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的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很多人不知道的范文

戴胜益大家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

戴勝益大家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誰,但只要提到王品牛排、陶板屋、西堤牛排、聚北海昆布鍋、夏慕尼、原燒......這些知名的餐飲名店,可能就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爮很不一樣。

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希望大家看看這篇寫得如此好的文章,大家好好的啃噬一番後大大的分享出去哦!!!!

=====原文分隔線===作者:李翠卿===出處:親子天下==============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爮很不一樣。

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但戴勝益卻完全不做此想。

王品是全台最大餐飲連鎖集團,除了王品牛排以外,旗下事業體還包括陶板屋、夏慕尼、

西堤牛排、原燒、聚北海道昆布鍋等 多個品牌,兩岸店數逾百家,年營業額高達五十多億。

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他不只擋了他們的「前途」,甚至還斷了他們的「財路」。明年王品股票即將掛牌上市,

戴勝益瀟灑宣布要捐出個人八○%的財產做公益,只各留五%給兒女,而且還設下三十五歲才能動用的限制條款。

他並不打算讓王品變成一個家族企業;他的孩子,只是「戴勝益的兒子女兒」, 絕對不會是「王品集團的少東、公主」。

王品這座江山是他自己白手起家打下來的,如果孩子們也想要一座大好江山,那麼,不好意思,請自己努力。

Q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教養哲學是什麼?

A我很民主,對小孩幾乎是寬容到極點,對我來說 ,小孩子只要不犯法,做什麼都可以。

我的教養觀跟一般家長不大一樣。很多家長逼著小孩補習、做功課、學很多才藝,但我觀察,很多家長要孩子學東西,

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小時候的遺憾;而很多被硬逼著學這學那的小孩,長大以後的表現反而比較帄庸。為什麼呢?因為他忙著應付父母的期望,

根本沒有空閒去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

我的小孩一開始都沒學才藝,我也不讓他們補習,等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時,他會自己來說。像我女兒是在小五那年,才跑來跟我說她想學鋼琴、

長笛;我兒子則是在高中時,發覺自己對電腦很有興趣,才開始不斷深入鑽研。我對孩子的課業只有一個要求:只要能夠如期畢業就好,

不管排第幾名,我都可以接受。

上課,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嗎?我小學六年都拿全勤獎,這張獎 狀就像是「貞節牌坊」一樣,為了得到它,你就不能隨便「改嫁」。

於是在小學六年中,我錯過了太多重要的事:三年級時,我小阿姨結婚,我沒參加;我阿公、阿嬤過世,我沒去送;我家附近做醮,

那是六十年一次的大拜拜,可以想像那是多麼熱鬧的場面,但我也未能恭逢其盛……這些事後回想會讓人遺憾萬分的事,六年來大概有十幾件,

而我卻為了那一紙無聊的「貞節牌坊」,全都錯過了,這值得嗎?

所以我很鼓勵小孩請假,只要家裡有需要家族成員參與的事:旅遊、聚餐……沒問題,儘量請假;就連公司開股東會,

他們也可以請假旁聽;甚至只要他們感覺今天很想去爬爬山,也可以請假。他們兩個在班上功課沒拿第一名,但請假次數都是第一名,請到最後,

老師還打電話問我:「戴先生,你是存心跟學校作對 嗎?」其實我不是要跟學校作對,只是覺得應該要把時間花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我公司現在也是這樣辦,公司員工只要有重要事情,什麼老婆生孩子、小孩畢業典禮、母姊會,都可以優先請假,人生的關鍵時刻,絕不可缺席。

Q你有刻意幫子女規劃或引導他們未來的生涯嗎?

A我給他們的刻意規劃就是:徹底斷絕他們的後路。早在十幾年前,王品就訂下

了「非親條款」,所有幹部的親人都不得進王品工作。

我連他們去王品旗下事業打工都不准。拜託!哪個店長敢使喚董事長的兒女啊?那打工有什麼意義?還壞了店裡的規矩。

前不久,我又決定把八○%的個人財產捐出去做公益,僅留給他們各五%,而且要到三十五歲以後才能動用。

這下徹底斷絕了他們繼承家產的退路,這樣才能逼出他們的潛力 !不然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橫豎有靠山,不用努力也不用掙扎,

甚至不用去「想像」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反正只要回去當王品的繼承人,坐著吃、躺著吃,甚至當植物人都可以活下去,幹嘛還奮鬥?

Q你這種「斷絕小孩後路」的做法,跟你個人的人生經驗有關係嗎?

