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件制作比赛

2022-12-10

第一篇:高中数学课件制作比赛

课件制作比赛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创建和谐校风、学风,积极将创先争优的工作落实到实处。特此,我院为配合学校本科院校评估工作、校团委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大力创建良好的学校氛围,故我院在五月份决定举办大学生课件制作大赛。

二、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课件的制作、应用水平,加强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综合素质,增加各学院各专业同学之间的学科交流与沟通,创造良好学风、校风,积极营造大学生课后浓厚的学习氛围,响应学院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号召,增强学生创先争优意识。

三、大赛主题:

1、初赛:初赛阶段,大赛不限主题,选手可以自由发挥

2、决赛:大赛的主题按照学校的要求,根据同学们的兴趣及特点的不同,主题定位为以“抓校风、强学风”,“大学文化的魅力”,“创先争优大讲堂”等主题形式任选其一。

四、活动对象:此次大赛的对象为全体在校大学生,不限专业、年级、性别、年龄。

五、活动地点:

1、初赛各学院自己举行

2、决赛地点定为:xxx

六、活动时间:

5月10日――5月15日:各学院进行初赛

5月16日――5月20日:进入决赛选手准备阶段

5月21日:课件制作大赛决赛

七、活动宣传及报名方式:

1、宣传方式:张贴宣传海报、在生活广场及活动现场拉横幅

2、报名方式:

① 初赛阶段:各学院自行安排初赛报名

② 决赛阶段:有各学院在初赛中表现优秀的同学推荐两位参加全校总决赛 ③ 各教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于2012年5月16日下午16:30报送参赛选手名单于xx(教科院学生会办公室)

④ 各教学院报送人员名单的同时请携带好电子文档、比赛课件。

八、活动安排:

1、人员安排:

顾问:xx(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xx(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

总策划:xx(教育科学学院团总支书记)

策划:xx(教育科学学院团总支学生副书记、学生会主席)

策划组组长:xx(教育科学学院团总支学生副书记、学生会主席)

xx(教育科学学院团总支学生副书记)

xx(教育科学学院团总支委员、学生会常务副主席)

副组长:xx(教育科学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xx(教育科学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xx(教育科学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xx(教育科学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成员:外联部、礼仪部全体成员

秩序组:xx(组长)负责此次交流活动的秩序

安全组:xx(组长)负责此次交流活动的全程安全

购物组:xx(组长)负责购买活动所需物品

后勤组:xx(组长)负责整个活动的后勤服务

记录组:xx(组长)负责此次活动的工作记录

通讯组:xx(组长)负责联系活动的参与者和邀请老师

其中还设主持人一名,评委五名,嘉宾(人数待定)。

2、场地安排:

在比赛场外拉横幅,教室门口装饰彩绳和气球,室内正前方墙体上贴上课件制作大赛总决赛,话筒音响设备团总支提供,教室中间第一排为裁判席,第二排位嘉宾席,服务人员会为裁判和嘉宾及时送水。每位裁判会有一个打分牌,成绩由组织部人员记录。

3.活动开展:

决赛阶段:

抽签决定选手上场顺序。开场主持人先介绍嘉宾评委,然后选手按编号依次上场展示课件,每名选手有五分钟的课件技术及内容的讲解时间,然后将课件进行总体的放映。展示期间评委可对选手进行提问,最后由评委进行评分,然后确定名次。比赛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六名,比赛后由嘉宾统一颁发奖状及奖金,最后合影留念。获奖及优秀作品留档并进行全校公布。

九、作品要求:

1.作品内容健康向上,符合本次比赛作品征集要求;

2.作品不得少于十五张幻灯片,时间不得三分钟至五分钟;

3.要求作品能够在windowsXP powerpoint2003上运行;

4.严禁涉及非法、政治敏感的内容或剽窃他人作品,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将取消参赛资格。

十、活动经费预算:

1、奖金及证书:

