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调研管理办法

2022-07-01

第一篇:公司调研管理办法

复兴南公司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复兴南公司从1999年划归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以来,在公司的管理上,从公司的组织机构到管理机制和体制都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结果是成效卓著。大到公司综合经济效益增长率的快速增长,小到每位员工收入的逐年递增;看得见的是我们的油城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看不见的是我们的员工在各方面素质都在不断提升……。所有的变化都得益于“改革”,我们复兴南公司的发展动力也源于“改革”。

我们复兴南公司这几年与划归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之前相比,虽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并不是在各方各面都做得尽善尽美了,甚至可以说,在有些方面做得还有待很大的改善提高甚至是改革。下面根据对公司各方面的管理情况进行的初步调研,就公司目前的管理现状从4个大的方面作以分析。

一、 公司的组织机构设臵

公司的组织结构设臵简单来说就是指公司的组成结构框架。我们复兴南公司是由10位公司领导,一个设有9个职能部室的公司机关,24个下属单位组成的人员重多,生产经营范围宽范的生产经营实体。

10位公司领导根据职权分工,分别对各方面的各项重大问题进行控制指挥和协调把关,并集体对公司的发展规划计划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公司机关的9个职能部室按照职能分工分管公司24个下属单

1/16 位的各项管理工作,并起到承上起下联系作用。从管理的模式上来说属于矩阵式结构,管理形式主要是横向和纵向的沟通协调。这正适合于我公司复合型管理需要。

24个所属单位在复兴南公司的领导管理下,各自进行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

公司组织机构的设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随着公司为适应外部环境,不断取得发展和管理主动权需要而相应调整和改革的。对公司部门科室的重组,如计划财务部的重组;对生产辅助专业的重组,如成立设备工程公司、试验检测中心;对生产辅助专业单位的改制,如工商注册成立新海、昆仑两个有限责任公司;这些都是为了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专业规范化、有效控制管理, 作强主业,搞活辅业所做出的具体调整和改革。

究竟改革的成功与否,是应该由实践最终来证明的,但就目前国内国际企业发展方向结合我公司目前的组织结构来看,改革势在必行。据实际调查显示,我公司目前所做出的重组改制后的运作虽有不尽理想之处,但整体来说,基本达到了人才、资源共享,成本有效控制提高的目的。

为了使我们复兴南公司有一个能够顺应发展,功能不断强大的管理组织,组织结构设臵的改革还需更加深入的推行和开展。

二、 领导职权、部门、单位职能的行使状况

公司的10个领导职权分工、机关的9个职能部室及24个所属单位的职能分工整体上是根据我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程序功能控

2/16 制要求来分的。9个职能部室的科室设臵及人员配臵又是在部门分工的基础上,为完成部门功能而相应设臵和配备的。24个所属单位是根据经营范围和职能不同,分为主业、辅业、专业及费用单位,分别以以产、以效、以职能定编定员。

为了进一步清理机关与基层、单位与单位、单位与部门、部门与部门、分管领导与单位、部门之间的工作界面、责任权限,也即是为规范领导职权、部门、单位职能的行使,公司特制定并下发了《复兴南勘探开发部门(单位)职责及领导岗位职权管理规范》,公司所属各单位也都相应编写了本单位管理规范分册。这从制度上为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及各单位明确各自职责权能,为更好地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提供依据和规范,使过去办事职责不清造成的推诿扯皮现象逐步得以扭转。

各部门、各单位就各自相关的管理职能都已经制定了或正在制定、修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石化厂、供应公司等单位均已通过相关的标准体系认证,化肥厂目前正在积极准备体系认证工作。这应该说是件大好事,说明在管理上,已经意识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主动与国际标准化管理接轨。公司机关在这方面还相对滞后,作为公司上级管理部门应该在此方面尽快达到标准体系认证标准。一方面能够有利于提高系统标准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能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标准化管理,更好地指导和管理下属单位的工作。

从全局客观地来看,公司机关作为公司各项管理的职能部门却未能充分起到全局控制管理的职能。原因有4方面:第

一、部门本位主

3/16 义太重以及管理水平有限造成公司全局控制的能力不足。第

二、各部门管理职能定位不准造成漏洞管理和交叉管理情况时有出现。第

三、在制度和部门工作意识上都不能促使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充分到位,以致应该采取项目管理方式运作的项目,最终大多也只是模拟项目管理模式运行,这就使得一些项目的某些管理功能的缺失。第

四、就公司机关现在的部门职能划分而言,一些职能的分工还不尽合理,这也造成了一些管理职能不能行使到位。

对机关各部门和部门各员工来说,公司部门在职能行使上除了要加强各部门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及狠抓落实之外,关键还要靠各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的转变,再加上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这样才能使部门职能得到实质性和根本的提升。这是一个紧迫但又不是一朝能完成的任务,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常抓不懈。公司机关管理职能的提升问题不仅关系到公司形象威信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公司发展的控制和推动问题。

三、 公司管理职能定位

公司管理职能定位在此特指公司机关的管理职能定位。在《复兴南勘探开发公司部门(单位)职责及领导岗位职权管理规范》中明确指出:公司机关的职能定位是管理、监督、服务。

《管理规范》中所明确的公司机关职能看似简单,但其内涵是很丰富的。需要机关各级领导、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各方面认真领会和贯彻其精神。

据实际调查显示,公司机关定位职能履行情况今年与去年相

4/16 比,已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在一些方面定位职能履行还很不到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公司机关部门普遍存在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的不健全和系统性差,以及一些制度本身的可执行和可操作性差的问题,造成管理职能不能很好的履行。二是一些监督只流于形式,对所属单位实际情况知之甚少或不够全面的不能积极沟通和了解,最终使得一些该控制的环节和项目未能充分有效地得到控制。三是在对公司领导决策服务方面,能够较为努力的工作,但缺少探讨、思考和坚持的工作精神;在对公司所属单位的服务职能上,因各种原因导致做得不够尽心尽责。

