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三方协议

2022-08-30

第一篇:现代学徒制三方协议

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

甲 方(学校): 乙 方(企业):XX公司

丙方(学生、学生家长):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xx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甲乙丙三方应本着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促进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进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本着“友好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原则,确定在 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专业现代学徒制XX班,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与义务

1.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行业协会企业等单位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全过程。

2.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XX班”办班及相关研究项目开展所需经费。

3.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管理机构的筹建、学校工作人员的组成,教师队伍与专门管理人员的配备。

4.负责联系合作企业共同做好现代学徒制“XX班”的生源和招生计划数申报、生源资格审查、考核选拔与招录、转专业、学徒协议签订、中途学生(学徒)退出善后安排、补录等招生招工工作。

5.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的学籍管理、毕业资格审核、毕业证书发放等。

6.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校内学习日常管理。

7.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XX班”校内运行所需的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教学器材设备等。

8.负责组织购买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的在校责任险、学生意外伤害险等保险。

9.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相关各类经费的发放。

10.负责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支持和项目申报。 11.负责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二、乙方责任与义务

1 1.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全过程。

2.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管理机构企业方工作人员组成,带徒师傅与专门管理人员的配备。

3.负责协助学校共同做好现代学徒制“XX班”的生源和招生计划数申报、生源资格审查、考核选拔与招录、中途学生(学徒)退出善后安排、补录等招生招工工作。

4.负责制订招工选拔标准、学徒协议、劳动合同等。

5.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在岗工作(学习)的日常管理。

6.负责协助学校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论与技能课程及教材、共同做好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共同组织考核评价、共同进行项目研发与技术服务等。

7.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岗位技能考核评价标准等。

8.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XX班”企业运行所需的工作场所、工作设备等,保证每学期学生(学徒)在岗工作学习时间平均不少于一个月。

9.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企业技能培训所需的学习资源等。

10.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企业技能培训的组织与运行。 11.负责协助学校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12.负责学生(学徒)在企业岗位培训、实习、工作的人身财产安全。

13.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企业参与人员的津贴、交通费等费用的发放。

14.负责协助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支持及申报。

15.负责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验。

三、丙方的责任与义务

1.丙方应严格按照甲方和乙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安排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能。

2.丙方在学校学习期间,如因无法适应现代学徒制项目,提出转专业申请或退学申请,须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后方可转专业或退学。

3.丙方在校学习期间应服从甲乙双方的共同教育和管理,自觉遵守甲方制定的各项校园管理规定及各项教学安排,丙方在乙方公司实践教学期间,须遵守乙方依法制定的各项管理规定,严格保守乙方的商业秘密。

4.根据甲乙双方制定的考核标准参加考核,考核成绩与甲方组织的理论考试拥有同等效力,并归档作为后期选优参考。

5.丙方在规定年限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

2 发给丙方入学专业的毕业证书。

6.在学习期间,丙方如有以下行为,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共识后有权将丙方劝退,由此产生的后果由丙方自行承担(1) 在实践期间违反国家法律法规;(2) 丙方不服从甲乙双方共同制定的教学安排;(3)严重违反甲方学生管理制度或乙方相关管理规定、劳动纪律。

7.丙方在乙方的实习期间的薪资,另行签订协议。

四、其它事项

1. 甲方、乙方、丙方违约,各自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2. 对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甲乙双方应当本着相互尊重、互相谅解的原则友好协商解决。

3. 甲乙双方有关现代学徒制“XX班”人才培养的详细要求及具体计划,由双方专业人员另建附件。

4.甲乙丙三方有关薪资和录用方面的详细要求,由三方人员另建附件。 5. 本协议未尽事宜,三方另行协商解决。

6. 本协议一式三份,三方各执有一份,三方签(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 (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日期:

日期:

丙方(学生):

学生家长:

日期:

第二篇:现代学徒制试点 学校、企业、学徒(学生)安全协议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 神木市鑫义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现代学徒制试点 学校、企业、学徒(学生)安全协议

甲 方(学校): 乙 方(企业): 丙方(学徒):

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适应性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坚持技能为本、能力为重,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1.甲乙丙三方已经清楚了解《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内容和相关制度,并愿意配合开展学徒的培养。

