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训练心得体会.doc

2024-05-02

科研训练心得体会.doc(共11篇)

篇1:科研训练心得体会.doc

青岛农业大学 科研训练总结与体会

姓 名: 朱殿霄

学 院: 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专 业: 植物保护 班 级: 2009级4班 学 号: 20093608 指导教师: 郑桂玲

2012年 月 日

2012年五月到九月间我在青岛农业大学无脊椎动物细胞中心跟随郑桂玲老师进行科研训练,为期四个月的科研训练结束了,这次科研训练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对我们的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我们专业的发展和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就业亦或考研有了新的想法。生物技术是一个新兴专业,目前生物技术产业在中国还属于起步阶段,虽然目前国内冒出许多生物技术公司,但是大部分具有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特点,甚至部分只是挂名生物技术而已。因为生物技术具有前期投入大,风险大的特点,按照中国国情,短时间内,中国无法形成大规模的生物产业集团,就生物技术专业而言,该专业未来前景不错,基于这一原因,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生物技术专业,但是他们并没有考虑目前的实际情况。生物技术作为一门高新技术学科,必须经过长期培养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一定的效果,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虽然已经掌握了植物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但还没有建立起基础的理论框架,知识的匮乏必然会是我以后工作学习的障碍。科研训练之前我无心考研,认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只会浪费三年的时光,但是经过科研训练阶段的亲身体会,我意识到如果不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和长期的理论学习,我将难以在植物保护方向有任何建树,因此我下决心考研,科研训练帮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这对我以后的工作生活将有重要影响。

我的研究方向是粉纹夜额胚胎细胞系无血清悬浮培养条件的探究,无血清培养基是在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之后获得迅速发展的一类培养基。该类型培养基可以在不添加血清的情况下培养特殊类型的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可以在稳定的外部环境下进行细胞培养,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外来因素的影响。可以为昆虫细胞悬浮培养提供稳定的培养介质。

传统的血清培养基保存期短,易腐变,添加血清可能改变某些细胞的理化性质,导致实验产生外源性误差,例如:血清可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细胞的生长同时抑制表皮细胞生长;同时血清含一些对细胞产生毒性的物质,影响细胞生长甚至造成细胞死亡。血清制作成本高、过程复杂、批间差异大,对转基因蛋白生物药品分离纯化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与血清培养基相比无血清培养基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1)可以避免不同血清制品的差异性,使重复实验的可靠性极大提高。(2)减少外来物质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和污染。(3)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细胞的分化。(4)无血清培养基成分稳定,有利于细胞产物的分离纯化。

细胞悬浮培养是指将单个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殖的技术。非贴壁依赖性细胞的一般采用悬浮培养的方式培养,分散于培养基中的细胞更容易与营养物质接触和交流,通过振荡或转动装置使细胞悬浮于培养基中生长或维持。由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在悬浮培养状态下细胞型态能保持一致,这有利于进行生理生化活动的研究和各种遗传操作,这也为昆虫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提供前期技术基础。但是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在国内应用还不广泛,生物制品生产仍采用落后的的转瓶细胞培养方式。因为细胞悬浮培养相对于传统的转瓶培养有巨大的优势,悬浮培养技术必将取代转瓶培养技术成为进行生物药品研制的主流技术。

应该认识到,进行无血清培养和昆虫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只是进行大规模细胞培养的基础工作,发展真正的动力是市场对生物制品的巨大需求。生物制品竞争的实质是生物制品核心技术的竞争,首先掌握了无血清技术和大规模细胞悬浮培养技术,提高了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就能在下一轮行业发展中掌握市场主动权。

粉纹夜蛾胚胎细胞系群体倍增时间短,杆状病毒和外源蛋白产量高,该细胞原代培养时贴壁培养,生长缓慢,悬浮培养时细胞增值迅速,最大生长密度较其他细胞系高。粉纹夜蛾胚胎细胞系在科研及生产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因此探究该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条件有重要意义。

基于无血清培养技术和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的重要应用前景,本实验使用粉纹夜蛾胚胎细胞系,对大规模细胞培养所需的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掌握了大规模细胞培养的条件,对于进行新药、新疫苗、昆虫抗性机理、动物遗传学的探究等科研进展将有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科研训练我学会了撰写科技论文。科技论文是由科技工作者对其创造性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并得以公开发表或 通过答辩的科技写作文体,一篇完备的科技论文,应该按一定的格式书写,并具有科学性、首创性和逻辑性;还应按一定的方式发表,即有效出版。科技论文的类型一般有论证型、科技报告型、发现发明型、计算型和综述型五种。作为科技报告型论文要求有作者自己的新见解,应提供所研究项目足够的信息,写出的原始资料必须准确,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结果,使之成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一篇好的综述型论文应包含有前人未曾发表过的新思想和新资料,还要求撰写者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特定时期内有关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写论文要避免使用含义笼统及一般化的词语;还应避免用不得体的华丽词藻,或过高过低的程度用语。国内的科技期刊要求论文题名的用字不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另外题名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不太为同行熟悉的外来语、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

经过科研训练让我发觉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发展目标并不明确,我们在学校学的知识并不是全能的,有很多知识我们都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能用的,理论知识只是单纯的理论没有实际意义,在问题面前总是无从下手。所以通过此次的学习让我认识到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重要性。一篇看似简单的论文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高质量的论文不是想写就写出来的,包含着作者辛勤的劳动、汗水、心血和智慧。通过长时期实验,精心观察,准确的数据处理,完美的表达,才有一篇高水平论文的面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个人只有勤奋刻苦努力,经过长时间磨练,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学习专业知识亦是如此,不经过认真努力永远没有好的发展,我们做人又何尝不是呢!

篇2:科研训练心得体会.doc

为期一个月的科研训练结束了,这次科研训练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我学会了撰写科技论文。科技论文是由科技工作者对其创造性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并得以公开发表或 通过答辩的科技写作文体,一篇完备的科技论文,应该按一定的格式书写,并具有科学性、首创性和逻辑性;还应按一定的方式发表,即有效出版。科技论文的类型一般有论证型、科技报告型、发现发明型、计算型和综述型五种。作为科技报告型论文要求有作者自己的新见解,应提供所研究项目足够的信息,写出的原始资料必须准确,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结果,使之成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一篇好的综述型论文应包含有前人未曾发表过的新思想和新资料,还要求撰写者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特定时期内有关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写论文要避免使用含义笼统及一般化的词语;还应避免用不得体的华丽词藻,或过高过低的程度用语。国内的科技期刊要求论文题名的用字不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另外题名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不太为同行熟悉的外来语、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

