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2022-07-06

第一篇: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文物资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显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管理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良好环境中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使我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步入了有序的发展轨道。

一、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保护措施,实现“110”报警联网,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文物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库藏文物的安全,XX年被评为宁波市文博系统安全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如丹东街道林海赤坎游仙寨,寨城护体石墙大部分被拆,寨城内建有非法庙宇和水泥面道路,寨城东边新建的公墓区严重破坏了环境风貌;丹城塔山遗址保护区外沿修筑道路时不经勘察调查就动工,破坏了地下遗存;基建工程中民工挖沙掘土暴露出土文物擅自捣毁或私藏现象时有发生;爵溪街心戏亭周边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杆线密布,不仅破坏环境和景观,还存在严重隐患;王家谟烈士墓旁屡建养鸡场,鸡粪遍地,臭气熏天,严重破坏环境;陈汉章先生墓区“缀学亭”围栏及墓道石凳被毁,纪念壁上先生瓷像遭砸;石屋景区乱建违章建筑等等。更有一些文物急需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如爵溪街心戏亭后厢房年久失修而破旧;陈汉章先生故居“缀学堂”房屋倒塌急待整修;许多古建筑电线老化隐患严重;王家谟烈士墓区通道严重毁损;第五批文保古建筑单位励氏宗祠、东陈鉴公祠等的维修,因缺专项资金无法启动。

(二)原因分析

1、对文物价值认识不足。一直以来,有些领导和有关部门视文物保护为包袱,为经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障碍,往往从眼前的经济利益出发来衡量文物的价值。如古建筑保护中有人认为这有损于城市建设的形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一拆了之来对待文物保护,或者要算眼前的经济帐,保护文物要花多少钱,而拆后搞开发能赚多少钱。不能充分认识到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沉淀。它不仅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而且文物资源可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2、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从我县情况来看,全社会普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一些地方领导和干部不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严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与当地政府无关,文物保护与否对其政绩无任何关系,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普通群众则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毫无顾忌地占有出土文物,随意地破坏文保单位的周边环境风貌。如爵溪城墙非法建筑时有发生,环境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3、文物依法行政力度不足。文物保护虽然有《文物保护法》可依,但由于《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执法的主体不是文物部门,而是工商、公安、规划等执法部门,由于没有协调处理好相互之间关系,所以造成文物被破坏情况发生时,往往得不到有效遏制或被处理。如丹城赤坎游仙寨遗址内建有非法庙宇和道路,文物部门无力处理,相关部门由于职责关系,相互推诿。

4、文物部门的保护力量相对薄弱。文物保护是一项既困难又复杂的工作,而文物部门既无权又无人,更缺乏经费,根本无力实施对许多该保护的文物实施保护。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

XX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文物保护点114处、一般文物点和文物埋藏区113处。这些文物遗存,是我县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文化大县、开发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为加强我县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文物分布现状,现对建设工程和建设用地涉及文物遗存的项目审批,根据不同类型分别提出如下意见:

一、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与保护文物无关的建设工程,如确因建设项目特殊需要无法避让而必须涉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前提下,建设单位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将文物保护措施列入设计任务,编制保护方案,并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文物部门应在接受报批手续后的3个工作日内,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报请相应文物行政部门审批,并及时发出《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审核意见书》。发改、经贸、建设、国土部门根据《意见书》要求办理项目审批手续。

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二、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及文物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凡涉及到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窑址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红线外20米)的建设项目,建设部门在建设项目划定勘察设计红线前与文物部门沟通,并督促业主将其设计方案报送文物部门。文物部门在接受设计方案后10个工作日内发出《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审核意见书》。发改委、经贸委在接到《意见书》后再举行有文物部门共同参与的初步杓苹嵘蟆?SPAN lang=EN-US>

三、在历史文化名镇(村)和传统街区内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以及在风景名胜区内开发建设涉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和其他文物遗存的,建设单位在申请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红线前,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发改、经贸、建设、国土等有关部门不予办理项目选址、方案会审、土地征用等审批手续。

四、县定规划工业园区建设工程,建设部门在划定勘察设计红线前应当与文物部门联系,文物部门在接到联系单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并将考古调查、勘探意见告知建设部门,建设部门应根据文物部门的意见编制《园区建设总体规划》。文物部门会同建设单位根据《规划》制定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和抢救措施。

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在县定规划工业园区以外独立选址占地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部门在建设项目划定勘察设计红线前,应当与文物部门联系,文物部门在接到联系单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改、经贸、建设、国土部门应当在接到文物部门《工程建设文物保护意见书》后,方可给予办理相关手续。

五、建设工程施工中一旦发现文物,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及时向文物部门或公安部门报告,如隐匿不报或保护不力造成文物损坏的,要追究业主及施工单位的法律责任。

