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的基础构成

2022-07-24

在思想开放的今天,演讲稿成为了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编写出逻辑合理、观点明确的演讲稿,可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支持,让更多人愿意深入了解我们的观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演讲稿的基础构成》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演讲稿的基础构成

关于构成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构成基础课程特点的分析,就高职院校构成基础教学过去及现在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今后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构成基础教学构建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构成基础教学

[作者简介]杜娟(1977- ),女,辽宁葫芦岛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及室内设计教学。(辽宁葫芦岛125000)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5-0144-02

构成设计的训练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基础,也是现代美术设计不可缺少的训练手段之一。随着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的日益发展,构成基础教学作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课程,其基本教学思路、方法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

一、课程特点

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在校长格罗皮乌斯的号召下,开创了独立于专业设计的设计基础课程――构成基础,并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作为构成基础教学的三大部分进行授课,简称为“三大构成”。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包豪斯教学体系,目前已成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必修课。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它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形象的编排和排列方法。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属于在平面范围内的设计造型基础,可以概括为二维设计基础课程;立体构成是空间造型问题,可以概括在三维设计基础课程内。以下对三个部分内容的特点进行简单的论述。

平面构成是造型的基础,主要是在二维的空间中创作,是研究形象设计方面构成的一门课程,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造型观念,建立良好的抽象性和创造性思维理念,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色彩构成是探讨如何利用色彩要素搭配出高审美价值的色彩,是较为装饰性的构成艺术,源于色彩变化原理和人类对色的感觉,用色彩这一特定的语言获得事物的内涵与人的情感上的沟通;立体构成是研究造型与空间的关系,通过各种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立体的过程,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它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

构成基础教学是为专业发展打下牢固而广泛的根基,在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必须找到该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的合理切入点,将构成基础课程与专业自然地融合,把平面、色彩及立体构成的知识点有效地导入室内建筑有关的视觉形式研究中;以及室内空间形态的透视原理、空间构成等因素的研究中,加强学生对抽象形式的感悟和体验。

二、对构成基础课程教学的反思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构成基础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1.传统教学模式的沿袭。由于我国高职构成基础教学大多沿袭使用本、专科院校绘画专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失去了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而传统构成基础教学,则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认知,教学处于模式化的情境,创新理念难以得到体现。

2.与专业设计脱节。构成基础教学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程,其设置必须为专业设计服务,而构成基础教学和设计环节严重脱节,部分授课教师对学生缺少正确的专业方向的引导,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基础课受到专业课很大程度上的挤压。构成基础虽不等同于专业设计,目的在于对学生的设计创进行造性思维与能力的有效训练,为将来的专业设计做较好的铺垫。

3.专业指向不明确。在艺术设计的不同领域对于人才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装潢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工业造型设计等专业同样开设构成基础课程,其注重平面的视觉要素的表现与再现,而室内设计专业则重三维空间的描述和传达,因此,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必须明确专业指向,以便更好地为专业设计服务。

三、对构成基础课程教学的构思

1.建立与形成设计理念。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注重“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技术综合能力、针对性能力”的教育。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学科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要围绕职业教育创新思路来构架,使学生毕业后具备完成实际需要的设计与制作能力,适应岗位群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基础课教学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注重设计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要与素描、色彩教学拉开距离,又要尽可能缩短与专业教学的距离,使其真正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

2.教学内容与目标。为避免课程三个部分之间孤立、脱节,有必要将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与整合。根据维度可将构成基础中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部分归属于“二维设计基础”,旨在引导学生对形、色、材质三个构成图形的重要元素进行研究;立体构成则属于“三维设计基础”,可以说是对平面、色彩与空间的综合理解。这样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完成不同内容的教学。构成基础教学能力培养主要包括:再现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平面构成部分主要是加强学生对抽象形式的感悟与体验,增强学生运用技能的灵活性与构思的创新性;色彩构成部分主要使学生掌握色彩规律,增强色彩配置能力、表现能力;立体构成则是通过三次元空间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一种理性的、逻辑性的思维模式,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合理的挖掘与发挥。课程设计是构成基础综合实践阶段,开发学生在实际制作中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创作水平和表现技能,增强学生运用技能的灵活性与构思的创新性。

3.教学模式。课程的内容可以从优秀作品鉴赏课开始。往届学生优秀作业案例,优秀的平面设计及色彩设计作品,相关的大师级人物的代表作品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领域也出现了新材料、新工艺。在接下来的动手实践阶段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意,大胆地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为自己的设计服务。

传统构成教学与计算机设计有机结合。传统的手绘方法是将点、线、面、色彩、肌理和骨骼等形态要素,通过使用各种工具与材料完成和表现构成设计内容。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给设计者提供了崭新的风格和造型语言。在构成基础课程的设置中可以大胆地加入CorelDRAW、Photoshop两个平面绘图与处理软件,将手绘方法无法描绘和表达的创新思维,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两个平面处理软件设计进行设计与表现,为传统构成教学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4.实施方法。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要有明确的专业指向,如室内效果图的设计、空间形态的把握、色彩的调和与搭配等,基础课程教学必须围绕专业设计而展开,使学生通过基础课程较早地进入到“专业状态”,更多地接触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构成基础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既有专业特色又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要求。根据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基于对该专业学生基本素质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该课程的构架。

可以通过一系列课题的训练,点、线、面、体构成规律、从具象到抽象、从黑白到色彩、从平面到立体再到空间、从有形到无形、从表现到再现、从宏观到微观不断地进行课题的转换。使形式美法则的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平衡、变化与统

一、对比与调和渗透到每一个课题。整体教学要有计划、有秩序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合理贯穿,最终使学生对知识逐步地消化、理解并得到充分地吸收。

高职构成基础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其课程的综合性、连续性、专业性,使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研究,获得自己的视觉语言,为进入专业课的学习与发展打下牢固而广泛的基础。通过一系列课题的设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邬烈炎.设计基础:来自自然的形式[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3]赵殿泽.构成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

[4]班石.构成谈[J].装饰,2002(8).

