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八册单元练习题

2023-05-03

第一篇:语文第八册单元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试卷第八册第三单元同步作文引导

第三单元同步作文引导

1 习作目标

我们对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有了更多的了解,收获一定很多,我们要开一次学习成果汇报会,可以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也可以淡淡了解到的人类通过自然发明创造的事例,还可以谈谈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哪些启发,想发明什么。 2 习作指导

1.注意平时留心观察,把自已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写下来。选一个喜欢的动物,从荧屏、报刊上看到的等都可写。

2.可观察这个动物与其他哪些事物能联系在一起,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3.从这个动物能联想到发明一种什么物体。要写清楚、通顺。 3 佳作引导

海豚的启示

在海洋里,有一种比猴子还机灵的动物——海豚。

1956午,在太平洋西南岸的奥波伦尼镇流传着关于海豚的有趣故事。

这年春天,海水渐渐变暖,有许多海豚来到奥波伦尼海岸附近。海豚在蔚蓝的海水里尽情地玩耍,引起了许多游泳者的注意。后来,海豚每天前来嬉戏,人们渐渐熟悉了它们。其中有一只海豚常喜欢游到人群里来,人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奥波”,它每天要在这里逗留6个钟头,其余的时间就到平静的海湾找东西吃,有一次竟让一个叫贝克的小女孩骑在背上去海里玩了一阵,后来又多次让其他小孩骑着游玩。

海豚的趣事不止一次地发生,也曾传闻过:一个妇人在离岸3米的齐腰深的水里走着,突然,被浪头卷入海中,她挣扎着,喝了许多海水,失去知觉。在半昏迷状态中,忽然觉得有东西猛地向她一推,把她推上了沙滩,几分钟后,她苏醒过来,未发现有人在她身边,只看见在约6米远的水中,有一只海豚在跳游。

这些现象,令人十分惊异。

从海豚身上似乎可以发现什么问题,人们开始对它进行研究了。

人们在观察驯养的海豚时,证实海豚有识别目标的本领。不仅如此,人们还发现,不管水池里的水多深,海豚都能迅速而准确地找到扔给它的食物。

起初,人们以为海豚能准确地识别目标,是因为它有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可是把它的眼睛蒙上,它仍能“看得见”。进一步做实验发现,海豚并非主要靠眼睛寻找目标,尤其令人奇怪的是:在一个水池里悬挂两条外形一样的鱼,一真一假,还设置了许多障碍。蒙住眼睛的海豚却能绕过种种障碍,迅速向真鱼游去。经过200多次试验,正确无误。这告诉我们,海豚不仅有寻找目标的特殊方法,也有判别目标性质的本领。

渔民和海员都知道,海豚是游泳能手,每小时可游七八十里,能把船远远抛在后头。海豚一般只有二三米长,几百斤重,虽然它有流水型的体态,但按照常规,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使它游得那么快。人们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海豚的皮肤是松软的,皮肤外层的许多小管充满海绵物质,游泳时,整个皮肤表面能按水流作波浪起伏,变得如水波的形状一致,这就减少了90%的水的摩擦力,看来这就是海豚游得快的主要原因。

人们模仿海豚的皮肤,造出了一种柔软的特殊塑料,来包住潜艇的钢壳,果然,潜艇的速度大大提升了。

海豚是一种进化到高级阶段的哺乳动物,人们测定了它的脑子重量和身体重量之比,远远超过黑猩猩的百分比,是动物中脑子最发达的,所以,它不仅能打乒乓球,跳火圈,还可以学会比较复杂的动作。有人曾训练海豚和猴子开电源开关,普通的猴子几百次才能教会,海豚只20次就会了。有一只海豚更灵活,5次就能掌握。人们已经成功地训练海豚去深海完成某些科学探测任务。经过训练的海豚,可以侦察到鱼群的踪迹、海底的形状和矿藏的所在,甚至还可以担任海港警戒、潜艇侦察、执行深海爆炸任务,抢救落海人员以及寻找在海上失事的飞机和海底沉船等。

由此可见,研究生物的特殊构造和功能可以设计出许多性能良好的仪器、设备和武器,更好地为现代化建没服务。

说明海豚非常机灵。

人们接近海豚。海豚与小孩嬉戏。

海豚救人。

海豚有识别目标的本领。

经过多次试验揭开了奥秘。

通过写海豚的外形得到游得快的原因。

海豚成了侦察员,突显它的有趣。

从海豚身上可以得到制造性能良好的仪器、设备、武器的启示,为社会服务。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通过具体、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关于海豚的许多有趣的故事,以及从海豚身上得到盼启示。 趣味语文