其实公司机关职能定位很简单,也很明确,但要真正理解并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需要客观上提高业务技术素质水平,主观上认同自身职能定位,行动上落实才行。

四、 对几个重大问题的调研

第一、公司的经营管理控制问题的调研与分析。

根据对复兴南公司目前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的调研,从两个层次作以分析。

第一层是从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系统的调研分析,发现存在五个方面的缺陷:

1、结算制度与现行制度体系不配套。建议修订现有的《财务结算管理办法》,名称改为《结算管理办法》,在内容上要包括财务结算和合同结算,制定合同结算方面的职责分工、工作要求、工作程序,以便规范合同履行质量的监控。

2、立项管理不完善。一方面是现行的制度中,计划下达就是立项,不能完全完成立项要求的各项内容,对部分项目工作内容、工

5/16 作量、技术要求、成果要求、预算、启动时间、完成时间等表述不完整,造成后续工作的混乱,离规范化管理还有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是授权基层单位立项的项目,未对立项工作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这会造成基层单位执行上的控制不力。

3、设计管理方面,仅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完全规范,其它类项目的设计没有相应的制度和程序来规范,严重影响后续的项目运行。建议加强设计管理,特别是技术设计管理,制定设计管理制度,详细规定设计要求、内容、程序、格式等。并建议由工程技术部负责技术设计(包括科研项目设计),由此达到责任、权力、能力的匹配。

4、项目管理制度只有2000年制定的《建筑安装工程管理办法》,未形成项目管理运行的基本构架,加上项目经理的定位不准确及沟通协调能力不足,使多技术、多工种、多部门协作的项目运行不畅。建议明确规定公司一级项目管理的运行框架,使公司的项目管理运行有一个统一的参照,便于项目协调的顺利开展,确保项目运行顺利。

5、规划、计划工作没有制度来规范,现有的制度实际上是作为立项制度在用,造成规划和计划工作的管理缺失。

建议全面修订计划管理规定,将战略管理、中长期发展规划、生产计划、投资计划、资金计划等内容全部纳入,明确战略、规划、计划的地位和作用,就其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职责分工、编制内容、编制程序、编制要求、修正条件和程序、考核要求和程序、处罚等方面的内容做出详细的规定。

目前的资金预算实际上就是资金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生产运行和管理运行费用计划,缺少项目投资计划。修订时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项目投资计划的编制和修正做出更灵活的规定。将计划控制下的项目立项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程序做出详细的规定,作为单独的一章列入计划管理制度中。

第二层是通过对公司目前的具体经营管理制度的调研分析,情况如下:

6/16

1、《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所指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是指总体规划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全部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提出、项目前期调研、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方案设计)、项目咨询评估、初步设计并办理相应的前期工作委托,组织前期工作审查及其相关的勘察、测量、评价等工作。但问题是:

1、非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样包括以上内容,比如科研项目。

2、项目前期的划分应该以具备招标条件为标志。启动招标即意味着项目的正式启动,进入实施阶段了。

项目前期按不同阶段和层面可以分两个部分:

一是在规划方案控制下,为投资计划编制打下基础,以达到初设概算为目标的相关工作,在此基础上才可以编制投资计划;

二是在投资计划控制下,为项目启动实施做准备,以具备招标条件为目标的相关工作。

根据总则内容,本规定是针对前期工作的第一部分而制定的。第二部分的如何管理和控制,没有规范。

第二章 前期工作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1、职责的第

1、

2、4条应该是负责组织完成,因为这些工作不是规划中心独立能完成的。

2、职责范围不清楚,包括了部分非前期工作内容。 第三章 建设项目立项

第十一条 未完成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项目原则上不能列入实施计划。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全部结束后,报计划财务部,由计划财务部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和资源资金情况进行综合平衡,确定是否列入实施计划。

问题是:根据上条内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是为计划服

7/16 务的,也就是项目前期工作的前一个阶段的工作;而第七条内容却包括计划控制下授权基层单位的项目立项。

2、《计划管理办法》

1、2004年新发布的计划管理规定,计划管理内容严重缺失:战略管理和中长期规划管理未见表述,生产计划管理、计划执行控制等内容没有;

2、包含立项管理内容,却又不完整。根据公司规定,下达的计划就是立项,而立项的内容要求具备工作量、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时间要求、预算、成果要求等。

3、《预算管理办法》

在立项层面上或在项目计划中,资金的计划称为预算。据此预算管理应就各类项目的预算的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结果要求及应用、检查考核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

4、《财务结算管理办法》

目前公司的合同结算由基层单位的财务科负责,后续的合同付款由结算中心负责。现有的结算管理制度主要是资金收付管理内容,没有关于合同结算的详细规定。合同最终付款是由合同结算程序决定的,合同履行质量的控制点就是合同结算审核。在目前的管理框架下,合同履行质量的监控很不到位。

5、《市场管理实施细则》

1)、各专业市场准入门槛未做详细的设定,造成市场准入初审推荐没有详细的依据。

2)、对获得能源一号网资格和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准入资格的单位如何管理,没有做详细的规定,造成制度中这方面的条款可操作性不强,影响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3)、准入复审的相关规定繁琐,不合理,不能完全达到复审的目的。

