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提高依法决策能力

2022-11-05

第一篇:党委提高依法决策能力

鹤壁市不断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提高依法决策水平

近年来,鹤壁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不断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依法决策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制度。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在研究审议和做出重大行政决策前,要经市政府法制办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核不合法的,不得报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不得做出决策。2007年以来,市政府法制办审核修改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研究议题84件,确保了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

二是积极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和听证制度。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布,或者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都坚持进行听证,充分考虑听证事项的性质、复杂程度及影响范围,科学合理地遴选听证代表,确定、分配听证代表名额。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外,听证坚持公开举行,确保听证参加人对有关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平等、充分的质证和辩论。对听证中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吸收采纳,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以书面形式告知听证代表,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2008年11月13日,举行了淇滨区集中供热价格调整听证会,13位听证代表对淇滨热力有限公司提出的申请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发表了意见和建议,对供热价格调整方案同意的有6人,基本同意的有5人,不同意的有2人。在召开这次听证会前,代表们深入社区、单位、学校及广大居民家中进行调查研究,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了有关资料,并撰写了发言提纲。在充分考虑听证代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市发改委提出切实可行的价格调整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予以出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二篇:提高乡镇党委经济决策水平的思考

乡镇党委作为乡镇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经济决策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本乡镇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而且对社会事业的发展、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乃至农村社会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党委经济决策的内容、方式正不断发生变化,经济决策的水平逐渐提高。但毋庸讳言,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新形势下,相当一部分乡镇党委的经济决策出现了失误或偏差。有些乡镇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经济发展履步维艰。究其原因,固然有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但据笔者调查,更多的还是决策者的主观因素。因此,提高乡镇党委的经济决策水平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乡镇党委的经济决策水平正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但相对于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言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国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知识经济的浪潮已扑面而来;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创新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还是种养植业的产业化、市场化,都面临着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与此相应,乡镇党委的经济决策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乡镇党委的经济决策正由唯上决策向效益决策转变,但决策者的功利色彩依然明显。在乡镇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过去党委决策主要依据于各级党委政府的经济目标和政策导向。只要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工作任务便大功告成,党委对决策及其实施以后给本乡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何种影响考虑不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市)党委政府对乡镇经济工作由指令向指导转变,乡镇经济的独立地位显著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党委所作出的经济决策第一位考虑的是效益,主要依据的是市场价格信号,“唯上级指示是从”的现象已大为减少。但是,由于现行的干部考核和评价体系尚不很科学、完善,因此,党委主要负责人大多把经济决策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政绩来看待,有的为了赶时髦乱上项目,有的为了一时的速度,不顾本乡镇的客观基础上大项目,以博取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好感,达到个人升迁的目的。

2、乡镇党委的经济决策正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但决策的盲目性依然存在。经济决策是一种创造性的指导活动和复杂的思维过程,而以往乡镇党委的经济决策,在内容上以常规工作为主,在形式上以感性认识、凭经验推断为主。要上什么项目,往往是党委研究研究,看看别的企业即拍板定案。而现在,这种经验决策的方法已难以适应变化多端的乡镇经济发展新形势。不少乡镇党委已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注意按照科学决策的方法来筹划和指导经济工作。凡新上项目之前,一般都要经过市场调研、可行性论证、鉴别科技含量以及本地人才、资金各方面条件的分析等环节,最后形成决策。但是由于决策成员尤其是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的知识水平、思维层次、性格气质等不尽相同,盲目决策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看到别的乡镇办了某个厂,效益可观,便急于兴办同样的项目,结果因原科匮乏,市场饱和及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刚一上马,就面临停产、倒闭。

3、乡镇党委的经济决策正由个人决策向集体决策转变,但主要负责人说了算的状况依然占大多数。由于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力以及其他诸多原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乡镇党委的经济决策实际上主要由个人说了算,尤以党委书记决策居多,至于分管工业的领导决定新上一个项目,分管农业的领导强令农民栽种某种经济作物的现象也不少见。平心而言,其中有些决策今天看来仍是正确的,但由于个人的能力、水平毕竟有限,再加之其中掺杂着个人的主观好恶,大多数决策皆失之偏颇,有些甚至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而今,经济决策由个人了说了算的局面已被集体决策所取代,不仅乡镇党委成员能够对事关本乡镇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在重大经济决策出台之前,乡镇一般还要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集思广益,以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准确性。当然,由于一把手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在班子中所发挥的影响力,决策的最后取舍定夺主要还是取决于一把手。自身素质、民主作风较好,驾驭经济工作能力强的一把手,能够根据班子大多数成员的意见,审时度势,去粗取精,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也有些民主作风较差、固执己见的领导,听不得不同意见,甚至把班子成员对经济决策提出不同或反对意见是认为与自己过不去。他们对各方面的意见不能很好地综合分析,主观武断地作出决策,民主不够集中有余。