2.甲乙双方共同承担学徒的教育管理任务,为提高学徒的岗位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进行合作教学和教育。

3. 甲方根据乙方所能提供和承担的专业岗位、数量和对应岗位带教师傅人数,向乙方派遣学徒。学徒期为2017年12月11日至2018年10月31日。

4. 学徒要遵守甲方和乙方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甲方和乙方的安排和管理,听从指挥,没有特殊事情不能随意请假,工作中要任劳任怨,能吃苦耐劳,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岗位技能训练计划虚心学习各项岗位技能,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

5. 学徒在工作期间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工艺流程,如出现因学徒不听从安排、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等导致的意外事故和问题,应按《安全措施与违纪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6.学徒期间,上班的安全有企业负责,下班后生活完全由本人及家长负责。 7. 学徒期满后,对学徒期间所训练的岗位技能进行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学徒不能毕业,由甲方进行召回。

8. 学徒期满后,对学徒、甲乙双方、具体参与的指导教师和带教师傅举行评优活动进行奖励,甲方对优秀学徒向企业优先推荐,乙方对优秀学员有优先留用权。

9.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 (签字盖章) 乙方: (签字盖章)

丙方(学徒及家长):(签字)

年 月 日

第三篇:学徒制三方职责

1.企业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是:

(1) 企业根据现代企业岗位需求与学校一起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带徒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

(2)企业选拔烹饪技术骨干、地方特色菜品技艺非遗传承人、中国烹饪大师等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带徒师傅,参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教学方案等的制定与实施,担任带徒师傅(导师)。

(3)企业参与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按餐饮企业的岗位要求和用人标准通过面试的形式录取学生。

(4)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学徒的教育教学管理任务,为提高学徒的岗位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进行合作教学和教育。企业负责提供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训、生活等场所以及实训所需的原材料。

(5)企业要重视学徒实习与生活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的人身、交通等安全。

(6)遵循教育规律,在学生学习期间不能按企业的员工要求来安排学生的生产任务,特殊情况下需要加班须事先声明。

(7)建立奖惩制度,赏识和鼓励企业中那些为学徒制人才培养而付出的管理人员、师傅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8)校企双方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对于计划的执行情况、计划的中途变动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

(9)企业参与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毕业评价。

(10)学徒期满后,在本人自愿的情况下,企业对于表现优秀的学徒具有优先留用权。

(11)积极接纳合作学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在岗学习。

2.学校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是:

(1) 学校明确需要培养的具体内容和要达到的目的,协同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带徒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 (2)参与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按餐饮企业的岗位要求和用人标准通过面试的形式录取学生。

(3)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学徒的教育教学管理任务,为提高学徒的岗位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进行合作教学和教育。学校提供素质优良的教师承担起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

(4)鼓励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到企业进行在岗工作,指派教师到企业参与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并和企业、师傅进行充分交流,进行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改革实施学徒制专业的课程,使之更适合于学徒制教学;

(5)校企双方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对于计划的执行情况、计划的中途变动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

(6)改革管理方式和手段,构建适合学徒制下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管理体系等;

(7)重新分配教学时间,为教师在学校内外完成项目和合作,以及为学生从事实习活动提供机会。

(8)建立奖惩制度,对学徒、下企业教师和带教师傅举行评优活动,对于优秀的带教师傅、下企业教师和学徒按相关奖惩制度进行表彰和奖励。

3.行业协会、家长和学生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是:

(1) 行业协会专家根据行业需求参与、指导学校和企业研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指导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带徒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

(2)行业协会聘请行业专家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对教学成果进行第三方评价。

(3)行业协会组成专家小组和学校、企业一起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行业协会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4)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顾虑,积极引导并支持孩子到企业进行实践(半工半读);

(5)学生应按照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的培养方案,积极参加学习和实习,自觉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履行相应的职责,在企业实习期间要遵守安全制度。