其次我对我们的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我们专业的发展和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就业亦或考研有了新的想法。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属于电气信息类学科。通信工程专业的主要工作是完成通信过程中物理层及数据层的设计、开发与调试,不管是通信过程中的物理层设计还是数据层开发,对学生的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耐枯燥的能力要求都是非常高的。通信作为IT行业或者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主要需求专业,现阶段的就业情况是比较好的,加上通信的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的课程,就业覆盖面也是比较广的。电子信息工程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

篇3:浅议对师专生进行科研训练

自1995年清华大学提出了学生科技训练 (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 简称SRT) 计划以来, 我国高校陆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起初主要在一些研究性高校针对本科生进行, 近年来高职院校也越来越关注学生参与科研的情况[2,3], 希望能通过学生参与科研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风建设。本文就对师专生进行科研训练的意义、现状及训练途径等加以阐述。

一、对师专生进行科研训练的现实意义

1、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在2 1世纪,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高校教育工作的神圣使命。通过科研训练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现状、认识正确的科研方法、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掌握基本科研技能, 逐步提高其科学素养, 进而尝试参与或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作为最重要的科研能力之一的创新能力势必能够通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把学生科研训练工作贯穿到专业学习的每一个阶段, 使其得到较为系统的锻炼与提高, 将会收到显著效益。

2、科研训练是提高学生从业竞争力的需要

目前的师专生, 毕业后大多数会走上基础教育的工作岗位。基础教育的新课改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其基本指导思想, 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主要手段。它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 更是一次教育观念的更新, 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 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身心素质、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4]。

随着教师职业门户的放开, 许多综合大学纷纷加入教师培养的行业已成必然, 这无疑在教师职业岗位的竞争上加剧了激烈的程度。对于广大在校的师专生来说, 只有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先机, 才能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顺利地涌入改革创新的浪潮而不至于落伍。

3、科研训练有助于繁荣校园文化, 促进学风建设

经过科研训练, 学生们要根据指导教师要求开展社会调查或进行实验研究, 还会通过学生社团创办报纸、出版刊物, 撰写论文报告、专题征文, 进行成果展览等活动, 这些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学校学术气氛、繁荣了校园文化, 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经过科研训练的学生具有了较强的科研意识并掌握了一定的科研技能, 平时会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修时间在图书馆查阅专业文献, 或进入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验, 而不是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学生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 我系就有一些一年级的学生主动要求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 这说明学生参加科研对学风建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二、对师专生进行科研训练的途径

鉴于师专生在校时间短的实际情况, 对师专生进行科研训练应依托于专业课程教学, 将专业科研思想及方法等基本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 通过专业课程的系列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科研训练, 开展持续、规范的科研实践活动,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1、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渗透专业科研思想和科研方法

专业课程教学是日常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然而,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往往只注意教学内容的显性部分——教科书上的概念、定理、性质等, 忽视诸如问题提出的背景及过程、问题模型的构建及修正、解决方法的选择及重构、理论方法的完善及发展等教学内容的隐性部分。重视隐性教学内容的教学, 适时渗透专业科研思想和科研方法, 正是学生科研训练的基本内容。

例如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的合成实验部分, 要求学生先查阅文献, 通过对文献方法 (包括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法) 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完成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预习报告经过指导老师审查批准后进行实验。实验后, 根据实验情况再完成实验报告。经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活动, 学生将不仅了解了该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显性教学内容) , 还学习了文献查阅与文献处理等基本科研技能, 了解了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开展学术讲座, 提高学生科研兴趣、树立学生科研信心

如果专业教学囿于教科书的讲授, 学生会觉得科研只是科学巨匠的事情, 那么科研训练就会沦为纸上谈兵。在了解学科发展、熟悉专业科研思想、学习科研方法的基础上, 提高科研兴趣、增强科研信心也是科研训练的重要内容。

定期邀请校内外的专家、老师开展学术讲座, 给学生介绍学科前沿问题、最新焦点问题等的研究状况, 讲述自己的科研经历、科研方向、科研心得等等。精彩的讲座能有效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 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老师们切身的科研体验则能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 树立学生科研信心。

3、结合专业实训开展科研训练, 促进科研与实践的结合

专业实训是实现专业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达到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相匹配的有力保障。在基本技能实训的基础上, 将教育科学研究的技能训练引入教育实习环节——将教学技能实训与教育研究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科研训练与实训的结合能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让学生切身感受科研技能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有利于科研与实践的结合, 切实提高学生适应新课改要求、主动开展教育革新的能力。

4、鼓励学生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 在实战中全面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让学生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 是最接近“实战”的科研训练。当然由于学生能力、师资条件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加入到教师的科研团队中。可以采用学生自愿报名, 由科研项目主持人经考察后确定的方法, 选定成绩在中等以上、科研积极性高的学生参加。理论环节以科研启蒙、文献检索、科研选题、选题申报、论文写作和问题讨论为主。实践环节以实验室实验设计和操作、社会调查、学术交流为主。

对于团队中条件好、能力强的同学还可以鼓励其自己独立申报课题, 让其在实战中全面提高科研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结语

师专是国家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重要基地之一, 师专生创新能力的高低, 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人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未来基础教育的兴衰。在师专生中进行科研训练, 鼓励开展科研创新活动,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任重而道远, 只有通过建立教师、学生和学校的互动机制, 共同努力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实现为国家合格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是培养其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师专生肩负着未来基础教育的重任, 师专生创新能力的高低, 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人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未来基础教育的兴衰。本文通过对师专生进行科研训练的意义、现状和综合分析, 希冀为师专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探索出一套适合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师专生,科研训练,科研意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建中, 赵剑曦, 黄长沧, 林树坤, 高绍康, 李荣华.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研究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5 (5.) 30~32

[2]张拓.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 (14.) 256

[3]施隆文, 向天勇, 赵海云.高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的实践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 (11.) 162~163

篇4:大学生早期科研训练跟踪研究

关键词:世界地理;RAGs;科研训练;学习特点

当代研究型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条件具有时代特点。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大目标下,大学生具有极高的科研愿望和极强的思维能力,在大学开展早期科研训练中,一方面是学习资源特别是网络学习资源丰富易得,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给予及时的、有效的、正面的科研训练指导;另一方面,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相当比例的学生容易形成急功近利、技术主义的科研思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尊重科研规律、注重夯实基础。

在大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世界地理”课程以其教学内容最广泛的综合性、地域性凸显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大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大平台,也是习练地理信息收集、综合分析集成、综合各种地理学研究方法的一个课程载体。RAGs(Reading & AnalysisGroups)活动是“世界地理”课程自主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锻炼学生的群体学习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世界地理”教学内容多但学时少的矛盾。借助多年RAGs活动课,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尝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对学生组织RAG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跟踪记录和调查,发现地理专业大学生早期科学研究基本状况——兴趣取向、学习过程和方法特点、科研训练的误区分析等方面,一方面可以为教师完善基于课程平台的早期科研训练提供信息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以后的同学提供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RAGs活动设计