一等奖一名奖金200元200元×1=200元证书一个

二等奖二名奖金各150元150元×2=300元证书各一个

三等奖三名奖金各100元100元×3=300元证书各一个

优秀奖六名奖金各50元50元×6=300元证书各一个

证书12×10元=120元

2、评审费:邀请评委5×100元=500元

3、横幅3条×100元=300元

主持人化妆费及服装出租费用400元

矿泉饮用水1件:30元

第二篇:中枢二小课件制作比赛方案

仁怀市中枢二小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制作课件

竞赛方案

中枢二小于近期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进行了培训,为了让老师们加强自我培训,更加熟练地掌握电子白板的使用技能,利用班班通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研究决定,举行“利用电子白板制作课件大赛,特拟定本方案。

一、 成立大赛组委会

1、领导小组

组区长:李志堂

副组长:罗馨 陈家敏 杨玉钊

成员:兰明杰 杨洪浪 曾驰 张思群 王德洪 吴招红 李洪维

程华桦 庞燕 李登珍 陈友铭 吕娟 杨正华

各年级组长

2、大赛评审组:

组长:罗馨

成员:曾驰吴招红陈友铭吕娟杨正华(负责本次课件制作大赛的所有课件评审,实行打分制)

3、后勤保障组

组长:王德洪

成员:李登珍 李洪维

主要负责荣誉证书的打印,奖品的购置,比赛用品的提供。

二、竞赛规则

1、本次大赛以年级组为单位参赛,各年级可以先在组内比赛,推选出各学科三名选手代表本年级组参赛,不受年龄限制。

2、比赛采取现场制作的办法,时间60分钟。制作完成后现场讲述制作理念,制作方法等。评委根据选手的表现现场打分。

3、选手可以带教科书,音频、视频和图片。但不可以带形成性课件(包括ppt演示文稿)。

4、选手的课件制作占90分,讲述过程表现占10分,总分100分。

5、五位评委的总得分除以5即选手的最后得分。保留小数点后面两位数。

6、各位老师在4月18日前上交的课件作业记入本次大赛团体总分。有一位老师不交的年级组得分中扣除团体总分3分,并累计扣分。

三、设奖

1、本次比赛,设团体前三名发奖,代表年级组参赛的两名选手的得分总和为年级组排名得分,团体第一名发1200元,第二名1000元,第三名800元。

2、教师参赛设单项奖,一等奖一名、奖金500元;二等奖两名,奖金4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300元;优秀奖六名,奖金200元。三等奖以上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各一个。

四、比赛时间及地点

1、时间:2014年4月下旬择日举行。

2、地点:B楼计算机教室二。

五、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仁怀市中枢二小

2014年4月14日

第三篇: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方案

南平市盲聋哑学校教务处

为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的应用,进一步带动我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于本学期举行学校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制定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大力提高现代教育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有效提升教师课件制作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进一步利用好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促进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

二、比赛时间:

2014年6月 25日 上午

三、比赛地点:

教师办公室

四、参赛对象:

学校50岁以下的教师

五、比赛内容:

本次大赛采取统一规定题目,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制作课件。

六、比赛规则

(1)参赛作品应采用以下软件,不限风格形式,课件内容必须为作者现场制作,抄袭、拷贝别人作品的以零分计。

(2)教务处提供制作课件所需教材。

(3)课件素材不能网络下载,制作现场不得使用任何自带存储设备(包括手机)。

(5)在自己的办公室内2个半小时内完成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交的作品必须完整,确保正确运行。选手需将所有要提交的文件放到一个文件夹中,并以“姓名”的方式命名。

七、竞赛使用软件

(1)操作系统:Windows xp。

(2)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

(3)图形、图像制作软件: Photshop,

(4)音频制作软件: Windows录音机。

八、比赛设立的奖项

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Windows画图。 特别组织奖:官辉

第四篇: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方案及评分标准

关市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评分标准

参赛教师:参赛作品学科及名称:年月日

评分人签名:

