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河东区汤河上游水系生态综合整治探究

2022-09-12

1. 概述

汤河又名温水河, 全长56.9km, 流域面积460.2km2。汤河大致由北向南, 由原葛沟镇刘家巩头折转向西, 到东安乐西又转向南, 至河东区圪墩分东、西两股, 东股断面较大, 河道弯曲。西股顺直, 但断面较小, 东西两股于郭家湾汇合, 顺南而下, 于禹屋村东汇入沭河。汤河流域上游为丘陵山区, 下游为平原。

上游段位于河东区汤头镇, 下游段即汤头镇薛家店子村以南河段已经进行治理。汤河上游段河道弯曲, 平均宽度在20米左右, 沿河两岸汪塘众多。

多年来, 汤河上游河道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没有全面地进行疏通整治, 沿河村庄村民向河道、汪塘、沟渠里倾倒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 致使河道变狭窄, 汪塘面积萎缩, 再加上周边人们为了扩展土地,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侵占河道、汪塘的行为, 致使河道不再通畅。

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该流域生态综合整治, 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协调, 最大程度地给当地生产生活创造便利, 帮助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营造美好生活环境。

汤河综合整治的内容包括清淤整治与水系连通、生态护岸与安全防护、水质净化与绿化美化。

2. 河道整治与水系连通

2.1 河道整治

恢复被违法侵占的河道, 依法拆除河道保护地范围内的违章建筑。根据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改、扩建不符合防洪除涝标准的桥涵、土坝, 保障防洪安全。聘请具备相应勘察设计资质的水利设计单位做好前期勘测工作, 对黑臭底泥做好底泥污染调查, 明确疏浚范围和疏浚深度;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

2.2 水系连通

汤河上游两岸分布着众多汪塘, 大部分汪塘位于村庄周围, 汪塘可在排涝除涝、水产养殖、农田灌溉、水环境改善、美化生活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

设计单位对汪塘水系进行统一的勘测设计, 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汪塘水系多余水量设计暴雨历时和时间以24小时降雨在12小时排完。河道、沟道、汪塘的连通包括清淤整治和新建连通沟道疏通水系。疏通水系, 应做到沟、汪、路、田、林、渠、村居系统布局, 灌溉、排水系统相互融合, 水系沟渠和汪塘互联互通, 将死水变成活水以实现“流水不腐”, 增强水体承载能力。

河道与汪塘沟渠清淤工作应在汛期来临前完成, 按照“先下游再上游、先村内再村外、先沟渠再塘库”的原则, 制定清淤作业模式和工作标准。

2.3 避免“同流合污”, 实现雨污分流

目前, 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新农村建设中实施雨污分流, 雨水通过村内雨水管道直接排到汪塘、河道;就近有污水处理厂的村庄污水需要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 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水质达到相应国家或地方标准后再排到河道里, 这样可以防止河道被污染。雨污分流后能加快污水收集率, 提高污水处理率, 避免污水对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 明显改善村镇水环境, 还能降低污水处理成本。部分村庄因其独立性和分散性等特点, 可以灵活组合生物+生态处理技术, 如“化粪池+潜流式人工湿地”工艺的庭院式污水处理技术或“强化一级处理+生物处理+人工强化生态净化”工艺的分散式处理技术等。探索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应用, 管网因地制宜, 选择合适的工艺, 做到“建得起、用得起、管得好、费用低、效果好”。经过处理水质达标后可通过雨水管道排入汪塘或河道。

2.4 培养村民卫生习惯, 避免垃圾倒入水系

落实资金投入, 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规范垃圾箱选址, 尽可能在村民习惯倾倒垃圾的地点设立垃圾箱, 合理选择垃圾处理模式。村集中处理模式:采用“户分类—组集中—村收集—村处理”模式。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运行机制, 确保环卫保洁人员监督管理和考核奖惩机制有效运行。

扩大对村民的环保宣传力度。采用各种各样、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环保宣传, 逐步增强农民环保意识。通过报纸、广播、宣传栏等传媒, 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单等形式, 深入农村开展环境卫生重要性宣传, 及时曝光“脏、乱、差”等现象, 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共同关心和支持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 逐步消除乱倒乱扔生活垃圾的不良习惯, 有效提高农村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生态环保观念。