六、凡县区范围内的市批以上建设项目,县有关部门应在项目下达后,及时向文物部门通报情况,使文物部门能尽早介入,并与建设单位共同做好文物保护抢救工作。

七、因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需要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具体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为了便于操作,文物部门应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及时会同相应的建设部门,划定新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在《X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X县文物古迹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县区文物分布图》中注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字信息,由建设部门在最新的地形图上逐个标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此图册分别报省、市建设部门和文物部门备案,并送达发改、经贸、国土、交通、旅游、民宗和开发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作为审批建设工程项目时的查对依据。

4

第三篇:寒亭区:当前农村文物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文物是文化的物质遗存,具有独特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好文物资源,对于提升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进而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在广大农村地区,文物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文物价值认识不足。一直以来,有些领导和有关部门不但不能充分认识到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视文物保护为包袱,为经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障碍,往往从眼前经济利益出发来衡量文物的价值。如古建筑保护中有人认为这有损于城市建设的形象,往往以一拆了之来对待文物。二是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一些地方领导和干部不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严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与当地政府无关,文物保护与否对其政绩无任何关系,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普通群众则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毫无顾忌地占有出土文物,随意地破坏文保单位的周边环境风貌。三是文物依法行政力度不足。文物保护虽然有《文物保护法》可依,但由于《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执法的主体不是文物部门,而是工商、公安、规划等执法部门,由于没有协调处理好相互之间关系,所以造成文物被破坏情况发生时,往往得不到有效遏制或被处理。四是文物部门的保护力量相对薄弱。文物保护是一项既困难又复杂的工作,而文物部门既无权又无人,更缺乏经费,根本无力实施对许多该保护的文物实施保护。

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要深入开展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同时,在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刊出、播出全面介绍当地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重要文物保护点的资料及录像,增强自豪感。

二是把文物工作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的通知》精神,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树立“保护文物,守土有责”意识,将其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之一。

三是加大对文物事业经费和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针对部分农村村级经济和群众资金还相对有限,且筹资困难的实际,应将文物事业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财政投入力度。特别是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地方财政收入,用于急需维修的文保单位和文保点,使濒临损毁的文物得到及时的抢救性整修和维护。在此基础上,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保护资金筹措渠道,弥补政府单一投入的不足。

四是加快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尽快建立起一支既有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又能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高素质文物工作专业队伍。同时,加强农村业余文保员队伍培训,提高业余文保员素质,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张庆伟)

第四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

蒋志龙

2011年第5期 ——生态建设

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省、市县各级部门采取一系列举措,使农村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由于我国农村环保欠账多、底子薄、有些地方领导重视不够等多种原因,农村生态环境还并未得到根本改观。 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农村生活污染问题相当突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排放、随意倾倒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地方村边、路边、沟渠边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不堪入目。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重建设、轻保护,造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目前乡镇财力不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遇到的困难很多。

——农村环境的整治资金效率不高。目前,各级政府涉及农村环境工作部门不少,由于多头管理,且存在“利益部门化”现象,协作配合往往是以“利”取事。一方面各部门资金难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导致基层热衷于包装项目,跑部门,讨资金,以致过度包装项目、重复上报项目的现象时有发生,有限的财政资金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农村环境监管能力薄弱。我国现行的环保体系主要是基于城市和工业污染整治需要而设。县级环保部门是全国统一设置的最基层的环保主管部门,但它的工作重心在城镇和工业,监管工作难以直接落实到村一级。

——基层环保部门依法行政难。环保部门的权威主要来自于执法监督。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环境执法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对环境污染熟视无睹、不闻不问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农民参与环境保护面临诸多困境。一是农民急于通过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因而现实中很难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做出理性选择。二是农民所能掌握的环境信息十分有限,导致农民在与排污者协商、谈判和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切实维护。三是农民环境维权能力的薄弱与环境污染案件的复杂性和高成本的矛盾,使得农民无法应对高成本和复杂性的环境污染案件。四是农村基层环境管理力量匮乏,使得农民参与环境管理缺乏必要指导,很多农村环境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应抓住的几个重点

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长期积淀下来的各种环境矛盾和问题的影响,也有农村环保长期被忽视、缺手段、少措施等因素制约,还有群众环保意识淡薄等方面的因素。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为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赤壁市每月都对陆水湖集中饮用水源发布饮用水环境质量报告。但是,对广大的农村饮用水源还只是进行季度监测,尚未能全面摸清全市饮用水源环境基础状况。应科学合理划定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设置保护区界限,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污染源调查,建立水源地基础环境数据库,对水源地环境禀赋、污染状况、环境监管、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准确评估水源地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制订水源地环境保护综合方案。

——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目前,武汉城市圈在农村广泛开展“两清”、“两减”、“两治”、“两创”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和改水、改厕、改圈,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这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的有效形式。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赤壁市在赤壁旅游快速通道沿线村组进行的环保“三个一”综合整治试点,即由各乡镇出资在每个自然村建一个垃圾池,聘请一名垃圾收集员,提供一辆垃圾收集车,定期上门集中转运、处理垃圾,有效实现农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使沿线农村环境得到巨大改观,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应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及至做到农村全覆盖。

