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加强作风建设

2023-03-17

第一篇:为什么要加强作风建设

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虞云耀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83年的光辉历程,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将近55年,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也已经26年了。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中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同时,历史和现实也充分证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合格的,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增强。

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使党的领导和执政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这种考验和挑战非同寻常,是历史性的考验,是时代的挑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问题,维护党的执政安全问题,非常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现在之所以如此重要而紧迫,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我们党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二是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形势和面临的任务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但也必须看到,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十分艰巨。第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状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第二,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

1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第三,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面临新挑战。世界上一些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第四,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要求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党增强理论创新的能力,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执政、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从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来看。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整个世界处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这些复杂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虽然不可阻挡,但在曲折中发展。美国正处在新一轮战略扩张的势头上,竭力谋求长期的世界霸权,推行单边主义,鼓吹“新干涉主义”,实施先发制人的战略。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而这个进程实际上由发达国家主导,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三是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对市场、人才、战略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四是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各种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无论是合作还是斗争,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更加复杂多变。五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将长期存在,有时斗争会很激烈。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

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国际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从党的自身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级组织是有战斗力的,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在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比如,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特别是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冲击。又比如,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乃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如何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这些都要求我们党不断增强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提高和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长期执政是所有政党都追求的目标,共产党也不例外。要做到长期执政,科学地认识和自觉地把握执政规律是前提。

一个政党有没有执政能力,执政的本领强不强,执政的水平高不高,说到底,就看它是否尊重和自觉运用执政规律,按照执政规律的要求来执政。

应该看到,作为一个执掌着国家政权的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政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包括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容,与执政以前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没有获得执政地位的政党,首要目标是夺取政权。党的一切工作,都要紧密围绕这个中心任务来进行。而成为执政党以后,执政党必须努力兑现向公众所作的承诺,担负起推动经

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这样,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持社会稳定,就成了执政党的主要任务。

纵览政党政治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政党的性质各不相同,作为执政党,都要遵循某些共同的规律。政党的执政规律所揭示的政党活动中的共性的东西,可以从四对关系的角度来观察:一是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执政党以获得社会多数的支持和拥护作为基本目标,为此,必须极力宣传自己的纲领和主张,以取得民众的认同;同时,必须千方百计地协调社会各部分、各阶层、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支持和引导民众的民主要求,维护社会稳定。二是政党和国家的关系。执政党利用各种合法的途径,对政权的组成和运作施加影响;同时,遵守国家权力运作的基本规则,依法执政,防止权力的腐蚀,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加强对掌权者的制约和监督。三是政党内部的关系。执政党不断适应执政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注重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内部统一。通过调整组织结构,改善组织状况,建立制度机制,发展党内民主,保证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及时有效的贯彻。四是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执政党推行自己的纲领和主张,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保证多数公民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也会与其他政党进行建设性合作,吸收其他政党反映民意的主张,并在权力使用过程中接受其他政党的监督。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党的执政活动也与其他政党有着显著的不同。但是,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也必须遵循。同时共产党执政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律。这是因为,共产党能自觉地认识、把握和遵循社会历史的发

展规律。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没有任何私利。可以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最重要最根本的执政规律。

从上世纪后期开始,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失去了执政地位。这些大党老党的失败,情况不完全一样,原因也很复杂,但归根结底在于,违背执政规律,从而受到规律的惩罚。这些执政党的失败,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我看,主要有下面这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党的理论、纲领僵化,使党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苏共执政长达74年,开始时生机勃勃,后来长期固步自封,思想理论僵化保守,严重脱离变化了的现实。再后来又从僵化跳到另一个极端,搞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其后果,人所共知。一个执政党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纲领和路线不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不可能受到人民的拥护。

第二,重大发展战略失误,执政基础发生动摇。有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曾经紧密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战略,在长达70多年的执政中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但上世纪80年代以后,面对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发展战略失误,结果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失望,最终在大选中败北。

第三,党逐步国家化、行政化、官僚化,严重脱离群众,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前苏东国家在体制上高度集权,执政党的组织参与到政府和社会的具体事务中,不但相互扯皮,效率低下,而且腐败严重,党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党的权威急剧下降。

第四,党没有活力和凝聚力。一些曾经长期执政的党,要么党内缺乏民主,要么党内民主蜕变成派系活动,蜕变成严重的人身依附关系,党内形成众多的既得利益集团,互相争斗,普通党员对党的前途和命运不关心,对党没有信心,老百姓对党失去信任。

