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后感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亮剑后感范文

《亮剑》观后感

实验初中

宋勤仙

这几天,我看了一部抗战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亮剑》,里面主要讲的是我军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本人非常勇敢,他带领的八路军独立团也很勇猛,在中原野战部队里他和他带领独立团几乎是最强的。

观完《亮剑》,我思考了很久,他如同黎明前带来的第一缕曙光,对我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剧中有一段台词我感触极深:“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了。咱独立团不当孬种,鬼子来一个小队咱亮剑,来一个大队也照样亮剑。”这段台词是全剧的点睛之笔,高度概括了抗日男儿的英雄气概。

我看完以后感慨颇深,整理一下,可将其归纳为“三气一信”:

一、“三气”

1、勇气

人们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何谓勇者,勇者不仅仅是指那些敢于直面敌人炮火的革命英雄,同时也是指那些敢于面对困难,在困境中也可以求生存、求发展的人。

在战争年代,两军对峙,双方争夺的是阵地,退一步就等于是把自己的阵地让给了敌人,也等于是把胜利的希望让给了敌人。正因为解放军在敌人面前的勇往直前,毫不退缩,才将鬼子赶出了中国,把国民党赶出了大陆,成为真正的勇者,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在战场上我们的战士要有“亮剑”精神,明知不敌也要勇于亮出自己的宝剑,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作为武陵城的斗士也要有这种“亮剑”精神,不能把自己的任何一块“阵地”拱手让给我们的竞争对手。对斗士来说敢不敢是态度问题,能不能才是能力的问题,只要勇往直前不能也会变为可能,犹犹豫豫、唯唯诺诺能也变为不能。

孔捷在遇到日本山崎大队的时候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当他被撤职的时候对李云龙说过这拨鬼子是如何如何的神勇。如果在这个时候李云龙害怕了,失去战斗的勇气的话,何谈后来的全部歼灭山崎大队?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困难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去看待困难、正视困难。如果每次遇到困难就躲开,那么永远只能远观胜利,只能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迂回,永远无法站立在胜利的阵地上。

其实我们的工作也是一样,在没有硝烟的战场里也是困难重重,如果实验初中人的斗士遇到困难就回头的话,那么就会被封锁在四周都是困难的盆地当中,见不到胜利的曙光。其实有的时候困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只要有勇气抽出宝剑,敢于亮剑,必能砍开一个缺口,冲出重围。以工作难做作为借口的同时,我们是否找过自身的原因,正是因为我们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才使困难阻在面前让我们无法前进。能绕开困难的只能算是被动的适应者,只有能克服困难前进的才算是真正的勇者。

2、大气

大气,顾名思义就是不小气,大气者有容人之量,有舍生取义之勇,更有不计较个人得失之度。古语有云: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从古至今的成大事者,没有人是因为算计个人的得失而成为伟人的。他们总是为了一个信念、一个目标去努力,到最终他们得到的东西也都是水到渠成。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是难以做成大事的,因为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都用在了细枝末节上,而忽视了全局的统筹规划。如果李云龙每打一次仗就计算自己到底能得到多少钱,会升官几级?那么他不但不会取得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恐怕早成为敌人猛烈炮火下的牺牲者。因为计较这些个人利益的得失会让他

1 失去理性的判断能力,更会让他失去一帮为他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因为在个人与全局利益的天平上,总是添加个人利益的砝码,天平就会失衡,也会使人的心胸变得狭窄,心胸狭窄的人是不会赢得与他共事者的尊重和肯定的。然而最终李云龙成为了将军,这并不是他苦苦争夺来的,也不是他计较个人得失计较来的,而是他做过这么多事情之后,公道自在人心,自然而然就得到了他应该得到的东西。

大气者应有容人之量,因为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也许有的人的性格不是你所喜欢的,也许有的人的处世原则是与你相悖的,但是这些人都可能有各自的特长,不能因个人的好恶去判断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好坏,必须摆正自己心里的天平,公正地去对待每一个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这样对公司的发展才会良性。容人所不能容,才算是一个真正大气之人。

3、志气

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做人应当有志气,解放军的志气是赢得战争的胜利,最终夺取政权,而作为商人的志气是取得商战的胜利,在市场中取得绝对优势,立于不败之地。无论是哪一种胜利都需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作为实验初中的斗士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教育行业中的“王者”。同革命战争年代的战士比起来我们的客观条件要好得多,我们的解放军在装备差、敌我力量悬殊,用“小米加步枪”完成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任务。而作为实验初中的斗士,单位提供给我们充分的支持和坚强的后盾,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更应该努力争取,让我们的对手明白实验初中人的志气, 也让业界明白实验初中人的豪气和霸气。

