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科研心得体会

2022-08-20

人一生都处于成长中,面对不同阶段的自己,我们受到各种各样的启发,会有一些心得体会。通过文字记录的方式,写下我们的心得体会,对我们的成长,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该怎么写出促进自身成长的心得体会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美术教科研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美术教科研心得体会

13-14学年第一学期美术组教科研工作计划

江南水都小学2013~2014学第一学期

美术组

教科研工作计划

福州市江南水都小学

2013年9月1日

2013—2014学第一学期美术组教科研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学校总体工作安排,以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载体,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为课堂教学引领道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日常工作中,要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加强对本学科青年教师的培养,抓好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课程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组织并开展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并落到实处,为提高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工作。

二、本学期的任务目标

(一)通过常规月查督促教师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做到按表上课,不使美术教学成为虚设,而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1.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促使教师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2.优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模式。创造性的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力求形式多样,重视和强化业务理论知识学习,根据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展开研讨,开展优秀教学设计的赏析、研讨、观

摩优秀教学录象等活动。

3.加大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以新的教改理念指导美术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创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强化年青教师的业务培养和提高。计划组织好组内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等活动。

4.积极围绕美术学科各学段确立的创新、实践类教研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活动的组织,严格请假制度,每单周集体备课所有人员无特殊原因必须参加。并作好每次的活动纪录,材料整理。

(二)积极围绕美术课程开展美术活动培养优秀人才。

1.通过各种美术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并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2.终生学习的意识: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新时代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与理论水平。本组教师必须掌握自制设计课件的能力。上组内研究课必须使用自制的课件和教学挂图。并能协助学校参与校园网站的设计与使用,提高自身水平。

3.通过课内教学活动和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一批美术特长生,以点带面足以带动其他学生学好美术,从而全面提

高美术教学质量。

三、方法和措施

1.根据教导处的教学要求,并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

2.按时进行常规月查,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杜绝不备课而上课的现象,使美术教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美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励美术教师充分利用美术室现有模具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5.合本校实际情况,举办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艺术创作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6.建美术兴趣小组并积极开展好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四、教研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收缴美术教学计划。

2.重组校美术兴趣小组

3.学生参加中秋节手抄报活动。

十月份:

1.校第五届安全手抄报活动。

2.美术研讨观摩课及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1.美术组片段教学比武。

2.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十二月份

1.元旦联欢会会美术作品展示。

2.族谱比赛方案制定。

一月份

1. 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篇: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编写说明 李松

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

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著录过程是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第二、

三、四课属于工艺美术,课程所涉及的玉器、彩陶、瓷器、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1课时) 1.从石器制造的发展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包括对物质材料形体、质感、色彩,以及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将玉材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一个重要的发展。

2.古代对玉的材料之美的欣赏与加工,不同时代体现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在原始社会后期和夏商周时代,玉器被赋予特殊的社会意义,成为贵族社会地位与财富的象征。而汉代以后,特别被人们所看重的是它的珍宝性。

3.对玉的审美在中国文化中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根据与玉有关的故事、词汇体会包含玉器在内的各类工艺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相关链接:现代玉石、牙骨雕刻。

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1课时)

1.原始社会彩陶与素陶两方面的艺术成就。彩陶的主要代表是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彩陶作品。素陶的主要代表是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黑陶器与白陶器。原始社会陶器制作已充分掌握了工艺美术造型与装饰的规律。

2.中国古代瓷器制造对世界文化有重要影响。古代瓷器艺术的成就突出体现在青瓷、青花瓷和彩瓷的作品上。

3.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第十课,陶瓷造型工艺制作,可以使学生从陶瓷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理解陶瓷艺术作品设计、制作的特点,从中体会工艺美术的一般规律。相关链接:中国现代陶瓷作品。

第四课《楚王问鼎──商周青铜器艺术》(1课时)

1.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商后期至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都达到很高的成就,而又形成不同的时代特点。

2.青铜器艺术的成就具体体现于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青铜器中的礼器是奴隶主贵族政权、军权、神权和财富的象征。青铜器中的铭文(金文)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3.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青铜器种类和代表性作品,对其造型和装饰作出初步的分析。

第五、六课属于古代建筑。课程涉及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两方面内容。具体介绍的北京故宫、天坛、苏州园林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1课时)