世界奇潮种种

甜湖

乌拉尔有个“甜湖”,湖水有甜味。而且因为水里有碱和氯化钠的成分,当地居民喜欢在湖边洗衣,只要把衣服浸在湖水里揉擦,不用洗涤剂也能把污迹洗掉。 咸湖

亚洲西部的死海是含盐最多的湖,一升水含盐272克,比重很大,不会游泳的人也可以躺在湖面上看书。 酸湖

意大利西西里岛有一个酸湖,湖底有两口泉眼喷出强酸,把整个湖变成腐蚀性很强的“酸水”,这种酸水可杀死一切生命,故也称“死湖”。 游湖

我国新疆东部的罗布泊,总喜欢“搬家”,人们称它为“游移湖泊”。它是由于塔里木河经常改道,形成南北两个罗布泊,当一个干涸时,另一个便出现。 火湖

拉丁美洲西印度群岛的巴哈马岛上有个“火湖”。湖水闪闪发光,像燃烧一样冒着“火焰”,人在湖中游泳能激起火星,信手搅动湖水,顿时“火花”四溅。这种奇景是由干湖水里有含荧光素和荧光酵素的生物造成的。

第二篇:小学语文第八册七八单元教案

生本第八册七八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34-41课

一、 单元概述:

本单元编排的八篇课文人文性比较强,主要是一些关于”爱”与”人生”方面的文章。”爱”是人世间最永恒的主题。课文中有“爱的馈赠、爱的奉贤、爱的追求、爱的传递”。“爱”的目标一样,可文章记叙了不同爱的对象,不同爱的形式,有爱父母,有爱兄弟,有爱儿女,还有爱自己的学生等等。教学中,我们可将有关“爱”的课文连起来读,读后再让学生讨论交流,哪一种表达爱的形式最令人感动,生活中还有哪些爱激动人心。通过这种“爱心”交流,使学生从小受到爱的教育,爱的熏陶,知道怎样去爱父母、爱兄长、爱他人、爱社会。要让学生从小认识到我们只要多付出一点爱,整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精彩。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这个单元通过一个个故事来告诉学生一些道理。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多收集事例,帮助对人物品质的理解。同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三、教养目标:

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章,学习如何知道怎样去爱父母、爱兄长、爱他人、爱社会。要让学生从小认识到我们只要多付出一点爱,整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精彩。

发展目标:

发展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目标:

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这种“爱心”交流,使学生从小受到爱的教育,爱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哪一种表达爱的形式最令人感动,生活中还有哪些爱激动人心。 教学用具: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单元启始课

一、讲授单元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教材。

1、学生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不需要老师讲授的问题,如生字词的辨析、读音,有关作品背景、作家生平、创作等。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读懂得内容。

3、四人小组互相质疑,记录小组的疑难问题。

4、老师巡堂解答学生的疑惑。 第

二、三课时:单元阅读课

一、小组汇报自学成果。

小组成员介绍通过上节课的自学、讨论,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二、小组提出研究的问题。

小组成员提出本小组通过自学、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同学们互相释疑,老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扩展课文,交流课外资料。

1、四人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2、全班交流资料。

3、小结:评选最佳资料;通过交流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第四课时:单元写作课

一、学生自由写作。

二、点评作文。

1、四人小组交流作文,互相点评。

2、小组推荐优秀作文全班交流。

3、全班点评,老师随即指导。

三、学生修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反思:

 

37、

38、39课主要记叙了人在生命的历程中对生活和科学的迷恋,敢于在逆境中与生命、困难挑战!这几篇文章语言平实,内容生动,给人的震撼力大。教学中要注意领会文中的关键词句和人物之间的精彩对话,欣赏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筑构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体会文中不同人物对自己人生的追求与对生命的感悟。从而引导学生从小

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第八单元 40-50课

一、 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古文单元,包括古诗词四首和古文六篇。对小学生来说,能读懂浅显的古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出来,不需要进行详细的解释。有些比较偏的字或词,要给学生一个基本解释;有的字字型虽一样,但古今意思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是”在古文中就是“这”的意思,这样的字词也要向学生点明。

二、学情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古文兴趣较大,他们很关注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文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教养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反复的朗诵体会诗歌的意蕴。

3、了解古诗词大意。 发展目标:

发展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目标:

能读懂浅显的古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出来,不需要进行详细的解释。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的朗诵体会诗歌的意蕴。 教学用具: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单元启始课

一、讲授单元学习目标。

本单元是古文单元,诗重在感悟,而非解释。在大体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在反复的朗诵中体会诗歌的意蕴。

二、整体感知教材。

1、学生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不需要老师讲授的问题,如生字词的辨析、读音,有关作品背景、作家生平、创作等。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读懂得内容。