以北京师范大学2004级“世界地理”课程为例,RAGs活动的主题确定在“世界PRED问题”,即Population(人口)、Resources(资源)、Environment(环境)、Development(发展)问题。课程班分成8个小组,从加大阅读量入手,学生通过群众阅读发现问题一讨论综合分析问题一系统集成解决问题的三部曲学习过程,尝试自主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在RAGs活动过程中需要至少进行三轮的课外阅读和四次小组讨论,最后每个小组所有成员合作,通过PPT讲演、知识竞赛、角色扮演课堂剧和辩论赛等各种方式来展示和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与学习经验。

二、RAGs选题过程特点

1学生选题的兴趣取向

选题包括前两轮阅读和小组讨论过程。通过分析小组讨论记录,对所有小组讨论过的题目按照ER.E.D四个方面归类,发现学生在从事早期科研时的兴趣点有以下特征;

(1)学生选题过程中关注的兴趣点多而杂。一共有32个PRED问题分别被各个组探讨过,从“古文明的分布与移民国家的关系”到“极地的可持续发展”,PRED的四个方面都涉及到了。其中人口问题为5个,资源问题为13个,环境问题为5个,地区发展问题为9个,反映出学生的思路开阔,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发散性;思维跳跃性大,问题形成得很快,但提出问题时很少经过细致的思考,而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显示出学生早期科研时的稚嫩。

(2)无论是从提出的备选题目还是最终选定的主题来看,资源和区域发展是学生兴趣的焦点(占70%以上)。特别是资源安全及其与经济发展联系的问题备受关注,如国际河流开发与合作、从石油对世界发展的影响看中国石油战略等选题。

影响因素至少有三个方面:首先,选题时间段对应于“世界地理”课程学习国别地理的第一部分:日本,着重分析了日本的资源危机和区域经济发展。课下学生选取研究题目时,很自然会联系课上学习的内容。这是课程对选题的导向作用。其次,近几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相应的新闻报道和研究资料多,学生选题时也很容易联想到相关内容,再者,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多,比如研究“人口金字塔”就有很大部分研究的是人口学、社会学的内容,而有关资源和发展的问题与地理学专业更加对口,更能系统地、区域地把握地理学人地关系相关性。

(3)所有选题的研究意义,都直接定位到对中国的借鉴和启示。有的小组先讨论某PRED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的特征,或典型区域的发展特点和经验,然后分析如何运用这些特点、经验来指导中国的发展。

2选题的限制因素

RAGs研究活动既是对世界地理课程学习一个拓展,又是对本科生科研训练的一个载体,它的各项要求没有校级或院级本科生科研项目那么严格,是基于课程平台的准科研活动。所以它所提供的研究条件,无论是硬件支持还是软件支持都弱一些,学生选题时需要考虑的限制因素相对更多。经归纳,以下五个方面是学生选题时主要的着眼点:

(1)是否符合“世界PRED问题”这一主题要求。可以相对独立地从人口、资源、环境视角阐释整个区域的现状、问题与联系,也可以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核心综合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创新性,选题时,如果某些学生想到课堂学习过的内容,通常都会被其他组员否定掉。因为他们觉得缺乏创新性。但这里的“新”是相对学生来说的,可能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已经很成熟了,但只要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题目就具有“新”意。

(3)数据、资料获取的难易程度。研究“世界地理”问题时,资料获取可能会非常困难。尤其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基础信息十分匮乏,这对研究的开展造成非常大的障碍。

(4)工作量和时间限制。RAGs活动总共持续两个月。此间,每个小组至少要进行三轮阅读,并同时完成选题、最后的研究报告和成果展示设计。即使是小组六个人分工协作,时间也相当紧,所以工作量太大的题目只能放弃。例如某小组曾讨论过研究“泛太平洋经济合作区”的建立问题,但需要搜集东南亚众多欠发达国家的基础数据。即使撇开资料的获取和语言问题,庞大的工作量也会大大降低这个题目的可行性。

(5)学科交叉性。PRED在内容上肯定存在学科交叉。但如果题目的学科交叉性太强,就不适合选作RAGs活动的研究对象,毕竟时间少,任务紧,如果还要另外学习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时间和精力都难以保证。

三、RAGs研究过程特点

选题之后进行RAGs三步曲的后两步:按照指定的研究思路和方案归纳并综合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问题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1研究方法特点

(1)案例研究是学生首选的研究方法。8个小组中有5组都采用了以案例研究为主的方法,学生大多选择某类PRED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作为研究该类问题的典型

区域,比如研究国际河流的水权问题,就以世界上国际河流纷争最严重的两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对其水资源利用的特征和矛盾产生的地理因素作了深入的探讨。

(2)定性研究远多于定量研究。8个小组中仅有2个小组在研究中引入了数学模型来进行定量分析,其他小组的分析方法都属于传统的定性描述。原因一方面是传统地理学研究以定性分析居多,学生十分熟悉;另一方面是由于定量分析所需的数据获取难度较高,所以学生分析结果时会避重就轻选择运用更自如的定性分析方法。

2资料获取的途径和手段

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已逐渐取代纸质图书成为当代大学生查找各类科学文献和数据的主要手段。各种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和海量科学文献库、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何亚琼同学在个人学习总结中写到:“这次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数据查找能力的培养。网上可以找到我们能够找到的几乎所有的东西,关键看我们搜索的技巧了”。同时,由于国外大量最新的科研文章和数据在国内没有出版,学生也只能通过文献搜索引擎来获取最新资料。

但图书、期刊等传统纸制媒介仍然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它有互联网不可代替的优势,如知识体系完整、不受硬件条件限制等。尤其当学生需要系统地了解某个问题时,仅仅读一些研究文章是不够的。这时编写系统、内容全面的专业书籍是更合适的选择。

3合作式学习特点

RAGs阅读部分是学生各自进行的,但整个研究需要每个小组的成员合作完成,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跟踪调查表的记录内容来看,学生进行合作式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得到加强。在总结报告中,几乎所有组都提到小组学习感受最深的就是随着研究活动的开展,团队合作的气氛日趋浓厚。从最初的含蓄沉默到争论得面红耳赤再到最后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吸取同学的知识和经验来纠正自己思维上或方法上的误区。