关市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方案

为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和交流多媒体课件制作经验和体会,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增强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水平,推动我校学科整合的深入开展。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的安排,将举行校部分教师多媒体课件比赛活动。

一、比赛宗旨:公平、公正、交流、学习。

二、参赛对象:40岁(含)以下教师必须参加,40岁以上自愿参加。(比赛分为两组:40岁以下老师一组,40岁以上老师一组)

三、比赛时间:第6周准备,第七周开始

四、比赛地点:学校远程接收室

五、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要求:

多媒体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媒体表现方式有机地结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软件,课件包括的素材有文本、图片、动画、音频等,指定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参赛作品教师姓名命名。

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

1、教学定位:教学目标与学习对象明确。

2、科学性和规范性:内容准确,无科学性错误,语言文字和符号规范。

3、组织结构:符合教学内容内在逻辑体系,体现认知规律。

4、媒体选择:针对内容恰当选择和使用图像、音频、动画等媒体表现形式。

5、界面:整体风格统

一、符合科学与年级特点、色彩协调,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简洁美观,可控性、交互性强,界面直观、友好,符合联想方式。

6、参赛作品要求自己制作,不得抄袭、剽窃。

7、参赛作品所用到的图、文、声、像等资源可以从所给的素材库里选择。

五、评奖方法

本次竞赛采取课堂教学评优和课件制作展示一并集中评比的方式,由学校成立评审组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产生

一、二等奖。获奖教师将获得相应奖品一份,获奖作品比例为参赛作品总数的50%产生。

关市小学教导处

2012年3月9日

第五篇:《高中地理课件研究与制作》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课题组老师在对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资源整合研究中,收集整理上百件地理素材,互学互研,制作 20多件地理课件作品,并由学生参与评选出四件优秀课件作品。探索出了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信息化的三段工作机制,即调查分析制定策略——学生参与老师互学互研——课件带动建设学科资源库。该活动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有力推动了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步伐。

关键词:地理课件研究制作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且深远的影响,教育也毫不例外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方面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宁强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全县初中只有一名正规地理课教师,我校是全县唯一的一所市级重点完全高中,也只有 3位科班地理课教师(其中一位还是函授地理教育专业)。正常的地理教学无法保证,学生地理学科基本知识普遍缺乏,更谈不上地理学科素养。因而地理学科是我校,也是我县最为薄弱的学科。

宁强一中是我县唯一的市级重点中学,省级信息技术实验学校。现有 146名教职工,40个教学班,2700名学生。学校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课教研中心,全面负责和组织实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教研工作。学校电教的硬件设施比较齐全,基本能满足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和教研的需要。由于我们是山区县、贫困县,信息闭塞,资金、技术十分短缺,信息技术课起步晚,绝大部分教师尚不能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上课,见不多,识不广,对教育受信息技术冲击认识不到位。这就使得教学模式单一,方法单调,在很大程度上阻隔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也极大地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上述基础上,我们申报《高中地理课件的研究与制作》这一课题,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的整合,大幅提高我校地理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其教学方式,推动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中普及,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研究依据和原则:

1、理论依据:

认识主义学习理论:人作为学习的主体,总是与认知对象与认识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换,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人的认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不同,人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构建的,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

2、政策依据:

《课改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

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既要坚持系统性原则,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提高研究小组内部个个环节,各个成员的协调、统

一、高效,又要以理论为指导,联系实际,加强应用,不断优化与完善,增强整个研究活动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1、实践: 钻研教材,并结合教学实际和教材特点,收集整理汇总课件素材。 地理课件的设计、制作、试用、反馈、完善。 推动信息技术课在我校全面开展,带动信息技术课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为我校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各科资源建设奠定基础。

2、理论: 为我校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资源整合、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手段探索新路子。 地理课件的分类和制作程序。 总结论证地理课件素材种类和素材收集整理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四、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课题研究中心不仅要学习他人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和网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借鉴吸收。