第五,党不能掌握和正确引导舆论。如前苏东国家的执政党,改革前长期对意识形态和新闻媒体实行僵化的管理,使党的意识形态和舆论工具在群众心目中威信扫地。后来又搞所谓“公开性”和“多元化”,在意识形态上放任自流,结果导致思想和政治上的混乱,舆论工具成了自己垮台的催化剂。

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能够与时俱进,这是巨大的政治优势。我们一定要汲取一些大党老党衰亡、垮台的历史经验教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二篇:联系实际谈谈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过程中,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魂,其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国以后,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一股劲、那一种革命热情、那一种拼命精神,特别是坚定的理想与信念。这种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升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了万众一心的凝聚力。但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上,也走了一些弯路,比如文化大革命,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那只是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探索,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探索经验的总结,会让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得更好。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带领下,中国建立了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统揽全局,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摆到战略位置,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能够从思想上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因此,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相反,我们如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加强对落后文化的改造和对腐朽文化的抵制,听任封建主义残余思想侵蚀,听任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泛滥,人们就有可能陷入思想混乱和精神危机之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就不可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健康发展。

新世纪的到来,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临着国际全球化的趋势,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一代领导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使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保证作用,增强社会主义的向心力。特别是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们必须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通过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通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成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使人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巨大成就和光明前途,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第三篇:一、共产党员为什么要加强党性修养

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工人阶级本质的最高

表现,就是工人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而共产党员的党性有三个突出特征:一是它的先进性;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它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是它的实践性。共产党人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它要求自己的党员以实际的工作中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是它的时代特征。时代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对社会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会穷尽真理。党性基本原则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

而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需要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党的任务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自觉进行党性修养,也称党性锻炼,它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是对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的深刻理解和内化;是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自觉地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开创实践和认识新境界的过程;是党员自强和自律的统一。

党性修养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方法。党性修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政治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业务修养、优良传统作风修养、民主集中制和组织纪律性的修养等。实践表明,共产党员的党性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只有通过刻苦学习,认真地改造世界观,才能逐步地树立起来。一个人在组织上加入了共产党,只是具备了党员的基本条件,而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还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和自觉的党性修养。党性修养不仅是每个党员的必修课,而且还要求每个党员终生必修这门课。因为,我们要承担起新形势赋予我们的任务,党员必须不断地克服头脑中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过时思想,不断完善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江泽民同志今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开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精神的教育”。这“五种精神”既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党性修养的思想前提。党员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党性水平的必须,是自觉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所在,是把为人民服务内化为自己的灵魂的一个实践过程,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足点。加强党性修,就是要求共产党员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应牢牢把握好四点:一是为民用权,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二是秉公用权,保证处事公道正派;三是依法用权,经得起政策规定的检验;四是审慎用权,尽量避免失误。加强党性修,就是要求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共产党人的地位观应该是在科学世界观指导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

一、个人地位与集体地位相统

一、个人能力素质与岗位需要相统

一、岗位与责任、义务相统一的科学地位观。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必须坚持用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塑造自己,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正确认识个人能力素质与机遇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努力与组织需要的关系;正确认识岗位与责任的关系。加强党性修,就是要求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共产党员的利益观就是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三、自我党性分析.在思想观念上,共产主义的理想有所淡薄,信念不够坚定;.能够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在工作中,存在着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学习不够;.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着有时工作急躁情绪,有时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差一些。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后,要坚持学

习,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工作中,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四篇:加强作风建设要做到“五重”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要想取得实效,推动机关作风持续好转,必须做到“五重”:

要重修身。总书记于今年上半年提出了“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而“三严三实”摆在第一位的就是“严以修身”,这说明了修身的极端重要性。一是修大德。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宗旨意识,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时时处处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修官德。就是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厚待百姓,潜心爱民,时时处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察民情、纳民意、聚民智,带领百姓加快推进全面小康进程,增进民生福祉;严格遵守党纪条规,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白白从政。三是修公德。就是要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模范遵守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社会公德,树新风带社风。四是修私德。就是要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要重垂范。加强作风建设,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是关键。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做到“四个带头”:一是带头搞学习。领导干部要崇尚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纪条规,时刻做到心中有党纪、脑海有条规。二是带头察民情。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三是带头抓落实。要靠前指挥、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员”,又做“主攻手”,带头谋划思路,带头狠抓推进,带头协调问题,确保干出成效。四是带头守纪律。要带头遵守党纪条规,带头遵守单位制度,用守规矩、讲原则的形象赢得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要重治本。就是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治本之策,从制度层面强化保障和防范。制度建设的着力点在配套。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相关的规定和制度不少,但一些单位缺乏各自的具体标准和程序规范,影响落实效果。因此,要结合实际工作,制定细化、具体化的工作标准和程序,以规范求长效。制度建设的突破点在创新。要通过制度创新来规范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效纠正、防止、遏制不正之风。制度建设的关键点在落实。现在不是缺少制度,而是缺少有效执行和落实。对各项制度,要严格责任、狠抓执行、强化监督,真正发挥制度的刚性和约束力。

要重结合。就是要把改进作风与业务工作、从严治党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确保收到实际成效。一是要与从严治党有机结合。作风建设是从严治党的切入点,二者要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主要是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实行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坚持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管理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二是要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着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融洽、健康活泼的机关文化,用好的文化来影响干部、激励干部、成长干部。作为党政机关,要着力营造实干文化,引导干部职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着力营造服务文化,重细节、讲程序,努力做到规范服务、高效服务、优质服务;着力营造执行文化,讲服从、讲效率,力求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三是要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要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工作之中,用好的作风来推进工作,用好的业绩来检验作风。

要重常态。就是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作风建设,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避免“一阵风”行为。一是教育常态化。将作风教育纳入各级各单位干部教育培训、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做到年有计划、季有安排、月有重点,并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活动。二是监督常态化。将作风建设纳入各级党委重点督查内容,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账、限期整改、确保成效。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经常开展明察暗访,抓了春节抓清明,抓了中秋抓国庆,形成长期高压态势。同时,建立完善电话、信访和网络“三位一体”举报平台,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监督。四是严格问责常态化。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从严从快查处作风建设方面的案件。一方面,要建立作风建设案件快查快结机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对影响恶劣、社会关注的典型案件,点名道姓地进行内部通报或公开曝光,切实增强问责的震慑力。另一方面,对发生重大典型案件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严肃问责,形成工作倒逼压力,增强贯彻落实各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松;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只要作风建设常抓不懈、抓铁有痕、一抓到底,必能久久为功。

(作者系常德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第五篇: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要做到五戒

作风是一个人或群体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在时下领导干部思想作风所表现的种种问题中,虚,是一个明显的特征。

虚,本是疏松细碎土壤的意思,后人又将其引申为“空洞”、“不实”,诸如虚浮、虚儾、虚假、虚华等等。于心要虚,做事要实。绝不能指望把事业的大厦建立在“疏松细碎”的土壤上。对那种虚而不实之举,古人谑曰:“画为西施,美而不可悦;刻作桃李,似而不可食。”这就是外表好看而实则空虚东西的价值。

当下部队工作中,虚的东西还有市场。听一些同志讲话或作报告,时间很长,声色俱厉,但并没有让人感受到有多少干货,穿靴戴帽的话很多,冠冕堂皇的话很多,陈旧老套的话很多。即使讲问题,也不是直面现实,而是拐弯抹角,隐约其辞。

有些工作做得很虚。抓落实搞“空转”,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做不为果而为看,过去那种“观摩猪”、“样板田”因其臭名昭著而少见,但具有现代意味的“展览间”、“参观点”等在有的单位又出现了。有些事情不论做得如何都开现场会等,开会要看上级领导和机关同志请到没有,记者来了没有,把报上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影看得很重要。

检查指导工作很虚。虽然人下到了基层,但连里蹲不下,点上呆不住。看到的不是实情,听到的不是实话,感触到的不是真相,临别时的总结也大都是这个“不错”那个“很好”之类的表扬话。检查指导一结束,基层反倒松口气。

搞工作总结很虚。有些单位正像网上帖子说的,开会没有不圆满的,措施没有不有效的。一项工作刚刚布置,就已总结出多条成功经验。美国人打一场海湾战争,居然中国人总结了一堆成功经验。结果美国军人很惊异,说他们只向五角大楼报告了几十个问题,怎么没有发现那么多成功经验。