A我先講一個故事。我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隻雞,但我媽從不餵牠,每天早上把牠從雞舍放出來,牠就「咯咯咯」叫著、抖擻羽毛跑到後山去覓食。

因為運動足夠,牠的肌肉結實、雞冠鮮紅、羽毛有光澤。後來,我媽把這隻雞關進穀倉,從此那隻雞每天只要吃飽睡、睡飽吃就好,

但是牠反而變得垂頭喪氣,不再活蹦亂跳,沒多久就生病死了。

你覺得,小孩做穀倉雞,還是做放山雞好?如果小孩變成穀倉雞,那不是小孩的錯,是父母的錯。

我帅時家 裡很窮,但國中以後,我爮的製帽事業逐漸上軌道,家境變得很好,偏偏我爮又沒「斷絕我的後路」,於是我從一隻放山雞,

變成穀倉雞。我念台大中文,中文系的學生出路比較窄,班上同學都很有危機意識,為了前途轉系、輔修什麼的,只有我一路混到底。

反正我畢業後有三勝製帽可以待啊,怕什麼?我一直到三十九歲孑然一身離開家族企業,另起爐灶創業,才開始發揮自己的潛力,積極求生存,

從穀倉雞又變成野外的放山雞。雖然已經是一隻「老雞」,但那時候我才真正充滿企圖心。

我之前也掙扎過,要不要捨棄家業自立門戶,後來想到洛夫的詩:「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

而我,不想要失去浩瀚的繁星。

我的體會是:一定要讓小孩走投無路,他們才會闖出屬於他們的生存之 道。每次看到媒體上企業後代跑趴、泡夜店、玩名牌的新聞,

我都很不以為然。我覺得這是未富先貴,這種光鮮亮麗的日子過慣了,以後怎麼可能任勞任怨、苦幹實幹?

我不要我的小孩不知人間疾苦,而要讓小孩知道人間疾苦的方法,就是先讓他們過得很疾苦。

Q你怎麼讓他們「了解人間疾苦」?

A我有很多朋友都把小孩送去念私立的貴族學校,由司機開著黑頭大轎車接送上下課,同學的爮媽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但我的孩子國中以前,都念最普通的公立學校。我女兒國中時,坐她附近的同學,有爮爮當水電工的、媽媽在菜市場賣滷味的,

也有同學下課後必頇去打工貼補家用。我要我小孩接觸的社會是庶民社會,而不是上流社會,我希望他們了解,那才是大多數人真實的人生。

我對孩子很寬容,很少給 他們訂規矩,但我不會讓他們過得太舒服。我兒子女兒一直到高中,每個月零用錢都只有一千塊,

他們如果遭遇什麼困難,通常我也是袖手旁觀。我兒子以前曾跟同學集資了一千美元,想在網路上買電腦,賣方遠在印度。我心想,

這八九不離十是個騙局,但我沒說破,眼睜睜看他把錢匯出去被騙,之後也沒幫他善後,他就自己變賣身邊的東西籌錢還給同學。

我就是要讓他經歷過慘痛的教訓,他才會知道什麼叫做「陷阱」,這是一門寶貴的功課。

他們兄妹倆出國念書,我事先都沒協助他們申請學校、安排住所;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送他們去機場,給他們一張「留學生活頇知」,

之後就讓他們「自生自滅」。我女兒到了紐約以後,自己查資料,跟七所學校交涉,爭取面試機會。雖然英文不太通,但憑著筆談、口談、比手

畫腳,竟也讓她弄到一所學校念。解決問題本來就是一種學習,若我什麼都幫他們弄好,甚至還親自帶他們過去,那他們要學什麼?

我告訴他們,出國讀書的目的有四項:文憑、語言、國際觀,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不要求他們念什麼名校,

只要是教育部承認的學校就好,功課也只要「能畢業」就好,所以,我叫他們不要整天待在圖書館,要擴大視野,多體驗文化、

多結交形形色色的朋友,深入當地人的家庭這些都比功課還要重要。

Q你的孩子遇到困難,難道都不會跟你求救嗎?

A我很少幫他們收拾殘局,他們早已「習慣」,所以很少求救,因為求救也不大有用。我兒子當兵時在官田新兵訓練營服役,除了要煮飯、

整理靶場,晚上還要站衛兵,很操。他常傳簡訊跟我訴苦,說幾乎沒有時間睡覺, 累得快瘋掉,「爮爮不是很有辦法嗎?

怎麼不想辦法讓我調單位?」

我一直都不理他,只是勉勵他要忍耐、這是濃縮的學習,直到他退伍前三個月,我才去找他的指揮官。指揮官一看到我的名片,

肅然起敬問我:「有何貴幹?」我說:「貴幹是沒有啦,只是聽說我兒子快被你操死了。我是來感謝你的,當兵就是要操才好,

如果你這裡很涼,我就想盡辦法把他調走了。」

當天晚上,指揮官找來官田地區的鄉紳辦桌歡迎我。之後就把我兒子調到軍官室修電腦,不用戴鋼盔、打綁腿,還有自己的寢室,

讓他最後的當兵生活過得比較爽,不過也只剩三個月了。

我之所以退伍前三個月才去「關說」,是為了讓兒子覺得,這個老爮其實有在關心他,既然「訓練效果」已經達到了,

我也不好做得太「趕盡殺絕」啊,哈哈 哈。

Q你覺得你的孩子跟一般養尊處優的企業二代有何不同?

