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会的组建障碍及其消解研究

2023-02-03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籍却在城镇工作、生活的打工者。他们多投身建筑业和制造业, 对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 法律意识淡薄, 在劳动关系中往往处在弱势地位, 因此通过农民工工会这一社会团体保障其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在现实情况中, 它并没有发挥一些应有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落实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 有必要对农民工工会组建障碍及其消解机制进行研究。有鉴于此, 本文首先将对农民工工会的现状进行总结概括, 接着对其存在的组建障碍进行分析, 最后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以求完善对农民工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

一、我国农民工工会的现状

(一) 农民工工会组建率不高

2003年底, 中华全国总工会对我国农民工工会组建情况进行了统计, 虽然全国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已达到113万个, 会员数也达到3600万人, 但它的组建率却仅为30.07%, 与国有企业相比还非常低。2009年10月,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黄镇东在十一届第十一次会议上通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执法检查情况时表示, 目前一些非公企业工会组建问题依然存在, 全国2亿多农民工, 入会率尚不足三分之一。对比两组数据, 可见农民工工会的组建率着实令人沮丧, 时经六年依然相差无几。而且, 及时在当前已经组建的农民工工会里面, 也有很多是为了应付上级指标而组建的空壳子, 缺乏实际功能, 走走形式主义。

(二) 农民工工会定位模糊

农民工工会性质定位模糊, 职责不清。众所周知, 我国工会的机构设置和工作重点都延承于计划经济时代, 当时的主要对象是国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 这就使工会在性质定位上产生了模糊性, 许多职能与政府交叉或直接代替政府执行, 从而嬗变成一个准政府机构, 表现出强烈的行政化色彩,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依靠政府, 背对工人”。 (1)

(三) 农民工工会权益保障功能不足

现阶段流行一种“老板式”工会, 即工会的领导班子不是选举产生, 而是由企业老板内定的, 或者上级工会协商指定的。其中担任工会主席的人选, 大都是企业的主要行政管理人员。在某种程度上, 这种“老板式”工会也与上文提到的对工会性质定位模糊有一定的联系。一旦遇到实际的劳资双方纠纷, 由于工会领导都是安插的领导亲信, 其协调能力就会软化, 并不能拼尽全力争取农民工的权益, 工会组织也就形同虚设。目前, 我国工会的主要工作仅仅停留在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的层面上, 或是帮助农民工寻找维权的主管机关和部门, 其本身并不能发挥直接而积极的作用。

二、农民工工会组建之障碍

从上述农民工工会之现状来看, 农民工工会的组建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

(一) 农民工对工会有排斥情绪

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低下, 法律意识薄弱。农民工一般由脱离农村到城市从事体力劳动, 农民工从事的工种本身并未对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作过多要求。因此, 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一般等同或低于高中学历。正因为受文化水平的制约, 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淡薄。

农民工长期处于传统文化熏陶的生活环境, 一时难以适应利用工会维护权益的方式。农民工的血缘、地缘意识很强, 面对权益受侵害的情形, 农民工往往选择“找关系”。即便是维权受挫, 农民工也没有选择通过工会解决的意识。传统观念的桎梏也是农民工怠于通过工会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原因。

农民工对工会有排斥的情绪。首先, 农民工对工会的认同感很弱, 没有驱使他们主动加入工会的内在推力;其次, 根据《工会法》的规定, 加入工会需要交纳按时会费, 这反而成为了农民工加入工会的外在阻力。工会收取会费在长期看来是必要的, 否则难以支撑工会的运作。但是, 就现阶段而言, 工会尚未发挥明显的功用, 要求农民工对一个本无吸引力的组织投入资金, 他们经过一定的成本考量必然会抗拒加入工会。

(二) 农民工工会设置存在障碍

农民工流动性强、工作稳定性弱 (工作性质方面的原因) 的特点决定了组建农民工工会存在先天的障碍。农民工从事的工作一般具有临时性, 农民工工会的人员变动频繁, 导致人员分散、无凝聚力, 并且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

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 而工会是代表农民工的权益, 与企业的利益是反向的。当农民工追求更高的劳动保障水平, 意味着企业利润的缩水。因此, 就用人单位而言, 对于工会的建设缺乏自主能动性, 反而会认为工会是负担。

工会维权职能发挥不善, 导致功能偏差是工会组建的主要障碍。工会一般通过与用人单位沟通的方式解决, 但效果甚微;其他解决途径则依赖于行政机关和司法部门协助才得以实现。

(三) 外部制度与内部制度面临双重困境

外部制度是指户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教育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农民工工会组建的妨碍。 (2) 城乡二元化使得农民工处境尴尬, 既生活在城市里, 但又不能融入城市生活。在无归属感的城市中, 工作只是糊口的方式, “赚了钱就回家”的心态让农民工对工会组织的兴趣大打折扣。