——严格控制农村工业污染。科学编制小城镇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规划,积极推进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布局,实行污染集中处理。防止高消耗和高污染的落后工业向农村转移,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布局乡镇企业,鼓励和支持乡镇发展无污染或低污染产业、推进乡镇企业优化升级。

——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科学规划水库、湖泊、河流水产养殖的规模和数量,对严重污染水体的水产养殖场所进行整顿。以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为突破口,推广较先进的“零排放”技术,实现养殖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采取技术和工程措施,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恢复发展绿肥生产和秸杆还田,鼓励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不合理施用,控制农田养分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

——防治土壤污染。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推行土壤污染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加大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及环境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关于加强农村环保的几点建议

农村环境保护要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同、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

——完善农村环保机构职能。农村环境管理涉及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各部门均掌握了部分审批和资源调配权。因此,需要科学划定各部门“三定职责”,统一“责、权、利”,建立强制性协调机制。由县市环保局重点牵头组织拟定有关农村环保规划,对其他部门涉及农村环保的审批实行环保备案制,对列入财政资金专项环保局要参与项目讨论和文件会签。

——加强农村环保基层队伍建设。为加强农村环保机构建设,建议在中心乡镇设立农村环保站,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一镇一站。同时,可考虑按流域、历史区域设置分局(中心站)模式。可以借鉴交通、城管等部门聘请协管员和乡镇“以钱养事”的成熟经验,建立基层环保“以钱养事”机制。

——完善农村环境执法。将农村环境执法作为县市环保局的重点工作之一,调整人力和物力配置,做好资源储备,加强执法,同时可会同具有审批权或执法权或资金调配权的其他部门开展综合执法。重点加强村镇饮用水源保护、各级自然保护区、畜禽水产养殖、农村乡镇企业等环境执法,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安全。

——加强村民自治。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管理农村环境事务中的作用。首先,有法律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有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权力。其次,是现实需要,政府在近期内不可能建立更多的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应当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村民自治组织可以综合调动村内各种资源投入环保治理。

——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环境保护是“全球性思考,草根性行动”,环境宣传是促进农村环保意识形成,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村环境宣传一是要结合地方特点,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内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通过举办文艺演出、“三下乡”等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其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二是对重点农户进行有组织的环境教育,引导农民掌握生态农业技术,从事绿色食品开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赤壁市环保局)

第五篇: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计划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有关单位:

当前,已到农村留守儿童权益易受侵损的暑期,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给全县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现就有关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的精神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xx〕xx号,以下简称《意见》),阐明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体现。《意见》是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为切入点的第一份系统性地明确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的国务院文件,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大制度创新,为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制度,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遵循。各乡镇、县有关单位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按照《意见》精神,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意见》贯彻落实,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严格履职尽责

各乡镇、县有关单位要按照《意见》精神,准确把握各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要求,严格履职尽责。

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要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宣传、监护监督和指导,督促其履行监护责任,提高监护能力。村(居)民委员会要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并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要为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父母联系提供便利。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施策,为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支持;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探访、专业社会工作者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县级民政部门及救助管理机构要对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开展的监护监督等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

教育部门要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会同公安机关指导和协助中小学校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做好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增强防范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中小学校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监护人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及时了解无故旷课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落实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责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寄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

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要广泛动员广大职工、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妇联要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活动场所,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受委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他们及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情关爱。残联要组织开展农村留守残疾儿童康复等工作。关工委要组织动员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工作。

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民政等部门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依托学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举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财税部门要依法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三、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一)建立强制报告机制。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人员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强制报告责任人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属于农村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生活的,要责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父母进行训诫;属于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的,要联系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委托其他亲属监护照料;上述两种情形联系不上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要就近护送至其他近亲属、村(居)民委员会或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照料,并协助通知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重新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属于失踪的,要按照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开展调查。属于遭受家庭暴力的,要依法制止,必要时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实施保护;属于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伤害的,要依法制止侵害行为、实施保护;对于上述两种情形,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公安机关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乡镇人民政府。

(三)健全评估帮扶机制。乡镇人民政府接到公安机关通报后,要会同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在村(居)民委员会、中小学校、医疗机构以及亲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助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于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四)强化监护干预机制。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对于监护人将农村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六个月以上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无着的,或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导致其身心健康严重受损的,其近亲属、村(居)民委员会、县级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四、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县有关单位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牵头,教育、公安、司法、卫生计生等部门和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参加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民政局要牵头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依托现有信息系统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功能,健全信息报送机制。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督促有关方面落实相关责任。要加快推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权利义务和各方职责,特别要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二)加强能力建设。统筹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逐步完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场所设施,满足临时监护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寄宿制学校合理分布,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需求。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开辟儿童活动场所,提供必要托管服务。县财政局要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三)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完成督查机制,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督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责任。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对关爱保护工作进行指导、督查和跟踪问效,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四)做好宣传引导。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宣传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政府主导、全民关爱的责任意识和家庭自觉履行监护责任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理性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宣传报道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上一篇:金融风险开题报告下一篇: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