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人才协议

2022-08-30

第一篇:现代学徒制人才协议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考核机制论文

摘要:对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来讲,因其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与普通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差异,故其对人才培养的考核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本文从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考核方法等方面对现代学徒制下人才培养考核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考核;机制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向,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具有鲜明行业企业特色的职业技能人才。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在培养过程中进行严格规范的考核是必要的保障条件。本文主要就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人才培养考核机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现代学徒制区别于普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

1.培养目标的明确性。现代学徒制因为在招生招工和组班之前企业和学校、学生就分别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和培养协议,对于培养的学徒的工作单位、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培养目标清晰而明确,而普通职业教育无法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企业、岗位和具体的工作内容预判,对人才的培养只能根据专业对工作岗位大致明确。2.培养主体的双元性。对于普通职业教育来讲,学校是唯一的人才培养主体,部分校企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能或多或少承担一定的人才培养工作,但不是人才培养的主体。而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和学校一样承担人才培养主体责任,和学校一同承担学生培养的任务。3.培养过程的复杂性。对于普通职业教育来讲,人才培养主要在学校完成,只有在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才由学校转移到企业。而对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因为是双元育人,企业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较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提前介入,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学生需要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学场所转换,培养过程远较普通职业教育复杂。

二、普通职业教育考核机制的不足

1.考核标准制定主体的单一性。在考核标准制定方面,普通职业教育主要通过课程标准来规范考核内容、方法和手段,而课程标准制定主要以学校为主,行业企业参与的程度一般较少,考核标准制定的主体较为单一。在这种情况下,相关课程的考核内容、方法和手段存在着与行业企业发展脱节的可能性,考核内容和方法常常出现落后于行业企业发展的情况。2.考核主体的单一性。在考核主体方面,普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考核主要在学校完成,一般都是由承担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后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主体较为单一,有时存在即使同一门课程,如果考核主体不同,其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均存在差异的情况。3.考核方法单一性。在考核方法方面,普通职业教育的考核方法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探索,比如重视过程性考核,加大过程性考核在考核结果中所占比重,但不可否认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方法还比较普遍。对于相当多的课程,许多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笔试形式,考核方法较为单一,考核质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构建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考核机制

组建多元参与的考核标准制定小组。考核标准是教学和考核的基本参照物,考核标准的制定应当尽量客观、规范、全面,既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又能反映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变化和需求。考核标准制定应由行业、企业和学校三者共同制定,由行业主导,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因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会更多地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在考核标准制定时应充分听取和尊重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合作企业作用,将企业对所需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体现在相关课程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上。

2.制定符合现代学徒制特点的考核标准。

(1)单门课程的考核。专业课程体系所列各门课程是教学组织和实施的基本单位,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课程标准,规范考核的必要内容。对于现代学徒制而言,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会体现较强的行业企业特点,其教学组织和实施多由企业指导师傅在企业生产经营岗位上完成。这些课程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也应当和普通班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差异。

(2)综合性考核。综合性考核是指对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考核或职业综合能力的考核,如一些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一些合作企业在学生培养工作完成后对学生进行的入职考核也是综合性考核。对于这类考核的侧重点,应重点放在综合技能考核上,考查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应用能力。

3.完善符合现代学徒制特点的考核方法。对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制定考核方法和程序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职业能力考核为导向。对现代学徒制人才考核应以职业能力考核为导向,对于笔试和口试都要体现能力导向,对于专业特色较为明显,能够以技能操作进行考核的课程尽量以工作任务和技能操作作为考核方法和手段,减少笔试和口试考核的比例。

(2)以过程考核为导向。在考核程序方面,应以过程性考核为导向,增加考核的维度,如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考核,力争全面客观地考核和评价学生。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增加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尽量减少试卷式考核的比重,避免以一份试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对于企业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课程,应当在企业具体的工作场景和生产环境中进行考核。

(3)以证书考核为导向。为了提高考核的规范性,一些课程和考核内容如有较为规范和成熟的证书,则可以以证书考核为导向。还有相关专业课程,如有成熟的技能证书,则课程考核与证书考核相结合,或以证书考核代替课程考核。

4.构建符合现代学徒制特点的考核主体。

(1)巩固学校在考核中的主导地位。学校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主体,在人才考核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于学校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课程,学校承担主要考核责任,学校在考核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特点,吸收企业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优化考核方法。对于以企业承担主要任务的课程,学校在考核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教学质量和考核效果。

(2)发挥企业在考核中的作用。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主体之一,承担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很大一部分课程是在企业完成教学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企业在考核中的主导作用。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相关课程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由企业承担考核的主要职责,企业师傅以及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当成为对学生(徒)考核的主体。

