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2022-12-27

第一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

社区党员作为社区的政治资源和政治力量,其地位和作用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和发展,日显重要。新兴街道办事处针对各个社区中不同类型的党员,从实际出发,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高度重视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对下岗党员实行“温暖管理”

及时将下岗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到社区党支部,并对他们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出现“口袋”党员。社区党组织采取家访、谈心等方式,摸清下岗党员的思想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使他们能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二、对离退休干部党员实行“关怀管理”

社区党组织经常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党员,给他们送去温暖与关怀,并根据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实际,经常性开展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把他们引导到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活动中来。同时,鼓励离退休干部党员积极参加到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中,让离退休干部党员继续发挥余热,服务社区建设。

新兴街道办事处

2014年2月26

第二篇:如何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百草沟镇党委

题目:构建平台 创新方式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领题人:罗基俊,执笔人:陈超

构建平台 创新方式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一、百草沟镇党员状况

百草沟镇辖区34个行政村,一个社区,目前共有820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428名,机关党员392名,去年新转正党员41名,预备党员24名,新确定的积极分子140名。

二、百草沟镇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及特点

百草沟镇共有党员820名,流动党员有382名占党员总数的46.5%,随着社会的发展,百草沟镇流动党员呈现以下特点:

1、流动党员数量增多。全镇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数量从逐年增多,且流动党员以中青年党员为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部分党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

2、流动党员的就业范围更广。 我镇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省内转向省外、国外流动;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主要集中流往经济发达地区如沈阳、大连、上

海、北京、青岛以及首尔、釜山等;从业的单位主要以务工以及开办私营企业为主;分布的行业主要以工业、建筑业、商业及饮食服务业为主。

3、流动党员流动的时间长,流出地点相对固定。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较为固定地点务工经商,飘泊游子正在逐步减少。

三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主要做法

1、注重流动党员教育的针对性。

思想教育是加强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外出流动党员流动性强,思想比较解放,但也很复杂,如果不注重有针对性的教育,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近几年,我镇在外出流动党员教育方面,紧紧扣住“针对性”这三个字,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例如:对担任过村干部的党员,在外出前重点进行“自己富了,不忘乡亲,永远做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感,对其他外出流动党员,主要是进行党性和党的宗旨教育,增强其自我约束意识和党员意识,使之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积极引导,注重发挥外出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流动党员外出打工,不仅开拓了视野,学到了本领,而且率先走上了致富路。我镇结合实践,逐渐摸索出一套发挥外出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好做法,一是发挥他们经济意识强,经营门路广,可以为更多人寻找致富门路的“向导员”作用;二是发挥他们在外信息灵、交际广、路子宽,可以为家乡的农副产品、乡村企业产品找销路、找货源的“推销员”作用;三是通过他们在外经营发了“财”,有一定知名度,发挥他们为家乡引进资金、引进设备、引进项目的“招商员”作用;四是积极引导他们为发展本地经济带头办企业,搞实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他们发挥经济优势,在扶贫帮弱上解囊相助,在家乡举办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带头做奉献。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去向难以把握

据调查,我镇流动党员中外出前向党组织汇报的仅占10%,外出后能与原党组织主动保持联系的也只占3%,大部分流动党员外出后处于“断线”状况,本人及其家庭都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基层党组织很难掌握他们的具体流向和现实表现。

2、流动党员组织活动难以开展

一是部分流动党员活动地点不固定,不是找不到,就是回不来,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就是偶尔回家,也是来去匆匆,无暇顾及组织活动,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二是有的流入当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不闻不问,使多数流动党员无法参加从业地党组织活动。三是少部分流动党员故意

隐瞒身份,怕暴露党员身份,受约束多,影响自己挣钱,成为“隐性党员”,导致外出期间党组织脱管,党员教育培训更是难以落实。

五、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教育,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外出时间较长的地方,指导他们组建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对长期在外,无固定地点的零散外出党员,可以发放流动党员介绍信,且与流入地党组织二是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有所作为原则。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首先必须着力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愿意和服从于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其次必须要求他们发挥积极作用,为同乡排忧解难提供各种切实有效的服务。三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灵活性、实用性原则。应根据从业特点,坚持方式多样、内容多样,充分利用春节、农村大忙返乡的机会开展培训,重点突出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生产知识等,使他们学有所用。