3、四人小组互相质疑,记录小组的疑难问题。

4、老师巡堂解答学生的疑惑。

第二、三,四课时:单元阅读课

一、 小组汇报自学成果。 第34课 爱的馈赠

寓精致的构思于平淡流畅的叙事之中是本文的一大特征。作者到底是怎么样评价艾尔的,这个悬念始终牵引着读者的视线。

第35课 最美好的礼物 本文最成功的地方是保罗两次误解了小男孩的希望。小男孩既不羡慕保罗有那样的哥哥,也不是想坐漂亮的车在小朋友面前炫耀。

第36课 我最难忘的人

斯通先生是一个出色的教师,也是一个涵养丰富的。 第37课 童年的发现

文中作者用幽默的笔调,以记叙的方法叙述它,显示出作者对此认识的透辟、宽容和自信。

第38课 向命运挑战

霍金的故事是十分典型的。一方面,他的命运无比恶劣,另一方面,他的成就又无比辉煌,两者结合在一起,说明了人可以向命运挑战这个主题。

第39课 紧抓木棒的黑孩子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社区的故事。文中的母亲用十分强硬的办法要求儿子坚强起来,勇敢地对待无端挑衅。

第40课 一个男孩的心愿

本文开始讲鲁本看中了一样东西,然后努力去捡麻袋换钱。 第41课 传递幸福

怨恨可以相互传递,幸福也是可以互相传递的。 第42课 杜牡绝句二首 江南春绝句

辽阔的江南的大地上,处处青山绿水,百花争艳。在这红绿相映中,只听得黄莺在婉转啼鸣。 过华清宫绝句

这是一首讽刺诗。荔枝属于南方特产,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为讨好得她的欢心和满足她奢侈的欲望,命令传送公文的驿站,从南方一站站地用快马送荔枝。

第43课 晏子使楚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说客。 第44课 宋词两首 念奴桥 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作者在因反对新法被贬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已经两年多了。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满江红

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痛愤国耻、期于复仇之志,情辞慷慨,它是词人“精忠报国”的誓言,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

第45课 古文两则 为学

这篇短文不是从道理上来争论这个道理。它讲了一个小故事,故事很简单。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关键是要去做。 马说

这篇文章说的是人才和伯乐的关系。 第46课 聊斋志异故事三则

〈聊斋志异〉是一本奇异的书,记载的大多是鬼神狐狸成精的故事,有的优美动人,有的讥讽世态炎凉。

小组成员介绍通过上节课的自学、讨论,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二、小组提出研究的问题。

小组成员提出本小组通过自学、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同学们互相释疑,老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扩展课文,交流课外资料。

1、 四人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2、 全班交流资料。

3、小结:评选最佳资料;通过交流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第四课时:单元写作课

一、学生自由写作。

二、点评作文。

1、四人小组交流作文,互相点评。

2、小组推荐优秀作文全班交流。

3、全班点评,老师随即指导。

4、修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

第三篇: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骨瘦如柴.()晾.晒() 走街串.巷()受益.()

二、规范书写词语。

Zànshǎngzūnyánshànliáng() () () dàodãwãichíkuìzâng () () ()

三、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字。

()护奔()wãi()一chí松()

()背水()

树()()背 shāo()信chuí ()直

()微()炼

四、用恰当的词语替换句中划线的部分。 1()

2人的难处。()

3力。()

4()

五、下面的语句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品格?选一选,填一填。A、诚实守信;B、做事认真实在;

C、自尊自爱;D、善待他人。

1、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2、年轻人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3、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

4、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中奖者库伯。()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眼前的一切让人不能不相信是真的。(改为肯定句)

2、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难道不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吗?(改为陈述句)

3、王老师不能到我家来家访。(改为反问句)

4、我们学校是远近闻名的一所实验小学。(缩句)

5、花开了。(扩句)

6、奶奶回忆起过去的往事。(修改病句)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个人只要活得(),(),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讲究()。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3、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

4、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就会运载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和()。

1、按课文内容在语段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2、本单元的课文不仅文笔优美,还给我们做人的启示。语段()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想到理解与宽容;

语段()告诉我们诚实守信的人最富有;语段○

2让我们明白了。

八、阅读理解。

有一年,苏联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他10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看爸爸。儿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不久,就跟着妈妈回苏联了。春天,儿子栽下的花盛开了。高尔基看着窗下怒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意思是这样的: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小朋友,你喜欢这封信吗?我愿意每个朋友都能随时随地做好事,给别人留下像鲜花一样美好的回忆。1.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句作为文章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人文中的括号内。

①不仅„„还„„②不管„„都„„3.“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转折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递进4.“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含义是:

九、习作。

题目:XXX,我想对你(您)说 要求: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内容具体,字数不少于300字。

第四篇:语文S版第八册教案(第1-5单元)

1.种子(单一课)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在采集的树种中,有个小女孩较大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没: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五、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种子

种子

饱满

小姑娘

凝望

乌亮

虔诚

光泽

专注

教学后记:

2.只拣儿童多处行(单一课) 教材分析:

这是冰心60年代写的一篇散文.通过春游颐和园见到的活泼可爱的儿童,赞美了美丽的春光,赞美了充满活动的儿童.课文按地点的转换。课文文辞优美,既有写实,又有丰富的联想,适合于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句式,通过分辨事物和联想的训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进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板书: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教学后记:

3 钓鱼的启示(单一课)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捕捞鲈鱼到放鲈鱼,由“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而感到“沮丧”,到34年后,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的“我”,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字词,标自然段。

2.理解重点词语: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4.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

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初读理解 1.“启示”的意思是:

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在我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启示。 复习生词

1.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腮、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①“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②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 ③整读第三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不久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

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说这是为什么?

