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孩子说谎

2022-07-13

第一篇:如何纠正孩子说谎

如何教育说谎成性的孩子

如何面对撒谎成性的孩子?

每位老师都接触过说谎成性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该怎么教育呢?

作为教育者,首先,我们要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想做一个诚实、招人喜欢的孩子的,他之所以说谎,在他看来,也是出于无奈。为什么说无奈呢?因为说实话,会令他受到立竿见影的惩罚,而他又不愿意接受这样或那样的惩罚,不得已以谎话来逃避惩罚。

再次,我们要检讨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因为我们教育方式方法不对,违背了孩子的天性,才会令他们说谎以求自保。

最后,我们就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事件以及学生的不同出发点来进行教育。我认为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以身作则。所谓无恶意的谎言对成年人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孩子则被视之为真正的谎话。老师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并且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不要做孩子说谎的榜样。

2、尊重孩子的个性,不采取或少采取硬性惩罚措施,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理。比如,孩子因放学后在路上和同伴玩耍,回家很晚而撒谎,对家长说是老师留校了。老师可以告诉孩子,家长和老师为什么要让孩子放学后按时回家,为什么要知道回家晚的真相,让孩子知道家长和老师只是担心孩子的安全,如果下次不能准时回家,要让家人知道。

3、利用正面和反面教材,给孩子讲这类故事。老师可以讲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的故事,还可以讲“狼来了”等故事,让学生知道说谎的危害,也给学生树立诚实的榜样。

即使发现孩子没有马上改掉说谎的习惯,老师也不应为此而放弃对其教育,因为孩子的进步也是缓慢的,并且有可能是反复的,老师应对这类孩子有耐心。

第二篇:如何面对3岁孩子的第一次说谎

要解决3岁孩子第一次说谎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3岁孩子为什么会说谎,然后决定该怎么做较为妥当。3岁孩子说谎的原因:

想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同时,也害怕遭到父母责骂。

可能是孩子想保持自己是好孩子的印象,做错了事不愿承认,用谎话掩盖过去。

另外一种情况是孩子尚不能区别现实与想象。看到别的小孩有玩具,很羡慕,会想象自己也有,而说:“我家也有新玩具。”这是孩子的想象而非事实,因而说了谎,其实他不是有意想说谎,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说谎是无恶意的,没必要多加注意或惩罚孩子。只要让孩子生活在诚实的环境中,这种无恶意的说谎就会自然结束。

一般情况下,采用以下方法可以让孩子不再说谎:

1.不给孩子说谎的机会。如果父母明明知道孩子做错了事,就不要这样问:“这事是不是你做的?”因为这样问,孩子有说谎的机会。而应该这样对孩子说:“我看见这是你做的”。这样一来,孩子在事实面前就没有说谎的机会了。

2.让孩子自己说出事实真相。孩子做错了事,不宜对他采用责怪的口气,父母讲话的方式不仅要让孩子能勇敢地承认错误,而且还要引导他讲述事情的经过,让孩子明白,说出事实真相是件好事。如果3岁孩子承认在房内到处乱洒水,父母勃然大怒,以后孩子做错了事就不敢承认了,所以父母对孩子诚实地告诉事实真相,应采用赞赏的态度:“我喜欢你告诉我真实情况。”这样就会使孩子越来越诚实。当然接下来立些规矩也是必要的,在赞赏他诚实的同时,鼓励孩子把地板上、家具上的水擦掉,父母可以帮助他一起擦。父母对孩子的压力太大,标准过高,惩罚过严,都会引起孩子说谎,带来不愉快的后果。

3.不要严厉查问孩子。如果发生了一件错事,但父母不能肯定是否真是孩子所为,应观察、调察后再下结论,不要强迫孩子承认,只能亲切耐心地对孩子说:“我希望你告诉我真实情况。”“我喜欢诚实的孩子。”如果大人与孩子都很明白,某件错事确实是孩子所做,但是孩子又死不承认,父母不宜继续再盘问,否则,发生争吵或乱发脾气,反而弄得大家都不高兴,又无济于事。等孩子冷静后,父母仍应明确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不能接受不诚实的行为的。