对此已经提出了修订方案,已经完成一次征求意见,但还需要尽快定稿下发执行。

8/16

6、《招投标管理细则》

主要问题是招标的操作规程不够详细,即制度的附件《复兴南公司招投标管理细则有关内容解释及评标指导规则》详细程度不够。

7、《经济合同管理细则》

1)、已经补充下发了《复兴南公司经济合同文本发放管理规定》。

2)、对物资采购合同的文本进行了专门的修订,在适应物资采购特点的前提下,将物资采购合同的文本统一在合同管理规定之下。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调研分析。

从2002年2月28日下发执行的《劳动“五定”管理规范》及2002年7月1日下发执行《复兴南勘探开发公司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岗位管理实施细则》以来,全公司上下逐步拉开了人事制度改革的序幕。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之后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改革工作也在各项制度的规范管理之下艰难而有效的推进着。

总体来看,公司开展的各项改革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改革掀起了最大的改革风潮,可以说这场风潮几乎“席卷”了公司的每一个角落,触动了公司的每一位员工。

从实际调研显示,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工作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以下几个方面:

1、 全员岗位竞聘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干部管理上,以规范干部聘期管理为契机,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和竞聘上岗管理制度的建立为规范,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激发了干部的活力,建立了“赛场”机制,突出和肯定了优秀干部任期内业绩,保持了干部队伍的稳定;另外开展的机关干部三年30%,当年不低于10%

9/16 和关键岗位重点交流的干部交流工作,使得干部能从机关下基层,也能从基层进机关,机关部门可以横向交流,打破了过去干部尤其是一般干部无动态的工作和管理模式,对机关和个人都提供了更多地选择机会。更重要的是为员工提供了尝试不同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员工学习的热情。

在操作服务类员工的管理上,通过全员岗位竞聘,为每位员工都提供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给员工带来了主动学技术,讲技能的动力和压力,对于原来等、靠、推的一些事情,现在都不讲条件的主动去做了。现在普遍的反映就是,今天不愿工作,明天就要去找工作。

2、 人才引进工作带来的冲击波。在绝大部分的复兴南人的意识中,基地子女都无法安排工作,还从外引进大学生,简直是不可思议。但从我公司的人员知识水平结构统计数据结合当今企业发展要求来看,从外引进人才,势在必行。从目前引进的人才本身所作贡献来说,还未显现出效果,这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但从另一个角度,却已显现出来对现有的干部及操作技术人员一定的激励效应,现在很多人都感受到了竞争不仅来自现有人员,还来自新进人才。

3、 人才激励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对管理、技术和操作人员都起到了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基本形成了人人都要去努力,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论英雄看成绩的风气。

上述三方面的工作给每位员工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激励,压力和激励带来的是技术上钻研、学习提高的动力,思想上不断转变的催化剂。这直接对现在的生产单位人员在不断减少,但效益却在不断攀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4、 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队伍转移工作。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员工从技能和资质上提高了竞争的实力,同时队伍转移工作从根本上缓解了人员富余问题。这些从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员工思想,促进了员工爱岗敬业思想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由此为公司综合经济效益增长增加了新的增长点,员工的收益也由此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0/16 第

三、 重组改制带来的震荡效应。

重组改制本身是要为我们的公司寻找一个合理的发展结构和管理模式,但重组改制工作牵动着每一位复兴南人的心。原因在于,重组改制对公司来说是一种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对员工来说是一种身份的转换,同时还是利益分配方式的改变。

重组改制这种做法并不是我们复兴南公司独创,而是根据国务院及中油股份公司的要求,结合复兴南实际情况所做出的具有复兴南特色的一项改革工作。在国内同行业中,我们公司的重组改制工作不是做在前面的,但由于我们的外围环境条件特殊,以致我们很多的问题没有可借鉴的范例,只能靠自己去探寻,这就给我们的改革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改革本身还可能会损害到某些员工和单位的切身利益,这又会给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多一些考虑,多一些理解。

据实际调查显示,我们的改制工作进展很慢,原因有多方面的。我们复兴南公司方面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宣传不到位,二是配套工作不到位。

从2001年就开始启动的新海公司改制工作,到目前为止,还有相当一部分新海员工对改制的政策不清楚,对改制后新海该如何运作,作为职工股东享有哪些权利和该尽义务的问题根本就没考虑过。思想基本上还停留在考虑能不能不改,或是新海改制了,新海员工的身份还保留复兴南员工身份这一认识阶段。还有绝大部分员工对真正改制后的新海的生存发展问题充满疑惑,对个人的收益保障问题充满

11/16 顾虑。这些不能不说是宣传工作的失败。

改革工作相比正常工作来说就应该是非常规的工作,既然是非常规的,也即是不为公众所熟悉、所掌握的。要想非常规的为公众所接受,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宣传得越到位,改革也就越快越深入地被公众所接受,改革工作的开展就应该越顺利。企业改制工作本身也是一种改革,全方位的宣传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就现在对新海改制所制定的配套措施,还都只停留在粗轮廓下,做得还应该再细致一些。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将新海扶上马,送一程,最终达到改活一个企业的目的。

再说我们的主业中的辅业重组工作。从实际调查显示,重组确实在人才、资源共享,成本控制有效提高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重组工作开展得太仓促,一些措施和管理规范还有待完善,一些职责权限还有待进一步的明确。具体还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重组单位的管理问题。

在我们公司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新成立单位的规范管理方面的指导。原来作为车间与现在成立独立单位相比,在财务、人事、行政等各方面的管理上都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公司机关职能部门应该主动沟通,主动提供相关服务,及时准确地反映需要公司协调解决的问题。在重组单位自身的管理上,也应主动积极地反映问题,以及时取得公司的支持、理解和帮助。这样,通过公司与重组单位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使我们的重组单位少走弯路,尽快走上规范化管理。