2、构建平台,实行流动党员跟踪管理。

一是建立专门台帐,掌握动态。基层党支部对所有流动党员建立档案,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党员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所从事的职业,掌握流入地址,掌握联系办法,掌握党费缴纳情况。二是确定专人联系。支部在流

动党员的同一村民小组中指定一名党性强、责任心强的党员与流动党员结成联系对子,定期联系。支部委员对本支部的流动党员实行包干制,每人包干联系几人,从而形成支部——支委——联系人——流动党员的管理链。

3、创新方式,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机制。 作为基层党组织,应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通过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发展村级社会事业,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一起致富,从而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流动党员身在外心向党,自觉服从支部的教育管理。二是落实双向管理目标。每年汇报一次思想加强联系,实现原籍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齐抓,每年至少为乡镇、村提供一条有价值的致富信息或招商引资信息。三是积极鼓励外出党员回乡创业。采取措施,拓宽渠道,全方位选贤任能,鼓励优秀外出党员返乡创业,参与竞争。从优秀外出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干部,以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级班子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建立一支适应新时期新要求的村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篇: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

基层党组织,是党与职工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党组织最基层的组织。党员是基层党组织的一份子,基层党组织是否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关键在于党员。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党员队伍的管理与教育是否到位,是否见效。如何在党中央“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背景下和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发展新常态下加强和改进我司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我司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活力,促进我司创效争优,是当下值得我司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 我司党员基本情况

我司共有党员支部一个,党小组?个,党员总计17人,其中女性党员2人,退休党员8人,在职党员9人,在职党员中年龄超过50岁的党员7人,年轻党员仅2人,党员平均年龄接近?岁。我司党员年龄偏大,急需培养和补充一批思想上进,精通业务的年轻党员。

二、 我司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高。当前仍有不少基层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对新常态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不能正确认识。一是认为业务工作是核心,业务发展是“第一要务”,抓业务增长要紧,党员教育工作放一放无关大局。二是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员教育是“软指标”,只要把业务增长这个“硬指标”搞上去了,党员教育工作这个“软指标”就自然抓好了,所谓“一俊遮百丑”。三是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基层组织和党员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对新常态下党员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不够,办法不多,积极性不足,使得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同程度的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导致党的一些方针政策“沙滩流水不到头”。

2、方法不活。开展活动的方式比较单一,安排的内容缺乏时代感,事情针对性不强,影响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效果。一是采用的党员教育方式方法一成不变,缺乏灵活性。基层党员教育方法往往只强调学文件、听报告、开大会、泛泛而谈等,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方法不活。二是安排的内容没有紧跟时代变化,基层组织很少主动安排学习党的最新文件精神,部分党员没有养成及时关注党和国家的实时政治的习惯,导致一些最新的文件精神没能有效传达和领会。三是缺乏针对性。干部党员和无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和在职党员,年长党员和青年党员,不分团队,不分年龄,不看对象,“一个方子吃药”。

3、机制不畅。新常态下,基层党员教育机制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没有形成健全的党员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党员教育专项资金本来有限,又没有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使得我司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严重影响党员教育效果。二是没有建立健全党员教育激励机制。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缺乏有效监督,评价结果与工作开展情况存在出入,有时造成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导致党员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三是基层党员教育没有建立健全党员教育考核评价机制。新形势下如何对党员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特别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员的教育效果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如何检测,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考核标准。

三、 加强我司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

针对当前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司认为,要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工作,就要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党员教育管理在新常态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在教育和管理的内容、方法、形式上不断创新,要在教育和管理的机制上不断完善。