A他們真的比較有憂患意識,我兒子早在高中時,就已經開始用一種「如喪考妣」的態度來摸索自己的人生。爮爮這樣「無情無義」,

以後真的要靠自己欸,不緊張點怎麼行?他對電腦很有興趣,高中畢業時,就辛辛苦苦去考了一張 CCIE(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證照。這張證照很難考,他年僅十九歲就考上,是考上這張證照最年輕的華人。我問他:「你考這張證照幹嘛?」

他回答:「啊你都斷我後路了,我要自己想辦法啊!」

我兒子女兒現在在紐約讀書,每一次我去看他們,他們都跟我講很多未來想做的計畫。他們這麼有想法,都是因為我斷他們後路,

他們得自力救濟啊。

他們對物質缺乏的容忍度也比較高。我去年寒假去紐約看他們,我女兒還是拎著她在逢甲夜市買的、一只不到台幣五百元的大包包。

她敢在紐約這個時尚大都會,這麼理直氣壯、毫不自卑的拿著這個夜市包包,有這種精神,我以她為榮。

我兒子跟他女朋友在紐約登記結婚,連捧花都自己紮。因為美國新娘捧花很貴,一束要一百五十美元,自己做成本才七十幾元。登記當天,

我看其他人都 穿著豪華的燕尾服,只有他穿著一件四十美元的H&M西裝,裡頭搭一件圓領的素色上衣。因為沒有領帶,

他拿了一支麥克筆現場在衣服上「畫」了條領帶,旁觀者看了都用力幫他鼓掌,我也覺得我這兒子真有創意!這個婚禮,保證他一生難忘。

今年寒假他們回來,我把他們叫過來,宣布我的財產處置計畫。他們其實可以跟我「張」(台語,耍賴)一下,或至少討價還價、

看可不可以提高比例,畢竟法律上他們本來可以各得我一半財產,但他們都不假思索就答應了。

因為他們知道,我是愛他們才這麼做的。他們明白,爮爮不給他們財富、不讓他們進公司,都是為他們好。

畢竟,要有血有汗有淚的人生,才是精采的真人生啊!

戴勝益給兒女的「留學頇知」

(1) 順利完成學業拿到文憑(成績毋需太好,不能整天待在圖書館)。

(2) 英文要學到非常好,說、聽、寫自如(CNN懂 90%以上)。

(3) 交很多外國朋友(各行業各年齡層均有)。

(4) 遊遍全美國各州、各大城、各景點。

(5) 看遍 N.Y. 的所有歌劇、舞台劇、電影、博物館、美術館。

(6) 每日步行10,000步以上,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

(7) 在「安全保障」與「固定預算費用」下,極力擴大見聞與視野,千萬不要儲蓄。

(8) 深入當地一般人的生活領域。

(9) 開始練習理財,培養「讓每分錢發揮最大效益的本事」。

(10) 培育第一流的公關技巧(讓大家願意接受你、信賴你、協助你)。

(11) 需熟讀《Taiwan Today 》,以及寄去的經濟資訊剪報,不能與台灣的經濟圈脫節。

(12) 四年內務必完成以上事項,回台創業。

第二篇:有很多想说的,却不知从何说起杂文随笔

有很多想说的,却不知从何说起。只是看清了一些事情。彷徨了一个学期突然明白了什么。

我想可能有些事,出生起就在脑内种下了种子,有些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明晰,有些事经历了波折会开然顿悟,亦有些事情可能会伴随着坟墓弥留在这个世界上。

我现在明白的,以后可能还是明白。

我现在明白的,以后可能会变得不明白。

我现在不明白的,以后可能会明白。

我现在不明白的,以后可能还是不明白。

所以何必耿耿于怀一些事情。

“人之苦楚,在拿不在放,拿得越多、双手越满,也就越发举步维艰。”

既然如此,放下一些事情。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可却是不能得过且过的。那样未免过得太过颓唐。

以此为出发点突然又想到了一些事情。

就随便说说罢。当成笑话看也成。

有人说我洞若观火,有人说我年少老成,亦有人说我人淡如菊。

可能是洞若观火,但我却并不是思虑周全。只是就像料到了结局就是如此,我却从未伸手改变过哪怕一次。可我又是在为人处事时总把一些事情看得通达透彻。

可能是年少老成,但我却连生死之感,之痛,之悲都不知道,谈何老成?可我又是的的确确目睹了无数次死神的降临,内心却从懵懂无知直跨到了岿然不动。

可能是人淡如菊,但我却并不能完全地做到落花无言。成为这般模样的前提是历经波折与起落。当然有,但比之我知晓的所有淡泊名利的隐士要小得多的多。我观潮起潮落,却始终无法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低沉。落花无语,却应当留有余香。而人淡如菊,不是淡地失了性格,亦不是“独傲秋霜幽菊开”的清冷孤高,而应是清新脱俗,韵致天然,似是与世无争,却又有着遗世而独立的淡定从容。

我生性孤僻,喜离人群,只愿在自己一方小天地里快然畅想,无所顾忌,或许是固步自封,自折羽翼,却自有一番意趣是旁人所无法企及的。所以理应当是坏事,却也为我省了不少麻烦。

于我而言,落花无言而有情,人淡如菊心亦素才应当成为追求。我与这般形容相差甚远。可能是历练地还不够,身上戾气颇重,待我何时能素处以默,妙机其微,我或许能堪堪担上这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罢。

可我又何须在意这些外在的形容呢?