2、 重组单位的人事问题。

12/16 根据对试验检测中心的人事管理的调研,发现石化厂的分析化验工在进行完岗位竞聘后,落聘人员还在从事原岗位工作。这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在此失去了全员竞聘的意义,对落聘者不能起到鞭策作用,对竞聘成功者的激励也无从落实。其二是,失去了重组实现人才共享,降低人力成本的作用。

本来通过重组,相同相近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统筹安排,人才共享来实现工作量不变或有一定增加的情况下,还能在原有的人员编制上有所压缩,并保证工作质量和速度的提高。

据分析,造成目前这种状况和带来这两个问题的原因也有两方面的,一是为了稳定,暂时还让落聘人员继续原岗位的工作而不交人力资源中心。二是石化厂化验实历来是减员增效改革的死角,分析化验工的思想完全处于全封闭状态,根本不知何谓改革,也不接受改革,认为一直从事的工作岗位就该是一直是由他来干,不要说下岗,就是还干分析化验换个岗位都不愿意。这与她们的人员结构大有关系,一个民族女同志多,再一个年龄段偏高。这都是造成接受新观念,接受新岗位知识的困难和障碍。

为了既保证社会的稳定,又保证重组改革的效果,不妨采取折中办法。暂不考虑人力成本问题,公司与试验检测中心上下配合,在中心目前的人事管理模式下,由中心决定挑选出最差的几位落聘者交公司人力资源中心待岗。这样,既对现在岗人员有一定压力,起到激励作用,从而使员工认识到一专多能的必要性;同时又不会因一次下岗冲击过大,造成员工和社会的不稳定。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对其

13/16 进行彻底的改革。

3、 设备工程公司与新海公司的工作界面的划分问题。 设备工程公司和新海公司一个为重组单位,一个为改制单位,都是相对对立的经营实体。从两个单位的业务范畴来看,在一些职能上有相同之处。为了各自的利益和发展,在职能相同的业务范畴,必然会存在争抢工作的矛盾,事实上也确实出现了这种情况。

出现这个矛盾,可以一分为二的来看。一方面说明专业化重组和改制,给两个单位都带来了竞争压力,培养了市场意识;另一方面,这给本来就对前途看不见希望的新海人的心理更蒙了一层阴影,给改制的推动带来更多一层的阻力。

从市场和政策情况来看,重组和改制都是必然。如何适应,对于单位来说,关键在于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的转变,单位施工资质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开拓外部市场的能力和知名度的提升;对于个人来说,关键是就业意识的转变和检修维护技能的提高。公司在对单位领导和普通员工的认识和提高上都应该做好宣传指导和支持。

4、 重组改制单位与主业单位的合作问题。

重组单位与主业单位的甲、乙方关系是刚刚建立,改制单位与主业单位的甲、乙方关系是已有了一定的磨合。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据实际调查显示,甲、乙方的合作关系普遍不太顺畅。矛盾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结算工作量的标准缺少依据,二是实际工作质量标准达不成共识。

出现结算扯皮方面的矛盾是有一定历史根源的。原来重组是主业

14/16 单位的维修车间,改制单位是公司内部单位,他们的工作量和利润收益是脱钩的,利润收益是由单位或公司内部协调分配的。因此,无论是重组还是改制单位,虽然都属于是专业单位,但缺少对自身工作量标准订价(即检修维护定额表),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可参考的详细的定额标准。这便造成了结算扯皮的矛盾。

要想彻底解决这个矛盾,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检修维护定额表,这需要3至5年的积累和统计分析。在这套标准建立之前,还是需要甲、乙双方的互谅互让,协商解决。

实际工作质量标准共识问题,这纯属沟通协调问题。作为乙方,要认真对待甲方的“挑剔”,以客观上确实提高检修维护质量为前提,加强与甲方的沟通。作为甲方,要摆脱甲方是老大的思想,要本着平等合作的态度,在保证使用质量的前提下,给乙方多一些谅解。

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在现在的市场国际化的形势下,为了能经得起冲击和考验,都应该有立场,拼实力。多在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等方面下功夫,最终使市场综合竞争力提高。

5、 试验检测中心重组职能及费用划分问题。

试验检测中心现在是由原来的石化厂化验室、化肥厂化验室、锅检所、环境监测站、标准计量测试站、工程质量监督站等化验检测车间、站所合并重组而来,属于公司内部利润单位。

从其下属的车间、站所职能来看,统一划归是不尽合理的。 作为乙方单位,是有利润产生的,同时受甲方单位的经济约束。

15/16 但作为监督检测单位,基本是在行使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而这些部门在国家和地方上是属于机关事业单位,是代表国家和地区独立行使监督检测职能的,是不受任何企业单位的经济约束的。

作为化验室,是直接为主业生产提供具体的分析化验服务的,可以成为乙方;作为检测监督站所,是隶属于公司代表喀什和新疆质量技术监督局直接对各单位的相关方面进行监督检测的,为了有效行使监督检测职能,应该是公司所属单位的上级部门或至少是平级独立的单位。显然,现在的重组,从职能行使和费用利用两个方面来说,都是不合理的。国内有些企业设立的监督检测站的发展也能说明这一问题。

五、综述

从初步的调研分析来看,复兴南公司无论是在全局管理上,还是在具体问题的管理上,管理水平虽在不断提高,在各方面也在不断取得成绩。但也不能不看见,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亟待解决。作为管理者,我们任重而道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

企管法规部 2004年8月1日

16/16

第二篇:外国公司船舶运输收入税收管理的调研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运大国之一。全球目前有19%的大宗海运货物运往中国,有20%的集装箱运输来自中国,而新增的大宗货物海洋运输之中,有60%至70%是运往中国的,我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已居世界第一位。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华取得收入的国际船舶运输企业已构成了中国国内的非居民纳税