二、一信——威信。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有威严那么就会让人敬畏,有诚信人们就愿意跟随,凡是想要让人信服的人,必须同时具有威和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威信。李云龙,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的土八路,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兄弟们都愿意跟随他出生入死,毫不犹豫?这就是他自己树立的威信,让兄弟们觉得跟随他就一个字——值。

威,通常是指威风,威严,但我觉得“威”更明确的是指责任心、气魄,敢于作出承诺,勇于担当大任。待人处事,君子能够正直坦然,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做事业更有艰难险阻,真正的大丈夫这时就需要敢于站出来,“我来做这件事,我来完成这个任务,我保证取得成功”。别人不敢做的你敢去做,别人不敢答应的你敢作出承诺,这样周围的人能够佩服你的勇气,你的气魄。遇到困难,退缩不前,或者明哲保身,都不算是真正的君子,而想要坐享别人成果的人,更是让人所不不齿的奸诈小人。

信,“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作出了承诺,出列一步,显其威风,这并不足以取得威信,还需要“信”。只会作出口头承诺却不兑现的人,是空想家,空想家相较于无所作为的懦夫,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性质是一样的。

说到诚信,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每一个武陵人都应知道的一句名言——没有诚信你将一无所有。这毫不夸张,一个“信”字,赌上了一个人的全部人格,连人格都失去的人还能拥有什么呢?

以上是观看影片的一些自我体会,通过这个影片,使我自己能够洗刷自己灵魂深处弱小的一面,让自己振作。 “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我们具有亮剑精神,成功便会幸运的降临。让我们多一些勇气,少一些退缩,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亮剑》观后感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亮剑》这部经典的电视连续剧,自从这部戏2006年在央视上映就好评如潮,不知获得了多少观众的赞赏,深受观众的喜爱,创了当年的电视收视记录,堪称当时电视界一个不可多得的奇迹,从而推动影视界创作很多类似《亮剑》这种风格题材的革命电视剧,激发很多观众朋友的爱国热情。

这是一个传奇人物李云龙带领部队从抗日打到抗蒋再到全国军民大解放胜利的故事。他——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智慧、正义、勇敢。给他的军队注入了一腔铁血军魂。

“狭路相逢勇者胜”“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边是他所倡导的“亮剑”精神,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他们敢于亮剑,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就是凭着这精神和热血,创造了神话,开辟了传奇,驰骋在疆场上。英雄——他当之无愧的称号。

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他身边的弟兄以他为楷模,同他浴血奋战,向着他们所梦寐以求的光辉,义无返顾的追去,不怕牺牲,不愿屈服,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挥舞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羡慕他们战争年代时的那只凭着单纯的理想和追求,就可以奋不顾身的去帮助战友挡住子弹的战友情,就可以抱着一腔热血向前走,去争取人民自己的胜利。

但,看现在,有多少青年人已忘了“奋斗”这个词语,整天浑浑噩噩,脑中只充斥着游戏、电视剧情、明星这些东西,抛去了追求、理想。忘了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忘了五星红旗上的热血。人在青年却如在暮年一般,毫无生气,心如死灰。我只期盼着,那五四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能复活。

那时的军人,生活贫苦但精神富裕;而现在的我们,生活富裕但精神贫穷。是啊,我们该醒醒啦,要昂起头,拿出一股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决心,向一切阻碍我们奋斗前行的困难“亮剑”,拾起心中的红星,向前,向前,向前!

亮剑,亮出的是精神;他揭示了符合时代旋律的生存法则,成功的秘诀,在于以义,信任和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世事,若不是如此,成功也是一种被动的,不义的成功!

第三篇:《亮剑》读后感

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李云龙

这一段时间看了《亮剑》这本书后感叹颇多,《亮剑》给我最大的震撼是该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忠实于生活,这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亮剑》最大的成功所在就是脱离了以往战争题材影片那种追求真实和客观的范畴。《亮剑》主要描述了革命军人李云龙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炮轰金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时期革命军人革命本色始终不改的故事。《亮剑》是一部英雄传奇,是一个英雄的成长史。它的叙事围绕李云龙展开,它的背景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亮剑》成功地塑造了李云龙这个角色,把他好战、善战、直率、蛮横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性格多面、打仗勇猛、鬼点子特多、不按照战争游戏常规作战、敢于抗命、尊重战场实际、有点歪邪的主角,也是一个注重生活注重情感的人物,更是一个精忠报国视死如归赤胆忠心的真实的中国军人形象的再现。在李云龙身上是有一股“匪气”和“霸气”,他酗酒、骂娘、脏话常挂在口头,“老子”不绝于耳,这看上去不符合革命军队军人的作风行为,可他不失为一个真正的军人,这都是在特定的战争环境下产生的一个军人的毛病。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高大、完美”的眼光来审视电视剧中的主角人物是可笑的,电视剧也应该尊重现实生活,更要尊重人格的发展人性的张扬。为什