(3)适当引进第三方独立考核机制。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考核是现代学徒制学生考评的发展方向,体现了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条件比较成熟的行业和专业可以适当引进第三方独立的考核机制,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如引进行业权威证书,通过证书的考取检验学生的相关专业课程的技能掌握水平和程度。

5.规范考核结果的应用。

考核结果应用对于体现考核的严肃性、发挥考核对学生(徒)的学习导向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学徒制学生的考核结果应当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评奖评优活动。作为评判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应用于鼓励学生的各级评奖评优活动中,如三好学生、学校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等,充分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作用。

(2)企业入职和定岗依据。对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考核结果应该作为企业入职和定岗的依据。为学生设定入职和定岗的门槛,只有通过考核,达到入职和定岗的门槛,毕业后才能够到企业入职。对于相关考核不达标的学生(徒),不能顺利入职,引入必要的淘汰机制。以此来督促学生学习,确保学习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合作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培养程序相对复杂,这就要求有区别于普通职业教育的考核机制与之相适应,在制定考核内容,对学生考核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双主体育人的特点,企业要全面参与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的制定,和学校一起承担学生的考核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校企共育现代学徒制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贺亮明.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3).

[3]高永梅.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多元化评价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2015,(26).

[4]马庆华,邵勇,朱进军.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践行难点及考核形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

第二篇: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

甲 方(学校): 乙 方(企业):XX公司

丙方(学生、学生家长):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xx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甲乙丙三方应本着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促进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进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本着“友好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原则,确定在 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专业现代学徒制XX班,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与义务

1.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行业协会企业等单位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全过程。

2.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XX班”办班及相关研究项目开展所需经费。

3.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管理机构的筹建、学校工作人员的组成,教师队伍与专门管理人员的配备。

4.负责联系合作企业共同做好现代学徒制“XX班”的生源和招生计划数申报、生源资格审查、考核选拔与招录、转专业、学徒协议签订、中途学生(学徒)退出善后安排、补录等招生招工工作。

5.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的学籍管理、毕业资格审核、毕业证书发放等。

6.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校内学习日常管理。

7.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XX班”校内运行所需的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教学器材设备等。

8.负责组织购买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的在校责任险、学生意外伤害险等保险。

9.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相关各类经费的发放。

10.负责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支持和项目申报。 11.负责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二、乙方责任与义务

1 1.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全过程。

2.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管理机构企业方工作人员组成,带徒师傅与专门管理人员的配备。

3.负责协助学校共同做好现代学徒制“XX班”的生源和招生计划数申报、生源资格审查、考核选拔与招录、中途学生(学徒)退出善后安排、补录等招生招工工作。

4.负责制订招工选拔标准、学徒协议、劳动合同等。

5.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在岗工作(学习)的日常管理。

6.负责协助学校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论与技能课程及教材、共同做好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共同组织考核评价、共同进行项目研发与技术服务等。

7.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岗位技能考核评价标准等。

8.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XX班”企业运行所需的工作场所、工作设备等,保证每学期学生(学徒)在岗工作学习时间平均不少于一个月。

9.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企业技能培训所需的学习资源等。

10.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企业技能培训的组织与运行。 11.负责协助学校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12.负责学生(学徒)在企业岗位培训、实习、工作的人身财产安全。

13.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企业参与人员的津贴、交通费等费用的发放。

14.负责协助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支持及申报。

15.负责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验。

三、丙方的责任与义务

1.丙方应严格按照甲方和乙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安排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能。

2.丙方在学校学习期间,如因无法适应现代学徒制项目,提出转专业申请或退学申请,须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后方可转专业或退学。

3.丙方在校学习期间应服从甲乙双方的共同教育和管理,自觉遵守甲方制定的各项校园管理规定及各项教学安排,丙方在乙方公司实践教学期间,须遵守乙方依法制定的各项管理规定,严格保守乙方的商业秘密。

4.根据甲乙双方制定的考核标准参加考核,考核成绩与甲方组织的理论考试拥有同等效力,并归档作为后期选优参考。

5.丙方在规定年限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

2 发给丙方入学专业的毕业证书。

6.在学习期间,丙方如有以下行为,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共识后有权将丙方劝退,由此产生的后果由丙方自行承担(1) 在实践期间违反国家法律法规;(2) 丙方不服从甲乙双方共同制定的教学安排;(3)严重违反甲方学生管理制度或乙方相关管理规定、劳动纪律。

