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学生偏科

2024-04-16

如何纠正学生偏科(通用9篇)

篇1:如何纠正学生偏科

家长必读:如何帮助孩子恢复信心纠正“假偏科”

元宵节还未过,假期作业已在提醒孩子:快开学了!每到临开学时,不少家长都帮着孩子总结上学期的成绩,迎接新学期。而不难发现的是,孩子有的科目好,有的科目差劲,偏科可不好。可是,偏科也有真假之分,差别就在孩子的信心上:信心不足,有能力也难出好成绩。因此,把握好你给孩子的尊重和肯定,将帮助他在新学期扭转“假偏科”。

真偏科,假偏科,家长醒目分辨

小任刚进高中时,数学和英语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惟独语文差一些,而班主任恰好是语文老师,常常拿小任的语文成绩说事。这学期期末考,小任的成绩全盘崩溃――原来学得好的几门课也都考得不理想。“这不是孩子能力有问题,而是心智不够,一科被打击,就忘了自己的优势在哪儿。”明眼的杨女士一眼看出女儿问题所在。和女儿几番沟通后,杨女士心里有了打算:接下来,得帮孩子重拾信心,扭转“我不行”的观念。

提示:成绩不好不等于能力不够

从小学到中学,孩子们中间都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喜欢哪个老师,那门科目就学得好,若是不喜欢,连听课也打不起精神,因此会出现“假偏科”。而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专家胡慎之介绍说,年龄越小,越容易受任课老师的`影响,“考得不好,有时是因为他们会有意无意的反抗任课老师。”因此他建议,对偏科的孩子,应该首先了解他对任课老师的看法。

举例来说,有的孩子因为老师不经意的批评或举动,而认为老师不喜欢、针对自己,可以帮着孩子重新认识,老师的做法并不是想故意伤害谁,减轻他对科目的反感。而“即使孩子真的不喜欢某个老师,也是正常的喜好,不必强迫他改变看法。”只要向孩子强调:不管喜不喜欢,都要尊重别人。

最有效办法:以尊重恢复孩子信心

“尊重是最重要的,”胡慎之强调说,不论是科目间的成绩差异,还是孩子对老师的看法,都值得尊重。“每个孩子在能力上都有各自的特点,科目成绩有差异是很正常的。”本来就没考好的科目,越是遭受打击,越没有信心学好那门课,在信心上就先败了阵,“你的尊重和信任至关重要,”青春期孩子那股反着干的态度,也会因为尊重而放低,增加和父母的沟通。

而如果打击来自老师,胡慎之不建议让孩子直接和老师沟通,“孩子控制不住情绪,容易适得其反,”而家长多和老师沟通要有效得多,只要孩子的表现没有影响到同学,请老师也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他一些时间调整态度和成绩。同时肯定孩子独立的判断和信念――老师说你不一定是你的错,但为了对抗的情绪而影响自己的成绩不是最佳的方法。以尊重来恢复孩子对科目的信心,“假偏科”并不是想象中的难以扭转。

篇2:如何纠正学生偏科

孩子偏科的原因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孩子偏科学习,受老师影响较大。第二种情况是,孩子在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某些方面的能力长期未得到培养。

2.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出现了偏科,家长不要太着急,自己先把心态放好,然后教育孩子不要自卑,让孩子掌握积极的心理暗示方法,在面对学习成绩差的科目的时候,要在自己的心理暗示:加油!我一定能行!

3.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孩子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4.循序渐进,从零做起

指导孩子以教材为基础,从最简单的习题入手,只要是做对了,孩子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做难的题目。

5.教育孩子掌握学习方法

不同科目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学习方法也要有所区别。比如有的科目需要记忆的东西多一些,有的科目需要理解的东西多一些。

6.找出差中之差

篇3:如何纠正学生偏科

偏科是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某些科目成绩正常、甚至相当优秀的学生, 却有一门或几门的“弱科”。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全面发展的方针, 小则造成学生个体的片面发展, 大则造成一代人或一部分人知识结构与能力失衡。要克服偏科现象, 首先应从偏科现象的原因入手, 然后“对症下药”, 才是解决中小学生偏科问题的关键。