第四篇:现代学徒制内涵

(一)现代学徒制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师带徒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地教,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的界定。一般认为制度化的学徒制出现在中世纪,“学徒制”一词始用于13 世纪前后[1]。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各国自有手工业生产开始,便逐步形成了本国特有的“学徒制”。由掌握某类技艺和经验的“师父”直接将技术手把手传授给“徒弟”,这也就是早期的职业教育雏形。由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等的影响,各国的学徒制在后期发展时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各国对于现代学徒制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例如澳大利亚以“TAFE”为基础的新学徒制、英国的“青年训练计划(即YTS)”等等,他们都寻求到了本国职业教育发展与传统学徒制的最佳结合点,作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因此,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是学校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的产物,与传统学徒制相比较,它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和法律保障,并具有产教结合的培训方式。

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是在2011 年,是基于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在政府的引导下通力合作,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师父带徒弟”的形式来培养人才的过程[2],由江西省新余市进行了试点。 “学徒制”指以师傅带徒工为主要形式,以某行业或职业的知识技能学习为内容,徒工可因劳动获得某种形式回报的职业教育形态。工业革命使得传统的学徒制无法适应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规模需要,学校职业教育由此飞速发展并占据了职业教育的主要舞台。但学校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脱离以及职业教育课程“学问化”等一些根本性问题[1],不可避免地使学校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企业界、教育界以及学生的质疑。与此同时,人们在研究德国战后经济迅速腾飞的原因时发现,其致胜的秘密武器之一,就是以“双元制”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而“双元制”恰恰是一种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的新的学徒制形态。

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和效仿德国“双元制”来发展本国的职业教育。1983 年,位于瑞士巴塞尔的社会政治学协会最早提出了将学校教育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新型学徒制模式。20 世纪80 年代末,西欧各国纷纷改革学徒制,相关立法、政策和项目层出不穷。英国于1993 年推行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在1996 年推行新学徒制,美国和加拿大也从1990年开始进行学徒制改革实践。由此,学徒制以全新的面貌获得了发展。

(二)现代学徒制度的内涵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西方有关国家实施的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发展[2]。从广泛意义上看,二战后出现的以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等为典型,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形态都是现代学徒制[3]。这种职业教育制度很好地实现了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校企合作)、受教育者的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工学结合),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和养成职业态度,适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而得以迅速发展。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

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质和特征是“跨界的教育”[2],这是基于对高职教育功能定位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刻理解。

笔者认为,现代学徒制是实现高职教育功能定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主要体现在“高等性”与“职业性”两个属性上[3],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等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办学功能,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管理等办学行为。无论是传统学徒制还是现代学徒制,都是以职业实践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 充分地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属性,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的外在价值。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应是“应职教育”。近些年,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过多地强调社会需求,过分地强调了职业岗位对人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较多地关注了教育的外在价值, 忽视了教育的内在价值,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的畸形发展。所以,在实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应在凸显高职教育“职业性”而实现教育外在价值的同时不失其“高等性”,从而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因此,必须赋予现代学徒制新的内涵,核心思想是回归教育本质,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兼顾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的需求,这是高职教育的内在价值所在。高职教育内、外价值的整体实现,形成高职院校特有的带有地方或行业烙印、融入先进行业企业的文化特质,这是“跨界”教育特有的文化特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则是这一文化特质的集中体现,而现代学徒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典型范式。

现代学徒制不仅从机制体制上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变革,而且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养成贯穿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它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培养过程遵循针对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相融合,具有较强的个人价值取向,更加符合人的发展需求。现代学徒制以职业为导向,通过系统设计,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 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的人才培养 观[4]。理论和实践的系统贯穿以及学习和工作的相互交替,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真实的工作岗位去实践,到实际工作中去磨练,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且提供了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养成的机会,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现代学徒制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其内在的逻辑体系和运作流程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这种“工”与“学”的交替、将工作与学习相融合的教育模式的建构和发展,使高职院校面向整个社会统筹教育资源,通过职业教育思想的确立、教学理念的变革、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模式的变化、校内外基地功能的拓展、教学团队的结构优化、多元评价体系的完善、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协同发展, 进一步丰富了高职教育的内涵,有效地实现了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这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本质特征赋予现代学徒制的新内涵。([2] 王振洪.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独特性与建构路径[N].中国 教育报,2010-09-23. [3] 郑南宁.教育的内涵和质量[N].光明日报,2012-04-11.)