4.要相信孩子。诚实与信任是互相的,平时对孩子说话,用信任的方式比警告的方法要好得多,例如,孩子喝牛奶时,大人说:“我知道你会拿好,不会打翻的。”孩子感到父母的信任,就会做得更好。如果对孩子警告说:“你这次不能再打翻了。”这就会使孩子感到对他不信任,自己也就缺乏信心。父母信任孩子的同时,也会取得孩子的信任,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失信,要有信用。如果一时失信,要对孩子作诚恳的解释,甚至要道歉,并加以改正。

5.做孩子的榜样。父母要把以身作则、诚实做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父母的榜样作用比什么都重要。

一是要区别对待,要注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属于无意识说谎,要帮助他辨别。而有意识说谎,父母就要严厉制止了,可以用故事“《狼来了》”等说明撒谎不好的故事来教育孩子。

二是言传身教。父母的榜样作用很重要。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真正的合格的老师。有些家长常在孩子面前议论一些人的欺骗行为或自己有时装病不上班,给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坏影响。家长本身成了孩子说谎的启蒙人,成了“上梁不正下梁歪”。

三是让孩子区分现实与想象。3岁时,孩子有时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事,不免将想象与真实相混淆,这就出现了“说谎”的后果。如:一个孩子对小朋友说:“我有一只大熊猫。”其实他并没有这样的玩具。父母应帮助孩子渡过这一真假难辨的阶段,让其想象表象与记忆表象分开,而不应简单粗暴地禁止。

四是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曾子杀猪”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家长为了哄孩子高兴,有时常许诺给孩子买这买那,而到后来什么也没给孩子买。孩子除了伤心,生气外,还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撒谎是可以的。因此,只要是对孩子下了保证,就要坚决做到。

五是不要说太多的理由。两、三岁的孩子探索的愿望很强烈,无意想象正在发展,但懂得的道理很少。当他在活动中,出现类似的情况时,最好用最简明的话警告他或制止他。要避免唠唠叨叨地讲一大堆道理,这种反而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六是现实社会中一些好意的“说谎”现象,不要急于向孩子解释,有待于孩子日后长大了,慢慢去体会这种不易言传的方式。

第三篇:如何纠正孩子偏食习惯

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合理营养、平衡腆食在保健养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古人有“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梁为助,五菜为充”的记载,说明人体需要的食物不是单一的.必须以谷类、肉类、水果、蔬菜配合起来食用.食物要多样化,必须“泛食”、“杂食”,应该做到只要是安全、卫生的食物.不管百欢与否.都要尝尝.不可偏食.做到荤索搭配、细粗搭配、干稀搭配,这样背养吸收就均衡、全面,不会顾此失彼.只有平衡肠食才能使少年儿童获得身心健康和良好发育. 如何纠正偏食,可采取下列各种措施: 幼儿进食,家长把握好3W原则最重要,即吃什么(what),什么时候以及吃多久(when)、在什么地点吃(where),至于吃多少(how much).则由孩子决定。

对儿童的饮食应注意曹养成分的全面性.提们“泛食,,注愈食物的多样性.家长要努力在家里提供营养合理的饭莱.以吸引儿童的食欲.如不爱吃瓜菜,可做成菜馅与肉末包饺子、馄饨吃.从背养学观点肴.校子、馄饨是一种复合食物,含有7种背养素.都是人体必需的.一个饺子或馄饨鱿是平衡麟食的一个小单元.再如罗宋汤、什锦烤狱、荤什锦、素什锦、色拉等,都是营养较丰富的菜式,吃一道莱就同时吃l许多品种的食物,这也是倪得推广的方法。让孩子经常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儿时吃的东西越杂.种类越多.长大后就越不可能出现偏食挑食的情况。