3.读5至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说出自己的理由请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

5.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① 出示:“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② 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

③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板书设计:

钓鱼

钓鱼------放鱼-------启示 教学后记:

4*爷爷的芦笛(单一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将课文。讲的是强强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在大海狂怒的夜晚,他非常恐惧,听到爷爷的笛声后,变得勇敢的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时间:第二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 婉转、 温润、 驱赶。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复习检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精读第

一、二段

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价。

(3)听录音轻声跟读。

过渡:看到了海边美丽的景色,听到了爷爷清脆的笛音,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是否就是强强此行的收获呢?

六、精读第

三、四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两段,想一想:“放心吧,爷爷,我不怕”与“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躯干得一干二净”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是不是前后矛盾?

2、指名说。

3、默读这两段,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用“——”画出能表现强强心情的句子。

4、指名读有关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一读你所喜欢的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二、继续精读第

三、四段

1、默读课文,画出你仍然不懂的语句。

2、指名说。

3、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议。

(3)听录音,轻声跟读。

4、指导背诵。

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背诵第7~~13自然段。

板书:

4*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一(综合课)

教材分析:

本百花园安排了“词语真有趣”、“读词语、说词语”“读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积少成多”、“阅读平台”“指南针”“能说活道”“笔下生辉”等训练。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时间:第二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训练本百花园安排了“词语真有趣”、“读词语、说词语”“读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积少成多”。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认识AABC的词语 (1)自由轻声朗读词语。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滔滔不绝

源源不断

栩栩如生 翩翩起舞

(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3)口头说词,必须用上AABC式。

四、将句子补充完整

(1)学生同桌互相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2)你注意到了画线的部分了吗?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五、读读背背

(1)

出示文中《四时田园杂兴》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全班齐背诵。

六、作业:

学习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语。 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训练“阅读平台”、“能说会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 指名口头说AABC的词语。 (2) 指名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二、阅读平台----《葡萄叶的梦》

1、指名分段朗读诗歌《葡萄叶的梦》,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2、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只要围绕“葡萄叶的梦”进行讲解都可以)

3、那么,葡萄也得梦是什么呢?

4、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由来。

5、知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读出对葡萄叶喜爱的情感。

6、全班一起朗读这首儿童诗歌。

三、能说会道-----话说寒假生活。

1、教师读题题目的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3、出示基本要求:

(1) 让我们在小组里交流,共同分享那美好的时光。

(2)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一个代表,向全班转述组内每个人发言中最精彩的内容。

(3) 看那个组的代表说得好,大家评一评。

(4) 各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四、写一写:寒假里的见闻或寒假里发生的一件事

五、学生作文,老师巡视指导

六、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们听。

教学后记:

5、古诗三首(单一课)

教材分析:

《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感受;《寒食》展示了寒食节长安街的迷人风光。《泊船瓜洲》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时间:第3 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无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6、桂林山水(单一课)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特点

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时间:第3 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 “静”“清” “绿”。)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 “奇”“秀””险”)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

二、

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走进丽江(单一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位于云南西北部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丽江,那里有吸引游人的“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白雪皑皑的玉龙山等,他以雄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纯朴的民风著称。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第四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 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8、五彩池(单一课)

教材简析:

本课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奇丽画面,在四川松潘藏龙山上,有许多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水池,池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再加上池周围树木花草的倒影,瑰丽多姿。多美的五彩池啊,真是人间仙境。 教学要求:

1、学习本文,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

(1)说说五彩池有些什么特点。

(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理解五彩池水的“奇异”之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第4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

8、五彩池

2、齐读课题。本文是一篇游记。

3、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一定觉得很新鲜吧?

这个五彩池在四川省的藏龙山上,那里的景色既奇异又美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五彩池的美景。

二、熟读课文

(一)读通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给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请个别同学分节读课文,注意“一亩”和“漫山遍野”两词的读音。

3、谈初读感受。

(1)五彩池给去游览的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奇异、美)

(2)这儿的“异”什么意思?(特别)

(二)熟读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反映五彩池的奇异和美的呢?如何给课文分段呢?分小组讨论

2、指名1人读第1节,1人读

2、3节,1人读第4节,交流问题。

理清结构:

课文从“池”和“水”两方面介绍五彩池的奇异和美,这两方面分别对应课文

的第2、3小节。按总分总结构可把课文分成三段。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3节;第三段:第4节。

三、精读课文

(一)提出突破口,重点分析第二节,自读,分小组讨论。

1、这节共有几句,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作者是怎样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写具体的?讨论,归纳。

板书:大大小小 形状各异

(先总后分,列举具体数字,对比,比喻)

3、默读课文,摘录描写五彩池形状的词语。

4、自读第二节,指名读,体会五彩池景象的奇异。

(二)自学第三节

1、第二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形状,第三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什么呢?

