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体育活动开题报告

2023-01-11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课外体育活动开题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课外体育活动开题报告

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开题报告

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民族文化、世界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大量阅读实践来实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课外阅读教学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每一本好书就是,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历史。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童年——一个人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从而贮存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

一、二年级全体学生

三、文献综述

笔者认为要从小学低年级起开始培养孩子们的求知志向和阅读兴趣,因为“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志趣,方可得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渴望,书读得多了,知识就多,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明了广泛阅读,储存大量的知识信息,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四、研究内容

目前,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怎样才能从低年级就培养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笔者经过实践,认为教师的指导、班级的读书氛围、家庭的读书环境及家长的课外阅读指导都很对孩子的阅读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将在文中浅谈自己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老师当好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 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此话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热爱读书, 作为教师就必须爱读书。情感方面的学习主要靠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

从目前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看,要想真正将新课标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落到实处,帮助小学生在大量的课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全自身人格情操,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给孩子们当好热爱读书的典范。

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幼稚,认知能力较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老师爱什么,学生也会爱什么,就像家长爱什么,孩子亦爱什么一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

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浓的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自己首先要喜欢读书。笔者在本班教室里设一个教师书架,将自己平常急需和喜欢的书籍搁置在那里做出个“样子”让学生看。每天晨读时,教师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在学校每周四的班级读书会中,笔者都会事先选好一段段优美的曲子让学生倾听,之后在乐曲中给学生读一个童话故事或益智故事,通过长期的朗读示范与创设情境读,潜移默化,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当好学生热爱阅读的引路人。

二、让父母做最好的课外阅读指导者

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俄国儿童文学家教育家米哈尔科夫曾这样说过: “无论孩子们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多么丰富有趣,如果不去阅读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贵的书,也就像被夺去了童年最可贵的财富,其损失将不可弥补。”

在亲子读书动员大会上笔者曾对家长说“喜欢阅读的孩子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前途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必须依赖良好的阅读能力。”目的就是想要家长明白课外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也许这样阅读习惯的培养在短时间内不一定看得出成效,但是孩子一旦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却是能受益终生的。

诚然,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的引导很关键,然而如果获得了家庭的重视与配合,会使得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低年级孩子!

五、研究计划

这群才踏入学校的孩子们如果能够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引导下进行阅读,将会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使班上的孩子真正爱上课外阅读,笔者多次在家长座谈会上争取到了家长的支持,紧接着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家庭指导方法是教给家长:

1、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要喜欢读书,因为鼓励孩子看书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也爱看书,并和孩子分享读书的乐趣。

2、讲故事给孩子听

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给孩子听,调动孩子胃口,从听故事到把书介绍给孩子,逐步培养孩子自发阅读。从让孩子大声读到小声读再到默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去书店和图书馆

周末带孩子去书店开阔孩子视野,一次可买一至两本,买的书一定既要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又经典。(为了购买方便也可以在网上进入《亲近母语课外阅读系列》选择)周末抽半天时间去图书馆,让孩子感受浓浓的读书学习氛围。

4、精心推荐,成立家庭图书架

建议家长在家里有专门的书橱或者书架,买些经典有趣的藏书,把好书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

由于低年级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会发生的阶段性的变化。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因为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往往比较直观,所以,笔者向班上孩子推荐一些有注音插图的童话、儿歌、寓言、科普故事等。

在课外阅读家长指导会上,笔者给家长推荐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花婆婆》、《我带月亮去散步》等等一系列亲近母语低段学生阅读丛书,要求家长尽量购买正版书籍,让每个孩子的家庭书架上有一本本图文并茂,故事情节吸引人的书。这些书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适应他们的时尚需要, 还能纯净他们的精神世界。孩子们有了感兴趣的书, 再引导他们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 学生自然就会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5、家里有固定的读书时间

读书时间不一定太长,但一定要坚持。本班有一项课外作业,每天半小时“亲子阅读”,家长签字。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家长不是很赞同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与交流后,他们也就习惯了。实际上坚持久了,一个家庭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其实,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会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也会体会到家庭的温馨。家长在陪孩子读书的同时也会有不少的收获。

三、教师精心设计亲子共读课外作业,刺激孩子的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 “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 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学生学习就有了良好的起点, 就不以为苦, 从中获得乐趣。”

其实,学生在学校读书容易, 回家阅读就显得相对困难。然而孩子在家的时间才是真正的课外时间, 才是能否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所在。怎么办?笔者在教家长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结合班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开展 “书香家庭”的活动评选,把课外阅读指导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学生家庭。笔者在任教班级倡导亲子共读, 深入动员学生家长尽量能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 尽可能地和孩子共同享受阅读的快乐。每学期动员学生家庭尽可能参与“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促进家庭阅读的良好氛围和习惯的养成。