家长应多学习合理营养、平衡腊食的卫生知识.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不吃某种食物时,父母要耐心地给他讲道理,告诉这种食物里含有什么营养.对人体健康有什么益处,不吃它会有什么害处.针对孩子的心理活动特点,应讲清道理,也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发现孩子开始厌恶某种食物时,绝不能承认其“合法性”,不要随便给孩子偏食的权利。如果父母一见孩子不吃某些蔬菜,从此就不再给他吃了.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条件反射。

孩子的父母更不应在孩子面前议论食物是否好吃,这将选成孩子偏食的不良心理。纠正孩子偏食,首先应从父母做起.如果父母确实有偏食.则他们必须以身作则,自己先纠正,带头品尝,还要连连称赞,以启发、诱导孩子进食,才能保证孩子的营养全面,健康成长. 在纠正孩子偏食习惯时,要注意促进他的食欲.必须在孩子胃口好、食欲旺盛的情况下.纠正他的偏食习悦. 父毋对孩子在纠正偏食挑食方面出现的任何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与表扬.对进步不大的孩子,耍以引钵为主,结合奖励措施来加速饮食好习惯的建立。

孩子饮食要定时定量.两餐间隔3.5-4小时。不到吃饭的时候.不耍吃任何食物,让孩子感觉饥饿.孩子饥饿时就不选择食物,往往不管什么都吃.这叫“饥不择食”.还有。在两餐之间不准喝饮料,不准吃点心。

带孩子到超市或菜场去买菜,由孩子决定采购食品.并有惫识地领孩子到平时不吃或少吃的食品煎.启发引导他愿惫采购. 让孩子多次尝试新的或不喜欢的食物.有时需要十几次方能见效.还可以用趣味名称称呼食品。少给孩子吃过甜、过鲜、过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伤胃而造成消化液分泌障碍。

营造快乐进食气氛,如笑丽的台布、食具.色、香、味、形均美的食物,以及轻松愉快的音乐等等。

第四篇:如何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

一是与孩子事先定好规则。现在许多孩子在路上看见什么就非要让家长买,一旦不买就哭着不走,大部分家长碍于面子就妥协了。因此,家长事先要与孩子约定好,让孩子有规则可依,这样孩子就不会和家长讨价还价。例如,从家到幼儿园的路上卖小吃和玩具的特别多,许多商家很会抓住孩子的心理,就选在离园时堵在幼儿园门口卖各种饮料小吃,再加上一路上要经过好几个玩具店,孩子一般没有那么大的忍耐力来阻挡这些诱惑。一些家长在家中就和自己的孩子事先约好:“以后我们每周去一次超市,你可以选几样你一周需要的东西,但在回家的路上不再买路边的东西。”其实,这样的规则定好后,孩子知道家中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就不会在路上缠着大人要买了。

二是对不合理的要求不予回应。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会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打骂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然后再跟孩子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是否合适。

三是要想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正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就会答应。

四是要事中态度坚决事后多与孩子沟通。当孩子任性劲上来时,家长在行为上一定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当孩子静下来后,家长可先让孩子独自冷静地想想,再跟他讲道理,告诉他怎样做才是对的,并适当举些例子。家长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好形象,自己做不到的不要乱许诺,也不要用欺骗的语言哄孩子,以免使孩子误以为大人心虚、没理,从而更放纵自己任性的行为。同时,家长不要宠惯、溺爱孩子,以免助长孩子任性的行为。

第五篇: 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这是孩子吸引大家注意的一种方法,从孩子的内心来说他们很渴望被关注,希望周围的人都把眼睛聚焦他一个人的身上,若是有理的要求,家长可以适度的答应帮他完成。若是无理的要求,幼儿一旦有一次在人前得以实现,以后便知可以从此得到“甜头”,这时家长应该向他制定一定的规则来约束他的行为。或者当场对他进行冷处理,事后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久而久之孩子的这些无理要求便会减少。

孩子任性是现代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应怎样预防孩子任性呢?