2、默读,找出五彩池的颜色有些什么特点?

板书:鲜艳多彩 变幻神奇

3、分小组讨论这节怎么把五彩池的特点写具体的?指名说。

造成五彩池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的原因是什么?读句。

(比喻,颜色丰富,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读课文第二段,归纳段意(摘词连句法)

(三)略读一三段

1、自读第

1、3段,归纳段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2、齐读

1、3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我们学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后,你有什么感想?

(培养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齐读最后一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8*、五彩池(游记)

(池)

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像葫芦 像镰刀

像脸盆 犹如盛开的莲花

(水)

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颜色(美)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二(综合课)

教材分析:

本百花园安排了“词语真有趣”、“读词语、说词语”“读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积少成多”、“阅读平台”“指南针”“能说活道”“笔下生辉”等训练。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时间:第4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训练1-4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 )蝶(

)水

(

)驶衣(

)

山(

)(

)才炼(

)

(

)色(

)布(

)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

21

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 千丝万缕 千真万确 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

笔下生辉---描写心中的校园风景线或未来的学校。 教学步骤:

一、 复习导入 背诵《渔歌子》

二、 能说会道----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一、笔下生辉------描写心中的校园风景线或将来的校园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 想一想:怎样把校园美丽的地方写具体呢?。 (2) 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总结

三、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四、作业

1、完成习作

22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教学后记:

9、卫星比武(单一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讲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课文介绍这几种人造地球卫星时,写法基本一致,先讲它的外形,再介绍它的功能,然后是自述本领。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教学目标:

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第5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喜欢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 教师出示卫星课件,学生观察卫星。 (3) 板书课题。卫星比武

(4) 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提出自学要求。

(1) 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 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 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 你读懂了什么?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学习情况

(1) 指名分段朗读

(2)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 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4) 指名认读生字. (5) 出示文中词语. (6) 学生认读生字

23

(7)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8) 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诉我们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各种卫星各显神通,为人类做出了人类巨大的贡献.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情境导入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2、学生交流汇报,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样子、用途)

3、自由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6、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五、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关于其他卫星,你有什么问题吗?

2、激励评价,上网查寻资料。

六、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设计:

24

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各显神通

贡献巨大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单一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微生物的创始人巴斯德如何征服狂犬病的故事。赞扬了巴斯德为造福人类,刻苦钻研、勇于实际的科学精神,同时说明了科学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光要下苦功夫,有时还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课文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巴斯德是怎样征服狂犬病的。重点讲述了巴斯德在人体上试验狂犬疫苗获得成功的艰辛过程。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

2.“搏”的右上最后一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

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时间:第5周 教学准备

1.巴斯德的有关介绍资料

2.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课件出示链接资料:

4.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7.板书:征服狂犬病

25

8.齐读课题:

9.理解:征服

10、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

(3)课件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

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

(2)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

课件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课件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

课件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

(3)书写生字。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或课件出示)

(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

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

2.交流认识。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

2、3自然段:

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

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数人”、“谈‘犬’色变”。

(2)学生互相评读。

[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

(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

26

(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

(3)你想怎样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 (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

(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研读感受: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

(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

(3)其他组评议、补充。

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五)总结:

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六)布置作业:继续查找、收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 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把办法。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复习、交流资料,写出防病措施。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二)归纳文章结构:

1.回忆文章写作顺序。

2.完成课后49页练习。

(1)自己完成。

(2)反馈定正。

(三)交流相关资料:

1.小组交流。

2.个人展示。

(四)汇报了解到的防治动物病毒传染的措施。

27

(五)积累词语

1.填写词语花篮。

2.交流自己欣赏的词语。

3.抄写词语。

(六)听写词语,反馈、纠正。 板书设计:

10.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科学研究

孜孜不倦

极度忧虑

挽救孩子

惊魂不定 惊心动魄

筋疲力尽

征服狂犬病 教学后记: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单一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调查报告,作者通过对小树死因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小树的死亡,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并且与集贸市场有很大的关系。最后提出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绿化成果。

本文结构条理清楚,各部分看似独立,其实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每一部分用一个过渡句来衔接,使文章浑然一体。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4.学习用“并且”造句。 教学重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

2.“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自行掌握。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时间:第6周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

28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 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认会。 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 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步量法、人为、订立、国槐、枯萎、集贸市场、适宜、垃圾、树坑、罚等 5.理清文章结构: 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采取点将提问(板书)的方法巩固识字。

四、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各部分结构顺序的安排,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贸、罚、垃圾。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回顾调查报告的结构组成:

(1)浏览课文,看看调查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

(2)板书: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3)引入学习:下面我们分别看看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

1、2自然段,思考:作者写调查报告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回答后板书: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情感变化。

[通过师生评议增加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以读带讲。] (3)导入:看到春天还嫩叶满枝的槐树,到了本该枝繁叶茂的盛夏竟悄然枯死,怎能不令人或不解呢?这正是作蛇蝎调查报告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看作者开始做了哪些事?