第二篇:《图案基础》教案: 第八课 图案的组织构成(连续纹样、装

饰构图)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二方连续的构成方法。通过本内容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节奏感、整体感及对装饰色彩的认识、应用。 [教学重点]

二方连续的构成骨架和四方连续的构成骨架 [教学难点]

色彩与图形的结合运用 [教具]

制作图案工具、课件 [授课内容]

连续纹样

在进行了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的学习后,我们来学习设计连续纹样的内容。

连续纹样是根据条理与反复的组织规律,以单位纹样作重复排列,构成无限循环的图案。连续纹样中的单位纹样可以是单独纹样,也可以是适台纹样,或者是不具备独立性而一经连续后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完整又丰富的连续效果的纹样。因此在设计连续纹样时,除了要注意单位纹样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根据连续的方向设计单位纹样的接口,这是产生连续效果的关键,连续得自然与否、紧凑与否、流畅优美与否,都与它息息相关。由于重复的方向不同,一般分为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两大类。

一、二方连续纹样

二方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产生优美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横式或纵式的带状纹样.亦称花边纹样。设计时要仔细推敲单位纹样中形象的穿插、大小错落、简繁对比、色彩呼应及连接点处的再加工。二方连续纹样广泛用于建筑、书籍装帧、包装带、服饰边缘、装饰间隔等。

二方连续的组织骨式变化极为丰富,一般可分为八种不同的排列骨式.它的基本排列骨式可分为散点式、直立式、倾斜式、波浪式、水平式、一整二破式、折线式、旋转式等八种基本骨式。

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其排列的韵律变化,疏密、大小、色调等变化,期达到完整的视觉效果。

1、散点式

单位纹样一般是完整而独立的单独纹样.以散点的形式分布开来,之间没有明显的连接物或连接线,简洁明快,但易显呆板生硬。可以用两三个大小、繁简有别的单独纹样组成单位纹样,产生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装饰效果会更生动。

2、直立式

有明确的方向性,可垂直向上或向下,也可以上下交替。

3、倾斜式

倾斜排列,有并列、穿插等形式;以折线的形式排列,有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排列方式。整体效果干脆利落。

4、波浪式

单位纹样之间以波浪状曲线起伏作连接,其他纹样依附波浪线,分为单线波纹和双线波纹两种,可同向排列,也可反向排列。具有明显的向前推进的运动效果,连绵不断、柔和顺畅。节奏起伏明显,动感较强。

5、水平式

6、一整二破式

中心位置有一个完整形,上下或者左右各有一个半破形。以此组合为单元体排列。

7、折线式

单位纹样之间以折线状转折作连接,直线形成的各种折线边角明显,刚劲有力,跳动活泼。

8、旋转式

9、综合式

以上方式相互配用,巧妙结合.取长补短,可产生风格多样、变化丰富的二方连续纹样。 单位纹样之间以圆形、菱形、多边形等几何形相交接的形式作连接,分割后产生强烈的面的效果。设计时要注意正形、负形面积的大小和色彩的搭配。

从二方连续的骨式结构我们可以看出,二方连续的基本构成形式是线。无论是点、圆、长线、短线最终汇集而成的都是带状的群线。群线的组合可聚集可分散,可交叉可循环,这样才可以无限反复排列,形成带状图案。线的魅力在于不论直线曲线都能给人的心理带来强烈的反应。直线的干脆利落,曲线的波澜起伏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二方连续图案中不变的表现形式和多变的骨骼结构、灵活的色彩搭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不断地创新二方连续的造型内容,丰富它的人文内涵,使它从古老、质朴、生动的图案发展到现在多样、绚丽、鲜活的各种纹饰,且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二方连续图案都各有特色。

二、四方连续纹样

四方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所产生的纹样。这种纹样节奏均匀,韵律统一,整体感强。设计时要注意单位纹样之间连接后不能出现太大的空隙,以免影响大面积连续延伸的装饰效果。四方连续纹样广泛应用在纺织面料、室内装饰材料、包装纸等上面。

一个单独纹样向两方连续(重复)出现就形成了二方连续

一个单独纹样向四周连续(重复)出现就形成了四方连续

按基本骨式变化分,四方连续纹样主要有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散点式四方连续纹样

散点式四方连续纹样是一种在单位空问内均衡地放置一个或多个主要纹样的四方连续纹样。这种形式的纹样—般主题比较突出,形象鲜明,纹样分布可以较均匀齐整、有规则.也可以自由、不规则。但要注意的是,单位空间内同形纹样的方向可作适当变化.以免过于单调呆板|

规则的散点排列有平排和斜排两种连接方法:

(1)平排法

单位纹样中的主纹样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反复出现。设计时可以根据单位中所含散点数量等分单位各边,分格后依据一行一列一散点的原则填入各散点即可。

一行一列一散点法

还可以用四切排列或对角线斜开刀的方法剪切单位纹样后,各部分互换位置并在连续位处添加补充纹样,重复两次后再复位.即可得到一个完整的平排式四方连续单位纹样。

对角线斜开刀法

⑵ 斜排法

单位纹样中的主纹样沿斜线方向反复出现,又称阶梯错接法或移位排列法,可以是纵向不移位而横向移位,也可以是横向不移位而纵向移位。由于倾斜角度不同,有l/

2、1/

3、2/5等错位斜接方式。具体制作时可以预先设计好错位骨架再填入单位纹样。

斜排骨架法

也可以用错位开刀去一边设计错位线,一边添加、完善单位纹样。

斜排错位开刀法

斜排四方连续纹样 l/2斜排四方连续

散点式四方连续纹样(l/2斜排)

2、连缀式四方连续纹样

连缀式四方连续是一种单位纹样之间以可见或不可见的线条、块面连接在一起,产生很强烈的连绵不断、穿插排列的连续效果的四方连续纹样。常见的有波线连缀、菱形连缀、阶梯连缀、接圆连缀、几何连缀等。

(1) 波线连缀

以波浪状的曲线为基础构造的连续性骨架,使纹样显得流畅柔和、典雅圆润。

波线连缀式四方连续纹样 (2) 几何连缀

以几何形(方形、圆形、梯形、菱形、三角形、多边形等)为基础构成的连续性骨架,若单独作装饰,显得简明有力、齐整端庄,再配以对比强烈的鲜明色彩,则更具现代感;若在骨架基础上添加一些适合纹样,会丰富装饰效果,细腻含蓄、耐人寻味。

几何连缀式四方连续纹样

3、重叠式四方连续纹样

重叠式四方连续纹样是两种不同的纹样重叠应用在单位纹样中的一种形式。一般把这两纹样分别称为“浮纹”和“地纹”。应用时要注意以表现浮纹为主,地纹尽量简洁以免层次不明、杂乱无章。

(1) 同形重叠

又称影纹重叠,通常是散点与该散点的影子重叠排列,为了取得良好的影子变幻效果,浮纹与地纹的方向和大小可以不完全一致。

(2) 不同形重叠

通常是散点与连缀纹的重叠排列。散点作浮纹,形象鲜明生动连缀纹作地纹,形象朦胧迷幻。

重叠式四方连续

装饰构图

装饰构图又称综合构图,是指按照一定的工艺条件.功能要求和审美需要,把单独构成适合构成、二方连续构成及四方莲续构成等方法综合运用到一个完整的构图中,如地毯、台布、窗帘、陶瓷、家具、建筑装饰等。