7.丙方在乙方的实习期间的薪资,另行签订协议。

四、其它事项

1. 甲方、乙方、丙方违约,各自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2. 对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甲乙双方应当本着相互尊重、互相谅解的原则友好协商解决。

3. 甲乙双方有关现代学徒制“XX班”人才培养的详细要求及具体计划,由双方专业人员另建附件。

4.甲乙丙三方有关薪资和录用方面的详细要求,由三方人员另建附件。 5. 本协议未尽事宜,三方另行协商解决。

6. 本协议一式三份,三方各执有一份,三方签(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 (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日期:

日期:

丙方(学生):

学生家长:

日期:

第三篇: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作者:施胜胜 张卫平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7期

作为实践性和技能性突出的中职烹饪专业,构建起“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势在必行。它既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学徒制的种种优势,又切合了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对烹饪中职教育在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进行了革新,呈现出许多优于其他培养模式的创新特色。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现代学徒制是在校企深度融合下,探索对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其根本意义在于:学校和企业在职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现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共同育人、风险共担。

1.有助于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把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也重视专业素养和从业技能的训练,增强了“学校+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有效化解了人才供需矛盾,也缓解了企业的“用工荒”。

2.有助于探索高技能烹饪人才培养体系

在烹饪中职教育中实施现代学徒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二是“教、学、做”为一体,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紧密结合,。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与浙北大酒店学徒制试点“浙北烹饪精英班”,根据双方制定的培养方案,试行工学交替学习,即对学徒制培养学生实行分时段交叉的理论和技能教学,实现教室与厨房、学校与企业的融合;试行两种考核评价方式,即学徒制培养学生要接受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考核评价,考核合格的学生由企业招收为正式员工。

3.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

通过“教”可以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掌握并运用一定的烹饪技艺。不仅如此,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能使企业提早介入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路径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传授专业理论和烹饪技能的同时,尤其需要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师傅”通过讲述自己和周边的一些真实案例来启发并告诫“徒弟”们,使参与学徒制

学习的学生“懂行规、有厨德”,徒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师傅的“认同作用”,感受着来自师傅德艺的熏陶和影响,有助于学生提早适应和习惯企业环境,提早接受企业文化,加深学生对企业的感情,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这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重要特点。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框架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是学校和企业双元培养,学生具备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师资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培养任务的一种教学制度。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中职烹饪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餐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现代学徒制”旨在通过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坚持“厨德立人、厨艺立身、厨技立业”,使学生成为一名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基本功扎实、烹调技艺娴熟的现代厨师。

2.培养内容

(1)培养思路。现代学徒制是以学生为主体对象,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素质和烹饪技艺培养为基础;坚持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2)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在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适合企业的项目课程。与此同时,现代学徒制模式要求理论与实践课程相互结合、交叉进行,其中实践实习课程应该占总课程的1/2以上,力求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听从师傅的指导,在“做”中学到更多实践技能。

(3)工学交替。在现代学徒制中,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目前可采用“1.5+0.5+1”的形式。即:前两年主要在中职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第一学期以“企业体验”为主,第二学期开始“项目实训”和“轮岗实训”,采用“三天在学校、两天在企业”或“两周在学校、一周在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而定)的学习方式,其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实训的内容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最后一年到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3.培养方式

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亮点在于对传统培养方式的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克服以往师生关系中“一对多”的弊端以及实习时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发挥传统“师徒关系”中“一对一”的充分培养优势,让学生学到更多技能,有利于提高中职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

现代学徒制实施有一套标准的教学工作流程:提出学徒制教学改革方案→成立学徒制工作小组→聘请烹饪师傅→师傅专业技能表演→确定学徒名单→与师傅签订培养协议→公开隆重的拜师大典→实施学徒制教学→学徒制教学期中检查及研讨→学徒制教学期末检查及研讨。“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主要采用专业教师和烹饪师傅双管齐下,学校与烹饪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负责提供和挑选资深烹饪厨师作为学生的“师傅”,学校赋予“师傅”们一定的教育教学权利和义务,也对他们进行考核和监管。每个师傅需要带限定数额的学生,师徒比例不能过大,以免影响培训质量。烹饪师傅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编讲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带领学徒深入行业一线学习调研。同时配备专职班主任或指派若干指导教师跟随,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和安全情况。

4.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是衡量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考量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学生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标尺。接受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要接受双重考核,既要接受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也要接受企业师傅的考核评价。

在考核评价方式上,采取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考核评价内容上,除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外,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资格认定考试、毕业宴席设计和制作,以及参加各类全国、全省烹饪技能大赛等项目的综合评定,考核合格者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由企业招收为正式员工。这种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也为其今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

