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河北省涉县旱作梯田传统农业文化挖掘与保护传承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是一座丰厚的精神宝库。中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是2014年农业部评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它(GIAHS)起源于公元前514年的战国赵简子“屯兵筑城”;分布于广袤的深山区、以王金庄村为典型代表的旱作石堰梯田最晚起源于1290年,经过元末明初的开发初期、清中后期大规模发展期及建国前后直至农业学大寨期间的稳量提质期,涉县旱作梯田达到26.8万亩。作为一种独特的石灰岩山区土地利用系统和半干旱地区抗灾减灾农耕生产系统,旱作梯田是涉县先民为躲避战乱、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文化创造,保留有浓郁而深厚的传统农业文化,这些是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所以,如何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涉县旱作梯田已经迫在眉睫。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虽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并且也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经验和成果,但依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只有传承和保护好这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才能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涉县旱作梯田的现状,包括涉县自然地理概况、涉县农业发展概况、涉县旱作梯田发展概况,系统梳理了涉县土壤、人口、旅游等涉县旱作梯田现状;其次介绍了涉县旱作梯田传统农业文化的特色优势,有涉县旱作梯田的传统农耕技术、农业特色品种、饮食文化、民俗与节庆、交通工具-毛驴,深入挖掘涉县旱作梯田的传统农业文化;再次整理了涉县旱作梯田传统农业文化面临的问题,具体有劳动力流失、文化断层、传统种质资源失传、泛化、同质化、现代浪潮的冲击等问题,并且借鉴了广西龙胜龙脊梯田传统农业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成功经验,对比涉县旱作梯田的现状,得到启发;最后提出涉县旱作梯田传统农业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建议,从“原生态”、“原文化”、“原产业”、“原农业”四个方面对涉县旱作梯田传统农业文化提出对策与建议,为以后涉县旱作梯田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涉县;旱作梯田;传统农业文化;挖掘与保护传承

学科专业:农业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 国外研究概况

(二) 国内研究概况

(三) 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四、研究设计(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 研究的相关理论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思路

五、研究基础

六、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点

(二) 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涉县旱作梯田概况

第一节 涉县概况

(一) 涉县自然地理概况

(二) 涉县农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涉县梯田历史发展

(一) 始于战国时期

(二) 盛于宋元时期

(三) 涉县旱作梯田的发展

第三节 涉县旱作梯田现状

(一) “悬空拱券镶嵌”结构

(二) 自然景观

(三) 特色“旅游兴县”

第二章 涉县旱作梯田传统农业文化的特色优势

第一节 涉县旱作梯田的传统农耕技术

(一) 传统的畜耕畜播耕作制度

(二) 施农家肥技术

(三) 农业技术推广,种子优化

(四) 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二节 涉县旱梯田的农业特色品种

(一) 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

(二) 南瓜、豆角等蔬菜作物

(三) 棉花、麻类

第三节 涉县旱作梯田的饮食文化

(一) 器具

(二) 以“南瓜捞饭”为主食

(三) “软柿子”

(四) 核桃

(五) 花椒

第四节 涉县旱作梯田的交通工具毛驴

第五节 涉县旱作梯田的民俗与节庆

(一) 十样景

(二) 盲艺人、鼓书等

(三) 社火

第三章 涉县旱梯田文化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涉县旱作梯田的劳动力流失、文化断层

(一) 传统农耕文化面临失传

(二) 梯田抛荒问题突出

(三) 梯田建设与破坏的困局

第二节 涉县旱作梯田传统种质资源失传

(一) 地理标志产品消失

(二) 水土流失

(三) 水窑被破坏

第三节 涉县旱作梯田人驴系统的泛化、同质化

(一) 传统农耕技术逐步消失

(二) 传统石堰梯田遭到破坏

(三) 传统交通工具被替代

第四节 现代浪潮对涉县旱梯田的冲击

第四章 龙脊梯田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家实施全面调查,保护物质文化资源

(一) 进行多方位实地调查,把脉龙脊梯田整体情况

(二) 积极申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地理标志产品

(三) 开展广交流、深层次活动,实施多方位、立体化宣传

第二节 地方策略紧跟国家脚步,提高公民保护意识

(一) 加强政策引导,通过产业发展强化龙脊景区文化内涵

(二)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三) 拓宽融资渠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

第三节 加强遗产地保护科学研究,推广志愿服务活动

(一) 加强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明确梯田责任主体

(二) 完善文化遗产传承制度,提高村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三) 重视与高校合作,提增保护与传承的效率

第五章 涉县早作梯田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围绕“原生态”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一) 精心保护,筑牢保护基石

(二) 就地保护,释放保护红利

(三) 活态保护,建立保护体系

第二节 围绕“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一) 留住村民,传承农耕文化

(二) 口传心授,永葆传承活态

(三) 创新方式,多媒体式传承

第三节 围绕“原产业”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一) 坚持绿色,做大绿色生态产业

(二) 发展红色,做精红色教育产业

(三) 突出古色,做优古色休闲产业

第四节 围绕“原农业”的挖掘、保护与传承措施

(一) 积极保护和完善现代稻作农业产业体系

(二)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

(三) 不断提高民众保护意识

(四) 加强与高校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服务贸易现状论文提纲下一篇: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