装饰构图形式多样,常见的有格律体、平视体和立视体。

一、格律体构图

格律体构图是指以九宫格、米宇格或两种格子相结合作骨式基础的构图。既具有结构严谨、和谐稳定的程式化特征,又具有骨式变化多样、不拘一格的情趣。

格律体骨式

格律体构图 装饰布图案

构图步骤:求中心,分面积,取骨式,配纹样。

二、平视体构图

平视体构图是指画面不受透视规律限制,所有形象都处于视平线上的一种平面化的构图。形象一般表现侧面,简练单纯,不刻意追求空间的纵深层次,有如剪纸效果。

平视体构图(水陆攻战铜壶)

平视体构图(民间剪纸)

三、立视体构图

立视体构图是指运用中国传统画中散点透视的原理,以“前不挡后”“大观小”和“蒙太奇”的手法自由组台的构图。可产生穿墙透视、一览无余的立体化画面效果,在传统壁画风景图案中运用较多。

立视体构图(汉庭院) [小结]

1、二方连续纹样是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的纹样。

2、二方连续的基本排列骨式可分为散点式、直立式、倾斜式、波浪式、水平式、一整二破式、折线式、旋转式等八种基本骨式。

3、四方连续纹样是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所产生的纹样。

4、四方连续纹样主要有以下三种骨式组织形式散点式、连缀式、重叠式。

5、装饰构图形式常见的有格律体、平视体和立视体几种。 [作业练习]

1、二方连续纹样练习

⑴ 临摹各种骨式二方连续纹样各1幅。 ⑵ 设计二方连续纹样2幅。

2、四方连续纹样练习

⑴ 临摹各种骨式四方连续纹样各1幅。 ⑵设计四方连续纹样2幅。

3、装饰构图练习

⑴ 临摹平视体、立视体构图的传统图案各一幅。 ⑵ 用格律体构图形式设计装饰图案1幅。

第三篇: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大纲

《设计基础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任务和作用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创造的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范围内的宽泛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其在面积、空间、肌理、节奏与韵律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对不同的抽象元素进行组合与创造,力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创造图形的规律,进而研究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通过学习与研究形态的基本形式法则、形式的审美标准,使学生在这个课程环节中能够了解法则、研究逻辑、学到规律,是艺术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方法的学习愉快结合,为从事“艺术设计”打基础。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

形式:教学形式采用讲授一堂基础设计美学形势法则的理论课起步,是对二维设计基础的综述。除了介绍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展示给学生一些生动的二维的与形、色、质有关的素材:有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有学生作业案例,也有与形、色、质相关的人文、自然的图片,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品位。

方法:希望在课程中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实用,立足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寻找感觉、研究逻辑、掌握方法”,并且希望学生能够在一种“放松”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就像做游戏一样在“玩”中学到所需的知识。

三、教学年限与学时

教学年限:第一学年 学时:90学时 学分:5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一部分 平面 18学时×2周

1、点

用不同的工具,不同手段进行“点”的形态造型。要求从点的大小、形状、 肌理效果以及组织形式诸方面进行思考。

2、线

用不同的工具,不同手段进行“线”的形态造型。要求从线点的粗细、线形、肌理效果以及组织形式诸方面进行思考。

3、面

纸的切割与重构练习。对黑、白色方形进行一次切割、两次切割、多次切割再重组的练习,寻找新的面积、空间组织关系。

4、图形与肌理

肌理是材料与质地在图形上的体现,是图形所具有的材质与痕迹特征。有时肌理在图形的体现中同时具有较明确的“造型形态特征”,也有时则仅仅是以“肌理”或“痕迹”的方式呈现出来。

5、构图

对画面的组织结构的一种决策。

6、骨骼

对设计中常用的如重复、渐变、特异、聚散等基本骨骼进行了解并进行实际的练习。

第二部分 色彩 18学时×2周

1、色面积

用准备好的色块进行分割与重组,寻找新的色彩搭配、面积、空间组织关系。

2、色彩调性

寻找色调、色谱、色彩氛围。

3、色相

色彩的相貌关系 [同类、临近、对比、互补]。

4、艳度

色彩的鲜艳程度 [高、中、低艳度,艳灰]。

5、明度

色彩的明暗关系 [高、中、低明,调性]。 第三部分 综合排版 18学时

利用形、色、质等要素的特质,进一步领会点、线、面的关系,对其进行创造性的组合游戏。

五、考试与考察

此课程采用课题作业的形式进行,可以手绘也可用电脑制作,并使学生体会创作中的过程美。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有效避免了学生为作业而做作业、无法将基础知识学以致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缺憾。

第四篇:构成基础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一、 平面构成的概念:

【教学内容】:平面构成的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平面构成基本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特点 【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点线面的错觉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大体叙述构成所讲内容 2教授新课

首先将构成学习与学生的关系:  构成艺术指是艺术形态的艺术构成.及时将形态要素按照视觉原理,力学原理,组织成离乡的形态与色彩的造型效果.  举例: 太极图:阴阳鱼太极图源于道教

平面构成就是研究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的形态(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理想的形式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如在企业标志、商品广告、商品包装、ci设计等现代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中被大量应用。

1 平面构成的由来 包豪斯

包豪斯都应该被视为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而建立的学校,通过十年的发展,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与试验成果,特别是荷兰风格派运动、苏联构成主义运动和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成果,使这个学院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精华的中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推倒一个空前的高度。

包豪斯把绘画、建筑、舞台设计、摄影、编织、陶瓷、染织、印刷等统一运筹,抛弃了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分解观念,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脱离社会。物质可分解成分子、原子、电子、核子等等,绘画艺术可分解为最简单的点、线、面等形体,以及空间色彩个元素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2 平面构成的特点

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的,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性。他有两方面的特点。 第一, 她以知觉为基础。平面构成不是以简单的模仿具体的物体形象,而是以直觉为基础,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

第二, 它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地、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视觉效果、空间构成等方法,并突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具与超越时间、空间的图形效果。

第三, 平面构成与传统几何图案的连续纹样有所区别。几何图案的连续纹样实在非常有规律的反复中求变化,平面上产生一种规整统一的视觉感受,而平面构成突破了几何图案中的平面时空,增强了画面中运动感和空间深度,在平面的纸上产生了一种空间起伏的视觉效果。这就是平面构成所追求的三元立体空间的错视效果。在构成中已数量的等级增长,位置的远近聚散,方向的正反转折等变化,在结构上整体或局部的运用重复、渐变、变异、发射、密集、对比等方法分解组合,构成有组织有秩序地运动。通过视觉语言对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产生影响,比如对紧张、松弛、平静、刺激等心态产生影响,并得以表现。

3 平面构成的分类

根据构成的原理,任何形态都可以进行构成,构成的形态主要有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 3.1自然形态的构成

自然形态的构成是一自然本体形态为基础的构成形式,这种构成方法保持原有形象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形象整体或局部的分割、组合、排列重新构成一个新的图形。 3.2 抽象形态的构成

