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

2022-09-11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机会非常多,但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善于捕捉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才能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成长。所谓教育的最佳时机,是指教育者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去研究和把握住教育的时机。那么,作为班主任,应准确把握住哪些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面临新的开始时

进入新学校,新学期开始,期中考试结束后,刚刚当选为班干部等都是学生面临新的开始的时候,这时,学生会有一种好奇心、新鲜感、希望感,会产生一种新的意识和动力,产生强烈的“从头来”、“好好干”的愿望和决心。也希望能得到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同学们的承认和肯定,此时,班主任如能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定能取得“旗开得胜”的效果。

二、自己取得成功时

成功不仅带来的是喜悦,而且也能激发起前进的动力。每当学生在某一次考试、比赛或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成绩时,往往心情最好、信心最足,最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也最乐于接受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此时,班主任如能在赞许鼓励的同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目标与要求,他定将欣然接受。

三、同学取得成功时

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每一个身心健康的学生都有的共性。当朝夕相处的同学取得某一方面突出成绩时,由于嫉妒心理的作用,他们表面上可能装得满不在乎,其实内心往往激动不安。班主任如能及时抓住这一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告诉他或她“你并不比别人笨”、“只要奋起直追,你也能取得惊人的成绩”,学生往往能把一时的自信心、进取心转化成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四、不良行为初见端倪时

学生某些方面道德缺陷的形成往往与学生不良行为初见端倪时教师、家长未能及时给予纠正有关。由于知识层次和社会阅历的限制,许多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不强,往往是客观上已经做了错事,而主观上却没有意识到。教师应以敏锐的洞察力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若能在学生的某种不良行为刚刚露头的时候,紧紧抓住这初见端倪的“第一次”不放,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拉他们一把,及时地对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规范教育,方能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

五、开家长会或家访时

有些淘气的学生,平时在学校也许并不怕班主任老师,但当学校召开家长会或班主任到家进行家访时,他们都对班主任惧怕三分,他们惟恐班主任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告状”,遭到父母的责骂,如果班主任真的“告状”了,学生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相反,不是告状在前,而是先向家长说明学生的长处和在校的优良表现,在此基础上,再以希望的口气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则会博得学生的好感,学生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将会乐于接受班主任老师的教育,并能在日后的行动中对班主任正确的引导“言听计从”。

六、遇到失败或挫折时

任何人在遇到失败或挫折时,情绪沮丧,思想上常常有很大压力,怕受到嘲讽,怕听到抱怨和泄气的话,学生也是如此。如学生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急需寻找解脱办法,并希望得到理解、关心和帮助。这个时候,如果学生听到的不是班主任的鼓励,而是指责和挖苦,则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反感,甚至会对老师所教的科目完全失去兴趣;相反,在学生考试失利时,教师不是训斥,而是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帮助他及时补救,使他走出困境,学生必定会感激老师而更加自觉地学好老师所教的科目。这样,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七、学生受到委屈时

当学生没有做错事而被人误解,或好心办了坏事而被人责怪时,他们往往极易把因不了解情况而造成的误解看成是别人和自己故意过不去,因而会因委屈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此时班主任若能以冷静、宽容理解和同情的态度帮助他们分析前因后果,帮助他们挽回局面,使他们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学生必然会对班主任产生由衷的感激之情,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对他们进行批评,他们都能听得进,都能愉快地接受。

八、有较大过失之时

学生在犯了大错或闯了大祸受到批评、指责时,内心往往极其痛苦、害怕、懊悔。此时,班主任如“火上浇油”,学生虽然不会“奋力抗争”,但心理的畏惧感和内疚感会进一步加重。如果班主任对此表示理解、同情和体谅,并能抓好这一时机,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对学生进行循循诱导,就可能促使孩子改过自新,鼓足勇气,直面未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九、有较大集体活动时

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夏令营、春游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深受现代中学生的喜爱。在活动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希望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能得到老师、同学们的称赞、夸奖和欣赏。班主任若能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虚荣心理,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团结互助、明辨是非、诚实守信和合作竞争等方面的教育,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十、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事情如唱歌、舞蹈、绘画、踢球、科技制作等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往往会自发产生积极追求的欲望,在内力的驱动下,会自觉地去寻求知识、去刻苦努力、去积极探索,去深入钻研,进而形成高尚的志趣。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而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逼学生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学他们不愿学的东西,聪明的教师大都很支持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对其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夯实知识基础,厚积薄发,少走弯路。

上一篇:中西美术理论远思空间比较下一篇:缓倾斜煤层软岩巷道变形规律及围岩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