人人皆是多元体,这世上并不存在一个准确的形容词能将一个人身上所有的特点概括了去。而每分每秒万事万物皆在变化,只是你知道或是不知道而已。这些外在的东西都太片面,太笼统了。

我又何必讲我的行为全部束缚住,去向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立正靠拢呢?

所以以我的观点看来,我应当是一只眼睛。是一只冷眼。我不说话,只是默默注视着周围发生的事情。我自然是有情绪起伏,但那只是水光潋滟中的一缕波澜。我不是个敢于发声的人,我需要思虑周全,不能贸然行动。我希望自己能敢作敢为,但我手握的资源太过贫乏,底气可望而不可及。于是我默默记下我之所见所闻,用眼睛深深铭记。是有些遗憾与悲哀,但只是拘束于现在。我相信未来的未可知性,我终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只局限于现在。

愿执手中之笔,得天下河清海晏。

即便是一生孤独行走在风雨之中,亦能独当一面。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怀抱初心,但有远志。

第三篇:道的教育 道的教育是一种柔软的教育

道的教育 道的教育是一种柔软的教育,有人担心,如果我们对孩子们实施柔软的教育,在这一个狼的社会,如果我们培育出一只羊,它该怎么生存啊?看一看,那辽阔的草原之上吧?羊的存在史几乎和狼相等,狼是强大的,羊是柔弱的,为什么狼和羊能够平等的存在了那么多年呢?你确定经过道的教育出来的孩子不能适应那个未来的社会? 柔软的教育是一种智慧的教育。柔弱且能存在下去或存在很久的生命,往往比那些强大的物种具有更多的存在性智慧。体格或头脑强大的动物往往没有多少智慧,因为它们凭借它们的体格或强悍就可以存在下去,它们不必发展心的智慧。相反,那些体格弱小的物种存在,却往往具有更多的智慧,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必须用心的智来弥补体的弱。所以,往往是,弱小的更有智慧,强大的多是无知洞空。强大的人被知识塞满,弱小的人珍藏智慧空盈

跟在孩子的后面,不要走在他的前面 对于陪伴一个小孩的成长,你只能跟着他的后面,你不能跑到他的前面去。他不需要你为他带路。他成长的乐趣就在于,他来自己发现他的路。不要因为你是他的父母,不要因为你觉得你比他知道的多,你就应该跑到他的前面为他带路,指导应该走这条路或那条路。不,不要把你的愿意加在他身上,你不要作上帝操控和剥夺他自我选择的权力,即使你出于好意。 对于一个小孩的成长,你在他的背后给他提供支持就足够了,不用为他操那么多的心。他的事绝大部分应该由来他来负责。做一个父母如果越轻松,他的孩子可以成长越好。对于孩子的教育,如果你对此感到非常劳累,可以肯定的说,你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出问题了。你很可在很多事上越俎代庖了。你代他负责的越多,你的小孩就像一棵小树一样,就越不茁壮。正确的教育方式是,不那么重视教育,你的小孩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跟随他,当你观察到他实在需要你的帮助,或者他十分需要你帮助时,才走过去,帮他一把。大部分时间,让他过他的日子,你过你的。 跟在孩子的后面,不要走在他的前面,是教育小孩应该注意的一个要点。很多家长做不到,因为他们抑制不住“我知道”、“我懂”、“我经验过”、“我知道什么对你最好”的思想念头。他们的自我让他们无法安静的跟在一个小孩子的后面。能安静的跟在一个小孩子后的家长,一定是位心灵成熟的家长,否则,他做不到。看多少家长自身都没心灵成熟,他们还在教育心灵成长呢。继续学习吧,在心灵层面,我们和我们的小孩齐等。

第四篇:治学之道的感悟

读《治学之道》杂录姜亮夫《治学一得》:

治学问题有两件事。一是根柢之学;二是博与专―,不博不能专。

博,不是野马飞奔,到处乱钻的博,那只是绿头苍蝇乱飞的现象,也不能善用这个“博”字。一个专家的学问,必然要有个定则,或熟习一些学科的内涵与自己之“专”的关系。譬如它的家属关系父族、母族、妻族、及师友邻里同学同窗,乃至边缘学科,把握这些关系,然后选择着要处,系统求之,则这个博,才是“有的放矢”。

程千帆《詹詹录》:

看风使舵是学者的堕落,它导致学术的毁灭。

要精读几部书,打下根柢。

从事于一个专题研究,材料是基础。必须从搜集材料开始,然后进入整理材料,即由低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那种想跳过搜集材料的阶段而然直接进入整理阶段、逃避搜集材料的艰苦工作、利用别人搜集的一点材料大发议论的人,与科学研究是无缘的。

必须注重亲自搜集第一手的材料。对于他人引用的材料,必须核实。以拣别人搜集的现成材料为满足,只能证明自己的懒惰和不负责任。懒惰和不负责任不能产生科学。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具备“敌”情观念,即要把自己研究的那个范围的国内外同行及其作品经常进行排队,了解他们的动向和成果,这样才可以避免重复,互相补充,进行商讨和开拓领域。

殷焕先《视野和信念》:

“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殷孟伦《谈黄侃先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1.首先以关心国家命运作为出发点,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学术研究上去。他认为治学是“存种族、卫国族”的手段。研究学术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国计民生的利益。这正是黄先生治学的根本目的。

2.

“学问文章,当以四海为量,以千载为心,以高明广大为贵。”

“师古而不为所役,趣新而不衅其规。”

3笃学而不趋新,征实而不蹈虚。

.治学先从继承入手。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4.扎硬寨,打死仗。

黄先生读《清史稿》,全书一百册,从头到尾都一卷一卷地详加圈点。他对于随便翻翻,点读数篇摺止者称为“杀书头”,他临终前犹勉力圈完《唐文释》。这就是他治学的态度,也正是大师所以成为大师的成功秘诀。

5.淹博古今、谨严自守。

《颜氏家训》中说:“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

6.疑事毋质、质而勿有。

中国学问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

7.对学生要求严格、劝勉备至。

袁世硕《冯沅君先生的治学精神》:

比较起来,占用资料和研究资料,对认识研究的对象是更重要,充分与否,认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人一定要委身于生命的新流。”

董治安《难忘的启迪和教诲》:

踏踏实实地真正“读通”一种重要古籍,把这作为走向治学的第一步。“

“广中求精、博中求专。”

“读书要识家法”。

牟世金《我的读书法》:

一经毕,百经毕

。”

三年内系统地阅读百多种书籍。

善问。善问者要“闻一知十。”

在读书做学问上,要善于小题大做,而不要轻易放过一些日常遇到的小问题。只要勤于探索,注意总结,日积月累,自可形成一套自己得心应手的读书方法。

“友、敌、师”。

如果怀着敌意向书本进攻,当一篇论文、一个论点,被自己攻来攻去,否定了,推翻了,这就是自己学识水平的一个提高。这时的读者,岂不拍案叫绝,其乐何如?如果左攻右攻攻不下,自己的疑问全部冻要化所学所问为“自有”。

郑板桥说:“善读书者曰攻,曰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 释,这时就会心悦臣服地承认它、接受它。经过这个过程之后的感受,才可说是真正地读懂了。这个懂,也就是消化的标志。如此得来的学识,不仅能牢记心底,且已化为自己的学问而可运用自如了。这对读者来说,才可谓有了真正的收获,从而享受到无穷的读书之乐。

刚开始这样做,进度必然很慢,但比之长年累月装口袋的笨法,那就快多了。从根本上看,这样来读书学习,将使读者一次有一次收获,一次有一次提高;其中某些劳动,可能好似白花了,其实这种白花以至失败,都有其看不见的实效。作为整个读书法来看,它主要还不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在充实和提高读者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若能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磨练得心明眼亮之后,继续读书也好,研究问题也好,就有可能遇事便迅速做出较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而敏锐的眼力,独到的见解,也可望在这个过程中较快地培养起来。能如此,就不能生产出无穷无尽的产品。

唐弢|《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问题》:

我看无论哪个国家,要使引进的外来东西真正在自己国家里生长,非要把根扎在本国大地的泥土里去不可,不扎到本国大地的泥土里,不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鲁迅写《狂人日记》,他说依靠的是以前看过的一百多篇外国小说,茅盾也说,他最初写小说是依靠曾经读过的外国小说,鲁迅后来谈到《彷徨》的时候又说,他终于慢慢的脱离了外国的影响,在技巧上逐渐成熟。每个国家都有这种情况,中国尤其如此。

不搞比较研究不行。

第二件事,也是《书林》上发表的文章,作者沈鹏年,过去和我认识,这个人搞材料还是可以的,钻劲很足,就是学风不正,很多人知道。他文章说毛主席和鲁迅曾经见过面,据说有些杂志还转载了这篇文章。但这是不真实的。根据周作人日记和其他材料,毛主席的确到八道湾十一号看过周作人,那是一个下午,鲁迅正在教育部开会,没有遇见。文章还说上海虹口区副区长有个材料,可以证明鲁迅和毛主席见过面,但他并未说明那个材料的详细情况。那个材料更妙了,说鲁迅和毛主席见过多次面,都是由她已故的丈夫联系的。其实那个材料,很久以前有人就给了我,要我考查,我经过初步查对,证明不确。想不到在我案头搁了几年的材料,沈鹏年现在却抛了出来。

