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王之道的哲理故事

2024-04-20

为王之道的哲理故事(精选8篇)

篇1:为王之道的哲理故事

为王之道的哲理故事

为王之道

春秋战国时期,唐易子是当时一个著名的学问家。

一次,齐宣王向唐易子询问捕鸟的方法:“捕鸟时什么最重要?”

唐易子回答说:“要想捕到更多的鸟,慎重地设下圈套最为重要。”

齐宣王疑惑地问:“为什么要慎重地设圈套呢?难道像选址或天时等都不重要吗?”

唐易子有理有据地回答说:“因为人如果要想一次捕获足够多的鸟,必须要选择鸟群出没的`地方设套,群鸟用许多只眼睛看人,可是人只用两只眼睛看鸟,所以设圈套必须慎重。”

齐宣王听后,不禁说道:“原来如此,听你这么说,这和治理天下是同样的道理。君王用两只眼睛看国家,而百姓却用无数只眼睛看君王,所以我这个当国君的也必须慎重。你这是在用捕鸟之技来劝谏我啊!”

哲理点拨: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处于千百万双眼睛的监督之下。所以,必须谨言慎行,和大家同享天下的利益,才能赢得广泛的赞誉和拥戴。

篇2:为王之道的哲理故事

原文:

城上春旗催日暮。柳絮沾泥,花蕊随流去。记得前时行乐处。小桥水渌初平渚。

玉子纹楸谁胜负。不道光阴,暗向闲中度。天若有情容我诉。春来底事多阴雨。

作者介绍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猜你喜欢

念奴娇

作者:沈端节

嫩凉清晓,淡秋容、横写鲛绡十幅。山水光中参意味,不管人间荣辱。藜杖棕鞋,纶巾鹤氅,宾主俱遗俗。倚阑舒啸,一樽花下相属。云际有药千年,琼瑶争秀发,龙蛇新断。富贵功名元自有,且乐无穷真福。莲社风流,醉乡跌宕,时奏长生曲。月娥同听,好风徐韵松竹。...显示全部

双雁儿

作者:朱敦复

尚志服事跛神仙。辛勤了、万千般。一朝身死入黄泉。至诚地、哭皇天。旁人苦苦叩玄言。不免得、告诸贤。禁法蝎儿不曾传。吃畜生、四十年。

谒金门

作者:贺铸

篇3:为王之道的哲理故事

《新序》是西汉后期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和目录学家刘向编撰的一部重要典籍。刘向(约前79—前8),字子政,原名更生,汉成帝时更名为向,沛(今江苏沛县)人。刘向出身于西汉皇族,门第尊贵,家世显赫,其先祖楚元王刘交为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刘向家学渊源深厚,据史料记载,楚元王刘交“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刘向的祖父刘辟疆“亦好读诗,能属文”;其父亲刘德“少时数言事,召见甘泉官,武帝谓之千里驹”,后被封为关内侯、阳城侯。在中国古代,“千里驹”常用来形容那些能力极强的少年人才,若出自皇帝之口,更是一种很高的褒奖和荣誉。正是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刘向“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凭借着博览群书和好学不倦,成为了一位博通古今的大学者。

刘向一生主要活动在西汉宣帝、元帝、成帝三朝。为官期间,他因屡次上书弹劾外戚宦官专权而触犯权贵,以致两次入狱,免官多年。汉成帝时,刘向受诏校勘当时的宫廷藏书,写成了目录学专著——《别录》(唐代时已佚),为我国的文献整理与文化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像《战国策》这样的著作,就是刘向整理编订而成的。

此外,刘向本人也是能文善赋、著作颇丰。《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其辞赋三十三篇,只可惜大部分已经亡佚,现存的《刘中垒集》是明代人张溥辑佚编撰而成,因刘向曾官中垒校尉,故称其为刘中垒。到了清代,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中辑有刘向的辞赋、奏议等三十篇及《新序》《说苑》《别录》的佚文。

今日通行本《新序》,也非原貌。据《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書·艺文志》著录,《新序》原为三十卷,到北宋时,已经散佚不全,后经曾巩整理,厘定为十卷,即《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一卷、《义勇》一卷、《善谋》二卷,此后的本子便都以曾巩的整理本为基础。

《新序》一书内容丰富,从舜、禹的传说,到先秦的事迹,以至汉代的史实,无所不包,可以说是一部具有类书性质的历史故事集。据学者研究,这些历史故事主要来自《韩诗外传》《吕氏春秋》和《史记》三部书,其次是《新书》《左传》《战国策》《韩非子》《淮南子》,此外像大小戴《礼记》、《公羊传》《穀梁传》《春秋繁露》《晏子春秋》《孟子》《荀子》《庄子》《管子》《商君书》《吴子》诸书也有采录。当然,对于各种书中的故事,刘向并不是杂钞杂纂或做简单的拼凑,而是有一定的取舍又有不少的润色加工,并适当加进了自己的观点和评价,这大大提高了《新序》一书的价值。

《新序》一书的编撰目的

集官员与学者于一身的刘向,为何要编撰《新序》这部书呢?这还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起。