很多事情之所以被我们做虚了,关键在于头脑中缺乏战斗力意识。而缺乏战斗力意识则与一些同志觉得天下太平、无战可打有关。可现实真的如此吗?不,这个世界并不安宁,因我们的发展而遭受的包括军事在内的各种遏制也非常之多,还有各种恐怖主义等活动也十分频繁,战争其实离我们非常之近,被卷入战争的可能性随时都有。我们总不能等到战争降临才去真抓实干。

有些人之所以虚,与政绩观有很大关系。工作着并不是切切实实为推动事业发展,而是想着这几年个人在仕途上能不能再进一步。于是做点工作只想着上级能不能看得到,看到了感觉好不好。如果上级看不到,就大造声势设法让看到;如果感觉不够好,就设法让人看着觉得新鲜满意。在做事不

为事业而为上级看着光鲜的意志驱动下,虚的东西难免多起来。

当然,这也不排除与个别上级领导好大喜功有关。基层反映的矛盾多了,他们觉得这是对自己多年抓工作的否定;基层所讲的问题多了,便不加分析地指责为什么不努力。在许多会议和文电中,往往那些爱自我表扬的都得到了表扬,爱自我批评的得到的却是批评。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一些人不得不无奈地搞一些虚的东西以得到上级对自己工作的肯定。

做事虚空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有虚必有假,一假就要出问题。近年来,各地因为地基不牢、偷工减料而出现的“楼歪歪”、“楼裂裂”、“楼倒倒”现象被网民炒得沸沸扬扬。事业的根基建立在“疏松细碎”的土壤之上,出现“偷工减料”行为,其实也与之一样,一旦遭遇风雨,也会轰然倒塌。

历史上这方面的教训不是一个两个。人们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这所谓的“大意”不过是为这位英雄的虚浮遮丑。《三国志》作者陈寿称其是:“称万人敌,为世虎臣。然刚而自矜。”如此虚浮作风岂有不走麦城之理?至于当年横扫千军的清王朝八旗兵为什么最终形同朽木?为什么当年几乎倾举国之力打造的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最终葬身大海?这些与他们的虚浮作风都不无关系。

历史的教训不可不鉴,现实的问题不可不虑。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我们党一贯倡导求真务实。我们党80多年的历程充分表明,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不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受到挫折。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临艰巨繁重的建设任务,面对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实”,是一种道德、一种境界、一种责任,又是一种气魄、一种能力、一种追求。科学发展来不得半点虚假。整治并涤除虚浮作风,首要的是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特别是要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标准,大兴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适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就做,不适合的坚决不能干。其次要以实践为标准,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实践证明我们的行为是扎实管用的,是有利于战斗力提升的,那就做;反之,只徒有虚名,冒领虚功,势必害国害军害己。再次就是以群众为标准,群众觉得好,就努力去做,群众觉得某些做法不过形式主义、

搞“花架子”,徒有其名,那就老老实实别做。只要我们坚持这样一些标准,抛却个人私心杂念,虚浮的东西就会少下来,工作就会实起来,真正做到推动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干部的作风主要体现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等。

我认为,导致上述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原因之一缘于 “浮躁”。三国时,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浮躁是一种轻浮急躁的心态。浮,轻也;躁,急也。一个领导干部一旦沾染上浮躁的习气,势必带来“五风”不正。

浮躁,必然思想作风不正。常言道“心静则凉,心烦则燥”。浮躁之人性情变大,心烦意乱,没有主心骨,就容易动摇信念,偏离航向,放弃理想。

浮躁,必然学习作风不正。人一浮躁,六神无主,静不下心,稳不住神,必然坐不住、学不进、钻不深,怎可能聚精会神抓学习,专心致志搞学问。

浮躁,必然工作作风不正。浮躁,使人变得越发盲目、急躁、轻浮,或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或见异思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蜻蜓点水,不肯深入。庸庸碌碌,得过且过,肯定成不了大器。

浮躁,必然领导作风不正。领导干部浮躁,就会盛气凌人,专横跋扈;就会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就会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就会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浮躁,必然生活作风不正。浮躁成习,就按耐不住自己一颗驿动的心,守不住自己可贵的孤独与寂寞,形散神离,把握不住自己,就会违背戒律,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挡不住诱惑,最终陷入腐败的泥潭。