1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无原则地一味迁就孩子。对于孩子的正当的、合理的要求,应当尽量满足,一时办不到,也应该说明原因,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予迁就。

2保持教育一致性,不要让孩子有机可乘。如果家长之间的要求不一致,会造成孩子认识上的模糊,行为上的混乱,容易使孩子产生撒娇、任性的坏毛病。

3“冷处理”或转移注意力。在孩子大哭大闹时,家长可用一种新的事物或某种强烈刺激吸引和转移他的注意力,或采取“冷处理”办法,即暂时不要理睬,等他安静下来后,再跟他讲道理。这样就会使他慢慢感到乱发脾气或大哭大闹“要挟”不了大人,任性的毛病就会自然得到克服

小李喜欢跟大人“唱反调”,其实是他的防御心理过强造成的。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正处于青春发育前期,像李阿姨的孩子,可能已经有了“小大人”的意识,逆反心理比较强,一听到李阿姨的话,不管对错都抵触、都反驳。

“唱反调”折射出李阿姨平时对孩子的管教可能过于严厉、专制,一味打压孩子。而当家里来客人时,李阿姨碍于面子,在客人面前对孩子的“唱反调”行为不好进行及时教育。而小李只有此时才可以找到情绪宣泄的途径,他当然会紧抓机会不放了。

专家提醒家长,遇到像孩子“唱反调”时,家长要先分析孩子说的是不是对的,另外还要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在孩子提出反驳时,能够晓之以理,说服他们。对于处于春春发育前期的孩子,家长平时跟孩子说话时要注意让他有一定的自主权,对孩子的自尊心进行保护,要不当外人面直接批评,要多表扬、鼓励,不要一味“压服”孩子。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总是与他们的内心想法联系在一起的。要想彻底纠正孩子不听话,还必须深入孩子的内心,用心灵与之进行对话,这样才能真正感化他们,使他们自觉发生转变。同时,父母在想方设法纠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也应该反省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有不当之处,是否有过激行为,是否考虑过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等。

我以前也不知要怎么教育小孩子,但我在网上查到了有关资料,如下:

孩子在2岁左右爱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对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孩子要到外面玩,家长不允许,为什么不允许,他不明白,有可能就要通过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而4岁以上的孩子,对挫折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初步明白了一些事理,如果还频频哭闹、经常发脾气,其原因大多在家长身上。说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存在问题,使孩子养成了好发脾气的习惯。 脾气发作不仅严重损伤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而且也使家长狼狈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您要想方设法制止孩子哭闹、发脾气。怎样制止呢?一定要根据发脾气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奏效。

一、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由于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家长决不要让步和造就,不然会助长孩子的脾气。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暂的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即使在外面也一样。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家长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乱发脾气了。每次发作平息后,家长要记住为孩子讲道理,及时进行下面教育。要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采取发脾气的办法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达不到目的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撒泼行为。这样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乱闹,也可以避免孩子疏远父母的亲情。

二、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安抚他们并转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稳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转移。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这时,家里人可以有意识地提起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给孩子讲个爱听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去玩最喜爱的荡秋千游戏,等等。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感情上安抚他,哄劝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孩子的脾气只会愈演愈烈。

三、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所以,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四、因为不能延迟满足而发脾气。多数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东西根本没有耐心多等待一会儿,尤其对于就在眼前的诱惑物。曾经有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等待15分钟作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条件,否则,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结果,幼儿的表现依实验条件不同而变化;糖果不在眼前时,幼儿坚持等待的时间最长;有一种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减半;两种糖果都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最短。说明幼儿对眼前的诱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较弱。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在平日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学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这样当孩子偶尔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容易大发雷霆。 除了以上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之外,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

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

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当孩子发脾气时,千万不要在成人中间形成几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劝,有人离孩子而去,还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讨好,更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成人彼此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发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态度。否则他就会更加哭闹不止。