如前所述,刘向主要活动于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其中元、成两朝,正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刘氏皇权日渐衰落之时。元帝时,外戚放纵不羁,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于朝、恣意干政,刘向与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等一起与他们进行斗争,但以失败告终,并两度下狱。成帝时,刘向再次被起用,但其时“赵氏乱内,外家擅朝”,外戚王氏“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帝舅王凤辅政,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河平二年(前27),其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一日皆封为侯,世称“五侯”。一时间政出王氏,以至于“公卿见凤,侧目而视,郡国守相、刺史皆出其门”,终于导致“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的局面,王氏代汉的局面已隐隐形成。作为汉宗室之后的刘向,对汉室的衰微深感忧虑,力图挽救刘氏皇帝的颓势。为反对王氏专权,他曾数次上书极谏,还专门写了《洪范五行传论》上奏。《汉书·五行志》中保存了《洪范五行传论》约一百五十二条内容,其中论灾异跟后妃及外戚间的关系的约三十一条,论灾异跟君主失势、国家败亡间关系的约三十九条。用今天的眼光看这份奏疏是颇具封建迷信色彩的,但从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刘向对外戚专权的痛恨,以及希望刘氏皇帝重新掌权的急切心理。汉成帝读罢奏疏,虽甚感其言,“叹息悲伤其意”,“然终不能用也”。《新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书的。

据《汉书·楚元王传》记载:“(刘)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及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

由此看来,《新序》与《说苑》《列女传》一起,可以被称为“谏书三部曲”。它们的编撰宗旨是一致的,就是“言得失,陈法戒”,“助观览,补遗阙”,从而起到“戒天子”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清人谭献在《复堂日记》卷六中说:“《新序》以著述当谏书,皆与封事相发,董生所谓陈古以刺今。”可谓中肯之论。朱一新《无邪堂答问》也说:“刘子政作《新序》《说苑》,冀以感悟时君,取足达意而止。”

也就是说,《新序》是一部有关君臣之道的历史故事集,刘向编撰此书的目的是以古鉴今。其基本出发点就是期望君主能推行仁政、宽惠养民、敬德修身、尚贤授能,反对荒淫奢靡、暴虐骄横;同样,臣下亦须坚守德义、笃行仁道,要忠于国事、恪尽职守、公正耿直、善于谋划。这既是刘向为君主所陈的“法戒”,更是他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正如南宋高似孙《子略》所说:“先秦古书甫脱烬劫,一入向笔,采撷不遗。至其正纲纪、迪教化、辨邪正、黜异端,以为汉规监者,尽在此书。兹《说苑》《新序》之旨也。呜呼!向诚忠矣,向之书诚切矣!”

《新序》一书的现代价值

首先,《新序》一书肯定人的地位和价值。西汉时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十分盛行。他认为,天人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刘向在接受这一思想的同时,更加重视人的能动作用,认为人的懿德善行可以改变天意,转危为安。《新序·杂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例子:孙叔敖见双头蛇而杀掉它,本以为自己会死,因为传说谁看见双头蛇就会死,但他怕别人再看见这条蛇,于是把它杀了,也就是立了德,结果“有阴德者天报以福”,孙叔敖不但不死,后来还做了令尹,声誉很好。注重人的力量,对人的礼赞,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刘向继承了这一传统,并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把人置于和“天(神)”相对照的关系中,说明至高无上、威力无比的“天(神)”在德行高尚、积极有为的人面前也会退让三分,并由此凸显了人的伟大,张扬人的价值。这既是对儒家传统的发扬,也是把儒家重视人的思想进一步深化。

nlc202309081028

其次,《新序》强调人的德行,认为人必须懂得忠信义,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新序》的《义勇》一章所写的人物都严守君臣之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一股大义凛然的浩然之气。像齐国崔杼杀了齐庄公,让士大夫发誓支持他,盟誓不诚心者杀头。晏子却不怕威逼,义正词严地加以拒绝。在生死关头,宁死也不违背主君,也不丧失自己的意志,这其中表现出的是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其实,在先秦汉代,“忠”的对象很广泛,并不限于忠君。忠于祖国、忠于朋友,都属于“忠”。“信”就是守信用,《新序》中记载了季札挂剑的故事,时至今日,这个故事仍广为流传,被誉为诚信的典型。此外,在《节士》一章中刘向有几句议论,赞扬柳下惠的守信:“柳下惠可谓守信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存鲁君之国。信之于人,重矣,犹舆之輗軏也。”“輗軏”是马车的关键部位,缺少则车不能行,以此比喻“信”对人的重要性。《新序》中提倡的“义”,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对财物不苟取,第二是保持自己的气节。可以看出,《新序》把忠信义抬到很高的位置,说明刘向已经意识到,道德文化可以约束、规范人们的言行, 可以丰富、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如今我们读这些故事,对人格和德行的塑造同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第三,《新序》提倡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刘向在《新序》中对“仁政”做了解释,所谓“仁政”,就是要“尊天事地,敬社稷,固四国,慈爱万民,薄赋敛,轻租税”,就是要“恤鳏寡而存孤独,出仓粟发币帛而振不足,罢去后宫之不御者,出以妻鳏夫”,就是要“有德于天而惠于民”。总之,实行仁政,就是统治者要宽容仁厚,要给百姓以宽松的生活环境。刘向还举了商汤网开三面而致四十国来归,周文王泽及枯骨而天下归心,齐桓公不計前仇任用管仲则得以霸等事例加以佐证。可以说,这也是刘向“民本”思想的体现。