4、乡镇党委的经济决策正由常规决策向风险决策转变,但对决策失误造成的后果依然估计不足。计划经济时期按照上级指令安排乡镇经济工作的模式已经被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刷得荡然无存,无论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还是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个体私营经济的兴起,均需要直接面对市尝参与大市场的无情角逐。四平八稳的常规经济决策已远远落伍于时代,代之而起的是风险决策。由于市场瞬息万变,因此每作出一项经济决策都需要冒一定的风险。党委的职责就是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确保决策目标的实现。同时,有效地规避风险。不可否认,有些乡镇党委决策时的初衷是好的,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对市场风险的认识和估计不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结果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

二、提高乡镇党委经济决策水平的主要途径

提高乡镇党委的经济决策水平,是一项较为复杂、系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从乡镇党委经济决策的现状来看,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乡镇党委对经济工作进行科学决策的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乡镇党委对本乡镇的经济工作进行决策,一般应按以下程序进行:①调查研究,提出问题。就是对所要决策的事项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从而找出需要解决、待解决的症结问题,这是决策的起点。②系统分析,确定目标。乡镇的经济工作大多自成系统又相互交叉,所以必须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作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目标方

发展;另一方面,党委在决策的过程中也可让本乡镇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并尽可能采纳他们的意见,使党委决策与企业决策一致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决策的贯彻实施。在农业和畜牧业决策的过程中,党委同样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意愿,宜“导”不宜“迫”。对群众一时不愿种养而又确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可以采取党员村干带头示范的办法,让群众看到切切实实的效果后再在面上推广,使党委的决策变为农民群众的自觉决策。如果“一厢情愿”,反而欲速则不达。

第三篇: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思考

继党的十六大突出地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课题之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表明我们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我们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好范文版权所有要提高执政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毛泽东说过,领导干部主要是做两件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拿主意需要决策,选干部也需要决策,决策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功。决策的正确与否,对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决策能对一个地方生产深远的积极影响,而错误的决策不仅浪费了财力、人力、物力,也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可以说,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决策的失误。综观尤溪的发展实践,也验证了这一观点。曾经的决策失误,让尤溪背上了大包袱,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而近年来的一系列正确决策,如争取“一路一电”两大项目建设,实施“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等,则带动和激活了尤溪的发展全局,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支持。因而,科学决策对于领导者来说十分重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吸取教训,举一反

三、时时提醒自己,下功夫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一要理清“脑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才会去努力追求决策的科学化。所以,首先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决策的理念。一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任上想多干点事情,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生活富裕,多出政绩,多做贡献。但是,我们也看到,确有一些人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很多决策,决策者并不是不知道那是不科学的,只是一种扭曲的政绩心理在作怪,明知不该为而为之。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尤为重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要引导和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只有这样,才能抱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脚踏实地,扎实肯干,埋头实干,尽心尽力为人民谋利益,树起真正造福人民的政绩。二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实现科学决策是一脉相承的。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进一步推动决策的科学化。从尤溪的实际出发,各级领导干部在决策中应该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即:处理好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在加速推进新兴工业县建设进程的同时,保护青山绿水,把尤溪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绿色腹地、省会城市后花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不能偏废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正确处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防止出现短期行为。三是树立牢固的群众观。我们党最大的执政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机也在于脱离群众。脱离群众最大的表现就是决策时不考虑群众意愿,没有充分维护群众利益,没有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总觉得“对上负责得实惠、对下负责活受累”,在决策中往往也“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因此,必须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牢固的群众观,时时心中装着群众,事事决策尊重群众。四是树立强烈的学习观。有些同志由于受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的制约,往往视野窄、起点低,看问题提不上“纲”来,主意拿不到“点”上,直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这说明,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非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政策水平不可。领导干部应该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学习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知识,并将这些理论和知识逐步转化为基本的思想理论素质,转化为观察、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实践的实际能力。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谋得准,在决策中以理性思考取代直观判断,以敏锐的视角取代习惯思维,赢得工作的主动权。五是增强创新意识。决策是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决策,没有创新的决策,就不是与时俱进的决策。尤溪这几年能够较快打开发展局面、走出发展低谷,和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出台了“三个一”、“三个头”、“三个平台”等发展机制是离不开的。发展没有止境,创新就没有止境。今后要把这种好的发展局面保持下去,各级领导就必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拿出符合尤溪实际的新举措、新办法,为发展加温度、加速度。