1.北京明清故宫紫禁城为中国古代最高规格的宫殿建筑群,是明清皇室绝对王权的体现。以三大殿为主体的紫禁城也是北京城市的中心。 2.北京天坛是坛庙建筑的代表,其主要建筑为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年殿运用多种象征手法体现祭天的功能,造型瑰丽而崇高。应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加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相关链接: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建筑类型;②故宫与北京城市布局的关系。③中国现代建筑。

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1课时)

1.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有北京的北海和颐和园。私家园林的主要代表是苏州园林。

2.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造园经验,其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为明代计成《园冶》。中国园林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园林设计多以山水画的意境创造为旨趣,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表现效果,而在现代园林管理中往往由于对古代园林设计思想缺乏理解而损害了园林景观。需要结合当地园林环境建设,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点。相关链接:①现当代建筑;②民居。

第七、

八、九课属于雕塑艺术,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宗教雕塑,陵墓雕塑、建筑雕塑、肖像雕塑,以及各种民俗性雕塑等。在近世,传统雕塑艺术的传承发生中断,现当代雕塑是在接受西方雕塑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

第七课《视死如视生──古代陵墓雕塑》(1课时)

1.陵墓雕塑包括: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地上纪念性雕塑多为石雕,雕刻手法比较概括,突出其在广场上的观瞻效果。

2.俑类作品有陶、木、石、铜等各种材质,除秦始皇陵兵马俑外,一般形体较小,对现实生活有多方面的反映,形象比较生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比较这两类雕塑作品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加深对雕塑语言的理解。

第八课《妙相庄严──宗教雕塑》(1课时)

1.宗教雕塑包括佛教、道教等不同内容,而起主导作用的是佛教雕塑。

2.宗教雕塑的遗存主要有:石窟寺雕塑。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均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最为杰出的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群。石窟寺将建筑、雕塑、壁画综合为一体,修建年代多延续很久,清楚地反映了艺术发展阶段性变化。20世纪前期,一些著名的石窟寺雕塑曾遭受帝国主义分子的劫掠、破坏。

3.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夹芝等多种材质,以泥塑居多,泥塑的装銮对作品的表现效果有重要作用。

4.中国宗教雕塑的作者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型人物为参照,加以理想化,创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在教学中需要启发学生将宗教美术中的迷信成分与成功的艺术创造区分开来。 第九课《与时俱进──现代雕塑》(1课时)

1.包括大型纪念性雕塑在内的城市环境雕塑,由于设置于广场环境,要求雕塑语言概括,形式感强、能够适应从多角度去观赏。大型雕塑与环境的配合,和谐十分重要。 2.架上雕塑: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欣赏,体会它们与大型雕塑在取材、表现和艺术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再就是体会不同材料的作品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第十至十五课属于中国画。课程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

十、十一课为古代墓室壁画与宗教壁画,这两课与第

七、八课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有密切关联。相关链接为中国现代壁画。 第十二至十五课为传统中国画的人物画(包括肖像画)、山水、花鸟三个主要画种。涉及古代作品和现代作品。教学中要尽量结合这几课内容,使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1课时)

1.汉唐时代将绘画视为“成教化、助人伦”的宣教工具。汉唐两代朝廷曾组织过以表彰功臣垂范后世为主旨的宫殿壁画创作,在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可惜未能保存下来。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内容和绘画面貌的是东汉以来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石及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介于绘画与雕塑之间的一种美术样式,而主要是画。与之相类似的还有石刻线画或砖画(如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

2.贵族墓中的壁画内容涉及当时一些重要的政治活动和生活内容,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而其表现技巧也比较充分地显示了当时的画风特点。是研究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

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1课时)

1.宗教壁画的重要代表是敦煌莫高窟所保存的十六国至元代的佛教壁画。与雕塑作品相配合,遍绘于洞窟四壁、过道和窟顶。佛教壁画的主要题材有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等等。以唐代的佛画作品最为灿烂辉煌。

2.寺观壁画的突出代表是山西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作者继承了唐宋以来壁画创作的经验,成功地创作了三清殿内气象宏伟的朝元图和连环图画形式的道教神仙吕洞宾与王重阳的画传。

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1课时)