第四,《新序》强调崇俭抑奢,特别是对上层统治者而言,更应如此。刘向认为,君主应当俭以率下,力戒奢靡。在《谏营起昌陵书》中,刘向曾列举周秦以来君主躬亲节俭而昌,残暴奢靡而亡的史实,尖锐地批评了汉成帝大兴陵墓之举,并把实行薄葬与否当作衡量君主德之厚薄的标准。正因为如此,在《新序》中,刘向专设《刺奢》一卷,对君主的奢侈淫乱、残害百姓给予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第五,《新序》提出了贤人治国的思想。刘向认为贤人是国家之宝,治国之本。在《新序》中,他通过秦使者观楚之宝的故事,强调“国之所宝者乃贤臣”。他又借魏文侯之口指出:“仁人也者,国之宝也;智士也者,国之器也;博通士也者,国之尊也。故国有仁人,则群臣不争;国有智士,则无四邻诸侯之患;国有博通之士,则人主尊。”他还历述自五帝三王至秦汉之世大量任贤而治、失贤而亡的史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贤人的重要性。正是因为贤人的重要,刘向进而指出:作为君主,治国的首要任务就在于举贤任能。

最后,《新序》强调做事情要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关于这点,刘向是从君臣关系角度展开的。他强调君臣必须上下一心,《新序》有一篇写孙卿和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兵法,孙卿说:“六马不和,造父不能以御远。士民不亲附,汤、武不能以必胜。”他还说:“仁人之兵或将,三军同力,上下一心。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也,若弟之事兄也,若手足之扞头目而覆胸腹也。”认为君臣的关系不但像父子、兄弟关系,而且像一个人身上手足和头目和胸腹的关系,即君臣关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君臣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事业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新序》选读

昔者,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父瞽瞍顽,母嚚,及弟象傲,皆下愚不移。舜尽孝道以供养瞽瞍。瞽瞍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慕,可谓至孝矣。故耕于历山,历山之耕者让畔;陶于河滨,河滨之陶者器不苦窳;渔于雷泽,雷泽之渔者分均。及立为天子,天下化之,蛮夷率服。(《杂事》)

从前,舜亲身从事耕田、播种、制陶、捕鱼等工作,孝敬父母,爱护兄弟。他的父亲瞽瞍顽固,母亲愚昧,还有他的弟弟象,狂妄自大,他们都很愚昧,无法教化。舜一心一意地行孝道来供养瞽瞍。瞽瞍和象合谋,想趁舜淘井、修缮谷仓这样的机会来杀死他,却未能得逞,但是舜对父母却更加孝顺了。舜因自己未能使父母满意,到了田里便哭泣,五十岁时,还像小孩子一样依恋父母,真可以说是做到孝的极致了。所以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农民能够谦让地对待田界争端;在黄河岸边制陶,岸边的陶匠制作的陶器没有质量不好的;在雷泽捕鱼,雷泽的渔夫把捕得的鱼平均分配。等到舜当了天子,天下的人都受到他的感化,边远地区的部落都顺服于他。

公季成谓魏文侯曰:“田子方虽贤人,然而非有土之君也,君常与之齐礼。假有贤于子方者,君又何以加之?”文侯曰:“如子方者,非成所得议也。子方,仁人也。仁人也者,国之宝也;智士也者,国之器也;博通士也者,国之尊也。故国有仁人,则群臣不争;国有智士,则无四邻诸侯之患;国有博通之士,则人主尊。固非成之所议也。”公季成自退于郊,三日请罪。(《杂事》)

公季成对魏文侯说:“田子方固然是位贤德之士,可他并非是拥有封地的君主,您总是用君主同等的礼节来对待他。假如有比子方更为贤德的人,您又用什么礼节来对待呢?”文侯说:“像子方这样的人,不是公季成你所能评议的。子方,是真正的仁德之人。仁德之人,是国家的宝器;智谋之士,是国家的利器;博学通达之人,是国家的尊长。因此,国家有了仁德之人,大臣们就不会互相争宠;国家有了智谋之士,就不会有四邻各国侵扰的忧患;国家有了博学通达之人,国君就会受到拥戴。所以这不是公季成你所能评议的。”公季成听了之后退至郊外,三天以后向魏文侯请罪。

桀为酒池,足以运舟,糟丘,足以望七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逄进谏曰:“为人君,身行礼义,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也。今君用财若无尽,用人若恐不能死。不革,天祸必降,而诛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桀因囚拘之。君子闻之曰:“末之命矣夫!”(《节士》)

夏桀建了一个盛酒的池子,大到可以在里面行船,酒糟堆成了小山丘,站在上面可以看到七里外的地方,一击鼓像牛喝水一样喝酒的人有三千人。关龙逄规劝他说:“作为一国之君,要按照礼法仁义来要求自己,要爱护百姓、节约钱财,才能国家太平、君主长寿。现在您花费钱财好像怕用不完似的,使用民力好像唯恐累不死他们。不改正的话,上天必然会降下灾祸,惩罚也一定会到来,您还是改正您的行为吧。”说完站在朝堂上不肯离开,夏桀于是把他关进监狱。君子听说后,说:“这大概就是末世的命运吧!”

篇4:职场处世之道的故事

周一。袅袅我下了公交,脑子还是一团浆糊时,刚一进门,一个陌生面孔就从对面的空座位上噌的一声站起来,底气十足地介绍自己:“你好,我叫鄂德利!”

一身板直板直的西装,西裤线直得跟刀锋一样。衬衫领子一路扣上喉咙,下面硬挺挺拴着个领带,脸上挂着一个标准化的微笑,这人是卖保险的吧?