(2)小组讨论锻炼个人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一次次的辩论,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同学们发现,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在阐述观点时,理由充分、条理清晰,更具有说服力,容易被大家接受。所以无形之中,其他同学也在努力提高表达水平,以使自己的看法获得大家的认同,同学们还发现,讨论既需要发散性思维,又要围绕核心内容展开,理解别人思考的逻辑关系是合作的关键,另外,同学之间的互补性很强,通过讨论可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使模糊问题清晰化,进一步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3)组长的组织能力直接影响小组整体研究水平,每个组成员之间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有差别,所以小组长的协调与统筹能力对研究报告的水平有相当大的影响,任务分配合适了,可以发挥组员各自的优势;分配不得当,则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组长王蓓提到“个人学习对每个人来说更系统,线索更为清晰、流畅;小组学习效率高,但比较零散,需要组长控制大局”;组长王佳也写到“事情不是组长说了算,小组争论很多,如果合作与配合不解决好,就会影响研究结果的价值”。都强调了组长的协调和组织能力的重要性。

四、RAGs活动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尽管通过RAGs活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但整个RAGs活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普遍反映选题难度大,是研究过程中最费脑筋的一个环节。选题难说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信息来源少,阅读涉足面还不够广泛,对老师的依赖性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选题有一定的盲目性,提出的选题缺乏论证,随意性较大。

其次,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的客观条件有限。一是教师的指导力量有限,一个老师指导8个小组,指导力度会受到影响。二是研究资料的来源少,专业图书资料室对本科生开放程度不足,大大限制了学生获得专业文献资料的途径,这也是导致本科生专业阅读量偏小的原因之一。

第三,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创新性不够,多数局限于案例研究,分析手段也以定性描述居多,融入自己观点的内容比较少。一些小组求“新”也只是从题目内容上做文章,而不是从题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角度上革新。

针对本科生从事早期科研时的各种特征和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科研训练水平。第一,大环境上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创造条件,据调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士学位学分总数为120学分,而我国高校平均为160学分。要求如此高的学分数,客观上就限制了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活动的时间,所以长远来说,降低教学计划的学分总量是研究型大学提高本科生科研训练效果的必要保证,第二,专业图书资料室应加大对本科生开放的力度,为他们的科研活动提供更多的有效学习资源。第三,在低年级课程中引入类似RAGs的尝试性科研活动,让学生尽早接触到系统专业的科研训练。第四,平日的积累是科学研究灵感的重要来源,培养学生形成经常阅读的习惯,为日后的科研活动打下基础。

[本文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NFFTBS-J0630532资助项目]

篇5:科研训练心得体会

我们做的是关于香港双非子女现象研究报告。通过这次seminar研讨课我们对“双非”,源于一股内地和其他地区赴港生子的热潮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要做科研阅读文献是必不可少的,前期我们看了很多这方面的新闻报道。(包括香港内地相关舆论以及双方政府态度),并主要从“推拉理论”剖析“大陆孕妇赴港产子”这一问题:

向外推:

1.内地教学资源竞争压力大,教育质量非世界顶尖一流。

2.大陆福利制度不优越。3.医疗水平保健机构条件不好。

4内地媒体的报道——赴港产子吸引力

5.大陆人盲目跟风,对大陆及个人将来的发展没有长远眼光。

6.从大陆考取香港大学困难

向内拉:

1.内地经济发展迅猛,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自主招生,实名推荐给升学提供了多种途径,高考不再是唯一道路。

3.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迈入了快速通道,两地之间的差距开始不断缩小。尤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各方面影响力均已不逊香港。

4.政府报告已说明将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资金贷款和技术培训。部分省市作为先行试点给予特殊支持。

其中我主要负责融入新闻媒体的作用,然后针对双非儿童进行定义,简短介绍事件产生及发展,后面还要从新闻上解释香港的反推力来展示这一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目前的解决方案。从不同角度对于双飞这一现象所影响到的不同的人群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但是对于梁振英明年停收“双非”孕妇的表态,香港私家医院联会主席刘国霖说,完全没有想过明年会完全停收双非内地孕妇。他表示,完全停收双非孕妇,可能会导致一些私家医院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因为个别医院可能会少收一半的孕妇。这些我们也将继续的关注下去。

通过这段时间的seminar研讨课,我深切感受到了“获益匪浅”四个字的含义。首先,开阔的我的视野。以前只是到了使用的阶段,现在能对其进行一些开发。其次,这次seminar研讨课有效地加强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众人拾材火焰高,团结他人,就是对自己的充电。

篇6:科研训练心得体会

科研训练是大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很多大学都有这方面的安排,以为科研训练确实能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科研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激情和学习兴趣,并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组织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在这个学期中,我应该是真正的参与到了科研导师制的训练计划中。我选择的导师是邵晋梁老师,跟着他学习关于矩阵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知识。

之所以选这个方面,主要是因为自己对矩阵的兴趣,还有就是大一时邵老师做过我们高等代数这门课程的助教,喜欢他的指导方式和风格,希望在邵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能够提高综合素质,也让自己更加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要做科研,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由于我们对于矩阵方面知识储备量还不充足,这学期我们主要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任务,学习研究生的基础课程—《矩阵理论》,为以后作项目做铺垫。“基础很重要,”这是邵老师经常挂在嘴上的话。事实也确实如此,如今的

我们难免会显得浮躁。数学本身是一门需要花时间,精力,日积月累学习的科目,而我们这一代人缺乏足够的耐心去钻研,急于想看到成果,看到数学的作用,而忽视了要付出的努力与脚踏实地的品质。

书本的知识主要由同学自己研究并为大家讲解,邵老师会在重点地方做评讲,给建议。这种教学模式与平时我们所接受的上课模式有很大不同,沿用了研究生的授课方式,是集体讨论。虽然听同学们讲解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们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去找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大家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也锻炼着我们的表达能力与胆识,毕竟自己明白和讲出来让别人也明白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要做科研阅读文献是必不可少的,邵老师总会向大家推荐一些国内外知名学者的优秀论文。虽然看不太懂,但还是能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在课余时间,邵老师总是向我们介绍一些前沿领域的知识以及工科尤其是学校抗干扰实验室做的一些东西,也总是找一些题目让我们尝试。

通过这段时间的科研训练,我深切感受到了“获益匪浅”四个字的含义。首先,开阔了我的视野,放大了自己总是纠结于上课,考试,成绩的小圈子,让我明白所学课程单为了成绩排名是多么幼稚,真正应学到的应该是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与学以致用的作为。其次,有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交流沟通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众人拾材火焰高,团结他人,就是对自己的充电。最后,也对我来讲最重要的,便是肯定了自己能学好数学的决心,建立了足够的去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接下来的学业定会以向上的心态去迎接,去跨越更多的高峰。作为所有科学的基础,学好数学真的是重中之重呀!