抽象形态的构成是以几何形为基础的构成,即以点、线、面等构成元素进行几何形态的多种组合。其构成方法是以几何形态为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排列。

抽象形态的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即以点、线、面等几何形作为元素,并将他们进行有规律的组合和非规律性的组合。有规律性的组合组成的效果有节奏感、运动感、进深感等都属于规律性组合。非规律性组合比较自由,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张力和运动感,能够增加视觉上醒目的极富有引力的视觉效果,对比、肌理、变异等。

抽象形态构成的形态主要是运用空间与形,形与形的重复变化。并运用光、色的运动规律设计出繁多的、眩目的、单纯的、明快的、淳朴的、简洁的、收缩的、扩张的形式。

4、观看优秀平面构成作品

2、平面构成与点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复习上节所讲内容 2教授新课 1 点

1.1 点的概念

点在几何学上是肉眼看不见的,因此只能下定义为非物质的存在。他表示位置、不具有大小,即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在构成学中电视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比较中存在,通过比较而显现。例如同一个圆的形象,在校的框架里显得很大,而在巨大的框架里就会显得很小。关键问题是如何界定点的范畴。如太阳在宇宙中,钱币放在手心上。通过对这些视觉现象的观察分析,可以确定同样的情况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距离内、可能是点、是面或体,判断它的标准取决于环境。

1.2 点的形态、作用和性格

现实中的电视各式各样的,有圆点、方点、椭圆点、三角点、锯齿点、梯形点等等。自然界中任何形态只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能够产生不同形态的点。一个点是最简单的构成单位,它不仅指明位置,而且使人能感觉到在它内部具有膨胀和扩散的潜能,作用在周围空间。

虚点也是点的一种形态,它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点,如用面积出点状空白,造成虚点的效果;就是把线切断,并俏俏错开,形成虚点。

(1)

点的线化

点的靠近形成线得感觉 (2)

点的面化

1.3 点的错视

明亮的点或者是暖色的点又处于前面的感觉黑色的点或者是冷色的点由后退的感觉。由于周围的点的大小不同,就是中间两个相同的点产生大小不一的感觉。

1.4 点的作品范例

2 线

2.1 线的概念

只有位置、长度而不具有宽度和厚度。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因而是点所产生的。

2.2 线的形态、作用和性格

线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直线和曲线。

直线具有男性特征,有力度,稳定。直线中的水平线平想到风平浪静的水面,远方的地平线;而垂直线使人联建筑物一种崇拜的感觉。曲线富有女性特征,具有丰满、之感。

线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线最善于表现静和动。

和、寂静,使人联想到树,电线杆,柔软、优雅、浑然

2.3 线的错视

灵活运用线的错视可使画面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有时则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避免错视所产生的不良效果。

2.4 线的作品范例

3 面

3.1 面的特征 定义:面是线的连续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面有长度、宽度、没有厚度。直线平行移动而成方形;直线旋转移动形成圆等等。

面是平面构成中最复杂、多变的构成元素。面构成的完整性与线移动的方向、方法、快慢、距离等条件相关联。

直线垂直移动形成方形面

直线固定一端点再旋转移动可形成扇形面 直线回转360°可形成圆的面 线的间隔移动,可以造成虚面

1、 规整面

主要是指几何形面,可以借用数学几何公式来定性 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正圆、椭圆形)、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多边形、菱形等面。

2、 不规则面

并非所有的面都是直线移动的轨迹,还有许多面的曲线、弧线甚至折线聚合的,这类面就是我们常说起的自由形。偶然形也是不规则面中的特殊成员,但它不是由线移动形成的,而是像偶然的点那样。

以上是从原理上分析面形成的方式,在艺术化的平面构成设计里,所有的面都是靠颜色勾勒、平涂出来的。

3、 正面、负面

正面:通常清况下是指浅色之上显示的深色形态、习惯用黑点、也称为实面或正形,正形形态有凸起感。

负面:通常情况下是指深色纸地上显示的浅色形态,习惯用白点也称虚面或负形,负形形态有凹陷感。

3.2 面的形态、作用

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态的面在视觉上有不同的作用和特征。直线的面具有直线所表现的心理特征,如矩形、三角形、四边形,有简洁、明了、安定、秩序感,男性的性格。偶然行的面,如水和油墨的混合、泼洒产生的偶然的形等,比较自然,有人情味。

 再多块面中,面积大的和特意形状的部分形象感强。

 在凸部与凹部形态的组合中,凸部形象感强,易成形象、此时凹部为底。

 上部与下部结构,下部形态易成形,上部为地。

 对称性的两侧面,大的形象感强烈、突出、小面积为地。

 单纯或特异形易突出,具有强类形象感

 外轮廓线封闭的面积形象感强

 位置偏中心部位的形态具有注目效果,易成形。

3.3 面的错觉

   

大小的错觉

同等大的两个正圆形,上下并置,上边的圆形,给人感觉稍大。 带有圆角的正方形

用等距离的垂直线和水平线,组成两个同等面积的正方形,其长、宽的感觉去不一样。

3.4 面的情感

 充实的面形与量感

在轮廓线以内涂得满满的平面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充实的块状魅力。我们不妨画个正方形或圆形,然后将其内部涂成乌黑看看,这一来形本身就具确实,安定、突出、乃至充实之感。像广告颜料那种无光泽之色即可,至于有光泽的印刷油墨所成的稍大正方形或圆形,我们将因其优美的而为之神往。

此事一方面来自几何形能臻其完美的优点,一方面的自内部填满的“画面”之充实感。因此我们即可了解,过去俄国构成主义大师的马勒为基为何画平涂的正方形而称之为绘画。 此外尚有种种的形,单纯的有机形态也相当不错,一般说来,与复杂的形比较之下,还是单纯而没有空洞或凹部的形比较能感觉出块体的力量及量感的充实性。  封闭之线所造成的中空面形

如果是封闭之线,则无疑的应属于二维之形,只是尚且中空而已。然而细线越是扩展于空洞的空间之中,那么“面形”的感觉便越趋稀薄,线形的感觉反而增强。从另一方面言,粗线越是填满与内部空间,那么面形的感觉便越明显。  开放之线所造成的面形

在处理面的感觉较弱的面形时,在量感或块体方面而言,显得较不厚重,成了一种轻而弱的面形。例如集合细的线断,到处充满空隙之形。这种形的要素是线,集合而形成面形,线与线之间,则有引力发生作用。  面的表情

正如线有许多表情一般,面的表情亦十分多样,与此最有关系的是面形的轮廓、及其内部的质感等。例如面形的轮廓具有浓淡之时,就此使用硬边的情况显得更为柔软。

面形可用各种方法来表现立体感,亦可让人有韵律、动态之感,或透明,错觉之感,关于这些现象,以后再祥论。

【作业】

(1)在练习本上绘制10cm*10cm的正方形,以点为元素的重复构成作业

(2)在练习本上绘制10cm*10cm的正方形,以线为元素,在画面中体会一下有什么视觉效果。 (3)对一个面积为10cm*10cm的面进行组合形成以“平衡”为主题的设计。

