑蚕为主的特色林业,形成特色林业经济格局,实现生态增效,经济增收的“双赢”为目标,打造小康分乡之路。

⒈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优势及现状。

⒈立地环境条件适宜。分乡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天,年降雨量,土壤类型以山坡黄棕土壤为主,适应花椒、木瓜等多种经济林木生长。

⒉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

⒈以花椒为主的木本药材产业初具规模。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已发展九叶青花椒多亩,木瓜多亩,目前已进入幼苗林抚育期,部分已开始挂果。引进的优质品种九叶青花椒具有光泽油润,清香四溢,麻味纯正,单株产量高的特点,一年定植,两年收益,五年进入盛产期,且盛产期可维持年以上。引进的木瓜品种优良,一年定植,三年挂果,五年进入盛产期,亩产可达元以上,效益十分可观等。

⒉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分乡自古以来就有蚕丝之乡之称。农民栽桑养蚕从中尝到大量甜头,形成以院庄为中心的桑蚕基地近亩。农民发展桑蚕积极性空前高涨。

⒊可利用土地多。大于的坡耕地有万多亩,急需退耕还林,有发展以花椒、木瓜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广阔的土地空间,并可实行荒山荒坡、田间地坎、四旁等植树,见缝插椒(瓜、桑),立体发展,面积可达到万亩以上。"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

⒋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花椒、木瓜等国内国际市场替力极大,集食用、药用、观赏于一身,用途广泛,不仅可以绿山,也可以富民,更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且花椒、木瓜、桑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旱、耐脊,适应性广,枝繁叶茂,形态优美,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极适合发展观光型林业。

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功能齐全。宜保路贯穿全镇,村、组全线贯通,条条相连。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全镇覆盖。

⒉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的原则。

⒈立足自身优势是基础。发展特色林业产业要按照“有资源无市场的坚决不搞,无资源有市场的创造条件去发展,有资源有市场的千方百计搞上去”的原则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与市场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启用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自然资源、现有技术资源,使各生产力要素形成最佳组合。如果别人做什么赚钱,我也做什么,盲目跟从,机械效仿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瞄准市场,找准本地传统林业和资源优势中的亮点,优先发展,大干快上,抢占先机,多想办法做大做强。

⒉适应市场需求是前提。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因市利导,先看市场“缺什么,要什么”,再思自己“该产什么,能产什么”。紧盯市场“补其所缺,投其所好”。按照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灵敏地进行动态调整,并坚持把以经纪人为主的销售队伍建设和市场开拓作为重中之重,实现千军万马闯市场,解决“卖难”问题。

⒊依靠科技进步是动力。没有科技进步的强力支撑,特色林业产业就会在达到一定的“发展平台”后排徊不前,甚至逐渐失去了生命力而“默然失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长期占领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带动林业科技革命,以林业高科技武装林业,重科技、用科技,使产品达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特”,实现“超前一步,永立潮头”。

⒋发展规模生产是关键。规模就是效益,有规模才有特色和竞争力。规模生产可以充分提高知名度,占领广阔市场空间,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等,综合效应具备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⒊调整区域局,建设优势特色林业产业带。

⒈产业发展规模。特色林业产业应实施名牌战略,真正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形成区域特色。按照“花椒—草——畜—沼的生态模式建无公害绿色食品高产优质九叶青花椒基地万亩;按照瓜草(药)等模式,建立木瓜示范生产基地万亩;按照“林蚕联手、桑草(药)间作,蚕牧结合”的思路,发展蚕——草——牧——沼生态经济产业模式。发展桑树万亩,基地成熟后亩平均收入可达元以上,是种粮收入的—倍。

产业发展模式。特色林业产业建设应十分重视扶持和扶育中心基地和龙头企业。建立以大中坝为中心的花椒产业带,建立以院庄为中心的桑蚕

产业带,建立以分乡场为中心的木瓜产业带。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林农结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利益共同体,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项目投入,按照不同建设内容确定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多功能投资,采取“聚(聚民间资金)、争(争取项目投入)、引(招

商引资建设)等方式,本着“各尽其力,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各得其利”的原则,把人、财、物相对集中,积极构建捆绑式投入建设格局,走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民自主创业的新路子。

⒋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的措施。

⒈转变观念,增强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紧迫感。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树立产业化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新的思路、超前的意识、锲而不舍的精神,积极推动特色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⒉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切实加强特色林业产业工作的领导,树立“一把手”抓产业的思想,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把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和考核,严格实行“定分管领导,定实施人员,定工作任务,定质量标准,定完成时间,定考核奖惩”的六定管理办法,形成“人人抓产业,个个谋发展”的好氛围。