1、每月初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阅读计划,先填好本月的“阅读书目”,然后制定“具体阅读时间”,而“阅读评价”则是每天一次。月末交表时,家长要在“最大进步”一栏写出自己在亲子阅读中所发现的自己孩子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2、每天阅读时间为半小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形式可为三种:A---由孩子大声朗读给家长听,B---由家长大声朗读给孩子听,C---家长和孩子一起读。

3、亲子共读过程,家长可以指导学生记录一两个好词语好句子,抄下来。

4、每天阅读后尽量有签字评价,(笔者特别强调希望看到家长的鼓励评价)。老师每月收一次亲子共读计划表,并对每组家庭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

每月班上都要评选出二至三个“书香家庭”进行表扬,赠送一本精美的好书,老师还会在书的扉页上写上给一家人的祝语。这项活动的进行对推进家庭参与孩子课外阅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然更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孩子们都渴望自己与父母同时得到表扬!

四、用形式多样的班级读书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如果没有有力的督促,容易半途而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 把课外阅读引向更高层次, 笔者每学期在班级要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交流、评比。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 及时地鼓励和一定的奖励,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 就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 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笔者班级在读书交流展示会上的形式多样,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1.识字比赛,比比谁识的字最多,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学会”2500个生字,其中低年级识字1800个,会写1200个;这样安排,体现了让小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的意图。要完成《新课标》规定的任务,首先要鼓励学生多识字,多读书,结合咱们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在班上举办“识字大王”比赛活动,鼓励学生人人争当“识字大王”;

2、故事会。对故事性比较强的读物,如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 事先确定一个范围, 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搜集材料进行阅读, 然后在学校确定的班级阅读时间(每双周星期四)进行讲故事比赛。

3、朗诵会。对文质优美的古诗和儿歌, 由学生自己挑选出来。坚持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的诵读,每周诵读两首。定期(每单周星期四)在班级开展诵读会。

4、读书表演会。在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帮助下,将自己本学期阅读中最喜欢的故事进行编演,(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完成)。在学期结束的读书汇报会上表演。

五、鼓励、评价促读, 让学生习惯阅读、喜欢阅读

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养成课间花时间鼓励孩子的习惯,在走廊,在操场,在教室,只要有空闲,都可以和孩子们谈论读过的精彩故事,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阅读更多的书籍。只要我们能影响学生中的“领袖”人物,他们就可以将这种影响力转播给其他孩子。

为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还可以采用评价激励, 给予学生适度的精神物质鼓励和物质奖励, 有利于稳定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并能得到进一步升华。

1、学生自我评价。为了鼓励学生多看书,创设一个使学生称心如意的组织环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室内贴一棵“智慧树”, 并为学生准备了许多“智慧果”。凡是学生看过一本书, 就让其在一个“智慧果”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书名贴在“智慧树”上, 比一比谁的“智慧果”最多!为了防止学生流于形式,要求学生在贴“果”之前要将所看书在班级读书会上讲给大家听,学生贴着“智慧果”自我评价, 谁的“智慧果”最多,谁就能得到“小博士”的美称。得到“小博士”美称的同学期末就可以获得老师精心为他挑选的一本彩绘本故事书。这样, 一方面以激励爱书者再接再厉,继续奋进; 另一方面也鼓励其他孩子你追我赶, 争当“小博士”。

2、覆盖鼓励对象。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是存在的, 笔者除了表扬一些阅读习惯好的学生外, 还把表扬的面扩大。笔者曾在班上专设一栏———“我进步了” 专栏里主要贴一些学生的照片和进步表现。这里的进步包含: 我读书了我进步; 我作笔记我进步; 我能讲书中的故事我进步;这是对学生们读课外书的公开承认和赞誉, 可以带给他们自信、成就感。使全班同学深切感受到自己读课外书的成果和收获, 因而产生持久阅读的无穷力量。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笔者所任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比较同级未开展课外阅读的其他班级浓很多。参加学校开展的讲故事比赛活动,其他班级是直接选派同学参加,而我班由于能讲故事并且讲得好的同学太多了,所以在班上进行了三次比赛后才确定三个综合评价最高的同学参加,当然孩子们的比赛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现在,我班学生不仅课外阅读兴趣浓厚,写作兴趣也很浓厚,这学期孩子们写的儿歌已经变成集子《成长的足印》。在一项班级布置的亲子课外作业中,再一次欣喜地看到了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更看到孩子们有增无减的课外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岳乃红《班级读书会12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张维红《从兴趣入手的阅读教育》

万斌《浅谈小学课外阅读指导》

滕秀平《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与激趣》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宁夏平罗县城关二小 石海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但目前小学生的读书愿望、读书习惯存在问题,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不会读书,无书可读。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这些目标都在呼唤培养学生的读书