【本章小结】

1 点

1.1 点的概念

1.2 点的形态作用和性格

1.3 点的错视

2 线

2.1 线的概念

2.2 线的形态作用和性格

2.3 线的错视

3 面

3.1

面的概念

3.2

面的形态作用和性格

3.3

面的错觉

3、平面构成的形象

【学 时 数】:8课时 【教学内容】: 1 单元形的组合

2 单元形的繁殖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平面构成基本的基本形构成 【教学重点】:单元型在平面构成的基础概念及其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单元型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复习上节所讲内容 2教授新课

在单元式造型中,决定了一种单元形(或几种单元形)后,将他们组合而成的形体是无限的。 1 单元型的组合 1.1 单元型的概念

单元形即基本型,是指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一个点、一条线、一块面都可以成为单元形的元素。单元形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这就给设计者提供了无数的设计资源。 1.2 单元型的组合关系

单元形是由基本元素点线面,经过各种组合而形成的,形态的主要关系有一下8 种 (1) 分离:形与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间

(2)

(3)

(4)

(5)

(6)

(7)

相遇:一个型的边缘与另一个性的边缘接触

复叠:一个形复叠在另一个形之上,产生前后的关系,形成空间层次感。

透叠:形与形透明相交

联合:两形交叠,彼此联合形成一个新的形

减缺:一个形被另一个不可见的形象覆盖形成一个新的形。

差叠:与透叠相反,只有蝴蝶的地方可以看见。

(8) 重合:形与性之间套叠成为一体

2 单元形的繁殖 2.1 单元形的决定

单元形以简单的几何形态为好。其次,再把单元形群集化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形体聚成一团的“形态融合”,或由单元形所包围的“间隙空间”等现象所以要选择效果好的单元形。 2.2 形态融和

把两个单元形组合起来的方法以及混合单元形的组合方法。 2.3 负形空间的形态

单元形之间所造成的空间形态考虑两种方法;分离组合;单元形连接而成的环状组合。多个单元形作规律化组合,形成多形负形空间。 2.4 新单元形的繁殖构成 构成方法:大致分为两种,即规律构成和自由构成。自由构成是把单元形自由的组合,以来平衡的感觉。 (1)线状的发展

把单元形按同一方向同样的方法连接起来。

(2)面的发展

当单元形象二维方向发展组合时,可以形成比线状发展更为丰富的格子形。

(3)环状结构的形成

把现状发展的图形弯曲并将两端连接,使可形成具有负形空间的“负形空间”的环形。

【作业】

将单个元素进行重组A4得纸

【本章小结】

1 单元形的组合

1.1 单元形的概念

1.2 单元形的组合关系

2 单元形的繁殖

2.1 单元形的决定

2.2

形态融合

2.3

负形空间的形态

2.4

新单元形的繁殖构成

4、平面构成的重复表现形式

【学 时 数】:8课时 【教学内容】:

1、规律性平面构成 1.1重复构成 1.2渐变构成 1.3发射构成

1.4特异与对比构成

2、非规律性平面构成

2.1空间 2.2肌理

2.3想象构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平面构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规律性图形和非规律性图形的种类及其构成方式 【教学难点】:掌握规律性图形和非规律性构成种类间的异同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复习上节所讲内容 2教授新课

1、 规律性平面构成

规律性骨骼有严谨的骨骼线,骨骼线将画面的空间进行了有规律的分割,单元形围绕这些骨骼线进行排列,使设计有了强烈的秩序感。 1 .1重复构成 1.1.1重复的概念

形同的或相近的形态连续的、有规律的反复出现叫重复。重复构成形式就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画面中可以呈现出和谐统一,富有整体感的视觉效果。

重复这种构成形式来源于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如秦始皇的兵马俑,建筑中重复排列的窗户,运时间月的方队。

1.1.2重复构成的形式 (1) 基本型重复构成

在设计中连续不断的使用同一基本型元素,称重复基本形。重复基本型可以使设计产生绝对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大的基本型的重复,可以产生整体古构成的力度,细小密集的基本型重复可以产生肌理效果。 1) 单体基本型的重复,一个形体反复排列。

2) 单元基本型的重复,两个或两个形体一组反复排列。

3) 近似基本型的重复,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基本形反复排列。

基本型的重复还分为绝对重复和相对重复两种形式。绝对重复式基本型始终不变的反复使用;相对重复则是指基本型的方向、大小、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在基本型的格限之内运用点、线、面进行分割、重复、联合等不同的组合方法来构成) (2) 骨骼重复构成 构成中的骨骼就是构成中的骨架、框架,是图形有秩序的进行排列,在有规律的骨骼中,重复骨骼是最基本的骨骼形式。规律性骨骼有两个重要元素:水平线和垂直线。

骨骼也可以分为规律性骨骼和非规律性骨骼两种,规律性骨骼是按照数学方式进行有秩序的排列,像重复、渐变、近似、发射等。非规律性骨骼是比较自由的形式,像密集、对比、变异等。

1.2渐变构成 1.2.1渐变的概念

渐变是指基本型或骨骼逐渐的、有规律的循序便动,它能使人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渐变是一种符合发展规律的自然现象。 1.2.2渐变构成的形式

渐变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想像的大小、疏密、粗细、空间距离、反向、位置、层次、色彩的深浅、明暗、声音的强弱、快慢都可达到渐变的效果。

(1) 基本型的渐变,是指基本型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色彩逐渐变化。 形状渐变:有一个形象逐渐变化称为另一个形象,又具象性渐变和抽象性渐变两种。 大小渐变:基本型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给人以空间深度之感。 位置渐变:基本型与基本型之间的距离渐次的变秘或变梳。

方向渐变:基本型的排列方向渐变,画面会产生起伏变化,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 色彩渐变:基本型的色彩由明到暗渐次变化。

(2) 骨胳变化,是指重复骨骼线的位置逐渐的、有规律的循序变化。 单项渐变:也叫一次元渐变,就是仅用一组骨骼线进行渐变。 双向渐变:也叫二次元渐变,即两组骨骼线同时进行变化。

1.2.3渐变基本型和骨骼的关系 (1) 将渐变的基本型纳入重复骨骼中

(2) 将重复的基本型纳入渐变的骨骼中

(3) 将渐变的基本型纳入渐变的骨骼中

在渐变构成中基本型和骨骼线的变要,既不能变得太快,缺少连贯性,得太慢,重复累计,这样才能使画面和韵律感。

化非常重又不能变有节奏感

1.3发射构成 1.3.1发射的概念

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是基本型或骨骼单位环绕一个或多个中心点向外散开或箱内集中。自然界中四溅的水花,盛开的花朵,四射的光芒,爆炸的辐射等现象。