3.学习“调查”部分。

(1)默读这部分中1自然段,并划出作者调查过程中有哪些做法? (2)默读这部分中2自然段,并划出表示数字的词语。 (3)学生汇报所划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9

(4)老师根据学生体会归纳板书:

步量统计考察、拍照、画图、列举数据。——摆事实

4.学习“分析”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为什么要考虑这些?

(2)分析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5.学习“结论”部分

(1)小组讨论:作者得出的结论对吗?为什么?

(2)小组合作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得具有说服力。

6.学习“建议”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

(2)你还有什么更合理的建议?

(3)写一写,读一读,议一议。

[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思考:个部分间改变顺序行吗?为什么?

2.拓展学习:介绍关于调查报告的常识(什么是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等)

(五)学习用“并且”造句:

1.指名读课后练习的两个句子。

2.分析“并且”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3.仿照例句说句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收集一些调查报告,学习其结构。

3.收集关于环保的一些资料。

板书设计: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教学后记:

30

12*绿色的记事本(单一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小奥茨的老师发给孩子们一本“绿色记事本”,用来记录一些环保行为和想法。通过这种写环保日记的形式,让孩子们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并从生活中学习环保知识。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供、耗”等7个生字。

2、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学写环保日记。

3、教育学生保护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6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词。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生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事什么事?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学习提纲

(1)什么是“绿色记事本”?,它有什么作用? (2)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里记录了些什么?

(3)你认为他做的最“与众不同”的事情是什么? (4)小当娜煮鸡蛋的新方法你了解了吗?

(5)费格小朋友的什么做法让大人们都肃然起敬? (6)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

5、反馈学习情况。

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不用耗费大量的

31

木材。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板书设计:

12*绿色的记事本

材料:废纸

垃圾

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三(综合课)

教材分析:

本百花园共安排了五项学习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 “阅读平台”、 “语文大课堂”、“笔下生辉”等。

1、语海畅游-----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等内容。

2、积少成多---读背中外科学家的名言。

3、阅读平台---科学小故事《用冰取火》

4、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5、指南针---- 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6、教学重难点:

1、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间:第7 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积少成多”和“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注意点。 (1)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

(2)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

4、出示课本例子

5、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6、(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的练习。

32

7、反馈练习情况。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幻灯:

中外科学家的名言。学生读这组名言。

2、你还知道那些中外名言。 学生反复读诵及至能背。。

3、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4、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5、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用冰取火》,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1、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你喜欢科学小故事吗?为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四、作业 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南针“”语文大课堂“ 教学过程:

五、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六、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 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语文大课堂”是一次学以致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交际、分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调查报告。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确定调查主题,选择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落实调查任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做好课堂交流;写出调查报告。

(4) 想一想:怎样把收集材料呢?。 (5) 怎样把你你手机的材料进行整理。 (6)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总结

九、学生写调查报告,教师随堂指导

十、作业

33

4、完成习作

5、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6、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教学后记: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单一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十分美妙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祖国壮丽的山河。诗歌中写的是我站在祖国的地图前,心里感到无比幸福,因为祖国是一个巨大的摇篮,是一个宽阔而温暖的怀抱,我在这个温暖的怀抱里茁壮成长。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时间:第8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

沙漠 深褐 沼泽 湖泊 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34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出示课件:(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二、情境导入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诗歌。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四、学习诗歌

35

1.整体感知内容。

2、学习第一节

1)诗歌中写到了几种颜色?

2)为什么说“五颜六色”是形象的语言?

3)你知道祖国有多大,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学习第二节。

本节中作者用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比喻)

4、学习第三节。

蓝图是什么?祖国的蓝图是什么样子的?

5、学习第四节

问:为什么说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依偎在妈妈身边? 激励学生上网查找祖国各种情况。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首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2、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3、谈谈你今后要为祖国做些什么?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九百六十万

祖国

宽阔而温暖

妈妈的怀抱

宏伟的蓝图

教学后记:

14、陈嘉庚办学(单一课)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他十七岁时远涉重洋,一边打工,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国,兴办学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朗读法等。 教学时间:第8周

36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题质疑

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要办学、怎么办的?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课件: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

(1)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根据重点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爱国”?)

三、深入学习,感悟人物内心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陈嘉庚的语言、动作,把读的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2、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对妻子说:“„„。”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

(1)对比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嘉庚在南洋的生活,出示资料。

陈嘉庚能够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为家乡人民办学,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会怎样对妻子说?