3. 生态护岸与安全防护

3.1对汪塘沟渠外轮廓线进行规划形成岸线, 岸线外围为环水道路或民居、临水景观, 岸线应保持或修复成自然弯曲的型式, 比如采取圆形、近圆形、椭圆形、狭长形、不规划多边形等, 尽量保持其原有的自然形态, 达到外形整体流畅优美、自然和谐, 避免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刻板形状。主河道与汪塘沟渠固岸综合考虑安全、生态、景观等因素, 在满足岸坡稳定的前提下, 应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选用生态护岸, 保持水系自然形态。常用生态护岸形式有草皮护坡、灌木护坡、木桩护岸、漂石护岸、干砌石护岸及宾格网护岸、生态袋护岸、连锁块式护岸及组合护岸等。杞柳在河东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一次种植多年收益, 是河东区农田常见的一种经济作物, 杞柳系多年生灌木, 杞柳主根少而深, 发达的主根可深达1.2米, 侧根比较发达, 多集中在0.3米以上土层中。对防风固沙, 保持水土, 保护河岸、沟坡、路坡具有一定作用。在不影响防洪排涝的地段, 可尝试采用杞柳固堤护岸。

3.2沟渠、汪塘因条件限制需要浆砌石护砌的岸坡, 护砌方式采用随坡就坡、自然过渡, 选用石材在满足强度、耐久性条件下保持石材原有形状, 大小石材结合相互嵌固, 采用M10砂浆作为砌筑砂浆。砌体内部砂浆铺浆饱满, 外部不露浆。正常水位以上部位可适当选用大型石块、粗糙石头、卧牛石及凳石等自然石材, 留出石缝, 创造水生生物繁衍生息的生态条件, 让水生物有附、隐匿和活动的空间。砌石护坡有条件的地方留出戗台, 覆盖种植土, 尽可能多的增加绿化面积。

3.3汪塘岸边及亲水平台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护栏, 护栏顶部水平承载力不小于1.5KN/m2, 应重视安全护栏和景观的协调性;可在空间足够、易发生危险的部位种植带荆刺的绿化植物, 如紫叶小檗、刺槐、蔷薇、木瓜海棠等, 即增加绿化面积, 又能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

4. 水质净化与绿化美化

4.1 沟渠入河口及汪塘入口应设置前置塘或沉淀池, 以减少河流和汪塘的淤积。

汪塘周边宜布置植草沟, 减少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在河道开阔地段及汪塘栽植水面植物的密度不宜过大和拥挤, 要与水面功能相结合, 留出水面空间以满足沉水植物生长需要。栽植沉水植物如金鱼藻、黑藻、狐尾藻、苦藻等, 浮水植物如睡莲、荇菜、芡实, 挺水植物如兹姑、水芹菜、菖蒲等。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 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释出氧气, 在固碳释氧的同时, 水生植物还会吸收水体中的许多有害元素, 从而消除污染, 净化水质。

4.2 在河道开阔地段、汪塘、沟渠适宜位置栽种水景植物。

水景植物分为水边植物、驳岸植物和水面植物。选择蒲草、水芹、千屈菜作为水边植物, 可丰富岸景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可在岸边栽植垂柳、或配碧桃, 或栽几丛月季、迎春、连翘, 以达到春花秋叶的效果;也可以用锦熟、黄杨、雀舌黄杨和小叶黄杨、金针女贞组合成图案的植物景观, 或剪成不同造型用于绿化美化;还可以采用地锦、凌霄等藤蔓植物。在汪塘水中不同区域栽植睡莲、荇菜、芡实、慈姑、莎草, 丰富景观效果。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 在岸边修建休闲广场、步道、凉亭、健身器材等, 做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将水系及周边打造成舒适宜居的园林景观。

5. 结语

采取清淤整治与水系连通、生态护岸与安全防护、水质净化及绿化美化是汤河上游生态综合整治的重要措施。总结和研究小流域水生态综合整治经验, 对今后其他水系流域生态治理规划研究及实施提供借鉴。

摘要:从全流域水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阐述了清淤整治与水系连通、生态护岸与安全防护、水质净化与绿化美化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水系生态,清淤,水质净化,生态景观

上一篇:浅谈职高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下一篇:也谈Word表格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