我应酬式笑笑,哦了两声,开电脑一看,马上就要开早会了,赶紧三口并作一口把早餐吃完。

“这是我们部门的新同事,鄂德利副经理。以后他会负责各项目的具体统筹跟进,细节的问题都可以找他拍板啦。”赵老师正式介绍了这位西装男。

“大家好,我这人嘴比较笨,以后请各位同事多多包涵!”西装男再次噌的一声站起来,憨憨笑着对大家说。他头转到我这边时还轻轻点了一下,似乎丝毫没有在意我刚才的“不敬”。

我和郑悦对视了一眼,传递的摩斯密码大意为――看上去挺厚道。

过了两天,鄂德利的“花名”已经同事中广为流传了:鄂板板。一来,那两条直直的西裤线已成为他的独有标志;二来,他对所有人的态度也一样,保持千年不变的微笑,有点“僵硬”,反应慢半拍那种。

不是告状,胜似告状有了这位据说经验丰富的副经理,赵老师自然轻松不少,出差前把手头的一个大项目交给他统筹。当然,赵老师临走前也没忘开会让鄂板板熟悉一下众人的工作布置,我自然还是照例负责对接媒体。

“鄂经理,这是我做的初步宣传方案,需要邀请的媒体都列出来了,你先看看有哪些需要调整的。”每次叫“鄂经理”这三个字时我总有点舌头打结,老怕一紧张叫成鄂板板什么的。

“嗯。”板板眯着眼,使劲盯着电脑上的方案。本来我还挺有信心的,结果看他几分钟没动,屏幕都快被他盯穿了,心里直犯嘀咕:不会出啥纰漏了吧?

“没问题。袅袅,你工作很细致嘛!”又是一脸板式微笑。

“哦……没问题的话,我准备明天开始联络这些媒体了哦。”

“不用,方案给到我就行了。” 经过几分钟无信息交流,突然听到这么一句,我脑子一下子处理不了……呃,看来新领导作风有些不同,那我回去等着领导答复吧。

三天过去了,板板却再没找我。

眼见时间越来越紧,我终于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起他。

“哦,你说媒体?没事,不用你跟了。”板板从噼里啪啦的敲键盘声中抬起头,胸有成竹地循例微笑。我想继续问清楚,但他不停地发邮件接电话,看起来实在很忙,也没跟我解释啥,随便两句就把我打发掉了。

难道是我什么地方没做好,为啥不让我跟了呀?平时这块工作都是由我负责的,公司也没别人熟这块,板板这么忙,万一有什么疏漏咋办?如果是整个宣传计划取消,那又何必让我出方案呢?不知道赵老师了不了解情况呢,万一回来怪我没做好咋办?

我这脑子正快死机的时候,赵老师正好来电话了。让我发个资料后,她循例随口问起项目进展情况。

“别的都很顺利,就是宣传这边,我不太明白……”想不明白就是问题,出现问题就要请教领导的嘛,不耻下问是菜鸟提升的最佳途径,袅袅我一向的做事风格都是如此。

“哦?有这回事!”赵老师的口气似乎有点生气,“等我明天回来再说!”

挂了电话,我的心就定了。赵老师说话从不绕圈,处理事情干净利落,有啥问题都不怕。

“鄂德利,你拿着袅袅这份宣传计划,让另一家公司负责执行吗?”一开会,赵老师非常气愤地质问鄂板板,在场的人都傻眼了。

“赵经理您先听我解释……”鄂板板好生慌张,腿在桌子下面直晃荡,刀片一样的西裤线被甩得特别凌乱。

“不用说了!我在上次会议里说得非常清楚,宣传由我们自己负责,费用也不会委托第三方公司支付,你让袅袅出详细宣传方案,然后私自外包给其他公司做,这种行为是严重违规!马上让那家公司停止宣传的所有事情,如果由此产生了费用的话,你自己负责!这一次口头警告,我希望没有下一次了!”

我的天神啊……原来鄂板板不让我跟宣传是这个原因!我偷看了他一眼,满头的黑线,一根根比西裤线还直。

散会出来,郑悦拿笔记本戳我后脊背,一脸调戏的表情。

“干嘛啊你!难受着呢!”一想着被鄂板板利用就心烦。

“你也知道戳脊梁骨难受啊……”

“啥意思?明说!”

“好歹鄂板板也是副经理,咱领导。对直接领导的操作有疑问,你得多去沟通沟通,说清楚啊!弄丢人家到嘴的肥肉事小,哗啦就捅到领导的领导那里,那才事大!”

“冤死我了!刚好赵老师打电话来问项目情况,那我肯定得一五一十交待清楚,赵老师不是让咱发现有啥问题就明说吗?我说的都是实情,不添油没加醋,更不可能是想告状啊!天地良心啊!”一听郑悦这么说,袅袅的脑子又烧了。

“没办法。反正你这祸是闯定了。别管什么良心不良心,板板一定认为你是故意打小报告的。你以后啊,想法子挽救挽救形象吧……”郑悦一副医生见着死人的表情,一路摇着头走了。

我这个笨鸟哟,怎么就这样给自己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拓展知识#

职场定位方式:

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两者的统一,一个人只有在了解自己和了解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做准确定位。

首先,要了解自己:主要是核心价值观念、动力系统、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等。方法:可以自我探索,可以请他人做评价,可以借助心理测验――充分地了解自己。

其次,要了解职业: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方法:询问业内的专家达10名以上,参照业内成功人士。

第三,要了解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需要仔细地比较各个方面要求的差距。你可能会有多种职业目标,但是每个目标带给你的好处和弊端不同,你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仔细地权衡选择不同目标的的利弊得失,还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确定达到目标的方案。

第四,要确定如何把自己的定位展示给面试官和上司,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取向和发展方向之后,你需要采用适合的方式传达给面试官或者上司,以次获得入门和发展的机会。

1.雷锋出差做好事的著名故事

2.苏秦游说各国的故事

3.盐水女神与廪君的故事

4.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

5.雷锋参军入伍的故事

6.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7.腊八粥的五个传说故事

8.关于十二生肖的神话故事

9.关于麒麟典故的故事

篇5:网络营销策划 创意为王之新概念

策略、创意、运营系统。这是菜根谭策划运营多个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项目总结出来做企业策划、营销策划、品牌策划、网络营销策划的三大核心要素。这是第二个要素——创意为王。

创意是什么?