1.选好企业是前提

中职招生之前,在紧密合作的企业中选择实力强、资源丰富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由合作企业直接参与招生工作,按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面试的形式,根据学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这些学生(学徒生)就相当于该企业的“后备员工”,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随着学徒制的不断推进,笔者所在的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就规定:今后就读中职学校的新生,先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才能注册入学,或者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方可入学就读学校与浙北大酒店合作举办学徒制试点“浙北烹饪精英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签好协议是保证

在实施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学校与企业要签订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学生(家长)要与企业签订三年的学徒协议,在协议中要进一步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各自的职责。学校重点负责培养方案制定、教师和师傅的聘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日常管理工作等;企业重点负责学徒招

生、师傅选聘、带徒传艺、学徒聘用等;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和企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习和实习,自觉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在企业实习期间要遵守安全制度。

3.聘好师傅是核心

要使学徒制真正发挥作用,承担师傅职责的人员必须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资深人士,因此,企业和学校应通过相关制度,对师傅的选聘、指导等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荣誉激励,并对师傅的工作教学业绩进行有效评价。一方面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给师傅颁发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可以进行优秀师傅评选,增强师傅的社会责任感和带徒育人意识。

4.建好机制是关键

为使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顺利成功运行,校企合作双方应构建起组织机构、经费保障和表彰奖励等机制。一是组织机构。建立由学校领导、企业主管、专业教师组成的学徒制工作小组,主要是负责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学业的评价等等;同时,该小组还要负责选派优秀的厨师担任学生的导师(师傅),一般一个师傅不宜超过三个学生。二是经费保障。师傅既要承担企业工作任务,又要在技术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承担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要使学徒制取得良好效果,师傅必须全力参与,其培训和指导经费必不可少;另外,学生在企业的实习经费也要有一定补贴。校企合作双方应从各自的职责范围出发,分别承担其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有关费用。三是表彰奖励。企业应建立师傅带徒弟的补贴金和表彰优秀师徒的制度,奖励培育有方的师傅和成绩优异的学徒。

第四篇:现代学徒制试点 学校、企业、学徒(学生)安全协议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 神木市鑫义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现代学徒制试点 学校、企业、学徒(学生)安全协议

甲 方(学校): 乙 方(企业): 丙方(学徒):

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适应性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坚持技能为本、能力为重,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1.甲乙丙三方已经清楚了解《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内容和相关制度,并愿意配合开展学徒的培养。

2.甲乙双方共同承担学徒的教育管理任务,为提高学徒的岗位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进行合作教学和教育。

3. 甲方根据乙方所能提供和承担的专业岗位、数量和对应岗位带教师傅人数,向乙方派遣学徒。学徒期为2017年12月11日至2018年10月31日。

4. 学徒要遵守甲方和乙方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甲方和乙方的安排和管理,听从指挥,没有特殊事情不能随意请假,工作中要任劳任怨,能吃苦耐劳,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岗位技能训练计划虚心学习各项岗位技能,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

5. 学徒在工作期间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工艺流程,如出现因学徒不听从安排、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等导致的意外事故和问题,应按《安全措施与违纪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6.学徒期间,上班的安全有企业负责,下班后生活完全由本人及家长负责。 7. 学徒期满后,对学徒期间所训练的岗位技能进行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学徒不能毕业,由甲方进行召回。

8. 学徒期满后,对学徒、甲乙双方、具体参与的指导教师和带教师傅举行评优活动进行奖励,甲方对优秀学徒向企业优先推荐,乙方对优秀学员有优先留用权。

9.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 (签字盖章) 乙方: (签字盖章)

丙方(学徒及家长):(签字)

年 月 日

第五篇: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当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本文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切入点,在分析国内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了当前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双主体;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当今世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开始在国内许多职业院校试点。根据欧盟发布的题为《就业及社会状况评论2012》报告,27个欧盟成员国中,在中等教育阶段开展了严格意义现代学徒制的国家有24个,14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层面开展了广泛意义现代学徒制。世界其他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我国十分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提出: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学校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化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标志着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入了实质推进的阶段。