发射也可以说是特殊的渐变,具有渐变的特殊视觉效果。它有两个特征:一,发射具有强烈的聚焦,这个焦点通常位于画面的中央;二,发射有体重深邃的空间感和光学的动感,是所有图形向中间集中,由中心向四周扩散。 1.3.2发射构成的形式

(1) 发射骨骼的构造因素

发射骨骼的构造因素有两个方面:发射点和发射线。 发射点:即发射中心,焦点所在。发射线:及骨骼线。 (2) 发射骨骼的种类

离心式:基本型由中心向外扩散,发射点一般在画面的中心,有向外的运动感。 向心式:基本型由四周向中心归拢,形成发射点在画面外。

同心式:基本型层层环绕一个中心,每层基本型的数量不断增加,形成实际上是扩大的形式、扩散的形式。 多心式:基本型以多个中心为发射点,形成丰富的发射集团。

1.4特异与对比构成 1.4.1特异的概念

特异是规律的突破,是在重复和渐变骨骼或以本形中的一种变异、变化,在规律中出现轻微的差异或局部的突破,有意的出现一个或数个基本型或骨骼单位,以突破规律的单调感,增加趣味。 1.4.2特异的形式

大部基本型都保持一种规律,其中一小部分违反了规律和秩序,这一小部分就是特异的基本型。

大小特异:基本型在大小上的特殊性,能强化基本型的形象,是形象更加突出、鲜明,也是最容易使用的特异形式。

形状特异:基本型在形象上的特异,能增强形象上的趣味性,是形象更加丰富。 色彩特异: 基本型在色彩上的特异,能丰富画面的层次。

骨骼特异:规律性的骨骼之中部分骨骼单位在形状、大小、方向上发生变动。

1.4.3对比构成

对比是一种自由的构成形式,它不以骨骼线为限制,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现隐及形状、色彩和肌理而构成的。 协调是求近似、对比则是求差异。自然界中的冷与暖、与黑夜,都是对立的组合。对比其实就是一种比较,的、强烈的、复杂的,也可以是模糊的、轻微的、简

而是依据形态等方面的对比干与湿、白天可以是显著单的。

2、非规律性平面构成 2.1空间

2.1.1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一种具有高、宽、深得三次元立体空间。对于物体而言,就是他在空间中世纪占据的位置,这种空间形态也叫物理空间,它具有平面性、幻觉性和矛盾性,即平面构成中的空间只是一种假象,三度空间是二度空间的错觉,其实本质上还是平面的。 1.1 平面上形成空间的因素

(1) 重叠:一个形象重叠到另一个形象重叠到另一个形象之上时,就会产生以前以后的感觉。这就是平面的深度感。

(2) 大小变化:由于透视的原因,物体在人们的视觉中会产生近大远小,近清楚远模糊的感觉。

(3) 倾斜变化:由于基本型的倾斜或排列的变化,在人们的视觉中会产生一种空间旋转的效果,所以倾斜也会给人一种深度感。

(4) 弯曲变化:弯曲本身就具有起伏变化,因此平面形象的弯曲,就会产生有深度的幻觉。

(5) 投影效果:由于投影本身就是一种空间感的反应,所以投影的效果也能产生一种空间感的效果。 (6) 透视效果:在真实空间中,一般情况下,人的眼睛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且是越在前者越大,约在后者越小,所以也有空间的感觉。

(7) 面的连接:在平面设计当中,面的弯曲可以形成体,面的形成也可形成体,而体是空间中的实体,因此,能够形成体的面都具有空间感。

2.1.2矛盾空间

矛盾空间是指利用空间的局限性以及视觉的错视,形成的在实际空间中无法形成的空间形式。在平面构成中故意违背透视原理,有意的制造出矛盾空间。 2.1.3矛盾空间的构成方法 共用面:是指将两个不同视点的立体型以一个共用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次在视觉上即是俯视又是仰视的空间结构。

矛盾连接:是利用直线、曲线、折线在空间中产生方向上的不确定性,是矛盾形体连接起来。

2.2肌理

2.2.1 肌理的概念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肌——皮肤,理——纹理、质感质地.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物质属性,因而也就有其不同的肌理形态,例如:干和湿,平滑和粗糙,光亮和暗淡等等。这些肌理形态,会使人产生多种感觉。

2.2.2肌理的形式

物体表面的粗糙感或光滑感均属于肌理,所以它必须是视觉的,同时也必须是触觉的。物体肌理的构成单位非常细微时,质感则被认为近乎色彩的感觉;反之,单位粒子越大,便越加强了形态认知的直觉作用。

肌理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可用手触摸到的触觉型肌理;其二虽表面光亮平滑,但视觉上令人感觉到特殊的凹凸感或粗糙感,即使觉型肌理。

2.2.3偶然形态的塑造

无意中掉落摔破的墨水瓶所溅出的墨水形态;从油漆罐边流淌下来的层层油漆流动的形态;所谓偶然造型方法,有如前所述墨水瓶的破坏、油漆的流淌、纸张的碳化等偶然事故一般,属意外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借此方法形成意外的形态。 渲染法

把纸张润湿后才开始作画,通过顺分的增减,可使日常使用的色料产生新的形态。 吹彩法

用毛笔在纸上稍稍多放一些水性颜料,并在颜料未干时把他吹开。 滴流法

雨水落到地面后,会出现三种结果,一部分被土壤吸收,一部分蒸发,余下的则在地上流淌成河流。 墨纹法

使墨浮于水面,并用绵纸转印出水墨流动图案的技法 晕色法

以金属丝网喷刷色料形成晕色,在绘图纸上喷刷,并在颜料半干之际,很快注入大量水分,于是粒子装的色料便溶解流淌开来。 排斥法

排斥法意味着排斥水分的抗拒力,例如,涂有油脂的地方不会沾水,涂有水的地方也不会沾油。 飞白法

毛笔的飞白在书法中是重要的技法之一。从粗毛笔或毛刷写出的飞白笔记中,可以感觉到运笔的力度与速度,以及充沛的生命力。 喷色法

用金属丝网和牙刷,擦刷颜料,颜料便成雾状喷洒在画面上。 弹线法

将线濅过墨后在纸上弹画出线条。用书写用具划出线条是连贯的,而弹线时,由于颜料变成颗粒状附着于纸上,所以线未必是连贯的。 滴彩法

抖动沾满颜料的大毛笔时,被抖落下来的颜料便会四处飞溅,形成活跃的图形。 拓印法

许多印制工作,是在被印材料上放置印墨,然后从上方垂直加压而成。 压印法

在玻璃或者光滑的纸面上放置颜料,然后加以强压,色料会沿着强压的方向挤向四周,形成奇妙的形态。 凹凸法

压印是用凹版压印机压成,印模使用线、绳、链子、纱布、大头针等。 2.2.4纸张的特殊用法

在平面构成当中首先纸张是不可缺少的,在纸上用颜料或墨水作画时常用的方法,但是也可以对纸张直接进行加工。

揉、搓、拧、刮、撕、拼贴。

2.3想象构成

人类一切的创造行为均离不开想象。想象使人类前进,想象使人类文明,想象使人类发展。通过想象我们可以创造出很多好作品。 2.3.1想象的特点

对想象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在过去的记忆感觉基础上,利用各种新的方式组合这些记忆与印象,从中产生出形象。他综合过去,利用已知,产生新的形态与意识。