经验总结法:既要学习经验,又要对课题组每阶段成果进行总结,以指导后期研究。

问卷调查法:有针对性的问卷,了解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态度、方法、兴趣和自学能力等情况,制定研究方法和内容,力争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五、研究过程: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本课题研究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月到年月,问卷调查,现状分析:我们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了第一份问卷,对我校当时高

一、高二部分班级 2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缺乏,兴趣淡漠,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差,是学生普遍头痛的一门学科。地理学科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是重要原因。同时,我们又认真查阅了2002年以前我校高考文综(或地理)成绩在汉中市排名材料。通过分析我们进行了第一次反思,寻找问题,决定将信息技术课与地理课进行资源整合,申报研究课题。

第二阶段:年月到年月,学习软件操作,制作课件。课题组的地理课教师与信息技术课教师结对,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在繁忙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余,制作二十多个课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和试用。试用后,召集学生代表进行评议,提出了近百条修改意见。课题组老师在汇总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反思,并进行了阶段总结,分析得与失。

第三阶段:年月到 200年底,总结分析阶段。对所有课件再修改、再完善,召集学生和部分教师代表进行评议,评选出四个优质课件存档,并上报。同时对整个研究活动进行了第三次反思,对存在问题、取得的成绩、后续研究设想以书面形式上报学校,并对学校开展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各学科的资源建设与整合提出建议和设想。

研究活动流程图:(略)

六、成果及分析:

1、优秀的高中地理课件:

课题组成员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课程理论,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制作出一大批高质量的地理教学课件,如李荣懋和吴开沁老师制作的《地球运动的地

理意义

(二)》,刘兴明和刘红艳老师制作的《地理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杜芬斌和郑庆华老师制作的《海水的运动》等等都是这次研究中制作出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地理课件。通过反复试验论证,评选出以下四个优质课件存档上报。

2、探索出信息技术条件下资源整合的三段工作机制,即调查分析制定策略→学生参与老师互学互研→课件带动建设学科网络资源。

在整个研究过程,课题组经过了三次反思,第一次是反思学生学习的实情,查找问题,第二次反思是学生积极参与,信息课教师与地理课教师互学互研,对收集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第三次反思是利用制作的课件做典型示范,推动建设学科资源库的建设。这种的思路及做法得到学校班子和老师们的普遍认同,学校也决定按此三段工作机制来加快我校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步伐。

3、在该课题研究活动的带动下,全校其他各科教师纷纷学做课件,自己和集体学习电脑技术,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在省市的课件大赛中获奖。

学校也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全员微机培训,并做为校本培训的核心内容,每周集中学习两次,每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学期末,全员考试,不合格者补学补考,考试成绩列入年终考核范围。学校以现金补足的形式鼓励教师个人购置电脑,目前我校90%以上的教师都拥有个人电脑。全校教师的微机操作技术大大提高。在2005的全员赛教初赛中,40%的教师使用了课件,在复赛决赛中,所有教师全部使用课件,使全校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更加新颖、高效。 4、学生的学习兴趣浓,自主学习意识强,成绩全面提升。

在研究的第三阶段,我们又设计了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经过分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地理课的自觉性增强了,绝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全面提升。地理课一直制约着我校文科综合成绩的提高,在2002年以前我校文综成绩居汉中市重点中学第九位,基本是末位。通过信息技术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后,学生知识面宽了,通过课件演示,使抽象的地球运动、天体运行等知识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学生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在2003年的高考中,我校文科应届生的文综平均成绩位居全市第四,2004年的高考中,我校文科应届往届综合平均成绩均居全市第一。由此2005年汉中市第二届名师评选活动中,汉中市教育局将我校唯一的一个名额指标分配给文科综合。由于吴开沁老师在本课题研究活动及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校所有教师集体评议并投票一致推选地理教师吴开沁老师为我校名师候选人。

七、结论与思考:

1、迅速普及信息技术手段的新路子。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师资短缺,在短时间内要迅速在教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手段,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育方法,一直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研究,我们摸索出一个三段工作机制,即“调查分析制定策略——学生参与教师互学互研——课件带动建设网络资源”。这条路子受到学校的鼓励和肯定,并在教学研究和管理中逐步实施。