4、填空:

课件:

陈嘉庚在海外拼命打工,是为了()。

四、深化体验,运用语言

1、如果你是集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会对陈嘉庚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又会说些什么?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语言。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今天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大家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37

二、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

1、理解字词

华侨

重洋

诚信

积蓄

耽误

欺侮

简朴

2、基础练习

(1)形近字组词

桥()

赚()

悔()

骄()

谦()

诲()

侨()

歉()

海()

(2)总结规律

三、指导写读后感

1、你认为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概括的说说。

2、文中陈嘉庚的哪些语言、行为最令你感动?小组交流。

3、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4、试着动笔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5、全班交流评改。

四、布置作业

以读《陈嘉庚办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4、陈嘉庚办学

辛勤劳作

有所积蓄

陈嘉庚

拼命赚钱

办学校

热爱家乡

诚信经营

源源不断

教学后记:

15、舞动的北京(单一课)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内容,并告诉我们,这个会徽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赞扬,国际奥委会也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本课地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祖国为荣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

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

38

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 9 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1)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2)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9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

板书设计:

15、舞动的北京

上部

传统印章

奥运会徽

成功

下部

北京2008

教学后记:

16、大使馆妈妈(单一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为人类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从上海陈飞机到布拉格,由于听不懂外语,手足无措的年轻人得到了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照顾,他顺利到达荷兰之后写了一封感谢信,称大使为妈妈,在信中也表达了自己云元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40

1、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2、通过角色转换,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源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帮助他之后的感激祖国的情感。

3、会认5个生字。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教学时间:第9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大使馆吗?(简单介绍大使馆)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课题)

(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文章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理解:爱戴安顿安慰举目无亲

2、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下面你们自己试着解答刚才的问题,想一想陈小龙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

3、学生读文,做批注。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在机场,陈小龙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他是什么心情?

2、身在异乡的陈小龙举目无亲,和当地的外国人语言也不通,就在此时他得到了大使馆的帮助,读读课文,想一想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当时陈小龙又是怎样的心情

3、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小龙顺利地登上了寻亲的飞机,当他见到了远在荷兰的舅舅并讲述这段经历时,他们的眼眶都湿润了,所以陈小龙写了这封信,感谢使馆的工作人员,但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呢?

4、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有祖国强盛了,我们才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幸福生活。

六、作业 给父母将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41

16、大使妈妈

大使馆-------像妈妈一样关心

陈小龙-------感激与爱戴,热爱祖国

教学后记:

百花园四(综合课)

教材简析:

本百花园安排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要求:

1通过本百花园的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锤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激发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2、通过能说会道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5、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6、笔下生辉----写“家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间:第9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4、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形近字。

5、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7、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朗读。

8、你发现了这些词的规律了吗?

9、你能找出这些词语吗?(学生自由交流,小组反馈。)

10、 出示幻灯:流离、工整、长短、黑白、真假、是非

11、 出示课本重的病句。 (1) 指导朗读句子。

(2) 学生修改病句,教师巡视,实时反馈: 第一句:把“宽阔”改为“辽阔”。 第二句:在:和“的后面添上”收听“ 第三句:把“云南孔雀“删掉。

12、 教师准备一些课外的病句,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42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5、展示我的采集本

6、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手机的资料多,教师适时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积极性,以及对体育的爱好。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我是中国人》,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3、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7、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8、当外国人嘲笑和侮辱中国时,吉鸿昌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9、说说你敬佩他的原因是什么?

10、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从小要树立坚定的信念,无论身在何处,都要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我们是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我们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作业

背诵《凉州词》

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十一、 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默写《凉州词》

2、展示收集的奥运会徽

十二、 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十

三、 教师读题目要求。

十四、 本次的联系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十五、 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图片、照片、资料等,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十六、 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十

七、 笔下生辉------写“家乡”

4、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5、反馈思考情况。

6、幻灯出示要求:

(7) 观察家乡的变化,抓住麽一方面,写一片赞美家乡的文章。

(8) 如果你认为家乡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设想一下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写一篇想象作文。

(9) 写的时候要之一观察身边的变化,如小河、街道、绿地、楼群,人们的吃、住、行、,及商店、超市等,还要了解一下它们的过去。 (10)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十

八、 总结

十九、 进行了刚才的讨论交流,大家对自己的家乡又有了深入的了解,大家一定会更加爱护自己的家乡,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 二

十、 作业

7、制定家乡的发展蓝图

43

8、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9、写一写你为家乡生态环境做的一件事。 教学后记:

17、莲叶青青(单一课)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在欣赏荷花的时候,想起了祖母来----祖国是十分爱惜莲叶的,她种的荷花下的工夫人是让人吃惊的,把冒尖的莲叶看成是新生的孙子。倒茶水让邻居进门欣赏莲叶,但是,当有个孩子需要莲叶治病的时候,祖母却大方地剪下了心爱的莲叶。 教学要求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时间:第11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44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1、学习课文第2段。

讨论:A 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 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C 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

D 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第3段。

A 出示提纲。B 让学生自学。C 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课文第4段。

A 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B 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7 莲叶青青

下大工夫

爱惜莲叶

守、欣、喜

让、欣赏

祖母分享快乐

倒贴茶水

乐于助人

剪叶治疮

念念有词

45

教学后记:

18、萧山杨梅(单一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看着杨梅就想起自己小学时代的一位金老师,金老师非常注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把学生引导一个新奇的天地,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的事。多么令人尊敬的老师啊,多么真挚的师生之情啊!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讲授法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时间:第11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 籍()()

初()()

阅()()

兼()()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46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杨梅图。

杨梅大家都吃过。“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经常、时常

意在理解文中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板书: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

[意在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

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

2.默读第

三、四自然段。

47

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⑴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评读。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关心学生。[板书:关心] 3.自读第

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

同桌互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齐读。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护学生。[板书:爱护]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四、课外延伸:

在众多的课外书中,金老师最早让“我”阅读的两本书是什么?