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目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该项成为非居民税收管理的盲点和弱项,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外国公司船舶税收管理相关内容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在国内取得的船舶运输收入的外国公司构成了国内的非居民纳税人,应就其取得的所得缴纳所得税。其所得主要表现为外国公司以船舶从中国港口运载旅客、货物或者邮件出境的,所取得的运输收入和所得。同时对与我国缔结的有关协定规定减税或者免税的收入来源国家或者地区,按照协定规定执行。目前已签订协定或者专项双边互免的90个国家和地区中,除了泰国、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为减半征收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均为免税,也就是国内税务机关均无税收管辖权。国际运输收入属于国际收支管理的服务贸易和部分资本项下所得,凡对外付汇需要按照国税发[2002]107号要求,到国、地税部门分别办理免征所得税和免征营业税证明,且金额不受税务证明五万美元的限制。

二、主要的涉税问题及税收风险

(一)容易隐瞒收入所得。所得应包括外国企业经营的船舶每次运载从中国港口始发旅客、货物或者邮件到达目的地的客运收入和货运收入的总和,不得扣除任何费用或者支出。客运收入包括船票收入以及行李运费、餐费、保险费、服务费和娱乐费等。货运收入包括基本运费以及各项附加费等收入。在实际过程中,外国企业船舶运输收入多是由国内支付人代为申报,合同金额不完全是其取得的全部收入,容易以补充合同或者合同以外的形式支付,有的直接在国内代表费用中坐支,致使税务机关不能完全掌握收入。

(二)对方居民身份证明认定难。目前我国已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或者运输专项协议,多数均承认了对船舶运输收入给予互免,但是外国公司应当提供缔约国税务主管当局出具的该公司实际管理机构、总机构或者居民公司所在地的证明文件,由于均是国外的文书,且国外并无盖章戳记等字样,往往是由个人签字确认取代国内常见红章,总局目前只提供了香港地区商业登记核证本的范本,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居民证明格式内容基层部门无法判定其真伪性。

(三)办理免税证明监督不够。外国船舶公司取得的所得可以享受减税或者免税待遇的,须自行或委托其扣缴义务人向当地主管国家税务局填报《外国公司船舶运输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证明表》,2008年实行备案后,船舶运输所得不需要出具该表。然而并非所有企业均按规定办理,因为需要提供居民身份证明原件,手续较为烦琐,支付企业会以正常贸易项下进出口名义支付应税所得,逃避办理免税手续。税务部门对金融机构审核把关并无行政执法权,且目前税务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尚未建立信息数据交换制度,造成无法掌握付汇数据。

(四)境外支付所得无法控管。外国公司在国内从事船舶运输经营,一般情况下与国内方多为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且不只是海运业务往来,伴随正常贸易项下等其他合作,如果境内方在国外存在控股或者投资母公司的,容易不通过境内单位支付运费,而是在境外支付款项,形成境外交易,由于不通过国内银行或者外汇管理监管,税务部门无法获取相关信息,形成即使应该征税的业务也无法实现入库税款。

(五)代表机构征免税判定难。外国船舶公司为了加强与国内方的业务交流和沟通,获取相关货运信息和结算方便的目的,多在业务量较大的国内城市设立办事处或者代表机构,为其办理国内的经营事项。由于代表机构管理由于经营流动性大,业务复杂、征免税判定难的特点,造成代表机构的税收征管相对比较滞后,有些代表机构直接代为国外公司收取运输所得,甚至在日常经费中坐支,造成所得游历于管理范围。

(六)税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所得税有居民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分类,居民企业由于征管户数多、税收入库多一直是税务部门管理的重点,非居民由于流动性大、业务复杂、税源少等成为管理中弱项,船舶运输收入则是弱项中的弱项。因为多为免税,税务人员对该类业务重视程度不够,即使纳入征管范围多数也是走程序,对其管理的深度不够,缺乏精细化和科学化措施。

三、建议采取的对策

(一)完善政策规定。现行船舶运输收入管理办法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年根据当时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营业税暂行条例等制订的,十多年来外国船舶运输的形式、收入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依据的外资所得税法已废止,营业税条例内容也重新修订,原有办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管理的

第三篇:关于XXX公司货币资金管理的调研报告

一:单位的基础情况略

二:目前该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不健全

在本公司我经常管理公司的日常现金的同时又得管理一些帐物。这就暴露出公司存在出纳会计一人兼,既管钱又管账;出纳保管一人兼,既管钱又管物;全部印鉴一人保管这里类的情况。虽然公司有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却无相应的内部稽核、监督评价机制的制度。

虽然公司有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却无相应的内部稽核、监督评价机制的制度,造成 无规可依。或虽有检查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但流于形式,以偏概全,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完整性和有效性。如此不完善的制度在未来很有可能给公司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内部的混乱容易出现舞弊、挪用等不法行为。

(二)监督不力,缺乏事前始终的严格监督和控制

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事前控制缺乏,事中监督落后,事后控制审计走过场。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管理失控,企业人员不按制度规定乱担保,乱投资,乱开支,

导致财务混乱,资金流失严重,这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会让企业走向灭亡。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信息反馈制度,缺乏及时沉淀资金的措施,在面对如今这多面的市场时,就会缺乏应变能力,就会在是企业越来越紧张,不能发展壮大,止步甚至倒退。

(三)货币资金交易成本过高

交易成本指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包括传播信息、广告、与市场有关的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的监督等活动所费的成本。