2、高中地理课件素材种类、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地理网络素材最大程度丰富了课件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是整个课件的核心。地理课件的素材跟别的学科的素材一样,根据其呈现方式可以分为文本素材,图片素材,影像素材和动画素材四种。

地理课件素材的获取,我们课题组认为有以下几种:第一:使用他人完整课件进行修改。对部分时间精力不足,对多媒体课件了解较少的老师来说,可

以购买成熟地理课件。一般情况下,现成的课件不能适应不同老师的个性化教学,更不能体现不同教师的教学思路。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做少量的修改。第二,自己制作课件框架,大量使用他人的地理景观照片,各地风土人文图片,地球运动动画,地质变迁动画等等,以及最新的中国、世界地理事件背景分析素材可供下载,既免费又迅速方便。第三,自己日积月累,获取有价值的影像资料。由于影像资料庞大,不易在网上传输,所以网上课件一般无影像素材。而现实中,地理课件在市场上也很难购买,就连介绍地理知识的光碟也很少。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从电视上获取资料较好。电视上对地理知识介绍的内容多,对课件制作很实用。电视中的素材质量好,但获取却非易事,需平时日积月累。某些动画片如“蓝猫 2000问”对地理知识介绍很多,并且叙述浅显易懂,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对这样的素材,我们就要亲自动手录制,最后刻成光盘保存。当需要时,就可以随时截取其中的片断运用到课件中。

3、课件制作平台和技术条件:

在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发现,地理课件制作的平台一般有“ 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AutoCAD”和“Frontpage”上述技术比较成熟,功能强大,普及程度高,而且采用这些平台制作的课件在一般计算机上都能使用,无需自备操作平台。学校在校本培训中把上述技术做为授课的重要内容,对所有教师和所学内容进行考试,成绩列入年终考核范围。

4、进一步明确了地理课件制作中的两组关系:

在制作地理课件中除掌握相当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 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AutoCAD”和“Frontpage”技术外,还要处理好以下两组关系。

息课知识和地理课知识互相补充,互相渗透。课题组的老师大部分只懂一科知识,要么是信息课,要么是地理课。课题组进行结对合作,每位成员既要学习地理课知识,还要钻研计算机操作技术,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符合目前教育界倡导的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的要求。地理课教师要认真钻研信息技术,信息课教师也要学习地理知识。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必须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载体,又是主体,课件的质量高低,效果好坏直接取决于学生。课题组成员制作的十多个课件中,学生总共提出了 20多个合理化建议,经过老师再次修改、完善最终成形。学生的参与,直接关系到课件的质量。制作课件前,让学生提出可供参考的方案,制作过程中也可让学生直接参与,反馈、修改阶段更应让学生参与评估。

八、经验和存在问题:

1、该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特别是省市电教馆的同志给予了政策和技术上的指导与支持。学校对该课题的开题、研究和结题工作给予了指导,并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两个微机室,一个电子备课室,一个多媒体制作室,开通了校园网等,在硬件建设上给课题研究大力支持。2003年底学校成立了领导机构,校长石正义同志亲自挂帅,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亲自负责该项活动,抽调了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课题组。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想办法,挤时间,既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常规操作方法,又要钻研地理教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确保了课件的高质量,高效率,又保证了课题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

整个活动中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人手较少,时间紧、地理教学素材不多等,都或多或少影响着研究活动,特别是高中阶段,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人员配备不足,要让教师在繁重、繁多的教学任务中挑出点时间搞教研,就太难了。由于我们基础差,起点低,与别的学校比,理论上升的程度很不够,我们重点做了些大量的实践工作。

2、后续研究:

将我们课题组探索出的三段工作机制推广到学校其他学科,各学科继续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各学科资源建设问题,力争使我们的研究在实践上更具操作性,理论上更具科学性。

上一篇:广州桑瑞通信科技股份下一篇:高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