对于偏科现象的原因分析, 大部分都归结为国家政策、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外部因素。当然, 现在的一些研究越来越注重从学生的内部因素来探究偏科现象的原因。例如, Samuel Kirk认为偏科现象一般可以诊断为学习困难。从Samuel Kirk 1962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以来, 先后出现了四种理论试图解释学习困难的原因。这四种理论主要从神经系统、信息加工、注意力和学习动机四个方面阐述[1] 。本文尝试从迁移入手, 从动机影响迁移过程及其结果的内在机制方面来揭示偏科现象的内部心理因素, 然后通过外在的一些干预机制来实现动机性迁移, 从而纠正学生的偏科现象。

二、从动机影响迁移过程及其结果的内在机制方面来揭示偏科现象的内部心理因素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称为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称为负迁移[2]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 孤立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从学习迁移论的观点出发, 我们可以把偏科现象理解为:学生在某一或某些学科上成功的学习经验不能迁移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 从而使其他科目的学习受到阻碍。当然, 这里的迁移指的是正迁移。

Salomon 和Perkins (1989) 把学习迁移分为高路迁移和低路迁移。前者只需通过重复记忆或反复训练就能自发地、自动化地实现迁移, 后者需要内部认知过程的参与, 需要进行有意识的抽象和概括才能实现迁移[3] 。由于不同学科的知识、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 不同学科之间要实现迁移, 学习者必须有意识地、主动地思考目前的学习与先前经验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就涉及一系列心理因素的参与, 其中动机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 动机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机通过影响与学习迁移相联系的认知结构的建立来间接地影响学习迁移;二是动机通过影响元认知过程, 进而影响学习迁移[4] 。下面就分别从这两方面阐释偏科现象的内在的心理因素。

1.动机通过影响认知结构的建立, 从而影响学习迁移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脑具有一种对外界信息刺激同化、顺应、重组的整合机制——认知结构。它是人脑中的知识结构, 能把储存于人脑中的知识组合成为具有某种联系的网络结构, 即图式。这种认知结构总是倾向于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学习中获得的不同经验加以分析、综合, 从而在原有结构基础上组织起一种新的认知结构。所以, 它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为以后可能发生的学习迁移提供前提条件。而动机通过影响认知结构的建立, 进而影响迁移。

动机包含了一系列的动机因素, 如兴趣、归因特点、学习目标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时, 他更有可能利用认知策略和深层次的加工策略进行学习。最后, 他就更有可能建立起深层次的、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结构, 从而促进迁移。反之, 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兴趣, 他就不会自觉地利用深层次的认知加工策略建立起有助于迁移的知识网络结构, 而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归因特点是影响迁移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个人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努力、态度、兴趣、任务本身时, 成功会使他愉快、信心十足, 从而更加积极地运用深层次的认知加工策略来促进学习的迁移。即使失败了, 他也不会气馁, 而是仔细地分析失败的原因, 及时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 建立起良好的知识结构, 为学习迁移提供条件。相反, 如果学生将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能力、运气等, 成功会使他得意、骄傲而不再付出努力。失败会使它一蹶不振, 认为自己脑子笨, 心中产生无助感。有些偏科学生对于自己的“弱科”, 总把它归因于个人的天赋, 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根本没指望学好。这种悲观心理就使得他们不去分析失败的真正原因, 他们更不可能去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学习目标是影响迁移的另一重要的动机因素。Dweck (1986) 提到两种类型的目标: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具有掌握目标的个体更倾向于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更可能使用深层次的认知加工策略, 他们常常把失败归因于个人的努力不够, 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5] 。这些都有助于迁移能力的提高。当然, 其他动机因素也可能会影响认知结构的建立, 从而影响学习迁移。

2.动机通过影响元认知过程, 进而影响学习迁移

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 同时, 元认知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元认知的实质是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是对认识的认识。在元认知的调控下, 学习者对学什么、为何学、如何学、学习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及各因素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 从而使学习者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元认知, 学习者能全面了解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 这样就使学习者能及时地调整学习策略、学习态度, 有利于后面的学习, 这些都有助于学习迁移的实现。而只有当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动机时, 他们才更有可能利用元认知加工策略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 从而促进学习的迁移。偏科学生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由于在某些科目上缺乏学习动机, 最终就导致偏科现象的产生。由于学习动机的缺乏, 他们就不会利用元认知策略来反思自己的学习, 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学习, 把学习归因于个人的运气、天赋。最后, 他们干脆放弃某些学科的学习, 最终导致学科之间差距更大, 甚至还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