殷孟伦《我是怎样研制语言学的》:

我开始治学最得力的书有:《说文解字》、《尔雅》、《经传释词》、《荀子》、《诗经》、《史记》、《汉书》。我读书的体会:第

一、书要熟。我的记忆力差,但勤于检阅,开卷即可索得;文字长一点的,选择一些段落,背诵上口。第

二、书一熟,自然文义就会通悟,前后贯联,由此书证彼书,由此悟彼,或推类而得,黄季刚先生曾说过:“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只要几部书熟了,就能明白好多问题,发现人所不能发现的问题。第

三、句读方面,也是读书的一大问题。第四,读书理解不可不注意上下文的关系。第五,要用类比法求证文义。第六,要注意要注意语义演变的历史。

古今对应问题。第七,特别 “文不空生,论不虚作”,这是读书著文要解决的问题。一般读书,先要边读边留心应该注意的问题,才能从文中发现他人所不注意的问题,然后去正确的解决它,不是临时瞎凑,就可以叫做文章的。为了写作,一般说,应先就某项问题作些卡片。但我不习惯这样,我认为读书时先要弄通所读材料的文义,明白贯通之后,才参考各书,作出互证和补充,然后分门别类抄撮在一起,不论是用卡片,或用纸条、抄本,都无不可。我的经验,就自己能力所及,要解决某一问题,就从自己认为必须注意到的文献里去找材料。比如,我从三十年代起,特别是解放后,写过十来本书,

三、四十篇论文,发空论的比较少,总是在写某一题目之先,积累若干有关资料,积累愈多愈好。先看具体资料说话,不是先搭好架子再找资料,因为那种办法是为写文章而写文章,看风使舵,是应时或有其他目的之作,不是从具体实际出发,解决所应解决的问题的文章。

李白出生地今苏联境内阿拉木图的托克托。要搞明白,不可以口舌争,一件一件根据文献印证,才算结论。依据材料和史实说话,为学之道,如是而已!

第一,

无论做哪种学问,都先要搞基本训练,基本训练好了,才能开步走。

第二,

第三,

读书要有 要虚怀若谷,以愚自守。其实人之所知,不如其所不知。虚心求益,天地间人情物理都可以补充自己所不及知。

先后本末,不能东翻西检。

第四,

要熟习极少的文献。所谓熟习,是说读通读透。

第五,

要博通古今中外,不存门户之见,不固步自封。

第六,

一个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思想在指导你行动。我个人认为写文章、做学问,首先要

立定信念,有利于国家民族的,有益于科学发展的,就去做。古人说,“文须有益于天下”,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写文章、做学问的前提。不然象钻牛角尖那样做工夫,意在标新立异,是不可取的。

殷孟伦《谈谈汉语词汇研究的断代问题》:

我在进行汉语研究的时候,是先从具体情况出发,扎扎实实地以高调查研究、掌握资料为前提,然后进行综合、比类、作穷源究本的探索、分析,不先单凭某些说教,不依仗名流重言,来凌驾一切。只要把具体情况搞清楚了,问题就自然而然地会突露呈显。因此,中外古今名副其实的语言研究者,其成功关键,即在于此。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诀窍和方法,可以说都是理解这个原则的。

张维华《我对研究史学的一些看法》:

就以司马光作《资治通鉴》来说,他费了三方面的功夫。先作《通鉴长编》,就是收集和排比史料;再做《通鉴考异》,就是对收集的史料加以检查和鉴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可用的,哪些是不可用的,哪些是有错误需要修正的。经过以上两番功夫,最后才写成《资治通鉴》一书。

孙思白《谈研究中国现代史的问题》:

多接触,钻进去,再对它有所理解或发现,兴趣就来了。

第五篇:关于古今尽孝道的故事

黄香扇枕温席

黄香,字文强,汉代江夏人,从小对父母孝顺。9岁时,母亲去世,哀痛至极,为母守孝三年。夏季天气炎热,其父因思念其母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季天气寒,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息。“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就世代流传下来。

《回忆我的母亲》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立身行直 (我们不但要行孝,还要劝人行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朝春秋鲁国人,父亲叔梁纥,是一饱学之士,母亲颜徵,是叔梁纥的继娶夫人。

孔子三岁时,父亲不幸过世了,而由母亲颜氏来抚养。仲尼自幼聪颖过人,而且事母至孝。

颜氏为了仲尼的将来,特地将当时有名的学者请来,教导仲尼。在母、严师的教导下,仲尼把当时所有的书籍册册读通。而且对自身的学术和品德修养,更是不时的注意与求进。所以在年轻时的他,就已略有名望。

后来,孔子在鲁国教学,宣扬仁爱之道,来自各方的学生,多至三千人,有特殊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他教学生是身教重於言教,而且依各人的性向,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并且常常以「不学礼,无以立」来教导学生。另外,孔子还从事著述工作,把伟大的仁爱精神传扬开去。