创意是什么?这每个人都知道。创意是传统的叛逆;创意是打破常规的哲学。诸葛亮在有一次伐魏的时候,由于马谡丢失了蜀军粮道必经重镇——街亭,蜀军无粮,陷入了困境,连只能供大军撤退用的军粮存放地也因为没兵被司马 懿率军攻击。面对魏国大军,诸葛亮巧妙利用司马懿多疑和认为自己生平从不冒险的观点(也有人说是司马懿故意放走诸葛亮),布下了空城计,让司马懿害怕埋 伏,从而吓走魏军,自己保护了粮食并安全撤退。诸葛亮打破自己从不冒险的常规,创造出了空城计这一创意,体现了他超高的谋略和智慧,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创意在商业中的应用

商业上的创意比比皆是。比如股票,把股民的钱用合法的手段来帮自己赚钱,自己还不用承担投资亏本的风险,而发明这模式的就是天才;又如彩票,利 用人的贪婪和不劳而获的心理,合法聚集大量资金;又如保险,利用时间差,先把你的钱拿来钱生钱,然后再用你儿子、孙子的钱来对你保险、养老。这都是合法的 商业模式创新,不合法比如传销,呵呵,利用人人想发财的心理,直接把你的钱装进自己口袋。

在营销的创新,比如亚玛逊的创造的广告联盟模式成就了自己,同时该模式也被谷歌发明广大,成为网络中小站长的盈利模式,而凡客将这一模式稍微改 动下,变成了媒体分帐,也成就了一家中国本土伟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又比如各种网络应用产品的出现,网络、移动网络、云计算、IM、SNS、微博和最新的切 客等等。

这些其实主要体现在商业模式的创新,即使有好创意,实现难度也相对比较大,一般传统中小企业在网络营销中的创意主要用在产品销售、品牌策划和网络传播中。比如,产品销售力提升,网络传播软文和事件话题营销中等。创意从哪里来?

创意从洞察中来,对市场的洞察、对消费者的洞察、对人性最深层次的洞察。洞察产生了洞见,你洞见了消费者需求、洞见启动心灵的按纽,那你就洞见了财富之门。

菜根谭一直关注淘宝做得非常成功的几家店铺:阿卡、裂帛和飘飘龙(这里没有为他们做广告的意思,因为他们根本用不着我为他们来推广)。菜根谭认为

这几个品牌都是依靠对消费者深刻洞察获得的创意发展起来,成为数一数二的网络品牌。

阿卡,一个服装设计师,29岁,开创淘宝服装预售模式,店铺个性,文字感性、充满灵性;店铺所有服装都是由阿卡亲自设计,网友可以提供各种灵感和建议,依靠互动在洞察消费者需求同时培植了一大帮卡迷,阿卡的成功就是草根利用创意获得成功的最典型故事。

裂帛,两个北京广告公司文案出身的女孩打造的全新品牌,店铺的服装款式独具个性,有民族风格,也有环保内涵。文字和画面有点叛逆、个性、也有点 颓,看她的文字你会觉得在读张爱玲,在欣赏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而这正是时下很多都市白领的内心写照:服装就是心情,裂帛就是内心。她们在裂帛找到了归宿,她们成为了Fans,她们让裂帛卖了一个多亿,也让俩在广告公司失业的女孩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飘飘龙,线下800人推销都卖不动,走投无路上淘宝,他们靠故事、文字以及对消费者的真诚造就了一个奇迹。飘飘龙所有产品文案或讲故事或直接模 仿国际著名广告手法,再加一些手绘插图配画,现在又加动画。飘飘龙的故事基本就是目前都市男女身边发生事情的提炼,用诗一样的语言讲述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爱 情,其实他们根本不是卖布绒玩具,他们卖的是故事,是消费者自己的故事、心情和经历。

阿卡、裂帛和飘飘龙,他们都是草根创业成功的英雄。他们用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证明了:当今的中国互联网,不一定要靠脱衣服、露大腿、XX门也能出名;不一定要靠卖假药、伪学历、装道长也能致富的。

李刚靠儿子出名,他们靠创意致富。

创意是网络营销策划的第二个核心要素,创意也是企业网络营销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菜根谭会持续分享自己关于创意方面的观点。

篇6:冯道的做官之道

冯道所生活的时代,形势极不安定。唐朝灭亡后,中国北部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共历时五十四年。最长的梁延续了十七年,最短的汉只存在五年。这中间,后晋被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所灭,辽国也曾对中原实行过短暂的统治。在这种动荡混乱的局面下,冯道却凭着老谋深算、圆滑多变的政治权术,稳稳地做了五朝元老。冯道最大的本事是见风转舵。他非常善于分析形势,观察风向。对于他来说,给谁做臣子都是一样的。只要能保住官位,他肯为任何人效劳。官,这就是他的灵魂。因此,在他身上表现出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永远紧跟当权者。