1、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党员教育管理在新常态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广泛开展“三严三实”等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联系我司车险团队、中介团队、农险团队、理赔团队的工作实际、切实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党员的理论修养,使广大党员成为推进公司建设的重要力量。二是突出抓好“观念”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党员适应公司发展新常态,使广大党员认识到业务工作是核心,党员教育工作是重心,党员教育工作与业务工作不是“你死我活”的矛盾关系,而是“你好我好”的互促关系,业务工作和党员教育工作两者都要抓,既要抓好业务工作这个“硬指标”,也要抓住党员教育这个“软指标”,并且两手都要硬,要“软硬兼施”不可偏废其一,不能抱有“一俊遮百丑”心态,而要拿出“眼里容不了沙子”的认真劲。成功的经验证明,党员教育工作这个重心稳,公司业务增长这个核心就快。三是提高党员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意识。结合我司年长党员居多的实际情况,着力培养和选拔一批工作积极性高,创新意识强的年轻业务骨干,充实我司党组织队伍,提高党组织教育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2、革新方法,切实增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关键是要联系我司业务工作的实际和党员组成情况,不断革新教育管理方法。 一是推行分类教育管理方式。针对我司党员主要由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组成的实际情况。我司基层党组织应以大党建为着眼点,分类别、分层面,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管理。

对于离退休党员。这部分党员在我司基层在册党员中占很大的比重,大约为50%。由于这部分党员的构成比较复杂、思想水平、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加之年老体弱,活动不便,因而我司党组织主要应从政治、思想、生活上关心他们,按照“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要求,依据他们的所想、所盼、所需进行教育管理。

对于在职党员。主要从实际出发,因人制宜,发挥其个人特长,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逐步完善在职党员登记制度,党员志愿者制度等,加强在职党员管理,从而引导他们在公司基层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二是充实教育管理内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除了文件、报告、会议外,还可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一些关于党的先进性教育题材的电影、记录片等;还可以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辩论赛,就当前的一些最新时政新闻、公司文件精神进行辩论,以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各位党员畅所欲言,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还可以开展互动经验交流活动,让阅历丰富的老党员与年轻党员一道进行经验交流、分享业务心得,通过相互交流,激活思维,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的业务实际操作能力;对于一些中心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可以邀请党务、业务知识丰富的专家、教授进行知识讲座或现场咨询答疑解惑等。

三是更新教育管理工作手段和平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依托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和内部局域网优势,合理设置平台模块,提供学习培训、信息查询、网上监督和咨询服务等服务功能,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技术开设流动课堂以视频授课方式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让党员教育培训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拓展培训空间的同时不影响党员正常的业务工作。

四是革新教育管理工作的模式。工作模式上要力求“实、活、新”。所谓“实”,就是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不拘泥固定模式,不摆花架子,不作表面文章。“活”就是开展教育管理的模式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在管理模式上要把过去统

一、单

一、计划型转为自主、多样、有效的管理。坚持“三少三多”,即在计划布置上,少一点指令性,多一点指导性;在管理方法上,少一点统一模式布置,多发挥一点主观能动性,在开展活动上多注重实效,少讲究固定形式,多开展一些有实效的小型活动。“新”,就是要敢于创新,适应新常态,研究新的工作方法和规律,以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3、完善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党员教育的规范性。

一是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党员教育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基层党员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并逐步改善基层党员教育专项经费划拨方式,低投入、高产出,真正把经费花在刀刃上。

二是建立健全党员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基层党员教育的考核力度,完善考核内容,设定考核标准,对标准的制定,既要充分考虑“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又要立足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党员所履行职责的不同,区别不同情况,制定不同标准和要求,能量化的指标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做出明确定性要求,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合理。三是建立健全党员教育激励机制,通过实施目标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增强党员意识、荣誉意识。同时,也要酌情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处置力度,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永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当前,在保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常态下,要打造基业常青,品质卓越的人保澧县支公司,就要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发挥基层党员在企业经营中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司人员“团结奋进、努力拼搏”,让澧县人保走的更高更远!