二要沉下身子。科学的决策来自于正确的判断,而正确的判断则来源于对客观实际周密的调查研究。有些领导干部不调查、不研究,对上级指示理解得不深不透,对下面情况若明若暗,以致出现“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办法多”的盲目决策;有的同志下基层身到心未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摸不到实情,出现轻率

拍板的随意决策;有的基层领导干部挂村驻村觉得是迫于上级要求,下乡热衷于打牌喝酒,没有真正入户调查、了解民情、听取民声。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政策不好,只是我们干部没有把好政策向群众宣传,没有把好的办法传授给群众;很多事情,不是我们的群众没有意见和建议,只是我们的领导干部没能听到,以致决策没有充分反应群众的意愿;很多情况,不是我们的领

导不愿执政为民,只是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作出的决策不符合现实要求,以致“好心帮倒忙”。这些错误行为无疑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极大的危害。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强化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的意识,在决策中先调查再议事,先知实情,再谋对策。要自觉深入到群众中去,依托“我在农家”、“驻村夜访”等活动载体,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实实在在抓落实,真正沉下身子,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收集各方面的反映,多搞典型调查,解剖麻雀,获取大量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通过系统的归纳、整理、比较、论证,形成符合实际、体现群众意愿的正确意见,从而使决策建立在坚实的客观基础之上。

三是铺开“垫子”。也就是要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有的领导民主作风差,把集体领导变成“一言堂”,结果堵塞了言路,导致决策偏差,工作失误;有的领导片面地认为广泛征求意见会影响决策效率,在做重大决策时仅征求班子成员的意见,而且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往往带有某种暗示,导致班子成员不敢发表不同意见。事实上,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广泛征求意见一时可能要多花些时间,但从长远来看,则是减少麻烦、防止工作陷于被动、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要实现科学决策,就必须广泛征求意见,发挥好三个群体作用、抓好三个阶段工作、注意三个方面要求。发挥好三个群体作用,即要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在涉及一些专业性强的决策中,应邀请有关专家帮助论证;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在事关广大群众利益、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上,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多渠道让群众周知,让群众发表意见,并结合群众的意见对方案加以改进,在“征求-改进-再征求-再改进”中集思广益、取得群众的支持;要广泛征求班子成员意见,对一些常规性的决策,也要提交会议请班子成员讨论。抓好三个阶段工作,即在决策前吸纳各方的建议;决策中善于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不断补充完善方案;在决策后勇于面对现实,真心听取反馈意见,该修正的修改,该中止的中止。现在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有些领导明明知道自己的决策不太符合实际,却不愿意对原先的决策作出修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太顾及自己的面子。事实上,能发现自己决策失误而又能听取群众意见加以改正的领导才是成熟的领导,群众才会更加信任,应该要有自我改正的勇气和魄力。注意三个方面要求,即领导者要乐于倾听各种意见,不能搞真主意,假商量,煞有介事地做样子;要敢于采纳正确的意见,可以根据多数人意见进行决策,也可以力排众议按少数人意见决策,唯以正确性为准绳;要勇于承担责任,一旦实践表明决策失误,领导者应主动承担责任,切忌把决策失误归咎他人或归咎客观条件。否则,群众就不愿参与决策,导致民主作风不能实现。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要用好“锤子”。就是要在条件成熟时当断则断、“一锤定音”。在现实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把握大局的能力差,优柔寡断,导致民主变成了扯皮,会议讨论变成了无休止的争论;有些部门、单位在决策过程中,议事程序不规范,仓促开会,临时动议;有的对有分歧意见的问题,事前不做个别酝酿和统一思想的工作,动不动就采用举手、投票等简单表决的方式。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揭示了民主集中制运用于党委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因此要懂得,必要的程序,是实施有效决策的可靠保证。作决策,一定要严格按“十六字”方针办事,该拿到党委会上集体讨论的重大问题必须上会,而对不属于党委的议事范围,政府首长有权决定实施的问题,或者机关职能部门经请示有权处理的问题,则无须再议;在集体决策时,主要领导应坚持原则,把好第一关,坚持先议政后议事,先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学透,把规定要求搞明,把实际情况弄清,再来研究具体事情;当出现不同意见时,不要强行作决议,而应反复分析比较,共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以逐步达到议深、议透、议准的目的;当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后,该断要断,果断作出决策。同时,也要建立违反程序追究制度,凡没有按照规定程序作出的决定都要取消,凡违反民主集中制程序的,都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实行决策失误追究制。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了损失,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注意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