后唐时,冯道开始发迹。唐明宗时他当了宰相。明宗以后的唐闵帝,被凤翔节度使李从珂起兵推翻。李从珂推翻了冯道的主子,他当然是冯道的敌人。但是冯道一点也不计较这些,他及时劝进,也就是拥戴李从珂作皇帝。他又在新主子下面做了司空。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打败李从珂,建立后晋,做了儿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无耻的一个皇帝,居然把契丹叫爸爸,自称儿子。冯道就在这个儿皇帝手下做了首相。契丹灭后晋,冯道主动入朝,做了太傅。契丹退回北方,刘知远建立后汉,冯道前去投奔,又做了太师。刘知远的儿子继位不久,被天雄节度使郭威推翻,冯道帮郭威诱杀了后汉宗室,又在郭威建立的后周朝内做了太师。前后三十年的官场生涯,冯道历事五个政权、十一个君主,始终没离宰相、三公、三师的高位,做官真是做绝了。

冯道会保官、保身,靠的是遇事不表态、依违两可的圆滑处世之道。他深知在形势难以预测的情况下,任何不慎都会遭致杀身大祸,从而使自己成为政权变换的殉葬品。因此,他虽然身居要职,却从不参与任何担干系的事情,“人莫测其喜愠”。遇事慢开口,不出头,不担责任,这是他做官的秘诀。

后晋石敬瑭临死前,嘱托冯道辅立他的幼子石重睿。冯道接受了。但石敬瑭死后,天平节度使景延广主张立长子,冯道也不反对,因为他不愿冒风险充当石重睿的保护人。结果石重贵做了皇帝,冯道照样做首相。景延广拥立有功,掌握了大权,主张反对契丹,引起争论。冯道不表态,“依违其间”。石重贵听从了景延广的主张,于是同契丹的关系破裂,并被契丹消灭了。契丹灭晋后,捉住景延广问罪,有人揭发冯道也参与反契丹之谋,辽主却很明白,立即驳斥道:“此叟非多事者,勿妄引之!”结果他不但没有获罪,反而在契丹那里继续做官。

冯道总是以“忠”来标榜自己。他确实是够“忠”的,任何人掌了权他都可以效忠,实际上连一点封建的气节都没有。晋高祖石敬瑭这个儿皇帝,接到辽主的封号后,感恩不尽,为表示对父皇帝的崇敬,派冯道出使辽国。对于这个极其可耻的使命,他当时觉得只有冯道能够承担,而冯道确实毫不犹豫地欣然同意。他对石敬瑭说:“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无耻到这种程度,可以说登峰造极了。

冯道的品行当然十分可憎,就是在封建社会里也为人所不齿。司马光说:“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作”。欧阳修也认为,冯道这个人“可谓无廉耻者矣”。

冯道的出现,正适合了五代时期腐朽政治的需要。当时的武夫们凶残地杀来杀去,谁夺得政权,也需要这样一些官僚来维持局面,安抚人心。冯道的存在,正可以承担这种使命。他所代表的那一群庸碌官僚,有如皇帝宝座上的扶手和靠背,谁来坐都没关系,都有用。当时那些腐朽的君主,对冯道之流的需要,也仅此而已。因此,冯道是那个历史时代的产物。司马光也多少看到了这点,指出:“抑此非特道之愆也,时君亦有责焉”。统治者的需要,是冯道得志的前提。

冯道的做官之道,实际上乃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僚政客作风的结晶。这种看风转舵的本领,固然不合于封建的正统道德准则,却十分适合封建官场的需要。这就使它成为封建正统道德的必要补充,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实际上构成了中国封建道德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官僚政客,是封建政治的产物。封建政治的特点是个人专制,任何一级官吏都只对上司负责,因此他们不怕百姓,只怕上司。上司一发怒,他就可能丢官丢头,甚至株连九族。因此要当得好官,就必须阿谀奉承,奴颜婢膝。每一级对每一级都得如此。遇到较为精明的皇帝,局面还可能好一些,赶上那些腐朽者当政,这种习气在官场中弥漫之深,也就可想而知了。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封建主义流毒到现在还在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并且会严重地腐蚀我们党的党风。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决不能容许随风转舵,投机取巧。共产党人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决不提倡忠于个人,忠于上司,更是极卑视阿谀奉承的无耻作风。共产党人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光明磊落,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明哲保身,“依违两可”。然而封建社会留下来的污毒,其中包括“冯道之道”,不是轻易就能退走的。今天,我们要胜利地实现四化,官僚政客的腐朽作风必须从我们的队伍中彻底铲除。这种作风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的?回顾一下历史,可以增加一点知识。冯道的卑污灵魂,就是构成这种作风的一种成分。

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封建专制的官僚政治。皇帝高高在上,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官僚。做官是有利可图的,但也十分危险,弄不好就要杀头。即使做到宰相的高位,有时也难免满门抄斩的下场。这种例子在历史上真是举不胜举。虽然如此,却也有极会做官的,不管政治风云如何神奇莫测,他都可以稳坐钓鱼船。读《五代史》等书,可以看到五代时期的冯道,就是这种人物当中最有名的代表。

冯道所生活的时代,形势极不安定。唐朝灭亡后,中国北部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共历时五十四年。最长的梁延续了十七年,最短的汉只存在五年。这中间,后晋被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所灭,辽国也曾对中原实行过短暂的统治。在这种动荡混乱的局面下,冯道却凭着老谋深算、圆滑多变的政治权术,稳稳地做了五朝元老。冯道最大的本事是见风转舵。他非常善于分析形势,观察风向。对于他来说,给谁做臣子都是一样的。只要能保住官位,他肯为任何人效劳。官,这就是他的灵魂。因此,在他身上表现出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永远紧跟当权者。