姚梅林教授认为, 动机对迁移的影响至少有两种可能:一是适宜的动机状态能够促进良好知识结构的建立, 进而为以后可能发生的迁移提供前提条件;二是积极的动机状态能够提高主动应用所学经验的意识性, 进而促进迁移。这种迁移可以看做是动机性迁移[6] 。这正是动机通过对认知过程产生的积极影响, 从而促进迁移的精辟概括, 也是纠正偏科的有效途径。

三、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实现动机性迁移, 进而纠正学生的偏科现象

要实现动机性迁移, 纠正学生的偏科现象, 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实现。

1.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的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问题或任务,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 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 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 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的一种教学模式[7] 。由此定义我们知道, 问题是引领“问题解决”教学的开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他们会主动探索, 勇于实践, 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 他们获得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从而能更好地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 为以后的学习迁移打好坚实的基础。而且,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他们要综合利用各个学科的知识, 这样能使他们深刻体会到各种知识是互相联系的, 每一种知识都是重要的、有用的。所以, 他们中的一些偏科学生就能正确地对待每一门学科, 并且会主动地迁移习得的知识、技能, 甚至学习策略和方法, 从而实现跨学科迁移。

2.贯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 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全球发展趋势。在中小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在于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自己的课堂,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创设生动的、真实的或近似真实的学习情境, 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进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对于一些难以用口头或板书表达清楚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视频材料把他们直观的表现出来。这样既能吸引学生又能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从而使学生更主动、更容易地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 有利于学习的迁移。最后,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一些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 而且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 可以与别人交流, 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同时, 学生能反思自己的学习, 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学习态度。这些都能促进学习的迁移, 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平衡。

3.教给学生元认知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其主动迁移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元认知策略将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 从而引发学习动机, 促进学习迁移。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学生总结学习经验, 同学间交流学习经验, 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把握知识结构, 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知识结构, 促进学习的迁移。同时, 在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意义, 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提高学习迁移的意识。

利用学习动机性迁移来纠正学生的偏科, 使学生对各门学科的知识都能较好地掌握, 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技能都能较均衡地发展, 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纠正学生的偏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要真正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还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团结协作, 综合治理。

摘要:动机迁移理论认为:偏科现象的内部心理因素在于学生没能很好地实现学科之间的正迁移。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它通过影响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元认知迁移影响学习迁移。教师可以通过外在的一些干预措施来实现动机性迁移, 如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元认知策略等, 来纠正学生的偏科现象, 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偏科,动机性迁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忆春.部分偏科学生自我效能感问题浅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10) :102.

[2]王逢贤.学与教的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04-105.

[3]Salomon G, Perkins, D.N.Transfer of Cognitive Skills fromProgramming:When and How?[J].Journal of EducationalComputing Research, 1987, 3 (2) :149-1691.

[4]Kevin J, David A.Motivational influences on Transfer[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6, 41 (3) :147-160.

[5]Cléine darnon, Dominique Muller, Sheree M.Nelly Pannuz-zo[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chology, 2006 (98) :766-768.

[6]姚梅林, 赵敏.动机性迁移: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33.

篇4:如何纠正学生偏科

【关键词】语文学习 兴趣不够 辅导

陈XX,在初一(5)班50名学生中算是个优生,课堂学习很认真,也喜欢发言。语文学习基础不错,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够,课外阅读量不够,课外知识不丰富,知之甚少。

怎样让他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呢?

我先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学历初中,母亲务农,小学未毕业,父母亲均在九江市某超市打工。家庭条件较差,居住在租赁房中,父母从事的都是体力活,对该生期望较高。

然后笔者通过观察了解其在校情况:性格开朗,成绩不错,性格也不错,同学们较喜欢与之交往。做事较沉稳,有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较偏向理工科的学习。

从家庭来看,由于家里条件差,该生较懂事,所以学习比较认真,主动,由于是男生,偏向于对理科的学习,父母文化程度较低,所以看到孩子每天写写算算,成绩在班上前十名,也就忽略了对该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从学校来看,该生性格好,乐于助人,成绩上游,特别是深得物理老师的欣赏,对语文素养的自我要求不高是可以理解的。在语文学习上,只要不拉分就行了。

接着开始我的辅导过程:

(一)确定为自己的辅导对象。教师确定陈XX为自己本学期受导学生。并与该生先来个互动了解。通过轻松谈话,了解该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和学习中的困惑,也向该生告知教师对他学习的了解,考虑到该生是优生,更应注意保护其自信心、自尊心,在肯定其现有语文成绩的基础上,通过聊一些语文上的基本知识和文学趣事,让其认识到语文学习中的不足。