篇7:科研训练心得体会

科研训练是大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很多大学都有这方面的安排,以为科研训练确实能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科研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激情和学习兴趣,并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组织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我们做的是基于Android系统的RSS阅读器。通过这次科研训练我们对Android系统的历史及构架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个简单的RSS阅读器。要做科研阅读文献是必不可少的,前期我们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尝试了很多小的基本的程序来熟悉开发环境和系统。

通过这段时间的科研训练,我深切感受到了“获益匪浅”四个字的含义。首先,开阔的我的视野。以前只是到了使用的阶段,现在能对其进行一些开发。其次,这次科研训练有效地加强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众人拾材火焰高,团结他人,就是对自己的充电。

篇8:科研训练心得体会

大学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全国很多学校把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作为提高大学生科研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本次科研训练我学会了科技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即科技论文是由科技工作者对其创造性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并得以公开发表或 通过答辩的科技写作文体,一篇完备的科技论文,应该按一定的格式书写,并具有科学性、首创性和逻辑性;还应按一定的方式发表,即有效出版。科技论文的类型一般有论证型、科技报告型、发现发明型、计算型和综述型五种。作为科技报告型论文要求有作者自己的新见解,应提供所研究项目足够的信息,写出的原始资料必须准确,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结果,使之成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一篇好的综述型论文应包含有前人未曾发表过的新思想和新资料,还要求撰写者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特定时期内有关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写论文要避免使用含义笼统及一般化的词语;还应避免用不得体的华丽词藻,或过高过低的程度用语。国内的科技期刊要求论文题名的用字不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另外题名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不太为同行熟悉的外来语、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

篇9:科研训练实习心得

一、实习目的

目前,大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缺乏自主思考能力这样一现象越来越普遍。通常是课本理论一大堆,一旦到自己动手时候就无从下手,左右为难。针对这一现象及结合我们学生所学的专业,校方专门为我们开设了《科研训练》这一课程,希望通过《科研训练》课程的实习实践,使学生们结合主要园艺作物(茶树为主)试验材料的种植开展有关试验科学研究,并在实际的试验过程中验证、巩固、深化所学课堂理论知识,探究园艺作物及园艺产业的科学问题,亲自动手采集实验样品、自主准备玻璃器皿、学会用仪器设备、掌握配制药品试剂,按有关指标的测定方法及步骤,测定需测样品指标,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果,作出结论。由此自主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的实践、实操体会,有效增强实际动手技能,促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着力培养开展园艺科学研究的素质与能力。间接引导并发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培养锻炼学生们的做事能力、分析研究能力,激发学生们创造能力。

二、实习时间

2014年7月,实习、训练时间累积约2周。

三、实习地点

实习地点主要在贵州大学果园、贵州省农科院茶园、综合实验室等地。

四、实习内容

1.茶园主要形态性状的识别及大田管理(1)植株主要农艺性状观察;

(2)茶园管理:对幼龄茶园的维护和成龄茶园的肥水管理。2.红绿茶茶叶的制备

(1)取优势资源的茶青,进行绿茶的制备;(2)用优质茶青制备红茶。

3.果园主要果树种类的识别及大田管理

(1)种类识别:常绿果树枇杷、柑橘,落叶果树梨、苹果等仁果类;桃、李等核果类;葡萄、猕猴桃等浆果类果树的大田识别;

(2)果园管理:果园的整形修剪、间作套作、肥水管理等。

第 1 页

4.果树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

(1)脯氨酸含量测定:选取代表性植株上完全成熟的叶片,将叶片离体后,装入自封袋,放入冰盒内,快速带回实验室,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2)丙二醛含量的测定:选取代表性植株上完全成熟的叶片,将叶片离体后,装入自封袋,放入冰盒内,快速带回实验室,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五、实习心得及总结

成龄茶园的管理

(一)施肥原则,茶树因树龄、树势、产量指标,土壤、种植密度不同,施肥的数量和方法等都有差异。

1、重施和适当早施基肥:在低温到来之前,当根系生长最旺盛时进行深耕施基肥,以有机肥,磷、钾肥为主。

2、分期追肥:在各轮新梢萌发前的10-15天,及时分批追肥。全年3-4次,以速效性氮肥为主,促进茶发萌发。

3、肥料搭配:成龄茶园施肥以氮肥为主。氮、磷、钾比率为3:1:1。

茶园管理技术

一、补苗。新建茶园应在建园后1-2年内将缺苗补齐。

二、中耕与除草。:每年要求进行2-3次,视杂草情况必要时应进行化学除草。

三、追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

1、定植当年:于8月底到9月初,每亩施尿素5公斤。

2、第二年:每亩施尿素15公斤,分别于春、夏、秋茶采摘前30天分三次施下。

3、第三、四年:分别每亩施尿素25公斤、30公斤,时间同前。

4、投产茶园:视茶园长势和产量,每年每亩施尿素不少于40公斤,同时搭配一定数量的磷、钾肥。

四、修剪。

1、定型修剪:茶苗定植后要求进行三次定型修剪。(1)第一次:当苗高达35-50厘米,基部茎粗0.3-0.5厘米 时,离地15-20厘米剪去主枝,保留侧枝。(2)第二次:在第一次剪口基础上提高10-15厘米进行分段修剪,主枝酌情强剪。(3)第三次:在第二次剪口基础上提高10-15厘米 用大枝剪剪平。

2、投产茶园修剪:主要有轻修剪和深修剪。(1)轻修剪:投产茶园每年茶季结束进行一次。剪去冠面3-5厘米,剪平。时间以11月底前进行为宜。(2)深修剪:根据茶树长势每隔4-5年进行一次。剪去冠面10-15厘米。时间可在春末夏初或年底进行。

五、茶园抗旱防冻:

1、茶园抗旱(1)铺草或地膜覆盖抗旱。(2)灌溉:春茶前干旱期间至第一次透雨前每7-10天灌溉一次。

2、冻害防治(1)选用抗寒品种。(2)增施有机肥

第 2 页

和磷钾肥。(3)定剪不宜过迟,受冻地块茶树蓬面可撒盖稻草防冻,开春后揭除。(4)受冻坏死的枝叶,应在气温回升后及时剪除,并加强肥水管理。

六、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达到治早、治小、治了的目的。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发挥物理、生物防治的优势,尽量减少化学防治次数。严禁选用高毒、残效期长的农药,实现无公害生产。我区常见的病虫害有:

1、病害:茶饼病、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苔藓地衣、根结线虫病。

2、虫害:茶毛虫、茶蚕、卷叶蛾、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蚜虫、螨虫。防治方法:病害防治用药有托布津、波尔多液、多菌灵、石灰等。虫害防治用药有天王星、螨撞死等。

茶园耕作技术

科学合理的茶园耕作,是提高茶叶产量、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耕作深度不同,茶园耕作可分为浅耕和 深耕两种。