后唐时,冯道开始发迹。唐明宗时他当了宰相。明宗以后的唐闵帝,被凤翔节度使李从珂起兵推翻。李从珂推翻了冯道的主子,他当然是冯道的敌人。但是冯道一点也不计较这些,他及时劝进,也就是拥戴李从珂作皇帝。他又在新主子下面做了司空。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打败李从珂,建立后晋,做了儿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无耻的一个皇帝,居然把契丹叫爸爸,自称儿子。冯道就在这个儿皇帝手下做了首相。契丹灭后晋,冯道主动入朝,做了太傅。契丹退回北方,刘知远建立后汉,冯道前去投奔,又做了太师。刘知远的儿子继位不久,被天雄节度使郭威推翻,冯道帮郭威诱杀了后汉宗室,又在郭威建立的后周朝内做了太师。前后三十年的官场生涯,冯道历事五个政权、十一个君主,始终没离宰相、三公、三师的高位,做官真是做绝了。

冯道会保官、保身,靠的是遇事不表态、依违两可的圆滑处世之道。他深知在形势难以预测的情况下,任何不慎都会遭致杀身大祸,从而使自己成为政权变换的殉葬品。因此,他虽然身居要职,却从不参与任何担干系的事情,“人莫测其喜愠”。遇事慢开口,不出头,不担责任,这是他做官的秘诀。

后晋石敬瑭临死前,嘱托冯道辅立他的幼子石重睿。冯道接受了。但石敬瑭死后,天平节度使景延广主张立长子,冯道也不反对,因为他不愿冒风险充当石重睿的保护人。结果石重贵做了皇帝,冯道照样做首相。景延广拥立有功,掌握了大权,主张反对契丹,引起争论。冯道不表态,“依违其间”。石重贵听从了景延广的主张,于是同契丹的关系破裂,并被契丹消灭了。契丹灭晋后,捉住景延广问罪,有人揭发冯道也参与反契丹之谋,辽主却很明白,立即驳斥道:“此叟非多事者,勿妄引之!”结果他不但没有获罪,反而在契丹那里继续做官。

冯道总是以“忠”来标榜自己。他确实是够“忠”的,任何人掌了权他都可以效忠,实际上连一点封建的气节都没有。晋高祖石敬瑭这个儿皇帝,接到辽主的封号后,感恩不尽,为表示对父皇帝的崇敬,派冯道出使辽国。对于这个极其可耻的使命,他当时觉得只有冯道能够承担,而冯道确实毫不犹豫地欣然同意。他对石敬瑭说:“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无耻到这种程度,可以说登峰造极了。

冯道的品行当然十分可憎,就是在封建社会里也为人所不齿。司马光说:“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作”。欧阳修也认为,冯道这个人“可谓无廉耻者矣”。

冯道的出现,正适合了五代时期腐朽政治的需要。当时的武夫们凶残地杀来杀去,谁夺得政权,也需要这样一些官僚来维持局面,安抚人心。冯道的存在,正可以承担这种使命。他所代表的那一群庸碌官僚,有如皇帝宝座上的扶手和靠背,谁来坐都没关系,都有用。当时那些腐朽的君主,对冯道之流的需要,也仅此而已。因此,冯道是那个历史时代的产物。司马光也多少看到了这点,指出:“抑此非特道之愆也,时君亦有责焉”。统治者的需要,是冯道得志的前提。

篇7:饮食营养之道的奥秘

中国文化集大成于烹饪,中国的饮食营养之道源于易经思想。

何谓道,何谓德?

1.道者,路也!道就是路的意思,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德者,行路和规则也,是内在的自律。

2.道,即规律,其核心是哲学。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易经》系辞上传: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和合谓之德。

4.道,重在践行,运生于足下,得(德)于手上。道是一种客观规律,需要不断的去运用、去实践。德是运用、把握、掌握乃至于丰富完善道。

一、饮食之道

1.饮食之道在于“需”

《易经》六十四卦之第五卦为“水天需”卦,乾下坎上,乾为天,坎为云。

《序卦传》中说:“物稚不可以不养,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

雨水与阳光给植物提供了饮食的所需,植物给食草动物提供了饮食所需,动植物又给人类提供了饮食所需。人之生长发育必须要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所以需卦便是诠释饮食之道之要义。

饮食的两大功能:一是营养功能——生理上养身、养生,二是愉悦功能——心理上养神、养心。

2.饮食之道在于“和”。

《说文解字》:和,调也;调,和也。

中国文化中有三种最强调“和”,即烹饪、中医、音乐!

“肥狗之和“即为狗肉菜肴;致病为“伤血脉之和”;音乐(和,龢,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造成不同声部的乐音谐调共振。)

调和,是中国人的智慧,植根于哲学的深层,便是《中庸》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zhōng);发而皆中(zhòng)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朱熹注释说:“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性即本性,本来的状态,也就是本身固有的质和量。对喜怒哀乐能按应有状态掌握,无所偏倚,这就叫“中”,平时能持中,一旦表现出来,就能中节,这就叫和。

程颐注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在“中”“和”。

二、营养之道

1.营养之道在于“讼”

《易经》六十四卦之第六卦为“天水讼”卦,坎下乾上,坎为水,乾为天。

卦名:讼,有所需而不得,遂起争讼,《说文》:“讼,争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有欲则争,需而不得则讼。讼者,营也,谋求之道(营养之道)也。财从天降,食自地生,谋求得之,满足需求,分而不公,争而讼之。