第四篇:如何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

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说白了就是党员队伍的建设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党员的思想、党员的作风建设问题。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其每个成员的个体素质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政党执政的水平、地位和形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党员生活环境的多元化和党员成分出现了多样化,带来了党员队伍思想意识形态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果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加以认真探究,如果仅仅停留在老办法、老思路上,那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无异于隔鞋搔痒,效果将是很一般。为了摸清新时期党员队伍的状况,我们向不同岗位、不同成分的党员和部分群众发出了1000份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分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作用发挥、监督管理、教育形式等5大类52个小项。在抽样调查的同时,结合召开各种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调查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去粗取精,并在全面分析党员队伍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思考。

一、问题

(一)一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不牢。调查中,反映当前党员队伍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理想信念问题,占所有被调查者的33%。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党员对党的奋斗目标抱着怀疑的心理。调查发现,有24.6%的人认为党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一些党员宗旨意识淡薄,对群众缺少感情,对人民的利益漠不关心。调查中认为党员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强或比较强的占69.9%,30%的人认为党员的宗旨意识不强或很一般,一些党员丢宗旨、忘本色,参与宗教活动或热衷于封建迷信活动。在这些党员中,离退休党员和农村在职党员干部最多,反映者分别占41.7%和38.4%,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党员中最多的年龄段在51—60岁之间;一些党员与封建宗族势力相勾结,走向与党和政府的对立面。据反映,在当前农村各种矛盾的冲突中,在集体上访事件中,在封建迷信搞的最烈的地方,都可以找到党员的阴影。有的党员在破除封建迷信时是破宫砸庙的先进,现在又掉过头来成为大树宫庙的“先进”。所以,对现有党员理想信念、宗旨的总体评价中,认为大多数党员是十分坚定,只有少人理想、信念动摇的占75.5%,还有24.5%的人认为绝大多数的党员理想信念动摇。

(二)党员队伍的总体素质不高,与带领广大群众进行新时期创业的需要不相适应。表现在:党员队伍数量的增加,但质量没有大的改善。调查中只有39.5%的人认为近几年发展党员数量与质量都上一个新台阶,有41.4%的人认为数量上去了,但总体质量下降;党员的

总体素质不高,许多党员既不能带头致富,更不能带领群众致富。许多党员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变化不甚了解。也就是说对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的前进方向知之甚少,所以也就无法代表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应该说,现有大部分农村基层党员都普遍存在知识的更新问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不高,基层群众普遍反映,现在上头是会灾,基层是会荒,农村中的群众大会现在很少见了。很多农村党员,甚至有的是党的领导干部都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政治思想工作的实力使许多本来很好解决的事激化成党群之间的矛盾;党员的作用发挥不明显。调查中认为党员发挥作用好的,仅占22.6%,认为作用发挥比较好的占29.4%,有42%的人认为党员作用发挥一般或差,还有5.9%的人认为党员还不如一般群众。

(三)一些党员组织观念淡漠,党员队伍凝聚力不强。表现在:一些同志组织上入了党,但观念上,也就是思想上没有入党。许多党员不能把自己放在党派中的一员来看待自己,团队意识较差,有些党员对组织安排的工作不能认真对待,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有的党员不能坚持组织原则,或自由散漫,或另搞一套。甚至有的党员“自己要致富、不要党支部”,心中没有组织的观念。这些情况在外出党员、流动党员和企业“关、停、并、转、破”下岗的党员中表现的比较突出;一些党员荣誉感不强,缺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对错误的问题不能针锋相对,在需要党员挺身而出的地方畏缩不前;基层党组织向心力不强,党员自觉向党组织靠拢的不多,党组织用行政手段要求党员执行任务的却很多。以致于个别党组织想召集一场党员大会都十分困难,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没有补贴就不出席党员会议的现象。

(四)一些党员作风飘浮,党员队伍中的腐败现象还有一定程度的存在。表现在:有些党员作风不实,习惯于搞表面文章、花架子,一些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为追求“进步”搞政绩工程,忧民伤财,伤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一些地方浮夸风还很严重;一些党员视党纪国法于不顾,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有的贪污受贿、赢私舞弊,在群众中造成相坏的影响。根据调查反映,有27.3%人认为党员干部最突出的不良形象是违法违纪行为;一些基层党员作风简单粗暴,习惯于沿用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命令性的做法,以权办事、依权办事的现象十分突出。甚至有的粗暴对待群众意见,搞打击报复,行家长制作风,造成党群干群之间关系紧张。调查中发现对党员总体形象的评价中,投满意票的只有19%,投比较满意的占52.6%,一般或比较差的占28.4%。