第四篇:努力提高县委民主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注重民主善于集中努力提高县委民主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几年来,我们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特别是省委六届四次全会做出《关于加强各级党组织民主集中制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后,又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民主集中制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县委民主

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使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党的建设得到明显提高。

一、强化基础,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好范文版权所有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县委作为一个县的领导核心,要真正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必须有牢固的思想基础。一是加强学习培训。首先,县委班子带头学习,书记办公会、县委常委会拿出专门时间学,组织县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召开民主生活会相互学,通过学习,提高对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认识。其次,抓好基层班子学习。每年年初,在全县开展贯彻民主集中制大讨论,年终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比较决策得失,培育各级班子责任意识。同时,加强对各级干部民主集中制培训。对基层干部,每年至少培训一次,对新选拔和调整的干部,在进岗工作前进行一次系统培训,培养他们找准位置,选准角色,工作中,既注重民主,又善于集中,既要集思广益,又要敢于负责,既不独断专行,又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二是建立决策网络。全县建立了县向乡镇下派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任基层组织督查员包乡镇、乡镇党委向村党支部下派科级党员干部和优秀党员股站长任政治指导员包村、村党支部下派党员“两委”成员和致富能手任政治协助员包村民组的“三员机制”。这样,既把县里决策迅速传达到乡镇、村、组、户,同时又能及时发现问题,涉及区域和局部的当场决策,涉及全局的及时反馈到县,集体研究决策。三是畅通民主渠道。在全县开展每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一个乡镇、一个先进村、一个后进村、一个贫困户、一所学校、一个企业的“六个一”和一个或几个县直部门帮扶一个乡镇、一个贫困村、一个企业、一所学校的“四个一”活动,同时,在各乡镇、村设立意见箱和举报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县领导和县直部门同志经常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深入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了解真实情况,基层群众心无顾忌,直抒己见,为县委民主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立足实际,注重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实效性

县委决策能力与水平的高低,重点在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上,难点在决策与县情的结合上,成果体现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上。

一是在制定发展战略上注重实效性。##县的基本县情是欠发达,主要特点是:地盘大,东西最长126.3公里,南北最宽76.5公里;居住分散,最远的村距乡镇政府所在地50多公里,最远的乡镇距县城100多公里。同时,乡镇之间,村组之间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思想观念、人口素质、生存环境相差悬殊。存在着上对下鞭长莫及,下对上“山高皇帝远”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县委决策更加切合实际,几年来,我们无论谋划制定全县阶段性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还是长远规划,都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调查研究在先,科学决策在后。在回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大问题上,县委成立专门工作班子,组成10个专题调研组,由副县级领导带队,深入到各乡镇、村、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召开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座谈会,研讨会,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历时6个多月,共征求到各种意见、建议240多条,八上八下,反复论证,九易其稿,最后确定了实施四大战略,坚持“四化方向”,实现“四个率先”发展思路,提出了“分三步走,实现翻两番,力争一个突破”的战略部署。实践看,思路对头,决策正确。全县农业发展,最初提出了养牛、水稻、制种、两杏一果、林业、蔬菜六大产业齐抓并举工作思路,通过几年实践,六大产业既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形成特色,基层干部群众反响很大,认为产业太多,没有重点,平均用力很难突破。县委充分尊重民意,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最终确定了以养牛为特色主导的“养牛、水稻、制种、两杏一果”四大产业,很快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前景喜人。全县工业发展,我们有资源、有历史,但缺少好的思路,没有抓住机遇,发展一直比较缓慢。2002年,县委经过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召开不同层次干部群众座谈会,集思广益,组织##籍在外地工作人员建言献策。最后,确定了农副产品加工和矿产品开采加工两大产业、全县划分四个工业小区、滚动发展二十家骨干企业、三十个重点项目的“2423”工作方案,目前两大产业已成规模,四个小区已建成型,工业总产值连续几年增速均在20以上,工业的发展使我们逐步向富县、富乡、富民的方向迈进,促进了劳动力就地转移,拉动了全县整体经济发展。