3.营养之道在于“德”。

“德”,不能按字面理解为伦理,而有比“和”更高的哲学地位。饮食营养旨在追求“食德饮和,膳缘养生”,其含义:饮食要平衡,营养药均衡,膳食要规律,养生要尊道。

养生要尊什么道呢?就是要“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居安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此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中和之道,就是中庸之道。中本,就是以“中和为本”,是饮食营养、保健养生、处事待人、事业财富的根本。

“食德饮和”的大意是:饮食和做人道理相同:思念(享受之物的)由来,(由此)感恩戴德;恪守(调和中庸)规制,讲究(饮食、处世)和谐,即饮水思源,知恩图报。

“膳缘养生”传播“膳养天下”的理念与文化,调均衡之营养,助健康之完美;送幸福与千家,献博爱于人间,广结膳缘。

篇8:治理之道的寻根与传承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治理之道;继承;发展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孕育着深厚的治理文化,古代各朝帝王的成功治理之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一个璀璨的明珠。品味悠长醇厚的中国历史文化,感受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和政治追求,可以进一步增进对国家发展理念、发展道路以及内政外交政策的理解。本文以五代领导人的治国方略为切入点,简要剖析了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传承、巩固、完善和发展国家治理策略方面的贡献。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文化”的精髓

中国历代王朝信奉仁义道德、以民为本、以法治国、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国如同烹饪,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国家治理好。《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也是指圣人治理的朝代,天下是公有的,没有霸权。《荀子·不苟》中“公生明,偏生暗”意思是公正就会政治清明,偏私就会政治黑暗。《三国演义》中“治国者必一奉法为重”是指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遵守国家法令,以遵纪守法为第一要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淮南子·汜论训》中也有“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意思是治国要以对百姓有利为根本,国家诸多规章制度,都应以利民为出发点。《杂说》中借“拙制伤锦,迂政损国” 论述了国家官员为政的好坏,行政能力的高低,都会对国家有重要的利害关系。商鞅在《商君书·更法》中论述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也是告诫我们社会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当政者需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调整政策与策略,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墨守陈规,更不能生搬硬套。这些诗词中所蕴含的治国之道,在今天仍被我们视为治理经典,在时代变迁中彰显出新的价值。

二、中共历代领导集体对中华治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思想、“去奢、去泰”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老聃《老子》中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荀子 《荀子·天论》中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尹文《尹文子》中有“圆者之转,非能转而转,不得不转也;方者之止,非能止而止,不得不止也”,都说明了事物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并告诫我们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的外界的规律性”,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成功的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之发生变化,毛泽东正确分析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特殊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的开辟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道路。

“去奢、去泰”思想源于老子《道德经·道经》“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意思是圣明之人总是遵循常道,顺乎自然,摒弃那些过渡的、夸大的、极端的行为,如此则可以实现天下大治”,毛泽东非常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1949年3月举行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针对胜利后党内生长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提出了“两个务必“思想,使同志们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1956年中共八大的开幕词里,毛泽东又再次强调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二)邓小平对“变则通”思想、“大一统”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变则通”思想最早出自《周易·系词》:“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意思是事理到了窘困穷尽的时候,就应该有所变动,变动之后即可遇事通达。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邓小平打破了这种观念的束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他强调只要能促进生产力发展,都可以拿来利用,计划和市场只是方法和途径。从而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为中国经济的腾飞铺平了道路。

同时,邓小平还受到了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在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回归问题上,他创造性的提出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即大陆与港、澳、台分别实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用和平的方法解决两种制度的矛盾,创造性地实现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三)江泽民对“民本”思想、“以德治国”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以德治国,早在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就提出了“以德配天”的进步思想。意思是只有实行德政,才能长治久安。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政,就会具有北斗星一样的地位。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他指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国家管理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创举。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对“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为广大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通过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集中起来,把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为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坚持不懈地奋斗。

(四)胡锦涛对“以人为本”思想、“和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以人为本”的观念源远流长,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最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尚书》中说:“民可近,不可下;民唯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苟子提出“民水君舟”之论,范仲淹主张“政者为民而设”。中共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并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他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和人民共享。”以人为本的“人”,首先指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也就是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发展的根本。同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它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尤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提出了坚持“五个统筹”,实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体现出了“和谐”的思想。

(五)习近平对“中国梦”、“反腐倡廉”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自古就追求国泰民安,这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梦想的核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它的基本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给北大学生的回信中,引用了欧阳修《易童子问卷三》中的“得其大者可兼其小”对“中国梦”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而倡导为政清廉,惩治贪污腐败更是中国历代王朝治理国家一项重要内容。《咏史》中有“历览前贤与国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西江月·反腐赞注》中有“ 反腐狠抓立案,惩贪严办依纲”,宋真宗颁布的《文武七条》均是廉政之举,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谈到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时,引苏轼《范增论》中的“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来论证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的道理。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他强调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措施是有力的,旗帜是鲜明的,效果是明显的,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源远流长的治理文化,对当今的国家治理仍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只有在借鉴中不断创新,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发展,才能推动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腾飞和现代化的更好、更快实现。

参考文献:

[1]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233813335.html

[2]略论毛泽东治国理念中的传统道家思想 陈文斌 刘晓雪

[3]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4]以德治国与传统文化 武汉大学教授 宫哲兵《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03月24日第二版)

上一篇:出乎意料家长会作文400字下一篇:谈词语句子的理解与赏析的方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