二、原因

党员队伍中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根据调查分析,主要因素有:

(一)经济背景的突变,共产党员的信念、信仰受到冲击。一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

经济的确是在不断推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方面吸纳或模仿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给党员的思想上造成一种假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优于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从而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原来那种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无比优越的思维定势一旦被打开缺口之后,许多人有认识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全面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从否定生产方式,到否定制度,最后到理想信念动摇绝非偶然。二是经济结构多元化、生活条件的多样化在改造人的物质世界同时,也改造了人的精神世界。许多党员不再自甘清贫、不再追求“先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取而代之的是带头先富,追求享乐。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必然的,但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在抓物质生产的同时如何发挥智力的支持和精神动力的作用?显得相当不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所以,在实现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产生了人的精神“贫困化”。三是政府职能转变后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能未能实现顺利转化,造成党群关系的联络网系不全。经济体制转变后,地方党委、政府的职能从行政干预转变到服务经济工作上来。但是,如何解决服务的问题,却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规范,许多农村党员除了收钱、抓计生之外不知可以再做些什么?因而渐渐地脱离了群众,淡薄了群众观念。

(二)“入口”不严,“出口”不畅,造成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在发展党员方面,一是片面追求数量。有一段时间里,为了加快壮大党员队伍,责成了一些多年未发展党员的党组织加快发展党员的步伐,这种做法本来没有错。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地方党组织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下达发展党员指标。有的虽然没有下达指令性的发展任务,但下达指导性计划的同时也将发展党员的任务列入党建目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导性的计划实际上变成了指令性。调查中,基层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二是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从目前发展党员的各个环节上看,大部分的工作落到了基层党支部身上,地方党委一般只把程序关,不把质量关。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村的“党票”基本上掌握在支部书记手中。由于对发展党员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在很多地方出现近新繁殖的现象。以至于把一些素质较低的人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在对一项“您对大多数人的入党动机作何评价”的问题中,认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占26.4%,认为为更好地为党和人民作贡献的占37.8%,认为为党为国是主要、为自己是次要的占13.1%,认为为党为国是次要、为自己是主要的占7.0%。还有15.6%的人认为入党的动机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和升官发财。在“出口”方面。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基本流于形式。许多党组织把因违法违纪而受到党内处分的党员作为评议的“成果”。而对那些“三不”党员和其他不合格党员处理都软弱无力。咎其原因,当然有处置不合格党员规定的滞后问题,但更多的是基层党组织不敢得罪人的原因。调查显示:认

为民主评议党员效果有效的仅占25.4%,比较有效的占38.4%,认为是流于形式或应付检查的占36.2%。

(三)党员管理机制滞后,造成对不同层面党员监督管理“松紧”不一。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流动党员管理上,虽然实施了《流动党员活动证》等管理办法,但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对“关、停、并、转、破”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的管理也没有有效的办法,客观上有管理规定不健全的因素,但主观上也有同情的心理因素,因而听之任之,放任自流。重在职、轻离职的思想导致了对离退党员和村级离任党员干部疏于管理,一部分党员因精神空虚而走向教堂、宫庙或伺堂中去。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兴行业的党员管理也没有很规范的措施和办法,许多地方党组织感到鞭长莫及、爱莫能助。二是党员监督措施还不够到位。对党员的监督一般只停留在面上的警示上,对每个党员的实际表现、参与社会生活的情况却不甚了了。党员的行为大都靠自觉性来维持,而人的自觉性往往是最不可靠的,一旦受到利欲的引诱,很容易走上歧途。三是党员监督的社会体系还不完善,民主监督气氛不浓。许多人还存在不敢监督的问题。在问到“你了解掌握了党员违纪的线索时将如何处理”时,有55.3%的人表示“积极举报”;有13.8%的人表示“无论什么情况都不举报”;有11.5%的人表示“涉及到自己利益时才举报”;有12.1%的人表示“因怕打击报复不敢举报”;还有7.3%的人表示“当作不知道”。对现有党员监督机制的总体看法是:认为监督机制健全有效的仅占23%,认为比较有效的占29.3%,认为监督很一般或效果很差的多达37.4%。