(二)观察思想的转变。通过作业反馈,发现其没有真正意识到一个优生不能只满足课堂,只满足于分数,而应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

(三)课堂上找碴。在课堂上故意提一些超出知识点的问题,挫挫其锐气,让他回去能拓展,查查资料,课后能主动提些问题,能回答出相似知识点的问题。发现在预习作业中的资料查找、字词这些做得较多也较认真了。但思考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特别是回答仍做得不深。

(四)下猛药刺激。怎样才能让陈XX不躺在自己语文成绩还行的分数上混混就行了呢?怎样才能让他意识到自主学习将给他的语文学习带来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结果呢?我想了很久,光讲道理肯定是不行的,道理像他这样的孩子都懂,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话早让他烂熟于心了。针对他好发言、好表现的特点,我想到了一剂“猛药”,但一定要注意火候。我决定让他自己来上一课。在和他商量后,他觉得有意思,同意了,这也是他具备的特质,敢于接受挑战。为了达到目的,这一课我让他自己准备,当然,不懂的可以随时问我。结果可想而知,以他平时的学习习惯,这节课上砸了。在同学们的课后评价表上,除了胆子大,勇气可嘉这样的安慰性词语外,诸如课堂气氛沉闷、照本宣科、课文不熟、不能正确回答同学们的问题比比皆是。我与他详细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告诉他主观原因还是他知识面不够,对课文思考不够,对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分析及准备不够,我让他从内容到形式,从作者到背景材料甚至文章提到的常识做一个细致的了解并用激将法让他再上一次。这一次,课堂效果明显强了。通过上课他有了切身体会了,我再和他谈语文学习中他的问题,他就能理解和接受了。

(五)家访协调和巩固。为了巩固辅导的效果,我特意到他家做好家长的工作。希望家长理解和支持该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花的时间在增长,特别强调的是不要认为看课外阅读书是看闲书,打击了该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预习作业中思考文本时,能就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提出疑问;课堂上也能回答一些迁移拓展的问题,还能积极组织本组的语文小组开展合作讨论探究活动,更可贵的是能从语文报中找出问题主动问老师。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语文学习偏科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作者简介:孙小南、唐涛,江西省教育厅机关后勤服务中心,邮编:330038

篇5:如何纠正学生偏科

一、谓语错误

在中学英语学习中,谓语错误是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的分水岭。英语谓语的确形式多样,学生一不小心就会写出一些错误形式。以笔者在中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学生常见错句为例,不难发现其中大多数是谓语动词错误。

1. My school have a long river.

2. You doesn’t scold me.

如何改正这些错句,对于教师来说非常容易。而真正需要明确的,是学生写出这些错句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对谓语动词形式不熟悉,对人称、单复数不了解。

二、如何纠正

虽然谓语有16种时态,但其中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影响最大的还是一般现在时,甚至很多高三学生还会经常写出这样的错句。作为中学英语教师,不能急躁冒进,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语法知识。下文以一般现在时为例,谈谈如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最基本、最重要的谓语一般现在时时态。

(一)展示正确的谓语形式

给学生讲解谓语一般现在时的几种常见表达方式(以动词make为例):

1. make (当主语非第三人称单数时,否定形式为don’t make)

2. makes(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否定形式为doesn’t make)

3. am / is / are(句中没有行为动词时,否定形式直接在后面加not)

4. am / is / are made(表示被动时,否定形式在中间加not)

5. can made(当句中含有情态动词时,否定形式在情态动词后加not)

6. can be made(当句中含有情态动词且为被动含义时,否定形式在情态动词后加not)

(二)明确主语的人称和单复数,及其连接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列表形式,向学生展示与不同谓语连用的各种形式:

表一:主语人称和单复数

表二:主语人称和单复数与be动词的连用

表三:主语人称和单复数与行为动词的连用(以make为例)

有了以上表格,一般疑问句的构成就容易掌握了。

表四:一般现在时的一般疑问句构成(句中不含行为动词时)

表五:一般现在时的一般疑问句构成(句中含行为动词时,以make为例)

表六:一般现在时的常见时间状语

三、练习巩固,预防出错

学生在熟记以上表格后,还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做到熟练于心,避免再使用“be+动词原形”这样的错误结构例如,在掌握了一般现在时的谓语后,上文中的两个错句就可以由学生来纠正:

1. My school has a long river.

2. You don’t scold me.

篇6:如何纠正学生偏科

一、中学生“偏科”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中学生“偏科”具体表现为四个层面:一、重视智育有关学科的学习,忽视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二、非常重视中高考的必考科目,而轻视非中高考考试的学科。三、即便在中高考的考试科目中,学生也会根据学科难易、考试拉分的情况和时间的投入与产出比等因素,分出主次,区别对待。四、即使在学科内部,许多中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是不平衡的,他们对于中高考有要求的内容,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于不太好考核、考试要求比较低或者没有要求的内容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很少,甚至忽略。

就像小孩吃饭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一样,中学生这种“偏科”的行为也会造成他们畸形发展,对其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这里我们首先就来剖析一下许多中学生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思想和观念:他们一般认为进行非考试科目的学习势必会“浪费”其宝贵学习时间,减少其用于考试课程和内容的学习时间,进而会影响其学习成绩。其实这些中学生实际上是忽略了世界上万事万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没有一个系统的观念。这里抛开大道理不谈,即使作为中学生要追求考试成绩这个目标,也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全面发展来实现的!我们平时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并不一定就对其提高学习成绩不利;相反,如果我们中学生能够对二者关系处理得当,反而会有助于其提高学习效率,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事实上,倒是学生有“偏科”的情况反而更容易招致失败!因为那样做已经违背了世界普遍联系的客观规律,片面发展实际上是割断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因而最后也就很难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二、中学生全面发展与学习成绩提高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先学生加强德育对于提高其学习成绩是有着重要作用的。这里的德育是指广义的德育,既包括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包括心理教育。其实学生的心理素质好坏对于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是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说,众所周知自信与成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而我国现在还有不少中学在搞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之间竞争很激烈,其结果往往是“成功者少数,失败者是大多数”,这样严重挫败了大部分中学生的自信心,这不仅对他们提高学习成绩非常不利,而且这种消极的心理会影响学生未来甚至是他们整个人生的发展!因此,通过对学生自信心教育与自我教育,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对于他们未来人生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学生的态度、意志和兴趣等方面的心理品质对其学习行为和效果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说明了加强心理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至关重要的。总之,学生注重自身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不仅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其提高学习成绩的现实需要。

其次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对其提高学习成绩也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大家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道理,身体健康当然也是学生投入学习的最基本的条件。体育活动的适当开展,可以使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对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学生的体育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本条件。其他诸如审美教育、劳动技能的教育实际上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都起到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而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比如说每年各地的“高考状元”和“中考状元”的例子也可以证明这样的道理。这些“状元”们是考试中的佼佼者,也是我国众多中学追求的极致目标。按照传统应试教育的思维逻辑,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肯定都是些“不食人间烟火”,学习起来废寝忘食的家伙,但事实上,把全部时间都用于学习上这样的人很少;大部分“状元”都是学习很有规律,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广泛,平时坚持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总之,学生德、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各科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是有很重要作用的。

三、摈弃“偏科”做法,坚持全面发展

以上我着重论述了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作用。另外在智育学科的内部,学生根据中高考的要求,出现厚此薄彼,偏科的情形也是非常普遍的。这也是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观念上的一种偏差。这个同样可以用哲学上系统和联系的观点去进行驳论,这里我就不去赘述了。事实上,学生各个学科全面平衡的发展,不仅对于其提高单门学科的考试成绩是有重要作用的;而且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各个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会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而有些学科在中学阶段容易被学生轻视的,如语文和地理等学科,却是在他们今后大学许多专业的学习中作用很大,在其未来的工作中也是应用很广的。这要求我们中学生要有长远眼光,不能急功近利。

篇7:如何纠正学生偏科

一、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规律

汉字的构字和用字是有规律的。合体字都是由基本字和部件构成, 基本字大多是汉字的偏旁, 学生掌握了基本字和本义的关系后, 就可以由一个字引出一串字, 掌握规律,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教学“福”字时, 根据以往的经验, 我知道学生易把示字旁写成衣字旁, 便把“福、祝、神、祥、礼、祖、祈、祷、祀”等字写出, 让学生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经过思考后明白, 这些由“示”字组成的字大都与崇拜、祝愿、鬼神、祭祀有关, 与祭祀有关的活动都是示字旁。同时, 引导学生了解衣字旁有关汉字的规律, “衬、衫、褂、裤、裙、袜、裸、衩、袄、袂、襟”等字时都与衣服相关。学生掌握了这样的规律, 他们再写这两个偏旁的字就很少出错了。也不用一遍遍地死记硬背什么时候该加一点, 什么时候又该少一点了。