二、家长切记自己不要经常发脾气。有一次在商场的玩具部我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有个妈妈突然抬高声音说:“上个星期刚买过,又要买。”俨然在告诉大家,我的孩子不讲理,我不给他买的原因是刚买过,不是不给他买。我觉得这个妈妈有点心虚,不给孩子买玩具有什么丢脸的?不买就是不买,给孩子讲清道理就行了。可她的方法有点走样,而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着孩子向外走,孩子则闹着往里拽。妈妈脾气大发,啪啪打了孩子两下,孩子哇地哭了起来。于是,这个妈妈不上分说拖着哭着的孩子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了。有了这么一个好发脾气的妈妈,不想让孩子发脾气都难。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乱发脾气,

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多赞美、少批评 ,多开导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首先应分析问题所在,在对症下药。主要是让他能感受到你在关心他,在乎他。

放任过头了,扳过来需要一些狠心和决心。

教育是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斗智斗勇的过程。

你们大人已经在这一轮中败下阵来。

目前看,最直接有效的就是把孩子晾一边,任凭他天翻地覆。这期间一定不能心软。

待他过了这劲儿后,在他心情好下来之后,和他平静交谈,先不要说到刚才的闹腾,先问他,大人以友好、平和的方式和他讲话,好不好,喜不喜欢。

然后,泛泛地说,大家有要求,有想法,必须以平和方式表达,就像大人现在这样,孩子也一样(是必须,而不是最好!)做不到,大人就不予理睬。

问孩子能不能做到,一定要他亲口答应(一次不行,多来几次,但要过一阵子,要有间隔)。

发生情况时,马上提醒他,是怎么答应的,不听则晾一边。

然后重复上述过程。再要他答应。

一旦有改正迹象,马上大夸特夸,并予以奖励。让他充分明白并体验到满足要求后大人的喜悦以及他自己的喜悦。

孩子会复发的,不是一次就能解决好,过程可能长达数月。所以大人要坚持住,而且要家人配合好。

再者,大人自己要树立榜样,不要对孩子乱发脾气。大人通过发脾气制服孩子,其实就是提醒孩子脾气大是有效的威慑途径。孩子的脾气最可能的来源就是学大人。所以先反省自己。

其实孩子很多事情都可采用类似的一套解决方案:平静沟通、达成一致、及时提醒、表扬进步、反复温习、树立榜样。

在发脾气的当口与孩子硬碰硬是即笨、又无效、而且“后果很严重”的办法,而向孩子妥协则是最笨、效果最糟糕的选择。

孩子待客礼仪必知的十细节。刚回到家,儿子便从书包里掏了三张粉色资料,千叮万嘱的要我好好阅读,并要签上家长的观点或建议。细细翻来,这些文明礼貌提示对孩子在确有益,特别记下主要十条经典待客礼仪:

一 作客礼仪:

1) 一定要提前约时间,约好时间后,一定要守时,不迟到。

2) 进门之前应该先按门铃或敲门,经允许之后再进入。

3) 在进门之后,见到长辈要用适合的称呼问好。

4)主人请你吃东西时要说谢谢,但也不要吃的太多,不要狼吞虎咽。如果主人没有邀请,一定不要随便吃主人家的食品。不要在主人有家里调皮捣蛋、乱翻东西,也不要随便进入主人的卧室。

5)离开的时候,要语气温和向主人家中的每一个人告别,并请主人留步,不要远送。

二 待客礼仪:

1)家里有客人来,应该把自己的空收拾整洁,还要注意个人的仪容与仪表。

2)听到客人敲门或按门铃,要尽快应答、开门。客人进门之后要亲切微笑,如果提着东西或者雨伞,要主动帮助提接。

3)如果客人是父母的朋友,那么小朋友们在与客人问候完毕,并帮助父母上茶后,应该主动告辞离开。

4)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赠予的礼物,但是对于别人要大方。

5)客人起身告辞时,要站立起来,随同家长一起送客,客人离开之后再关门。

突然想起小妹最近特烦恼,已经5岁了的儿子在家挺听话的,可一旦出门见到外人就闹别扭,让他跟别人问好打招呼就是不肯。小小年纪脾气也大,而且与稍大些的孩子玩乐时,只要没顺他意就爱哭,有时一生气还动手打妈妈,小妹夫妻俩为此极度郁闷,觉得孩子再这样下去就显得缺少教养,而且会给别人留下不礼貌的印象。

都说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能从小培养成懂礼貌、有修养,人见人爱的好孩子,这也是我对小熊的期待。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知礼节,懂礼仪。那么怎样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呢?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探亲访友,还是在家中款待亲朋好友,这都是让孩子学习礼仪,提高交往能力的好机会。 让孩子学会待客之礼

待客在等待客人拜访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告诉孩子见了客人应面带微笑,起立主动问好。对客人的提问,必须认真回答。要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端茶送水。在父母与客人交谈时,不要随便插嘴、吵闹。不对客人评头论足,不讨要礼物等。客人临走时,也要孩子送至家门口,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当然,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社交礼仪的最好榜样。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好的影响。平时,父母就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实践,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人际交注活动。对孩子的礼貌行为及时肯定赞扬,让孩子体验到礼貌行为带来的愉悦,以利于巩固,重复这种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当着客人的面,千万不可责怪孩子,这会让客人难堪,孩子恼怒。不要当着客人和孩子的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探亲访友中让孩子学礼仪

做客父母可在去做客的路上,以交谈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这常常是十分有效的,因为这时父母说的话,孩子听得进,记得牢。

父母应告诉孩子要去哪里,怎样称呼主人,并介绍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与孩子自己的关系。鼓励和启发孩子想出一些新年祝词,向主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当主人端上糖果糕点、茶水时,应先道谢。然后用双手去接。告诉孩子不要随便玩弄主人家的摆设和物品,更不能任意开柜子门、冰箱等。考虑到主人可能会留客吃饭,父母也应提前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让孩子吃出“文雅”来,要小口进食,闭起嘴咀嚼,不要发出声响来。挟菜、舀汤时动作要轻,不要光挟自己爱吃的菜,也不要对菜的味道评头论足。提醒孩子临走时应向主人道谢,说“再见”。

儿童礼仪教育过程:

3-4岁:让孩子学习礼貌用语。如教会孩子说“你好”、“再见”、“请”、“谢谢”,会握手。

4-5岁:让孩子学习使用“对不起”,吃饭时会请别人夹菜,会用手帕,不在嘴里塞满食物时讲话。

5-6岁:让孩子学习在公共场合举止得体,不旁若无人大声叫嚷,使用礼貌用语,守时和仪表整洁,学会做客和接待客人,尊重老人,愿意帮助残疾人。 纠正孩子不良礼仪行为的方法:

温和惩罚法: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明确表示责备或不赞成,注视孩子的眼睛,说清不对在哪里,为什么不对。

自然惩罚法:以不危险为前提,让孩子在实施不良行为的过程中遭到自然的惩罚。 暂时隔离法:在孩子因不良行为产生快乐时,让孩子到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时间以1分钟为原则,使其从快乐状态转为不快乐。

权利剥夺法:暂时剥夺其权利对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有作用。如对于孩子嚼口香糖后乱粘的行为,剥夺其一星期吃口香糖的权利。

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还有待提高,孩子眼中看到的还不是一个人人彬彬有礼、礼让谦和的世界,一些家长平时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孩子回到家庭这个小环境,在百般宠爱下,所有坏习惯都会故态复萌。所以,社会、家庭和教育单位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能不断运用和巩固良好礼仪的环境,才能使其内化为孩子持久行为的最佳方式。

上一篇:如何提高员工素质下一篇:如何关注民生问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