么一些人就那么的委曲求全呢?为什么总要按照“文艺标准”的那一套路子来欺骗观众欺骗自己呢?李云龙身上的缺点只是玉之瑕疵,并不会暗淡他身上熠熠生辉的中国军人之勇猛智慧爱国的光芒。

难道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中就不存在这样现象?一个军人就不能在战斗之余休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放松一下自己的精神?李云龙这个人物非要塑造的完美无瑕不可?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部电视连续剧那就看头不大了!不要说其他人,我就是不看这样的电视剧,像那些个谈情说爱、整天无所事事、只会耍嘴皮子、人能飞天、气功如炸弹之剧我是绝对不敢苟同的。李云龙在战场上竟敢胆大包天“抗命”,这在许多人眼中就是大逆不道,君不知“军令如山倒”?!但是也确实存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在抗战时期,战场上敌我双方战况瞬息万变,对于在那个血雨腥风在战场上舍生忘死的军人们来说,根据战场实际情况争取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消耗敌人,那将有利于保存自己壮大自己的力量,难道我们作期货就没有可借鉴之处吗,偶尔有过“抗命”也是在战争中允许的也就是说确实存在这种状况。这并不是《亮剑》的败笔,而恰恰是《亮剑》区分其它按照常规逻辑铺就的亮点。

“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这就是本书作者所要向读者传达的一种“亮剑”精神!现在的中国,我们的中国,千真万确需要这种精神!何尝不是呢?现阶段的中国虽然如日东升一路凯歌,但是危机伴随着机遇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内在的外来的威胁时刻在考验着中国人。

面对威胁面对危机我们中国人怎能安步当车?怎能不居安思危

枕戈待旦?“敢于亮剑”这就是我们的回答!我们的精神!是的,李云龙是草莽出身缺少文化涵养,他不知钢琴不晓洋画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但这不是他的错,而是特殊历史环境所造成的。在我们解放军将军行列里,像他这样的将领很多,凭着他们顽强的毅力,凭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忠诚,他们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文化,在战争中升华自己,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备他们缺少文化涵养,有什么理由说他们张口“老子”闭口“弟兄”的呢?

全书以展现李云龙的命运为主,但并不单凭一个李云龙打动读者。给我感动和震撼的居然全是那些无名英雄。骑兵连的奋勇杀敌、王喜奎的宁死不屈、小分队的自我牺牲几度让我落泪。这是《亮剑》的魅力,它的魅力在于壮烈,在于军人的胆识和骨气,在于充盈其中的英雄气,也就是书中所说的“亮剑”精神。

“亮剑精神”是无数精英人士秉承的理念和价值观,正被华为,联想,上海大众等众多的优秀企业推广学习。它体现的是气势,是人格,是胆略;是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气节;是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勇气;是面对压力不服软,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决心;是勇往直前的斗志;是对事业的赤诚。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人:他们不刮板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都敢于亮出自己的“宝剑”,用于亮出自己的气势,即便要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气壮山河!

一个具备亮剑精神的人总有过人的胆略,敢于为别人所不为,视困难如草芥!

一个具备亮剑精神的员工总能遵守命令,为了完成任务,哪怕失去生命也不退缩!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第四篇:《亮剑》读后感

读《亮剑》有感

曾经一段时间看了同名电视剧《亮剑》,后感慨颇多。《亮剑》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题材的电视剧,通过一位将军的成长旅程,用他坎坷百折的一生,来诠释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亮剑。

最近我又看了原著小说《亮剑》,许多被删减的情节令我对《亮剑》有了新的理解,对小说主人公李云龙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原著中不仅有李云龙驰骋疆场的抗日时期的情节,更有后期李云龙面对“文化大革命”的挣扎与反抗。小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带读者走过了一场又一场壮阔而又悲怆的情景。从中,我们能切身感受到抗战时期血肉横飞的残酷与“文化大革命”时期颠倒黑白的恐怖。