库存现金较大,不易管理,机会成本大,采用现金支票结算,结算成本高。货币资金管理费用较高。购买支票的价格全国统一为:货币资金支票20元,转账支票30元一本(含5元工本费)。平均每张转账支票使用1元多的成本。而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对同城(包括异城)之收取1元每笔的交易费用。另一种情况,如果是提取现金不超过5万元,每笔收取25元,超过5万元的则收取50元。公司每月交易超过5万的次数大概为20次则,使用支票支付费用为1000元,而网上银行只需要支付100元。通过以上案例则知道公司在异地结算时选择结算时正确的方法,降低结算费用。

另外我公司客户大多数是不在同城,开户银行不是同一个银行,目前公司只有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两个账

户。但是大多数的客户都是中国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账户,同城跨行支付大概是:1万元以下(含)免费;1万元~10万元(含):5元/笔;10万元~50万元(含):10元/笔。而异地和本地加急的收费则相对比较统一:1万元以下(含):5元+0.5元/笔;1万元~10万元(含):10元+0.5元/笔;10万元~50万元(含):15元+0.5元/笔;50万元~100万元(含):20元+0.5元/笔;100万元以上:交易金额×0.02‰(最高200元)+0.5元/笔。如果进行跨行转账的话手续费较高,这样一来就给公司的资金成本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流失。

(四)没有统一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在会计业务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会计工作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的阶段,没有统一的财务管理。存在忽视参与经济管理决策与预测的职能的倾向,会计参与经济管理的工作不到位,经常造成因盲目决策而导致风险的发生;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数量分析方法没有在会计工作中得到很好的运用,致使会计分析时间滞后,内容单一,缺乏超前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目前资金风险很大程度上与违规运营和账外运营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会计管理不统一的弊端,影响到会计职能的发挥,使得正常的会计信息难以及时获得,不仅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还容易掩盖问题,推迟问题

的暴露。

三:产生的原因

(一)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公司是白手起家,文化程度不高,不懂管理,眼光不够长远(是指在财务管理中缺乏统筹兼顾,长远打算)也不了解现金管理的实际情况,往往不从单位存在的经济问题入手,而是依靠经验,靠主观意识进行资金管理,是资金管理带有一种极端情绪化的倾向。公司比较家庭化,任人唯亲,导致有些会计人员甚至是“半路出家”业务不精通,方便了那些居心不良的人从中下手。比如:利用工作之便可以少开收据,隐瞒收入,涂改原始凭证的金额等行为。

(二)企业员工不够了解决策,对宣传教育工作比较松懈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主要通过财政部门文件,其次是通过相关文件,以及相关培训。而通过网络了解的并不多。企业了解货币资金多数存在政府强制压力下才去的行为,主动性不强。企业管理层或企业会计处于对从成本和事件的考虑,往往适得其反,员工忽视了现金管理的重要性,造成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的困难。

(三)缺乏健全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出现混乱的根源是企业内部缺乏资金控制制度。一个企业财务规章制度是否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货币资金能否健康的运转,

关系到企业的财产能否安全无恙。

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1)职务分工控制(2)货币资金收入控制(3) 货币资金支出控制(4)货币资金保管控制 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大多数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而有效。

财务部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审批人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员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二)加强会计审核和监督工作

建立对货币资金的监督机制机构,明确检察人员的职责权

限,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首先,完善事前防范,即建立科学的财务控制体系和明确的规章制度,减少资金的沉淀,降低财务费用,提高闲臵资金的收益水平。其次,及时有效地始终控制,即保障资金的安全以防被诈骗挪用,保障资金的完整,保证企业受到的资金全部入账,杜绝“小金库”。

(三)通过网上银行降低公司的交易成本

通过网上银行可以为公司带来方便,同时减少交易成本,也有利于货币资金安全。第一采用网上银行结算方式,降低交易费用。由于不同的银行的网上银行有不同的开户和收费标准,其中的年费是一种比较固定的费用。因此,公司应该根据以往的业务量,异地结算的不同情况,以及银行对开设网上银行的优惠条款,并对当年的业务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开设,开设哪几家的网上银行,统筹规划,争取把结算费用降到最低。例如,有些银行的个人网上银行对同行异地转账不收取手续费,当职工常驻外地的时候,可以委托其他职工借款,先将款项转入有关受托借款职工的账号当中,再由个人网上银行转账到借款人外地同(银)行的账号当中。

第二利用自动收款系统降低货币资金的管理费用。我国的银行为集团公司开设了自动收款功能。银行定期按照客户预先指定的时间,金额等收款信息,自动将信息从公司分支机构

账户中划至总部账户,并在当日将交易结果信息发送到客户预留的EMAIL地址,同时客户也可以通过贵宾室查询交易结果。自动收款不仅实现了工商银行柜台“网络结算”业务的全部功能,还支持全国范围内按照地区,省内,区域内,全国四个级次的资金上收。客户只要在业务开通时制定上收的路径,时间周期,金额等要求。银行就会定期自动将其分支机构的款项主机上收,且无需人工干预,降低了人工费用,降低了公司对资金的管理成本。

(四)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

要严格执行一个单位只能设臵一个财务机构的管理规定,统一管理本单位的全部账簿,全部收入和支出一律纳入本单位的财务总账管理。对本单位银行账户的开设,要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开设,严格禁止账外账现象。对本单位发生的重大经济活动事项要及时报告、准确、全面反馈本单位的经济信息,要树立风险意识,从源头上防止货币资金被挤占、挪用、盗窃的问题产生;从制度上对于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加以防范和控制。

第四篇:XX公司档案目标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公司档案目标管理工作情况

的调研报告

XXXX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地处世界最大的水电基地——XX省宜昌市。XX公司于XX年1月经XX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主要负责XX流域三个梯级水电站(装机X万千瓦的隔河岩水电站、装机X万千瓦的高坝洲水电站、装机X万千瓦的水布垭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及电站建成后的经营管理,用21年的时间完成了XX干流三大梯级电站建设任务后,目前主要负责电站的经营管理。