(四)党员教育形式滞后,手段乏力,使一些党员产生了“厌、淡”的情绪,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一是组织生活单一化。在开展“三会一课”中,许多党组织往往是念念报纸或结合当前工作议一些事。久而久之,党员都感到很厌烦。组织生活会也是一般性的形式要求,不能很好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许多党员没有得到严格的党内生活的锤炼。二是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在党员教育上没有考虑不同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的特点,搞杂呼隆、一锅煮。效果很一般。既使是作为党员教育的主要阵地——基层党校,其教育的模式也很单一,说白一些,还是“老一套”。三是党员教育投入不足。许多基层党组织因缺乏必要的经费,在电化教育和党校基地建设方面没有资金注入。整个党员教育工作还处于“低成本”运行状态。四是党员教育导向偏差,削弱了党教工作的实际效果。新闻媒体对腐败问题曝光的多,对党员的先进性宣扬的少。正面的典型没有树起来,反面的事倒人人皆知。这无疑对现有的党教工作的一种挑战;五是教育体制不科学,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党员教育方面,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各抓各的,没有形成捆邦的合力,造成教育与管理、监督相脱节,因而就很难实现教育上的整体效应。

三、对策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强化这项工作首先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悲观的思想:认为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多,解决难,因而失去了信心。二是无所谓的思想:认为物质条件的变化,党员队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属正常现象,因而听之任之,随其自然。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党员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委实不容乐观,必须看到我们绝大部分的党员是好的,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健康的。对上述问题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要把发展源头,适当控制数量。壮大党员队伍是必要的,但提高质量更关键。要抓好源头,牢牢把住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关。在发展中可以尝试“两推一考一跟”的做法,即群众推荐、组织推优、支部考察、党委提前介入跟踪。特别是党委要考察前介入,做到全过程监督。同时,要落实发展党员公示制度,扩大发展党员的监督力度,增加透明度。

(二)保证出口顺畅,纯洁党的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讲,清淤比引水更重要。要健全完善民主评议党员的机制,下决心把不合格党员清除出党,正本以清源。在具体操作中可建立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要求每个支部把3个月内党员动态情况向上级党委汇总上报,基层党委每6个月对辖区内党员动态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严格按《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进行及时处置。

(三)大胆改革创新机制。一要建立党的领导特别是党的“一把手”抓党教工作的机制。这是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事实证明,哪个党组织的领导重视抓,哪个党组织的党教工作就做得好,那里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更加明显。党的领导干部应站在时代的颠峰,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把党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到家。各级党委必须把“一把手”抓党教的工作列入领导责任制考评的目标之一,把能否做好本单位、本辖区内的党教工作作为衡量一个领导是否具有坚定政治立场、能否驾驭全局重要标准。二是建立“以块为主”抓党教工作的机制。大到党委,小到党的小组,必须切实负起党教工作主抓责任,改变依靠上级抓、部门抓、条条抓的状况,并把能否抓好党教工作列入党建工作重要考评目标。三要建立党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级以上党委要以宣传部、组织部、纪检部门为主体成立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研究工作、定期召开党员教育经验交流会,提高对基层的指导力度,做到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三位一体,逐步实现教育管理系统化。四要建立党员作用的激励机制,对有特殊贡献的、作出突出成绩的党员要大胆奖励。既要以感情教人,事业育人,也要以一定的待遇激励人。五要建立党教工作投入机制。党员教育管理要有专项经费,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不断改善教育条件,逐步实现党教工作现代化。