我于三天时间读完这本书。前文情节真实而生动,当我读完白刃战那一段后热血沸腾。那是一场血战!李云龙带领独立团一个加强营伏击日本关东军精锐部队的两个中队,人数比为1:1,但李云龙的部队装备明显落后,但他们却敢于用刺刀和大刀与受过专业训练的日本精锐队进行肉搏。透过他们,我仿佛看到当年抗日战场上所有中国军人的勇气和决心。李云龙在白刃战之前曾慷慨激昂地说道:“狭路相逢勇者胜!”我想“强者”并不指装备精良,武器先进,真正的“强者”是即使弱小,在遇到强大的敌人时,也要有亮剑的勇气;即使用血肉之躯去对抗飞机大炮,也要有抛头颅撒热血的无畏。这必然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原因!

另外,李云龙与楚云飞的情谊也引人深思。他们同是大名鼎鼎的

抗日英雄,善于谋略,勇敢无畏。将遇良才,棋逢对手。他们是战场上的对手,却也是精神上的挚友。只可惜,他们同是优秀的中国人,却因政治立场对立,而不得不拼得你死我活。令人震惊的是,当得知李云龙将军逝世后,驻金门岛的楚云飞却将金门岛甜美的女声广播换成沉重的男声广播,为自己的老对手哀悼,而李云龙在大陆却是被自己的“战友”逼死的。也许真的只有敌人才能了解敌人,又也许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一切都不足为奇。谁是谁非到今天也未必能够说得清楚。 李云龙的好友赵刚也令人印象深刻。赵刚虽是文人出身,却同样具备领军打仗的本领。也许他在战场上的军事眼光地的确比不上李云龙,但他所具备的冷静头脑和长远的眼光是李云龙所欠缺的。李云龙性情似火,热情奔放;赵刚性情似水,冷静悠长。而他们都有一颗不畏强敌敢于亮剑的心,因此无论何时,他们都能团结在一起。赵刚最后为了自己的理想,在大会上不肯与他人同流合污,落井下石而被批斗致杀与妻子自杀殉志。这仿佛预示了李云龙与他妻子的结局,同时也折射出当时许多有志之士无辜枉死的那段黑色历史,用鲜血警示着后人。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敌人是丧失理智蒙蔽双眼。面对这样的敌人,不仅需要亮剑的勇气,也要有发现敌人的眼睛。

最使人感到震撼的应当是李云龙的死了。李云龙被绑在会场上,被群众唾弃。有人朝他吐痰,有人朝他扔烂菜叶,健康,青春有活力的青年鞭打他扯他的头皮。我不知道他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不久前,他还是人人敬仰的抗日大英雄,不久前,这些辱打他的群众还是他可以为之牺牲性命的同胞。而现在,他却像一个千古罪人一般受人唾弃,

“获罪”的原因却是因为他想保护这个城市,保护人民。他的敌人是底下的同胞吗?他该向谁亮剑呢?我突然想到彭德怀元帅于文革时期被批斗的照片。他侧着脸,垂着眼,没有了一位驰骋疆场的将军的英姿,他只是一位筋疲力尽的老人,眼里有沉痛,有鄙夷。

李云龙被自己的部下救下后,本有机会活下来的,但却选择用他最熟悉不过的,用他击毙过无数敌人的手枪打穿了自己的头颅。当子弹穿透他头颅的那一刻,红的是血,白的是脑,红白分明。当马天生抠出墙内的子弹时,子弹正如李云龙所言被他头骨削弯,他的傲骨犹存。李云龙一生铮铮铁骨,路遇强敌,无畏亮剑。只是这一次,他至死都是糊涂的。他没有读过书,因此不懂政治。而正是因为他不懂政治,因此他是“糊涂”的。他弄不明白是什么害死了他。只有一点他知道,他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最后一次亮剑,他找不到敌人,只能结束了自己以保存最后的尊严。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亮剑精神。

第五篇:《亮剑》读后感

中国脊梁

——读《亮剑》有感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初识李云龙将军,还是在年纪很小和父母一起看电视剧的时候,在那时,就对这个勇敢无畏、重情重义却又狡黠粗犷“兵匪”极感兴趣,甚至崇拜。在中学阶段,得以品读都梁先生原汁原味的小说《亮剑》,顿觉心中“老李”的形象更加丰满深刻了许多。