1.人物画中的肖像画在中国古代称为“传神”,强调要表现出对象的内在性情,是古代画论中精彩的部分。本课所选的图像,有的是直接写生的,如明清人物肖像;有的是具有肖像特点的历史画,如《步辇图》;有的虽然也是直接写生,但将对象加以理想化,如禹三鼎作的王士祯像。至于《韩熙载夜宴图》则是画家默记默画的作品。

2.现代人物画吸收了西画造型因素,加强了表现力,在表现现实生活,反映当代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达到很高成就。 第十三课《咫尺千里──古代山水画》(1课时)

1.山水画兴起很早,山水画创作理论也就成熟得很早,《林泉高致》为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五代两宋是山水画发展高度成熟时期。元代以后浅绛山水、水墨山水兴起,文人画家成为画坛主流。

2.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古代绘画的巨构。画中以汴河为主线,表现了清明时节,北宋首都汴梁(今开封)的城乡生活,歌颂了工商业的繁荣。是一幅纪实性、民俗性题材的作品。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江山”就是祖国,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寄寓着对祖国河山的深深眷恋之情。当北宋被金人所灭亡之后,记录了首都繁华景象的《清明上河图》成为宋代遗民寄托故国之思的珍贵纪念物,并被一再复制。

第十四课《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1课时)

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新的山水画创作有较大的突破。画家继承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到生活中去,开辟新的绘画意境。突破已往的创作模式,形成新的山水画画风。

2.中国画由传统形式向现代形态转变,除了内容、表现手法之外,在形式上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设置环境作出相应的变革,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一画在这方面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1课时)

1.花鸟画家为百花写照,为百虫传神,不是画动植物的写生标本,而是缘物寄情,借花鸟寄托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心灵感受,表达情操。

2.花鸟画创作有工笔、写意、白描、没骨等技法,教学中可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和传统中国画绘画技巧的丰富性。

第十六课《时代丰采──中国油画》(1课时)

1.油画作为外来画种,很快在中国得到认同并发展为与中国画齐肩的重要画种,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二十世纪中我国出现许多具有代表性画家与作品。 2.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这不单是一个外来画种的引入问题,而是两种文化背景,两种艺术观念、两种造型观和表现语言的相互碰撞、交融,相互吸收借鉴。欧洲传统油画的造型基础训练、西方近代艺术思潮对中国当代美术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要启发学生对世界文化有兼容并包、取长舍短的胸怀。

第十七课《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1课时)

1.本课以介绍版画、漫画的特点为主要内容,阐述了木刻是版画的重要门类,且版画还包括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漫画也不仅只是幽默画,而且画法是多种多样的。 2.木刻与漫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曾发挥过有力的宣传、鼓动作用,是现代美术史中光辉的一页。当时条件艰苦,许多不同画种的画家也都参与了木刻、漫画、宣传画的创作活动。在教学中可通过这些内容启发学生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应有的使命感。相关链接:抗战戏剧。

第十八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1课时)

1.民间美术品类丰富,渊远流长,具有独立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如民间剪纸,已继昆曲、古琴之后,列入2005年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代表作品名录。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有不少民间美术已濒于消亡,收集、研究、保存民间美术作品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2.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调查当地民族民间美术活动情况,民间美术的产生与发展与当地历史、文化环境,民俗生活的内在关系。理解作品中包含的朴素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精神,懂得珍惜、保护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相关链接:民间戏剧、民间文学。

四、外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 第一课《大河之源一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

本课内容分为史前美术、古埃及美术和相关链接三部分。史前美术部分,着重介绍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洞穴岩画和人物小雕像,同时涉及有关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理论,.以引发学生对艺术起源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古埃及美术部分,着重介绍古埃及在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加深对古代埃及文明以至整个世界文明的理解。相关链接部分,是外国美术鉴赏部分特别设计的一个内容。它是作为每一课课程内容的补充与适当延伸,以扩大学生对世界古代文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作为学生自学或课外独立自主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