(四)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提高党教工作效果。首先,要在教育方针上实施必要的改革。积极探索从纯理想信念教育转化到理想信念教育与“人本教育”、“现代先进文化教育”相结合的路子。二要在教育方法上进行改革。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行业的党员要进行分层次教育,克服教育的盲目性。三要在教育内容上进行改革。把最新的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注入到党教内容中去,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层次党员的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育内容。四要在教育形式上进行改革。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变灌输式的教育为形象教育,变单一的理论教育为整体素质教育。同时,要加快电化教育和多媒体教育的发展步伐,给党员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要不断改进党内组织生活的质量,结合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恢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并促进其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加强对新群体党员的管理力度,提高管理的覆盖面。一要加强对外出党员的管理。结合动态管理机制的推行,促进基层党委对外出党员管理平台必须前移,实现镇、村两级兼管,保证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二要加强对下岗职工党员的管理。坚持以块为主、部门配合的原则,认真制订对“关、停、并、转、破”企业下岗、失业职的党员的管理措施。要坚持分类指导、教育与引导并举,努力做到下岗不离党,失业不变色。三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兴行业的党员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企业间党组织联建的路子。四要加强外来党员的管理力度。以健全和完善社区党组织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外来党员管理外来人口的作用。五要加强对离退休和离任村级党员干部的管理。要制订一个规范的制度,特别是离退休、离任村级党员干部如何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余热作用的有关可操作性的办法。填补党员管理中存在的空白点。

(六)扩大民主监督力度,强化党员纪律约束。调查中显示:在以往对党员的监督中,最有效的监督是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支持率为69.4%),其次是党内监督(支持率为32%),最后才是自我监督(支持率为8.7%)。所以,要不断扩大党员的监督层面,大力推进民主化监督进程。除了党内机密之外,有关党员的发展、提拔、使用等能够公开的要坚决大胆地公开。镇、村两级在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同时,可以开设党务公开专栏,以增进对党员监督的透明度。要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条例的宣传力度,以警示教育和推行“在重点工作岗位党员廉政跟踪警示”制度为载体。提高共产党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第五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工作成果,使党员教育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确保先进性教育常抓不懈,按照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思想实际,经党支部讨论,制定本馆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握党员先进标准的时代性、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立足本馆的特殊性、讲求先进性教育成果的实效性,用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深入研究,大胆探索,认真总结,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和满足新机制。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的作用,从而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之中,用制度建设解决系本支部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用制度建设推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使党组织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勇当先锋,创造成长。

一、主要内容

1、以提高党员素质为目标,构建党员学习教育培训机制

(1)教育培训内容。党支部要按深化创建学习型活动的要求,制定学习规划,每季度规定具体学习篇目和内容,重点围绕以下几个

—1—

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理想、信念和宗旨观教育。三是道德品质教育。四是组织纪律教育。五是执政能力教育。六是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教育。

(2)教育教训的方式和时限。一是正面教育。坚持周

三、五的支部集中学习制度,坚持党支部成员每季度党员干部职工上一次党课制度,设立专门的理论学习板块,展示学习成果。二是互动教育。以支部为单位,在过好组织生活会的基础上,每半年进行一次保持党员先进性的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三是自我教育。党员结合实际,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交流主题,在支部的集中学习会上进行‘述学“,使党员学习由组织引导转为自觉行为。

(3)教育培训成果的评估和运用。党支部采取书面测试、民主测评、查阅笔记等方式,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合理运用考核评估结果,把党员参加学习的情况和学习成果作为对党员测评的重要依据,与党员民主评议、先进评比挂构,促使党员提高学习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4)教育培训的管理。加强党支部和组织部负责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培训管理,实行党员教育培训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党员在教育培训中的学习笔记、学习心得、学习材料、学习时间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和认定。

—2—

2、以加强工作作风为目标,构建党员联系基层文化机制

建立完善建议和意见定期征求制度。一是健全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实行领导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或部门负责人季度谈心谈话制度,在谈心谈话中相互征求工作中的建议和意见。二是健全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在每的民主评议和每次班子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前,通过书面形式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建议和意见。三是健全完善定期走访制度。定期走访县直有关部门、老党员和服务群众对象,广泛征求他们对支部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上下半年各走访一次。