一、现代学徒制的概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的传承和发展,是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有计划地接受学徒教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将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形成“教师+师傅”的教育新资源,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搭建平台。如图1 所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学徒教育的结合,受教育主体具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

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的,传统学徒制是徒弟在师傅的口传身授的指导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在继承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学校职业教育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学徒制实行交替式培训和学习, 学生一般需用2/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约1/3 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将职业学校中的理论学习与企业中的实践锻炼相结合,主要突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可以得到上岗前的良好锻炼,提前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为以后 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此外,现代学徒制中,学生即学徒工,政府规定学徒在企业接受培训期间不但不缴纳学费,而且还享受学徒工资。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经济独立性,真正解决了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学生的后顾之忧。这种强调在真实的工作背景中以经验活动学习为主的现代学徒制已成为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为进一步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都在积极寻求与发展适合本国特点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美国的“合作教育”等。

第五篇:现代学徒制介绍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潘有崇

一、涵义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注重人的个别差异,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二、起源及发展

职业技能培训与教育的前身即为学徒制。学徒制源于英国,1563年英国首次通过正规的条例与监督立法的形式对学徒制正式规范化。1993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现代学徒计划,目的是为了帮助青年人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平稳过渡,改善熟练工的市场供给状况,并把学徒培训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结合起来,使学徒培训的质量评价有了可靠的依据。之后,这一计划在英国迅速推广和成熟,期间英国将学徒制改办职业学校教育,近年又复归新学徒制。

学徒制节约了教育培训成本,提升了劳动力技能素质,受到行业企业欢迎,许多国家对学徒制进行了探索和应用。德国一直坚持把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支柱,为本国工业化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强的保障;瑞士中职学校新生,先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才能注册入学,每周在企业顶岗实习和在校学习的时间大致为6:4甚至7:3。除此之外,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奥地利等学徒制度都富有特色,成就斐然。

三、中国的现代学徒制

近年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办学进行现代学徒

制试点。中国正面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学徒制肯定是产业升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代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2011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国家试点推进会上,鲁昕反复强调这一点。

新余市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之一。从职业教育“新余现象”之后,现代学徒制的“新余试点”再次引起全国职教领域的广泛关注。2010年,新余出台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希望通过两年的努力,探索建立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实现国家案例的现代学徒制体系,将新余建成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示范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区。

四、现代学徒制运作模式

1、总纲

围绕一个标准,签好两份合同,用好三块资金,解决四个问题(企业招工难、企业用工稳定、劳动者收入、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企业为“订单”班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还要根据学院教学计划,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和培训专业教师,担任顶岗实习学生的“师傅”,给予他们技术指导,优先接收学校的毕业生。学校则承担企业部分员工的培训。

2、模式

(1)招生即招工。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培养和就业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和协议就业,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开始进入企业带薪学徒。

(2)招工即招生。企业新招收的熟练工人,在进入企业上岗之前,全部安排进入职业院校接受企业文化等岗前培训;招收的非熟练员工,须与员工签订培训合同,并根据员工意愿,选择职业院校就读,修满学分后职业院校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

(3)上课即上岗。学校实行灵活学分制,进入职业院校的企业员工,不固定学习时间和期限,随到随学,修满学分为合格。学历教育学生,也可以根据企业订单要求,灵活安排学习,传统的寒暑假和双休日作息制度被打破;建立课堂、实训车间和实习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半工半读,工学结合。

(4)毕业即就业。学生在学徒期间,如果学徒和企业双方满意,即可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学徒毕业后即可正式录用为企业员工。

3、保障

主要从制度、资金等方面建立三个关键的职业教育新机制,保障现代学徒制的推行。

(1)就业准入机制。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优先录用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人员,无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

(2)考试考核机制。建立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综合考虑学生学习阶段的各方面表现,突出思想道德、技能素质、职业发展等的权重,动态考核。

(3)激励补偿机制。国家出台政策,政府筹措资金,各项奖励和优惠政策向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倾斜;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院校,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职教经费扶持;对学徒每人每年进行奖、助学金补助,企业对学徒核发学徒工资。

上一篇:新方法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消防安全动员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