本课内容分成古希腊美术、古罗马美术和相关链接三部分。古希腊美术部分,着重鉴赏古希腊美术中最突出、且最具影响力的人像雕刻和建筑艺术中的经典作品,包括作为西方古典建筑重要基础的、古希腊人创造的三种模式。古罗马美术部分,着重鉴赏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古罗马的多种建筑类型,同时鉴赏古罗马雕塑艺术最富有特色的肖像雕塑的代表作品。相关链接部分,选择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其以后的受古希腊、古罗马美术影响最明显的人体雕塑和古典建筑的经典作品,以加深学生对古希腊、古罗马美术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的认识,初步了解西方古典美术的艺术传统。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本课内容,按照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的先后,分成三部分,分别鉴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达到初步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尤其是了解建筑艺术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本课内容也有“相关链接”,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第四课《“巨人”辈出──欧洲文艺复兴美术》

本课采用突出重点人物、重点分析经典作品的方法,着重介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最具有代表性的五个美术家、特别是被称为“巨人”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每人单列一节,重点分析他们的经典作品,从中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西方古典美术中的经典作品的方法。本课的“相关链接”部分,着重介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其他一些重要美术家和经典作品,以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欧洲文艺复兴这一伟大历史时期的认识和理解,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

第五课《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

本课内容较多,分成巴洛克艺术、17世纪荷兰绘画、法国古典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等五个部分,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和园林艺术等领域。它们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即17世纪至19世纪上半期、欧洲美术中具有世界影响的主要艺术流派和主要艺术成就。对于了解这一时期欧洲美术的演变和发展、特别是了解和初步掌握这些外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进一步学习美术鉴赏的方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本课着重欣赏对我国美术曾经产生重要影响的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一些经典作品。分成“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们”、“以罗丹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雕塑”三部分,另有“相关链接”,介绍同时期的其他重要的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物和代表作。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初步掌握欣赏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第七课《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本课的内容,表面上看比较单纯,只介绍两个流派,但是,这两个流派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上极为重要。不仅是它们对后世的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正如本课标题所展示的,它们是使西方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具有关键性的流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同时也针对国内有些美术史论书籍中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不确切解释,特地将本课分为“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绘画追求什么”、“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三部分。另外,本课也设有“相关链接”,使学生有可能了解其他一些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画家及其代表作品。通过本课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而且初步了解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主要区别。

第八课《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

本课的内容分成:现代绘画、现代雕塑和工业设计三部分,是外国现代美术最有代表性的三个领域。与外国传统美术相比,它们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些现象,并能对这些现象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分析,既不肯定一切,也不否定一切,从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本课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前卫艺术及其艺术思潮,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本课所选作品中,也包括一些并不是完全值得肯定、甚至需要加以批判的作品。 第九课《科技和艺术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本课内容是外国现代建筑艺术欣赏。根据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本课内容分成:“形式服从功能”、“重视建筑的空间以及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建筑形象和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三部分。每个部分都选择一些典型实例加以分析与评价,以便使学生能够了解并认识外国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向,并能初步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基本方法,能对现代建筑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本课的“相关链接”,作为课程内容的扩充,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对外国现代建筑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科研课题实施计划

《小学美术教学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的研究》

科研课题实施计划

北厂小学课题组

一、指导思想

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指出了要建立评价指标的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建立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评价目的,需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美术课程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我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方式的多元方式。重视学生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因此评价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强调人的发展,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华、努力创新。

二、研究目标

1、建构多元化评价的操作方式方法(等级评价、展览评价、评语评价);

2、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展示生活、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三、研究内容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评价观要由竟争本位、分等排序为核心的评价观转向经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观。评价观是教育观的反应,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决定产生什么样的评价观。通过尝试等级评价、展览评价、评语评价等方式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展示生活、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四、研究步骤与具体工作

第一阶段从2013月开始,在北厂小学选取五(1)班进行试点; 实验前先对课题实验的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探究多元化评价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实验中每学期组织课题实验的教师进行交流总结,撰写论文,收集典型问题讨论及较好的组织方式。 (1)制定和论证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组建教育科研组,负责课题的组织学习和实施; (3)收集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培训;

第二阶段从2013始,在北厂小学先4—6年级各一个班,进行对照实验;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

(2)全面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适时作出调控。

第三阶段从2013年3月开始,在北厂小学所有班级中推广实验。(1)整理、分析各项资料; (2)撰写专题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组织课题成果鉴定。