3、以服务发展大局为目标,构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机制

(1)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班子的表率作用。一是完善党支部学习制度,建设清醒坚定的领导班子。坚持每月一次的领导班子学习制度,使班子能够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把上级精神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制度,建设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来建立和完善班子内部的议事制度和决策机制。凡属全局性工作,凡属党员干部的推荐、人员变动、财务大项开支重大事项,都要由党支部集体研究决定,切实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党

—3—

组织建设当好表率。

(2)坚持抓大事实事。党支部一班人要充分发挥先挥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馆的工作开展和大事实事的落实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建立大事实事专题推进制度。根据年初制定大事实事推进方案,明确负责每项大事实事推进责任领导、责任部门以及完成时限。二是完善大事实事推进工作的考核评比制度。党支部要将大事实事推进责任目标逐项分解,根据年初制定责任制目标管理要求,确定完成目标的奖惩制度,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

(3)丰富完善“五讲五树、一创一争”活动。本着“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出头“的精神,把“五讲五树、一创一争”活动作为立足本职工作、创造出一流业绩、在实际活动中努力加强党支部建设的这条主线,作为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努力服务于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内容和长期认务,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是坚持“五讲五树、一争一创”活动的宗旨不动摇。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大局、讲奉献,树党员意识、树服务意识、树作为意识、树形象意识,创一流工作业绩立足争当先锋模范。二是全面结合工作实际。根据每年工作任务的变化,每年年初都要研究落实开展“五讲五树、一创一争”活动的实施方案,完善“五讲五树、一创一争”的具体活动内容。三是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对照“五讲五树、一争一创”活动实施方案要求,严格评定每名党员 —4—

干部的表现和成绩。对在全年开展的“五讲五树、一争一创”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进行物质表彰和精神激励,对在全年开展的“五讲五树,一争一创”活动中作用发挥不突出、成绩不明显的党员干部进行诫免谈话,并通报批评。

4、以促进文化馆各项工作为目标,构建党员干部管理监督机制。

(1)坚持党组织和干部群众对党员进行评价制度。每年年底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

(2)坚持党员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一是落实党员干部管理监督责任制,党支部负责对馆内党员干部进行日常管理监督和考评。二是突出党员干部管理监督重点确定党员干部的“工作圈”和“生活圈”作为管理监督的重点内容。三是定期通报党员干部管理监督情况。每在本单位范围内通报每名党员干部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对于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的重大情况,进行及时通报,以使党员干部间进行互相监督,使本单位都了解每名党员一年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了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

(3)坚持党员自我检查自我约束制度。以支部为单位每季度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每召开我馆党员干部述职大会,每名党员干部认真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议。

三、保障措施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由党员学习培训、教育管理、

—5—

监督约束、作用发挥等方面的一系列机制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大立度,强化措施,切实把各项制度落到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具体工作中,确保长效机制的工作正常有效的运行。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党支部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提高本单位党员素质,全面提高党员队伍建设水平的需要,是进一步强化本单位党建制度建设,巩固先进性教育工作成果的需要,是确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宏伟实践中先锋作用的需要。要加强对本单位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引导本单位党员充分认识建立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执行、落实长效机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组织好本单位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和宣传,使本单位广大党员全面了解各项制度内容,明确具体要求和努力方向,增强执行、落实长效机制各项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长效机制高水平、高效率运行。

2、加强领导、履行责任。要围绕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这一总体目标,切实加强对确保长效机制制度运行的领导。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机关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不仅要带头执行落实好各项制度,还要继续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执行落实好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 —6—

位。确保机制运行责任制真正发挥效用。

3、开拓创新、务求实效。长效机制本身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需要日趋加以丰富完善的。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健全完善、丰富发展长效机制的各项制度,避免制度的保守和僵化。要加强党内交流和党外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不断研究机制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用制度为长效机制的健康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广阔发展空间,用制度来及时总结、强化巩固长效机制所取得的成效,不断巩固和扩大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成果,提高本单位党员队伍建设水平。要加强制度建设的研究和探索,注意结合形式变化和工作推进的新要求,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发现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充实、调整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真正起到提升我馆党员素质、推进我馆工作、努力促进馆内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

—7—

上一篇:加强企业干部队伍建设下一篇: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