二、追根溯底, 探究汉字的根源

有些词中的字是由该词形成特定的意义决定的, 由于时代的阻隔, 我们平时只知道有些词的用法, 而不知道该词形成的历史背景, 书写时难免用现代的观念去理解它, 结果常常写错。实际上, 有些词尤其是一些成语的形成往往凝结着浓郁的文化风俗或附带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记忆该类词时把它们挖掘出来, 既使学习的过程充满意趣, 又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从而大大减少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现象。如“破釜沉舟”, 平时学生最容易写成“破斧沉舟”。而“破釜沉舟”作为一个成语, 它是约定俗成的, 且有一定的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写道:“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皆沉船, 破釜甑, 烧庐舍, 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 无一还心。”当年项羽为了激励士兵, 不给自己留退路, 于是让所有人摔掉做饭的炊具, 烧掉所有渡河的船只, 焚毁房屋, 每个人只带三天的口粮做战。让所有士兵都勇往直前, 要么胜利, 要么战死, 反正没有后路可走了。可见破釜沉舟中“釜”指的是做饭的炊具。后遂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 有进无退干到底。了解了字词的来源和意思, 就不会把“破釜沉舟”写成“破斧沉舟”了。

另如 (括号内是正确的字) :再接再励 (厉) 、默守成规 (墨) 、名列前矛 (茅) 、不径而走 (胫) 、中流抵柱 (砥柱, 山名) 、黄梁美梦 (粱) 等, 均可通过探其字源, 帮助学生巧记字形。

三、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学会分析汉字的结构

汉字非常注重结构的匀称和平正, 教学生写字时, 不仅要求字写得正确, 还要学生仔细观察体会汉字的形体美。这可以从根本上帮学生纠正错别字, 也能起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对汉字感情的目的。

如“慧”中间部件是否出头的问题, 我们这样做:在黑板上写下“事、争、康、群、伊、唐、律、妻”和“急、慧、绉、帚、雪、寻、当、邹、皱、诌、驺”,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 “彐”部件的第二笔, 右边什么时候出头, 什么时候不出头。学生发现当中间有一竖 (竖钩) 穿过时, “彐”中的一横出头, 否则就不出头。

教师进而引导, 这种字形特点恰恰体现了汉字非常注重结构的匀称和平正。若有一竖 (竖钩) 穿过, 而“彐”中的一横不出头儿, 汉字看起来好像没有“站稳”, 要向一边倾斜;没有一竖穿过, 而“彐”中的一横却出头儿, 汉字好像多了一冗笔, 看起来不利索, 这正是汉字对形体美的一种追求。

四、通过偏旁表义和推断形旁帮助学生识记汉字

1. 偏旁表义

用偏旁表义是汉字的特点之一。对一些字的偏旁, 如果能说出它的标义, 错误就能减少。例如两点水与三点水, 学生很容易搞混淆。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 用“两点水”作偏旁的字, 大都和冰有关, 如“冻、冷、凉、凝、冽”等字;而用“三点水”作偏旁的汉字, 则大都和水有关, 如“江、河、湖、海、洋”等字。又如, “衤”和“礻”易混, 其实“衤”是“衣”的变形, 因此“被”“衫”“补”“裸”“襟”等字都用“衤”, 而“礻”与占卜、祭祀等有关, 因此“神”“祝”“礼”“祈”“祷”等字都用“礻”。因此, 了解造字方法, 根据方法判断汉字的一般组合规律就能大大地减少错别字, 也不会因为字形相似而使“孪生兄弟分不清”了。

2. 推断形旁

形声字是汉字中的大家族, 有人统计, 形声字占汉字的80%还多。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 因而, 推断形旁, 明了字的意义所属, 就能大致判断出该字在句中的运用正确与否, 从而辨别书写的正误。如:易混淆的五个字“清、晴、睛、请、情”, 都是形声字, 读音相近, 字形相近, 但形旁却完全不同。这就可以从形旁入手分辨它们。“请”形旁为“言”字, 表示该字与语言或话语有关, 如请客;“蜻”形旁为“虫”, 表明与昆虫有关, 如蜻蜓;“清”形旁为“三点水”, 表明和水有关, 如清水;“晴”形旁为“日字旁”, 与太阳、季节、时辰有关, 如晴天;“情”形旁为竖心旁, 与人的心理有关, 如情感。再如“檐”是木字旁, 指房顶伸出的边檐, 如屋檐;“瞻”是目字旁, 与眼睛有关, 如高瞻远瞩;“赡”是贝字旁, 与钱有关, 如赡养。