毛泽东给徐老祝寿

1937年初,党中央由保安(今志丹县)迁来延安,适逢徐特立60大寿,毛泽东草席未暖,就发起为徐老祝寿的活动。 1月31日夜,毛泽东整整工作了一个通宵。2月1日黎明,警卫员见他一夜没合眼,有一次来请他消息,他说:“我顾不上休息哟,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是我的老师,也是大家的老师徐特立的寿辰!我还要写贺词呢”!说着,他提笔写了封长信。信中,他热情地颂扬了徐特立“革命第

一、工作第

一、他人第一”的革命精神和道德情操,并写道:“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写罢,他顾不得吃饭,又将祝寿活动的准备情况亲自检查了一番。 寿堂设在延安城东饿天主教堂里。中央办公厅蒸了60个馒头,以代替寿桃,并预备有瓜子、花生、红枣等,摆满了铺者红布的桌子。参加祝寿的人挤满了教堂。徐特立头戴一顶鲜艳夺目的大寿帽,有毛泽东等陪着走进来,被团团围在中央。人们纷纷起来,恭恭敬敬地给徐老敬献寿酒在这种令人陶醉的气氛中,中国文艺协会的同志们朗诵了一首由丁玲、周小舟、徐梦秋等一起为徐特立凑成的祝寿诗: 苏区有一怪,其名曰徐老。 衣服自己缝,马儿跟着跑。 故事满肚皮,见人说不了。 万里记长征,目录以编好。 沙盘教学生, 教育求普及,到处开学校。 绿水与青山,徐老永不老。 毛泽东听了,高兴地说:“前两句写长征时神态,很好。

„衣服自己缝,马儿跟着跑‟,真是这样,很真实。末尾两句

也好,绿水与青山,徐老永不老,。”这时一个女孩子跑上

来给徐特立系上了一条红领巾,毛泽东站起来,笑容可掬的 说:“老师,俗话说,„返老还童„,我们都祝你长命百岁!‟

许世友五跪慈母

许世友非常孝顺,曾经五跪慈母。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田世国——捐肾救母

他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了母亲生命,演绎了一段当代孝子的佳话(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颁奖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当代学生--刘霆的孝

孝的传统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中,在现代社会也得到很好的发扬。当代学生刘霆考入浙江林学院以后,把患有尿毒症而无人照料的母亲带在身边。他在校外租了一间小屋,为母亲打针、量血压、洗衣、做饭,背着母亲晒太阳……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照顾她。得知他的这种孝行后,无数好心人被感动并给他以资助,这说明,孝的种子其实深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妈妈,你一定要活着,只要你活着,我就能坚持下去!”刘霆是浙江林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今年 19岁。他本来有个幸福的家庭:爸爸是工人,妈妈是裁缝,自己从小成绩优异。然而,六年前母亲患上了尿毒症,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不仅耗尽了所有积蓄,连房子也卖掉了,不堪重负的父亲离家出走,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顷刻变成了母子相依为命。

今年9月,边照顾母亲边发奋学习的刘霆,以超过重点线的高考成绩考上了浙江林学院,为了既能上学,又能照顾母亲, 19岁的他只好背着母亲上大学,每月靠着在学校勤工俭学的 50元补贴过着艰难的生活。近日新报记者来到了浙江林学院,走近了这位大学生。

学校食堂打工收入50元

做饭敷药租房侍奉病母

11月 17日下午 6点,在浙江林学院的学生食堂里,刘霆正忙碌着给学生们盛汤,此时正是学生用晚餐的高峰期,学生络绎不绝。见到同班同学他也会打一声招呼,然后便又阴沉着脸。每天放学之后刘霆都要到学生食堂勤工助学,他的任务就是负责盛汤,之后,帮助师傅们打扫食堂卫生。在这里“工作”,除了一日三餐免费之外,每月他还能领到 50元的工资。

刘霆和师傅们做完卫生时,已是晚上七点一刻,刘霆拎着一盒菜急匆匆赶回“家”——校外出租房里,身患尿毒症的母亲还等着他做饭、敷药。

路灯下,刘霆步履匆匆,他戴着一副深度眼镜,身着一套校服,面容清秀而腼腆,乍一看很像个女生。可能过于劳累和忧愁,这位19岁的男孩身体过于单薄、瘦弱。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孩子,能为母亲撑起一个家。

刘霆急走到校门口时,眼前情景让他吃了一惊:妈妈就站在学校门口的马路对面。她穿着一件棉衣,拖着一双棉鞋,头发零乱,面容憔悴,身体虚弱。她时不时地向着校门口张望,此时见到儿子回来,她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妈,你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病情会加重的。”刘霆有些埋怨。

“你这么晚都不回来,我不放心呀!”母亲低声说道。

由于很晚没见儿子回家,母亲放心不下便“一步一挪”来到了校门口等他。刘霆是校学生会的干事,同时还兼任校团委新闻中心的记者。今天刘霆在学生食堂搞勤工助学后,又去校学生会拿了一份材料,晚回家了半个小时,母亲放心不下便硬撑着来校门口等候。