科研手段:采用调查、分析、研究、总结的科研手段。 课题组、项目组人员分工: 组 长:王静 副组长:王建萍

成 员:白盛洁 李明珠 李勇校 朱绍梅 陈爱华 徐海萍 罗光蕊 项目组人员分工:王静,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落实、开展和总结性评价;王建萍,项目主管,参与管理和研究;白盛洁协调关系;李勇校 朱绍梅 陈爱华 徐海萍 罗光蕊负责具体措施的落实,并参与研究及论文写作。

第四篇:美术学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3级美术学 赵一珏 11330816

摘要: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现今社会研究生所缺乏或不足的方面。从三个方面论述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和研究素养、导师的积极引导和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培养,方法

一、引言

研究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研究生”不只是一种称呼,不只是一种高学历的象征,更是思维方法与实际践行相互结合而促成的一种能力。而科学研究,正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过往的学习方式,大部分是通过对书本文化知识的学习,老师言传教育学生思考理解,是一种对理论的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使理论逐步完善、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现今社会,对于能力的重视程度愈加深厚。所谓“能力”,可分为思维方式、实际践行两方面。研究生作为高学历、高素质的社会群体,更应当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为自身的完善及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和研究素养

对研究生来说,三年的时间不能是以拿到一张硕士文凭为目的,也不能用发表了多少论文做了几个项目来计算,而是应该做到专业知识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科研思路的形成。想要以后真正投入研究实践,那就必须有良好的基础,因为内因是决定问题的本质因素。

2.1 有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中,能及时把握最新动向。例如我所学的美术学专业,艺术是一种人文科学,它每天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前沿的艺术研究和发展,而不是闭门造车。这就需要对所学专业知识有全面了解。本科阶段我们多是学习绘画技巧和方法,忽视了理论方面的研究。研究生阶段除了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图书馆收集资料、听学术报告讲座、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加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断从社会需要中发现问题。

2.2 培养自身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研究生阶段需要大量的理论素材支持实验科研,会使用各种检索工具,系统地查阅文献。再对检索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就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综合处理,整理出所要阅读的报告或文献,获取有价值的内容。

2.3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主要通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提出研究选题时,通过比较分析前人或者他人的研究与自己研究的异同点,从而提出有超越性的选题。在资料处理中,运用集中法,通过汇总资料,从中发现新问题、新关系或新规律。在解决问题、提出方案时,通过扩散发现法,通过发散思维去诱发新设想、新方案。通过特定案例的学习分析,更好地掌握案例中所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或者从中得到某种启示,从而使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改进和提高。

2.4 提高外语基础。英语是研究生应该熟练掌握的、获取最新学术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国外的前沿科技研究,查阅外文专业文献及原版书籍都需要扎实的英语基础。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已经成为一项基本技能。那么研究生学好英语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定期组织专业特色的英语研讨会是一个重要途径。

2.5 诚信学风建设。近年来,我过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论文作为衡量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其质量却不尽人意,出现大量抄袭、一稿多投的不 良现象。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实求事实,每一位科学工作者的圣神之处在于他们正在使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揭示未知世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容不下半点弄虚作假。研究生作为一名学术也是一名学术研究者,提高其学术道德、搞好学风建设对科研以及个人学术生涯的良性发展都尤为重要。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研究生们,在方向上要有正确的认识,不可急功近利。

三、导师的积极引导和教育

与本科阶段不同,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导师的思想研究会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创新与发展,带领研究生进入研究领域,摸到最前沿的学科成果。