《亮剑》这本小说,主体是写李云龙波澜壮阔的一生,其次通过描写配角与他共事的经历,烘托出人物更加饱满的形象。读完全文,给我最直接和最深刻的感触就是感动。警卫员魏和尚惨死,李云龙不惜冒着解除职务的风险,也要剿灭山贼为兄弟报仇,让人感动于那种用生命铸就的战友情谊;县城城楼上,李云龙忍痛割爱,牺牲自己的新婚妻子,开炮轰开城门,保全了大部分战士的性命。这种感动天地的军人之魂,实在是工农子弟兵在革命年代的普遍精神,也是现代军人所缺乏的。而也只有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中,才有那些心甘情愿去为了心中的火花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的精神。我们在现今社会,已经远离了那种喧嚣的战火,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很难再有那种气吞山河的气魄。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从这些热血的文字中,去找回那种 藐视一切的霸气和舍己为人的精神。为了找回我们民族正在慢慢失去的凝聚力,这本书很值得每一个年轻人作为人生标杆去阅读、去领悟、去朝之奋斗。倘若每个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皆如此,中国梦的实现,指日可待! 透过战争的硝烟,我们看到,十余年的军旅生涯塑造了李云龙这个极具个性、有血有肉的硬汉形象:他好战,善战,直率同时又蛮横,作战勇猛,善于逆向思维,从来不按照固定章法打仗,如果自己的战术比上级指示效果更佳显著,他会毫不犹豫地违抗命令;他性格多面,对待战友满腔热情,绝不会落下一个战士,他又有一股“匪气”,酗酒、骂娘成了家常便饭,遇到不顺眼的事情,他会“跳着脚地骂街”。有人认为李云龙“是一个十足的‘兵痞’和‘土匪’,同时也是我军的‘军盲’。他一点都不像我军的军官;他一点都不懂我军组织原则和革命纪律;他一点都没有人民子弟兵的味道。”但正如电视剧中李云龙扮演者李幼斌先生直言:“过去的军人正而八经,让人觉得有点死板,说实话不太真实,可李云龙却很鲜活。”对于李云龙像土匪的批评,李幼斌不以为然,“人无完人。哪个人没有缺陷?谁这辈子不说几句脏话?李云龙是那个时代造就的英雄,抗日战争需要这样的军人,李云龙是为了战争而生。”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如果严格要求一名军人遵守各种道德规范和礼仪章法,完完全全活出一个在世圣人的形象,未免也过于苛刻且毫无意义了。

李云龙这一形象塑造的成功,在于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把共产党军队当做人来演,也把国民党军队和日军当做人来演。在剧中,有高风亮节的国军将领楚云飞,也有狡诈残忍的日军军官山本一木,和抗日神剧们表现的痴呆一般的国军和日军所不同的是,无论是楚云飞还是山本一木,都有着足以抗衡主角的实力和智慧,有着正经的军事素养,并且都能给主角带来巨大的危机和压力,而这些都是现行国产抗日剧最缺少的精髓。战胜痴呆一样的敌人并不能展现主角的神勇,相反,还是对居于绝对劣势依然誓死抵抗日军来犯的先烈们的侮辱,而战胜那些“战神”一样的敌人,才能体现我国军人作为中国军魂的光荣。

纵观整本书,李云龙一直都有一种精神,那就是亮剑精神:古时候剑客碰到武艺高于自己的剑客,明知不敌,却毫不犹豫的拔出自己的剑,虽败犹荣,这就是军人的亮剑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带给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带来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带来了中国的解放。我们在读小说的同时,也要感悟这样的精神,去领会先辈的意志和经历,在文字中摸索,在语句中穿梭,重回那个炮灰纷飞的年代,去感受那代人的心路历程,这对我们培养正确的爱过观念至关重要。在生活面对困难时,狭路相逢勇者胜,更是一种必胜的态度。人可以不强大,但不可以惧怕;人可以被打败,但永不能被打倒。只有有了这样的亮剑精神,我们才能克服日常生活中所要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去到达我们人生新的巅峰和辉煌!

如今,我们生于太平之时,但仍要有一颗居安思危的心。日本右翼的不断挑衅、南海问题的持续加深和国际形势的动荡,都在迫使我们这些新时代年轻人要铭记那些为我们带来和平的人和事,谨记先辈洒下的热血,牢记老一辈革命先烈的荣光。不仅要做一个思想进步与时俱进的人,更要不忘初心,正视历史。唯有如此,中华民族才能在我们这个时代伟大复兴,迈向更高更好的辉煌!

上一篇:廉洁感想范文下一篇:宽带中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