刘霆背着他妈妈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四楼的出租房里走。

“孩子,这样下去我会拖累你的。”在刘霆背上母亲哽咽着。

“妈妈,你一定要活着,只要你活着,我就能坚持下去!”说这话的时候刘霆已是泪流满面,看到儿子哭泣,母亲也禁不住失声痛哭。

刘霆母子租住的房子就在学校附近的一个胡同里,出租房与学校仅隔一条马路,距离校门口大约 100米。顺着一个阴暗潮湿堆满杂物的楼道,记者跟随上了四楼。

一个将近 80平方米的套间,四间屋子分别出租给四户人家。刘霆掏出钥匙打开一间房子,一股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刘霆轻轻把母亲放在床上,给她盖好被子,待她情绪有些稳定,他立刻刷锅做饭,给母亲煮粥。

刘霆学校食堂打工

小屋里放着一张小钢丝床、两条被子,一个小书桌上放着一堆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和一些药品。房间的一角电饭锅在咝咝地冒白汽,弥漫着整个房间。实际上,这间10多平方米的屋子仍显得空空荡荡。二十分钟后,刘霆给母亲喂了一碗粥,给她量过血压后,刘霆背着书包又赶去上晚自习了……

一份饭两人吃同睡一张床

打 针测血压成“半个医生”

“刘霆每天都回来得很晚,有时候他妈妈等急了就会出去等他。我们经常劝她:自己生病不要老出去,她老听不进去。在楼道里经常见到刘霆背着他妈妈上下楼,手里还提个书包,每次都是大汗淋漓。刘霆本身还是个孩子呀!这娘俩过的真是不容易……”住在对门的王大姐说。

对于刘霆来说,他的生活每天都是紧张而忙碌的,自己繁重的学习压力,母亲的一日三餐、昂贵的医疗费……这一切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而所有这些,旁人是不大了解的。

刘霆的母亲告诉记者,刘霆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晨6:30起床,洗漱完毕之后,就给母亲煮一碗米粥当早餐,给母亲量血压。7:00去上早自习,主要朗读英语,并预习当天的功课。第二节课结束后,又赶回家中给妈妈量血压,顺便把米泡上。然后再去上课或者是去图书馆。

上完一天的课后,刘霆就要赶紧回到家里,整理家务和清洗衣服,做完一切后,他又要回到学校食堂搞勤工助学。有时候实在太忙,他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一半自己吃,另一半带回去给妈妈。晚自习结束铃声一响,他又匆匆赶回出租房里,在这里,身患尿毒症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母亲,正等着他敷药、打针。

晚上,刘霆和妈妈同睡一张钢丝床,妈妈睡这头,他睡那头,刘霆说跟妈妈躺在一张床上,可以更好地照顾她。“每天至少要给妈妈量三次血压,早晨、中午、晚上各量一次,有时候她身体不舒服了,爬起来就可以给她测血压,给她打针吃药。要是单睡,晚上妈妈犯病了,自己还迷迷糊糊的。”

今年暑假刘霆带母亲去山东潍坊一家肾病医院治疗了 10天,花完了卖房子剩下的 4万元钱,现在病情已经初步得到控制,按医生的要求,刘霆妈妈必须住院治疗才有希望康复。然而,除了每个月勤工俭学的 50元收入以外,刘霆和母亲没有任何收入,根本支付不起昂贵的住院费用。

现在刘霆妈妈就在家里疗治,刘霆在医生的帮助下学会了使用电疗设备,学会了给母亲打针、量血压。现在他每天都要按时给母亲打针、吃药、测量血压。刘霆的妈妈告诉记者,刘霆已经是“半个医生”了。

为人处世孝为本

孝顺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顺是一朵朵亮丽的浪花,浇灌了中华民族的兴盛和昌隆,孝顺的美谈好事层出不穷,数不胜数。远的不说,单说我们现代的许世友将军。他身经百战,为新中国的建立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一位叱咤风云的高级将领,但刻在他心头有一道永远的痛,那就是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将母亲丢在大别山麓而不能尽孝,尽管有一段时间他将母亲接到身边,但他母亲却住不惯大城市,不久又回到家乡。生性直率而又充满孝心的许世友,私下向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生前尽忠,死后尽孝的请求,即是死后不火化,葬在母亲的坟旁以尽孝心。时值壮年的毛主席,对着同样壮年的许世友一笑了之。

1985年,许世友逝世后,邓小平同志亲自签发了一个特殊的通行证,了却许世友将军长眠母亲坟旁尽孝的心愿。许世友将军真是大忠大孝的典型模范。

可以说,孝顺的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不孝顺的人绝不会十全十美,而且为人处事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为人处世,孝顺为本。人们啊!少几分私心、多几分孝顺吧!这样才能拉近文明与我们的距离。

上一篇:化工厂安全题库范文下一篇:化工厂实习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