兴趣,形成全民读书、全民学习的风尚。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拥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习成绩都很优秀,情绪表现也很健康快乐。不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往往沉迷于电脑游戏而“乐不思学”;不少小电视迷津津乐道于晚上的电视连续剧或精彩纷呈的动画片,书,令他们索然无味,他们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他们将小学阶段的黄金时光浪费于形形色色的扑面而来的精神诱惑中,因此,他们过早地戴上了厚厚的近视眼镜„„家长痛心,老师疾首,甚至双方互相埋怨。小学生的幼小心灵里也蒙上自责、矛盾、自卑的心理阴影。因此,如何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成了我们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小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兴趣的原因,探索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它的主要意义是探索新形势、新课程标准下的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对今后的课外阅读开展具有指导意义,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我校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研究

建国以来,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2004年9月,第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在扬州举行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儿童阅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全国的儿童阅读推广、书香校园建设逐渐形成氛围。近几年,我国儿童文学博士王林正在大力倡导“班级读书会”的实验。

2、国外研究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2003年初,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把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尤其是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从而促进语文学习的全面进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兴趣是内发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果他感到索然寡味,学习成了沉重的负担,哪里还有心思去作进一步的攀登。

2.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特别指出了兴趣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兴趣的多方面性”构成了儿童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力求使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具有实效

性和科学性。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校各年段(1-6年级)的学生。

“课外阅读”, 是指学生在课外(除课本以外)的各种独立的、相对完整文本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

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培养兴趣”,我们认为让孩子爱上读书的唯一前提是兴趣。兴趣是孩子读书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只要让孩子对他从事的阅读活动产生兴趣,他就能积极地、热情地完成这项活动。相反,如果孩子对阅读没兴趣,则相当于孩子读书的前提就无法成立了。因此,要使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第一步就是设法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包括让小学生了解符合自己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阅读书目,能挑选适合自己阅读的健康的课外书籍,比较熟练地掌握常见的常用的阅读方法,让小学生在持续不断的课外阅读中不断强化阅读的兴趣,体验阅读的乐趣,从而让爱读、乐读成为一种习惯。该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寻求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与

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通过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阅读、能阅读,从而拓宽视野,增加知识信息量,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丰厚语文积累,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促进学生智力的

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研究,使教师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引导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对话,初步构建集字词句积累、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多维一体的语文发展体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给予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舞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3.通过研究,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研究并形成一定的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指导策略,使“课外阅读”成为学校的课改亮点,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小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兴趣的原因 2.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我们将组织参研教师,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

1调查法:对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访谈调查等方法,对目前本校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

析,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3行动研究法: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各个实施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进行回溯、追因,对研究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及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尝试改进,及时总结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策略和经验,及时总结出对本课题的理性认识,提升理论思考,

揭示实践运用的规律性。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三年(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共分为三个研究步骤。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1、课题准备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3月)

制定研究方案,进行理论学习,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现状进行调查,并做好调查分析报告。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3年9月)

着手进行实验研究,不断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交流、总结和推广优秀成果,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或论文等。

3、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1月)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大会。 ——实验研究成果展示。

七、课题组成员、活动形式及要求

课题负责人:石海燕 呼金玲

课题组成员:

1.低年级组:胡学芳 赵健仿 吴雁飞 2.中年级组:沈丽霞 姜佩华 田胜芳 3.高年级组:陈惠珍 张俊琴 丁慧萍 具体分工:

课题实施组组长:负责撰写课题申报材料、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调查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和阶段性小结、结题报告,组织成员进行课题专题理论学习,整理教师论文、课例、案例集和学生专题作品集。 课题实施组组员:参加课题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完成研究论文、课例、案例和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收集学生专题作品。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预期研究效果:

(1)学生的读书兴趣日益浓厚。 (2)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

(3)大部分学生会恰当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 (4)从读到写,素质提高 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文化沉淀,提高阅读能力。

2、成果展示:

(1)负责人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其他的研究人员完成《论文集》。 (3)收集整理教学案例。

(4)学生作品(学生阅读调查问卷;学生读书心得体会文章;学生读书笔记及手抄报)。

九、主要参考资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6月第2版。 崔 峦 《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月版。 汪 潮 《小学语文教学新视野》杭州大学出版文社 1999年6月版。 杨再隋 《教育思想录(小学语文卷)》江苏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张长青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3年3月版。 朱永新 《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版。

第三篇:课外体育活动总结

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课外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接受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智能。

一年来,我校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依据,认真开展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并有详细的计划,在此基础上,认真抓好课余训练。具体措施如下:

1. 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

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人员多、工作量大,仅靠体育教师的努力是很难做好的,因此,我校建立一个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以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效能。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由负责教学管理工作的副校长主管,教务处督促,体育教师组织实施,班主任、任课教师等配合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 2. 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应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进行合理调控。学校统一安排活动时间,同年级的学生集中进行,这样便于发挥班主任、体育骨干组织协调作用。体育教师合理组织,积极引导。

3. 做好活动计划

课外体育活动要有完善各种制度,为了更好的开展活动,制订了活动计划。各年级或班级要根据学校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分别成立各个不同的兴趣小组,由体育骨干担任组长。开学初,由体育教师制定活动计划,发到各班,定时按计划开展活动。除保证每周2—3次规定的课外体育活动外,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提倡晨练10分钟,晚练20分钟。学生这样有规律、有节奏的锻炼,既能增强身体素质,又能在课外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上来。

4.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等个体差异很大,运动水平参差不齐,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扩大活动范围、增加活动内容,使活动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彩。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等情况,每天安排2—4班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项目参加锻炼。这样便于调动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5. 认真抓好各项竞赛活动

为了我校学校课余训练的进一步开展,检验我校的课余训练水平,每年举办一次校田径运动会,积极参加东港市教育局举办的运动会和各种竞赛,并在跳绳、踢毽比赛取得了东港市第七名的好成绩。

课外体育活动总结

2011—2012学

东尖山学校 体育组

第四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记录

2013-05-30 12:32 (点击: 2067)

从近三年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来看,现总结如下:

一、总体趋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次活动都成功举办与平时学校体育是分不开的。随着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处于良好的水平,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较明确,大部分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态度较积极,其中男生好于女生。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及人数,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活动多样化和竞技性越来越高。由于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的成立,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越来越多而且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意义

有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参见体育活动的习惯。学校体育活动学时较少,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较好的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使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充分补充学校体育的不足,同时课外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终身体育活动需要参与者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有从事体育锻炼的项目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复习、巩固和提高,只有这样经常从事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参与者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文化知识学习。长期坚持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与其它课余活动一起是学生文化学习等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交替进行,学校、家庭和学生自发的安排课外体育活动将能起到充分发挥其调节身心的作用,促进大脑的劳力劳动的有效休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愉悦学生身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有利于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文艺活动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同属于课外活动的范畴,也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其形式和内容丰富而且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活动不经能够使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的校风的建设。

三、存在问题

1、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场地器材是保证体育活动的物质前提保障,学校应该要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方便,以便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体育理论知识与指导不够。有些学生想参与活动但技术不精,往往打击其积极性,应该加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指导,培养一些体育指导员。

3、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平台。学校信息资源多,学生信息面不太广阔,学校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更多地参与社会的体育活动或比赛。

第五篇:体育课外活动总结

课外体育活动总结

2010—2011学年

我校体育组课外活动总结情况如下:本学期体育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课外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全面、具体,教师提前备课,活动时扎实有效。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每次都达到了较好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发展。

实施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我校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项目的选择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让学生不感觉到课外体育活动是一种负担,只是普通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改变了学生的态度,激发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热情。同时辅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锻炼热情,学生又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从不歧视与挖苦,而去安慰和鼓励他们,使他们不但在体质上得到锻炼,在心灵上更树立了自尊与自信。

有计划、有措施之后,星期二至星期五第八节为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每个年级、每个班成立了兴趣小组。学校有具体安排表,明确的规定,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得当的班级不能参评“文明示范班”。班主任不能参评优秀班主任。学生不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缺勤3次以上的,不能参评“三好学生”,体育教师不及时给予班级指导的也不能评优。这样学校上下形成一股合力,大家都来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真正做到齐抓共管。

学生体质的增强,光靠一周的两节体育课远远达不到需求。为此,我校结合“冬锻”校内竞赛,课外活动和大课间操等形式来补充锻炼的不足。开展冬锻期间,学生保证每天人手一毽、人手一绳,并利用课间操练习踢毽、跳绳及各种素质练习。每月两次的校内比赛几乎都是全校性的参与。鼓励班级利用早晨时间晨练等手段,有效的开展。坚持课外体育活动,我校每个星期利用升旗仪式大力宣传表扬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得好的兴趣小组和班级,推动了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工作开展如何,主要看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的重视能起到推波且澜的作用。罗定中学是一所广东省田径项目传统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大家有目共睹。学校领导始终把体育当作宣传学校的一张名片。每年的新学期计划,校领导都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有一名副校长亲自抓体育工作,并责成体卫艺主任主管。从校级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体育老师和班主任老师都明确的分工。每个学年都配备了相应的领导负责。督促年级组长、班主任配合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外活动组织实施。全校的师生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氛围,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得到广大师生的支持与配合,开展起来更得心应手。

上一篇:跨年会议主持词开场白下一篇:科学教研组长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