3.1在专业基础知识上的教导。本科阶段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一般都是浅显落后的知识学习,那么研究生的开始阶段就必须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与研究。但专业基础知识繁多,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导师的指引。对于研究生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隐含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导师通过启发、示范,研究生自身反复实践最终完成。但这点并不容易做到,问题出在课程设置上。我国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基本上是按照专业课和非专业课来划分和设置的,非专业课就是指公共课,包括英语、政治、体育等课程;专业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只有专业必修课是导师所带领的课程研究,课时不足。课程设置表现出来的问题还有课程没有与时俱进,与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脱节,缺乏梯度意识等。当然导师往往专注于自身研究的领域,对别人的研究少有关注,无法及时和全面的了解学术发展的动态,加上课程设置的弊端有时候反而会延滞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提高。所以研究生要多与自己导师沟通,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3.2在学科前沿的引导。导师往往长期从事某一方向的研究,对于该领域的认识了解程度不是研究生通过阅读期刊和论文可以相比的,对于研究领域的方法是学生主要的学习目标。勇于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与导师交流,一般都可以得到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准确的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有时候借鉴学习导师已经建立的理论模型或研究方法,为下一步完善自己的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3.3导师的集体指导与研究。在研究生阶段,多是一名导师带领多名研究生,在指导上充分尊重每位研究生自身的学术兴趣,同时也会用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集体指导学习研究。集体指导的好处在于有利于研究生开阔眼界,易于扩展知识面。每位研究生根据自身的学术兴趣研究不同的学术方向,在导师的集体指导中各抒己见,同等学历背景的情况下等于进行了一场学术交流,把同一领域的不同方面的知识相互渗透,在一个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集体中,研究生们交流经验、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学术水平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并且在研究生入学后,不仅确定了一名导师。而且还有相关学科的指导委员会,每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由指导教师与研究生讨论后提出,经指导委员会通过,这就使得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就注意到学科的渗透和结合。

四、社会环境影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

除了研究生本身科技素养和导师指导作用的影响外,外部环境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4.1改善研究生的科研条件。通过国家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拓宽筹措经费的渠,增加研究经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实研究的仪器和设备,更新硬件,实现研究条件的信息化,为研究建设良好平台。

4.2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学科融合。对重大科学研究,进行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与联合,加强学科群建设产生的共同协调效应,这往往给研究生提供寻求创新点的绝好机会。

4.3完善研究生培养的规章制度。校研部门加强对研究生科研工作的管理,要在研究生培养计划中明确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评价定硬指标,除了量的具体规定,更重要的是质的检测。

4.4为学术交流创造良好氛围。学术交流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途径,学校应该给予重视。多提供平台和经费,请具有一定学术水平与从事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无论国内外的专业人士来开展学术报告或讲座,让研究生积极投入交流探讨,从他们身上学习实践经验,进行开放式的指导,无论对研究生的培养还是科研能力的提高都十分有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不是单一的,需要研究生自身素养与知识基础的提高、导师的正确指导以为外部环境因素的支持。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基础,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学习的重中之重,是未来我国立于世界科技之林的保证。在我看来,科研能力不仅仅是用于科研,在工程、设计、教育甚至是生活中都非常重要。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是一个多方面条件和措施共同推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蒋荣仙.浅谈研究生的培养质量[J].教育与现代化 1994;3:51-53 [2]刘珊珊,张永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6:22-24 [3]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D].湖南大学 2003

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姓名:赵一珏

学院:美术学院

专业:13级美术学

学号:11338016

第五篇: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上册

泥塑恐龙

一、教材分析:

恐龙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教材中安排了恐龙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恐龙的外形特征。通过学生对恐龙的观察、讨论、记忆、表现等一系列探索活动,让学生对恐龙有更直观的感知。在引导学生表现恐龙时要注意:

1、要树立物体的整体观念,引导学生抓住恐龙体形的基本特征,用泥塑的形式独立完成一只恐龙;

二、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要多掩饰恐龙造型的动态变化。

二、教材目标:

1.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和形象特点。

2.学习运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表现庞大的动物。

3.通过泥塑恐龙,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恐龙的外形特征,用泥塑的形式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难点:不同体型的恐龙,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把握。

四、课前准备:

(学生)恐龙的图片资料、彩泥或陶泥、恐龙玩具模型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泥塑刀(可自制)、彩泥或陶泥。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各类恐龙图片,说说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恐龙的外形特征与现存动物,如大象、鳄鱼、鸟类等动物相比,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类型的恐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 2.揭示课题。

3.师生一起探究:怎样用泥塑表现恐龙? 4.引导学生观察:恐龙外形的基本特征。 5.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25页泥塑步骤图,教师现场示范。 6.欣赏同龄人的泥塑恐龙,进一步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 7.作业建议:用泥塑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恐龙。 8.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9.展示评价:以“恐龙乐园”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10.拓展延伸:欣赏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恐龙(绘画、拼贴、剪影等)

上一篇:苗木种植土检测报告下一篇:美容院全年促销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