——《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从中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体会。

板书设计:

18 萧山杨梅

鼓励课外阅读

关心

感激

整理图书吃杨梅

爱护

思念

教学后记:

48

19、地震中的父与子(单一课)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文章结构:(1~4)儿子遇难→(5~23)抢救儿子→(24)父子拥抱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时间:第12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

49

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5、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

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板书设计: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 爱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教学后记:

50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b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guā péngzhuāng shì ruò lì xiāng qiàn

()() () ()

hé xiéfēngqùzhàolìguīcháo

()()()()

2、辩字组词。

耘()绩()撼()扰() 耕()渍()感()忧()

3、照样子,写词语。

又大又红(ABAC式)甜甜蜜蜜(AABB式)

二、能力训练。

1、用“”画出每组中不是一类的词语,写在括号里。(1)广场街道公园草原车站()(2)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杏花()(3)笋丝瓜西瓜黄瓜茄子()(4)鸡鸭子鹅狗鹌鹑()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上序号。 (1)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表端.庄。() A头;B开头;C项目;D端正;E平举着拿。 (2)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A通过邮局递送;B付托,寄托;C依附别人,依附别人的地方;D认得。 (3)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

A方向;B对着;C将近,接近;D偏袒。

3、下面的几个答案中,哪一个最能准确地表达作者喜爱秋天的原因,请在句后的括号里打“√”。 (1)因为秋天是农民和果农收获的季节。() (2)因为秋天是快乐的收获季节,是气候宜人和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的季节,是令人陶醉、令人怀念的季节。()(3)因为秋天是充满诗意的令人陶醉的季节。()

4、按要求写句子。

(1)修改病句:我确定她大约三十岁了。

(2)缩写句子。悠扬的歌声很快传到四方。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3)把句子写具体。

的五星红旗b春风吹醒了的小草,染红了

三、默写《乡村四月》并回答问题。

这首诗是代诗人所作,主要写了、景物,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和的赞美。

四、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1、《渔歌子》是代诗人写的,诗中描写的是春天的自然风光。,鸟鱼,在斜风细雨中来去,语言。

2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

3、一只母鸡,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

五、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所以,诗人写道“春风杨柳万千条。”

()你看,在那冰雪初融的时候,不是暗暗泛青的

柳芽首先把春意带到人间的吗?

()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 ()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将粒粒

柳芽抽成柳丝。

()它那轻盈婆裟的姿态,那迎风摇摆的树枝,那

青翠欲滴的细叶,不仅为桃杏增添了色彩,还给人们送来了春的气息。

六、判断正误。

1、《渔歌子》的作者是宋代诗人。()

2、“杂兴、兴奋、兴旺”,这些词中的“兴”字的读音都 相同。()

3、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

4、《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三首古诗词 都是描写乡村生活的。()

5、“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这是个比喻 句。()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猫头鹰

夜幕降临了,山林里静悄悄的。这时候,野鼠出来觅食了;猫头鹰躲在树干上,圆睁着大眼,左顾右盼,在寻找野鼠的踪迹。

猫头鹰那幅长相真怪:长着一副猫的脸盘,眼睛老是(张睁)得大大的,像两个玻璃球嵌在脸上,连那褐色的羽毛(班斑)纹也有点(象像)猫,因此人们叫它“飞猫”或“猫王鸟”。但是它并不是猫,只有看那柔软的两个翅膀,那锐利而灵活的两只爪子,才能(辩辫)出它是鸟。

猫头鹰是鼠的天敌。当它看到野鼠在田野东蹦西跳偷吃果实时,就拍打翅膀向下飞扑.(pū pŭ),几.(jǐ jī)乎没有点儿声响,就到了野鼠的头顶。野鼠刚惊觉.(jué jiào),已被利爪.(zhuă zhăo)逮.

(dăi dāi)住。猫头鹰连咬带啃,很快就把它吞食掉了。猫头鹰捕.(pŭ bŭ)鼠的本领特别高超,每只猫头鹰一年中可以消灭野鼠1000只左右,还吃掉无数的蝗虫、金龟子等害虫。

1、选择第二自然段中使用正确的字,打“√”。

2、查字典选择带点的字的正确的读音,把不正确的划掉。

3、用“”画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

4、根据下列解释,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写在括号中。 左看看,右看看()行动时留下痕迹()

上一篇:义务均衡发展汇报材料下一篇:语文版九年级期中试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