⒊完善产业政策。在基本政策上坚持“谁造谁有,共造共有,允许继承,允许转让”和“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完善林权制度,为经营者提供良好的开发环境和快捷、优质的服务,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经营者的管理积极性。

⒋搞好市营销服务。按照“山上办基地,山下办工厂,出外找市场”的思路,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构建崭新的营销网络。在加工环节上,通过采取订单农业,制定保护价等措施,强化企业与林农的纽带关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头和促进作用;在销售和市场开发环节上,坚持镇、村、公司、农户及协会等组织各方联动形成整体营销网络。

⒌加大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度。以建设科技示范园区为平台,着力抓好科技链与企业链衔接,标准化与产业化建设结合,常规科技措施与新技术措施配套。努力发展科技示范片,培养科技示范户,实行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间,技术要领到人。并大胆探索科技人员和林农效益挂钩的“合同科技”新思路,并与科技院校联姻,共同开发,实现“抓园区带农户,育特色,促增收”。

⒍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扶持组建花椒、木瓜、桑蚕等产业行业协会,发挥其在产销衔接的作用,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产业协会,协调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同时与国家农业信息网、中国林业信息网等联网运行,形成技术、信息、营销“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⒎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民族特色。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发挥地方优势中形成的民族特色品牌,建立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实行绿色产品标志认证,条件成熟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大中坝牌花椒商标等形成知名品牌。

⒌结束语。

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成后,积极拓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和引进外资的规模,迅速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带农户,政府加强联系、协调和督办检查工作,及时收集特色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信息,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严格执行国家绿色产品质量标准,创建品牌,促进以花椒、木瓜、桑蚕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推动特色林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带动旅游、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防止水土流失,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为打造小康分乡作出应有贡献,打造出一条建设小康分乡的致富之路。

第五篇:林业科技服务的发展

一、提升技术水平,扎实推进林业科技扶建设。

为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扎实推进林业科技扶贫工程建设。首先是深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全县年平均举办县级培训班5期、乡镇级培训班30期,培训6000人次。在木本油料建设中,每年聘请省市林业专家到实地举办技术培训累计5000人次。其次是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建设,帮助山区林农脱贫致富。实施了木本油料、茶叶产业等林业科技富民工程,推动了林产业发展。全县核桃达152万亩,澳洲坚果达6.5万亩,改造低效林15万亩,抚育中幼林5.5万亩。涌现出了核桃收入5万元以上大户10户、1万元以上大户50余户、5000元以上大户200多户,林业科技扶贫年产值达17亿元,山区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二、提升服务质量,把科技兴林作为首要任务。

抓好科技示范建设,是我县林业科技工作的主要措施。在大寨、爱华、幸福等乡镇建立高效经济林、用材林等科技示范基地6个。依托县乡有关部门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林业技术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一个单位有一名学术带头人、一个乡镇有一名专业技术员、一个村有一名中心技术员、一个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的服务体系。实施了科技支撑新项目10个,引进核桃新品种4个,新建科技示范林5000亩和良种繁育基地300亩。建立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示范园,应用生根粉、容器育苗等多项实用技术,推广新品种30个。

三、提升服务效率,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我县作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充分发挥林业科技服务于林改的作用,从山场区划界定、林种、树种确定,到主体改革后的林农生产经营、山场流转、尤其是山区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

四、提升科技投入,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以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乡镇林业站为基础,建立了102人的林业科技服务队伍,县林业局每年从事业经费中拿出50万元专项用于林业科技服务与推广工作,并多渠道筹措资金投

入。平均每年投入林业科技服务与推广经费80万元,有效保证了林业科技经费需求。

五、以人才培育引进为龙头,不断加强林业科技队伍建设。

一是鼓励林业科技人员结合本职工作开展科技攻关和工作创新。县林业局拿出专项资金,在林业系统开展了林业科技论文评比交流活动,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林业科技论文10多篇、林业信息100多条,有的论文还获得了市、县科技论文奖;二是努力为技术人员创造良好条件,25人晋升为林业工程师,2人获得高级职称,1人获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是鼓励林业科技人员通过自学、函授等形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35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四是通过公开录用引进林业科技人员7人,壮大了林业科技队伍。

上一篇:陆羽与茶经导学案下一篇:旅游市场细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