1.现代学徒制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0世纪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并有明确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一直处于不断地增长与创新之中,在不同的国家体制与背景下,其实现形式也不同,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纷纷开展了新的学徒制改革,相关的立法、政策和项目层出不穷。根据培养形式和学徒学习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德国“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模式、瑞士的“三元制”和美国“合作教育”模式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也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国家战略层面具有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形成了多元参与的利益相关者机制,形成了校企联合为主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具有合法的双重身份,教育培训具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形成了广泛性、综合性和开放性教育性质。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共同发展趋势:学徒的对象不断扩大,并从传统行业向广泛的职业领域扩张;学徒制项目层次呈现的阶梯化和模块化;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基础理论与行业通用技能的培养;学徒制与正规教育系统走向融合;出现相对成熟的第三方培训与中介机构。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经历了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种实现形式,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能型实用人才,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的调整与升级,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对岗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其根本原因是人才培养过程没能真正实现产教融合。21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国内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实践。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现在实行的“现代学徒制”多是对西方“学徒制”的引鉴,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还是停留在学校本位的教育模式上,尽管高职教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开展顶岗实习、实施订单式培养等,但所有这一切,基本上都是学校组织,企业参与。这种培 养的人才是否学以致用,是否满足企业需要,是否真正具有岗位职业能力,还值得探讨。

2.构建校企“双主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1)依托职教集团,搭建“政校企行”协作的现代学徒制实施平台。发挥职教集团优势,选择部分知名企业或者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面对面”、“点对点”,在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搭建紧密合作的校企共建、衔接培养平台。完善学徒培养管理机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构建由政府引导、行业引领、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2)分段培养、协同育人,构建校企“双主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思路,实行分段式,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基于校企“双主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学期每学期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专业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同时到签约企业见习或实习1-2周进行专业文化或基本职业技能训练;第

三、四学期每学期到企业进行2-4周的专项技能训练;第五学期在签约企业进行主要岗位轮岗实训;第六学期到签约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制为三年的专业,学徒总的学习时间(含顶岗实习)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实施企业班组管理模式的班级,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1个师傅可以带2-5个徒弟,分组学习,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每个轮训岗位所需要的技能。

(3)校企共建,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制的“课岗融通、能力递进”课程体系。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以学校德育与企业管理为切入点,将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以制图与电气CAD、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为职业基础课程,以电力系统分析、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工厂供配电技术、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等课程为职业能力课程,以新能源发电技术、电力市场营销、电力法规为职业拓展课程,以校企共同开发的专业选修课为职业方向,融合维修电工(高级)、进网作业电工等职业资格标准,借助国际化平台,引进国际专业认证,专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构建了“课岗融通”为特征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在专业技能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强化专业技能、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以专业认知、电工实训、电子实训、电机与拖动实训等基础能力培养;变电运行仿真实训、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实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训等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以进网作业电工实训、顶岗实习等全面能力提升的“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面向专业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做到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专业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专业技能培养不断线,始终贯穿。

(4)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参与”的考核评价方式。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鼓励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全天候开放实验实训室、图书阅览室、自习室、微机房等场所,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由校企共同参与考评,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生访谈了解教师课堂组织的真实情况,将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的评价与学生评教意见进行比较分析,尽量做到教学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通过企业跟踪调查、第三方机构评估等“多元参与”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持续评价。

(5)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搭建一体化教学“云课堂”体系。针对教师、学生、企业人员、社会学习者等四类用户的不同需求,校企共建共享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数字化资源与信息化平台,实现辅教辅学、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融入慕课建设思路,开发在线课程,制作微课资源包、实验实训项目包等,同时要考虑到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的难度,校企共同研发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达到提升技能训练效率,实现真实项目的虚拟化,校企搭建一体化教学“云课堂”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6)实施“双元育人”、“交互训教”机制,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完善“双带头人”、“双导师”、“双向挂职”等“双元育人”机制,建立健全双方教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实施现代学徒制导师的岗前培养制度和达标上岗制度,学校和企业导师通过“交互训教”授课的方式培养学徒,实现学生与学徒、教育与培训、考试与考核的“双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的企业导师,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建设一支由行业专家、教学名师、企业技术大师、专业骨干教师、企业技术能手等组成的“明师德、会教学、能科研、懂行业、精市场”,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的“教练型”师资团队。

(7)健全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保障机制,促进现代学徒制有效运行。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和完善现代学徒制实施管理工作,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搭建校办企业和学校组成的联合、一体化育人。制订学徒管理办法,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法权益。完善“过程共管”的实训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共管。建立“责任共担”的运行约束制度,校企双方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就业质量等共同负责。建立“多元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制订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和中介机构评价结合,定期检查、反馈,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及媒体等的信息反馈,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育人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鲁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Z].2014. [2]曾照香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分阶段、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3). [3]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职业教育,2014(7). [4]赵有升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 [5]杨黎明.关于现代学徒制--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13(5). [6]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

[7]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82.

刘哲,女,1988.12-,研究生,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工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电话:18678182530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世纪路30号 邮编:255000

上一篇:新党员入党心得体会下一篇: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