内部制度的阻却是指工会制度本身存在惰性。 (3) 主要原因在于:工会组织制度不完善, 虽然学界长期以来一直讨论农民工工会的组建模式, 但并没有相应的正式法律文件予以确认;管理制度不完善, 职能分配不明确, 导致工会有会费但却不知如何运用, 有组织但却远没有达到与用人单位相抗衡的理想地位;工会改革困难, 作为农民工工会主要组成人员的农民工, 主要关注自身的生存, 无暇顾及工会的发展。

在双重困境的包围之下, 农民工工会的组建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改革, 工会的组建水平远远落后于当前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农民工工会组建的几点建议

农民工工会的组建存在着内部制度与外部制度的双重困境, 要真正解决组建中的问题必须以内部矛盾解决为主线、外部矛盾解决为支撑。具体包含以下几点建议:

(一) 回归工会组建的自愿性原则

工会是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 其组织成立的主要意图也是为雇员提供可以与雇主谈判诸如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事项的平台。如果偏离了自愿性原则而强制农民工加入则会使农民工丧失参与的积极性, 自然不会对工会的事务管理承担合理的注意义务。

工会组建的自愿性原则是指在已建成的农民工工会基础上, 采取宣传、推广、培训的三位一体方式渐进式发展会员, 并不强制其加入。具体操作为:定期宣传工会的职能及作用、推广工会组建的意义、培训工会参与基本需要的技能。

(二) 减少政府过度的行政色彩干预

农民工参与工会的积极性需要有物质利益进行保障和激励。过去我们的工会多采用向农民工收取会费的方式以及企业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交的方式筹集运行经费。对于参与组建工会的农民工来说, 其参与工会不仅不能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相反还要从每月微薄的基本收入中抽取0.5%缴纳会费, 导致绝大部分的农民工参与工会带有抵触情绪。

改变以往工会资金的筹措方式, 在企业依照《工会法》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同时, 主张由政府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即每月从企业及农民工的税收中提取一定数额作为农民工工会的运营成本。鼓励工会的自觉意识发展, 即充分尊重工会内部的自治。这里特别强调政府在农民工工会发展的过程中行政职能的转变, 由以往的行政为主导的组建转变为鼓励、指导和帮助。政府在这里的帮助可以表现在以下几种方式:1.充足的资金支持, 以便农民工进行工会组建的培训与代表的选举;2.建立专门的行政小组, 吸引大量农民工制度研究的毕业生, 并定期委派这些毕业生为各级农民工工会进行指导。

(三) 加强企业的人事监管, 为农民工参与工会的工作提供更多保障

农民工参与工会热情不高除了工会对外实质性作用小、农民工得不到实质性利益之外, 企业的一系列苛刻规章制度的设计也是农民工所担心的。建议稳定工会领导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 禁止以《劳动法》一般性解雇的原有外的其他事由对于劳动关系的解除。建议通过立法明确农民工工会领导与企业间签订的合同属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并通过工会内部的资金运营为工会领导的工资收入提供保障, 即满足中等以上农民工的收入, 例如在企业收入外通过大会协商的方式予以确定, 并就不足部分予以补足等等。

(四) 加强各级工会间的交流、互助

鉴于农民工所在的企业良莠不齐, 政府支持引导的力量也是程度有限, 建议通过组建工会联合会的方式, 由工会按照所在企业规模的大小进行统一登记与划分, 允许各工会间的隶属关系成立。具体表现为, 对于同一区域的工会, 在同等规模的较大工会下挂牌小工会, 由大工会对小工会的工作予以帮助和指导, 允许并加强相对规模较小的工会之间的互助行为。该设想需要进一步通过政府资金的支持予以支撑, 使大工会之间形成有利竞争, 争相发展自己的小工会。

四、结语

农民工工会对于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 其实际组建状况却令人堪忧。着眼于农民工的角度, 应当回归工会组建自愿原则, 增加对其加入工会的回馈和报酬以鼓励其加入, 稳定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免除其后顾之忧。着眼于政府的角度, 应当减少政府过度的行政干预, 促成政府在农民工工会发展的过程中行政职能的转变, 对工会的组建予以政策帮助和资金支持。通过上述措施, 可以消减农民工工会的组建障碍, 充分发挥农民工工会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 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意愿, 最终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摘要:农民工工会是保障农民工权益的重要社会团体。但是, 其运行过程中却存在着组建率不高、定位模糊、功能弱化等现象, 阻碍了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实现。本文认为, 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包括农民工对工会存在排斥、用人单位组建意愿低下、该类工会职能不完善和组建难度偏大等。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认为, 应当回归工会组建的自愿性原则, 并通过增加回馈以鼓励农民工加入工会;在制度层面上, 应当加强企业的人事监管, 稳定工会领导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并且加强各级工会间的交流, 以求完善对这一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保障。

关键词:农民工工会,工会制度,农民工,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工会法

参考文献

[1] 罗肖军, 刘太兵.试论加强农民工工会建设[J].前进, 2007 (4) .

[2] 于建嵘.中国农民工的依法维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8 (6) .

[3] 王松.我国农民工工会维权机能的制度逻辑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 (2) .

上一篇:探究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营销模式下一篇:赤霉素诱导马铃薯二季种出芽效果及对春播性状与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