浅耕

一般来说,茶园耕作深度不到15厘米的都叫浅耕。通常,每年都要进行春耕、夏锄、秋锄和冬耕。春耕和冬耕以松土为主。耕作深度春耕10厘米左右,冬耕10厘米~15厘米。夏锄和秋锄以除草为主,锄草次数常因杂草生长不同而有一定差别。锄草深度以5厘米左右为宜。新开辟茶园的第一年,为了避免带动茶籽和茶苗,距茶苗30厘米以内的杂草宜趁雨后用手连根拔除,30厘米以外的照常进行浅耕,待茶苗长大后可用手锄除草。秋后就可全面浅耕。

在茶树幼年和青年阶段,茶园行间空隙大,容易生长杂草。为了减少杂草争夺土壤水分和养分,浅耕时期,次数的安排常在追肥之前进行一次。夏秋季杂草多,浅耕后要将杂草铺在地面晒干或耙出园外,堆积一处制成堆肥,特别在多雨季节更要注意。

壮年茶园如果树冠覆盖度高,其生长好、产量高。由于采摘、施肥、除虫等作业较频繁,茶行间土壤容易板结,浅耕以疏松土壤为主,次数可适当减少1次~2次。

深耕

耕作深度超过15厘米即可称为深耕。茶树种植前的深耕,按照常规即可。种植后的深耕,由于茶园类型不同,深耕要求也有差异。下面分别就幼龄茶园、成年茶园、衰老茶园的深耕方法加以说明。

1.幼龄茶园种植前深垦过的茶园,一般结合施基肥进行深耕。深耕深度初期在离茶树根部20厘米~30厘米以外开沟30厘米左右深度。茶树长大后开沟的部位向行中间逐步转移。开垦时仅在种植行中深垦的茶园,一般要结合施基肥,在茶行间宽1米左右深耕50厘米。深

第 3 页

挖的土壤先放置道路上,然后施基肥与心土混合,施入沟中,再将第二段表土翻入第一段,这样依次深耕,逐步完成。

2.成年茶园过去已深垦过的,如土壤疏松可不再深耕。若土壤很粘重,在尽量减少伤根的前提下,适当缩小宽度深耕30厘米左右,以后不再深耕。深耕时期,北方茶区宜在8月~9月,长江中、下游茶区宜在9月~10月,华南茶区还可适当推迟。

3.衰老茶园通常结合低产茶园改造,在秋末冬初离开茶根30厘米进行50厘米深耕。深耕时要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将肥料与土壤混合,使土肥相融。

总之,深耕是花费劳力多,需要有机肥多的作业。通常在开垦前进行一次,如果土壤粘重可在开采初期缩小宽度再进行一次。在正常情况下,待20年左右茶园产量大幅度下降时再深耕改土一次,其他时期不再深耕。

果园主要果树种类的识别及大田管理

(1)种类识别: 在实际训练中我们涉及到了一下几个方面对果树的认识区别与分析。A生长习性树木类型:乔木、灌木、藤本、草本B树形:疏层形、开心形、圆头形、圆柱形、纺锤形、棚架篱架形C枝条:直立、开展、下垂;密、中、希、有刺无刺等D叶:叶型、叶形、质地、叶缘、叶脉、叶面E花:花序、花或花序着生的位置、花的形态和构造F果实:种类、大小、形状、果肉和果皮G种子:打下、多少、形状和种皮色泽等。

果园管理包括以下:土壤管理、包括土壤的深翻、改良、覆盖和施肥、灌水等。如:果园施肥 以树体营养诊断,主要是对果树特定部位叶片进行的全量分析,以及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的诊断为依据。施用的肥料种类日益趋向以高浓度复合肥料为主。有的国家有专门工厂按照果园具体要求生产包括各种微量元素的复合肥料。但厩肥和堆肥的应用仍受重视。果园灌水

在降雨量不能满足果树生长发育需要的果树产区均需灌水。采用喷灌方法兼可防霜冻和降低夏季树体温度,并可配合施用肥料、农药。也可采用滴灌。中国果园以漫灌和沟灌为多;喷灌、滴灌也已开始应用。

树体管理 主要有下述几个环节:结果量的调节,在果树整形和果树修剪的基础上进行、树体保护、灾害防治 等

如:树体保护 为防止果树丰产时枝条被果实重量压弯和被大风摧折,苹果、梨和柑橘园常采用吊枝或木杆支撑的方法保护树体(见树体保护)。对伤损枝干应修正削平,促进愈合,必要时进行消毒、包扎或桥接(见嫁接)。

1.果园的种植土壤环境决定着果实的成长程度,所以只有加强土壤的抵抗能力和营养能力才能更好地管理果园,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为果园土壤增肥的正确方法。

第 4 页

2.增加有机肥投入。要广开肥源,充分利用果渣、秸秆等有机资源,采取堆腐、发酵,、腐熟无害化技术,弥补粪肥资源不足的现状。

3.大力发展果区畜牧业,集造农家肥;因地制宜,推广幼龄果园间套绿肥、果园生草,增加土壤有机质;利用秸秆、杂草堆腐造肥;发展沼气,在果园推广沼肥应用技术,增加有机肥投入,逐渐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15g/kg以上),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4.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在果园施肥上要坚持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针对性补施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原则。要依据测土化验结果、实验资料、果树生长状况及果园施肥特点,确定科学的肥料配比,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依据果树的需肥规律,采取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分期分批施入肥料。

5.施肥方法上可采用放射状、环状、条状沟施。要通过深翻改土,覆盖保墒,应用“穴施肥水”技术,搞好肥水结合,提高施肥效率。

体会

科研训练是教学计划中,为大学生做好毕业设计准备的理论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计算、查阅文献资料、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与以往理论学习不同,具有巩固、神话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作用。科研训练也培养学号是呢过实践、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此次科研训练中,我结合自身并体会老师讲解内容,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收益颇多。通过本次科研训练,巩固、扩大并加深了我们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他是我意识到了在大学里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我感受到我们必须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将之付诸实践,我们才会得到更大的提升,理论用来指导实践,要重视实践操作,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等。

然而,在这次科研训练中我们业余到了不少挫折,主要到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缺漏和严重不足,但它让我更全面的认识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短处;另一方面,这次经历为我以后的决定方向提供了参考,还有这宝贵的经验为我以后择业选择增加了自信。正如人们所说得人生难免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这次科研训练让我对自己幽灵一个全面的、比较准确的定位。与此同时,我真心希望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积蓄自己的专业储备,不要因为一时的洗好而错失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同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参加实践。

因为在实践中你会发现自己很多的不足,以及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往往一些课本上看是不重要的东西在实际中却无比重要。我们只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的参加实践,才会促使我们在原有专业水平上更上一层,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第 5 页

六、附件(4份实验报告)

1、绿茶的制备

2、红茶的制备

3、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4、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篇10:科研训练心得体会.doc