在图形想象中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是必须具有的能力,要善于把世界上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找出他们的相似性和共性的地方。 2.3.2想象图形

我们看到一个图形就会想起几个图形,看到一个抽象形态,就会想象出许多自然形态。 图形想像的原型

所谓原型就是由其他事物引起联想,获得解决问题的图形。一切客观实在存在的事物可以成为创造活动的原形。

图形想像的一次多义

任何艺术创造和和设计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图形想像也是一样,它可以采用一种浓缩式的传递信息方式。用生活中的形象引发联想到大的概念,时空要有跨度。 图形想像中的悟性

在图形设计中,绝妙的构思很少是周密计划的结果。当一个构思定下来时,一个热水澡,一次散步,甚至一杯浓茶,都可以造成灵感出现或良思泉涌。

2.3.3想象的形态

设计师必须具备一种常人所没有的、丰富而深刻的超自然的想象力并能够凭借这种自然力创造出超越自然的形态。把想象的通过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即为想象形态。 2.3.4 重像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态按照一定的内埃联系与逻辑相互重合,系统合成一个新形象,他们称之为重像。

【作业】:

题目:平面构成综合实践

内容:以一个基本图形,进行重复、特异、渐变、发射、空间、对比、肌理的绘制 要求:在10*10cm的方格中绘制,并且贴在A4的黑卡纸上。

【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了规律性和非规律性图形的认识,并且会联系应用。平面构成的形式美也和好的体现在作业中。

第五篇:平面构成基础[点线面]

平面构成入门 点的构成形式

AKI 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

(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

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线的构成形式

AKI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1) 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 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 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

(5)立体化的线

(6)不规则的线

面的构成形式

AKI 它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

(1) 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

(3)徒手的面

(4)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

(5)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

(6)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单形的构成

AKI (1) 几何单形的相互构成(以圆形、方形、三角形为基本形体,将它们分别以连接、重合、重叠、透叠等形式,构成不同形象特点的造型)

(2)分割所构成的形体(训练设计者灵活的造型能力)

(3)重合所构成的形体,(形体间相互重合、添加派生出各种形态各异的造型)

(4)自然形单形的构成 (把自然物的基本形以真实、自然、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用到构成设计中去)

平面构成的形式

AKI 1.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2.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简单重复构成 -多元重复

3.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4.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 -形的大小、方向渐变 -形状的渐变 -疏密的渐变 -虚实的渐变

-色彩的渐变

平面构成的形式

(二)

AKI 5.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 -一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旋转式发射格

6.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 -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 -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 -重叠而形成的空间

-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

-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7.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8.分割构成形式

-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

-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统一 -自由分割(特点灵活、自由)

9.肌理形态构成(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性质表面特

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

滴色法 水色法 水墨法 吹色法 蜡色法 撕贴法 压印法 干笔法 木纹法 叶脉法 拓印法 盐与水色法

浅议平面构成与图案

http://tech.163.com 2006-03-03 10:03:55 来源: 美术家网

网友评论0 条 论坛

艺术设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当代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作为设计艺术基础的平面构成与传统基础图案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引发了是以平面构成替代传统基础图案还是相互并存、互融的学术探讨。

平面构成一词的出现及作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引进,的确是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里程碑。平面构成是具有共性的设计语言,已为当今社会各个艺术、设计门

类所应用,平面构成与其他应用设计的学科一样,都是为了完善与创造更赋予现代感的设计理论和表现形式。平面构成以一个全新的造型观念,给我们的艺术设计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高科技的融入,大大的拓展了设计艺术的视觉审美领域,丰富了设计的思维及表现手段。相对于传统的基础图案不光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曾有一时,大有取代传统基础图案之势,传统基础图案岌岌可危,的确,平面构成的出现也不得不让我们对固守已久的传统进行反思。

平面构成构筑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之上,它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领域的成就,带来新鲜的观念要素,并且它已成功应用于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不能不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必经的途径。

新生事物总是蕴藏强大的生命力的,但传统的东西也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的认识和观念也经历几波几折,从基础图案课程在课题上悄然隐退,到重新回到课堂,又经历不断改革调整,逐渐打破设计基础课程的传统的模式,一改以往较单一封闭为现在多元而开放的局面。在基础图案课程与平面构成并存的基础上,结合各方面实际,许多院校都开设了由图案课程延伸开来的如:黑白图案、装饰图案、装饰画、图形创意等等系列课程。实践结果证明,平面构成和图案(这里的图案涵盖了上面所述的非平面构成的系列课程)各具优势,它们具共性之处又相互区别。因各自优势的特点而不能相互取代,因而也就有了共存的基础。从教学结果的终端,受教育者————学生来看,经历构成和图案等系列课程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学习,可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训练多种思维方法,拓展创作视野和创作手法,更好的服务社会。

构成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其含义是指将不同或相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构成对象的主要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几何形态和抽象形态。并赋予其视觉化的、力学化的观念。平面构成探讨的是二度空间的视觉文法。其构成形式主要有重复、近似、浙变、变异、对比、集结、发射、特异、空间与矛盾空间、分割、肌理及错视等等。

平面构成的认识源于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二十世纪建立在最新发展的量子力学基础之上的微观认识论,人们更为关注事物内部的结构,这种由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的深化,也影响了造型艺术规律的发展。构成观念可以说早在西方绘画中可见到其影子。如立

体主义绘画、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他们都主张放弃传统的写实,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到后来的德国包毫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体系,奠定了构成设计观念在现代设计训练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时装设计、舞台美术、视觉传递等等领域。

传统的图案造型艺术,从其含义及其特征看,引用我国工艺美术家雷圭元的解释“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是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牢固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案的统称”。狭义的讲,图案也可称为装饰纹样。可见图案与平面构成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平面构成完全摒弃实用性目的,如功能、材料、工艺等等因素,形态相对也就离具象较远,而塑造纯粹形式感的视觉画面。而图案则一开始既与实用功能挂钩。在艺术表现上相对有一定的制约性。平面构成是高科技的产物,其涉及的知识结构方面,内容和形式都相对开放而多元,尤其在素材方面,涉及广阔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传统图案相对封闭,内容到形式均有一定制约性。虽然也讲究形式感,具有一定的抽象因素,但却是建立在具象基础之上的。其具体、生动、感人的特征使之独具魅力。