力戒浮躁,必须潜心学习。学习是治浮戒躁的最好良药。不学无术,枉自称大。 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没有良好的学风,不加强自身学习修养,就会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眼界不宽、腹中空虚,就难以熟练驾驭局面;就会理想缺失,鼠目寸光,精神颓废,就不可能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学而知肤浅、学而知不足,才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才能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力戒浮躁,必须净化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思想作风建设的实质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有的干部要么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要么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这两种倾向都不符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净化思想,就是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领导干部要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立足新的实践,回答新的问题,使自己的思想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力戒浮躁,必须务实工作。 我们有的干部饱食终日,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不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干部不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干实事;有的干部则喜欢报喜不报忧,讲成绩添油加醋,夸大其辞,讲问题轻描淡写,避重就轻,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毛泽东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党员领导干部应是求真务实、实干兴邦的典范,必须牢固树立“两个务必”的思想,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认真履职,开拓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力戒浮躁,必须严谨生活。生活态度决定事业成败。生

活严谨者,励精图志,事业有成;生活散漫者,胸无大志,一事无成。克服浮躁,必须从生活小节做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不注意生活小问题,作风散漫,生活腐化,就会败坏党的形象,影响干群关系。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力戒浮躁,必须领导带头。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因此,加强作风建设,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常言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工作好与坏,全靠干部带”。领导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吾身正,不令而行。吾身不正,虽令而不行。”领导干部要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教导,时刻不忘人民赋予的权力,时刻想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头,脚踏实地做实事,“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埋头苦干,愿把热血献人民。

责任是干好各项工作的思想基础和必备的政治素质。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是成功的“动力源”,任何工作成绩的取得,都来自对责任的坚守。坚守责任,就会受人尊敬,让人放心;缺失责任,就会丧失原则,付出代价。党把我们培养成一名领导干部,就是要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勇于对区委负责,敢于承担责任、破解难题。不管是在城建重点工程上,还是其它工作上,都是如此。人都是一样的,能不能破解难题,关键是看自己会不会琢磨、会不会思考、有没有责任感。只有解决了干部的思考力、责任感和执行力等方面的问题,上级党委的声音才能传到基层,党委的决策部署才能变为现实,工作中才不会出现“中梗阻”和“打折扣”现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责任第

一、务实高于一切的意识和理念,把工作往细里做、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实”,体现在态度上,是诚实;体现在工作上,是踏实;体现在作风上,是务实;体现在对待组织上,是忠实。每名干部都要紧紧围绕“实”这一根本要求,戒浮、戒飘、戒虚、戒躁、戒拖、戒推、戒“弯弯绕”、戒花架子、戒表面文章、戒高高在上,真正做到重实际、干实事、说实话、求实效,抓紧每一分钟,落实每一份责任,做好每一件事。

组工干部力戒飘风

时下有一股”飘风“:有的干部工作不深入,做事不踏实,下基层进村不入户,进厂不到岗,爱隔着汽车玻璃,等着现成材料,说他们是“走读干部”、“跑马干部”,一点也不为过。

反映在思想作风上,就是有的人喜欢争名,不尚实干,好搞那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这些人爱把功劳归于自己,将不足推给别人,常常是赶浪头,出风头,争彩头,措施一条条,豪言一串串,官话一套套;反映在学习上,往往是图图门面,装装样子,博取虚名。所有这些“飘”,使得有些人思想上固步自封,工作上敷衍了事,搞调研蜻蜓点水,事业上庸碌无为。

飘风不止,作风难正;飘风不刹,事业难成。历史上,因作风飘浮而误国误事者不胜枚举。战国赵括,纸上谈兵,只好夸夸其谈,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出师未捷,兵败长平,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三国马谡,既不研究敌手,也不关心地理,更不关爱将士,自我感觉太好,因此失守街亭,使蜀国痛失良机。如今的作风飘浮者,往往与官僚主义结亲,和形式主义攀故,其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做法,显然是与脚

踏实地、真抓实干背道而驰。有的干部觉得这样做轻松,自以为这招聪明,只重“唱功”不屑“做功”,他们整天不做实事,会上侃侃而谈,说得头头是道,到头来一事无成。

务实效、办实事、重实绩,是戒“飘”的良方。对于有些人精神状态欠佳,怕苦怕累,心态浮躁、追逐名利的做法,对于有的人急于出名挂号,搞一些形式主义的行为,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决不能给那些整天飘飘荡荡、不干实事,搞“花架子”的人以任何好处,不然,“飘”风难刹。

上一篇:我是你的耳朵阅读答案下一篇:我是一名幼儿教师诗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