二是日常工作中处理重大问题时注重实效性。改革发展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一些意

想不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既促进经济发展,又确保全县社会政治稳定,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集中大家智慧,既善于决策,又敢于决策。2003年非典期间,全县外出打工人员6万多人返乡,他们分居在各个自然村,为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指挥调度有序,我们建立了政府、卫生、教育三条防控报警网络系统,提出并坚持了“立足于防、着手于

防、决胜于防”的方针,##最终保持了疫情的零纪录。2004年宣讲中央1号文件活动,县委围绕解决农民增收,特别是让绝大多数农民持续增收问题,及早动手,精心组织,下派工作组,召开座谈会,走访类型户,发放意见卡,了解群众所想、所求、所盼,先后征求到群众意见723条,建议1118条,根据基层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建议,确定了党委部门进弱村,经济部门进穷村,政法部门进乱村的工作思路。宣讲期间,各宣讲组共配合乡镇调整村两委班子48个,协调支农物资、资金1440万元,办实事500多件,调解各种矛盾纠纷528件。针对各乡镇发展基础不同,好的乡镇易产生自满倾向、落后乡镇易持有自卑心态,县委果断决策,实行“分类指导、分类考核”,对不同乡镇、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和考核办法,采取不同措施,使先进乡镇有动力,后进乡镇有压力,结果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整体工作进步明显。

三是在干部选用和廉政建设工作中注重实效性。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一方面,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扩大广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确保干部任用公开、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对群众意见,尊重而不盲从,坚持政策,把握方向。特别是一些争议人物,加强了解,注重沟通,形成共识。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上,结合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出了“关心基层、关注基层、充实基层、重用基层”的用人导向,把想干事、能干事、有潜力的干部选进基层领导班子,做到了群众满意、干部满意,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几年来,在干部使用上,没有发生一例举报和上访事件,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的干部多了。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以责任制为统揽,充分发挥组织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职能,借助人民群众的作用,努力避免违规违纪现象发生。对违法违纪的领导干部,坚持做到从严查处,公开曝光,使广大干部群众看到民主监督制度落实的效果,体现县委决策效应。

三、抓住关键,确保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长效性

提高各级班子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关键是确保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制度化和长效性。

一要完善制度。一个好的制度能管人,坚持好的制度能理事,县委一直把制度建设作为科学决策的根本来抓。结合各级班子在贯彻民主集中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先后建立完善了《县委书记办公会议制度》、《县委全委会议事规则》、《县级领导干部守则》等22项制度,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各级党组织民主集中制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针对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过程中每个环节、每个程序以及每项重大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做到有规可依,有矩可循。同时,把触角延伸到乡镇党委和县直部门党委(党组),弥补了工作中的漏洞,尽好范文版权所有最大可能避免人为因素造成领导班子决策的失误。

二要理顺关系。提高民主科学决策的能力与水平,关键是理顺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以顺畅的关系推动工作的开展。在对待几大班子关系上,充分尊重人大意见,充分理解政府行为,充分采纳政协建议,使几大班子形成合力;在组织召开会议上,根据不同决策内容和决策事项,建立了各级例会制度、协商制度、表决制度,力求工作程序化,程序科学化,避免决策盲目性;在理顺与乡镇党委、县直部门党委(党组)关系上,既考虑组织上的隶属关系,又考虑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多为基层想事、多让基层谋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处理决策落实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上,以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重,兼顾绝大多数,充分征求意见,慎重决策,及时完善。

三要强化监督。加强自查监督,定期对已做出的决策回顾总结,查找不足,修改完善;加强成员间监督,定期组织开展由书记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间谈心交心活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互相提高;加强党内联络监督,在县委办、组织部建立起党员联络处,从老干部党员、党代表、乡镇和县直部门党委中聘请监督员,对反馈的各种信息,及时归纳整理分析,为县委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党报等多种形式,不怕揭短,不怕亮丑,广纳良言,将县委在一个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密切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四要严格考核。围绕干部考核,提出并认真开展“七查七看”活动,即查班子和个人民主集中制学习力度够不够,看学习意识强不强;查民主集中制坚持的好不好,看重大事项决策是否科学;查班子和个人党性意识强不强,看大局观念树的牢不牢;查班子是否团结,看“班长”作风是否民主;查民主集中制相关制度是否完善,看贯彻执行是否到位,查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是否规范,看效果是否明显;查整改措施制定是否合理,看落实是否到位。把民主集中制的执行情况,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各级班子的满意度列入考核范围,增强各级干部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第五篇: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提高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能力的思考 察隅县县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丁真多吉 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对于促进地方政治经济的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完善人大工作的方式、内容、程序和制度,促进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必须切实履行好“三项职权”。依法行使决定权、监督权和任免权,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发挥职能、参与三个文明建设的主要渠道。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必须在依法行使权好“三权”上狠下功夫。第一,要围绕中心,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提高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能力,必须把握三个环节:一要选准议题。抓住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的、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和重点工作,适时做出决议决定。所做出的决议决定要体现党委的中心工作,体现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权的权威性,体现执行机关工作的重要职责和重点,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二要摆正位置。要正确处理好决定权与党委决策权的关系。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对重大事项决定权必须置于市委的领导下,做出的决议决定必须充分体现党委的中心工作;要正确处理好人大决定权与政府行政权的关系。做到凡是法律规定应由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的重大事 1