----于彦斌

通过参加了公司为期5天的管理能力与素质提升班第二期的学习、讨论和拓展训练,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团队协作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突破自己心理的极限,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提高了自己面对困难却能坚忍不拔进行到底的决心,更可贵的是锻炼了自己的胆识,也克服了自己惯性思维模式,启迪了新的思路,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引发了自己的深深思考,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本次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管理的核心就是沟通,高层管理就是人本管理

通过授课老师精心的讲解,我深刻的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因为人是第一生产力在不同岗位上的人,只要思想统一了,就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并开发他们的潜能,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能创造一流的业绩。沟通是做人思想工作(人本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做为一个管理者不但要学会如何沟通,而且要善于沟通。要保持领导与职工、职工与企业之间经常性、持续性和有效深度双向的沟通,使职工知已知彼,动态掌握自己在团体行动网络中的坐标,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必要内耗。这样,才能劲住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感觉到我们现有的管理要注重识人、看人、选人、用人和留人5个环节。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要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以人为本,服务人的需要和开发人的潜能转变。

二、做事要有周详的计划和正确的方法 一个好的计划和决策可以使工作实施起来事半功倍,也可以使工作有步骤的进行,因此在进行任何一项工作前,都应该对该工作的实施计划进行论证,以减少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而在这一论证过程中,必不可少是团队成员的群策群力,鼎力相助。这样最终成型的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才能使团队每个人在工作中都能按计划办事,工作才能顺利圆满的完成

周密的工作方案对明确方向、规范行为、指导实践、完成任务将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开展一项工作,实施一项工程,没有一个周密的方案,就会受到挫则,甚至失败。经验告诫我们制定工作方案时必须把问题想到前面,充分估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不能等出现问题后才坐下来研究对策,这样既使能及时纠正偏差,也会受到损失,错过良机。这在培训中得到了强烈的体现,如果没有好的任务规划,单凭蛮力和汗水是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的

三、强化团队意识,凝聚团队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靠一个人完成所有任务的可能性已是微乎其微,由此,团队整体的效率就显得极其重要。保持整个团队的最佳状态,使其成为一个无坚不摧的战斗团体,必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加强相互之间的信任感。这次拓展训练项目的安排和设计在这方面的努力每个人都深有体会,由此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团队中相互的协作效率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凝聚力的团队就没有竞争力。毕业墙,是我们此次拓展训练中所有参训队员要共同努力完成的最后一项挑战,但凡身临其境的人,都能感觉到一股无形的神奇力量。通过本次拓展训练,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这次的所有训练项目就无法完成。如果一个团队的组成人员各行其是、我行我素、自私自利、违法乱纪,势必一盘散沙,工作就很难出成绩。相反,团队的所有成员人人都以事业为重、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能形成一支无坚不摧的团队。当这个团队面临艰巨任务或遇到困难时就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在惊涛骇浪面前就能无所畏惧,就能完成别人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就能顺利地到达胜利的彼岸。此次要有强有力的执行,没有任何借口,是保证每项工作按计划顺利完成的保证。在拓展训练的全过程中,所有的队员都为团队完成各项比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大家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了细节,克服各种困难,严格按照既定计划执行,才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通过拓展训练,不仅锻练了身体,同时也学习了在人生和职场的方方面面。特别喜欢陈教官对拓展训练的定义,拓展训练是户外体验式地学习。不是口授式地学习,而是在实践中团队集体的参与与学习,使我们从其中所学习的内容更能有利于我们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过去的我只知道可以去做能够做到的,现在的我才知道有了团队就有了坚强,我还可以去做很多想都想不到的事情;过去的我只知道团队需要自己去奉献,现在的我知道了自己是多么的需要团队的支持与鼓励;过去的我只想要得到团队的信任,现在的我才知道信任团队更加重要。由此,拓展到一个组织,整个社会,它不仅需要优秀的人才,更需要这些人才的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才能达到1+1大于2的结果。

四、有力的领导和强有力的执行力是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 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团队中成员为了目标的完成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但是也会出现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执不下,这时候就需要团队的领导来决策,他的决策能使团队以一个声音说话,以相同步调行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必须只能有一个指令来调配。所以有力领导也是任务能够贯彻落实的有力保障。

强有力的执行,没有任何借口,是保证每项工作按计划顺利完成的保证。这次培训的全过程中,所有的队员都为团队完成各项比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大家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了细节,克服各种困难,严格按照既定计划执行,才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五天的培训很快结束了,但从培训中的所思所悟,将是我一生受用的财富。培训中,每一节课、每一个个项目都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团队合作的理念。每一个活动的完成都需要我们明确目标,制定出完美的方案,并坚决执行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通过这次拓展培训,让我们在轻松愉悦和充满激情的活动中,感受到了自己的“童心”和“能量”又一次回归。我们会带着这种饱满的激情,投入到系统开车的工作中去。

篇11:科研训练心得体会.doc

——德阳市孝泉民族小学校本教研与教育科研经验介绍 德阳市孝泉民族小学位于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是全市唯一的民族小学,又是旌阳区最大的乡镇小学。学校辖本部(阳安大道新校区)、一分部、附属幼儿园、二分部、五树村小学、涌泉村幼儿园、七郎村幼儿园,共有小学班44个,学生2602人,幼儿班18个,幼儿生865人,教职员工186人。

教育需要创新,学校需要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遇。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全体师生决定迎头赶上,在教育的浪潮中去搏击,去创造,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一、我校校本教科研的特点

德阳市孝泉民族小学深入挖掘自身的潜力,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开展工作,进一步增强了管理、教研的实效,推动课程改革的稳步前进,在校本教研、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转变观念,构建校本教科研体系 不可否认,课改之初,农村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趋于消极,对课程和教材适应性较低,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低于市区及城郊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既是落实区教育局、教研室“区域推进、分层指导”的课改策略,又有利于整合人力智力资源,减小校际差异,提高整体课改实验水平。

我校成立了教科室,选派副校长、教导主任、各学科骨干教师等作为核心力量,组建各学科教研、科研组,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教学研讨、教学示范、教学观摩、教学开放、专题讲座、集体备课、优质课竞赛等形式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得到全体教师的积极响应和一致好评。

学校领导、教师在认真投入联合教研工作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大家优势互补,互助互学,用“真诚、开放、和谐、合作”的态度对待共同的事业,“组组有课题,人人都参加”,“一人有成果,大家都分享”。畅通的信息渠道,和谐融洽的合作氛围,促进了大家的共同发展,形成了有活力、有实效的校本教科研体系。

2、重视师资培训,促进学习交流

1 新课改实验的关键一环在于转变教师观念,核心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教师的主要途径在于培训,特别是校本培训。我校极为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选派、组织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区各级举行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和教育学术会议,构建了片区培训、校本培训、教研组培训的培训网络。培训中采取理论与实际结合,自下而上,注重实践的培训,体现“互动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我们的课堂也是培训的教室。在校本教科研活动中,上课教师、听课教师在上课、听课中研讨。鲜活的课堂诠释崭新的课改理念,直观形象;有疑难和争论之处,即席对话,真诚交流,茅塞顿开。