篇8:孩子偏科怎么纠正等

A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不同偏好和更擅长的方面,家长不能强求每一科成绩都很好,这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但小学阶段学的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明显偏科还是应该采取一些措施纠正。家长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在此给您几点建议:

1向孩子和数学老师分别了解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数学成绩差,是对数学没兴趣还是学习中有困难或是其他原因,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2如果是兴趣问题,可以多与孩子讲讲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事例或玩一些数学游戏,让孩子理解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很重要,引导和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3找出孩子的知识薄弱点,进行重点辅导。例如计算能力差,可以每天坚持做口算练习;分析能力差,就重点指导推算方法,加强对基本公式、法则等的记忆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必要时可以请老师或家教专门指导。家长还可以用优势科目给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以此带动弱势科目的学习。

4家长应多与数学老师沟通,恳请老师配合。例如在课堂上叫孩子回答一些他能回答的问题,课下做一些单独辅导,或向家长反馈孩子目前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指导,让孩子能跟上进度,提高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怎样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Q现在孩子逆反心理特别强,和他好好说话不听,气得骂他也不管用。前不久还为一件小事情跑出去一夜,第二天早上才自己回来。我气得打了他一下,他就又要跑出去,还说不想在家待了。我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去管他。

A孩子这时正处于青春期,产生逆反心理是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之一。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家长要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和他们沟通。孩子不愿意待在家里,说明家庭环境或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让他不能接受的地方。家长要先想想是什么让孩子不愿回家?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在引导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不要被孩子的态度激怒,这样才能继续你和孩子之间的对话。生气、打骂、批评、严厉的说教只会让孩子更反感。家就该是让孩子感到温暖、安全的所在。父母的言行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动态和行动方向。

2加强和孩子问的良性互动。要以对等的态度面对孩子,而不是摆出至高无上的家长姿态。平等、尊重、信任,是每个人都希望获得的,孩子也不例外。把孩子当朋友一样,以平等式的模式教育,也许效果更好。

3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多给他正面的评价和细心呵护。让孩子感觉到你们对他是认可的,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才可能真心和你们交流,这是教育和引导他的基础。

篇9:如何纠正学生偏科

营养是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 营养状况与体质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于每个国家来讲, 国民的身体素质都对其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 了解国民营养状况, 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快解决, 成为了当今健康产业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到壮年的过渡阶段, 而且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因此, 大学生营养情况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有关调查显示, 我国大学生营养状况存在许多问题, [1]其一, 男生的体质量超标率近乎50%, 而女生的体质量超标率明显低于男生, 约为20%。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的体质量超标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二, 膳食中营养不均衡导致大学生出现营养问题。人群摄入蛋类、豆类、水产品等食物偏少, 而女生的饮食结构更为均衡。其三, 不良营养习惯导致的各类营养问题。大部分学生对营养知识的缺乏, 不良的饮食习惯, 如:不吃早餐、三餐不定时定量等问题。大学生的食物来源有一定的局限性, 只能在学校食堂和附近的快餐就餐, 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不良营养现状的主要原因。

提高营养健康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政府意识到, 营养健康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关系到全民素质的高低。2l世纪的经济、技术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是人口素质的竞争。要提高中华民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就必须下大力气, 不断改善全民族的营养健康状况, 努力提高公众营养健康水平。我国政府提出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把改善和提高人民营养健康水平,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 关注营养与健康问题应当成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2]

二、大学生不良营养习惯及产生原因

(一) 不重视早餐

1.早餐是上午营养素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关, 学生一般上午的学习任务都比较紧张, 有大量的脑力劳动, 也有较多的体力劳动, 而学习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大脑细胞能否获得稳定的血糖供应及其产生的能量;2.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能量的30%, 营养素应达到每天膳食中营养素推荐量的25%,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早餐才能说其质量好, 称其为“营养早餐”;3.大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备餐或用餐、减肥或节食、不喜欢早餐的食物、不想吃或不饿等。