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及时行使决定权。凡是法律明确规定政府行政权范围内的事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积极支持政府大胆地行使行政权,不代行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取权;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属于哪方面职权的事项,人大及其常委会只对其中特别重要的事项或党委有明确意图的、政府提出要求的,适时做出决议决定;要正确处理好人大决定权与“两院”司法权的关系,对“两院”在工作中存在的需要改进和加强的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人大帮助解决的问题,要适时做出决议决定,提出明确要求。三要注重实效,确保决议决定的贯彻落实。第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决定决议贯彻落实的监督,建立督查制度,加大督办力度,保证决定权的有效行使。第二,要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实效。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克服形式主义,坚持工作监督抓大事,执法监督抓重点,下功夫提高对报告的审议质量,改进执法检查,加强对重点案件的监督。特别要注意完善工作制度和方式,善于运用法律规定的一些力度较大的监督手段,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要深化对计划、预决算执行的审计监督,探索预算内重大建设项目安排计划的审查方式,建立和实行部门预算执行结果审查制度。依法加强对垂直管理行政部门的工作监督,使人大监督不留死角。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督促司法机关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

建立完善的司法体制,防止司法腐败。第三,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要正确处理党管干部的原则与人大依法选举任免干部的关系,做到党委任命和人大选举相统

一、党内程序与法定程序相结合。要进一步完善人事任免工作程序,深化任免方式改革;要运用工作评议、述职评议等形式,加强对选举任命的国家机关干部的任后监督,把任免权和监督权结合起来,对监督中发现的群众反映强烈,工作不称职的干部,要经过法定程序予以免职。

(二)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必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能否发挥好应有的职能作用,关键取决于能否正确处理以下四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人大工作的根本上政治原则。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进一步增强核心意识,主动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要完善人大常委会党组重大事项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制度,通过法定程序,保证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保证决策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全力做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二是正确处理服务中心工作与行使法定职权的关系。 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一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发展中思考,在大局下履职,是新形势下人大工作

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自觉把人大工作纳入到全市的大局中来思考、切实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履行好法定职权。三是正确处理与“一府两院”的关系。要把监督与支持统一起来,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尊重,确保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四是正确处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与发挥常委会职能作用的关系。做好人大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的两种作用、两个积极性。人大常委会要提高把代表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的能力,更好地引导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越性得到充分显现。尤其是要认真贯彻《代表法》以及中共中央[2005]9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不断完善代表工作制度,使代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必须增强“三种意识”。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提高依法履行“三权”的能力,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人大工作的水平,使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一是必须增强群众意识。人大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保证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必须进一步畅通与

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人大的监督与做出的决议、决定,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顺应民愿、集聚民力。必须增强创新意识。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主动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进步的新要求,在遵循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适合国家权利机关特点、充满活力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完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事程序和工作制度,不断促进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大胆探索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使人大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开拓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不断开辟新的境界。三是必须增强责任意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担负的责任越来越艰巨,发挥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人大机关工作的同志,必须不断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担负起人大工作赋予的历史使命。

(四)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必须把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和机关队伍建设放在首位。人大及其常委会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必须切实加强常委会建设和机关队伍建设。一要坚持和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制度,提高依法履职和做好人

大工作的能力。二要抓好制度建设,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适时制定新的工作制度,使常委会工作和机关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三要抓好调查研究,常委会组成人员、各办事机构工作人员,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为常委会依法审议提供依据。四要选派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到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和人大工作机构中任职,加大人大常委会机关与党委、政府机关干部的交流力度,进一步优化人大常委会和工作委员会班子的年龄结构。努力使人大常委会的人员构成、机构设置、工作条件与担负的责任和任务相适应。要注重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健全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重视和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积极探索街道人大工作方式,努力保证人大制度的各项要求在基层得到落实。

上一篇:大学安全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单位司机个人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