基于以上认识,从视觉心理上看,平面构成与图案也就形成了在对艺术形式的审美感知及情感体验上之不同。

心理学家认为,艺术家在创作的思维过程中,始终体验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美感。平面构成以其特有的视觉形态和构成方式带给人们一种特殊的视觉美感。其形态的抽象性特征和产生不同视觉引导作用的构成形式,组成严谨而赋有节奏律动之感的画面,营造一种秩序之美,理性之美,抽象之美。如平面构成中的重复、近似构成形式表现了一种整齐、秩序,而渐变、发射、对比、空间等构成形式则常表现出一种炫目的视幻美感。平面构成的创作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的是一种理性的情感体验。图案的相对制约性,使其题材相对具象,形式规范,但这种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的抽象,展现的却是一种生动的感性之美。不言而喻,图案的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带有明显的感性特征的。

概说:

“平面构成”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 它是探讨和研究平面设计中基本要素的构成, 形成规律以及应用等问题, 是二维空间的构成。 在现代社会中,“平面构成”已成为学习艺术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 是将现有自然形态中的点、线、面等抽象符号元素用艺术的审美法则,把它进行归纳和演义,在二维的平面内, 按照一定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重组,在设计构成的理念中达到新的理想形态。

“平面构成”作为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运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在实践中被认为是一种开拓抽象思维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我国在改革开放后, 八十年初由广州美术学院幸泉华教授介绍到我国.随后在中国的美术设计院校,引发了一场教学革命,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被誉为三大构成课,侧重面有所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

构成设计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法,它打破传统美术的具象描写手法, 从抽象形态入手,培养学生对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反映时代审美的新理想。

“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课程,现在已经在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璜设计、 服装设计、 包装设计等所有的视觉设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该课程主要强调点、线、面单纯的艺术训练, 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 强调形态元素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 推移的同时,用图形设计的形式,给人们视觉美感, 用形象符号元素的叠加,减少, 造成严谨又无穷率动变化的构图, 扩大了传统图案的表现手段和领域, 极大丰富了现代图形艺术, 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平 面 构 成

《平面构成》是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系为全系环艺、装潢、美术等各专业共计16个班开设 的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设计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从构成的应用角度出发,阐明平面构成 的基础理论。了解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 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基本的平面构成的设计语 言,也就是掌握设计方法和程序,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赋予了高起点、高境界。

纵观平面构成所含的内容可知,该课程的内容非常之抽象,概念定义多,应用的形式变化 多样,由于该课程具有上述特点,加之同一构成形式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变化,如同万花筒一般, 因此学生感到难学,以往采用的教材多为本科高自考教程,对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科学生不 太适用,理论繁杂,难以在设计中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高《平面构成》教学质量及课程 建设,特撰写本教案。

七、课题:

形态——“我”眼中的形象

关于自然形态与抽象形态

作业:

1、(1)自然形态写生(任选一景物;带有主体物)

(2)把写生形象、整体或局部分割、组合、排列重新构成一个新的图形。

作业:

2、运用作业1(1)的写生,造其主体物的外形及相关空间做重复变化,做出几种视觉效果,如:繁多、眩目、收缩、扩张等效果。

作业:

3、运用作业1(1)的写生,将其形象几何化以点、线、面的形象元素,进行有规律的组合,(重复、近似、渐变等),设计出有节奏感、运动感、进深感、整齐化一等视觉效果的画面。

1、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

辽宁美术出版社

洪兴宇

编著

《来自自然的形式》

江苏美术出版社

邬烈炎

编著

《平面构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编

洪兴宇

邱松 编著

第二章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形态元素,以及形与形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

1、平面构成的形态元素——点、线、面、 概念、形态、作用、性格及错视

2、图与地的关系

3、基本形

4、图例

一、

一、 学时安排

总学时

8学时 讲课

2学时 课堂讨论

1学时 课题

5学时

四、教学重点:

1、了解平面构成形态元素的形态、作用、性格、错视

2、图与地的关系,形与形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利用构成元素的形态、作用、性格等特点,以及形与形的关系,使周围事物转换为视觉元素,构成画面。

六、教学过程:

一) 一) 复习上次课程内容(提问)

1、什么是构成

1、

1、 什么是平面构成?

3、如何运用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进行构成? 二) 二) 导入新课 三) 三) 讲授本章内容

1、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 ① ① 点的概念、形态、作用、性格及错视 ② ② 点的作品图例

2、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线 ① ① 线的概念、形态、作用、性格及错视 ② ② 线的作品图例

3、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面 ① ① 面的概念、形态、作用、性格及错视

② ② 面的作品图例

4、图与地的关系

5、基本形

6、点、线、面的作品图例 四) 四) 小结

五) 五) 思考题(见七) 六) 六) 课题 (见八)

七、思考题

1、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它们的形态、作用、性格是什么?

2、什么是基本形?基本形有哪些基本组合关系?

3、图与地的关系?

八、课题:

课题1 形态——水的演绎

对非常形态的寻踪

作业:水纹写生 ① 自然界中流动的水

② 静态水中滴入墨色的连续变化。

③ 观察并表现由冰融化为水的现象与过程

④ 观察并纪录水中倒影的形态与变化

课题2 点、线、面——荷塘连作

一个题材表现多种可能性 作业:图片收集或写生

① 收集不同季节的荷塘画面资料

② 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选四张图片,以不同的视觉语言来表现画面。

九、教学参考书

1、《平面构成》

辽宁美术出版社

洪兴宇

编著

2、《来自自然的形式》

江苏美术出版社

邬烈炎

编著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平面构成所遵循的原则和设计形式,使设计更具方法有序。同时避免学生固定使用现成的视觉公式和表达方式,要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视觉语言,并自觉运用。

二、主要内容:

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特异与对比构成、矛盾空间、肌理构成、图形想象、作品图例

四、教学重点:

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矛盾空间、肌理构成、图形想象

五、教学难点:

1、基本形与骨骼的构成关系的运用及掌握。

2、矛盾空间的创造。

3、想象图形的创造。

七、作业练习:

1、利用重复构成的原理做单位基本形重复,单元基本形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的重复构成。

2、以渐变的原理做一张以抽象形为主的构成设计。

3、以发射的原理做一张构成设计。

4、以自然形为元素,做特异构成设计。

5、以抽象形为元素,做特异构成设计。

6、以抽象形为元素,做对比构成设计。

八、(课题)实验教学:

课题1 肌理——自然的泛象

从表层的虚拟到多样的拼贴

课题2 “空间”——“我”熟悉的空间

从“空间”的常态到“空间”的非常态

课题3 图形想象——重像与变像

自然的多维阐释

上一篇:语句排序题练习题下一篇:应急演练总结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