(二) 常吃快餐

1.西式快餐主要是以油炸、煎、烤为主要烹饪方式的快餐食品, 通过对快餐食物的分析发现, 快餐食品能量较高, 但其中所含的其他营养素, 如维生素、矿物质等相对都很低, 快餐中的饮料大多是含糖高的饮料, 几乎不含什么营养素;2.经常吃快餐, 能量的摄入会超过身体的需要, 多余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在人体储存起来, 从而引起肥胖。

(三) 三餐不定时定量

1.大学生由于上课时间问题或者丰富的课余活动, 导致无法按时定时定量就餐;2.女生普遍追求苗条, 跟风减肥, 是三餐不定时定量的主要原因;3.参加活动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 也会导致就餐不规律。

(四)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沉迷网络时间过长, 体能消耗大, 导致长时间过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缺乏运动和锻炼。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的营养习惯非常差, 追溯原因, 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匮乏。大部分大学生对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每日必需营养素的摄取、膳食纤维的作用等了解很少。[3]2.大学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迈进大学校园的学生, 刚刚走出中学紧张压迫的教育, 很多学生过度放松。大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对较轻, 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一部分大学生选择积极参加活动和社会交往, 这无疑会造成饮食不合理、过分饮酒等问题, 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大相径庭, 在寝室沉迷游戏、网络等, 不按时饮食、运动少, 导致严重的营养问题。

三、在食品专业教学中纠正大学生不良营养习惯的对策

作为食品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不仅要重视个人的健康, 更对未来的栋梁和社会的健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各高职院校有责任在食品专业教学中纠正大学生的不良营养习惯。

(一) 开设“营养讲堂”

食品专业大学生一般在接受专业基础课程后, 都会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 但是却依然缺乏营养指导。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首要前提,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膳食中, 谷类所占比重都偏多, 高碳水化合物中过剩的部分会转化成脂肪, 会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 [4]所以这种传统的营养习惯, 可以从新一代的大学生开始改变。在我国, 大多数人的食盐摄取量偏高, 食盐过剩会导致高血压等病症的发生, 这种久而久之的不良营养习惯也要根治。

(二) 注重教学过程中营养方面知识的讲授

食品专业的学生应该拥有良好的营养习惯和丰厚的营养知识功底, 这样才可以给社会公众树立一个值得信服的榜样, 这样的食品营养工作者才有说服力。如何培养这样的有利于社会的人才, 这离不开我们的高等教育。

食品专业学生在本科学习过程中, 将系统地学习到食品的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安全检验等知识体系, 还会学习到食品营养及其相关的知识, 从而培养出合格的食品专业人才。为纠正大学生不良的习惯, 各高校应积极全面开展营养学相关课程, 教学内容应广泛, 教学形式要多样。除课程设置的教材以外, 应将实时的健康、营养问题向学生传达, 指导学生了解最新的营养发展状况, 关注最新的科学动向, 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接收、消化和整合的能力, 积极激发学生对当今社会营养问题的思考, 从而进行反思, 从意识上督促学生改变其不良的营养习惯。

(三) 借助校园媒体力量, 开展课外营养健康活动

利用校报、广播站等大学生熟悉的校园媒体, 大力宣传食品营养的信息及其重要性, 有针对性地将这一民生健康问题传播到人群中去, 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从食品的营养成分到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良好营养习惯的重要性等, 普及大学生营养知识, 使学生了解平衡膳食、合理营养。

浓郁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优良素质的地基, 为了大学生的营养健康, 开展营养知识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之余, 我们要学以致用, 开展丰富的课外营养活动, 例如, 积极进行科研试验, 组织学生对大学生饮食状况进行调查, 并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大学生的Se、Mo、Ge、V膳食营养状况,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火焰法测定大学生饮食中的Fe、Zn、Ca、Mn含量。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营养健康的认识。

四、结束语

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纠正学生不良营养习惯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各高职院校的食品教学中, 应当将课程内容与课外活动有效融合在一起, 形成知识与应用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亲身体验并潜移默化地改变不良营养习惯,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状况, 使营养摄入更为均衡。

参考文献

[1]陈志明, 吴素琴, 何晓琴.婴幼儿家长营养知识及幼儿饮食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09, 21 (5) :76-77.

[2]杨月欣.公共营养师 (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94.

[3]周丹.大学生营养健康与科学饮食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8 (3) :199-200.

上一篇:个人网店客户关系管理下一篇:党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