一、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实施背景

XX公司经过多年的建设项目建档和档案管理实践,始终贯彻实施档案法律法规,充分汲取国内先进水电企业档案管理经验,坚持以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为目标,从单一的机关档案室发展到多个综合档案室,将简单的横向管理向多元的纵深推进,档案工作逐步从常规性、事务性、传统性的管理走向规范化、系统化、现代化的管理目标。丰富的馆藏资源在公司的基本建设、电力生产、经营管理、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见证了XX公司的战斗历程和辉煌业绩。

为全面提升XX公司档案管理水平,使档案资料更好地服务于XX公司“创建全国一流流域水电发电企业”的管理目标,践行XX公司“内涵式发展、专业化管理”的统领精髓,XX公司档案工作以XX省档案局文件《XX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办法》为纲领,从组织管理、设施设备、业务建设、档案信息化、开发利用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进行检查和整改,顺利实施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特级”(此为XX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最高等级)的考评验收工作。

二、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集中统一管理,不断健全档案管理网络体系

XX公司档案工作坚持统一领导、统一制度、集中管理的原则,实行各门类档案资料集中统一管理,档案中心及流域电厂档案室统一收集各部室或各单位产生的文书、合同、科技、会计、照片、实物等各门类、各载体的档案资料,并集中统一保管,避免档案资料的流失,确保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XX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将档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计划中,XX公司及流域电厂均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或厂长)任组长。各部室及各单位均配置兼职档案人员,业务上接受专业档案室的监督、指导和检查,有效确保了档案资料完整、规范、系统的移交、归档。

(二)持续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档案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XX公司流域电站开发战线长、技术难度大、施工复杂,产生的档案资料种类庞杂,数量繁多,档案资料收集难度大。为此,XX公司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流域管理特色的档案管理制度: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管理标准,如《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水电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整理规范》等;二是制定符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如《XX公司档案工作管理标准》《XX公司档案库房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及档案“三合一”制度、档案“四级”审签制度(即从施工、监理、建设单位,最后到档案室的逐级审查流程)等;三是根据机构和人员变化,及时修订档案资料归档范围和归档责任人。精细化的档案管理制度实现了对档案八个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三)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證档案资料完整准确

一是XX公司与各二级单位、流域电厂与厂各部室签订《档案工作责任书》,明确档案资料归档的责任和要求;

二是将档案工作纳入公司综合考核管理体系,XX公司档案中心对各单位档案工作进行考核,同时接受公司综合考核组的检查考核,确保对档案工作各个业务环节实行全过程考核;三是对各单位档案工作进行档案专项检查,及时查摆问题,强化整改落实,消除隐患;四是在合同条款中明确项目档案责任制,明确规定有关工程文件、图纸及其他特殊载体(声像、光盘、磁盘)等的整编归档内容,明确管理责任;五是项目档案工作实行“四同时”管理,即下达项目计划任务同时提出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检查项目计划进度同时检查文件材料形成情况,验收、鉴定项目成果同时验收、鉴定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情况,项目总结同时做好项目文件归档交接,同时派遣档案人员参加设备开箱、项目竣工验收会等经营活动,所有项目档案资料须经档案部门审查并签字确认,方能办理竣工结算。

(四)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公司档案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档案设施设备购置、库房保洁、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档案专项活动等均顺利开展。XX公司及流域电厂均提供充足的档案库房和办公用房满足多年档案保管的需要;配备档案设施设备并进行正常维护和使用,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存放。持续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专职档案员参加XX省人事局与XX省档案局举办的业务培训班,确保档案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五)积极搭建信息平台,用好用活档案资料

XX公司档案自动化管理起步较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配置计算机及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按照集团化管理要求,XX公司及流域电厂于XXX年统一采用上级主管单位开发的协同办公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的自动编目、检索、统计等功能,可将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同步归档;数字化档案可直接载入系统,实现文件资料全文电子化、照片档案数字化及部分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根据国家标准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安全备份和管理,并利用网络安全认证、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有效防护措施,确保档案网络数据的安全。

创新档案服务形式,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展编研服务。XX公司档案中心建立了全公司所有员工任职的索引数据库,编研了XX公司员工任职全宗成果汇编,解决历年来查找员工任职信息的困难;编印文件汇编、大事记、水电站建设史、研究文集、年鉴等二次编研文献资料,便于各层次人员对档案资料的高效利用;利用网络平台和荣誉室展板等多种形式提供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展现XX公司及流域电厂的文化风貌、人文情怀,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电力生产、工程建设、各项审计、法律纠纷、专项验收等工作中的依据凭证作用,为XX公司及流域电厂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积极参加上级主管单位组织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优秀案例评选表彰活动,其中《为“1998年XX隔河岩水库错峰”提供决策依据》案例荣获二等奖,《规避“水布垭库区沉船事件”中的事故责任》等3项案例荣获优秀奖。

XX流域电站建设的档案资料作为珍贵的无形资产,是无数建设者们智慧的结晶,用好、用活这些资料,是档案管理人员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义务。

三、档案目标管理等级评审工作后的思考

XX公司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特级评审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是也暴露了在档案信息化水平不够高、档案编研工作有待加深拓广、档案管理工作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今后XX公司将按照档案目标管理的各项指标,延续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特性,本着服务为第一要務的宗旨,着力抓好“收齐、管好、用活”三个核心环节,努力开创XX公司档案管理新局面。