学校的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负起了培训教师之责,专题讲座、优质课观摩、撰写课改心得文章、畅谈课改体会、展示成功课例,已成了学校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亮丽风景。

3、我校校本教研、科研的特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二00二年九月起在我校正式推行。四年来,我校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新课程改革,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努力学习课改理念,贯彻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艺术有了很大提升;

2、切实注重教师队伍的培训与提高,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课改的实践者与参与者;

3、紧紧依靠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提高全体教师的教改能力与水平;

4、落实教研、科研制度,保证教研、科研经费(每学年投入经费不少于三万元),让政策向课改一线教师倾斜,在考核制度上,充分照顾一线教师的利益,对在教育科研、课改实验中作出贡献的教师予以重奖。

我校为鼓励全体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制定了《教育科研奖励制度》。给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发放科研补贴,凡是区级课题、市级课题结题,给予1000-1500元的奖励。如果获得省市区教育成果奖,还将给予重奖。教师申报校级课题,我们设置了“立项奖”、“结题奖”,如果评为区级优秀课题或由校级课题升级为区级课题,我们还颁发“升级奖”。评优选先、评职晋级,我们优先考虑在课改实验和教育科研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教师上课获奖、指导学生获奖、参加各级论文评奖或发表文章,我们也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教师的积极性

2 和工作热情大大调动了起来。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教师人人参与教育科研的大好局面。

在课改进程中,我校形成了崭新的办学思路:高扬“科研促课改,改革谋发展”的大旗,依托本地丰厚的“孝文化”资源,开发《孝泉与孝文化》校本课程,开展“德孝文化”教育,加强并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面貌、师生风貌焕然一新。

二、依托校本科研体系开发校本课程,取得了较好效果

我校依托校本科研体系,开发校本课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下面介绍我校市级科研课题——“孝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取得的实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是打破课程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给予地方和学校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我校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程,既有利于学校发展,又有利于教师成长,也满足了社会、家长、学生的需要。学校决定以孝文化为载体,开发《孝泉与孝文化》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推进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课题组确立了孝文化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建构了孝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经过两年努力,四易其稿,编写出较为成功的校本课程教材《孝泉与孝文化》。四万余字的校本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探索出孝文化校本课程运用的途径、模式、方法、策略;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各年级的校本教研、科研组依托校本课程,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孝文化校本课程低、中、高段教学的基本模式:低段教学围绕“唱、游、玩”来开展;中段教学以“学、做、比”为中心;高段教学以“悟、导、行”为主要思路;我们组建了开放性的孝文化校本课程教学网络,确立了校本课程校外实践基地;构建了孝文化校本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孝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实验,学生爱上了校本课程。

我们的校本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香喷喷的果汁牛肉走进了课堂,观察它、品尝它、介绍它、歌唱它。校本课程的课堂可以在三孝园、德孝城、敬老院,可以听歌曲、讲故事、演小品、看电视,可以采访孝子孝媳,可以调查访问……校本课程充满了魅力,孩子们喜欢上,盼着上,就不足为奇了。

3 孩子们在校本课程课堂上领略了孝文化的风采神韵,汲取了传统美德的丰富营养;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建设成就,在实践活动中深化着孝的认识,履行着孝的承诺,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尊敬长辈。孩子们正逐渐成长为校园小孝星、班级小孝星,民族精神在他们身上闪现,传统美德正在由他们传承。

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孩子们汲取了营养,德智体美劳各项素质均得到了发展。心中有父母,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会责任。孩子的综合素质更强了。品质高尚,能力全面,孝泉民族小学的孩子正茁壮成长。“我爱校本课”成了孝泉民族小学全体孩子的共同心声。

通过开展“孝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实验,教师们转变了教学观、师生观和学习观。教师们在学习中成长,在研究中前进,理论修养、知识素养有了提高。在首届基础教育成果评比中,在市、区上课竞赛中取得一系列佳绩。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2人次,获省级奖励12人次,获市区级奖励157人次。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呈现系列化、可持续发展的可喜局面。随着实验的进程,孝文化校本课程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并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了起来,“知孝知荣辱,争做好少年”成了孝泉民族小学全体孩子的誓言。一系列崭新的校本课程正在紧张的开发之中:将家乡的古泉资源充分利用,开发“泉文化”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环保意识;针对农村孩子实际,利用学校的闲置土地,开设劳动实践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的思想;我校地处民族散杂居区,开发以“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促进民族散杂居区各民族的和睦团结……

三、校本教科研体系促进了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

充分依托校本教科研体系开展课改实验和教育科研工作,学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课改实验和教育科研工作中,学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明晰的办学思路:以科研促课改,以改革谋发展;以抓校本课程为突破口,促进课程改革和学校整体发展;以“孝文化教育”为载体,抓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我校成为了“四川省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奖先进集体”,“德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先进集体”,“旌阳区城乡一体化课改实验研究先进集体”……

我校的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孝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荣

4 获德阳市“首届教育成果奖”二等奖。根据我校地处民族杂居地区,既有汉族师生,也有回族、藏族、羌族、苗族师生的实际,学校和四川省民委共同申报了省级教育科研课题《民族学校促进民族散杂居区和睦团结实践研究》,以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为各族学生健康成长、持续发展提供帮助。以此为推动,校级教育科研也开展得红红火火。学校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艺术体育教研组是组组有课题,教师人人参与教育科研,成绩喜人。

语文教研组围绕“读写结合〃片断写作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工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探索出从读到写、读写结合、写好片断的途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数学教研组依托学校的市级科研课题,开展针对留守儿童进行“孝”的教育的研究,达到转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谐学生与父母、祖父母关系的目的,让孝文化在留守儿童心里扎下根,推进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体育教研组根据我校农村小学实际,以抓好足球运动为突破口,开展“农村小学足球训练途径研究”,从而推动学校体育工作以及学校整体工作水平上台阶。学校先后成为德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与此同时,每位教师还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归纳提炼,在实践研究中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从多角度丰富了校级科研的内容、形式。做到了“科研服务于教学”,而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为了督促老师的个人教学实践研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期写教学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各不得少于3000字。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科学素养,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我校在校本教育科研工作上刚刚起步,与区内许多学校相比,我校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将虚心向先进学校学习,坚持走“科研促课改,改革谋发展”的办学之路,继续依托校本教科研体系,助推学校发展,争取早日成为省内知名的民族教育特色学校,为“教育三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德阳市孝泉民族小学 二00七年八月

上一篇:以人为本:尊重 理解 信任下一篇:第一次结构长城杯检查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