一是逐步实施各门类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提高,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XX公司的科技档案涵盖3座大坝的全过程原始资料,是真实反映电站全过程建设的有效凭证,为让广大建设者们更加便捷、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将这些档案资料全部进行数字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下一步XX公司将按照上级主管单位的统一布署,分阶段、分步骤对室存全部档案进行数字化,积极用好数字档案馆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实现资源信息的高效共享。

二是开发更多可用的编研成果,充分用活档案资料。

XX公司室存档案资料专业技术强、创新科研成果丰富、建设时间长,如何将这些专业技术资料整理提炼,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广大员工是档案工作者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今后我们将与相关业务技术部门一道,深层次、多方位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使档案资料更好地服务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

三是夯实档案业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

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是档案整理和归档工作的基础,今后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抓实档案工作控制措施,确保各类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归档科学、保管安全,铸就XX公司资源丰富、管理科学、健康发展的档案工作品牌内涵。

第五篇:文章标题:县种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贯彻执行国办发(2006)40号及*办函(2006)239号文件精神,推进我县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并进一步完善种子管理体系和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县种子公司剥离工作考察组一行8人于6月13日前往*县和*调研当地种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种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

(一)*县种子公司的基本情况

*县种子公司成立于1975年,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县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开发、品种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三十多年来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公司的管理愈来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经营管理举步维艰,因各种原因现已负债380万元。2006年4月机构整合后,划为农技中心管理。目前有事业编制人员23名,总资产达700余万元。

(二)*县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

1、机构分设:按照“事业单位性质的种子生产经营机构,应当剥离经营职能,整体转化为种子技术推广服务单位或种子管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并,不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办函〔2006〕239号)文件精神,将县种子公司和种子管理站分设,县种子公司成为国资局控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的公司。设立种子管理站(下设种子质检科),履行《种子法》和《*省种子管理条例》所赋予的职能,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23人。

2、经费渠道:国办发〔2006〕40号和*办函〔2006〕239号文件明确要求,“各地要将农作物种子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所需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积极支持种子管理和技术服务部门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技术推广、品种实验和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工作。”种子管理站成立后,履行种子管理监督、技术推广、品种试验示范等工作职能,无任何经营性收入,为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经费应列为县财政全额拨款。

3、资产分割:种子公司办公大楼二楼作为县种子管理站的办公场所,原种子质检站办公场所及检测仪器,划归县种子管理站质检科使用。其余所有资产全部划归县国资局管理。

4、人员安排:公司现有23名事业差额拨款事业人员(*编发〔2005〕65号文件),经本人申请自愿从事种子管理和农技推广工作的,由财政、人事、农发等单位协同解决工资、经费、岗位等问题。

*县政府常务会议已原则同意该方案。

二、*种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

*种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25年,属事业性质企业管理,鼎盛时期一年的营业额可达1000万。后因市场、体制原因运转困难,2004年停止生产进行改革。当时采取的措施一是重新组建种子经营公司(民营企业);二是利用种子公司原有资产,安排不愿进企业的人,但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现在该县在学习、借鉴*种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正在酝酿新的改革方案。

三、我县种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种子管理体制,关系到种子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安全及农民增收。我县应在兼顾国家、公司、员工利益的基础上,贯彻落实“两办”文件精神,理顺种子经营、管理、执法三者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种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

(一)关于人员去向问题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办函[2006]239号”文件中“事业单位性质的种子生产经营机构应当剥离经营职能,整体转化为种子技术推广服务单位或与种子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合并,不得再从事种子生产。”和“有事业编制的原从业人员自愿或要求从事农技推广或种子管理工作的,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应统筹安排工作岗位。”的精神,建议将现有公司在职在编人员中自收自支事业人员转为全额财政拨款人员,安排到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各业务站、种子管理站、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及农业行政执法队等事业单位,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不再新增事业编制;其公司自聘人员按照其与公司签订的协议和国家相关规定给予妥善安排处理;做好退休人员社保等方面的衔接工作。

(二)关于资产去向问题

在职在编人员中自收自支事业人员进入财政拨款后,将公司现有资产进行清理评估后移交。县种子公司是1981年在*县农业局种子站基础上建立的,建立之初上级财政拨6.4万元作为县种子公司的开办费。在公司日后的发展中,其所有资产均以县种子公司名义进行登记,其工作用车、办公设施、检验设备及仓库等财产均为两个单位共同享有和使用。按国办发[2006]40号、*办函[2006]239号文件精神要求,县种子公司在进行剥离时,随着人员的去向,人、财、物应进行明晰的划

分。为此,建议将位于*县五津北路16号的一幢办公楼、工作用车(三辆汽车)、办公设施及种子检验设备划归*县农村发展局、*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县种子管理站、*县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及农业行政执法队用于农资(种子、农药、肥料)市场监管、种子质量监督和农业技术推广使用,以解决目前我局农业综合执法、种子质量检验等项工作无工作用车、无种子

检验设备及办公场所的问题,同时也为县财政节省了开展此项工作的经费支出。将位于*县*路*号的种子仓库及加工厂的土地资产、固定资产和公司的自有资金及所有无形资产,全部移交*县国资局予以管理和使用。

(三)关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问题

为了能让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建议在*县种子公司将资产移交给县国资局管理后,由县国资局重新在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聘请种业方面懂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人员,也可从农业大专院校和社会上招聘部分相关专业人才,然后充分利用原*县种子公司的有形及无形资产,继续从事种子生产和经营,保持我县种子生产和经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样,既解决了国有资产的闲置问题,又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既为社会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又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我县种业的持续发展。

*县种子公司剥离工作考察组

《县种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来源于,欢迎阅读县种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一篇:歌手大赛工作总结下一篇:公司各岗位责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